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堂怎么刷元宝人家怎么得那么多成就

【网络媒体湖北行】精武人家:用良心做食品
(“精武人家”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精武人家”新工业园效果图)
(“精武路第一家”门店顾客排队场景(资料图))
  红网武汉10月30日讯(特派记者 胡芙)“‘精武人家’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就是用良心做食品。”从一个炉子一口锅、一块砧板一把刀起步,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和品牌沉淀,“精武路第一家”系列产品已成为消费者桌上佳肴、休闲美食、馈赠精品。10月29日,“品荆楚味”网络媒体行记者走近武汉市食品行业的佼佼者——精武人家,了解公司的昨天、今天及明天。    昨天:三十余载艰苦创业 成就“精武路第一家”    1984年,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吴继学和妻子生活在精武路。身为返城青年的吴继学,在八十年代初干过苦力,开过出租车。当他看到和他一样的青年人,经常过着喝点小酒聊天的生活时,不由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他们的下酒菜都是鸭脖、鸭头之类,但并没有专门卖这些卤味的店铺,很多都是小饭馆代卖,为什么,我不能做一家不大的专卖店呢?”    带着这个想法,吴继学和妻子在精武路租下了一个12平方的小店面,专门做起卤鸭脖、鸭头的生意,同时还做一些副食品的小生意。    这家小店,是武汉第一家鸭脖专卖店。也正是这个小店,拉开了武汉鸭脖产业化的篇章。因店面位置位于精武路东首第一家,加上吴继学从小跟随作为黄陂名厨厨师的爷爷学厨艺,小店很快便在精武路打响了名声,每天食客排队购买者众多,通过口碑相传成就了“精武路第一家”。    从摆摊设点到专卖店,从作坊式生产到专业化生产基地,从散装到真空包装到礼品盒装……截至2013年,“精武人家”在武汉肉联厂拥有7000多平米的标准生产车间及库房,300多名员工,武汉直营门店22家,宜昌、仙桃等地10余家加盟店,2012年实现销售1.5亿。    30多年来,每一步的转变,都凝聚着“精武人家”对消费者的责任。吴继学每时每刻都秉承着做好“鸭脖”品牌的理念,不盲目扩张,迈着坚实而谨慎的步伐,满足消费者的口味,保证食品质量关。    在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急功近利”、大搞连锁加盟的“大跃进时代”,“精武人家”始终坚持直营,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2012年,为确保高质量的产品销售,“精武人家”甚至关闭了十余家门店,以确保当日销售的全部是当日新鲜产品,这样的“缩减”不仅没有削减“精武人家”的影响力,而且增强了其品牌的可信任度。    今天:源头把关 “不近人情”的生产销售    在食品行业屡屡爆出黑幕的今天,“用良心做食品”的坚持无疑是食品行业的强心剂,也必然促进“精武人家”实现进一步发展,树立牢固的“鸭脖”品牌,从而扩大武汉“精武鸭脖”的影响力。    “精武人家”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全在于其在源头上把关,坚持自己的产品品质,不做砸招牌的行当。    “精武人家”副总经理童明俊告诉记者,“精武人家”的产品不含任何防腐剂,也绝不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劣质原料来减少成本,从源头开始一直坚持用最好的原料。”    “精武人家”的原料采用英国进口的“樱桃谷”优良品种肉鸭,来源于国家级的重点养殖基地,确保每一只鸭的肉质绿色、健康、有机度高。全鸭采用湖北本地土鸭,这些鸭子一般都要求放养,让其在稻田里吃螺丝和鱼虾,并且要养殖长达一年之久。由于是放养,鸭子在找食的过程中,得到了必要的运动,因此鸭肉很鲜嫩,“精武人家”生态土鸭,深受食客喜爱。    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也都是经过多道检验和把关的工序。