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哪里烫发好有培智中心?

乌鲁木齐米东区民办培智学校缺教具
核心提示:7月8日,记者在米东区培智学校看到这一幕时,一头雾水。原来,这是由学生发明的“肢体协调训练课”,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残障儿童来说,这种“踩高跷”式的行走可以帮他们保持平衡、锻炼正常行走的能力。
亚心网讯(记者 李萍)脚下绑着易拉罐,人站在上面,像踩高跷一样行走……这是在玩游戏吗?
7月8日,记者在米东区培智学校看到这一幕时,一头雾水。原来,这是由学生发明的“肢体协调训练课”,对于有运动障碍的残障儿童来说,这种“踩高跷”式的行走可以帮他们保持平衡、锻炼正常行走的能力。
培智学校目前有48名智障者,年龄最小的不到四岁,最大的已三十岁,他们大多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孩子被父母抛弃,由社会助养,有些孩子的家人许久不见踪影,孩子只能长期留在学校。
缺专业教具
脚踩易拉罐练习肢体协调
“站稳!一定要站稳!坚持住!”
7月8日傍晚,米东区培智学校,约1/4篮球场大的破旧小院内,申晓萍正指挥着学弟学妹们进行肢体协调训练,坐在轮椅上的申晓萍是一位“元老级”学生,她是学校惟一一名没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学校刚开办没多久,我就过来了,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七年。”十九岁的申晓萍先天性肢体残疾,脊柱侧弯、四肢萎缩,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
“肢体协调训练课”是申晓萍从网上搜来的,她的梦想是当一名特教老师。因为自己没法行走,她特别希望那些有机会行走的同学能够自由行走,从网上看到训练资料后,她专门和校长商量过,还咨询医生以及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可行才开始实施。
申晓萍说,按理,脚下踩的垫高物应该是木制的,但她没办法弄来很专业的东西,就让同学们找来一些易拉罐,上面打了洞,穿上鞋带,然后绑在脚上。目前看来,这种改良的“器材”只适用于体重轻、年龄小的孩子。申晓萍说,班里有一位四岁的残障儿童,刚来时,走起路来东倒西歪,她用这种方法帮他训练了两三个月,现在能满院子疯跑了。
年过六旬的培智学校校长李君玲坦言:“这些年,孩子们得到了社会各界太多关爱。其实,现在吃、穿、住已不是棘手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这类儿童的专业化教育,学校至今没有专门针对智障儿童的学习教材及教具。”
图为7月8日傍晚,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培智学校内,同学们正在进行“肢体协调训练”。亚心网记者 李萍 摄
快速分享:
·&& ·&& ·&& ·&&
······
······
·····
·····
·····启航培智教育机构_中心简介
&&&& 长沙市天心区启航培智中心,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专业从事自闭(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康复教育训练的非营利性机构,系政府重点扶助的公益性民间组织。中心主要从事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及智力障碍,语言障碍,学习障碍,多动症,行为问题儿童的康复研究与训练。
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心以“康复儿童,关爱特殊家庭”为宗旨,坚持以“管理规范化,训练专业化,课程个性化,服务公益化”为目标,致力于融合国际最新技术,探索科学有效的疗育方法,不断努力进取,将启航中心建成湖南省较具特色的“儿童发育障碍早期干预康复训练机构。”
中心主要采用结构化教学、ABA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并辅以感觉统合训练、蒙台梭利教育、人际关系训练(RDI)、奥尔夫音乐相结合的教育和训练治疗、并为儿童进行评估、制定个别训练计划及训练目标,开设亲子班、强化班、融合班、假日辅导班,对儿童进行大强度的教育和训练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部分儿童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部分儿童已进入普幼或普小就读。
  中心教师来自于特教学院和师范学院。具有一定的教育专业背景并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且教学经验丰富,从而为自闭症患者及家庭提供有针对性地训练与指导。
  本中心环境舒适明亮,布局合理,空气清新。教学设施包括有智训室、语训室、感统训练室、精细训练室、音乐室和游戏大厅、电脑多媒体室、会议室、儿童及家长休息室、食堂在内的场地。中心还为外地家长提供满意的住房条件,确保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启航致力于以孩子为本,坚持科学的训练方法,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力争使前来接受训练的儿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和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具备自主生活和工作能力、发展其爱好及专长。让我们所有老师和家长、爱心人士团结起来,共同努力,用心掌舵、让爱扬帆、让特殊儿童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长沙市天心区启航培智中心 版权所有 |& 湘ICP备号 |& 技术支持 &&&&&&&&&&&&&& &咨询电话:&&& 6&&&& && 联系人:杨老师&
