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个健康点的扣扣群聊天…本人王后十四岁岁...

我想创建一个扣扣对山歌的群名,不知道起怎样的名字好,我是女生_百度知道
我想创建一个扣扣对山歌的群名,不知道起怎样的名字好,我是女生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杰娜傻瓜家族,傻傻爱哦,不要以为傻瓜是贬义的
采纳率:8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扣扣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健康点healthpoint健康点healthpoint用财经视角和新媒体思路解读医疗健康产业。关注专栏移动医疗{&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给医患垂直细分的知识共享降降温&,&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最近花厂(丁香园)的来问医生开始出现在公众视线里,关注花厂的中高度用户应该都知道,其实他们15年就在丁香医生公众号里尝试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了,只不过不是医生和患者一对一,而是通过患者想公众号提问,然后小编整理提交给医生,回答整理后再推送到丁香医生公众号。按照大辉的说法是购买了大弓的版权改版过来的,大弓是在分答之前推出的产品,从产品形态上三者几乎差不多。如今来问医生自立门户,借着分答的东风开始运营推广,李天天的移动医疗移不动的观点不攻自破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论是分答还是来问医生,上面都聚集了一大批的医生,知乎上大家对于来问医生和分答的关注度以及在平台上产生的问题数,可以反映出大家对于来问模式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还不低。我想从医疗角度谈谈细分化知识分享模式的前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c85ccae53a5a54f54237ee8f.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u003E\u003Cp\u003E在线问诊\u002F咨询领域,已经有好大夫,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微医等市场份额不低的产品了。数据统计显示用户使用在线问诊场景一般是由于突发不适、小病痛及久病不愈,在解决该类问题的产品中依然没有很好解决如下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医疗需求是个性化的,因人而异。\u003C\u002Fstrong\u003E同样是感冒,我可能发烧需要退烧药了,他可能只是流鼻涕而已。在线问诊无论从软件本身还是从硬件支持上都还没有满足该类需求,说白了患者也不了解自己,怎么跟医生解释病情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医生的水平因人而异,因医院级别而已。\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们有时候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三甲医院的医生肯定比二级医院的水平高,社区医院只能看看小毛病等。同样是主任医生,他是协和儿科的,我是县医院儿科的,针对同一疾病,给出的建议也是不同的。目前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是用户使用在线问诊最大的障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同样的患者问题,问诊效果因介质而异。\u003C\u002Fstrong\u003E沟通方式包括语音、图文、电话、视频这四种形式,适应的人群和场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介质对应不同收费标准,而付费时只能4选1,很大程度上制造了沟通障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后来者的来问,\u003Cstrong\u003E从产品定位和产品运营策略上来说,上述因人而异的问题其实也没有很好的去解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产品定位上,丁香园有线下重资产:丁香诊所,有线上可信赖的健康资讯内容,要致富先修路,对了,还少一个来问医生这样重要的连接器。丁香医生负责人初洋说了“\u003Cstrong\u003E丁香园前期不会涉足导医、导药,更多是为患者提供一个线下就诊的信息对接平台。\u003C\u002Fstrong\u003E”未来线上线下形成协同是必然。最终线上的活儿也会揽到线下去,然后结合线下资源做深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产品运营策略上来说,1元偷听,分享问答的患者的成本就被均摊,这是分答运营模式的创新。但是这种运营策略不适合医疗,偷听是本着一种窥伺心理去做的,吸引人们去偷听的问题大多数偏娱乐或者养生保健类,再有就是两性,隐私性问题。\u003Cstrong\u003E设置偷听机制,本身就是娱乐性大于知识分享,偷窥隐私大于医生答案本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整个医疗行业也没有很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医疗的现状。从患者本身来说,诊前咨询,诊后随访的诉求一直都在,更多的是偏导诊分诊,康复指导,复诊提醒,用药管理等内容,但又不涉及到诊疗本身。\u003Cstrong\u003E利用知识分享这个点来构建线上医患关系,看上去很美,但是需要可持续的有价值的内容输出和支撑。分析来问医生,是想给垂直细分领域的知识分享模式降降温。\u003C\u002Fstrong\u003E知识分享连接是人和人,每个领域都会存在因人而已,这种不同在不同领域会被放大,造成产品和运营策略会不同。所以单纯的运营模式模仿抄袭只会以失败告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举个例子:\u003Cstrong\u003E不标准的服务会引发出定价的问题。\u003C\u002Fstrong\u003E我不是很赞同纯银之前在他《分答的三个大招》中提到的观点:当规则明确时,KOL与付费用户都能保证起码的满意度。在分答上,用户支付xx元只获得1分钟的语音回答,所有人默认接受这个系统规则。接受了这个规则可以,我付费了,但是不能保证我的满意度。如果是明星八卦我不乐意可以关闭,但是涉及到疾病甚至是生命的时候,我们对于钱的感知会弱化很多,会付出一切代价去挽回生命。值不值这种二分方式也有点武断(如果你想说看在五毛钱的份上,能听听大V声音也好的,那我无话可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人不可能去摸索出每一个细分行业的规则,无论是来问还是分答,在对于价值的感知认识上,需要按照产品所在的领域区分对待,有深度的认识和恰到好处的运营才能看到垂直细分知识领域的机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作者子凌,为互联网医疗产品经理\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end-\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30:4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30:4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115d6b260dcd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并购成就了滴滴优步,但困难中的移动医疗为什么不学它们?&,&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健康点】这两天被滴滴和优步合并的消息刷屏,从上周的辟谣否认到早上小道消息乱飞再到中午两家公司正式承认,完全不意外的事双方还要假装不好意思,演技实在成问题。自打政府的网约车政策公布,我们就有预感两家会求和而停止补贴大战,毕竟二者的模式相似,一加一大于二的逻辑可行,烧钱大战又是两败俱伤,双方还有众多的共同投资人,合并绝对是正确的战略选择。之前的美团大众,58赶集或者携程去哪儿,都是从相杀到相爱的好例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可以这么说,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融资烧钱,再不断并购最后寡头垄断的历史,因为垄断才是商业利润的最高阶段。并购成就了这么多著名的赚钱公司,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商业模式从梦想做成了现实,为什么在困难中迷茫的移动医疗不学它们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轻度红火了两年后,移动医疗收到了行业内外无数的质疑\u003Cstrong\u003E:烧钱,模式不清,技术不行,医疗外围,用户不信,收入为零\u003C\u002Fstrong\u003E……但是你几乎看不到移动医疗界有像样的并购案例发生,除了一家叫医库的公司悄悄收编了近十家经营不良的同行外。并购能快速扩大规模,减少补贴,形成一定垄断,这么好的经验你们移动医疗是不懂呢还是不明白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移动医疗不喜欢做并购是有原因的,医疗领域其实沟壑丛生,每个专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疾病和治疗;就医常常是属地化的行为,几乎不存在全国化的医疗集团,规模大未必更有效,倒是有特色的小项目能获得很滋润,传统的药品和器械领域都有很多隐性冠军;跟其它互联网行业如电商、O2O、社交等相比,移动医疗还处在模式验证的阶段,大家体量都不大,没有明显特色,也没找到明确的出路,互相之间更没有开始面对面厮杀,各自探索的模式不尽相同,烧钱的力度又跟滴滴优步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似乎也不急着投入对方怀抱。好比小学五年级学生,自己还懵懵懂懂,玩耍的时间都不够,自然也不会想到去早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是现在不并购不等于以后也一直如此,所谓移动医疗做重度垂直项目才有前途也不对,移动医疗同样需要也必然会走上并购的道路。\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96f6eaad16fbfca7a47b.png\& data-rawwidth=\&411\& data-rawheight=\&398\&\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移动医疗创业需要有战略伙伴互相支持,有人说并购手续多,整合难,不如两家合作或是交叉持股来得简单。实情是独角兽工作室私下追踪了很多个移动医疗项目之间的合作,绝大多数都是创始人或投资人一时兴起,完全无法落地或者做着做着就消失了。中国草根式的创业文化注定没有深度股权关系的企业做不到心往一块想,力往一道使,并购是创业公司快速做大的最佳手段,哪怕操作繁,整合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移动医疗公司的体量跟线下医疗机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靠一家公司单打独斗是非常难发展的:既不能积累撬动医院或者商保、社保合作的资格,又无法吸引足够的C端用户或者医生。哪怕是融了巨资的微医、春雨和丁香园,跟医疗体制单打独斗的效果都不够理想。我们不否认小而美的公司存在,但巨无霸级的公司才是推动移动医疗前进的主力,好比在线旅游的携程、电商的淘宝京东或者O2O的新美大。在某些模式相对明确的领域(尤其是横向可以整合的领域),大家的路径也越来越雷同,例如挂号支付、医学美容或者远程医疗,或者像做慢病管理的APP与硬件公司的合并,最大的竞争力是规模而不是技术,只有体量超越一定临界点,才能跟医院和医保要到谈判权。投资界有个大而不倒的故事,善于讲故事融资又能够快速执行强力并购的公司才能把投资人都绑在同一条船上,只要没有致命的错误,并购带来的短期阵痛只是个战术问题,并不足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带着工匠精神走小而美的发展路线是一种打法,走高举高打快速并购也是一种打法,商业模式本身没有高低之分,但创业做大的几乎都是靠并购。移动医疗的创始人多少有些医疗背景,自然带着敬畏或者谨慎的心态,很少有人敢于效仿甚至愿意提及互联网行业的并购模式,所以我们看到移动医疗无论哪个领域,各公司之间都没有拉开明显差距,美其名曰稳健发展。过于冒进固然有风险,过于保守和迟缓对移动医疗创业来说也许风险更大,因为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就是快和赢家通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现在并不是移动医疗风口期,各家公司融资不易,收入更难,在这个时间谈强力并购有点不合时宜。\u003C\u002Fstrong\u003E不过低谷其实正是逆势并购良机,以前不卖的可能出售,愿意出售的价格更低。