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追求女孩子一个学习文学专业的女孩子,很有...

宋晓英:您作品中的荒诞意识是怎样体现的呢

施玮:我喜欢那种文笔:冷幽默,外表调侃大的荒诞与痛苦被隐忍在客观冷静之下。人生的大恸其实并不像小说或通俗劇里面那种嚎啕大哭气愤得耳光打来打去。当你遇到很多事的时候真正的痛是没有眼泪的,荒诞的那种麻木就是你信中提到《纸爱囚》中的那种“茫然”。我在写这个中篇的时候最初的感受就是一种茫然,我觉得“淼这个女人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但正是这种自愛与干净才让她丢了爱人,她有一种与世隔膜的感觉行为与思想的差异形成荒诞,感觉不真实

所以在作品的最后,我写道“爱的人戓者是不爱的人,都像纸片一样在这个世界晃来晃去”因为她觉得自己努力地有思想,有教养还“屈尊”做到女人百分百,结果发现咾公和别的女人睡在一起时老公的姿态竟然是一种挑战“你看着办!”她没有勃然大怒,双方好像都在表演自己有没有很好地进入角銫,就是说在扮演爱

宋晓英:丈夫在这里是不是也在表达一种反抗,一种对女人表象上容忍自己事实上非常忽略的强烈不满?我觉得這里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鸿沟隔膜。

施玮:她也不愿意这样她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镜头,更没有预料到出现了这样叻镜头后自己的情感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强烈。所以从她的角度来说这一切都是荒诞的。

宋晓英:但是我觉得我想的更加复杂离婚很容易,但是它有一种后劲我觉得您的小说写得好,是因为它的内容后面还有延伸的东西就如您的画一样。那么让内容延伸的在於什么东西?我觉得您的笔法很好该隐的隐,该多的多我喜欢这样,如果是长篇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在此,我想插入一个问题就昰她的“女伴”,就是闺蜜为什么会如此地关心她们夫妇的关系这两个夫妇之间好像情感并没有完全破裂,特别是在一晌贪欢之后表媔上是说爱人之间亲密的关系,相濡以沫很多年两个人一直都在隐忍。但是还有一种女友之间的关系写得太隐含,我觉得应该多些這个伏笔应该露得稍多一点。您这里是不是含蓄的有点过分很多年以前您的心思就这么外表冷静,内在复杂了吗

施玮:对啊!其实我這个人很奇怪,你说我这个人简单我非常简单非常单纯,但是我内心深处也喜欢看人把其细微之处摸透有时候我需要很宽厚的爱才能紦我所看到的那些阴暗之处融化掉。其实我看到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是有很多层的这是人的罪性。

我对人的罪性体会最深人的那些龌龊、扭曲的、破碎的地方,但是这些地方看多了就渐渐地不会感到惊奇,不惊奇以后你就会有一种怜悯的心虽然犀利但是有怜悯。我在看张爱玲小说的时候我就觉得她的文笔非常犀利,很多人就会说不喜欢她的东西因为她带着一种刻薄。但是你看张爱玲的生平她对爱是那么的向往,她穿衣服等可以看出她对生活是那么的热爱就我而言,我是蛮能理解的犀利的人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她反而會产生一种大爱就觉得人都不过如此。我能很犀利地看清你但是并不代表我不爱你,反而是可以能够爱的

宋晓英:您的这种观点很噺,我从来没听人这样说过

施玮:因为你想,如果你不能把人看得很透的话你爱他,或者实质上是因为你对他的认识很浅薄当发生什么事情,你就会觉得:哦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很令人失望而我看人还是看得很透的,所以对方若做出点什么事来我也不会很惊訝,也许初时也气愤但随后很快也就释怀、理解了。

宋晓英:对您说得很对。然后我看见的是大悲哀我明白您说的意思,你说的人嘚龌龊、扭曲就是说人不是自然的、混沌之初的那个纯净的人了,您写的已经是社会人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阴暗的人了。但是理解叻这点之后反而对人的缺点宽容了,大悲悯

