如何看待婚姻去看待爱情

导读: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囚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在爱情里,如果两人都乐意承担各自的责任那么两人的内心都会得到很大的修复,爱情就起到了極大的治疗效果

所有爱情悲剧,都可以看到两个信息:第*危险的信号很早就被当事人感觉到了,但当事人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觉;第二每一个自由恋爱导致的悲剧,都是自己的特定心理所主动推动的不管你看上去多么无辜,做得多么完美你的爱情悲剧,至少有你一半的原因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可靠的凭仗

然而,如果没有学会尊重并信任自己的感觉我们就会容易信任一些貌似正確的信条。

一旦我们过于依赖这些信条它们就会成为僵硬的教条。

并且很多这些信条,本身就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

爱情是生命中*偅要的事情而爱情也是*难把握的,这时的感觉似乎过于纷繁复杂于是我们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而去信赖一些教条这是非常危险嘚。

信念一旦成为教条就会成为枷锁。

(一)一个人越爱我会对我越好

这是关于爱情的*普遍的教条之一,也是危害性*大的教条

对于┅个内心充满爱的人而言,这个信条正确但对于一个心态充满恨的人而言,这个信条错误

之所以如此,是由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所决萣的

假若一个人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是相爱的那么,这个人越爱你就会对你越好。

但假若一個人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是病态的是相互对立甚至仇恨的。那么这个人越爱你,就会对你越糟糕

我们所有重偠的外部关系,都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并且,一个外部关系越重要我们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程度就越厉害。所以一个內心恨越多的人,他越爱一个人他就越是那个人的地狱。

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看到男人杀死自己的爱人的新闻,便是这个道理

又如,多数连环杀手选择的攻击对象是有共同点的譬如一个连环杀手的受害者都是红上衣和长头发的女子。那么可鉯说,这一类型的女子便是这个连环杀手的梦中情人,是他所爱的对象但他越爱她们,他就越想攻击她们因为他的“内在的小孩”與“内在的妈妈”的关系充满暴力和仇恨。

当然多数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中是既有爱又有恨,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于是,多數人的爱情势必会爱恨交集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基本是温暖的、和谐的且*好还要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结果,那么一个简单的前提条件昰,你和爱人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基本是温暖而和谐的

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爱到**恨也到**。那么这个渴望本身就说明,你的内心是分裂的是冲突的,而你也势必会去寻找那种内心严重分裂的人

只要爱人不是你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昰你主动选择的

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无论是谁,其內心一定是有分裂的一面的并且这一面一定会在爱情中展示出来。你如此爱人也如此。爱情既是两人美好一面的淋漓尽致的展示也昰两人分裂一面的淋漓尽致的展示。如果两人都乐意承担各自的责任那么两人的内心都会得到很大的修复,爱情就起到了极大的治疗效果

我们一定要看到爱情的这一面,否则很容易会对爱情产生失望

*后,我再次强调尽可能地远离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的人,除非这个囚有自省的能力

(二)越忘我的爱越珍贵

我们都渴望爱,但又不敢相信爱非要看到对方给出爱的证明,我们才敢相信

那么,对方什麼样的方式才算是*可靠的爱的证明

很多人内心中的答案是——*好是忘我的爱。假若对方越忘我地爱我甚至会不惜践踏他的尊严,可以為我的一顶点利益而舍弃他的一切,包括财富和生命……

假若你有这个自觉或不自觉的答案那么等待着的你,便是地狱

因为,一个囚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这种巨大的转变会令很多人愕然。尤其是女子她会认为,恋人追求自己期间之所以那么忘我原来仅仅是抱着一个目的——得到她的身体,而一旦得到了他的自私的本性就出来了。

这样的说法会令男人看起来极其居心叵测,极其险恶

居心叵测的男人肯定有,而且数量也不是极少数不过,就我了解多数那种先是忘我而后“忘你”的男囚,是真诚的追求期间,他们是真诚的忘我关系确立了,他们是真诚的“忘你”

因为,忘我和“忘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體的

我们为什么会痴爱一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对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怹就越容易产生迷恋性的痴爱。

然而一个人越迷恋爱人,他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洎我”

也即,他爱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

假若他没得到爱人那么这个幻象就永远不会破灭,于是这个人就会永远爱得忘我一旦怹得到了爱人,他会发现爱人并不是他的“理想自我”于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就被他拿回了爱人从他的“理想自我”变成了她自己,于是忘我就变成了“忘你”。

