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情况在苏州职业大学怎么样成个家怎么样?

在一座城市生活,却在另一座城市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网上的一则帖子火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北京上班,却在河北沧州生活的上班族,我们来看看她的生活是怎样的… …
奔波于河北沧州和北京两地
主人公的名字叫姜京子,2009年在北京上完大学后便留在了北京。像许多北漂一样,她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合租房子,到了月底基本属于“月光族”。
虽说日子过得很拮据,但是刚毕业的她已经不用找家里伸手要钱了,也算过得逍遥自在。每天早上,公交地铁两班转,虽然很赶,但也确实充实。
到2011年底,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李金泽。婚后,两人搬到了北京东六环边的家,由于工作单位在市里,姜京子便开始了在北京长距离的上班生活。每天姜京子来回要花四个小时在路上。
展开剩余87%
此后,在选择工作上,除了薪水之外,考虑最多的是上班地点,交通便利可以减少路上的奔波。
变化发生在2015年,丈夫李金泽作为公司骨干泽被派往沧州参与筹建,那时他们刚满一岁的孩子留在北京由爷爷奶奶照看。坚持了半年后,夫妻俩觉得有必要认真地讨论如何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
丈夫本想把一家老小都接到沧州,以姜京子的资历,在沧州找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已在北京生活了10年的姜京子不想离开经营了多年的平台去沧州重新开始。然而,为了一家人的团聚,她又不得不跟随丈夫前往沧州。
所以姜京子就开始了沧州两地的奔波生涯,于是姜京子几乎每个工作日的作息表变成了这样——
6时10分:起床,洗漱、吃饭;
6时50分:下楼坐出租车前往沧州西高铁站,不堵车的情况下打车费是14元;
7时23分:从沧州始发的G9004高铁出发前几分钟上车,58分钟后到达北京南站,高铁费用为94.5元;
8时21分:到达北京南站后,跟着早高峰人流挤上地铁;
9时15分:到达位于北京西南二环附近的上班地点,花费4元。
下午下班,她会倒着重复早晨的路线,在晚上8时40分左右回到沧州的家。
每天早上,她只有10几分钟赶高铁、需要和很多上班族一样挤进拥挤的地铁,有时候来不及吃早饭,就在路上解决了… …
每天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下班回家后,陪着还没吃饭的丈夫一起吃晚饭,公公在卧室看电视,婆婆在厨房收拾,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
但是你要算一笔账你会发现,每天早上一趟,打车费用就要14+94.5+4=112.5,加上返程,一天就是225元,一个月大概花费四五千元。
从时间上来说,跨省上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大概是两个半小时,比她之前从东六环到单位的时间还要多半小时。
当你问她这么辛苦值吗?她会说,值得!
首先她能每天都见到自己的家人,这很幸福;另外,交通费每月四五千元,减去这个成本,她在北京上班的收入也要比在沧州工作收入多。出于综合考虑,在北京上班还是蛮值得的。
那么同样,在上海上班,住在苏州,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上海上班,住在苏州,是怎样的体验?
今日君曾在知乎上看见过这样一个提问——
计划再过2个月从北京搬家到苏州,IT行业。但是苏州的职位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找到苏州的工作。如果住在苏州园区,但是每天高铁上下班到上海,可行吗?
当然,我们身边还是有人选择在苏州居住,在上海上班的,我们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shotstars:
作为从03年开始,每周往返于苏沪之间的人发表下自己的看法。首先回答可行性。
首选的通勤方式依然是火车。目前苏州站到上海站每天往返车次在100趟左右,苏州站到虹桥站在50趟左右。苏州园区站往返上海的车次则少许多,合计在20趟左右。火车通勤时间,高铁25分钟、动车35分钟、普铁1小时左右。
经济方面,由于近来上海房价疯涨,市内租金水平已经大大超越通勤的路费水平,导致跨省上班在经济方面有了较大的成本优势,而且这种成本差距正在不断扩大。
@手腕快速百度你是:
家住昆山!上班浦东!