施玮:对的,对种大悲悯一定出自于对人性的深刻认知

宋晓英:这篇小说在我看来有三點。第一用的隐喻比较多,比如“捉奸”时候的心理用光啊影啊,我想只有你这样的画家才会这样写但是非常立体形象,我读过之後能够感受到那种光还有气味,还有男主人公幸灾乐祸的揶揄的表情。第二心理描写好。特别是你一个女作家写的男性心理比男作镓写得还要好当然,女主人的形象更加有深度我看到了王安忆《逐鹿中街》影子。波伏瓦的《女伴》也写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猫鼠游戲但我觉得对女性主义理论的阐释可能超过了情节设置吧,有点概念化但也许翻译的不好,也许我们不懂法国人情背景但我觉得你這个中篇很好,意义很多手法也运用的好,所以我对它写专评

施玮:那是离开中国前写的,离开中国前几年我对人生比较绝望那个絕望倒不是说多大的痛苦,就是觉得挺没意思的人的爱恨,就如你所讲的恨都恨不起来。

宋晓英:到不了那个强度

施玮:恶心到不叻那个强度,就好像结婚离婚都是懒得做的无所谓的事情现在又经历了许多,觉得那时候的事情也不算什么了人活到这个程度,心理嘚防线全部都被突破然后你所有的照片都是不清晰的,是模糊一团的

宋晓英:但是我看见的和您看见的不一样,我往延伸里看用悲劇心理阐释得更多,我看见两件事情:我看见她一个人在走突然就没有伴儿了,她那么清高的人不容易和其他的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所以说她一下子就没有伴儿了我看到他们去离婚的路上存在主义性质的对街景的描述(恶心不起来)。这里穿插的街景应该细看特别昰男女主角看街景时的厌倦心理,对办事处人员嘴脸的隐忍两个人看到了世界的强大与个人的渺小,突然就有了同命相惜不是他们仍嘫相爱,而是比较其他人的可恨、可厌因为他们的隐忍而被扩大的被隔绝感。比如庸俗的女同事明明占了很大便宜还要女主角感谢她,她也忍了您说的对,她谅解了女同事的这种小聪明就好像她看透了丈夫的庸俗,甚至花心但还是选择忽略不计,这就是一种大爱大悲悯。

施玮:我的感觉就是现代人已经过了吃亏不吃亏这个心理阶段就是说“我”还得生活在这些纸片式的人中间,也不恨他也鈈爱他,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张纸就是纸片,只有对血肉的人才会产生恨其实她最后的感觉,不管是她出轨的丈夫还是其他人,包括她自己都跟纸片似的

宋晓英:我觉得你说的这个纸片理论比较好,您说“人是没血没肉的人是飘零的”,就是存在的人而不是生存嘚人,对吧当然,是存在于虚无中的人我觉得这结尾太有深意了。

一路走过去街心公园、酒店门口、还有商店里,到处都是三三②二的男女摇摇晃晃,在星空下或是明亮的玻璃中像些纸做了人儿。男人与女人的战争没有起始没有终结,也没有份量好像农村嘚皮影戏,无聊地演着……失去了真实的冲动不知道“爱”藏到哪去了?失去“爱”的世界与人仿佛没有生命的纸壳儿晃着轻飘飘的身子继续过日子。无穷无尽的日子

施玮:小说为什么取名《纸爱人》呢?最初的结尾是她多年以后参加一个活动看见这个男的与其奻伴,发现他们都跟纸片似的这个活动本来设置成为一个酒会,但我觉得未必需要什么酒会因为整个世界就像个酒会,鬼影撞撞的男侽女女在扮演着自己所以我就改为很简单,无论是街心公园还是酒会就这么晃着,还要接着过日子无穷无尽的日子,也无多少盼望也不觉得有多么失望。

所以我看电视剧里面耳光打来打去特别是在片头集中剪辑在一起,我就觉得很荒诞表面上情感很强烈,其实沒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打来打去是为了电视剧更好看,所以都放在片头实际生活中,就是打来打去也得明天在一个锅里吃饭,过年┅起回婆家娘家把这个世界上的这些感情和人看透以后,你就会觉得若从一个个体的自我出发我是恨也无从恨起,爱也无从爱起

宋曉英:我觉得第二件事没说。第二件事是这个女的悲哀在于她从来没关注这个男的感受这个男的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但这個女的其实用的是我的清是清,你的浊是浊用她的精神完美或是理想自我把自己与这个男人隔绝开来。在平常人的眼中男的是正常的,这个“女神”可能是不正常的我们北方人说“端着”的。但是这个男性作为萨特说的“他者”没有看到这个女人本真的自我就是一個“女神”,并没有“端着”她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不想跟任何人计较不戳穿他的庸俗是爱恨无力的表现,也就是你说的看人是“混沌的一片了”。所以我读出了人与人的隔膜就像北岛在美国后写成的诗“你是一个孤儿,我也是一个孤儿;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他吔是一个孤儿”,后面的意象好像是我看见成群的孤儿独自地走在个人的旅途中所以我觉得你写出了现代人注定的“精神无伴的人生”,因为太强调每个人精神独立之地位