&a href="http://www.51.la/?3696053" target=_blank&&img style="BORDER-RIGHT: BORDER-TOP: BORDER-LEFT: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alt=我要啦免费统计 src="http://img.users.51.la/3696053.asp" /&&/a&乌鲁木齐市四个培智班缺师资缺场地|爸爸|家长_凤凰资讯
乌鲁木齐市四个培智班缺师资缺场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乌鲁木齐市26小培智班班主任朱红庆说:“缺老师是培智班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班三位专职老师,虽然有两位进行过专业培训,但师资短缺使得我们上课也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没办法让学生做其他的训练。”
原标题:乌鲁木齐市四个培智班缺师资缺场地www.ts.cn 天山网  
日 11:07:06  
11月28日,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红旗路西娱八方娱乐城四楼的训练场,乌鲁木齐市十二小培智班的学生开始了训练。这些学生克服了自身条件的障碍,艰苦训练,一年多来他们进步很快。图为:轮滑队的同学们正在周老师(右)的指导下努力训练。亚心网讯(记者罗玉 李铁军摄影报道)上周六(11月22日),新疆都市消费晨报报《花季周刊》报道了15岁智残少年小可(化名)艰难求学的故事,小可患有“精神发育迟滞”,虽然医院认为他症状较轻,可以“随班就读”,但由于在学校行为怪异,还有很强的攻击性,再加上一些家庭因素,使得他多次转学,至今仍无学可上。近日,乌鲁木齐市12小的老师周晓梅了解到小可的情况后,希望能让这个孩子到她的班里学习。她说:“小可到这来,可以更好地康复,而且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记者了解到,周晓梅所带的班级是乌鲁木齐市12小专门为智力障碍孩子们开设的特殊教育班——培智班,像12小这样的培智班,在乌鲁木齐市有4个,它们分别在乌鲁木齐市5小,乌鲁木齐市12小,乌鲁木齐市26小和乌鲁木齐市36小。目前,共有70多个孩子在这些学校的培智班里学习,而在周老师的班里,就有超过50个孩子,甚至比普通教学班的人数还多。周晓梅说:“我们这里的孩子年龄从4岁到24岁都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培智班是全市所有培智班中办得最好的,很多家长都是慕名而来的。”据记者了解,尽管乌鲁木齐市12小的培智班办得有声有色,但依旧难掩首府培智教育遇到的种种困难。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智力“周老师,早上好”、“早上好,雯雯”,“周老师,看我的新鞋子漂不漂亮”、“哎呦,真好看”,“丁丁,今天训练要加油”,11月26日一大早,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红旗路西娱八方娱乐城四楼的乌鲁木齐市12小培智班训练场,记者见到了周晓梅和她的培智班孩子们,孩子们一见到周晓梅都非常高兴,有的还主动和她打招呼。早上十点半,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陆续来到了训练场,脱掉他们厚重的冬装,开始换训练服,虽然换衣服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却非常困难,需要家长的帮助,但这些孩子换衣服时的每个动作都做得很认真。换好训练服,孩子们就像回到了自己家,拿起篮球欢快地玩了起来,而家长们则像多年的老朋友,坐在一边相互聊着关于孩子的一切,“跟着周老师做康复很有用,我儿子来之前几乎不会说话,只是偶尔蹦出一两个字,现在不仅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还能叫爸爸、妈妈了。”一位家长激动地向周围的几位妈妈讲述着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变化。周老师说:“在这里,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成员,而我就是家长,大家每天分享着孩子的变化,有什么烦恼也互相倾诉,互相安慰。”随着训练老师的一声哨响,孩子们齐刷刷排成三排,认真地跟随老师的口令,做着准备活动,拍篮球训练,腰鼓训练,轮滑训练……每一个项目孩子们都做得很认真,“咚锵……咚咚锵……”一阵整齐的鼓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孩子们每个人背着一个腰鼓,跟着老师的节拍敲着,节奏整齐划一,还不时变换着鼓点,一位家长说:“如果只听声音,完全想不到这是一群智残孩子敲出来的。”周晓梅告诉记者,在刚开始成立轮滑队、腰鼓队时,很多人都觉得她做的事不靠谱,他们认为,轮滑这个项目正常孩子学起来都不容易,更何况这些智残孩子,纯属浪费时间。“我在一次去内地学习时看到人家的智残孩子通过学习轮滑,逐渐恢复到可以完全自理,自那以后,我就坚定了走‘运动康复’这条路的决心。”周晓梅说。周晓梅说:“其实运动可以激活人的脑细胞,这些智残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智力,腰鼓、轮滑就能锻炼智障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四肢动作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等。”据她介绍,很多完全不能站立或者一迈步就摔跤的孩子通过在这里的康复训练能自己走路了。