并购的创始人要有气魄和远见,被并购的创始人要有胸怀。互联网创业就是一个扑所迷离又精彩无比的大片,成为程维还是吕传伟,拉开差距的不是技术和管理,而是并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期待移动医疗的并购大戏开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end -\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本文作者,刘谦 医药作家\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target=http%3A\u002F\\u002F\& class=\&\&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ttp:\u002F\\u002F\&\u003Ehttp:\u002F\\u002F\u003C\u002Fa\u003E 健康点,财新传媒旗下医疗健康新媒体,用财经视角和新媒体思路解读医疗健康产业。我们秉承财新基因,立足医疗健康,借力互联网+,关注并连接从医到药的产业力量。\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32:5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32:5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d51a82fa65045bedb246f8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移动医疗真的有用吗:看完这两个研究我气泄掉一半&,&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h1\u003E\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archives\u002Fcategory\u002Fhealth-care\&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医疗\&\u003E医疗\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h1\u003EHEALTH-CARE \u003Cbr\u003E\u003Ch1\u003E移动医疗真的有用吗:看完这两个研究我气泄掉一半\u003C\u002Fh1\u003E\u003Cbr\u003E近期,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多个演讲场合中,都提到了两篇研究移动医疗慢病管理实际效果的论文。好奇的我大费周章找来两个研究成果好好研究一番,老实说,看完以后让人气泻掉一半。\u003Cbr\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近期,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多个演讲场合中,都提到了两篇研究移动医疗慢病管理实际效果的论文。好奇的我大费周章找来两个研究成果好好研究一番,老实说,看完以后让人气泻掉一半。\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两篇论文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Ong教授及移动医疗倡导者埃里克o托普(Eric J. \nTopol)的两篇关于移动医疗阴性结果的文章,两篇发表载体不同、研究团队不同、样本对象不同的文章均显示:\u003Cstrong\u003E队列研究证实移动医疗对于提高患者健康方面并没有统计学差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Ong教授团队发表在JAMA内科学杂志的一项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进行远程监护有效性的随机临床试验(BEAT-HF)\u003Cstrong\u003E发现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在电话随访健康教育与远程监护干预下并不能降低患者出院后180天内再入院率水平\u003C\u002Fstrong\u003E。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该项随机临床队列试验研究涵盖了2011年到2013年间1437名年龄中位数为73岁的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其中女性占46.2%(664),非洲裔美国人占22.0%(316)。研究者将这些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15人,与常规护理组722人进行对照。干预措施包括我们耳熟能知的电话沟通,使用相关电子远程监测设备等,每天收集患者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包括血压、心率、症状和体重等医疗数据。这些数据由注册护士执行相关远程监测数据收集,电话问询健康教育工作。他们主要观察最主要的指标是心脏相关手术出院后180天内再入院率,第二层级观察的主要指标是出院后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出院后30天内及180天内的总死亡率,最后观察出院后30天内及180天内生存质量。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结果发现干预组出院后180天内发生全因再入院率为50.8%(362\u002F715),常规护理组为49.2%(355\u002F722)。说明在远程监护及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干预情况下与常规护理组在出院后180天内再入院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b.pn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336\&\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
图1主要结果P值\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患者出院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及180天内总死亡率的二级分析中也未见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为22.7%(162\u002F715),常规护理组为21.6%(156\u002F722),校正风险系数后P=0.63,几乎无统计学差异。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参与者中出院后30天总死亡率为4.4%(63\u002F1437),校正前无统计学差异(P=0.06),校正后具有统计学差异 \n(P=0.04),出现这种状况可能是随机化后住院期间死亡与远程监护干预没有太多关系。而研究者在出院后30天与180天生活质量评分中发现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研究者也坦言需要进一步实验以验证这一发现。 \n\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ea9e34ff9c0e1e0e1a96.png\& data-rawwidth=\&609\& data-rawheight=\&468\&\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图2 \n在出院后30天与180天再入院率与死亡率风险系数,虚线是为干预组,实线为常规护理组\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者在文章讨论部分中认为一些相关的生理指数,比如日常体重与症状的变化并不能提供有效的预警作用。再入院率也被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导致再入院的原因并不是几个生理相关指数的变化那么简单。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有参与试验的医院也非常关注再入院率方面指标,为什么研究这么关注再住院率?因为这是美国联邦医保(Medicare)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医保方希望通过控制再住院率降低医保支出。不过,尽管各方在降低再住院率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据2014年10月份美国联邦公布的记录显示,遭到美国联邦医保(Medicare)罚款的医院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610家,占到“减少医院再入院计划”(Readmissions \nReduction \nProgram)参与医院的3\u002F4,其中39家受到了最高限额罚款,这也意味着这2610家医院新年度从每个Medicare住院病人身上可获得的医疗保险支付额度将下降。所以说,控制再住院率就是向Medicare这个大金主示好的最佳姿势。移动医疗是不是低成本控制再入院率的好方法呢?可惜结果表明通过简单的远程监护与健康问询并不能有效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180天内再入院率。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本研究也存在几个不足之处:\u003Cstrong\u003E首先,涵盖的人群有限,仅仅选择了加州的几个地区医院,普遍适用性大打折扣。其二,在患者干预方面并没有直接与临床实践决策相结合,未来随着电子病历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可能将会被解决。再者,疾病管理及远程监护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与患者的参与度具有密切关系,患者参与度方面可能存在不足。\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一项研究是由美国著名移动医疗与无线医疗倡导者埃里克o托普(Eric J. Topol)团队发表的关于\u003Cstrong\u003E个人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多种生物传感器对健康影响的前瞻性随机试验的研究\u003C\u002Fstrong\u003E(A \n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examining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individuals \nusing multiple smartphone-enabled \nbiosensors)。托普团队在2012年健康保险索赔中具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心率失常的相关人员中抽取3998人,研究者向监测组参与者每人发放研究用的iphone4或者iPhone4s及与患者疾病相对应的医疗传感器设备:高血压为Withings血压计,糖尿病为血糖仪,心律不齐为手机心电图仪作为干预措施。并要求参与者定期监测自身健康数据,收集了为期6个月的健康状态数据作研究。参与者可以在iPhone应用端中实时查看自己的相关健康数据,对照组接受常规传统的疾病管理。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结果与之前的一篇论文同样让人泄气。发现没有显著证据表明移动监测传感器及数字化医疗科技能够降低医疗支出,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他们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就诊次数与卫生资源有效利用方面没有差别。\u003Cstrong\u003E这说明在慢性病患者使用移动医疗设备及数字化医疗设备短期内并不能减少或者增加医疗费用。\u003C\u002Fstrong\u003E在次级结果分析中发现患者能够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可能由于干预小组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偏重性的影响有关。 \n\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移动医疗真的没有用吗?也许我们遗忘了某些重要的内核。\u003Cbr\u003E正如李天天所说\u003Cstrong\u003E,医学除了技术外还有人文,单纯的获取数据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服务。