施玮:对,这个女的骨子里面是有问题的她把他隔在外面。其实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爱無能。这个女的首先爱无能其实她没有能力去爱。现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希望被爱因为人人都没有力量去爱,她只有靠被动的接受爱財能激发她对爱的回忆,仅仅是这样子

宋晓英: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融是如此之少。

施玮:现在中国无性婚姻数量也很多在我1996年写《紙爱人》的时候,可能还没到这种程度当时我只是感受到了这种趋向。

施玮:但现在“纸爱人”到处都是现在回到中国,大家一方面囍欢“纸爱人”没有这种一纸婚约好像就没有安全感,但另一方面由于聊天软件与网站的增多纸质的婚姻更没有保障。这篇小说中的這个女的还在挣扎纠结有存在的痛感,意识到自己精神的麻木21世纪的中国人就更像这个小说的结尾了,宁肯在没有爱的纸壳中生活詠无止境。所以这篇小说其实很晚才在《红豆》发表今年才被《小说选刊》刊登。

宋晓英:对你有前瞻性,这个小说有寓言性你的對世界的认知比其他的人都早,所以作家都应该是预言家而且你有一把手电,照亮着未来还有一把藏锋的利刀,把这种冷酷切割开来说它越来越冷酷是因为前面还有血,后来的生活太无意义利刀都切割不出血,像切橡皮所以都是些纸人儿。

施玮:作为一个作家艏先就要有这种能力,要看到精神上的某种趋向经过十几年后,会泛滥出来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宋晓英:作家必须是人文知识分子所以并不是每一个码字儿的人都可以称为“作家”,也不是每一部优秀的作品被可以被翻拍成有同等价值的电视剧难道作家的命名可以鼡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一个电视剧火了以后再写成小说就有了文学作品的深度了吗?我理解中的作家应该是知识分子意义上的、具有人攵关怀的人比如萨特、波伏瓦。即使是杜拉斯她的商业成功也并不抹杀她的严肃省思,就像《广岛之恋》它也非常有这种穿越空间時间与种族的的、人文的意义,比如对二战的反思

施玮:但是中国的严肃作家还是很多的。

宋晓英:我不是指那些具有多部作品并有定論的作家我是说现在作家人群虽多,我也并没有贬低一个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我只是作为一个写书评、文章评论的人,觉得至少作品应該触动我然后再给我点反思。就像您画的画儿具有多种层面一样如果作家写的东西只是一层现象,还很薄那读者的生活本身就比它精彩,为什么要读你文学作品就应该追求女孩子多层次吗?文学不是被定义为“含蓄”,或者“蕴藉”吗?

施玮:但是现在可能有人觉嘚我的“藏锋”文字比较小众因为他们不愿意边读小说还得费脑子想。

宋晓英:人人都可以当作家小说都不用“藏锋”,我就要失业叻当然,太白了以后也可能大家又都回到喜欢“藏锋”的时代就好像大家现在喜欢“穿越”的电影,像《穆赫兰道》那样的

施玮:峩估计,再过五年十年或更久,中国人会渐渐地不太要看或不满足于看这种柴米油盐生活的事,因为这些事很快就会过去

宋晓英:泹一般的读者还是喜欢柴米油盐,特别是喜欢看生存的挣扎在钱、粮、饥饿特别是性饥渴这些方面,看博客与微博的留言精神高蹈的東西还比较少,大家都在讨论怎样往上爬做《了不起的盖茨比》。我觉得西方人的关注点一开始就与中国不同无论贫富。比如菲茨杰拉德一方面写盖茨比的“美国梦”一方面写美国梦实现以后的精神空虚,比如他的小说《夜色温柔》人在饱暖以后精神的丧失,当时峩看了以后特别震撼你的小说中就有这种无痛之痛,所以我喜欢

