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在冬天的时候从温州徒步到杭州 温州因为...

还没有开通?赶快注册一个窝吧!
TA还没有发布任何内容!17锛榧妤艰
瀛浣锛 惧ぇ 榛璁 缂╁
51瀛╁姣勾借寰姝500 杩娆′璧板版俯宸锛灏5宀
杩瀛″惰规瀛瀹癸浠浠╀5硅捣搴6瑰 蹭瀹惰娓稿介荤兼锛浣涓涓瀹瑕ф浠
ㄩ宸ヤ瀹ゅ寰疯涓锛瀛╁浠ㄨ〃婕淬
118ワラ宸ヤ瀹ゅ寰疯ヤ涓缇ょ规锛浠浠渤宸杩ワ骞朵浠版俯宸杩娈佃矾姝ョ杩缇ゅ褰涓勾榫灏浜宀 褰澶╀锛璁拌瑙颁浠浠琚お虫榛镐锛娲婧㈢绗瀹癸瑙颁汉渚块韬绀笺灏卞ㄤ锛浠浠姝ヤ扮惧锛瀛涓璧蜂10涓按娉♀℃ヨ
褰 缈肩 瀛″惰瀛瀹 姣勾寰姝500 杩缇や渤宸ョ瀹汉渤澶у蹭腑蹇甯瀛锛甯21锛瀛51锛瀛涓澶х19宀锛灏5宀1012ワ浠浠渤宸涔溅ュ版锛13ヤ寰姝ユユ俯锛116ュ拌揪浠浠琛扳涔娓炬灞锛缁浜涓虹瑰娓歌 澶у蹭腑蹇涓ゅ勾锛涓昏瀛涓戒缁璇ユ℃¢胯档娉借璇达跺杩风褰㈠娓稿锛涔缁瀛涓瑕ㄥ锛璇讳蜂功锛涔璧板璺杩涔浠$浜娆$缁杩风娲诲ㄦ℃甯瀛藉涓璁╁瀛浠ㄦ涓涓浜浜锛跺涔涔灏卞ㄦ涓板汉甯╋浠ヨ浠浠浼╋濡琚汉缁锛h瀛瀹广 涓ㄧ瀛╁澶у娲绘′欢濂斤锛归㈢垮藉灏变宸寰姝ワ㈡涔锛涔荤硷涓ワ浠浠戒惰璧垫辰杩璇达杩涔浠″惰涓椤规瀛瀹癸姣勾寰姝500 寰姝ュ版俯宸 灏辨板娓╅Θ 浠骞23宀炬′甯锛濂逛骞村拌″伐浣锛涔涓娆″杩风娓稿濂硅锛璺寰杈╀5硅捣搴锛6瑰锛涓涓浜规藉腑板涓楗浣璁╀浠伴惧跺灏辩ㄥ汉瀹堕ㄥ涓涓戒琚刀璧般浠ㄨ矾涓涔浼句汉瀹跺锛浣灏辩锛浠浠浼璇存病跺锛浠氨浼瀹板瀛锛瑕汉涓虫 浣ユ俯宸锛浠板氨版寰浜璧垫辰杩璇达瑰宸ヤ瀹ょ璇峰瀹锛璁╀浠娓╅Θ 117ヤ锛浠浠颁宸ヤ瀹ゅ寰疯涔娓绔h搐涔㈠瑙褰澶╀锛浠浠板浼缁淇杩浼浜ゆ娆℃ヤ锛浠浠ㄩㄨ辨瑙锛涓涔缂绱椋棣寰浜浠浠涓浜宸ヤ瀹ゅ寰疯 や杩浜寰浜猴甯哄骞村绀惧虹浣浜轰璁╀浠ㄣ118ヤ腑锛搴骞村绀惧轰富浠讳绱璐澶у涓濮浼涓讳换姹浜宸绛锛瑰扮ㄨ繁杞灏浠浠浣版规扮涔缂 浠苟涓浜瑙f俯宸锛ラ杩藉澶у剧涔°颁涔浠ㄨ版俯宸浜虹娓╂璋㈣阿浣浠璧垫辰杩绗璇淬 诲澶浼瀛╁ 涓纾ㄥ10涓按娉 姣娓稿锛澶у蹭腑蹇藉ㄦ″哄杩娆″烘ワ灏瀛寰澶锛灏瀛5宀锛杩涓や釜瀛╁7宀浣濂逛滑涔藉繁璧颁ワ跺杩浠寰濂逛滑舵涓澶ソ锛璁╀浠版浠ょ杞炬璇达ㄦ浠″澶瀛╁浠ュ娲讳戒澶ソ锛浣杩娆″烘ワ璁╂浠 灏タ灏辨浠腑灏瀛╁锛瑙拌锛濂瑰绀艰伴浜涓含锛跺椿娉煎拌ヨ褰琚姝ョ疮涓绱讹濂圭璇:濂界夸 7宀寮杞╅ㄥ浜哄澶у拌浜繁锛涓夸涓涓按娉★涓杩涓硷瑙寰寰姝ュ濂界涓锛璧拌矾瑕璧帮灏变拌揪扳濂瑰0冲锛浣璁ょ 杩娆″姝ラ涓姣浣甯璁板娣卞荤杩涓涓瀛锛寰渚濠凤濂规诲澶浼瀛╁锛浠骞磋朵翰拌★姝ゆ寰姝ュス涓璧蜂10涓按娉°濂硅锛肩跺锛姣韪╀藉枫 濂逛惧圭瑕瀹躲瑕杞ユ甯濂硅藉ㄩ浼磋涓姝ユ璧板濂硅锛寰夸娈佃矾锛芥杈瑰杈硅蛋杩濂借韩杈规甯瀛榧憋涓ヤㄥ颁锛瑙瑰ソ寰渚濠锋浜豹拌 娓稿 涓锛濡璧拌矾朵负浜璁╁汉澶稿锛杩灏辨负汉璧拌矾锛涓负繁璧拌矾瑙繁璧颁d澶璺璧板d杈浠ュ颁涔伴惧氨涓浜 拌憋娓稿涓绱寰寮蹇涓杈硅蛋涓杈圭锛椋缇杩杩娆$娓稿锛璁よ颁浠涔借锛涓哄涓浼蹇瑙寰姣浠ュ澶х挎璇浜锛璧拌矾涔姘浜 寮杞╅娓稿娌℃宠薄涓d伴俱杩娆℃父瀛腑瀛浜繁锛板伴剧跺涓借交惧锛涓哄浜芥冲甯甯锛濂圭浜寰澶冲甯╋寰璋㈠ス冲甯寰杈瑕濂借繁浜锛涓璁╄甯涓烘蹇
瀛浣锛 惧ぇ 榛璁 缂╁
娴ICP澶B2-芥板2006.78缃缁骞垮缁ヨ璇锛2澧肩典俊涓$ヨ璇淇℃缁浼璇
娓╁缃锛淇在杭州找个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api/index.php?m=topic&tid=7773'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didiann: 雷殿生:徒步10年---王玄 经过10 年的徒步旅行,户外运动已经成为雷殿生钟爱的生活方式穿越罗布泊“我喜欢带脚的东西,因为能走路啊。”