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美几点下班男下班寂寞,寻西安国美几点下班同样寂寞的美眉做AI,加用户名

&|&&|&&|&&|&&|&&|&&|&&|&
&|&&|&&|&&|&&|&&|&&|&&|&
&|&&|&&|&&|&&|&&|&&|&&|&
&|&&|&&|&&|&&|&&|&
&|&&|&&|&&|&&|&&|&
&|&&|&&|&&|&&|&
&|&&|&&|&&|&&|&&|&
心與心的碰撞首先,要感謝愛之畔提供了平臺,讓許多單身寂寞的人可以在這裏擦出火花,也讓我和她在這裏相遇、相識、相知,並墜入愛海。我們是從最簡單的發信交流開始的,她很純真,她的樣子讓我每一次...
他:真爱永恒13&她:小邸 时间:
幸福从这里开始当初上爱之畔,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信接了不少,但沒一个舍适的。直到有一天我闲着无事打开爱之畔,点开信箱看到他发来的信件。他头像很帅,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于是我给他回了信。很快他就留下了联系方式,于是我们交往了。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彼此感觉都不错。感谢爱之畔,让我遇到他。我会珍惜的...
他: 风过留声&她:欧格彤时间:
愿得一人白首不离在爱之畔邂逅你,是我最开心的事,光棍节我们确立了关系,让我们成为了一对,你让我感觉到了你的温柔体贴和孝顺,你也很为我着想,让我感到有你很幸福,就像你说的一样希望我们以后能够一起躺在草坪上...
他:你是唯一的&她:陈代林时间:
Copyright &
www.aizhipan.com 爱之畔 版权所有共116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1,803被浏览479,550分享邀请回答24711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751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个人在西安,感到孤独寂寞冷,去什么地方能到交朋友?男性女性都行_百度知道
一个人在西安,感到孤独寂寞冷,去什么地方能到交朋友?男性女性都行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各大院校的教室
校门就进不去怎么进教室3
很多都是随便进的好吧~工院外院政法学院都是随便进的嘛~
进去谁也不认识撒!
还有同城交友网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男性女性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80后,这是一个沉痛的词眼。城中村,这是一个尴尬的存在。  
80后,这是一代尴尬的群体。城中村,这是一所21世纪中国最高级的贫民窟。  
80后的尴尬处境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段子叫做《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做最详细的说明。  
城中村的高级在于它比当年蔡元培的北大更加的兼容并包;  
城中村的高级还在于它拥有80后这么一代处境尴尬的高素质居民。  
80后的幸福在于他拥有城中村这样一个五花八门,而又无奇不有;五色斑斓而又五毒俱全的收容所。  
有人说80后是21世纪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有人说80后是中国最底层的高素质民工。  
有人说80后是最彻底也最悲壮的一代人。一切的一切归结到底皆却无不是因为经济繁荣的需要,是推进和谐社会的伟大贡献。  
是扩招,是考研,是拆迁,是兼并,是竞争。  
是拼杀,是流血,是失败者的舔舐伤口,也是胜利者的洋洋得意!  
农村为城市的发展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在为祖国的腾飞放弃个人的尊严!这一点,马克思资本论里有最鲜明的也最沉痛,最生动也最残酷,最温情也最冷漠的描述。那就是“资本一来到人间,从头到脚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液……”  
今天城中村的版图正在一点点地从祖国的版图上消失,无数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如旧社会孩子光秃秃的脑袋一样冒出来。80后在拆迁队伍的追赶下寻找着最后的城中村落脚。为什么?!  
我们不是因为城中村真的是人间天堂,而是因为它有着我们所能承受的最低的房租和生活成本。虽然这里有无处不在的灯光昏暗的玻璃屋和玻璃屋里的卖笑女。她们以身体为资本来换取农民工、学生仔瞬间快感之后那带着汗臭的钞票。这里还有无数的小偷,吸毒者,抢劫犯。这里有着比其他地方永远高的犯罪率。这里也有最廉价的生活用品店,一元店。计生用品店。这里永远嘈杂、昏暗,尘土飞扬。这里的路面永远泥泞不堪。这里有一元钱六个的馒头,这里有油泼面、豆腐脑、肉夹馍。这里有五元钱一次的澡堂,永远散发着湿漉漉的发霉潮湿的味道。这里有出租A片、三级片和武侠言情小说的租书店。这里有永远烟雾缭绕而又人声鼎沸的麻将馆,麻将馆的地面上永远落满了烟头、瓜子皮,口香糖的尸体等。    
作为80后出生的一代,如果你不是富二代,如果你是真正的农村子弟和城市温饱阶层,你的第一落脚地将永远都是城中村。城中村它又是我们无数80后不凡抱负和宏伟蓝图的最初发祥地。  
我们永远热爱城中村,我们又无限渴望走出城中村。  
城中村,这个终将成为历史符号的高级贫民窟。  
城中村,这个承载了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的梦想天堂!  
