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敬义堂中学安宁油精中国哪里有卖的?多少...

帖子主题:中国历朝历代江西名人集萃(五)
共&3039&个阅读者&
军号:1443798 头衔:燕云十八骑统领 工分:187874
/ 排名:49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历朝历代江西名人集萃(五)
文章提交者:佐治小子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清代名人:孤傲不群愤世花鸟造型——朱耷朱耷(),本名朱由桵,有雪个、个山、人屋、良月、道朗、八大山人等别号,江西南昌人。他是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的父祖都善书画,因此朱耷从小就受到艺术陶冶。八岁即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家小楷,后进官学为诸生。朱耷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而且他的作品表现了鲜明的爱和憎,如脍灸人口的《孔雀图》及其题诗:“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辛辣地讽刺了那班头戴三眼花翎乌纱帽的汉族大地主屈膝求荣、新主子的奴才丑态。他一生坚不为清廷权贵画一花一大石,而一般农民、贫士、山僧、小儿却很容易得到他的作品,这种不屈于权势的精神,历来为人们赞赏与称颂。在题他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备受推崇,三百多年来,郑板桥、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清张庚评他的画达到了“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的境界。江西画派开派家:罗牧罗牧,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明天启二年(1622年)出生于宁都县钓峰乡,卒于清四十四年(1705年)。此外,他还是江西颇有盛誉的画派开派山水画家,曾被“”誉为“一代画宗”、“江西画派英才”。他的画被鉴赏,旌为“逸品”。罗牧的绘画活动,主要在、康熙二朝。他早年师从魏书学习画技,后又自学继承名画家黄公望、董其昌的画法,所画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他画的花卉、人物、山水画造诣很高。据后来专家论定,他的山水画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擦笔皱,纤细严谨;二是笔致粗犷、墨色鲜明;三是具有烟雨迷蒙的“米氏云山”风格。因此为行家所赞颂。尽管罗牧其时绘画造诣很高,对艺术态度严谨,同时也通晓诗文,但他一生为人谦虚,并不因此而傲傲然。罗牧在画坛的成就和地位影响极大,除江西省外,还有江淮一带的画家,画技画风颇受其影响,因此形成了罗牧山水画的传派……对罗牧的画绩,今《中国绘画史》、《中国画家大辞典》均辟有条目记载和介绍。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代表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学家陈寅恪之父。陈三立为近代诗文名家,同光体赣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陈三立年少博学,才识通敏,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八年(1882年)参加三年一届的乡试,因深恶“八股文”,应试时,不按考场规定文体(八股文),而以自己平素擅长的散文体答卷,其卷在初选时曾遭摒弃,后被主考官陈宝琛发现,大加赞赏。从落第卷中抽出选拔为举人。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官职。陈三立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奥衍”一派,是同光体中“江西派”的杰出代表,也是同光体成就最高的诗人。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日:“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陈三立的著作,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17卷出版。孔绍尧:清代赣南中学创办者孔绍尧,原名孔庆全,绍尧是其字,号性安。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城。孔绍尧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光绪年间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中了举人。孔绍尧看到日本后民富国强的变化,决心效法日本,为振兴中华效忠尽力。因此,毅然放弃赴京考进士的机会,东渡日本留学,是日本明治大学法学系的毕业生。民国8年(1919年)9月,孔绍尧重教兴学,捐资创办赣县第一所私立中学——赣南中学,校址设参府前(即赣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因另有政务在身,推荐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朱鼎勋担任校长,他则被推举为学校董事会董事长。