雷殿生一边指着... - 雪球&:雷殿生:徒步10年---王玄经过10 年的徒步旅行,户外运动已经成为雷殿生钟爱的生活方式穿越罗布泊“我喜欢带脚的东西,因为能走路啊。”雷殿生一边指着陈列柜里的野骆驼蹄、羚羊蹄、野驴蹄,一边这么说。这是位于北京昌平区流村镇的雷殿生个人展览馆,简易的平房里陈列了几百件他徒步过程中收集的物件。这些在西北捡拾的野生动物遗体,尤其是在罗布泊捡到的珍稀的野骆驼蹄,最让他珍视。“我在罗布泊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的尸骨。它们对那个环境那么熟悉,最后也都死在了罗布荒原,我却走了出来。”走到最后一个展厅,讲到2008年10月至11月穿越罗布泊的经历,雷殿生唏嘘不已。日,在哈尔滨102国道起点处,雷殿生开始了他徒步中国的旅程。这一年他35岁,决定用10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单位,探访55个少数民族地区,并且为徒步之旅设定了“了解民风民俗、考察生态环境、宣传环保意识”三个主题。雷殿生是个凡事都要计划的人,出发之前,他已经为10年之旅制定了一条包含五个执行阶段的路线。第一阶段,从黑龙江出发一路向南,途经河北、山东、江苏、广东等十余个城市和人口较为密集的省份,到达海南,这个目标在2000年初已经完成。第二阶段,从广西到云南,向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存难度较大的云贵高原地区过渡,为青藏高原做铺垫。第三个阶段,2002年,雷殿生走完青藏高原。从西藏进入新疆,用了一年时间走出新疆,第四个阶段目标达成。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回到故乡,将中东部遗漏的地区补充完整。“我最终的路线几乎完全是按计划走的,只有一个例外,就是罗布泊。”雷殿生说,2002年秋天,他徒步到新疆库尔勒时,按原计划,应当在那时穿越罗布泊。“当地专业的向导需要5万元左右的费用,而我一时拿不出这么多经费,再加上当时我还没有完全掌握罗布泊的地形、地貌,对穿越罗布泊的艰难程度,心里也没有底,只能暂时放弃。”对于任何一个旅行者而言,罗布泊都是一个梦想。“斯文·赫定在这里发现了楼兰古城,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这里失踪,对我影响很大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这里遇难……罗布泊太神秘了,也太吸引我了。”而穿越罗布泊又成了雷殿生缜密计划中唯一的变数,这更让他觉得,自己积累了近10年的徒步经验,就是要在最后做成这件事。2008年8月,完成了此前全部行程的雷殿生开始集中为穿越罗布泊做准备。“经过仔细研究各种资料,我决定从东向西进行穿越。出发地选择在甘肃敦煌阳关古城遗址,因为我很喜欢王维的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里的意境深情而豪迈。”临出发前,雷殿生把诗句抄写在了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但改成了“西出阳关雷殿生”。“我一定要穿越罗布泊。”他说。虽然有志向,但说不害怕是假的。临行前一晚,他在敦煌的旅馆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走出来,还能不能再到父母坟前点上一炷香……”想到这儿,转身就爬起来,抄起笔给姐姐写信。“实际这算是一封遗嘱,已经把后面的事料理完了。”日,出发前,雷殿生又让来送行的朋友把他留了10年的1米多的长发剪掉。“我当时留长发是想用头发来见证一路的过程,我的头发是能讲故事的。但是我怕自己死在罗布泊里,所以剪掉头发,让朋友带回去作为资料保管。”事实上,从硬件条件上来看,雷殿生已经尽可能地获得了最大的保障。