精选福建辣椒王、四川上等花椒辅之以甘草等优质中药材,在口味保证了辣嘴不辣心,同时采用天然红曲米着色,使鸭脖子看上去呈自然红色。使用的食用油是直接从武汉沙鸥食用油有限公司定制,保证了用油的安全。    “之前,我们做鸭脖子,采取的是‘按销生产’,一个小时生产,然后销售完之后,再进行第二轮生产,这样可以保持产品的新鲜。”童明俊介绍,排队买“精武人家”的鸭脖子是件很常见的事,一个小时一个周期,如果卖完了就要再等一个小时。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不近人情的生产销售模式,保证了产品口感,吸引众多鸭脖粉丝。    童明俊说,如果当天没有卖完,将会集中销毁,绝对不会第二天再摆出来销售,这是这么多年“精武人家”的惯例。    明天:“创新”保证品牌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武汉鸭脖在全国的走俏,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精武人家”如何保证品牌健康发展?吴继学认真地说道:“创新”。    今年,“精武人家”投资百万从国外引进了新设备,设备就是将现卤产品放进专用食品盒后充入惰性气体、保鲜膜密封,既能保证现卤的口味,又能将产品保质期延长到3-5天,在精武鸭脖行业里率先推出方便、卫生、安全的“锁鲜装”产品。    此外,针对调味包的创新,“精武人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消费者直接购买最具风味的“精武人家”的调味包,在家中即可轻松完成卤菜的制作,这是吴继学接下来准备大力拓展的。    另外,公司还在行业里率先推出“嘴劲”品牌鸭系列酱,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伴随着产品的创新,公司还在直营门店渠道拓展的基础上,开始积极运作全国品牌加盟和渠道创新。可以说,创新的理念,早已植入了“精武人家”的精髓之中。    目前,“精武人家”投资近亿元在武汉黄陂武湖食品园区新建占地50余亩的“精武人家”食品工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吨鸭脖系列肉制品产品自动生产线、鸭脖酱系列及豆干等共计3万平方工业园生产线,预计2015年八月建成投产。    吴继学表示,园区建成后,“精武人家”产品生产将有两个大的“创新”。一是新园区整个生产流程将透明化,市民可以直接看见每一个环节;二是所有产品将贴上二维码标签,包括整个来源、流通渠道,确保市民买到货真价实的“精武人家”产品。    园区建成后,将是武汉花园式工业旅游项目,设想建为武汉经典一日游:早上游客到户部巷吃武汉早点、小吃,上午游黄鹤楼,中午吃武昌鱼,下午参观全透明的精武人家鸭脖生产线,品武汉名片美味,观生态、健康、放心食品生产全过程。
( 11:52:35) ( 23:18:57) ( 23:18:56) ( 22:35:35)今日热点:
  近日,由中国数字电视职业指南频道主办的《培训中国强声音》栏目,迎来了新一位强嘉宾――武汉精武人家鸭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继学先生。为何能从一家路边摊的小店,发展成为如今鸭脖行业领军品牌?近三十多年的时光,吴继学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又收获了怎样的经验?在《培训中国强声音》录制现场,吴继学侃侃而谈,讲述了一番关于鸭脖的帝国崛起史。
  (培训中国强声音录制现场:左为李强先生,右为武汉精武人家鸭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继学)
  精武绝学一:坚持,从弱至强的必经之路
  1984年,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吴继学和妻子生活在精武路。这里,住着不少当年的返城青年。他们平常就以踩人力车为营生,好在档口边喝上一两杯酒,一起坐着聊天打发时光。
  同样身为返城青年的吴继学,在八十年代初干过苦力,开过出租车,当他看到这些青年的生活时,不由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他们的下酒菜都是鸭脖、鸭头之类,但并没有专门卖这些卤味的店铺,很多都是小饭馆代卖,为什么,我不能做一家不大的专卖店呢?”