\u003C\u002Fstrong\u003E这里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述两项研究并不是否定移动医疗得的价值,只是我们目前尚未掌握一套有效的移动医疗应用场景,我想李天天那套数据+服务的观点也许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方向,所以尽管保留那没泄掉的一半气,拭目以待移动医疗的美好明天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参考文献:\u003Cbr\u003E1. Ong M K, Romano P S, Edgington \nS, et al. Effectiveness of 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 After Discharge of \n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After \nTransition-Heart Failure (BEAT-H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Internal \nMedicine, 2016.\u003Cbr\u003E2. Bloss C S, Wineinger N E, Peters M, et al. A prospective \nrandomized trial examining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in individuals using multiple \nsmartphone-enabled biosensors[J]. Peerj, ).\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u003E(作者\u003C\u002Fi\u003E\u003Ci\u003E赵德云 微信:Jackzhao360\u003C\u002Fi\u003E\u003Ci\u003E)\u003C\u002Fi\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end-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1:40:3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40:3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323a9ff175bb54c149e86468bff5920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5},&&:{&title&:&蜜汁尴尬:55亿互联网医疗收购失败,可它涨停了……&,&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互联网医疗概念一直是许多上市公司提升股价的良策,沾上则股价大涨。然而“套路”有时会不灵,甚至遭遇“蜜汁尴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月8日晚间,上市公司深天地A(000023.SZ)连发数份公告,宣布此前筹划的合计55亿元的互联网医疗重组收购终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市场的反应呢?\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2c836e73a5ee0b272aeafabf.pn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339\&\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8月9日,深天地A以一个大大的涨停示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9c20a14fbe6ff93da832b27e572ed18d.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u003E\u003Cp\u003E深天地A在《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公告》中表示:由于监管政策变化,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受到影响,原方案无法继续实施,各方对调整方案最终无法达成一致。基于谨慎性原则和对本次交易各方负责的精神,经公司审慎研究认为,继续推进本次重组事项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确保公司后续资本运作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d4def731b9.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u003E
↑监管方内心OS\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从日深天地A披露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停牌,到日拟收购对象浮出水面,直至日宣布放弃收购,深天地A进军互联网医疗的计划持续了将近一年,最终以失败告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这起险些成为近年A股中涉及医疗行业并购中单次交易规模最大的一次并购。\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179e6c99ac2d1db98fd6c3b14d92092b.png\& data-rawwidth=\&968\& data-rawheight=\&175\&\u003E\u003Cp\u003E
深天地A 55亿并购大案的对象是有德医和赢医通。\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深天地A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友德医的主营业务是“为实现医疗资源有效配置,解决基层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友德医搭建了‘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网络医院平台,满足患者通过互联网问诊的需求,合作医院的执业医师可直接通过网络医院平台为患者开具处方单和检验检查单;为友德医会员提供线上健康管理服务”。有德医此前最为人熟知的业绩是:2015年10月,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导、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为网络平台合作筹建的广东省网络医院上线。\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赢医通的主营业务是“为友德医会员提供线下体检服务和线下健康管理服务,为网络医院合作伙伴提供药品统购服务,根据合作医院的执业医师通过网络医院平台为患者开具的检验检查单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检验检查服务,并及时将相关体检结果和检验检查结果上传到网络医院平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赢医通成立于2013年3月份,成立后未开展具体业务,2015年12月份开始从事网络医院线下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根据深天地A发布的预案显示,友德医100%股权预估值约为21.05亿元,预估增值率为2421.17%;赢医通100%股权预估值约为35.19亿元,预估增值率达22546%。经过商议,友德医100%股权交易作价为20亿元,赢医通100%股权交易作价35亿元。不过这两个收购对象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却难以称得上闻名遐迩,且都是2013年以后才成立的行业新秀。凭啥能一跃与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集团等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梯队成员平起平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困惑的不仅仅是股民和互联网医疗从业者,还有身为监管者的深交所。为此,深交所向深天地A发去了问询函。要求对收购对象涉及的重大诉讼、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行业竞争格局、评估依据及预估值的合理性做出说明,“特别是预估情况与交易标的报告期内财务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做出说明并发表明确意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天地A接函后迷之沉默了两个月,终于发布了一份超过100页的回复函,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窥见其拟纳入旗下的这两个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成色。\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以标的企业友德医拟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例,深天地A就为监管层描绘了一个完全是坐地吸金的行业。健康管理的中端会员收5万元\u002F年的会费;\u003Cstrong\u003E高端会员要收50万元\u002F年的会费\u003C\u002Fstrong\u003E。而这些中高端会员要从友得医目前的普惠会员中发展,\u003Cstrong\u003E那普惠会员目前如何收费呢?官方指导价:150 元\u002F人\u002F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中高端会员价似乎有点黑,不过没关系,深天地A表示友得医目前拥有会员数量达到 3,550,171,即使按照当前会员费聚沙成塔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呢。可是这300多万的会员数似乎不好验证啊,毕竟你网站的日均IP才12000(Alexas数据)。这不科学!医疗的低频性还要普及么?所以深天地表示:友德医官网流量与友德医会员数量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因为友德医普惠会员的大部分服务不需要通过友德医官网,而会员只有在生病时才通过友德医官网享受视频问诊服务,因此友德医官网流量数据与友德医普惠会员数量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有意思的是,还有好事之人想体验一下有德医的服务却不成功。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深天地A表示,有德医的注册都要邀请码。看来真的很难对有德医的会员数量和服务做出一个准确判断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深交所又问了,你说要做健康管理,那友德医微信公众号为何从开通至今只有5条推送信息?深天地A深沉地表示,定期推送日常保健资讯为友德医对友德医普惠会员的服务之一,不对非会员用户开放,而友德医微信公众号为友德医面向大众宣传的平台,因此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的数量和频率与友德医能否履行“为会员每周推送一次日常保健资讯”的承诺不存在必然联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9ea872f42d3fba9e9eb751.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4\&\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友德医、赢医通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严在接受媒体时自信地表示:“真正的像我们这样一个一个落地,从市区到基层的去打造门诊,连接那么多药店、医院的全国还没有第二家。”深交所问询中懂行又犀利地要求:请你公司结合友德医和目前中国已有其他四家网络医院(宁波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贵州互联网医院、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的业务模式说明其作出上述判断的根据和准确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深天地A的回复鄙视了一下竞争对手,表示目前中国已有的其他四家网络医院要么“提供轻问诊服务,签约医生不出具电子处方,以业务咨询为主。签约医生为不固定兼职医生,利用休息时间提供网上服务,无人对医疗行为承担责任,也无实体医疗机构参与”,要么“以获得挂号人群的支付通道为主,无专职固定医生”。只有广东省网络医院是实体医疗机构来运营网络医院的医疗业务,专职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单并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并且与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建立网络合作的医疗分级诊疗通道。