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四韵说明了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八年级下册历史材料分析题_中华文本库
第5页/共11页
(7)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请你据所学知识,指出他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根本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3——16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紫荆花开 十年更艳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
澳门回归交接仪式
材料二: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 1972年作。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运用? 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请你谈谈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 邓小平、“一国两制”。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事件:1997年,香港回归。成果:香港、澳门回归;
认识: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2) 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副图(A、B) 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中国收回澳门主权是在哪一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谁?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年;董建华、何厚铧。
(3)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有何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
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意义: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港澳发展,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4)近代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内战失败,败退台湾。 (5)指出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针是什么?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 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基本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6)你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为此,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必然趋势: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
努力:改善两岸关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促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
(7)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两个方面?你认为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强烈的民族认同感是回归的主要动力。
有利因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两党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阻碍因素主要有:“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 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
(8)你认为当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是什么?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 (9)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大陆与台湾关系的现状如何?两岸如果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了辉煌的成就?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现状:略。
成就:有利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祖国的和平统一。
2、图片作为史料的一种形式,能形象地反映历史信息。仔细观察下列7幅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图1周恩来“求同存异”演说 图2《周恩来访问印度》图3《乔的笑》图4《历史性的握手》 材料二
图5《毛泽东与田中角荣》
(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次写出图1、图2、图3、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图中“APEC ”“WTO ”分别指什么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入了哪些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中国加入这些国际组织说明了什么?
万隆会议召开;中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
组织: “APEC ”指亚太经合组织; “WTO ”指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经济组织:
说明了: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3)图1反映了周思来同志参加哪次国际会议?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图1中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有何突出的功绩?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第5页/共11页
寻找更多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材料一:(见下图A、B)
材料二:“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三: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年,
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A、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2)材料一中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含义。&&&&&&&&
(3)联系材料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一国两制”。
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变化:由交往隔绝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13海峡两岸的交往1课件.ppt 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练兵营 1.我国能够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 
A.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祖国统一,众望所归
D.“一国两制”天才构想的提出 练兵营 2.进入历史新时期以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以武力解决
C.求同存异
D.搁置争议
练兵营 3.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占据澳门已有(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练兵营 4.“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受害”,这是哪位领导人企盼祖国统一的心声
D.江泽民 练兵营 5.不属于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重要讲话内容的是
) A.呼吁所有中国人民团结起来
B.两岸要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C.全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D.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的构想
练兵营 6.以下关于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的史实,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前提 B.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源于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C.目前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已经形成 D.两岸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一
材料二 (1)分别说出材料一中两幅图的名称
(2)材料一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3)联系材料二和三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C A D C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材料三 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美元,台湾同胞来大陆达1200多万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一国两制;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 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 * 台湾 导入新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第13课 课程标准 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识与能力
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认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设想是一个创造性设想,为其他各国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方法。 重点
海峡两岸的交往。 难点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问题的由来 1895年《马关条约》被日本割占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形成过程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叶剑英的谈话 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两制”指的是经济制度还是社会制度? 对一国两制的评价
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考虑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人民日报》关于叶剑英谈话的报道。 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1)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eku.cc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愁四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