从创办初期到初具规模之后的正常教学工作,他始终是满腔热情,全力支持的规划设计师。在经济上,他不仅倾其积蓄,资助学校,而且亲自奔波,向地方绅士劝募办学基金,支持学校购置教学仪器,充实图书资料;他尊师重教,受到学校师生的爱戴。赣南中学在董事长、校长和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下,越办越好。上将和曾任解放军副部长的朱良才等人,皆是原赣南中学毕业的学生。朱益藩:清代总监督、著名书法家朱益藩,字艾卿,号定园,日(清咸丰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西省莲花县花塘村。朱益藩自幼聪明,刻苦求学,在父亲的指导下,4岁即能执笔作大字。朱益藩幼年发奋攻读,一丝不苟,练就了坚实的古文和书法功底。他少年得志,在科举考试中一帆风顺。1875年(光绪六年)朱益藩15岁即补优廪生;1885年(光绪十一年)由省学政保送朝考,取拔贡;翌年,以知县分发试用,签分广东。1889年(光绪十五年)赴省参加恩科江西省乡试,中式第一百十八名举人。次年入京,应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科会试,中式二百十四名贡士,保和殿复试,中式一等第二十四名,殿试二甲第九名,赐进士出身,接着参加保和殿御试。是科钦定一等四十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詹,取一等第一名,荣获“馆元”。此后十余年,辗转于翰林院,詹事府间,为清廷近侍词臣。朱益藩为京官十余年,公正廉明,政绩较好。日,朱益藩和梁鼎芬同时受命为“毓庆宫行走”,成为溥仪的汉文老师。从此,朱益藩开始了在清宫的教学生涯。 朱益藩自1924年溥仪离开故宫以后,停止了授读生涯,自此蛰居北京,负责清室留京办事处事宜。溥仪离京后,朱益藩没有经济收入,乃在琉璃厂各南纸店挂花单卖字,以润笔收入维护家计,他搏览群书,长于诗文,著有《南斋纪略》和《宸垣纪要》两种笔证,收集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有关资料。程楙采:清山东巡抚振威将军程楙采,谱名新曦,又名赞采,字憩棠,程矞采堂弟,1789年生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岗。新建县学廪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拔贡生,本科第十三名。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会试连捷二甲二十六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散馆以一等第一名授编修,国史馆纂修,京察一等。道光五年 (1825年),程楙采任甘肃凉州府知府护甘凉道篆,以军功赏戴花翎,改陕西凤翔府知府。1830年,代理西安知府,补陕西督粮道,又代理山东按察使。1836年提为安徽布政使。1839年,程楙采提升为安徽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察,兼提督衔,并兼理安徽学政。在任期间,江潮盛涨,他深知宿松县康公堤为三省保障,急筹修筑,民众感戴,勒石“程公堤”。同时,他组织军民,积极备战抗击英军入侵。道光庚子年(1840)年任江南乡试监监官,辛卯、壬辰、甲午三科,陕甘乡试提调官,戊子科陕甘乡试内帘监试官。由于在抗英战斗中立了功,楙采于1843年调补浙江巡抚,兼管两浙盐政。因操劳过度,程楙采未到浙江赴任,病死在安徽巡抚衙内,终年55岁。死后诰授资政大夫,振威将军。程焕采:清官至江苏布政使、进士程焕采(),字晓初,生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湖广总督程矞采之弟弟。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补湖广道监察御史。后任湖南衡阳府知府,湖北盐法道,湖北、湖南按察使,官至江苏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诰授通政大夫。在衡州任兼衡州书院主讲时,兴利除弊,为求增加书院费用得罪了上官而请准归里。其在家孝奉父母数载,直至双亲先后逝世,方授任湖北盐法道,又以不利商民为由劝阻总督裕泰更改盐政受责,遂改任湖南按察使。其为政廉明,清理积案不施严刑。道光二十八年(1848),焕采迁任江苏布政使兼署江苏巡抚。时遇大饥,其捐廉三千金赈济饥民。不久因病告归,适逢家乡洪水大涨,其慨然出粮周济,并与兄 采和弟懋采商议,筹措巨万资金为家乡兴修水利,创办义仓义学。其病终时,犹感国恩未报,遗嘱家人勿设道场,应将此款拨入义堂。如此笃志善行,子孙后代深受荫福:长子修爵郡廪生候选盐运司运同,次子修葆候选同知(知府),三子修礼邑廪生道衔升用知府候选郎中,赏戴花翎;孙9人皆为藩庠生,其中志清举人为兵部郎中,志和进士为工部主事。程鹬采:清道光官授湖广总督程鹬采,谱名新胜,字蔼初,号晴峰,乾隆癸卯(1783年)十月生,嘉庆五年庚申恩科第49名举人,嘉厌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会试,与林则徐同榜第27名进士,殿试二甲第18名。授礼部仪祭司主事,军机处行走,升京畿道,江南道监察御史。道光七年(1827年),程矞采出任甘肃兰州道,后提拔为甘肃按察使,调广东按察使,升广西布政使,改调浙江布政使。道光十八年(1838年)矞采调江苏布政使,代理江苏巡抚。1841年代理两江总督,后为江苏巡抚。1845年,程矞采任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又调任云南巡抚。1847年代理云贵总督,后与新任总督林则徐共同抚定保山具汉族与回族人民争斗事宜。