黑龙江电视台为他制作跟拍直播节目的同时可以提供后勤补给,如果他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与后勤人员联络汇合,安全就有保障。可无人区中的变数就是谁都无法把握。10月22日,雷殿生身上的水已经所剩不多,卫星电话没电了,所幸还有GPS,他需要于这一天到达大本营所在的四号营地。一早,荒漠刮起了沙尘暴,黄沙遮天蔽日,让人难以辨清方向。雷殿生走出5公里后,顺利找到一瓶预埋的矿泉水,这时他还没有偏离路线。但是接下来的20多公里,他再也没有找到预埋点。2008 年10 月,雷殿生独自徒步穿越罗布泊沙漠2008 年11 月8 日,雷殿生到达行程终点新疆营盘古城,完成10 年徒步之旅“我来到一处三岔路口。因为风大,地面平整得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我一时不知道应该走哪条路,衡量再三,只能凭感觉选择了左边的路口。”雷殿生迷路了,他依靠经验和直觉继续行走,而身上的水和食物越来越少。日正当空,为了给自己降温,减少水分的流失,雷殿生把帐篷、铲子和各种可以直立的东西插进沙地里,把衣服挂起来,努力制造一点阴凉。然后再在沙子里挖一个坑,把自己埋进去。等到夕阳西下,再从沙坑里爬出来,利用晚上气温低、水分散失慢的特点,多走一些路程。“夜里的荒原漆黑寂静,我感受到了寂寞和恐惧,这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走出去。”手里只剩下一只指北针,他就依靠着对罗布泊地形多年的研究和了解,往直觉正确的方向走去了。连续走了3个小时后,眼前终于出现了一座坐标铁塔,雷殿生在铁塔旁将随身携带的烟花点燃。没过一会儿,西南方也出现了回应的灯火和烟花。他用这种古老的方式跟后勤人员重新取得了联系,这时,失联已达51小时。这是穿越罗布泊过程中,雷殿生与大本营最长时间的失联,也是他离死亡最近的时刻。“说不害怕那都是糊弄人,当然害怕。这一路走来,我害怕的地方多了,泥石流也害怕,雪崩也害怕,遇到野兽也害怕,抢劫也害怕。但是进罗布泊更害怕,因为有太多鲜活的生命在里面终结,有的是结伴而行的,也有一个人的。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心惊胆战。”在个人展览馆里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雷殿生通常都语速很快、语带兴奋,墙上有他收集的55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邮戳,展柜里是他传递北京奥运会圣火时的火炬,他将对这些收藏品的骄傲都表露出来。唯独看到一张照片时,他沉默了一会儿。墙上的照片中,他刚刚穿过罗布泊,到达行程终点的新疆营盘古城,穿着红色的户外服,双手举着一面国旗,黝黑的面庞上双眼微微闭着。“那天我落泪了,当场就哭了,也不是说兴奋,只是觉得真的走完了。”成为徐霞客雷殿生徒步中国用了10年,人们会觉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此之前,从萌生徒步的念头,到真正踏出第一步,他光是为自己的徒步做准备,就花费了10年时间。上世纪80年代,在哈尔滨做个体生意的雷殿生已经有了几十万元的积蓄。“赚了钱,总还是想怎么把它花出去。”雷殿生说,他开始琢磨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同时能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社会上兴起了集邮热,正对他的口味。“我从小就喜欢收集各种小东西,从糖纸到烟盒,都保存得整整齐齐。集邮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逐渐成为我的爱好。”雷殿生喜欢上集邮,还有一个过去不愿与人提起的原因。