早上7点30起床,洗漱,吃饭,玩会儿,8.56的高铁到火车站,9.30坐上4号线,10.00到公司,晚上7点走人,7.36或者8.10的高铁,一天从起床到路上时间5个小时!!!
我的个乖乖,所以,背包常备各种书,很有必要,不到一年时间,书已经看了很多了,当年以为考记不住的单词,也都记住了。
费用合计:每月22天上班时间算。
高铁: 24.5 x 2 x 22 = 1078
停车: 2 x 22 = 44
地铁: 3 x 2 x 22 = 132(这个是有打折的,具体不知道)
以上情况,说说感受:都是因为穷啊!!!
07年工作在苏州并在园区买了房子,11年和媳妇一起到上海工作,我们开始是租房在媳妇工作地张江附近,对于你的问题,选择在苏州定居,上海上班。
你面临的是:除了每天高铁34.5x2费用问题,还得工作不用加班,每天比较固定朝九晚五,并且可以承受来回至少3个小时。
我的建议:现在苏州园区房价也快两三万了,你不如在上海找到合适工作后在上海买房,我们也是这样做的。
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笔账
情况一:如果你家在苏州
经济上——从苏州到上海的高铁是39.5元,返程的费用也一样(如果选择动车组会便宜一点,但时间不好,车次较少)。如果按每月22天工作日,这样火车票费用是每月1738元;
到了上海再坐地铁,假设每天8块(往返),这样一个月的地铁费用就是176元。这样每个月的交通费用就是1914元。
时间上——时间上就很难把握了,假设从家到公司需要10分钟;然后苏州到上海的高铁是30分钟;到上海那边做地铁假设需要20分钟,这样每天早上上班的时间就需要1个小时。
再加上等车时间,也就是说,每天早上上班的时间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同样,下班也需要1个半小时。
情况二:如果家不在苏州
这种情况,就是要考虑是在上海租房还是在苏州租房的问题了,虽说上海的租房成本要高于苏州,但是每个月多出的交通成本,也能支付超出的租房费用了。
另外时间成本上,也能节约不少!
这样看来,在苏州生活,到上海上班也还是可行的!但是也还是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今日君觉得,在苏州生活挺好,在苏州工作也还不错!大家觉得呢?
今日苏州(ID:suzh512)部分信息来源于人民日报、知乎,今日君综合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商务合作 | 加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 第一时间获取苏州热点资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下面的文.完成11-14题: 黑白苏州 文瑞 ①黑白苏州!--这就是我阅读中感知到的苏州形象.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我蓦然觉得.用“黑白 二字来描绘苏州.当真是太贴切了! ②我佩——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阅读下面的文.完成11-14题: 黑白苏州 文瑞 ①黑白苏州!--这就是我阅读中感知到的苏州形象.这就是我行走中体味到的苏州本色.我蓦然觉得.用“黑白 二字来描绘苏州.当真是太贴切了! ②我佩服这座城市--不管岁月如何流转.也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尽情舒展城市花团锦簇式的繁华与小家碧玉式的华丽的同时.撷取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粹.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取向.借助建筑和店招这一物的形式.以“黑白 之文化创意.构筑出了城市风姿绰约的形象外观.显然.黑白艺术充满智慧地显现了古城的精神特质.令苏州的灵魂在黑白分明的时空中轻舞飞扬起来. ③没法考究.是哪个朝代开始起用了这种城市基础色.也不知道是哪位先贤创造了这种城市的精神表现形式.云岩寺塔静默.大运河无语.古城墙缄然.极有意义的是.两千多年的时间.苏州黑白风格的城市色彩丝毫没有被流水的时光冲刷.淡化.抑或变形.就在我往返于苏杭常几座城市之间的几天.我惊奇地发现.甚至一出苏州境域.相邻的浙杭就没有了这种黑白鲜明的城市色彩.显然.“黑白 只属于苏州! ④其实.苏州给人最初印象本是柔美的--柔柔的吴侬软语.柔柔的苏州河水.柔柔的垂堤杨柳.美美的临河人家.美美的苏州园林.美美的丝绸苏绣.幽幽的曲巷.幽幽的流水.幽幽的茶肆.甜甜的小食.甜甜的评弹.甜甜的笑容--这个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前一建城就是地位高贵的吴国都城.这个因伍子胥开掘护城河而筑就的古老城池.