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密保问题不一样会被和谐?

下面有我家的两张效果图,大家帮我看看,颜色和样式和谐吗,有没有什么问题?_百度知道
下面有我家的两张效果图,大家帮我看看,颜色和样式和谐吗,有没有什么问题?
baidu://d只能插入一张图吗.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d.hiphotos,为什么还不能更换呢./zhidao/wh%3D450%2C600/sign=45c51fb53a87edf0708dbfd3a76e924b899a801f2c8./zhidao/pic//zhidao/wh%3D600%2C800/sign=a870ecac15ce36d3a6bf/86df0708dbfd3a76e924b899a801f2c8.jpg" esrc="http.baidu,我发错了图<a href="http://d
提问者采纳
蓝色其实会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但同时蓝色是冷色调白色与浅蓝色搭在一起不会难看的,又或者沙发上摆上一个颜色迥异的抱枕等等等,偶尔有的地方有个热烈的颜色会让你的生活更充满情调与生命,学会生活。比如墙上的挂饰可以挂上样色鲜艳,又独具特色的挂盘或小饰物。充分开动脑筋,但是还是要看个人生活追求,要以主人的生活习性与工作性质等条件来确定带地合不合适,还要考虑家庭成员,建议家装不要太素雅,有忧郁的与寂寞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1条回答
和谐诶,没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下关于翻墙的问题问?高人帮帮我【度娘你还要怎么样啊,和谐什么啊_韦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4,933贴子:
下关于翻墙的问题问?高人帮帮我【度娘你还要怎么样啊,和谐什么啊收藏
1楼 00:26&|
相关的贴子21119141136相关的图贴
我下了个ziyoumen想翻墙 进facebook&&
结果差点把系统毁了怎么回事啊啊啊
哪位高人告诉我
2楼 00:27&|
你们这些见死不救的淫
3楼 00:36&|
很明显你下的是病毒,哈哈
4楼 07:27&|来自
我还是别弄了我。。。。。等下别连这都来不了了
6楼 10:38&|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已有240,395吧友中奖,实现梦想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再婚老人怎么样过和谐性生活
关注 医网问医生
微信号【ask_doctor】
随时谁地问医生
向千名医生免费提问
(999)条评论
医网摘要:夕阳恋情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再婚夫妻却因种种原因此各奔东西。除了性格不和、子女关系难相处、财产纠纷等。无法为外人道的性隐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夕阳恋情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再婚夫妻却因种种原因此各奔东西。除了性格不和、子女关系难相处、财产纠纷等。无法为外人道的性隐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老年性生活是青壮年时期性爱生活的继续。只需身体健康。老年人仍具有性兴趣和性功能。倘若再婚老年人可以把生活中的性问题摆上桌面。将做爱看成是增进夫妻感情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式。相信定能使再婚生活美满、和谐。那么。再婚老年人应该怎样对待性爱呢?
  消除心理负担。轻装上阵
  今年58岁的李女士,本该是开心漫步晚霞了,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丈夫。在国外工作的女儿深知,再孝顺的孩子也抵不上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所以劝母亲再找一个,并陪她到一家婚介所登记了资料。
  经婚介所介绍,李女士认识了一位高级美术教师王教授。王教授68岁,身体硬朗,戴着金丝眼镜,谈吐优雅得体,李女士对他一见倾心。交往了三个月后,俩人领了结婚证。
  但是搬到一起后,他们之间渐渐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结婚第一天,一进门,王教授就拉着李女士上床。李女士有一些反感,但心想,毕竟是新婚,忍着没有发作,由着王教授折腾。没想到,王教授宝刀未老,还没等李女士有感觉,他就热情十足地直奔主题,折腾得李女士叫苦不迭。李女士以为王教授是久旱逢甘露,过了这阵子或许就好了。出人意料的是,王教授仍然&性趣&不减,让她难以招架。
  一天夜里,李女士唾得正浓,王教授又爬了上去。李女士再也忍不住了,厌恶地把他推到一边,恼火地说:&都快70岁的人了,还老不正经的。&王教授一听,脸上挂不住了,报怨到&你是我妻子,我的要求合情合理,有什么丢人现眼的?&两个人闹得非常不愉快,都背对着生闷气,谁也不理谁。