1849年被提拔为云贵总督,1850年调任湖广总督。1851年广西金田村太平军起义,程矞采因赴湖南防堵不力被革职留任。太平军攻下武汉后,其长子程福培战败阵亡,程矞采以病告假回家料理,未获批准,使在衡阳弃印出走,被朝廷编修弹劾,充军新疆。1857年6月获释回家,11月在途中肃州去世,终年75岁。黄爵兹:清朝学者 清廉官吏黄爵兹()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2甲59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官江南,山东主考官,兵领,工科给事中,陕西道御史,鸿胪寺卿,礼部,刑部侍郎,任内和林则徐倡导经世之学,疏请刷清吏治,扫除贪污,整顿军备,巩固边防,以直谏负时望,又疏请严禁鸦片,加战备,组织团练,以防御英军入侵:并两次亲赴福建,广东,考察海防,著有《仙屏书屋诗文集》,卒谥号《文公》蔡上翔: 清朝史学家蔡上翔(),字元凤,别号东墅,抚州金溪人(现为金溪县东门镇蔡家村),史学家。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为文纵横有致。乾隆二十六年(1761)中进士,任四川东乡(今宣汉县)知县。在官8年,清廉政肃,不受托赠,不偏听偏信,深得巴蜀民心,《四川通志》将其列为“名宦”入传。为官之余,潜心研究唐宋古文之精妙,其诗文不落俗套,奇思横出,自成一家。后因父丧归家,不再出仕,在县城东麒麟山麓一条小巷家内,辟一“东墅”书屋,一心从事著述。著有《东墅文集》20卷,《东墅诗钞》4卷,《不求甚解录》4卷,《论语续言》4卷,《从政录》1卷,《王荆公年谱考略》25卷(另附《杂录》2卷)。《王荆公年谱考略》,是蔡上翔历经27个春秋,于嘉庆九年(1804)著成。他针对自宋以来,历代政客、俗儒对王安石的攻击,参阅正史及百家杂说数千卷,经慎密考证,祛疑辨妄,不阿流俗,不附众说,采用按年系事的方式,就荆公的人品、抱负及熙宁变法的真相和变法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辩诬,为后人研究王安石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纪大奎:清代名学者纪大奎(,一说),字向辰,号慎斋,临川龙溪人。清代史学家、、理学名家。大奎幼涉群籍,从父学《易》,父嘱其牢记《易》中的“独慎”,书之于壁;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慎斋”,朝夕诫励。纪大奎博学多才,对程朱理学造诣很深,善古文词,精于《易》,于数学、地理、音乐、考据、占卜、地方志等也作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一生著述颇多,今传《纪慎斋全集》,计有《观易外编》6卷,《易问》6卷,《周易附义?老子约说》4卷,《地理末学》6卷,《地理水法要诀》5卷,《纪公行状》1卷,《古律经传附考》5卷,《笔算便览》5卷,《读书录抄》1卷,《六壬类聚》4卷,《周易参同契集韵》,《考订河洛理书便览》,《金刚经偶说》,《悟真篇》,《双桂堂稿》6卷,《续稿》12卷,《双桂堂古文》2卷,《双桂堂时文》2卷,《四书文》,《课子遗篇》,《敬义堂家谱》2卷,《仕学备余》6卷,《纪公祈雨文》等约20种。由于他以心命之学释经传,往往过于玄虚,其诗文也多迂腐之气,但其中保留了汤显祖、李梦松、何辉宁、揭重熙、李茹曼等诸多乡贤名人传记,具有研究价值。他校订外祖何辉宁的《甑峰遗稿》2卷也收入集中。在《笔算便览》中,兼及筹算,文字简明易懂,便于自学。此外,他在什邡任职期间,亲自编纂《什邡县志》54卷;告病回乡后,又主编《临川县志》32卷,序言中称他“其识超然,其才卓然,其德粹然,学贯古今,胸罗经史,足与李穆堂先生辉映先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自民国至今抚州市文昌桥西端有一条街命名为“慎斋路”。唐英:清陶瓷艺术家 能文善画唐英是清陶瓷艺术家。字俊公,关东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初授内务府外郎兼佐领,历任淮关、九江关、粤海关监督以及督陶使等。他能文善画,兼书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1728年,唐英奉命以内务府员外郎职衔兼景德镇佐理陶务,至1756年奏请退职解任,前后榷陶二十多年。唐英礼贤下士,虚心求学,刻苦钻研于制瓷工艺知识,致力于制瓷工艺的总结和改革,唐英对清雍正年间景德镇的瓷器制作及其发展创新,唐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瓷史上称其督陶期间景德镇所制陶瓷为"唐窑"。"唐窑"产品被公认是瓷中珍品,无论在品种的仿古创新方面还是在器物的制作技艺方面,都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对中外陶瓷生产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唐英本人也亲手参与瓷器的制作,传世作品很多。他在瓷器上所书具的款识除唐英、俊公外,还有俊公氏、隽公、叔子、蜗寄、蜗寄老人、陶成居士、沐斋居士、陶人、榷陶使者等。唐英存世作品主要有白地墨彩篆书寿字笔筒和行书笔筒、冬青釉隶书"朱文公家训"瓷板、粉彩三果盘、青花缠枝莲花觚等,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等处。唐英在督陶期间,还系统考察和研究了景德镇制瓷工艺,编写了《陶冶图编次》,是了解研究景德镇清代瓷业生产状况的珍贵史料,清《熙朝雅颂集》收集了唐英的23首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唐英的许多精美字画;清人曾集其诗文为《陶人心语》。