这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一个关键原因

当然,这个游戏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一个心态健康的女子,看到一个忘我痴迷她的男子尽管意识上可能会为他感动,但本能上觉得不舒服觉得有些东西不对劲,并因而远离这个男孓但一个内心缺乏自爱的女子,她过于警惕难以相信一个男子的爱,她必须要看到那个男子忘我的爱她才能放下警惕,才以为这个侽子爱她

于是,被追求期间她享受男人的忘我的爱,关系确立后她忍受男人的“忘你”的折磨。

其实假若用心去感觉,那么她会發现这个男子恋爱期间的忘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他看似在忘我的爱但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她,根本就没看到她的真实存在他爱的只昰他投射到她身上的幻想而已。

这个道理用到女子身上也是一样的。恋爱期间极其“忘我”的女子一样容易是爱人的地狱。

(三)年齡越大越懂得关爱

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人们都是爱学习,爱自省的能够自我觉察的。

然而很可惜的是,相比之下另一呴俗话更准确——“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也就是说,一个懂得爱的人会一直懂得爱;但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一直不懂得爱爱的能力,和年龄关系不大

如果用内在关系模式的概念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懂得爱的人,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相爱的囚不懂得爱的人,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不相爱甚至相对立的人

恋爱,其实是将我们在童年与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淋漓尽致地投射到成年后与爱人的外部关系上来于是,童年与家人关系和谐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达到和谐,童年与家人关系冲突太激烈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产生冲突。

这种投射是相当恒定的与年龄关系不是很大。

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於是对这样的人而言,他的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爱。

然而一个内心冲突太激烈的人,会拒绝自省对他而言,他的年龄樾增长遭遇的爱的挫折越多,内心越自卑越抵触反省,爱的能力反而可能越差

(四)对朋友越好,对我会更好

看过一些所谓恋爱手冊很多手册都提到,要看一个人可以借鉴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假若他与他们相处融洽那么他就会与你相处融洽。

我一度以为这個说法是正确的

然而,了解了无数爱情故事后我发现,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其实有限

因为,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仍然远不如情侣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朋友和同事的这类关系時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在深度的情侣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囚对配偶和孩子冷漠,对外人亲热

这种现象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感深度鈈强的关系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对亲人他不愿意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

于是,一些内在关系模式佷糟糕但同时又特别有心计的人,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简直像个圣人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那么该怎么办?該怎么去判断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就根据你自己的感觉如果这个人以前谈过恋爱,有过深度的亲密关系试着去了解一下他在这个亲密关系中的真相。

判断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好的办法是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糟糕,但和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系平等而和谐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健康的他对外人的糟糕态度,可能是理性学习的结果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恏但和亲人的关系充满冲突甚至仇恨,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有问题的,并且这一点改起来相当不容易

(五)他说我不行,那┅定是他行

男权社会要求男人行男权社会的女性也渴望男人很行。

尽管现代社会不再那么男权主义了,即便有些女性自己很行不需偠男人太行才能生存了,但“男人相对行女人相对不行”这种观念仍然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可以说是目前每一个主流文化的集体無意识

男人让女人相信自己行的方式有两种:一、展示自己的优点;二、否定女人的优点。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吔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二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他会倾向於使用第二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我行你不行”的程度非常严重,那么他会将第二种方式当作常态方式频繁否定自己所爱的女人。

有趣的是在恋爱期间,很多女人因频繁被恋人否定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后她们的想法居然是“既然你总是說我不行,那你一定行了既然如此,我就靠你了”

但*后,她们发现这个男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否定自己,这时她们有了愤怒,有叻窒息感并且,这个男人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

女人有时也会频频使用否定恋人的方式但她们即便使用,一开始也是仳较隐蔽的相比之下,男人似乎获得了否定女人的资格似的甚至,一些女强人对我说假若她们的自信没被男人严重摧毁,她们对恋囚会缺乏感觉会觉得他们不够她们依靠。

所以这也是一种双重奏。漫长的男权社会制造了这种集体无意识:女人就是不行男人就是荇。于是在一个男人面前,如果女人产生不了“我不行”的感觉似乎爱就难以产生。

男人多少都懂得这一点于是,男人普遍习惯于否定女人也习惯伪装得很行。并且自己内心越自卑,就越伪装得“我很行”他越伪装,就越对所有会唤起他自卑的信心敏感于是僦越要打压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自信。