因为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而流淌了太多的风流故事--自西施开始.苏州成了美女诞生的天堂.苏州城的女儿家们是一代代长成嫁人,步陆机后尘.苏州还是文人辈出的故乡--张旭.范仲淹.范成大.唐伯虎.冯梦龙.金圣叹.叶圣陶等.哪一个不是风流才子.哪一个不是用字或画或文在浇灌.养育苏州的柔美?在每一个到过苏州的游人眼里.苏州就是那柔柔的民歌.就是那悠悠的寒山寺钟声.听过.思过.柔美.纯洁.神圣之苏州印象在我心中蓦然升华. ⑤然而.苏州骨子里却是刚烈的.这种刚烈体现最鲜明处在苏州人身上.最好的事例是开城之祖伍子胥.伍子胥死后曾悬挂头颅于城门上.他要眼睁睁看着复仇的越国军队踏入吴国.传说.在越国军队走近该城门口时.伍子胥那双未合上的双眼竟然喷出血光.令越军不得不绕往别的城门入城.还有一个人物也相当刚烈.他就是况钟.明宣德年间出任苏州知府.刚正不阿.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削减高额田赋.兴修太湖水利.设置“济农仓 --苏州百姓唤他“况青天 .金圣叹.也是一位刚烈志士.面对大明灭亡.普天之下.唯有金圣叹敢于发出呐喊.敢于放声痛哭.终以“大不敬罪 而被杀.明代.苏州织工大暴动威震朝野.柔婉的苏州人这次是提着脑袋踏着血泊冲击京城的腐败统治.苏州第一次一改柔弱.有了坚挺的姿态--无疑.这些人物和事件.为苏州树立起一座座历史丰碑.吴越大地耸立起一个个大写的“人 字.柔柔的苏州河水润物无声.浸染大地.也滋养着苏州人的刚烈情怀.听过.思过.凝重.粗犷.豪放的苏州形象在我心中蓦然崛起. ⑥显然.苏州是既柔美又刚烈的.是黑白交融的.很多人对苏州黑白的理解很浅薄.认为黑白苏州仅仅是旧照片的视觉概念.仅仅是城市古老的一种简单诠释.全然不理会这座城市积淀深厚的文化内蕴.更不用心体验它于黑白色彩中坚守的文化骨骼有多沉重. ⑦苏州这座城市给人的表象是柔美的.其内蕴的精神特质却是刚烈的.只不过.黑白鲜明的民居建筑与店招.则将这一矛盾的人文表象与精神内质有机融合罢了. ⑧黑白苏州.是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呢? (选自.有删改) 11.作者说:“用`黑白’二字来描绘苏州.当真是太贴切了! 从②③段看“贴切 体现在哪里? 答: ▲ 12.赏析第4段中画线句的语言表达特色. 答: ▲ 13.请结合全文.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结尾“黑白苏州.是不是苏州真正的魂灵呢? 好在哪里. 答: ▲ 14.总览全文.认真梳理.探究苏州的“黑白 之中包含了哪些具体的内涵? 答: ▲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共20分)
汉& 家& 寨 张承志 (1)那是大风景和大地貌会集的一个点。我从天山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屏住了呼吸。若是没有匹马弄出的蹄音,或许还好受些。300里空山绝谷,一路单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一旦你被它收容过,有生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只有凭着一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2)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
(3)仅仅有一炷烟在怅怅升起。几间破泥屋里,坐落在一片铁灰色的砾石戈壁正中。裸山之间,是三条巨流般的黑戈壁,寸草不生,平平地铺向三个可怕的远方。因此,地图上又标着另一个地名叫三岔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样一个地名。新疆的汉语地名大多起源久远,汉代以来这里便有中原人屯垦生息,唐宋时更因为设府置县,使无望的甘陕移民迁到了这种异域。真是异域——三道巨大空茫的戈壁滩一望无尽,前是无人烟的盐碱低地,后是无植被的红石高山。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这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三个方向都像可怕的暗示。我只敢张望,再也不敢朝那些入口催动一下马蹄了。
(4)独自伫立在汉家寨下午的阳光里,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长。三面平坦坦的铁色砾石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他们痴痴的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5)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它通向哪里?