  带着这个想法,吴继学和妻子在精武路租下了一个小店面,专门做起卤鸭脖、鸭头的生意,同时还做一些副食品的小生意。而这个小店,不过才12平。
  但是,正是这个小店,拉开了武汉鸭脖产业化的篇章。这家小店,是武汉第一家鸭脖专卖店。而彼时,一些我们现在熟知的鸭脖品牌,却都还没有诞生。
  一个小店,门口再摆上一张桌子,就是小店的就餐环境;一块砧板,一把刀,一个炉子,一口锅,则成了吴继学的后厨。小店本身临近路口,加上吴继学从小跟随作为黄陂名厨厨师的爷爷学厨艺,因此很快便在精武路打响了名声。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吴继学和妻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这家夫妻店变成了24小时店,两个人轮流招呼食客,还要负责进货、卤菜,从采购、加工到销售,所有工作都是两个人进行完成。
  虽然只有两口子忙碌,但是,对于质量的把控,吴继学却非常认真。《培训中国强声音》现场,他如此说道:“来我这里买鸭脖的,都是老街坊,我不能对不起老街坊们,所以所有原料都是选择干净、新鲜的,必须是由合格厂家制作的。”
  正是这份坚持,让吴继学和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因店面位于精武路东首,每天顾客云集,由顾客戏言而得名“精武路第一家”。
  精武绝学二:放权,才能打通员工任督二脉
  (武汉精武人家鸭脖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继学)
  在《培训中国强声音》现场,有人这样问道:“当小店面逐渐越做越大,并且开始雇人的时候,这时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那你是如何做好经营管理这个方面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吴继学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2007年,一天吴继学因为突然的疲惫,早上下班时几乎走不到车站,这时一个员工看到了这个情形,急忙将他送到医院。正是看到了老板如此艰辛,大大提升了员工们的凝聚力,在精武人家的大家庭里感受到了快乐。
  当然,最重要的并非是任劳任怨,而是敢于放权。
  “敢于放手,信任才能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像大家说的,我每天可能要一个电话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当然,在这个当中也要更多地去看每个人他适合在哪个岗位上去,让他能够把他的能力发挥到最大,这是我觉得应该去做的。当他们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感受到快乐,那么这个团队不就是很成功么?”
  面对如何提升员工士气、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吴继学并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是简单的一段话,却点出了管理的内核。
  精武绝学三:创新,永葆武林至尊地位!
  近年来,随着武汉鸭脖在全国的走俏,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培训中国强声音》主持人问到如何保证“精武人家”的品牌健康发展时,吴继学认真地说道:“创新”。
  现场,吴继学向大家说道:“今年,我们从日本进了一台设备150多万进了一台设备,就是我们说的锁鲜装。这种设备就是把惰性气体充进去,用一个饭盒把产品装进去以后,它能够保证原来的口味,并且有五天的保质期。现在,这个产品非常受大家欢迎。从工艺上进行创新,这是精武人家未来的着力点。”
  除此之外,针对调味包的创新,精武人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让消费者直接购买最具风味的“精武人家”的调味包,在家中即可轻松完成卤菜的制作,这是吴继学接下来准备大力拓展的。可以说,创新的理念,早已植入了“精武人家”的精髓之中。
  还有更多关于吴继学和“精武人家”的内幕,欢迎大家届时收看《培训中国强声音》。
  对于这样一家从路边摊发展到鸭脖帝国的企业,《培训中国强声音》总策划任超一也做出了的点评和鼓励:“一块砧板一把刀,一座炉子一口锅,吴继学传承精武鸭脖精髓,用26年时间把小夫妻店打造成了鸭脖行业的知名品牌。面对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吴继学对鸭系列产品的品类、口味和包装上不断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客户的喜欢。品牌的核心是品质,因为一路坚持良心和放心,良好的产品体验为精武人家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如果再加上传播,吴继学未来每年卖掉的鸭脖子也许将不止绕地球三圈半了,也许是三十圈,或者更多。”倒下千万个鸭脖,成就一个武汉精武
湖北农业信息网商务版
阅读(2298)
湖北农业信息网讯:武汉的筒子们,你一定记得,呼朋引伴来消夜,一起xuo鸭脖的feel。没错,就是这个味。
  要问鸭脖哪家强?武汉人准能张口就来:精武鸭脖!
&&&&湖北农业信息网讯:武汉的筒子们,你一定记得,呼朋引伴来消夜,一起xuo鸭脖的feel。没错,就是这个味。
  要问鸭脖哪家强?武汉人准能张口就来:精武鸭脖!