她说:“我们这就有很多自闭症或者行为怪异的孩子,经过训练逐渐康复,如果小可从小能进行系统的训练,也不会成现在这样,但现在开始也不晚,只要他来,一定会有改变的。”培智路上困难重重据了解,首府培智班的开设时间超过20年,目前,培智班的办学路可谓困难重重,周晓梅说:“现在首府的培智班缺少老师、缺少场地、缺少器材,而社会关注度低,也是制约培智班发展的问题。”周老师说:“按国家规定,每四个智残孩子配备一个专业老师,但是我们这50多个孩子,只有两个专职老师,有时候根本看不过来,就需要家长帮助,所以,很多妈妈都担负起专职照顾孩子的任务,没法工作,使得他们的家庭都特别困难。”乌鲁木齐市26小培智班班主任朱红庆说:“缺老师是培智班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班三位专职老师,虽然有两位进行过专业培训,但师资短缺使得我们上课也只是按照教材进行,没办法让学生做其他的训练。”要做康复训练,场地是必需的,周晓梅说:“神采飞扬公司多年来一直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但由于今年生意不景气,公司希望我们能承担一部分租金,这我能理解,也很感谢他们多年来的慷慨援助,所以就到处筹集资金,那段时间着急上火,连嗓子都发炎了。”好在,天山区残联解决了资金问题,使得培智班的孩子们能继续在这里训练。正说着,一位场地管理员对周老师说:“我们接到通知,这里要断电了,赶紧解散。”周老师急忙打电话求助,过一会儿,她说:“还好,总算是解决了,他们同意我们训练到12点半,但下午我得去找他们,还得给电力公司打电话,要不然明天就没办法训练了。”像这样的小问题,周老师常常能遇到,为了这些孩子,除了上课,她总是在接打电话,或者到处奔走。乌鲁木齐市第36小学德育主任倪娜说:“虽然我们只有五六个孩子,但受制于没有专业的场地,上、下课时间都得和其他的孩子错开,以免这些残疾孩子受伤害,而且这些孩子只认自己的老师,如果换老师对他们不好,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能是保证他们的安全。”周老师说:“现在能在培智班得到训练的孩子只是少数,由于缺乏宣传,还有很多像小可这样的孩子不知道培智班的存在。”希望有属于他们的学校乌鲁木齐市12小培智班的学生丁丁,今年已经20岁了,小时候被确诊为脑瘫,多年来一直没办法自己走路,而他的妈妈丁素萍也十几年没有上过班,一直陪着他到全国各地求医、做康复。丁素萍说:“我们试过很多康复训练方法,效果都一般,自从来到了周老师的培智班,他的进步非常明显,都可以自己走路了,如果能有一所专业的学校,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训练,将来他能照顾好自己,能融入社会,我们也就放心了。”周晓梅告诉记者,她现在最大心愿就是可以有一个属于智残孩子们自己的学校,可以让他们系统地学习文化课,有很大的场地活动,可以有更多更专业的康复器材,有专业的老师帮助他们康复。她说:“为了他们的康复我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群体,有更多有能力的爱心企业、个人加入到帮助培智教育的行列中,让这些残障孩子体会到更多的温暖。”乌鲁木齐市残联副理事长范庆儒说:“我们知道家长们的想法,也和他们有一样的愿望和诉求,但是办学校需要多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合作,因此,未来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让培智班办得更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2653
播放数:160281
播放数:85472
播放数:148709
48小时点击排行22小完成培智学校同学的心愿
来源:乌鲁木齐文明网&&作者:&&
日 15:01:50
  3月31日,乌鲁木齐晚报“锋鸟”行动携手乌市第22小学暨外国语小学走进了位于米东区的培智学校,给同学们送生活用品、文具和零食(上图)。
  培智学校是全市唯一一所专门接受智障、肢体重度残疾学生的特殊学校,在这所学校中学生最小的3岁,最大的34岁。走进学校,大多数同学在老师的陪同下坐在小操场上,有的同学则在教室内大喊大叫,这里的气味有些刺鼻,活动刚开始,便有同学尿了裤子。
  该校老师苏小燕介绍,学校有61个不同病情的全日制智力障碍学生,他们当中有的孩子连排泄都需要帮助,随时可能会大小便失禁。学校需要反复使用消毒水对校舍进行杀菌,因此,学校的气味不太好闻。
  这种工作环境,老师的流动很大。“我是学校李君玲校长的学生,2012年我来学校看望她时,她告诉我学校老师人手严重不足,希望我能够留下来帮助她。”刚刚毕业的苏小燕被打动了,就这样留在了培智学校,而且一留就是4年。
  苏小燕介绍,学校61名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都不太好,基本都来自单亲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学生家庭条件不好,学校的资金来源大部分都是社会援助,因此老师的待遇并不高,流动性比较大。”苏小燕说。
  培智学校的情况,让来到这里的22小学学生及家长动容。“这次活动对我感触很深,我知道这里的孩子很辛苦,但没想到这么辛苦,以后我还会再来陪他们做游戏。”22小四年级(1)班学生亚希热为“培智学生”带来了零食与文具,她说,刚到这里时,还有些不习惯,但通过互动小游戏,发现同学们都很友好,只是表达的方式有些不同而已。
  22小的同学来献爱心,也有家长随行,该校四年级(3)班学生赵雅斐的爸爸赵勇说,此行非常有意义,让孩子懂得帮助他人,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他还要将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身边的生意伙伴,让“锋鸟”行动传递得更远。
&&相关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乌鲁木齐哪里烫发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