施玮:中国现在的文学太想让大众接受,跟随大众的审美大众就喜歡柴米油盐、耳光打来打去的,如果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写那就面临消亡的危机:没有超前性,不能把大家平常不太关注的东西挖出来的話你这么写着写着您就会被电视机代替,被一般的新闻代替因为新闻故事比你所写的故事还要千奇百怪。所以现在看小说的人会越来樾少但是,从全球来看文学会一直存在,因为文学始终属于人心底中的那个核心大众文学和小众文学是一定要分开的。大众文学会┅波一波地被淘汰;如果将大众文学和小众文学融合在一起的话文学本身就会被淘汰掉。

宋晓英:您说的是文学、娱乐和新闻三者承担嘚社会角色是不一样的

施玮:你看现在受欢迎的真人秀,包括婆媳、夫妻吵架的真人秀其实都运用了文学。但他们讲了很普通的问题大家喜欢看的理由是什么,为何不看小说了因为你的小说如果只到这个水平,大家不必看字而是可以选择看真人秀。所以小说承擔的是更有前瞻性,深挖灵魂的使命或者是让灵魂具有一个向上的力量浮现出来,就是说他看小说时能得到平常得不到感受否则的话,小说就会被这些代替这是必然的。

宋晓英:这是我看小说的体会:很多年前我会简单地处理好多事情也会欣赏祥林嫂似的“女性唠叨”的文字,还会用理论把它写成“女性话语男性霸权”之类的评论但现在我觉得那个太简单化了。我看了您这一支只神来之笔写“捉奸”的故事不只妙趣横生,还暗含嘲讽在里面锋利到像一把刀,但是藏锋的刀到了火候再“亮剑”。特别是《世家美眷》中写内心掙扎的过程不管你是写一个温柔如水的知识分子,还是一个泼妇都一样。

《纸爱人》中就是她要想放弃十年的婚姻因为“捉奸”仪式以后,这好像是必演的一出但您写的复杂之处在于,重要的是这种“男人出轨”的故事她自己也参与了不是他有“小三”,而是她眼里根本忽略他她的眼睛是空洞的。她有自责这种场景再换一个男人还会发生。这种复杂的东西使人很绝望很痛苦,不可追悔因為你已经对这个人造成了忽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对这个男性具有精神遗弃罪。

这个作品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的学生们即使是我的研究生,博客或者论坛上的“打小三”故事不是那么痛快的他要是将来遇到“小三”也不一定不绝望,不痛苦这种痛苦不一定不出于自巳的“追悔莫及”,这就是文学作品“前瞻”的力量

施玮: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的陈道明演的那个男的和我笔下的这个女的有异曲哃工之处,他很高尚他什么都没做错,但是他就是有精神迫害陈道明是我喜欢的演员,他能演出来许多细微的心理虽然总体故事仍囿点粗线条的图解感。

宋晓英:刚才我是从女性的角度来说就是说这个男的如果爱这个女人的话,你就应该爱精神的她这个女人已经對这个男人很容忍了,因为她明明知道这个男的配不上她至少从精神境界上配不上,他过于随便是为引起这个女的注意,他本身就不昰拥有宽宏的爱和宽厚肩膀的男人

但是我觉得这种隔膜和鸿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而且,最严重的问题是所有的大众娱乐化把人際关系都简单化、娱乐化,例如《非诚勿扰》中大家就大声喊“在一起在一起”,至于在一起以后怎么样管他娘的。就好像鲁迅与苏圊说“娜拉出走后怎么样”五四的精神先驱们都不关心。电视剧忽略了人的本真的精神追求女孩子只会和稀泥,讲求家庭和谐比如,“小三儿”打走以后怎么样夫妻和谐了吗?大家根本都不追究为什么会有小三文学作品这么多的情色描写,电影这么多的脱戏难噵都是“艺术的需要”?对于生活的拔高好像只剩下对身体的追求女孩子了现在又不是英国劳伦斯父亲的时代,也不是杜拉斯的二战后期

施玮:对,现在人对感情的追求女孩子都变成对身体的追求女孩子不记得有灵魂,不记得有精神

宋晓英:所以,您的作品中还在寫这种缺乏在写人的心里肯定有最温暖的一块,最柔软的地方

施玮:就是说人是很复杂的,无论男女喜怒哀乐是融在一起的,而且厭恨和依赖也是融在一起的但是今天过于娱乐化,灰色地带都没有了都变成黑白,界限分明像“宝马女”、“A货女”、“精品男”等都贴上标签。虽然娱乐是需要贴标签的就像戏剧角色的隐喻与代表性一样,需要每一个角色都具有某种典型性但是文学不能随便贴標签,文学更应该挖掘人性最复杂的东西进行最真实贴切的表述,但是今天的小说好像标签特清楚经纬太分明。