  对,就是精武鸭脖,那个外国人眼中来形容武汉人的代名词。每个武汉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精武鸭脖的那个味。
  但不知咋地,最近总要外地人担心武汉的精武鸭脖“垮了”、不正宗了、没有“那个味儿”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江湖传言汉口精武的老板“不做鸭了”,连房子都“当”了去还债。
  好多人觉得这是真的,其实,这就是真的。但,以此推断武汉的精武鸭脖“垮了”,那就是错的。因为,武汉人都明白,精武鸭脖没有垮,倒下的千万个鸭脖,其实真正成就了一个武汉精武。
  生在精武路,得名“精武鸭”
  精武鸭脖,生于汉口精武路,因此得名。野史记载,上世纪30年代精武会馆设立于此,传承了精武精神,成就了大武汉的“精”“武”之名。
  何以见得?武汉之名,即有“武”之名。再如“国立武汉大学”,反着念就是“学大汉武立国”,可见端倪。
  长在大武汉,成就“精武鸭”
  得名的精武鸭脖,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初。
  彼时,不足千米的精武路,鸭脖店多达60多家,有“精武”字样的招牌的达到了14个。可见,“精武鸭脖”之名是多么火爆。
  如此多的“精武鸭脖”,除了精武路第一家(精武人家)、汉口精武外,肯定少不了假冒伪劣“精武”。那么,“垮了”精武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呢?武汉人都知道:倒下的千万个“精武”,其实是为了成就一个精武!它就是武汉精武。
  放眼全中国,遍地“精武鸭”
  精武鸭一出,全国再无“鸭”!
  源于武汉的经典鸭脖子,在全国大小城市几乎都能看到分店和“黑店”。路边随处一坐,经常看到俊男靓女不顾形象的大xuo鸭脖子,那叫一个香!
  到2011年初,武湖北省内销售鸭脖的专卖店达5000处,各大超市以精武鸭脖为主的卤菜专柜约2000个,鸭脖企业销售额突破80亿元。仅以精武人家的精武鸭脖为例,2012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
  如今,精武鸭脖在全国各地形成一些新的流派,但叫得最响亮的无疑是汉版精武鸭脖。
  名利双收季,纷争“精武鸭”
  没钱赚,是坏事;有钱赚,如何分,又是麻烦事。精武鸭脖也不例外。
  首先,对于“精武第一家”的称号,大伙儿吵得不可开交,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随后,价格战打响,鸭脖从5元/根,到4元/根,再到10元/3根。这下咱老百姓可乐坏了,便宜谁都爱。可不,这招淘汰了一大批鸭脖企业,精武路上只剩精武人家等少数鸭脖店还在正常营业。
  还是那句老话:谁笑到最后,谁就是武汉的“精武鸭”。
  商标之争战,抱团“精武鸭”
  本想着内讧解决了,可以安安心心继续“做鸭”,可别人可不这么想。
  2007年,天津某公司发来函件,要求精武路的商家们不能再使用精武,因为他们已经注册了精武商标。虽然这家公司和鸭脖毫无关系,但矛头却很准。
  屋漏偏逢连夜雨。“川系”和“湘系”鸭脖,也开始向湖北进军,步步紧逼紧逼精武鸭脖。比如湖南某鸭脖,开始只奔武汉市场,后起之秀周某鸭也开始抢占市场。
  如此“外患”,让精武路的鸭脖商户开始抱团经营。2007年,在工商等部门力促下,精武人家等企业支持下,武汉鸭脖协会成立,力争夺回“精武”版权。
  据精武人家董事长吴继学透露,商标之战,已经整整历时7年。用他的话说,终使耗资百万,倾尽家产,也要抱得武汉的“精武”招牌回来。
  旧城换新城,守护“精武鸭”
  2011年,精武路拆迁。旧城换新城,捣了“精武鸭”的窝。谁来守护“精武鸭”成了新的选择。
  店铺拆掉后,多数鸭脖商家都选择了退出。复制版的“鸭脖一条街”只剩下8家鸭脖店。精武鸭脖呈现衰败的局面,如“九九精武”只剩下1家店面,汉口精武陷入资金泥潭,濒临破产。
  和当初选择成立鸭脖协会一样,关键时刻,精武人家的吴继学站了出来,在老街对面重新开张,并新建厂房,用精武鸭脖来守护“武汉人传统的味道。”
  涅槃重生记,再续“精武鸭”
  如今,精武系虽已凋零,但味道依旧。因为,精武人家依旧如当年。
  谁若说精武鸭脖已“垮”,莫问精武人家同不同意,就是武汉人,肯定没有一个会依。
  汉口精武垮了,但是精武鸭脖不可能垮,因为还是那句老话:倒下的千万个鸭脖,是为了成就一个武汉精武。
  虽然,如今鸭脖子的天下尚未统一;但,武汉人的“精武情节”始终如一。
  虽然,精武路拆迁很多鸭店已不在;但,傲然挺立的精武人家还在。
  虽然,精武商标之战尚未尘埃落定;但,武汉人永远记得鸭脖的那个味:
  要问武汉人,为什么对精武鸭脖如此钟情?