夏廷宜:清末乐平戏曲演员夏廷宜(1851——1907年),字先知,临港睦乐村人,绰号“混天麻子”。15岁入戏班学艺。武艺高强,臂力过人。1904年,参加鞭刚会,为首领之一。是年夏,乐平县知县加收青靛捐,引起西乡靛农公愤。同时,流氓地痞、土豪劣绅加入教会后,倚仗洋人势力,横行乡里,有恃无恐。7月21日,其率数百人,冲人县城,夺取保甲局洋枪40余支。22日,率3000余人捣县统捐局、厘金卡和天主教堂。23日,率众拆毁缉私卡、盐卡,击毁护卡炮船,搜捕各卡委员。乐平抗捐、反教起义令清廷大惊,于8月1日派300余清军前往镇压,其团结各乡民众,严阵以待。8月26日晨,率义军3000余人攻入县城,打死打伤清军60余人,焚毁了县衙,释放囚犯70余人,并打出“官逼民反”大旗,占据县城达20余天。清廷恐其起义扩展,急调军队“围剿”。9月18日,其率部转移至乐平、婺源边界地区建立根据地。日,率数百人再次攻入县城,并捣毁厘金卡。10月9日,遭清军洋枪队伏击,壮烈牺牲。晏斯盛:清代名学者晏斯盛,字虞际,号一斋,新余浒江(今属上高)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江西乡试第一名,次年举进士,能诗善文,深得朝廷赏识,曾赐予朱试所献之笔墨石砚,并勉其作朱轼一样的人物。晏斯盛忠厚朴实,有德有才。历任安徽布政使,山东、湖北巡抚等要职。他究心民事,重视水利建设,屡陈救济民食诸疏,主张以社仓、保甲二法相结合进行治理,政绩显著。晏斯盛不但政线绩声誉好,而且学术上造诣甚高,著有《易学初津》、《禹贡解》、《楚蒙山房易经解》、《诗集》数十卷,皆梓行。萝有高:清乾隆举子,理学家萝有高()字台山瑞金九堡密溪人。清乾隆举子,理学家。著有四卷本《尊闻居士集》汪道诚:清朝嘉庆武科状元汪道诚(年),字勉旃(音占),号砺轩,江西乐平县里汪村(今属乐港镇)人,出生于农家。汪道诚自幼苦练骑射,有“射无不中”之功。嘉庆十二年赴乡试武科,中榜首。十四年应京考,又中榜首,得一甲一名,成武状元。历任乾清门头等侍卫、福建诏安营游击、泉州城守营参将、福州城守副将、天津镇总兵、代理浙江提督、云南提督等官职。在云南任职期间,边寨土司勾结境外少数民族头人叛变,击杀官兵,骚扰边境安宁。汪道诚率精锐进剿,生擒大部叛变头首。汪道诚在云南六年,组织士兵屯田,积余了大批粮食和物资,凡军中士卒遇婚丧事,从中可以领取丰厚的经费,士卒皆感其德。汪道诚年七十退役,随子茹鉴寓居福州。同治四年病逝于闽寓。裘纫兰:清代女诗词家裘纫兰()女,字佩秋,新建人。清代女诗词家。嫁与宣化知县黄维圻为继妻,构“怡然阁”,吟咏其中,著有《怡然阁诗钞》。陶福同、勒深之:新建县清代词人陶福同()字佛仲,新建县人。光绪进士,官至河南陈州府知府,精医学,亦工诗文,著有《佛仲医案稿》。勒深之()字公逐,号元侠,新建县人。清代词人。光绪拔贡生,廷试第一,供职京师。工诗文,与胡存等称为“四才子”。著有《蕉鹿吟》等传世。汤燮:南丰人,清末民初画家汤燮,字兰阶,南丰人。清末民初画家。自幼爱兰花,家有闽兰数十盆,叶茂花盛,清香馥郁,满庭芳香。20岁补博士弟子员。37岁任晚清湖北夏鄂地督堤,精心修复钟堤,根除水患,解民于倒悬,有政声。后升任新滩司巡检,以重德轻利、笃行爱民闻名,江汉间称其为“循吏”。汤燮因爱兰而喜画兰,所作兰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其《兰花百种?自叙》云:“予性嗜兰,而尤爱写兰。……旋搜集郑板桥、郑所南、蒋矩亭诸先辈墨兰真迹,置之案头,穷日夜之力,描摹尽态,寒暑无间,第觉毫端所染,泼墨生辉,与年俱进。”为官爱兰如故,致力绘画40余年,汇集成册,题名《兰花百种》传世。晚年移居故乡,住“九琬山庄”。民国十五年(1926)卒。谢文洊:清代著名理学家谢文洊:(年)清代著名理学家,字秋水,号约斋、号程山,南丰人。世人称其为“程山先生”。少年时,在舅父家得朱熹晚年时论著,爱不释手,细读精研,对他后来治学影响甚大。29岁时,研读了陆九渊《象山集》,始志于儒。复读王畿《龙溪集》与《王文公集》,遂与友研讨良知之学,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前后皆备于今”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清顺治六年(1649),在新城(今黎川)神童峰大兴讲会,与人辩论中受讲友王圣瑞影响,读罗钦顺《困知记》后,转崇程朱之学,乃专心研习。39岁时在南丰县城西建“程山学舍”,设“尊雒堂”,李萼林、邵睿明等亦讲学其中,后皆折节称弟子。时称“程山学派”,被誉为“江西理学之宗”。与髻山宋之盛、翠微峰魏禧等聚论甚密,并称“江西三山”。谢文洊的理学,魏禧的经术文章,宋之盛的气节被推为清初“江西三山学派”之祖。其著有《谢程山集》18卷、《读易绪言》2卷,《风雅伦音》2卷,《左传济变录》2卷,《大臣法则》8卷,《初学先言》2卷,《学庸切己录》、《中庸切己录》、《大学切己录》、《程山十则》、《程山问答》、《程山先生日录》及《兵法类案》等传世。《总目》中收有其《明学遗书》56卷,《谢程山文集》18卷。张自烈: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自烈(),字尔公,号芑山,又号谁庐居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江西宜春北厢上水关(今市区秀江路市委大院一带)人。崇祯末为南京国子监生,博物洽闻。家中藏书36万余卷。明亡,闭门著述。晚年隐居庐山,累征不出,主讲白鹿书院。卒葬白鹿洞左青龙山,墓今存。张自烈著述颇丰,尤以《正字通》影响最著。《正字通》是一部字书,共收录三万三千余字。清代官方编纂的《康熙字典》,系以《正字通》为蓝本增益而成。今宜春市区秀江中路西段,国民时期曾名岂山路,即以张自烈字号而命名。龙文彬:晚清龙文彬(1824年~1893年),字撷菁,号筠圃,清江西永新(今永新县澧田南城村)人。