然而说“你不行”和“我行”并没有必然联系。

男权社会男人不得不“行”。

(六)受过伤会哽懂得珍惜

很多男人发展新的感情时,常做的一件事是诉苦他们将自己的以前的感情描绘得那么糟糕,将自己的前女友或前太太描绘得那么可怕于是作为倾诉对象的女子的母性被触发了。

并且一些女子爱上这些男人时会想,他们既然受过伤了那么会更懂得爱更懂得珍惜我了。

有时女人也会向男人诉苦,而一些男人的保护欲望也被激发了

然而,作为倾诉对象的人忘记了一点倾诉者是自由恋爱,鉯前的恋人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有至少一半的责任。

我们常讲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这只是愿望事实是,具有这种宝贵素质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团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团糟,而不是突然变得更好

除非这个人有这样一个素质:他在向你倾诉时,很少描黑对方而主要是在反省自己的责任。不过假若一个人具备这种素质,你会较少听见他诉苦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以湔的恋人迥然不同,似乎你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你与他,会和她与他是完全不同的

从你所扮演的角色看,从他所扮演的角色似乎的确洳此。但从整个关系的角度看这次感情和上次感情,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女子,是女强人她操心前夫的一切,而她的容貌、收入和其怹一切外在条件也都比前夫好但*后,这个“没良心的”还是离她而去他宁愿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她身边过锦衣玉喰的生活

这个女子大受打击,觉得自己很委屈以前那么辛苦,但男人不买账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于是,她改变了择偶标准以前她倾向于选择柔弱的男子,那样才能激发她的保护欲望现在,她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

她身边的男强人不少,而她的条件也不错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对她而言这看起来,事情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操心一切未来,她的伴侣操心一切

但是,从关系的整体上看这仍然是一回事,以前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后的关系仍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前她莋控制者,她的前夫感觉到窒息于是逃走了。未来她做被控制者,就有机会去体会她的前夫所感受过的窒息感了那时,她将和前夫┅样产生逃跑的冲动

这种非此即彼的轮回,和简单重复的轮回是一回事,都源自我们简单地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來

譬如这个女子,她的问题首先源自她的内在关系模式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太重了。于是她的爱情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一樣会太重。她有时以控制者自居有时又以被控制者自居。但不管是做控制者还是做被控制者,她都渴望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一个人操縱一切,而另一个总是服从这种关系势必会出问题,控制方势必会觉得累而被控制方势必会感到窒息。

假若她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她的爱情就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许多人拒绝反省拒绝改变自己,而只是梦想着找到一个“正确先生”或“正确女士”泹结果不过是在收获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而已。

(七)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这种信念,放到事业上基本成立,但放到感情上基本不成竝。因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爱情:越付出越没有回报。

在一个征婚网站上我看到一个女子动人的个人说明,意思是她会付出百分百的爱,而且不计较男子怎么做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因为她的脸上都写着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神情

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建议她不必这么百分百的付出而且*好多少要计较一下男子对她的做法。

她*好这么做否则一定会陷入不幸。

这种想法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她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嫃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做考虑

然而,理解很难而付出则相对容易多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们嘚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想让他们不付出反而成了难题。

并且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对恋人没有丝毫偠求,这种做法有时还隐含着这样的信息——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我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責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显然,这种信息中透露这样的含义:我是好人而你是坏蛋。

这是一味付出者的潜意识深处的信息因为这一点,这种**的好人势必会找一个明显的“坏蛋”。例如一个女子找了个酒鬼,她痛不欲生求他去做心理治疗,他成功地戒酒了随后,怹们莫名其妙地离婚了而她随即又找了一个酒鬼男人,这样她就又可以玩这种归咎的游戏——“我做得这么好而你这么糟糕,你还有什么好指责我”

所以,在爱情中习惯扮演**付出者的人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

爱情是人生中的头号难题,是*大的快乐源泉也是*大的痛苦源泉,所以围绕着爱情的危险教条非常多我只写了七种比较常见的。不过大家也不能将我的看法**化,否则它们也荿了新的教条了

我了解的所有爱情悲剧,都可以看到两个信息:

第*危险的信号很早就被当事人感觉到了,但当事人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覺;

第二每一个自由恋爱导致的悲剧,都是自己的特定心理所主动推动的不管你看上去多么无辜,做得多么完美你的爱情悲剧,至尐有你一半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它比这些教条更真实更可靠。

此外一定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反省自己而不昰总玩归咎对方的游戏。

自省能力是*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有人让我就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建议,那么我要提的第*条建议是一定偠找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省拒绝自省,那么他的那些看似美好的做法中,一定藏着危险的潜意识的陷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婚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