他12岁时从学校辍学,只有小学三年级学历,他总是苦恼于自己文化水平低、知识储备少,他说:“我二十几岁时睡觉做梦,还经常梦到在学校求学的情景,经常哭醒过来。”集邮是“方寸之学”,邮票背后是知识和故事,正好满足了他学习的欲望。只是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个爱好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8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明代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诞辰400周年的邮票,集邮爱好者雷殿生照例收藏了。“说实话,我对徐霞客一无所知。”他像往常一样,要去查查这个人的资料。从没听说过的徐霞客,他的经历却让雷殿生感到震惊。“原来古代就有这样的人,能自己一个人游历中国!”雷殿生15岁离开家,到这时已近10年。他的生存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他想在未来10年,做点儿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虽然那件事情究竟该是什么,他并不清楚。“我当时为了强身健体学了武术,就想要不去美国教武术,但是我一句英语也不会,我是小学三年级的水平,学起来太难了,所以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一直没去实施。”与徐霞客的偶遇,则为雷殿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徐霞客游记中的描述,唤起了我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徒步的极大兴趣,让我不安分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我当时想,我迟早是要走出去的。”雷殿生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并非凭空而来。1963年,他出生在哈尔滨市呼兰县团山村。“文革”开始后,家里被划成地主,“我父母都遭到了严重的批斗,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1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15岁时,父亲也离开了我。”因为家庭成分不好,雷殿生从小就被村子里的同龄人欺负。哥哥、姐姐早年离家,父母去世后,只剩他孤身一人。“那时我常常静静地躺在父母坟前的山坡上,仰望着无尽的天空,看着南来北往的大雁,心早已飞向远方。”许多年后,他在书中如此回忆当时孤独的少年时光。故乡在那时并非一个温暖的栖息之所,于少年雷殿生而言,他寄望于走到外面的世界,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公平的对待。“第一次到哈尔滨,眼花缭乱的。”他在这样的大城市中,感到那么渺小,他说,“我空有一把力气,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离家后打的第一份工是做工地小工,因为聪明勤快,他在工地干不多久,就成了工头,开始在黑龙江各地承包小工程。“有时候一天下来,能挣到成百上千元,而那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水平只是每月100多元。”有了一定的积蓄后,雷殿生开始在建筑队歇工时做小买卖。“我父亲年轻时非常有经营头脑,东北粮食多,他就开酒坊,大豆多,他就开油坊。”雷殿生似乎继承了父亲的特质,他几摊生意同时进行,每天只睡3个小时。“我每天凌晨两点钟起床,和几十盆面,炸油条。