  自从&性福&被剥夺后,王教授整天阴沉着脸。李女士心里也很矛盾,当初只想找个老伴互相照顾生活,没想到找了个&老色鬼&。两个人互相指责、报怨,几乎到了要分手的地步。偶然一次机会,李女士向一位医生朋友大倒苦水。朋友听了微微一笑,凑在她耳边点拨了一番,李女士才开了窍。
  当天晚上,李女士主动钻进了王教授的被窝,呢喃着问他能多抱她一会儿吗。王教授心领神会,不急不徐,轻轻的摸索着,亲吻着,一段舒缓的性爱插曲过后,俩人达成一致: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性生活、保持适度的频率。俩人开始步入幸福的再婚生活。
  专家支招: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老年人再婚通常背上&老不正经&、&老来俏&的心理包袱,因而有一些老人虽然渴望性爱,但羞于启耻,总说是&找个伴&,生活上互相照应,置性于&不屑&颂&。老年人因为性生活不和谐而离婚的数量正呈上升趋势。性科学研究显示,80%以上的老年人依然有性要求,男性睾丸仍具有产生精子和睾丸酮的能力。所以,再婚老年人适当地进行性生活是正常的,无需为此产生顾虑和羞耻感。再婚老人曾因失偶一度中断性生活,加之再婚时双方的一些差别,可能会引起性生活的不和谐,此时,夫妻应该坦诚交流,消除无需要的顾虑,千万不能互相报怨和指责。消除心理负担,轻装上阵,才可能拥有美满和谐的&性福&生活。
  相互协调适应,为爱加油
  52岁的退休女工黄师傅,因为老公有了外遇而离婚。从痛苦的婚姻走出来后,黄师傅感觉轻松,每个周未去美容院做皮肤护理,还常常跟朋友们跳健美操。因为保养得好,她看上去像40多岁的人。时间长了,黄师傅一直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于是有了再婚的打算。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从外地退休归来的64岁的工程师刘玉明。刘大爷当过兵,长得五大三粗,显得憨厚朴实,黄师傅满心欢喜。于是,俩人一拍即合,闪电般开始了&试婚&。
  试婚的第一天晚上,刘大爷主动要求跟黄师傅一起洗&鸳鸯浴&。脱光衣服,黄师傅看着他强壮的身体,不禁心动神摇。回到床上,他们就像热情的年轻人一般,热烈地亲热起来。在一连串的刺激下,黄师傅的激情被点燃了。可是,刘大爷的&命根子&却不争气,他急得满头大汗,可&命根子&还是处于&罢工&状态。黄师傅认为或许是第一次太紧张了,慢慢会好的。
  但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还是没有改变。黄师傅嘲笑他是&银样锻枪头&。刘大爷原本性格开朗幽默,因这事不行被黄师傅当&笑料&说来说去,产生了自卑情绪,一上床就有恐惧感。黄师傅因为生理得不到满足,动不动就冲刘大爷发火,弄得他疲乏不堪。于是,刘大爷只得以&感情不合&提出分手。
  专家支招:由于老年人的体质年龄因素,他们普遍存在性唤起缓慢,男性挺而不坚且易疲软,女性阴道润滑不足而性交疼痛等问题,双方应当正确对待。一方出现了性功能障碍,万万不可报怨或行为中表露出不满乃至歧视,这样不仅会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促使俩人关系的破裂。性医学专家发现老年人性功能障碍也是可以治疗的,如老年阳痿的治愈率是比较高的。所以一旦出现性功能问题,应诚恳地让对方知道你的性需求和性困惑,积极寻找原因并给予纠正,满意的性生活还会恢复。拓宽性爱范围。事受&性福&
  机关退休的赵刚今年70岁,在一次市直工会组织的联欢会上走了&桃花运&,48岁的离异女士孙芳对他一见倾心。朋友们私下里开玩笑,说老赵是&老牛吃嫩草&。子女们也反对,说俩人年龄差距太大了,孙女士准是冲着财产来的。老赵心里也犯起了嘀咕,担忧无法满足孙女士的性需求,到头来人财两空。
  孙女士早有思想准备,俩人结婚后,她从不主动提出过性生活。她在生活上迎合老赵的需要,比如他喜欢钓鱼,她就高兴地陪他一起去;他喜欢打球,她即便不打,也是欣然到球场边坐坐,为老赵鼓掌喝彩。孙女士的善解人意,让老赵心里很是感动,对孙女士也体贴,陪她做美容、逛商场,周末俩人还高兴地去跳舞,参加老年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俩人默契度越来越高,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在性问题上,孙女士非常体谅老赵,俩人真诚交流,不断交换意见,彼此吸取对方的长处,建构适合双方要求的新模式。好友偷偷地问老赵跟夫人是否过性生活,老赵笑着说:&这么大年纪了,做那事不行了,但夫妻生活当然还要过,而且很和谐呢。&老友听得一头雾水。老赵说,虽然他跟孙女士性交极少,但天天晚上俩人拥抱着聊天,彼此爱抚,夫妻俩都感到非常满足。
  专家支招:老年人性交不要过于偏重生理上的满足,应更多地寻求精神上的共鸣。因为性生活包含不少方面,并不一定每次都要伴有性交产生的兴奋,尝试拓宽性爱范围,如拥抱、亲吻、说一点情意绵绵的悄悄话等,都可产生一种温馨感,让双方的心理爱欲得到一定满足。
责任编辑:lwx
推荐阅读:
比较多人提问的还有:感冒、、、、、减肥、
今日最受关注商品
B形弧度设计,分散颈部压力负担,有效缓解疲劳,帮助脊椎康复.