3岁时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长大。6岁时当牧童,用赶牛的竹竿在沙滩画字。未满10岁即能文,下笔千言,遂以教书为生。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人称“古所谓有道君子。”因不满朝政腐败,后辞官还乡,在家乡授课,名士刘绎有诗赞他:“龙子具史才、善学紫阳笔。古今纳怀抱,早兼才学识。”光绪二十二年(1893年),病逝家中。著有《周易绎说》、《永怀堂诗文钞》十卷,《明纪事乐府》三百首,《明史会要》八十卷,均《清史列传》传于世。谢启昆:清正的巡抚著名学者谢启昆(公元1737——1802年),字良壁,号蕴山,又号苏潭。清乾隆初年出生于南康县城东街步坊后。他由科举入仕,历官编修、乡试主考、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成为当时政绩卓著、清正廉明的省级长官,著名学者、方志学家。谢启昆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学训练及正统的儒教 染。其父亦为饱学之士,尤善语言、文字、音韵、训诂,以教子有方闻名。谢启昆天赋聪慧,接受能力极强,加上刻苦自励,家学相传,故少时即品学兼优,受人称赞。16岁时,谢赴京入太学,24岁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获进士第八,。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殿试钦取第一名,授翰林庶吉士,分习国书。他办事公正,任两次主考选拔人才时,均被公认为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受到社会的普遍称赞,而且他自己亦以经济文章扬名京城,列一等记名,以府官、道官衔任用。谢启昆一生,不仅为官清廉,政绩卓著,觉得 民心,且治学有方,著书立说,著作等身,计著有《树经堂集》二十三卷,杂文四卷,《树经堂咏史诗》五百二十六首,《西魏书》二十四卷,《小学考》五十卷,《山谷外集。别集补》、《史籍考》,《广西金石录》、《圣朝殉节诸臣录》、《北楼记法帖》等多种,成为一代著名学者,出色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杰出的方志学家。在方志学方面,除修有乾隆《南昌府志》外,最成功的还是对《广西通志》的修撰,影响深远,被梁启超称为“省志楷模”。勒方奇:清代词人、书法家勒方奇()原名人璧,字悟九,号少仲,南昌新建人。清代词人、书法家。清代词人、书法家。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任过江苏按察使、广西南宁知府,官至河东河道总督。少年时,风流自赏,强于记识。精通星卜术相之学,洞达玄理,工诗能文,对词造诣极深,享名于时。长于书法,字体秀丽清俊,传为珍品。著有《太素斋集》,平生所作诗文词赋尽录其中。蒋仕铨:清代著名戏曲家、蒋仕铨(),字心余,又字苕生,上饶市铅山县永平石盘渡人。因家有"清容斋",故号清容,又号藏园,晚年号定甫。因书斋叫"离垢庵",因此又自称离垢居士。为清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二十二岁中进士,历任武英殿、国史馆纂修、顺天府同考官、《续文献通考》纂修官等。因才气横溢,乾隆皇帝赏称他与彭元瑞为"江右两名士"。他的诗与袁枚、赵翼齐名,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戏曲成就更超过了诗词,他的《藏园九种曲》在当时传唱甚广,妇孺皆知,是继关汉卿、汤显祖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戏曲家。所著除《藏园九种曲》外,有《忠雅堂文集》十二卷,《忠雅堂集》二十七卷,《铜弦词》二卷,至今流传于世。蒋仕铨同情人民,热爱祖国,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激扬忠义""经世致用"的崇高事业。他奏请为孤军坚守扬州之抗清英雄史可法建祠,创作《冬青树》剧本,歌颂文天祥、谢枋得抗元死节的事迹。他虽才气横溢,名震京师,但一身正气,不入污泥,自称"以方柄入圆凿,恐不合且得祸"。其精神和气节令后人敬佩。蒋士铨为乾隆时代最负盛名的戏曲家,也是昆腔传奇发展过程中最后一个较为著名的作家。现存剧作以《红雪楼九种曲》(又名《藏园九种曲》,包括杂剧三种、传奇六种)最有名。他有意以“笔墨化工”来“维持名教”,其戏曲创作大都以表彰节烈、扶植人伦为主旨,涂染着浓厚的道德色彩,是当时传奇艺术道德化的楷模,如《冬青树》、《桂林霜》等;有时也借他人故事来寄托自己壮志难酬的遭遇与愤懑,如传奇《临川梦》、杂剧《四弦秋》。蒋士铨以诗人的激情和灵气写作曲辞,剧作有诗歌的意境和文采,典丽流畅,清雅自然,但案头化较重,与演出有所脱节。江谦:清代著名教育家江谦 () 著名教育家,字易园,号阳复, 1876 年生,婺源人,幼颖悟,受业于南京文正书院,为山长张謇所赏识。 1902 年废科举,张謇在南通创办我国第一所民办通州师范学堂,邀江谦共事,不久江谦任堂长、校长。江谦本以知行合一之学熏陶后生;以 " 能耕能学 " 为训,矫正空谈时弊,弘扬务实精神;辑 " 两汉学风 " ,倡俭朴学风,传 " 明德新民 " 之教。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通州师范校誉日隆,名声越省。江谦又精于文字音韵之学,他由英文切音,发明阴阳声母通转规则,创设音标一案,实为注音字母的先声。江谦认为办学应以理想为先,以精神教育为前提。他认为训育 ( 即德育 ) 就是对学生的管理与训练。江谦是硕儒而非道貌岸然,严慈皆备,其施教反对 " 我教你学,我讲你听 " ,强调启发学生的自觉自悟。