按照国家分级诊疗要求,参与广东省网络医院的各个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并对诊疗业务承担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42f8cfd12dc.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9\&\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最为关键的收购对象的预估值合理性问题。深天地A的计算方法即使在泡沫满天飞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也堪称大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赢医通的交易估值价格为35亿元,哎呦不错,已经一跃跻身“独角兽公司”了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人弱弱地问了:可是这家公司只在2015年12月突然产生了利润1043万元,似乎说服力不够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要在意这种细节。深天地A表示:先乘以12再说,那赢医通的年化净利润就有1.2516亿呢(0.1042*12),2016年似乎互联网医疗行业依然将一片大好……哎呀说“互联网医疗过冬论”的那位同学你先坐下不要多嘴,我们估计2016年赢医通估计利润还得再来个50%以上的高速增长,可以承诺净利润有个2.55亿元,算下来,本次交易动态市盈率才13.73倍。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行业上市公司2015年底的平均市盈率为215.77倍,这样看来,本次交易静、动态市盈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便宜便宜,划算划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之,在深天地A与深交所的隔空问答中,有趣的点异常的多,熟悉互联网医疗的同学可以去读读几份回复函,绝对能让你发出“这是我认识的那个行业么”的感慨。\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fe8e6b1943dbbcae658505.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0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其实,深天地A所处的行业为建材与构件业,主营商品混凝土及其原材料,水泥制品的生产、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公司目前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于商品混凝土产品的销售。\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根据公司在8月6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包括混凝土在内的多项主营业务毛利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02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36%;实现营业利润147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7.80%;实现利润总额152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8.08%。\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从半年报中的显示来看,这起历时一年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投资者关注度极高,在6月30日当天,公司总部收到来自个人投资者的电话沟通30余个,主要问题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好在最终这项重组收购还是终止了。在宣布55亿巨额收购终止的第二天,深天地A立马拉了一个涨停。这滋味,就像败家子儿回头是岸,至亲旧戚不计前嫌一般温暖感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经过数年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医疗高估值、低资产、低变现能力的现状有了愈发清醒的认识,即使我们对未来医疗图景的改造有坚定的认知,上市公司凭互联网医疗布局讲一个好故事,拉几个涨停板,留一地烂鸡毛的时代还是会过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end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文作者 汤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pdated&:new Date(&T06:23:1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23:1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96491ccb2d761a14310c19abf76fd802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2},&&:{&title&:&微糖首家线下糖尿病服务中心落地,计划全国布局300家&,&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健康点】日,糖尿病管理平台微糖宣布其首家实体医疗服务场所——微糖糖尿病服务中心在上海开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海的中心位置人民广场福州路,深藏于商业写字楼的24层中,仅仅280平方米的面积,闻不到消毒水味道的空气……微糖的这一家线下实体医疗服务场所不像一家传统的医疗机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布局线下是为了完成服务闭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7月,记者在北京的reMed大会上曾经采访了冯燕飞,问了其关于糖尿病互联网公司线下化趋势的看法。冯燕飞当时表示:“无论线上线下还是软硬件,最核心就是服务本身,服务到底是什么?服务意味着服务人员、服务决策、服务流程以及服务的定价的把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糖希望把糖尿病的全程管理服务掌握在自己手里。用“糖尿病服务中心”来给其命名,这家糖尿病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希望这样的服务中心能承载其线下服务的职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众所周知,看病难是国内就诊的一大问题,\u003Cstrong\u003E由于与医生极为有限的沟通时间,糖尿病患者90%以上的时间都是自我管理血糖,而疾病科普知识的缺乏、药物依从性差、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压在患者身上的三座大山。\u003C\u002Fstrong\u003E最终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7成血糖不达标,糖尿病防治面临“人数多、血糖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尴尬现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冯燕飞的介绍,不难梳理出微糖给其服务中心的定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糖尿病全程管理服务、并发症检测、胰岛素泵服务、体重管理服务、针对妊娠糖尿病的孕妇控糖服务、高危人权糖前期管理服务。在医院内分泌科能得到的一切建议,微糖都想装进这个线下的服务中心中。\u003C\u002Fstrong\u003E冯燕飞表示:“经过3年的累积,微糖APP已经实现了服务标准化,是糖尿病患者、资深糖友、医生、营养师、护士等多种人群互相交互的全程管理平台。如今服务中心的开业能够提供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医疗可穿戴设备的试驾以及并发症风险评估报告及解读等线上无法完成的服务,实现服务的闭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糖尤其自豪的是其能够为患者提供糖尿病并发症风险评估报告。经过大数据分析,风险引擎能够为糖尿病患者计算5年内出现冠心病、中风、心脏衰竭及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糖医疗服务总裁黄大成介绍:“美国糖尿病协会及欧洲糖尿病协会共同建议,糖尿病人士需每隔12-18个月做全面糖尿病风险评估。在香港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如今微糖率先将这一套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案带到中国,微糖风险评估引擎已达至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所设立的糖尿病护理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能够了解出现各项并发症的风险,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跨专业医疗团队调整治疗方案、协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帮助高危人群\u002F糖尿病患者降低未来发病\u002F并发症概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c05ef457b7a66e1ec07ac09b6cd80d82.pn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283\&\u003E\u003Cimg src=\&3b7c947fa911bbda1582.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2\&\u003E\u003Cp\u003E黄大成告诉健康点记者,上海的服务中心达到饱和运转,每年需要人次的就诊咨询,不过微糖的目标还是比较切实,“第一年希望达到人次的流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线下有望成为糖尿病专科医生多点执业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冯燕飞强调:“微糖首家服务中心的开业完成了线上线下服务的闭环。但上海只是个开始,年内北京的服务中心也在规划中,未来微糖服务中心会覆盖全国大中城市,希望能为更多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提供针对性服务;未来微糖服务中心也将具备诊所资质,能够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处方服务,真正做到全程管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来微糖的线下服务中心会成为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多点执业点么?当健康点记者抛出这个问题后,冯燕飞几乎毫不犹豫地给予了肯定答复。这或许也是微糖目前正在积极为服务中心申请诊所牌照的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82d07cd8ad756ebadb71abd.pn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314\&\u003E\u003Cp\u003E微糖在北京的第二家服务中心今年也会开业,不过这一家将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据健康点记者了解,合作对象很可能是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CEO于莺。这位“急诊科女超人”今年7月获得了联想之星投资,将成立全科医生集团——于莺医疗。冯燕飞表示,希望能在全国布局300家这样的服务中心,不过她没有为此设计具体的时间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线下大战已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了资源整合,作为最早开始互联网化的病种,涉足糖尿病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几乎都不约而同的开展了自己的线下计划。今年1月,糖尿病管理平台U糖发布了慢病管理远程托管平台,作为线下体验的核心部分,U糖慢病远程托管系统线下体验中心包括厦门、乌镇、石家庄在内已经超过10家。