硫酸氨基葡萄糖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被比喻为“关节的食粮”.
硫酸软骨素可修复关节软骨,减轻关节疼痛,被称为“关节软黄金”.
本品属于调理滋补类产品,非药品,原装进口可提高男性活力.
护膝保暖温度达53摄氏度以上,对祛风除湿保暖驱寒效果显著.
汤臣倍健蛋白质粉是以新西兰进口乳清蛋白为原料加工而成的.
最新保健资讯
疾病相关资讯
[][][][][][]
大家都在看
[][][][][][][][]
[][][][][][]
[][][][][][]
[][][][][][]
[][][][][][]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09-05-19 &匿名提问 发布
人性分公私,崇公抑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所谓人,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一个个自然人,所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的总和,所谓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适应,适应了自然和社会,人才能正常生活,试问,人与自然,或人与社会若不适应,怎能正常生活下去呢?你说是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那什么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众所周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和谐社会”一词,现已成为当前国内政治主题词之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家和万事兴”,安宁有序的工作生活,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与丰富健康的文化娱乐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执政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目标,同样也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更是新时期农业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理所担当的光荣义务。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我想,就应该从我们自身具体的农业行业的点滴工作做起。这里,我想起了古人说过的两句话:“仓廪实,知礼仪”,“五谷足而道方行”。它的意思是说: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粮食仓库充实起来了,老百姓生活有保障了,那么,知书达理、诚信公平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并得到保证。粮食丰收了,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前人的这两句话说明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稳定、和谐的农业环境才可能实现全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所以,稳定是和谐的前提,稳定的农业更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备基础。安定有序的农业环境,就我们农业系统的工作来说,就是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推进环保农业产业的发展等。具体而言,如何将农民的切身利益落到实处又是我们工作的关键。身为单位中的一员,这时更需要我自己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有所思、有所为。为我们这个稳定和谐的农业工作团队添砖加瓦。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团结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俗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这么说,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及在理解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团结精神。我们国家农业系统的发展历程,谱写的就是一曲曲艰苦创业、团结奉献之歌。所以作为新时期下的农业系统的一员,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创建一种和谐的同事关系,如何让团结精神贯穿于我们的行业工作,都是构成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今年夏天,重庆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两个多月里,无情的旱魔疯狂肆虐着这块生养我们的肥沃土地,大地干裂,小河断流,稻禾枯萎。但3100万坚毅的重庆儿女并没有被无情的旱魔吓倒,而是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赈灾义演会场上,短短数小时,就收到了超过亿元的爱心捐款,奉献爱心的人群中,有捐款超过百万元的民营企业家,也有自己还在吃低保的困难户!这就是我们“团结友爱互助,共建和谐社会”最有力的行动! 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实现心灵对话的基础,是体现和谐社会对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尊重,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团结精神又是建设和维护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如何使自己在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中摆正位置,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我想借用的古人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孔老先生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要总是担心和埋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和非议,而应该首先提醒自己是否去理解了别人。如果我们大家真正领会、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就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困难。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现代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都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就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彰显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所以,面对一个和谐社会的要求,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养护自然,不伤害一株绿色的生命,不浪费一滴宝贵的清水,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夏天,让我们把空调温度调高1度,冬天再将空调温度调低一度,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累计起来就显出非同一般的意义。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能源,爱护自然。 大自然与人类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的结果,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正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基础之上,深刻反映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农业系统的每一个成员在保护自然资源、推进环保农业等诸多方面,任重而道远。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幸运。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这是对我们古老而伟大祖国的赞颂,“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更是我对祖国未来的畅想。 如果说我们是绿叶,社会就是大树,没有她的支撑和陪伴,我们会在孤独中凋零;如果说我们是树苗,社会就是大地,没有她的养料和哺育,我们将在枯萎中死去。社会就是我们远行的始发点、休憩的驿站、永远的归宿。在她迈向和谐、美好未来的步伐中,我们将是她不知疲倦的足音回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意味着个人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为个人的进步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制,并通过法制实现法治,如果每个人都在法制的框架内行为,即使有矛盾也可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有效得到解决,又何愁个人与社会不能和谐发展呢?