江谦倡导以 " 诚 " 为校训,认为 " 诚者自成 " 江谦很注重笔记,把笔记列入成绩,要学生笔记时务须记大意而少记词句;要求课后通过阅读自修,再记上自学心得,用想象力阐述自己的感受,用判断力抉择要义,加强记忆,随时备教师查阅,给以打分。1916 年即开设体育专修科,把体育列为科学和必修的学科,又倡全国之先。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江谦就提出了 " 调整师生关系 " 。江谦要求教师改变只管授业的状况,倡导关心、接近学生,尽导师的全责;要求学生尊敬老师,组织学生主动看望老师,师生共同努力下一种新型的 " 尊师爱生 " 风气逐步在南高形成。1937 年抗战军兴,江谦居通州海滨念佛讲教,精进不懈,旋又隐居上海著书立说。江谦所著《绕音》驰誉中外,此外由上海中华书局、苏州弘化度、上海佛学分局出版的江谦佛学专著,计有 17 种。齐彦槐:清代著名、文学家齐彦槐()字荫三,又字梦树,号梅麓,婺源冲田人。自幼颖悟超群。嘉庆十三年(1808)恩赐举人,次年中进士,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常州府金匮县知县。齐彦槐不仅为政有方,而且深明弧角之算。造出“龙尾”、“恒升”二车(撩车)便民运水,效益显著,受到林则徐的重视和称赞。齐彦槐还精心制作一架天文钟——“中星仪”,高三十三点四厘米,外表为圆形天球,天球表面阴刻星象、节候,中部偏下有一圆孔,插入锁匙,将天球内部装置的发条上紧,发条产生动力转动齿轮,天球旋转,即可了解天上星象位置和运行情况,准确方便,为西方所未有,当时对此评价甚高,诚“千古以来未有之能事,精微之极至矣”。现藏博物馆。朱石慧:明末清初画家朱石慧(约),南昌人,系第十七子朱权后裔,相传为八大山人之弟。明末清初画家。 明亡后,皇室子孙多隐姓埋名,潜伏山林。牛石慧也随家避于新建、奉新等地。后在奉新山中入牛石庵(一名柏馥寺)为僧。顺治末年回南昌,又由僧转而为道。据《净明忠孝宗谱》载,他于康熙二年(1663)与朱道朗同时隐居南昌市郊青云谱,取道名朱道明,道号望云子。朱石慧三个字连缀起来草写,形似“生不拜君”四字,表现了他不屈服于清王朝的态度。牛石慧这个名字,除了他签署字画作品外,极少公开出现。牛石慧擅长花鸟,尤喜画人物山水,笔情画意充分表现了他的磊落不平之气。他的书法艺术和八大山人相近,然笔墨则较八大山人要粗犷泼辣。 牛石慧的绘画作品有《墨猫》、《鸡鸣》等,书法有《草书唐诗》、《草书》等。裘曰修:清代名臣、文学家裘曰修(),字叔度,一字漫士,南昌新建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军机处行走、礼、刑、工部尚书。乾隆皇帝常与其探讨诗文,称赞他“品学端醇,才猷练达”。曾任《清令典》总裁,奉敕撰《热河志》、《太学志》、《西清古鉴》、《钱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等大型传世名著,又奉命补《华严经》残本。屡勘河道,治水有名绩。其时,黄河、淮河、运河多次泛滥,积水久不排泄,山东、河南、安徽各地深受其害。他奉命勘察,向朝廷上疏献策,和灾区官民尽心筹划,领导治水28处,开河67条,完成水利工程计300余里。曰修多次主持乡试会试,是纪昀的受业师。二人关系甚密,纪昀有《断碑砚歌为裘漫士先生作》、《漫士先生绘断碑砚图敬题其后》等诗文及铭言。60岁时,请归故里,皇帝赠诗挽留,加封太子少傅。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充《》馆总裁,不到两月病卒。卒谥文达。 著有《裘文达公文集》6卷,其中《治河论》为得力之作。胡思敬:清代藏书家胡思敬(),字漱唐,号退庐,江西新昌人。光绪乙未(1894)进士,次年补殿试,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辽沈道监察御史,广东道监察御史。他不畏权贵,对权奸、贪吏、妖人、宄党无不指名弹劾。任职不及三年,共上疏四十八次。宣统三年(1911)3月,愤于进行不接受劝谏,乃挂冠离京,定居南昌,潜心著作,校辑图书。他“益肄于学,日至书肆搜求经籍。老仆负囊从其后,无所不收,盖亦无所不读。”时藏书达二十万卷,全部携回南昌,在东湖滨筑室,楼上称“问影楼”。胡思敬的主要著作有:《退庐疏稿》四卷(附《附录》一卷)、《驴背集》四卷、《丙午厘定官制刍论》二卷(附《附录》一卷)、《戊戌履霜录》四卷、《王船山〈读通鉴论〉辨正》二卷、《盐乘》十六卷、《国闻备乘》四卷、等等,共收唐宋以来江西历代名人著作经、史、子、集一百零三种、六百九十四卷、二百六十六册。戴均元:治水有术的宰相戴均元(公元1746——1840年),字修原,号可亭,清代大庾(今大余县)人。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进士戴衢享之叔父,与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为乾隆四十年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于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合一家四进士,时人誉为“西江四戴”。戴均元老12岁时,兄戴第元已官至太仆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并于乾隆二十七年主持江南考试。但他不以此为靠山,而是常于山寺以烧簧火,燃松明为灯,彻夜通读至天明,终至通经史,善诗文,于乾隆三十三年中举人,乾隆四十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由此入仕,一生任职较多,后至军机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师,位极人臣。