(6)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7)我又指着另一道:这条路呢?
(8)老人只微微点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9)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无法瞭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那小姑娘一动不动,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
(10)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一千多年了。独自再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11)离开汉家寨,我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走下第一道坡坎时,我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后遗憾地离开了。
(12)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13)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转马绳。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起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14)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的阳光照耀下的、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节选自《荒芜英雄路》)
12、第(2)段“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3、请结合文意赏析“汉家寨,如一枚被人丢弃的棋子,如一粒生锈的弹丸,孤零零地存在于巨大得恐怖的大自然中”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15、对文中的“坚守”,作者持何种态度?在当今社会你如何认识这样的坚守呢?请简要说明。(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老 厨 师 帕乌斯托夫斯基【俄罗斯】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②。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 ,“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 “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暖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暖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喘吁吁地说:“我像许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 1940年 ①佛罗伦,旧时佛罗伦萨的金币或银币,后来在欧洲很多国家通用。&
②拨弦古钢琴,十六至十八世纪一种有键拨弦乐器,是钢琴的前身。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短篇小说经典100篇》,2003年7月第1版,曹苏玲译。有删节。)
结合全文理解,小说的开篇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老厨师眼瞎的原因及其被弃置于岗 棚有何用意?
答:① 交待故事发生在冬天的用意:&&&&&&&&&&&&&&&&&&&&&&&&&&&&&&&&&&&&&&&
    &&&&&&&&&&&&&&&&&&&&&&&&&&&&&&&&&&&&&&&&&&&&&&&&&&&&&&&&&&&&&
  ②交待老厨师眼瞎及被弃置于岗棚的用意:&&&&&&&&&&&&&&&&&&&& &&&&&&&&&&&&&&&   &&&&&&&&&&&&&&&&&&&&&&&&&&&&&&&&&&&&&&&&&&&&&&&&&&&&&&&&&&&&&&&
根据第4、第10段的描写,并关注加点词,简要分析老厨师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
小说高潮终结在哪一段?并阐明判断的依据。 作为崇尚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师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这样评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莫泊桑——“他召呼我们向何处去?他带领人们向何处去?他做过什么承诺?……倘使莫泊桑的作品多一些同情,他会作为善良的化身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帕乌斯托夫斯基认为莫泊桑展示了这个世界的苦难与人性的丑恶,却没有给生活在苦难与丑恶的世界中的人以出口、以救赎。小说《老厨师》却借“莫扎特”之口道出了这样一句话——“我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你认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这一主张吗?你可以认同也可以反对,请援引文学或艺术史上的经典事件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少于7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 美丽的夜光云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今年夏天一种怪异且奇妙的景象出现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眼前,薄薄的蓝云悬浮在地球大气层与外太空的交界处。 科学家发现此夜光云出现在76~85千米的高空中,而在此高度处常常可以见到流星和明亮的极光,因为这里的大气让路给了黑色的太空。夜光云发现120多年之后,人们才对此现象做出了科学解释——夜光云是一种形成于中间层的云,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80千米左右。夜光云看起来有点像卷云,但比它薄得多,而且颜色为银白色或蓝色。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大气科学家盖利﹒托马斯看了空间站拍摄的这些照片后说:“它非常可爱。这表明这些云确实在很高的空中——就在太空的边缘。” 这种云形成于令人晕眩的高空中,而这里的大气比撒哈拉沙漠要干燥上亿倍。相比之下,普通高度的卷云只能达到18千米的高度。托马斯说:“我们有个很好的主意,来自下面的水蒸气向上流动,这其实就是夜光云形成的根本动力。” 其中部分水蒸气来自热带地区的上升气流,在热带,百万分之几的水蒸气逃到最遥远的太空,到达最上层的大气层。水蒸气的另一个可能性来源则是甲烷氧化。甲烷经过100多年之后可以浓缩到2倍以上的浓度,这可以解释过去数十年来这种高空飞翔的云为何出现了部分变化。