80年代,哈尔滨街上炸油条的人都很少,我炸好了之后批发给市区各处的小商贩。下午就去农村收鸡蛋,第二天上午再到城里沿街叫卖,一天下来,平均能挣150多元钱。过年的时候我就倒活鱼,东北的冬天很难吃到活鱼,市场很好,一天就能挣两三千元。”2006 年4 月4 日,雷殿生抵达南京家中穷困潦倒,雷殿生从小就见识到生存之难,因此15岁到25岁,是他为生存奔波的10年,对生活不敢有别的奢望,用他的话说,“有点儿钱才能有想法”。徐霞客是雷殿生徒步之旅的一个引子,打工奋斗的积蓄给他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对雷殿生的行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在大兴安岭,他与上海探险家余纯顺的一次偶遇。1989年夏天,雷殿生正在漠河县图强林场的建筑工地干活。一天,在林场火车站,雷殿生突然看到一个穿着迷彩服、回力鞋、身背旅行包的人从眼前经过,背包的后面写着“徒步环行中国”六个红色大字。“我一看是一个徒步旅行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上前去跟他搭话才知道,他是媒体报道过的徒步旅行家余纯顺。我有点儿激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问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交谈很简短,他就离开了。徐霞客固然伟大,但毕竟是古代人,不如余纯顺这么活生生的现代人给我的鼓舞大。”遇到余纯顺后,雷殿生开始为徒步旅行做系统准备。“之所以要把准备期定为10年,是因为当时我25岁,再经过10年的时间,可以筹备足够的资金,同时也能进一步锻炼身体,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等到了35岁,也正好是一个人精力相对旺盛、思想较为成熟的时期。”这10年中,除了继续做生意储备资金,最重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锻炼身体。雷殿生坚持每天10公里的长跑,即使是在哈尔滨冬天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他仍旧只穿着短裤和背心,身上的汗毛时常挂着薄薄的一层白霜。为了加强负重训练,他把家里的液化气罐用绳子捆好,跑步时扛在肩上。“有一次晚上没跑多远,就听见有人喊我,回头一看是两位民警,他们怀疑我偷液化气罐,我把他们带回家,又给他们看了证件,他们才相信我不是小偷。”临行前两个月,雷殿生将自己的房产和多年搜集的珍贵邮票全部变卖,换来的40余万元钱存入邮政储蓄的账户。除了徒步必备的工具,他的家当、物品悉数送人,自己什么都没留下,连身上的阑尾也没留下。“当年余纯顺在旅途中突发急性阑尾炎,差点死在路上,我听了他的经历,决定事前切除阑尾,免除后顾之忧。”“临行前一夜,我想到了死亡。余纯顺的死,彭加木的失踪,徐霞客在途中遇到的种种艰辛和磨难……”他辗转一夜,第二天天亮起床,太阳升起,昨夜的消沉好像也随之消散了。日,雷殿生终于背起背包上路了。走出呼兰河哈尔滨市102国道零公里处,距离长春234公里,距离北京1303公里。这些数字就写在雷殿生头顶正上方的大路牌上,他看得真真切切。“人有双腿就是要走路的。我看着路牌,知道这意味着我即将用双脚把这些数字一一丈量。”雷殿生背着一只大旅行包,临走时用秤一量,一共有96斤重。“所谓‘远路无轻载’,开山斧、九节鞭我全都准备了。结果我背着这些东西走了不到一天,还没到双城,两个肩膀就已经麻木,走不动了。”他把那些暂时用不上的装备卸下,剩余的行李也有六七十斤重,就是他此后10年的基本装备了。“我有8年是自己背包,书包把我压成了驼背,两年的时间用一个小推车推行李,身体也是向前倾的姿势。结束徒步后我努力纠正,但直到现在,一到着急的时候,我还是会不自觉地身体前倾、弓起背来走路。”