戴均元为官五十多年,总体仕途较顺,为官也清正,多有政绩。在学问方面也有建树,主持撰写皇帝《实录》与《起居注》,还参与纂辑《明鉴》,草拟《科场条例》等。戴均元不仅功业成就甚巨,且为古代之罕有的高寿者,1840年病逝于大庾,享年95岁。李宜青:客家先贤字荆山,宁都琳池人,唐由陇西迁徙入赣,李姓先祖李子鱼的裔孙。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乡试拔贡,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会试进士。“赐进士出身。诰封奉政大夫、户部河南主事,转员外郎,升郎中,掌江南道监察御史、鸿胪寺少卿,升光禄寺少卿,巡察台湾,丙科会试同考官加三级,纪录四次。”告老还乡时年已六十八岁,退休后淡泊名利,不言荣辱,七十多岁寿终正寝。为客家之先贤,官宦之楷模。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李宜青奉旨巡察台湾,时任江南监察御史兼提督学政。到任后他首先惩办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人民清除了祸害。接着他革除弊政,实行减租、减息和免赋,减少了人民负担。同时,倡导为官要清正廉洁,台湾政风为之一新。台湾人民还在台北修建了一座“荆山祠”,让他享受四时祭祀,至今香火不绝。他的精神和功德将永远留在台湾人民心中。同为客家人,四海一家亲。那对来自台湾的石狮,至今还踞守在李宜青的家乡琳池。雷发达:皇家建筑设计大师雷发达(1619年~1693年),字明所,永修(建昌)人。清代初年,雷发达与堂兄雷发宣,因以建筑工艺见长,应募赴北京修建皇室宫殿。雷发达修建皇室宫殿担任工部样式负责人,他虚心求教,融会贯通,技艺很高。规模宏大的圆明园工程中,雷发达调任圆明园楠木样式房掌案,也就是担任工程总设计师的任务。他善于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发展,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等。他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这样,不但突出了中心又体现了"居中为尊"的思想,而且形成了统一并有主次的整体,从此,雷发达被人们誉为"样式雷"。雷发达年70解役,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著作。《世界著名科学简介》一书也把雷发达的名字列入其中。他们在建筑科学和建筑艺术上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将永载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建筑工艺史册。刘凤诰:才思敏捷 出口成章刘凤诰(一七六O年至一八三0年)字丞牧,号金门,江西萍乡人。字丞牧,号金门。家境贫寒,勤奋好学。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中举,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迁升为侍读学士。五十七年受任广西学政。嘉庆五年(1800年)充任湖北乡试正考官。翌年主持山东乡试,随即受任山东学政。任职期间(年),以学识取人,发现、培养了不少博学多闻之才,其中科场文馆中扬名者不计其数。后迁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嘉庆十一年(1806年)迁为兵部侍郎,十月,调任吏部侍郎科修。著有《杜工部诗话》、《五代史补注》、《存悔斋集》,参与纂修《高宗实录》。嘉庆九年(1804年)七月,刘凤诰山东学政任满离职时,山东巡抚、书法家铁保等人设宴于济南大明湖沧浪亭为其送行,席间刘凤诰赋得吟颂济南景色的联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由铁保手书,刻为大明湖铁公祠楹联,至今传诵不绝。余庆鳌:中国第一代专家余庆鳌()民国陆军少将。江西湖口人。早年在南京学习机械绘图,后从事兵工生产。1893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任为汉阳兵工厂总办,生产出第一批汉阳造枪支和子弹。后仍领导兵工厂生产。1914年赴欧洲学习工业。1918年回国后创立汉阳炮厂,生产迫击炮。日在武汉病逝。蔡希邠:抗法将领臬台蔡希邠,字稼堂,一字仲岐,江西南昌新建人。历官广西太平思顺兵备道。增生出身。光绪六年(1880)任龙州同知。1889年清朝设太平归顺兵备道统辖全边,蔡为首任道员,综理边军粮饷军火,筑龙州城,倡建同风书院,与法使会勘广西西段边界,设立义仓。在边16年,无役不从。1896年升任广西按察使,支持康有为来桂林成立圣学会,拨万元开办广仁学堂。1898年被岑春煊等参劾纳贿揽权、引用同乡,被革职永不叙用。
延伸阅读:
【军团军职】长城一师战士
【军团军衔】少尉
【军团军籍】军人证编号:CC--0272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中国历朝历代江西名人集萃(五)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43798 头衔:燕云十八骑统领 工分:187874