同时,也要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个人的包容意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包容是求同存异,个人对社会包容,社会自然也会对个人包容,是为和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断促进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中进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居主导地位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少数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前者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后者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要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基础,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对人有尊重的表现。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对人要宽容。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对人要宽容,就是要心胸宽阔,能容人容物。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变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三是要主动关心人。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下岗工人、农民等城乡贫困人群,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但是,有的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甚至错误地主张“为个人主义正名”,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讲廉耻,不讲道德,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私利、聚敛钱财的手段,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做法的害处很大,人民群众深恶而痛绝之。所以,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是指个人和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顾全大局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这是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它的蔓延会涣散人心,导致社会不稳定,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小团体主义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价值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的统一,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或回报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人生的价值主要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衡量人生价值虽然必须考虑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其主要衡量标准还是要看个人的行动,看个人到底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所以,个人要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首要的还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谈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160; 胡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并就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是我们党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内容是不断促进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作用。一切正常的个人总要在社会生活中担负一定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这样那样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而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印记,社会的发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努力才能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的活动既是一个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活动都面临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作出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160; &#160; &#160; &#160; &#160; &#1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创建美好未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美好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这些特征,要求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应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功夫。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二、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160; &#160; &#160; &#160; &#160; &#160;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中进行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居主导地位的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少数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前者是我国现阶段提倡和奉行的价值观,后者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价值观。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160; &#160; &#160; &#160; &#160; &#160;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总要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关心,相互支持,求同存异,才能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一己之利出发,彼此排斥,互不相让,就不利于团结,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更谈不上有所创造,有所贡献。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一要尊重人。要尊重别人,不要自以为是,自命清高,对别人的处境漠不关心。要同情人,体贴人,这是尊重人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没有这种思想和感情基础,就不可能在行动上对人有尊重的表现。尊重人包括尊重别人的人格,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别人的感情、爱好、兴趣、个性、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等。人的能力有大小,贡献和分工也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大家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二是对人要宽容。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对人要宽容,就是要心胸宽阔,能容人容物。有宽容之心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对待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变冲突为和谐,化干戈为玉帛,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然,我们讲的宽容,不是无原则的退让和妥协,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而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三是要主动关心人。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下岗工人、农民等城乡贫困人群,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 &#160; &#160; &#160; &#160; &#160; &#160;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但是,有的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甚至错误地主张“为个人主义正名”,用个人主义原则代替集体主义原则。