  因为,他的味道是成长,是记忆,是一种精神,是城市的名片!
名称:吾谷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金桥天阶大厦7层
电话:010-
email:.cn
反馈内容(*必填)
欢迎提出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宝贵建议(400字以内),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方式(*必填)中国网10月30日讯(记者 申基岗)10月28日,“品荆楚味·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湖北行”走进“精武人家”。从一个炉子一口锅、一块砧板一把刀起步,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和品牌沉淀,“精武路第一家”系列产品成了消费者桌上佳肴、休闲美食、馈赠精品,精武人家也成为了武汉市食品行业的佼佼者。成就这一切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坚持“用良心做食品”。
“精武路第一家”门店顾客排队场景
“精武路第一家”门店
1984年,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吴继学和妻子生活在精武路。这里,住着不少当年的返城青年。他们平常就以踩人力车为营生,好在档口边喝上一两杯酒,一起坐着聊天打发时光。
同样身为返城青年的吴继学,在八十年代初干过苦力,开过出租车,当他看到这些青年的生活时,不由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他们的下酒菜都是鸭脖、鸭头之类,但并没有专门卖这些卤味的店铺,很多都是小饭馆代卖,为什么,我不能做一家不大的专卖店呢?”
带着这个想法,吴继学和妻子就在精武路租下了一个小店面,专门做起卤鸭脖、鸭头的生意,同时还做一些副食品的小生意。而这个小店,不过才12平方。
但是,正是这个小店,拉开了武汉鸭脖产业化的篇章。这家小店,是武汉第一家鸭脖专卖店。因店面位置位于精武路东首第一家,每天食客排队购买者众多,通过口碑相传成就了“精武路第一家”。
省委书记李鸿忠调研“精武人家”
三十余载艰苦创业
一个小店,门口再摆上一张桌子,就是小店的就餐环境;一块砧板,一把刀,一个炉子,一口锅,则成了吴继学的后厨。
小店本身临近路口,加上吴继学从小跟随作为黄陂名厨厨师的爷爷学厨艺,因此很快便在精武路打响了名声。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吴继学和妻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这家夫妻店变成了24小时店,两个人轮流招呼食客,还要负责进货、卤菜,从采购、加工到销售,所有工作都是两个人进行完成。
从摆摊设点到专卖店,从作坊式生产到专业化生产基地,从散装到真空包装到礼品盒装……截至2013年,“精武人家”在武汉肉联厂拥有7000多平米的标准生产车间及库房,300多名员工,武汉直营门店22家,宜昌、仙桃等地10余家加盟店,2012年实现销售1.5亿。
30多年来,每一步的转变,都凝聚着“精武人家”对消费者的责任。吴继学每时每刻都秉承着做好“鸭脖”品牌的理念,不盲目扩张,迈着坚实而谨慎的步伐,满足消费者的口味,保证食品质量关。
在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急功近利”、大搞连锁加盟的“大跃进时代”,“精武人家”始终坚持直营,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2012年,为确保高质量的产品销售,“精武人家”甚至关闭了十余家门店,以确保当日销售的全部是当日新鲜产品,这样的“缩减”不仅没有削减“精武人家”的影响力,而且增强了其品牌的可信任度。
2010年10月,在“精武路”拆迁前夕,区拆迁办及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一次市场调研,发现这条路上鸭脖的销售额,大约60%出自“精武人家”。