/ 排名:49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周学键:清代雍正进士周学健()江西省新建县厚田乡社林村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自编修累官至户部侍郎,出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1746年9月任江南河道总督。曾两次赴江南治灾赈,兴水利。乾隆十三年,1748年7月,坐孝贤皇后丧中剃发,被罢官。1748年11月,赐自尽。张春发:清代名将,新余人氏张春发,字兰陔,江西新喻人。初隶刘松山麾下,充探骑,频有功。累迁至副将,赐号杰勇巴图鲁。从征陕回,规宁灵,战常陷坚,擢总兵。金积堡寇决渠淹我师,春发开沟筑堤,引流反灌,破垒二百馀,更勇号曰哲尔精阿。复巴燕戎格及河州,晋提督。光绪二年,从刘锦棠取迪化,连克玛纳斯、达坂、托克逊,赏黄马褂。进复西四城,予世职。五年,安集延布鲁特入寇,春发度幕趋博斯塘特勒克,捣其巢,逐北至俄境。法越肇衅,从德榜夺东岭。法援大集,弹入右额,贯左颊,裹创力战,大捷。除广西右江镇总兵,署广东陆路提督,赏双眼花翎。二十一年,平永安、长乐匪,予实授。二十六年,调湖北,逾岁,徙云南。魏光焘劾其营务废弛,论戍。三十二年,张之洞白其诬,复官,综两江营务。宣统三年,病免,旋卒。春发治军严,尝云兵佚则骄惰,以故朝夕躬训练,暇辄使濬河流,平道路。然木讷寡文,疏酬应,同官先施者恆不答礼,且往往气凌其上,卒以此丛忌。萧得龙,籍湖南蓝山。咸丰初,从援赣、浙,积勋至提督。调赴闽,克南阳、漳州。攻嘉应,寇遁,追扼北溪,大败之,赐号博奇巴图鲁。光绪初,移师甘肃,克东乡太子寺。越事危棘,与法人战南关,杀伤略相当,夺东岭三垒。功最,赏黄马褂。事宁,署庄浪协副将。创发,卒於官,予优恤。黄俊:清代学者黄俊,生卒年待考。清代学者。字昆美。赣州市水东镇人。清代廪生。家贫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学、数学。著有《观星要诀》1卷,《古今开方考》2卷,《书经解》200余篇。戴云官:清代教育家生卒年待考。清代教育家。字雨香,号鹤门。赣州人。承父志由选贡领嘉庆十二年(1807)乡荐。大挑选任为试用知县,经抽签分至甘肃,不赴任,改任铅山教谕。先后主讲信江、濂溪及粤东培风书院。著有《培花书屋诗抄》16卷,编纂《江西五家文百首》、《分韵试帖三百首》。?吴湘皋:清初赣南私家图书馆的始建者吴湘皋,字行,改字芷汀,榜名人缙。清初会昌县南外乌仙岽下(今文武坝乡)人。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乡试中式,为恩科举人。此后,历任武进、宜兴、江宁、溧水诸县知县。 吴湘皋生平诗文著作甚多,“以诗文名世数十年”,计著有《石 集》,《响涛山房全集》。吴出生书香门第,他深知图书对于读书求学者的重要性,也了解对于穷乡僻壤的寒士来说觅书之难。为此,他于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会昌城南沙河东之文溪扩建祖业“响涛山房”,收集藏书16000余卷,儒林学子登门索阅,受益匪浅。实际上是赣南最早的图书馆。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他任武进县知县时,就邮寄俸银回县,资助重修县学宫“明伦堂”,经历年建成成。乾隆六年(公元1724年)吴湘皋返回家乡。从第二年起,即掌教濂溪书院近8年,曾任书院山长,制订馆诲27则,并编辑《书院志略》10卷。乾隆十五年,主纂成《会昌县志》,为志林所推崇。吴嘉善:近代外交家、数学家吴嘉善(,一说),字子登,江西南丰人。清末数学家、外交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吴嘉善深感要抵御外敌入侵,必须知己知彼,乃刻苦地向英、法传教士学习,懂英文、法文,能读懂英、法原版书籍,博通西洋史地,熟悉洋务。清朝派驻外使始于光绪元年。光绪二年(1876),经驻美公使陈兰彬推荐,吴嘉善出任驻美、秘两国参赞,负责“选带幼童出洋肄业局”,管理留美幼童。吴嘉善对数学有独到的研究,学兼中西,曾任广州同文馆教习教授数学,与同时代的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邹伯奇、夏鸾翔等有广泛的学术交往。吴嘉善从事数、理研究,并对化学、机械研究亦深得要领,为当时中国人研究自然科学之佼佼者。吴嘉善能演述庄愍割圜八线缀术(即三角函数),并对化学、机械有所研究,继徐有壬之后,续完数学著作《测圆密率》3卷。《畴人传三编》论吴曰:“吴编修以文学侍从之班,精研数理,博通中西,然后持节凌绝域,美哉使乎,不愧皇华之选矣。”。“中国之研究科学者咸以嘉善为祖”(民国年间《南丰县志》)撰有数学专著《算学廿一种》,此书结合当时传统数学研究的成果和传入的西方数学知识,归纳总结了当时初学者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融入了吴嘉善的心得和体会,是一部为初学者精心编排的数学教材,被收入清大型数学论集《白芙堂算学丛书》。我国第一个留美女学生——康爱德康爱德(),九江人。她年幼时被一美国女传教士收养,养至9岁在教会女学校受启蒙教育,1892年又被带至美国,入密西根大学学习医科。康爱德立誓精习医术为民治病,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以出色成绩毕业。1896年,康爱德回国,先后在九江、南昌从医。她在南昌办的医院热心为病人解难,1907年一年就收诊病人8000人。康爱德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女知识分子。1899年她曾作为中国代表出席过世界妇女协会代表大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条记录]&分页:
&对中国历朝历代江西名人集萃(五)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敬义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