而根据U糖创始人陈潇枫的目标,在2016年内能落地100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4月20日,由掌控糖尿病提供平台支持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糖尿病管理中心暨全国首家 “互联网糖尿病医院” 也正式落户广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9月5日,宣称完成了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的“糖医生”早在2015年也成立了线下糖尿病服务中心,到现在为止全国已经有10多家自营或合营的线下服务网点,同样在今年这个月,糖医生位于天津的两家全科诊所即将开始营业,开始完善线上和线下的闭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这与互联网医疗今年以来的诊所热不谋而合。那么移动医疗会走向重资产模式么?\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冯燕飞说,移动医疗未必都会走向重资产模式。\u003Cstrong\u003E其他移动医疗公司是否选择线下,得看自己的定位。很多尝试,但是结果从ROI的角度,未必重资产就是好的。还得看市场的需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作者微信:tangchenbull 欢迎勾搭~\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end-\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17:3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17:3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f4ec592f2b9dcbfcfe79d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好大夫裁员50%?王航:大家现在对行业信心不足&,&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天凉好个秋,秋天好多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10月10日,一篇《好大夫在线被曝国庆节后大规模裁员,或达400人》的文章引爆了互联网医疗行业。这篇文章称,有爆料9月好大夫在线的第一轮裁员,国庆节后将开始第二轮裁员,内部员工透露技术人员将裁掉40人左右,UED也将裁掉50%,甚至连年薪百万的总监照裁不误。“如果按照爆料整体裁员50%计算,好大夫在线800位员工最后将只剩400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这篇文章的信源来自行业交流平台“脉脉”的“匿名爆料”,健康点记者经过查询后发现,脉脉上的确有不少关于好大夫在线大裁员的匿名爆料。\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关于这一消息的准确性,好大夫在线随后给不少媒体发布了统一的辟谣信息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好大夫在线裁员规模或达50%消息不实:今日,移动医疗圈在散布“好大夫在线裁员规模或达50%”的消息,此消息内容不实,现正式对此进行说明。好大夫在线正在进行智慧互联网医院正式开业前的准备,为此进行正常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调整,不存在文中所讲的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智慧互联网医院开业后,将打通线上诊疗、电子处方、药品配送流程,建立便捷的线上看病流程,我们欢迎有志投身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优秀人才加盟好大夫在线,共建智慧互联网医院。\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随后也向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进行了采访求证,包括反映的离职赔偿不到位等情况。王航表示:“我们是正常的人员更替节奏,每月的进、出都有几十人,出的都是末尾淘汰。所有离职都是按照国家规定赔偿,没有文中所说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bc33ddfe90e.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0\&\u003E\u003Cp\u003E好大夫在线成立于2006年10月,是从“PC时代”一路走到“移动时代”的互联网医疗“老兵”。公开信息显示,其2007年获得联创策源、雷军300万元天使投资,2008年获得DCM300万美元A轮投资,2011年获得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目前,好大夫在线已经成为了集查询、咨询、预约、分享于一体的互联网医疗平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好大夫在线曾获得6000万美元C轮融资的消息,但王航随后否认了相关消息。之后好大夫在线也一直没有官方公布过新的融资成功消息。因此这次“裁员事件”也有人质疑,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变现路径迟迟未明的情况下,好大夫在线是不是受到了资金运营上的压力,因此传出了大规模裁员的消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对此,王航回复称:“我们不是傻有钱的公司,我们不习惯对外说融资的时间和规模,但是实际融资的规模比这个大得多,现在的资金不富裕,但是是充足的。我们希望外界更关注我们的业务。现在是行业寒冬期,团队的调整有进有出,量入为出。同时我们也在搭建新的业务,需要保持战斗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好大夫在线的“新业务”更多是指本月即将正式呈现的互联网医院业务。今年4月,好大夫在线与银川市人民政府签约合作共建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据当时报道称,好大夫在线将在银川市政府的指导下,依托其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强大的运营和技术支持快速推动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落地,建设立足银川、辐射中西部、覆盖全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平台和网络问诊平台。王航告诉健康点记者,好大夫在线将呈现一个全新的互联网医院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在变现压力之下,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扩张打法开始转变。今年已经有多家互联网医疗公司传出裁员消息。今年8月份,\u003Cb\u003E就医160裁员300多人,创业10年的寻医问药网也被爆出裁员50%。但在面对曝出的裁员消息时,相关公司一般都会以“优化”“末尾淘汰”进行回应。\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而10月6日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突然离世更是加重了行业的萧瑟景象。王航认为,此时好大夫在线被盯上,说明“这几天整个行业都跌到最低点了。这是大家对行业信心不足的表现。‘吃瓜群众’看行业,有点风声鹤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或许,何时不再风声鹤唳,才能风景大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财新健康点记者 汤晨报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29:41.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29:41+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350baf03ba5c5e626819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2},&&:{&title&:&“百糖大战”过后,2B模式如何走通?&,&author&:&healthpoint&,&content&:&【健康点】整个互联网医疗的风口正在变弱,曾处在风口上的糖尿病APP市场也从两年前的热闹非凡逐渐趋于冷静。历经“百糖大战”的混战后,糖尿病APP市场格局仍未排定座次,但各家平台都开始逐步逐步摸索并尝试建立自己的护城河。\u003Cp\u003E今年以来,互联网医疗公司布局线下成为一种趋势,在糖尿病管理领域,糖医生、微糖等公司开始布局线下糖尿病服务中心,当然也有继续坚持轻资产模式的,福建康为技术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为”)旗下的掌控糖尿病APP就是其中之一。\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e69cc6d14.png\& data-rawwidth=\&657\& data-rawheight=\&435\&\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与其他糖尿病APP不同的是,掌控糖尿病并不直接面向C端患者,而是通过与三级医院、基层医院合作的方式来服务用户。掌控糖尿病创始人郭高兴表示,目前掌控糖尿病APP已经覆盖1500家基层+三级医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想成为医院和医疗体制的合作伙伴,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协助他们做好院内外一体的糖尿病管理。”郭高兴说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11月成立至今,掌控糖尿病一直专注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提高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性,也因此成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起的《糖尿病移动医疗应用有效性评估》项目中糖尿病管理APP的独家合作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是有效性\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专访郭高兴时,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有效性”。这是糖尿病健康管理APP是否真正具有价值的一个最重要指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DC移动医疗评估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评估移动医疗应用有效性四大指标为基准,即“符合美国FDA对MMA应用定义、符合《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具有较大的用户使用和体验与Bluestar(美国第一个医生处方APP)有类似功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bluestar是经美国FDA认证的处方APP,其主要产品特征与国内市面上的糖尿病APP并无不同,主要的差别在于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积累而开发出的辅助临床决策算法,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患教内容和消息提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糖尿病管理有“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是依托于医院的诊后电话随访,由医院不定时地主动发起。