“精武人家”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用良心做食品
在食品行业屡屡爆出黑幕的今天,“用良心做食品”的坚持无疑是食品行业的强心剂,也必然促进“精武人家”实现进一步发展,树立牢固的“鸭脖”品牌,从而扩大武汉“精武鸭脖”的影响力。  
“精武人家”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全在于其在源头上把关,坚持自己的产品品质,不做砸招牌的行当。
“精武人家”副总经理童明俊告诉记者,“精武人家”的产品不含任何防腐剂,也绝不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劣质原料来减少成本,从源头开始一直坚持用最好的原料。”
“精武人家”的原料采用英国进口的“樱桃谷”优良品种肉鸭,来源于国家级的重点养殖基地,确保每一只鸭的肉质绿色、健康、有机度高。全鸭采用湖北本地土鸭,这些鸭子一般都要求放养,让其在稻田里吃螺丝和鱼虾,并且要养殖长达一年之久。由于是放养,鸭子在找食的过程中,得到了必要的运动,因此鸭肉很鲜嫩,“精武人家”生态土鸭,深受食客喜爱。
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也都是经过多道检验和把关的工序。精选福建辣椒王、四川上等花椒辅之以甘草等优质中药材,在口味保证了辣嘴不辣心,同时采用天然红曲米着色,使鸭脖子看上去呈自然红色。使用的食用油是直接从武汉沙鸥食用油有限公司定制,保证了用油的安全。
“之前,我们做鸭脖子,采取的是‘按销生产’,一个小时生产,然后销售完之后,再进行第二轮生产,这样可以保持产品的新鲜。”童明俊介绍,排队买“精武人家”的鸭脖子是件很常见的事,一个小时一个周期,如果卖完了就要再等一个小时。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不近人情的生产销售模式,保证了产品口感,吸引众多鸭脖粉丝。
童明俊说,如果当天没有卖完,将会集中销毁,绝对不会第二天再摆出来销售,这是这么多年“精武人家”的惯例。
“精武人家”新工业园效果图
“精武人家”的今天
近年来,随着武汉鸭脖在全国的走俏,各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精武人家”如何保证品牌健康发展?吴继学认真地说道:“创新”。
今年,“精武人家”投资百万从国外引进了新设备,设备就是将现卤产品放进专用食品盒后充入惰性气体、保鲜膜密封,既能保证现卤的口味,又能将产品保质期延长到3-5天,在精武鸭脖行业里率先推出方便、卫生、安全的“锁鲜装”产品。
此外,针对调味包的创新,“精武人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消费者直接购买最具风味的“精武人家”的调味包,在家中即可轻松完成卤菜的制作,这是吴继学接下来准备大力拓展的。
另外,公司还在行业里率先推出“嘴劲”品牌鸭系列酱,深受广大消费者好评。
伴随着产品的创新,公司还在直营门店渠道拓展的基础上,开始积极运作全国品牌加盟和渠道创新。可以说,创新的理念,早已植入了“精武人家”的精髓之中。
目前,“精武人家”投资近亿元在武汉黄陂武湖食品园区新建占地50余亩的“精武人家”食品工业园,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吨鸭脖系列肉制品产品自动生产线、鸭脖酱系列及豆干等共计3万平方工业园生产线,预计2015年八月建成投产。
吴继学表示,园区建成后,“精武人家”产品生产将有两个大的“创新”。一是新园区整个生产流程将透明化,市民可以直接看见每一个环节;二是所有产品将贴上二维码标签,包括整个来源、流通渠道,确保市民买到货真价实的“精武人家”产品。
该园区建成后,将是武汉花园式工业旅游项目,设想建为武汉经典一日游:早上游客到户部巷吃武汉早点、小吃,上午游黄鹤楼,中午吃武昌鱼,下午参观全透明的精武人家鸭脖生产线,品武汉名片美味,观生态、健康、放心食品生产全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武堂怎么刷元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