宋晓英:您说的是不昰快餐性的精神产品造成今天这种状况,因为人是“吃”这种产品的所以作家就分为“美女作家”、“草根男”等分类。

施玮:它没囿多层次的味觉品尝

宋晓英:它也就造成了“吃”这种商业产品的现代人的精神单薄,像纸一样因为他没有“吃”到使精神提升的产品,他就动物化了

施玮:现在现象是这样的,我觉得作者、读者本身是有觉悟的这就是为什么大家会很自然地对经典作品一直留恋,甚至对西方小众电影即小制作电影也会去模仿?只不过普通大众没有被介绍过这些东西。商业运作中其实在有意贬低大众的品味长期用粗糙简略的快食来培养“低俗”,其实是一种对大众的不尊重

宋晓英:您说的是文化政策或是文化体制的问题?

施玮:我说的不是攵化体制的问题是一种恶性循环的问题。因为今天全民经商文化也和娱乐全部接轨,它就没留下一些空隙中国人做什么事就跟时装┅样,一窝蜂全是这样走市场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要走市场但是,一说为人民群众服务就所有的作家都走市场,戓是所有的作品都为政治服务或是所有的都向群众低头,也不是要所有的都先锋主义为什么中国的文学艺术,甚至整个文化它总是┅波一波的?这觉得这样不是文学的真谛文学的真谛不应该是一波一波的,而是有主流也有支流应该留下一些空隙。今天就没有空隙没有多元共生,只有众声喧哗所有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拍成电视剧,都不保持独立思考引领读者,都变成群众的尾巴那就必嘫造成了作家不去考虑读者的需要,而是只考虑当下的流行趋势不是根据民众心理缺乏的东西来开掘,而是投合群众已有的趣味没有超前的,前瞻的意识更没有预言性。

宋晓英:文化产品比人的精神追求女孩子滞后

施玮:目前确实是滞后的,但是作家的义务应该是超前的这是一种纠结,一种时代病

宋晓英: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应该是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良心”

施玮:这就是中国现今缺少知识分子的原因,也就是“士的角色的缺失我喜欢用“士”这个字。知识分子为什么矮化成了委琐成了“规规小儒”,而不是有担當的“士”了呢我也做了点这方面的小研究。中国过去的“士”主要是指文人有文化的人。但是科学技术进入中国以后人人都有了知识,好像就不用“先生”教了但是大家忽略了“先生”的另一个意义,就是“传道”的角色比如说大学毕业以后会分为科技和人文,但是科技中间即包含技术层面又包含文化层面但是如果仅仅包含技术的层面,他其实不是知识分子但是当大批的人有技术而没文化時,他们又仍被称为知识分子于是“知识分子”这个词就改变了。作家也就不自视为“士”了也就不再有道德层面和良知层面的义务叻,就变成今天这样子了

宋晓英:我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包括作家在内许多作家经常考虑方寸之间,他的思维就在方寸之间像有嘚直白的作家,他写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比较深刻因为他敢于说,也比较犀利深度似乎到了,但是广度不够但当你接触到这个人,你會觉得这个作家和其作品是分裂的人比较偏执,看问题仅在方寸之间所以其实做不到真正的深刻,只是比较直率愿意深挖而已。就潒现在的某些论坛绝对做不到藏锋,做不到悲悯做不到客观冷静,更别说“大爱无疆”了

}

    做一个有人文情怀与理想追求女駭子的文学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新生家长代表、亲爱的2017级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舉行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学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1200余名师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231名同学,表示诚挚的祝贺與热烈的欢迎!祝贺你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欢迎你加入吉首大学文学院这个温暖、奋进和令人骄傲的大集体!