患者自身对糖尿病认知不足,即使有了“五驾马车”,用户搜寻辨知服务难度大,各服务间的联动基本为零,因此也缺乏自我驱动的动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如今,糖尿病教育管理已从DSME(自我管理教育)向DSMS(自我管理支持)转变,不同于单纯的患者教育,DSMS主要依托于疾病管理项目、持续教育、同伴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社区管理项目、信息技术等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 CDC移动医疗应用评估项目组开展了长达一年的糖尿病移动医疗应用效果评估研究,这个项目中,掌控糖尿病作为研究配合方,主要参与以下工作:第一,协助患者招募:根据项目组要求,按照研究方案的入选标准协助进行患者招募,这一项目一共招募了300个糖尿病患者;第二,按项目研究方案要求进行干预:包括日常提醒血糖监测、提醒按时药物服用、生活方式指导、糖尿病知识教育等;第三,协助项目组进行随访提醒及数据收集,即把患者通过APP传输信息提供给项目研究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终结果显示,“掌控糖尿病”有效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规范用药、有效运动和合理饮食行为依从性;在血糖控制方面,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不过,这个试验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患者很难长期坚持使用糖尿病管理类APP,APP在与患者互动过程中的趣味性、患者参与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DC移动医疗评估项目负责人表示,\u003Cstrong\u003E目前大多数糖尿病APP更多关注的仍是血糖监测结果,在进一步量化运动、膳食内容上还有很多待完善的空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掌控糖尿病对糖尿病管理的有效性,主要建立在其强大的技术研发优势上。成立之初,掌控糖尿病就花重金投入在智能数据引擎上,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糖尿病健康管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6月,掌控糖尿病拿到6000万元融资。掌控糖尿病创始人郭高兴介绍说,这笔钱主要用于技术研发、临床效果跟进、市场拓展。技术是掌控糖尿病的一大优势。其160人的团队中,其中一半左右是技术研发人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了解到,掌控糖尿病的技术合作方为梅奥诊所创办的荷兰Vitalhealth, Vitalhealth主要提供有效的数据模型,掌控糖尿病负责将这一项数据模型引进国内后进行本土化落地。“寻找全球最好的合伙伙伴,是为了保障掌控糖尿病的专业、权威性。”郭高兴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患者来源于B端渠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实际上,短时期内掌控糖尿病能够覆盖1500家基层+三级医院,这与其早期就参与到政府层面慢病管理课题密不可分。参与CDC有效性评估以及一些国家级、省级的科研项目,其实也是为掌控糖尿病的专业、权威性做背书。\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c3ed769f7f9a2cd4bef2e.png\& data-rawwidth=\&657\& data-rawheight=\&489\&\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掌控糖尿病是中荷两国签署卫生合作备忘录的成果之一。此外,掌控糖尿病还参与了广州华侨医院的糖尿病互联网医院项目,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了糖尿病并发症防控云平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日,“掌控糖尿病”助力上海糖尿病管理平台建设和应用的工作也正式启动,掌控糖尿病将为松江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联防联治提供“患者并发症数据库”、“并发症智能评估筛查与分级诊疗建议”、“并发症患者跟踪与管理”等一系列服务。郭高兴表示,这些项目最后都会与掌控糖尿病做市场化落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高兴分享了其与政府合作的经验。“我们与福建卫计委、南京卫计委、上海松江区卫计委合作,帮助当地的基层医院做糖尿病患者管理,合作要始终站在政府的角度去思考解决方案。比如政府需要的产品要能够广覆盖、可负担、安全有效,我们要围绕这三个原则去设计相关产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掌控糖尿病的另一大患者来源渠道,则是通过与血糖仪、胰岛素泵等硬件厂商合作来实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谁来买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全球之最。中国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1.6%,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u002F3,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者已经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而预计到2018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1.21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中国由糖尿病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达到1734亿元,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13%。在未来10-20年这一数据仍将飞速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显然,随着不断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支出将会进一步上升,其对于慢病控费的需求也将更加迫切,这也是为何众多公司纷纷抢食糖尿病APP市场的蛋糕的最直接原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一样,糖尿病管理公司也面临如何实现商业变现的难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向患者收取一定的会员费、合作B端企业的付费、与保险结合、建立线上线下闭环等都是糖尿病管理公司正在尝试的变现路径。其中保险备受青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糖护士牵手泰康人寿推出“泰康甜蜜人生A款”糖尿病健康关爱计划,为糖尿病患者这一特定人群设计专属产品,提供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保险;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大特保、传统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保险以及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三方联合推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险种—“退糖鼓”,首批合作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平台选定为掌上糖医、血糖高管、微糖三家;掌上糖医还单独与太平保险合作推出了“太平糖尿病并发症险”;招商信诺推出健康管理平台“糖无忧”APP,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专属保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业内人士指出,掌控糖尿病选择与医院合作确实一个不错的路径,但是后续如何变现仍然是一大挑战。“政府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减轻负担,所以这些费用可能还是需要患者自己去支付。而且,这种合作模式下,如何设计好企业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利益分配很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郭高兴表示,未来一定是管理式医疗,尤其是商业保险特别需要管理式医疗,掌控糖尿病与保险公司一起合作设计的保险产品下个月会上线。不过,糖尿病保险销售状况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悉,美国已经开始尝试慢病管理支付范围从单纯的诊室内扩大到更广泛的范围,比如患者沟通、支持管理等。而医保、商业保险全面参与到慢病管理中来,整个慢病管理才会迎来更大突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记者 卜艳 报道\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25:5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25:5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5bdfb2debd3a15a0a261b937bd67e70a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1},&&:{&title&:&惹麻烦的一针&,&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健康点】一针下去打出了麻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月27日,上海本地媒体《新闻晨报》的一篇报道把“医护到家”这个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平台置于沸鼎。这篇报道曝光称,医护到家平台上的一位上门服务护士在给用户注射美白针的时候不看药品说明,不按标准稀释就直接输液,造成客户出现不适症状;此外报道还披露医护到家“平台签约护士承认曾给患者打过‘禁止院外注射的药’”;“医护到家”App未在卫监部门备案即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涉嫌违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被揭短一次服务的瑕疵不要紧,连上门执业的商业模式也被质疑为非法,是可忍孰不可忍?医护到家旋即发布回应声明,称\u003Cstrong\u003E“媒体联合被封护士,蓄意扭曲事实”\u003C\u002Fstrong\u003E,并称自己一直严控上门服务流程。至于直指其业务合法性的“致命一刀”,医护到家则称自己\u003Cstrong\u003E“不是医疗机构,是一个连接护士和患者的信息服务平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号称是中国医疗界“Uber”的医护到家此前算是曝光颇多:2016年在美国硅谷举办的2016G-Startup全球创新创业大赛中,医护到家作为中国区APP代表获得全球第三名;号称平台注册执业护士超过3万名,其中大多来自全国三甲医院;2015年12月,联合国内1000名三甲医院护士,成立我国首个护士集团……此前一直处在媒体报道的光环中这次算是吃了一次媒体的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就此事专访了医护到家COO魏贵磊。他承认“我们的流程和对护士的管理会有一些漏洞”。至于被指未备案即从事医疗执业活动,魏贵磊辩称“所有的护士都来自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已经备案,我们不是医疗机构,所以也不需要备案,我们只需要规范自己的流程。”\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f91e82643b7ccc91dc6.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u003E\u003Cp\u003E医护到家COO魏贵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医疗行业不同于上门做饭、美甲、洗车等生活服务,面临更为苛刻的执业条件。撇去企业是否能够建立安身立命的商业模式不谈。此次事件也看出,即使是打针输液等基本医疗服务也存在医疗事故风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对于医护上门服务一事,目前相关政策已经有了突破,居家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其实在现行法律政策中并不是禁区。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明确医疗机构以家庭病床、巡诊等方式开展的医疗服务,属于合法执业行为。当然,国家卫计委已经明确指出合法范围是“家庭病床”、“巡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向记者表示,医生、护士的执业证件对执业地点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平台与医院、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医护人员可在平台管理的范围内进行执业工作,但医护人员的最终服务地点在用户家中,这在医护上门服务发展中,仍属存有法律争议的一点。