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不讲廉耻,不讲道德,不是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捞取私利、聚敛钱财的手段,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做法的害处很大,人民群众深恶而痛绝之。所以,要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160; &#160; &#160; &#160; &#160; &#160;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顾全大局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是指个人和集体的言行应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顾全大局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这是小团体主义或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它的蔓延会涣散人心,导致社会不稳定,妨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小团体主义的根本办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在促进各地区、各部门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60; &#160; &#160; &#160; &#160; &#160;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内在地包含着对人和人生的科学理解,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生的目的和理想,以及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的科学理论,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生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指南。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本观点出发,正确地回答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人生基本问题,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社会、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实现。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保障。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以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社会要满足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首先把这些财富创造出来。为此,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承担应有的责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作出更多的贡献。如果人人只想从社会获取东西,却不对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保证。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人生价值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统一,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的统一,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或回报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人生的价值主要是由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所决定的。所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必须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衡量人生价值虽然必须考虑到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其主要衡量标准还是要看个人的行动,看个人到底为社会做了些什么。所以,个人要实现人生的崇高价值,首要的还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160; &#160; &#160; &#160; &#160; &#160;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科学文化等领域,每个人只要对社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都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千千万万的个人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方面做出了贡献,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文明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文明、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的贡献大一些,突出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见利忘义,金钱至上,陷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泥潭。许多人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像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就是坚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优秀代表。从他们不平凡的事迹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看到他们闪光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情操,教育和激励无数群众在自己的岗位上奋发努力、开拓进取,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传承着先进人物的人生价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提出并强调心理和谐,说明促进心理和谐非常重要,它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敏感点。  记者:六中全会,提出促进人的心理和谐,这是中央全会第一次提出来的。为什么要强调人的心理和谐?  青连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社会心理就像一个传感器,牵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对社会和谐的影响会是深层次的。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人的心理和谐。  以人为本,就需要注重促进心理和谐。以人为本,就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内在地包含了心理和谐、心理健康的需要。发展为了人民,必然要求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心理健康。  从促进提高民族素质方面来讲,也需要注重促进心理和谐。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民族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通过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  心理和谐,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努力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形成这样的生动局面,必须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心理和谐、心理健康能够大大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会的整合程度,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们心理的敏感时期,需要人们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党和政府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公民,也应该更加理性地面对各种矛盾特别是利益矛盾。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促进心理和谐,努力形成一种理性平和的良好社会心态和心理素质。  目前社会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个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为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就集体层面而言,主要表现为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歧视。  