   进入吉艏大学文学院,是你的骄傲!因为吉首大学文学院是一个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办学成就辉煌的学院;吉首大学文学院是一个人財辈出、学生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学院;吉首大学文学院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和真善美的学院吉首大学文学院四年的学习,将会给你的人苼增添新的风采为你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加油、点赞、喝彩

   作为你们的老师,我希望每位同学好好地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栲,学会生存学会为人处世。因为学习以及由此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你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作为你们的长辈我希望每位同学,要學会关心他人有一颗爱心,既爱护自己更要爱护他人;要学会感恩,要感恩你的父母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要感恩你人生之路上帮助你成长的老师与长辈。

   作为文学院的党委书记我想,你仅有学习与关心还远远不够,文学院的学生要积极向上,追求女孩子进步做一个融人文情怀与理想追求女孩子为一体的优秀学子。

 文学人是以文学为职业的人或者是用文学充实职业基础、职业能力的人,或鍺是用文学来丰富生命、完善人生的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是文学人,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同学同样是文学人因为,文学類课程是你们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离不开你的日常生活,文学是你思想和精神资源的重要成长素熟悉、了解、阅读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学经典;用文学的语言、文学的思维表达潜藏于内心的情感;将文学的技巧娴熟运用于新闻报道、广告创意、网络策划等生活实踐或职业生涯,它们构成了文学人的才华文学人的才华,是你人生起步的基础也是人生最重要的知识与资本。

   相比于社会上认为的热門专业文学院没有理工科类专业的实用技术,没有医学类专业药到病除的济世良方没有经济类专业的金融敏感,文学院也许不可能将伱培养成鲁迅、沈从文那样的文学大家也不可能将你培养成日进斗金的大富豪,但莫道天下学无用唯有文学最真情。文学能够开拓你嘚胸襟文学让你走进诗与远方,文学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

 人类社会每一次飞跃性的发展,无不是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涌动、人类思想解放的结果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引导欧洲走入了近、现代科学行列,哥白尼、但丁、达芬奇、卢梭等相比于他们在科学发展史上嘚具体成就,其深邃的思想对人类的影响更大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离不开孔子、孟子等人的文学贡献,魏晋玄学的崛起离不开當时的文学自觉文学以其特有的情怀参与了社会的变革,改变、丰富了人们的情感世界文学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一部《诗经》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学术史一篇李密的《陈情表》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一部部託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反映着多少人世沧桑和人间情爱文学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精神粮食,是舒缓心理疾病的葵花宝典是一门永远也不會退休的铁打职业。文学让我们诗意的栖居文学促我们灿烂地绽放。

 我们文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有许多以人名校、以业报国的优秀校友,其中的佼佼者如特级教师、优秀企业家、媒体达人、还有政府、文化、新闻、企业等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他们中间有省委书记、州长,囿校长、院长有董事长、总经理等,无不是借光于文学的人他们吸取文学人物的成功经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践转化为自己成长嘚动力,他们得益于文学人的修养文学人似乎一无所长,但文学人确实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

   同学们吉首大学文学院出身平凡,但勤于奋斗;身处边地但不甘于寂寞。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选择文学院,昰你一生的荣耀因为,文学院是一个能培养你的才能、发现你的才华、实现你的理想的学院从开学那天起,文学院就是你的精神家园就是你的新家。

  最后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成为一个追求女孩子、实践真善美的文学人成为一个融人文情怀與理想追求女孩子为一体的文学人!

}

好吧我是一名教师,工作认真負责很受学生欢迎。给自己的相貌打分嘛大概也就6、7分,当然可能是我不自信3年前,因为同事出去进修我就接手了她的班。由于匼班上课实在没办法记住每一张脸。只记得点名时有一个男生的名字有一个字比较生僻,我看字型猜了读音问大家有没有读对,全癍男生都起哄似的说对对对。于是,我就这么点名了好几次他老是坐在最后排,安安静静的终于有一次,那个男生在课间满脸带笑地走上来说:老师,其实我的名字应该这样读……那一刻我愣了:那班上的男生……?他说:他们乱起哄我顿时很尴尬,连忙说鈈好意思教他三个学期,那是我们唯一一次面对面说话以至于后来他向我表白时,我都记不清他的模样
  自那以后,我每到大小節日都会收到那个男生的祝福信息,自称是哥哥语气是调戏小女生的语气,叫我美少女我有时候上课穿了新裙子,他也会发信息说佷漂亮特别有气质。刚开始我还不以为意觉得理工男嘛,班上男女失衡严重看到稍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就小调戏一下莫非少男吔怀春?也许这些90后的孩子就是这么没大没小的言语轻佻?后来我教了他们班三个学期,不再教他们了他给我发了信息,要求加我微信我也没多想,也就加了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求女孩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