\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bda414b78adb2f642e02d4.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1\&\u003E\u003Cp\u003E比如,类似上门打针换药、中医理疗等活动是否属于“家庭病床”或“巡诊”,其实界定颇为模糊。魏贵磊接受健康点采访时也表示,互联网服务很多时候都是模式创新,政策界定总是滞后的,但是“能控制住风险,我们还是会去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风险并不总是那么好控制。比如对服务内容超过上门医护正常范畴的风险,医护到家之前虽然也有评估程序,但是是医护人员上门后进行评估,医护人员可能会面临“白跑一趟”和“算了做掉吧”的天人交战。魏贵磊表示,今后将把评估程序前置,确定可以进行再上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行业内另外一家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健康点表示,此次事件表明,上门医疗活动产品线过多会出现风险把控的问题。从医护到家的网站可以看出,其上门服务从打针、输液换药到推拿、刮痧、慢病管理不一而足。此次成为事件导火索的“上门注射美白针服务”,魏贵磊向健康点证实将被下架。“经过我们内部商讨后,已经下架了。”原因是“目前所有的服务是都用户自备药品和工具。美白针渠道来源无法确保服务安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物议汹汹,人怀危惧。撇去企业与媒体的撕逼不谈。医护到家被这一针扎的够痛其实也反映了上门医护O2O服务的不容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阿里健康宣布与滴滴出行、名医主刀合作,在4个城市首次推出“一键呼叫医生,随车上门咨询”的免费服务。但是仅仅只持续了两天,完成服务40多单。本月初传出的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最终百度回应称并不是放弃了在医疗领域的探索,而是放弃了医疗O2O部分的业务。即使是呼风唤雨的行业巨头,真正敲开用户家门时依然呼哧带喘,手足无措,O2O一个不留神,就成了“哦2B”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end-\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5:14: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14:25+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1acfbaa993b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0},&&:{&title&:&互联网医院热潮继续:医生太多,病人都不够分了&,&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作者:李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点】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有近40家互联网医院在全国各地开张。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划划手机,就可以联系千里之外的名医,寻求治疗方案,药品通过网络配送,在家签收即可——互联网医院的这些美妙场景,真能全面落地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贵州、宁夏、湖北、广东、四川等省份,互联网医院的一些场景的确逐渐成为现实。尤其中西部经济和医疗条件较落后的省份,政府将互联网医院视为社会服务创新和新经济增长的机会,纷纷出台配套支持的试点政策,解决医保结算、诊疗和药品定价、开放各级医疗资源等痛点、难点,以协助形成完整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在远程医疗试点省份贵州,医疗类投资在过去一年十分火爆,十余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已将贵州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层层覆盖,抢夺病人、挖角医生之战日趋白热化。今年2月初,贵州发生了接近现实版“飞越疯人院”的故事,四名医师和七名护士带领64名精神科患者转院,而承接方是正在搭建的互联网医院平台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贵州的贵阳互联网医院,已可以通过App完成在线诊疗的全流程,日问诊量超过1000人次,达到贵阳市一家三甲医院的水平。而目前最大的互联网医院微医集团,其一年内在全国19个省份落地了互联网医院项目,日接诊量达5万人次,是北京协和医院日接诊量的3倍。更令业界惊奇的是,微医集团创始人廖杰远在2016年底宣布获得盈利,当年集团总收入12亿元,其最早成立的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收入约占45%,达5亿多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最新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院将发展到上百家,互联网医疗业务模式逐步落地,今后几年还将继续高速增长,该机构预计,\u003Cstrong\u003E到2020年全国互联网医疗总问诊量达2.96亿,占全部就医问诊量近4%。\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投身互联网医院跑马圈地的不仅包括医院、移动医疗机构、医药制造和医药电商等“圈内人”,更有互联网公司、信息公司、保险公司等“跨界者”。掘金热潮的背后是成本的快速攀升,事实上,火热的互联网医院开建潮中不乏夭折或濒临破产的案例。“2016年的成本情况比之前几乎翻番,互联网医院何时、如何赚钱,大部分玩家并没有想明白。”好大夫在线创始人兼CEO王航对财新记者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尽管业内对微医的营收数据将信将疑,但这一表态仍如一剂强心针注入行业。“2017年,或迎来政府主导建设互联网医院的高峰期。”廖杰远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互联网和医院孰为核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究竟什么是互联网医院?医院建设一个网站,网站上开个咨询窗口和挂号窗口,或者医院内部实现信息互联,现在都被宣称为互联网医院。但王航认为,这只是增强了医院或医联体内部的信息互联和服务优化,属于医院信息化范畴,并非真正的互联网医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全国各地医院争先恐后的“互联网化”,给IT服务商带来了商机和融资。比如2016年,以东软熙康、智业互联为代表的IT服务商,参与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就达到十余家。其中东软熙康将云医院模式在沈阳、太原、黑龙江等地复制,于2016年8月获得人保财险、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等B轮融资6400万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医院积极对接互联网,是因为“空中医院”加强了医院的辐射半径和虹吸能力。对于大医院而言,品牌效应和复诊规模都是现成的,增加网络医疗项目投入的成本也并不高,只需设立一个轮班科室,引入一家IT服务商和一家药品配送商,就可以与周边市县乡的患者通过视频开展诊疗活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医院和政府都很积极,这看上去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项目,医院增加了就诊量和收入水平,政府解决了周边偏远地区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一位在贵州从事互联网医院业务的人士表示。但他进一步指出,这种互联网医院并没有提供增值服务,而是进一步架空了县乡级医院,与国家政策倡导的分级诊疗背道而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医院+互联网”相比,业内更多观点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医院应该是“互联网+医院”,互联网为医疗服务提供完善的数据系统,包括健康档案、就医记录、处方与医嘱、远程医疗、药品配送、支付与结算、保险与院后管理等,实体医院只是其中的一环,而非核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互联网医院并不能解决所有诊疗需求。例如首诊患者在缺乏检查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判断,因此互联网医院更适合复诊患者。在目前的消费者体验中,互联网医院仍普遍存在与医生沟通不畅,药品配送不及时,医保无法覆盖等“硬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政府之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政府在政策上的放松和配合,是这波互联网医院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5月,贵州、宁夏、西藏、云南、内蒙古被列为全国首批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全国普及探索道路。同年底,贵州将互联网医院作为远程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试运行,接入了全省42个医疗机构,并将远程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此,贵州成为全国首个在互联网医院支付环节大亮绿灯的省份。政策刺激之下,朗玛信息、贵州百灵、益佰制药、岗岭集团、腾讯医疗、微医等纷纷进军贵州。一位在贵州从事互联网医院业务的人士说,现在几乎每个贵州医生的手机上都下载了三个以上互联网医院的App。“\u003Cstrong\u003E按照各家公司公布的导入医生人数来算,贵州省人均享有三个以上的医生,医生太多,病人都不够分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7a490d9e.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00\&\u003E\u003Cp\u003E在另一个远程医疗试点省份宁夏,微医和好大夫在线短兵相接。据王航透露,2015年,银川市政府找到了好大夫在线,希望合作共建智慧互联网医院,并承诺向好大夫在线开放银川市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内的各级医疗机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9月,银川市政府接连通过了三个文件(“一个办法、两个制度”),明确无需线下实体医院,就可实现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这使得银川互联网医院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互联网医院。这一新政为引入缺乏实体医院管理经验、擅长线上医疗的合作方好大夫在线创造了条件。而切掉实体医院环节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为银川市政府和好大夫在线的互联网医院模式规避了些许政策创新风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大夫在线是一个特例,很难出现第二家。”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类似走地方政府“特批”突破监管政策、获取牌照的路径,短期内很难再开口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医迅速跟进。三个月后,微医宣布其宁夏互联网医院落地银川市贺兰县。廖杰远对财新记者透露,宁夏互联网医院的方案只花了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敲定,微医通过这一落点试图辐射整个西北地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里健康则把目标对准了农村。2016年1月,阿里健康在湖北与武汉市中心医院签署合作协议,用户通过天猫医药馆的网络医院入口,可进行挂号和就诊,获得电子处方,继而在天猫医药馆下单药品,通过菜鸟物流网络实现配送。阿里健康从传统医疗服务领域的最痛点偏远农村开始,搭建互联网医院生态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个月后,阿里健康将这一模式复制到重庆奉节,并进一步将村医和县级人民医院也纳入到互联网医院中,形成分级诊疗体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里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径构建远程医疗场景,但挑战在于阿里缺乏医疗核心资源——医院和医生。