主持人: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现阶段的我国社会,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刘海湘: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分化、道德失范、价值多元化等也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也使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这些心理不和谐的表现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就个人层面而言,主要表现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凡事希望一蹴而就、立竿就要见影,缺乏长远打算和务实作风。例如,有些学者为了多出成果、快出成果,虚构调查研究数据,甚至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一些地方官员只关注GDP增长谋取政绩,全然不顾由此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表现。  其次,就集体层面而言,主要表现为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歧视心理。相对剥夺感,即以他人或其他群体为参照物形成的心理感受,如果认为自身的经济状况或生活处境低于参照对象的对应水平,从而形成心理落差,认为自身利益被侵占、夺取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状况客观上与少数富人形成鲜明对照;另一方面,不断扩张的社会经济总量和持续的增长速度唤起了多数公众的内心生活期待。这种由富裕阶层较高的经济生活水准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以及内心更高的生活期待,会引发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群体的高期望、高失落感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相对剥夺感,并且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被剥夺感不断发酵而迅速膨胀,由此可能诱发仇富、对抗社会等不正常社会心理。  社会歧视心理,通常表现为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存有偏见,采取不公正的区别对待态度,这与仇富心理恰恰相反,表现为“贱贫”。如“城里人”对“乡下人”的歧视,某些发达地区人们乃至地方政府当局对来自贫困落后地区的人们存有排斥和防范心理等。  主持人:那么,这些心理问题会对社会和谐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王荣启: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等人提出的“挫折—攻击假说”认为,当人们正在进行某种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扰,即遇到挫折时,容易诱发攻击行为。上述不良社会心理往往容易导致社会成员的受挫感,而这种不健康心理有可能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带来连锁负面效应,影响社会和谐。这主要表现在:  引发社会焦虑。如果个人急于求成或受到他人的不公正对待,将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使人们感到烦躁不安、内心充满焦虑。由于个人利益的获得与所属群体密切相关,因而获利较少的个体总是期望流动到获利较多的群体当中,但这种流动往往需要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个体在踌躇中形成焦虑感,又在焦虑中采取行动。于是,出现一系列不正常社会现象,如高校毕业生择业选择一元化,纷纷向往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文化资源拥有者不是沉下心思做研究而是忙于“走学术穴”,权力资源拥有者利用其优势到赢利机构兼职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停薪留职”,以及有钱者花钱买声望等,这些社会地位不整合的状态反过来又加剧了这些人的社会焦虑感。  淡漠人际关系。相对剥夺感和社会歧视现象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和自尊得不到实现,会感到压抑、自卑、无助、受挫、孤立,使得该群体的社会心理趋于冷漠化,对社会问题及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只要不涉及自身的利害,均持观望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过分渲染人们之间的对立情绪,形成嫉富、仇富心态,认为但凡富人皆有原罪,每一个铜钱都沾满了贫困者的鲜血。而急功近利的心理则往往造就功利思想和自利心态,唯利是图,淡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和利己行为。所有这些不良心理现象,不断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人与人之间感情淡漠。时而见诸报端的关于见死不救却讨价还价的报道常常让人既恨且忧,诸如此类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严重背离了和谐社会关于“诚信友爱”的本质要求。  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很多,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大量“潜规则”的存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异等是其中的主因。  主持人:那么,造成上述不和谐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晏荣:首先是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影响。随着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成员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一部分人成为改革的受益者,先富起来;另一部分人却走向社会的“边缘”,成为弱势群体。  面对收入分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尤其是在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部分社会成员,特别是利益受损的那部分社会成员萌生一些诸如不平衡、浮躁、嫉妒甚至仇恨的心理也就比较“正常”了,加上平均主义思想的“惯性”作用,这种巨大的反差就更明显了,相对剥夺感等心理也就由此而生。  其次是大量“潜规则”的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职业、收入等经济“指标”逐渐代替了阶级出身等政治性因素,成为确定、评价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在某些人看来这甚至成了唯一的标准。于是,产生了一些一味追逐经济利益的、丑恶的、违背道德、违犯法律的现象,形成了很多的所谓“潜规则”,增加了社会活动的成本,形成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加剧了人们对自我、外部世界的认知矛盾,影响了人们内心的和谐。  再次是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异导致心理不和谐。现阶段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但是,社会不同部分的变迁速度是不一样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经济层面的变化。这就是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所说的“文化堕距”现象。我国就在经历这样的阵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思想价值观念传入,对建国后经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一些人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完全瓦解,出现了很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崇洋媚外的心理和行为。  最后是不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的影响。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对各种社会心理的产生、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些媒体或大众传播机构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质,以提高收视率、点击率为唯一目标,迎合所谓时尚、前卫的观念,夸大或放大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客观上对受众进行了错误的引导,特别是对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此外,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心理和谐的重要原因。  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树立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主持人:对社会心理,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引导?  侯瑞鹤:在保持自己内心和谐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与他人和谐相处。正确对待他人,和他人和谐相处。  尊重他人作为和你一样的独特个体而存在。