尽管身姿挺拔地坐在对面,雷殿生仍说,这是徒步旅行给他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后遗症之一。习惯了行走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医疗措施,雷殿生渐渐能克服和适应这些身体上的疼痛。对他来说,更难适应的,是一路见识的人情冷暖。“我父母去世早,家庭成分不好,所以从小性格上有一点自闭,不愿与人接触。”但是在中国广阔的国土上徒步行走,又势必要与许多人接触,努力获取他人的支援和帮助。“2008年,我走到湖北咸宁的小镇,想要到路边的饭店吃一顿饭,走过6家饭店,他们都拒绝让我进门,更不要说卖饭给我了。只因为我当时头发太长,身上看起来脏兮兮的。我说我是徒步旅行者,但没有人相信我。”比忽视和拒绝更伤人的是欺侮。雷殿生的腿上和背上现在还有被狗咬伤后留下的疤痕,他说:“在广西,有年轻人看到我是外地人,形象又这么落魄、好欺负,就嘲笑我、放狗来咬我。”三条狼狗扑过来,他只能撒腿就跑,慌忙躲进树林里,用随身携带的简易药品处理伤口。这样的事情遇多了,他有时会在街上一边走一边掉眼泪,沮丧到极点,甚至想过往路中间多走两步,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人活着真的很不容易,我会号啕大哭,想着干脆放弃徒步,回去赚钱。但我吃点儿压缩饼干,休息一会儿,就又会觉得,还是不能放弃。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是一个过客,这只是让我更加了解世界的一段经历而已。”雷殿生说,一路走来,能够理解他的好心人越来越多。“2006年在温州,一个当地的老板开着奥迪A8来找我,请我吃饭,资助我装备,坚持跟着我徒步走到杭州。他曾经遇到过车祸,腿脚不灵便,我减慢速度和他一起走,用了15天,把他的‘三高’都走下去了。15天的同路交心,他也成为我的好朋友,进入罗布泊前,我的头发就是他帮忙剪的。”更多的时候,他独自一人在这条路上走着。“孤独寂寞成就了我。我从小照顾病弱的父母,之后自己一个人为生存奔波,我一直很想过那种能一个人自言自语、信马由缰的自由生活,徒步旅行给了我这个机会。有些人和你不是在一个频道上,与他们在一起反而更难受。”雷殿生也与许多户外旅行者有着密切的交往,“他们中的很多人显得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人回到城市里,心还在外面”。雷殿生自认与他们不一样:“我不是以旅行逃避生活的人。现在我的人回来了,心也回来了。”旅行过程中,雷殿生并非没有被外界的关注和期望动摇过。他从出发开始,就一直是媒体报道的对象,10年间都未曾离开记者的镜头。“但是在这些名声之上,别人能给你拿钱,还是能提供你吃喝?”他走过荒原、深林,走出罗布泊,才终于确知,无论是他的徒步之旅,还是他过往的人生,要与这个浩瀚的世界相处,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双手双脚。“结束徒步,我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以前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自幼父母双亡,但是现在走在路上,感知到人类的渺小,有时候还不如一只蚂蚁。所以人活一世,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事。”对现在的雷殿生来说,旅途中和过去生活中的艰难,已经比他曾到达过的那些远方的土地更遥远了。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杭州 温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