收购或参股医院并不容易,积累医生资源也非朝夕之事。在四川奉节的互联网医院案例中,各方通过利润分成模式建立合作关系,政府帮助阿里接入了更多的医院和医生,但如何说服医院让渡药房利益,调动医生积极性,对阿里健康来说仍是大挑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商业模式探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像阿里巴巴通过淘宝构建消费场景一样,谁能构建医疗场景,谁就是下一个阿里巴巴。”一位在贵州运营互联网医院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医疗场景复杂而庞大,市场主体纷纷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切入,其中移动医疗公司尤其视互联网医院为救命稻草。微医、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等移动医疗公司,利用已有医生资源,借势推进与地方政府和医院的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移动医疗一直在外围打转,医疗咨询、健康管理都赚不到钱,只有通过互联网医院才能进入医疗核心,必须做诊疗,拿到处方权,连接药品和保险两端。”王航坦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电商出身的阿里健康、岗岭集团、七乐康等公司则从药入手,撬动医生资源,从产业链的下端逆流而上搭建服务场景,最终落点还是药品销售。\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b4fa34d2faaae36f9ef8c0.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u003E\u003Cp\u003E“无论起落点在何处,大家都是想打造一个包括医疗、药品、保险在内的自循环体系。”上述贵州互联网医院人士认为,微医模式是行业典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批准的全国就医指导及健康咨询平台“挂号网”获得由高瓴资本、高盛集团领投,复星、腾讯、国开金融等共同投资的3.94亿美元,完成C轮融资并更名为微医,创始人廖杰远表态将投资3亿美元建设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平台,当时并未明确贴上互联网医院的标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三个月后,拥有政策资源优势的微医得到了浙江省桐乡市政府的支持,与当地医院合作成立“乌镇互联网医院”,由微医独家运营。乌镇互联网医院本身没有太多医生资源,微医利用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吸引各地医生注册为平台上的线上医生,提供在线医疗等服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廖杰远透露,目前微医互联网医院连接了2400多家重点医院、26万医生和7200多组专家团队,同时成立了十个专病远程会诊中心,这些资源可与各地新成立的互联网医院实现联通共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微医的链条中,乌镇互联网医院是线下实体,所有的医疗资源由此进驻并发散到全国各地。阿里健康、七乐康、九州通等互联网医院,也都借鉴了这一模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北京起家的好大夫在线是例外。其互联网医院牌照的诊疗科目是“仅做线上诊疗”。按照王航的说法,运营传统实体医院非其长处,因而好大夫在线的定位是线上医疗,“我们更擅长线上,然后根据需求做转诊业务,把病患转给合作的线下医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好大夫在线过去十年间积累了大量的北上广深三甲医院医疗资源,策略是“从城市走向农村”。“寻找更多的基层医院合作伙伴是我们接下来最重要的事。”王航说。只做线上的好大夫在线,在诊断、检查、手术、用药等关键环节仍需大量实体医院的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航设想,今年的重点是“铺基层医生”。通过会诊业务,即高端医生出方案、本地医生执行的医疗体系,将“飘着的互联网医院”真正落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基层医生为病患描述病情、整理资料,提供检查和诊疗服务,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与专家交流的机会;而高端医生只需拿出最关键的治疗方案,无需被其他琐碎环节所累。”王航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切掉实体医院这一环,好大夫在线不仅大幅节省了成本,也降低了运营风险。别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并非不想这样做,但是无法绕过法律的红灯。根据有关监管规定,只有实体医疗机构才可以做线上诊疗,因此新建或收购医疗机构,是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的第一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从哪里赚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医是目前最先号称从互联网医院赚到钱的公司。据官方信息,微医在去年总计12亿元的收入中,医、药、险分别占比45%、35%、20%。\u003Cstrong\u003E廖杰远认为,流量来自线上,资金流水来自线下,利润则来自保险服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微医的商业逻辑是通过打通医、药、险,形成闭环,集中控制会员的医疗成本,以医疗支出和商业医疗保险之间的差价作为盈利来源。这一模式对标美国“凯撒模式”。在美国加州,融合保险和医院于一体的凯撒医疗(Kaiser Permanente)拥有950万名会员,旗下拥有38家医院,年收入达到560亿美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dc4e.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u003E\u003Cp\u003E2016年年底,微医推出面向个人、家庭、企业三类会员的“健康计划”,分别叫做健康维护组织(HMO)、健康账户、责任医疗组织(ACO)。\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HMO是指以责任医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据微医方面称,1天1元钱的基础医疗服务套餐签约用户已达460万,覆盖120万个家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康账户是指家庭成员共同将钱存在专项账户中用于医疗服务,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微医为账户提供活期利息。“一年产生的利息就可以拿来获得健康计划。”廖杰远表示,健康账户上线12天时开通用户达到100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CO在HMO的基础上增加了“全额全程”的健康保险,每月基础费用为500元,实现政府医保报销费用之外的医药费用全额报销,60多种大病最高保障可以达到100万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样以保险为落点的是平安集团子公司平安好医生,其在2016年11月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签署协议,将平安人寿保险在深圳地区的250万用户纳入商保直赔系统,通过医院、平安人寿和平安好医生三方系统对接,对保险用户的账目进行实时分账和结算,省去垫付和索赔的环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阿里健康则基本完成了“B2C+O2O的医药健康产品销售平台”布局,互联网医院实质是其销售通道。去年,天猫医药馆正式并入阿里健康,后者通过收购已经获取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线上线下医药零售业务的通道构筑完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医药B2C电商公司七乐康选择“逆流而上”。“电商侧重商品,医疗侧重服务,通过药品形成医生、患者等用户对平台的黏性,再布局、连接各个环节。”七乐康内部人士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6年5月,七乐康与广州市荔湾区中心医院合作共建互联网医院,打造“医患药”闭环。据七乐康方面提供的信息,目前互联网医院入驻医生超30万,患者过千万,日均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七乐康设想,互联网医院的赢利点包括诊疗费、物流、金融、药企推广等多个路径。“如果不在乎规模,我们现在就能盈利;但我们选择先做大规模,因为没有规模就没有价值。”七乐康方面表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业内有质疑称,卖药出身的七乐康为快速积累医生资源,为医生提供线上“药品回扣”,其实质是将“以药养医”从实体医院转移到互联网医院。但七乐康方面对此回应称:合作医生的收入来自患者服务诊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在互联网医院,从药品上赚钱仍是最具诱惑力的路径。\u003C\u002Fstrong\u003E王航说,他也曾为此动摇过。好大夫在线互联网医院的诊疗费平均标准在100元左右,而2015年卫计委公布的信息,公立医院单次门诊费用平均230元,其中包括大量的检查费和药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我最终还是决定从诊疗费下手,赚服务的钱,而非卖药的钱。”他说,“我们现在还是亏的,但开端很好,没有走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航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些客户愿意花上千元的成本多次问诊,而最终的结果却不一定要处方,“这说明患者是愿意花钱买服务的,是否产生处方并不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王航并不拒绝药品收益和保险收益,“但药品和保险收益一定不是好大夫在线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做好看病工作,才是打通产业链的核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end-\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6:20:5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4:20:5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d5c52d2bdad2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3},&&:{&title&:&支付宝的医疗野心,“城市服务”已经困不住它了&,&author&:&healthpoint&,&content&:&\u003Cp\u003E【健康点】作为蚂蚁金服旗下最知名的品牌,自2014年5月公布“未来医院”计划,支付宝涉足医疗行业已有三年多。三年来,从超过700家三甲医院加入到率先在深圳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再到上线“器官捐赠登记”,支付宝在医疗行业攻城略地的新闻一直不断。如果说支付宝苦心孤诣地慢慢构建起一套基于生活场景的医疗生态圈,那“城市服务”入口就是这个生态圈的“大门”,从这个入口你能看到支付宝三年来在医疗行业几乎所有的“战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1ee5b9f7a889a7ec502adc21d0ab20e.jpg\&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338\&\u003E\u003Cp\u003E不过如今,这个大门可能有点显小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月14日,在支付宝与好人生智能科技宣布“绝世好医”智能预诊分诊系统进驻的发布会上,蚂蚁金服医疗行业总经理王博对健康点表示,未来支付宝的医疗服务版块不会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四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