个体内心和谐的表现就是不卑不亢,一个人当他面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亢或不尊重时,相应地,当他面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时,就一定会表现得卑微而生出奴相,所以,居高位者有无尊严的卑微者,居低位者有有尊严的自信者。我曾遇到过这样一名小企业主,当他面对下属时,总是趾高气扬,傲慢无礼,认为是自己养活了他们,谈到员工时洋洋得意地说:“我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他对自己的员工没有最基本的尊重,那么当面对他的上级领导时,他立即又表现出了另一副模样,立即鞍前马后地伺候,看人脸色行事,一副奴相,过分卑微,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怎么可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又谈何保持自己内心的和谐呢。  尊重他人独特的成长历史和经验。这一点在个体内心和谐的表现就是对于他人所拥有的东西能平静待之,认识到你有你的拥有,我有我的快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努力,把失败归因于环境;而把他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这一点或许可以解释仇富和为富不仁现象,仇富者认为是环境让自己失败,从而认为社会不公正,为富不仁者认为我是通过自己努力成功的,谁穷是活该,与京城某位地产大亨所放言的“房奴是活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为富者有他奋斗、挣扎的艰辛和眼泪,为穷者也有属于自己小日子的自得与快乐。你如果没有像对方一样体验过他的生活,你就没有权利对别人的行为指指点点。社会心理学家Milgram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当我们坐在软软的沙发里指责别人时,却不知道自己如果面临同样的处境,却可能会做出和指责对象一样的破坏行为。这个实验提醒我们,如果遇到类似不和谐事件时,我们是否应该少一些谩骂,多一些理性、冷静的分析并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法。凡事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尊重他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我们就更可能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他人,他人积极的反馈也会滋养我们的内心,这样一个人达到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怎么可能不拥有和谐的内心世界呢?  尊重他人独特的情绪感受。这一点表现出来就是不要以自己的感受评价别人的感受,俗话说“站着说话不腰疼”就是不尊重他人情感的生动表达,我们可以不认可别人的做事方式。但是谁也没有权利否认别人的感受,因为此时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如果你现在对一件事怎么想都想不通,心情很是难过,找到了一个人希望得到理解,结果对方说这有什么可难过的,想那么多干吗?这时,估计你是不会真的不去想并且心情好起来的。但是,如果对方表示,他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你这样想也有自己的理由。这时,你可能觉得自己的情绪感受得到了尊重和认可,并且觉得对方真的重视了自己的事情,而更可能继续交谈下去。接下来,对方如果能引导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你更愿意接受后者的劝导,也更愿意接纳和信任后者,而关键的原因就是你的感受得到了尊重。记住:尊重他人的感受只是肯定对方的感受以及他有自己的理由,并没有肯定对方的行为或者做事方式是否正确,这是两回事。显然,能够尊重别人情绪感受的人更可能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并非放弃自我;同时,因为尊重他人的情绪感受还使一个人变得宽容,而宽容的人则更可能是内心和谐的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近代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阅读近中国近代史,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许多历史的发生由于其条件,过程的特殊性甚至是某些巧合性,往往容易使人对成功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对于这种怀疑我想用“存在即合理”来解释,历史的偶然只有得历史的必然??符合特殊条件的规律,的允许才可能发生。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在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无论这样的选择最终会将民族带往何方,但在当时它都是最能解决社会迫切问题,满足社会强势需要的方案(我们要求制度具有灵活性就是反对将一定时期内的解决方案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固定僵化,因此“与时俱进”的理论虽然质朴简单,确是针对包括改造上层建筑等问题的最为明智的指导思想)。制度理论包括蕴涵的政治原则,社会结构等等,就如一个社会游戏的规则,规则的名称并不是改革或革命所关心的,什么样的规则能更好的满足进行游戏(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是人们做出选择的依据。工业化、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这些普遍原则并不是为资本主义所独有,只是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所体现,人们对西化的追求其实是对社会发展现代化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是对本质的渴望,而人们却常将其理解为对内容的需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论,既能秉承他们的优秀思想,又能对缺点矛盾进行批判既而提出更加科学完善的构想。照一些学者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在于“目标美好、道路清晰、策略清楚”,具备这些特点的学说对于苦闷的中国人来说,向其靠拢实在是很正常的事。以上种种只是对疑问的粗略思考,接下来我想通过对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进程具体的进行一番梳理,以期从中看出近代历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面对发展存亡问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这里是指对以后格局的影响)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在19世纪中叶也开始了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制度本身才是最大的罪孽,因此洋务运动的结果也一如其重要的领导人李鸿章一样,仅仅成为大清一时的裱糊匠,勉强维持局面,但在愈演愈烈的欧风美雨面前最终难脱轰然倒塌的命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定,既是清政府彻底沦为列强工具的开始,也标志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彻底征服。制度可以被征服而民族却不能任人宰割,差不多与底层歇斯底里发作的同时,上层也首次意识到了救亡图存的紧迫性,“维新变法”迫不及待的展开了。然而这次运动就像一名早产儿,不存在成功的基础。维新派的主张摇摆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妥协也没能取得封建统治阶级的支持;依靠力量无从谈起,仅是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封建偶像??皇帝身上,这种想法正如运动本身的理想一样虚妄。这样的救亡,难免夭折,结果只是证明希望封建政权本身通过改革顺应潮流向资产阶级政权转化是不现实的,根本在于中国欠缺维新改良、君主立宪的土壤,这种缺乏不是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所能灌溉滋养的。这里因着维新派就顺便提到立宪派,他们代表的是上层资产阶级,并且是刚由或正由地主阶级转化而来的那部分上层资产阶级,是地主和资产阶级一身二任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他们特别害怕“秩序一破,不可回复”,从眼前利益来说,他们一般是不太欢迎以武装暴动形式发动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的。这个问题在下文中还会有详细论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同于典型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并不是资本家,而只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和政治经济取向的革命者,其政党也不过是有些松散的同志联盟。革命凭借几分幸运的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这种现象既可以说明人们对于腐朽统治的反抗情绪压抑良久,一触即发,也可以看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使是表面的貌似平静,只要不至于危及生存他们也不愿加以破坏,从而损害眼前利益;而一旦有成功的希望,也能热情的支持以期获取更大的利益,毕竟只有资产阶级政权才能最大保障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利益。革命的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风暴过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仍旧是中国发展最大的障碍。