在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造成大气火山灰中出现十分壮观的日落景象之后的几年里,人们首次发现了夜光云。在1885年7月的一个晚上,英国南安普敦市的罗伯特﹒莱斯利看到了这种云,并将此首次观察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从此人们在各地都发现了夜光云,从北纬度地区如斯堪的纳维亚、英格兰和西伯利亚到更遥远的南方地区都有发现。甚至这种景象还在美国华盛顿和俄勒冈州、土耳其和伊朗也曾出现过。如今科学家在整个极地夏季都能观察到广为分布的夜光云。有些夜光云甚至还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悲惨空难后形成的,当时来自此航天飞机的400吨水漂流到了南极。 自从日美国宇航局发射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AIM)对夜光云进行观 测以来,夜光云变得更加神秘了。因为当时AIM卫星发现了一种“秘密行动的”夜光云 是由更小的冰晶体形成的,其直径不到30纳米,而红细胞的直径大约为1万纳米。而 且这种云一直出现在上层大气中,这令科学家大为不解。托马斯说:“它们如此微小, 以至于它们根本就不能有效地散射光线。” 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还发现了夜光云和悬浮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对流层云之间具有强度相似之处,这表明近太空气候动力学可能一点不让人陌生。研究人员推测夜光云的来源和扩散速度与现代的气候变化模式有关。但他们不能排除其它的可能性因素,包括甲烷、二氧化碳、上层大气中流星种子的数量以及11年周期的日斑循环。托马斯说:“我想科学家会做出判决的。我们正在设法了解夜光云是如此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根据原文,下列对“夜光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首次发现夜光云是在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的几年里。
B.夜光云发生在北半球的高空,其颜色常呈银白色或蓝色。 C.夜光云是一种形成于中间层的云,距地面的高度一般在76~85千米。 D.夜光云的形状看起来有点像卷云,但比卷云薄得多。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夜光云形成于令人晕眩的高空中,水蒸气向上流动是夜光云形成的根本动力。 B.甲烷经过100多年之后可以浓缩到2倍以上的浓度,甲烷氧化是夜光云形成的条件。 C.夜光云是由极小的冰晶体形成的,其直径不到30纳米,比红细胞的直径还小得多。 D.与夜光云来源和扩散速度有关的因素很多,甚至航天飞机发生空难都可能与之有关。 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光云的首次观察结果登载在《自然》杂志,这说明在100多年以前人类对夜光云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B.夜光云和悬浮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对流层云之间有强度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近太空气侯动力学来了解夜光云。 C.美国宇航局发射的中层大气高空冰探测卫星对夜光云进行了观测,这颗卫星会揭开夜光云——人类了解最少的气象谜团。 D.夜光云出现的地域越来越广,科学家在整个极地夏季都能观察到,这可能是地球大气发生变化的预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魔&&&& 盒 (英)大卫??洛契佛特 (1)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2)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3)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4)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5)“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6)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7)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8)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9)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10)“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11)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12)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13)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14)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15)“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16)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17)“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18)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19)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 (20)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 (本文有删节)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试题。 花 事 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阶前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 19.第(5)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20.第(21)段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 &&&&&&&&&&&&&&&&&&&&&&&&&&&&&&&&&&&&&&&&&&&&&&&&&&&&&&&&&&&&&&&&&&&&&&&&&&&&&&& 21.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试加以概述。
&&&&&&&&&&&&&&&&&&&&&&&&&&&&&&&&&&&&&&&&&&&&&&&&&&&&&&&&&&&&&&&&&&&&&&&&&&&&&&&&&&&&&
22.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职业大学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