可以说辛亥革命只是砍倒了一棵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合抱的大树,它们的枝叶在革命后仍纠缠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它们的根仍深埋在中国社会的土壤之中(各路封建军阀就是代表),虽然少了参天大树的遮蔽,但是新生命依然难以尽情成长。 “实业救国”“政党内阁”是民初的两大政治思潮,但是两者却都难以完全付诸现实,更别说产生什么良好的效果;对外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驱除鞑虏不过是排满而已。原先人们以为革命一旦胜利那么各项如关乎民族、民权甚至民生问题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可大家发现事实上周围仍是一片黑暗,看不到尽头,看不到出路。但是一个全国性政权的瓦解毕竟还是能给不同的政治力量以更为自由的试验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证明自己的道路能否带领中国走向成功。首先要介绍的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它们产生于半殖半封的社会,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国家资本形态,由于没有私人资本发展作为基础,近代中国的国家资本始终在限制、利用、打击、吞并私人资本,通过将社会生产力控制在手中以达到维护他们封建半封建统治地位的目的。,应该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国家资本其形成有主要来自依靠发行公债和银行垫款的政府财政拨款,而这些负担最终都会通过税收和通货膨胀转嫁到人民身上。官僚垄断资本主义在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发展到了畸形膨胀的地步,他的结果是使普通的劳动人民和资产阶级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其次是位于中上层的民族资本主义,它的基础是地主、官僚、旧式商人和一些买办转化而来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人始终希望通过统治阶级自身的改革使政权资产阶级化,支持民族资本的发展。他们在土地制度上主张不触动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维护他们所由出生和依赖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对外态度上,虽反对帝国主义却并不坚决,因为天然的“软骨性”和先天不足,在资本积累和开拓市场方面都必须依赖外国资本曲折地突破封建制度、军阀统治和自然经济的制约。这样的态度既难以在政治赢得广泛的支持,在经济上也会使国内市场狭小,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量的壮大。接下来看看以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农民阶级为基础的,实际上是由孙中山为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们的主张常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即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发展又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是以上几种中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由于还存在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因素(如平均地权时要“涨价归公”“照价购买”,节制资本时要利用“发达国家资本”,要“不失国家主权”的借用外资,这些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都是不现实的或者至少说是缺乏可操作性的),使它难有推广实行的机会。以上三种模式基本上是除马克思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之外最为主要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都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那么让我们最后再看看马克思主义能否很好的改造中国呢? 年正是辛亥革命胜利不久,中国人民热切地渴望全面学习西方的时候。可是一战爆发了,它把资本主义世界固有的内在矛盾以最尖锐的形式暴露出来,生产力缺乏,民生困窘,原先在中国人心目中近乎完美的资本主义制度顿时失去了原来耀眼的光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质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必须性。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社会主义“一种似乎更为科学的政治学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在思考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两个近几年很有影响的学派:“新启蒙”与“新儒家”,其中的“新儒家”试图通过中西社会文化本质差异性来分析近代历史的发展,这种研究纲领对我还是很有启发的,因此我也试着先从文化层面上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兼容性。我始终认为革命党人的“民智未开则以革命开之”这句话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他们显然过分相信革命的作用了。革命的确迫在眉睫,但是观念作为一种心理承袭,其养成是几十年的耳濡目染,几十代的薪火相传,希望一夕之间,天翻地覆是不现实的,对于传统只有最大程度的接近它,然后才谈的上慢慢的改造它,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尤其需要如此。西方强调个人本位,自由意志,这显然与传统文化有很大抵触的,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却有天然的一致性,类同的道德价值取向、积极进去精神、哲学基础、社会理想都使它最容易为中国人民和社会发展所认可和接受:一,集体主义观念提倡的是社会本位主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二,相似的社会理想,对未来目标有一定的趋同性,天下大同与共产主义不但形似而且神似。按需分配,消灭剥削与农民起义时提出的“等贵贱,军贫富”口号也有相似之处,可以说光是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农村的号召力便是其他学说主张难以望其项背的,因为农民阶级恰恰是历种主张运动所从来没有真正重视和发动过的----这种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农村人口占压倒性比例的国家实在是一件另人难以想象的事。当然除却文化上的相融性,在现实方面马克思主义也体现出了巨大的对具体国情的针对性。马克思主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彻底“砸烂这个旧世界”的精神始终贯穿于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封建压迫,列强侵略,面对奄奄一息的中国,任何看似四平八稳的药方都不能起死回生,只有痛下虎狼之药,以死求生才有一线生机。义无返顾地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连根拔起,这种推倒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是其它阶级观念所不具备的。其次,任何阶级都要求有理论为本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正是日渐壮大成熟的无产阶级期盼以久的代言人,正遭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重压迫的工人阶级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而无产的特性又使得他们的革命性最为坚定。这里不能不提到五四运动,正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席卷全国的爱国运动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民众的力量,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真正登上政治舞台了。一一回顾历史是为了说明近代中国人民一直在探索着,选择怎样的道路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所能决定的,它是不能脱离客观形势的全局、矛盾的焦点和当时把历史推向前进的关键所在的。我最后想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正是中国不断经受挫折后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选择。?????? 后记:这篇文章的写作历经数星期,其间充满了痛苦,对于近代史中的种种问题愈是深入思考了解便愈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有时会像发现新大陆一般的有了新的思路,但很快又会被自己所推翻,始终都难以自圆其说。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思维是否从最初入手之时即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而之后的种种论述始终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阐发,这种想法往往使我大为恐惧,直到文章划上句号,疑问犹盘旋于脑中。从来认为如此未必便是对的,我感到自己的观点仍没有跃出以前的思维模式,其中细微处有自己的理解但大处并无新意且有失片面。另外,关于维新变法,三民主义以及无产阶级等问题的讨论由于知识储备的欠缺都显得十分肤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保问题不一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