城中村,这所埋葬了我们最初的童贞和爱情的人间地狱!  
城中村,这个见证了我们美好的大学生活的爱情伊甸园!  
城中村,这个让我们为之流泪也流血的残酷人生战场!  
亦如城中村女子所言:“我们走出校园,我们痛失所爱;   
我们挥霍青春,我们告别初恋;  
我们颓废堕落,我们迷茫前行;  
我们,还在城中村。”  
城中村正在消失,我们的青春也在流逝……在这时光的滚滚洪流中,在这拜金的21世纪,在这红尘万丈而又无限苍凉的心灵洪荒里。我以一个文学愤青的名义,写下一段青春的誓言。  
是为祭奠我永远逝去的青春与爱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2张 | 更多
  附录:《我们这样的一代人》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委曲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屋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明屋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进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往的时候,才发明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是很受学生尊重的;  
当我们当了老师的时候,学生是可以辱骂老师的;  
当我们还没长大的时候,结婚后是可以排队等屋子的;  
当我们到结婚年龄了,结婚前没有房子,丈母娘是不会批准的;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你是得把爹当爹的;  
当我们当爹的时候,你是得把儿子当爹的;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  
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学生是锅里的饺子;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  
当我们没有老婆的时候,老婆只是跟丈夫的。  
当我们有老婆的时候,老婆只会跟男人的。  
当我们读本科的时候,读硕士好找工作;  
当我们读硕士的时候,读博士好找工作;  
当我们读博士的时候,博士后也不好找工作。  
  留名不看,努力改变比报怨好
  恩  写的很好  值得顶
  80后。。。。。
      
嗯,分析很透彻
   (1)主席眼中的西安。  在我们大陆学院新闻系,说起童主席的大名那可是如雷贯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童主席之所以闻名,在于他不拘一格的语言风采和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更在于他那张永远迷死人不偿命的脸。在大陆学院,有多少妹妹早晨起床即便不刷牙也要提前几分钟来到新闻系教学楼下驻足等待,为的就是能够在上课前进教室的一瞬间亲眼目睹童主席的风采。  童主席者,我们新闻系学生会主席也。从小生长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身高一米七八,体格俊美修长。为人义气、豪爽,脾气干脆火暴。这样的性格在带领我们新闻系这样的媒体专业意气风发地搞精神文明建设那是没说的。  记得童主席的文中是如此描述西安的:  2001年漫长的暑假终于过去了。老爸老妈带着从未单独出过远门的我,横穿了几乎大半个中国,从渤海之滨直奔800里秦川。  出了西安火车站,眼前一堵破旧颓废的城墙挡在我们面前。  西安就是一堵破城墙,这是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  坐上学校接新生的大客车,沿着环城西路,穿过南二环,走在太白路上。西安给了我第二个印象,他是个城市。  路上人多,车更多,沿途没见一个交警,也许这正是大城市人性化的原因。开车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骑车的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走路的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所以在经过三次各近一个小时的塞车之后,我们终于驶出市区。在这里我并没有诋毁西安党政机关带领广大西安人民建设家乡城市的信心和决心,到我离开西安时交通状况确实有了一个新的面貌,可以说我是西安道路交通建设的见证人。  汽车穿过一片城乡结合带,之后我知道这里叫电子城。开始我以为这里犹如美国的硅谷,北京的中关村,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IT精英比比皆是。后来我知道了这里是盗版商贩成长的沃土。  慢慢地车窗外飘入一丝我熟悉的化粪池气味。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每回父母带我下乡采风,一闻到这个气味我便会一阵恶心。我无奈地关上了车窗。  天啊,我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车子一直向南行驶,远处终南山的样貌越来越清晰。当我正在恐怖的幻想中拼搏的时候,给我下发录取通知书的那所学校出现了。  我暗自庆幸,终究是没有进山。
  谢谢大家的关注!    
  关注中。。。
  呵呵 女子告别城中村的祷文
  这类帖子值得看。
  (2)报道的日子
毫不伪言,我们所在大学的是一所私立大学。来到这所大学之前,我们对它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来到这所大学之后,我们惊呼上当受骗。  
2001,新世纪的第一年。中国教育借助扩招的东风,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教育界的新革命。无数私立大学,不管有钱没钱,全部一哄而上。广告作铺天盖地,宣传更是舌灿莲花。  
我们所在的大陆学院,位于西部大学城末端。与远处的钟南山遥遥相望。占地千余亩,硬件建设堪称一流,与正规的二流大学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豪华的联体教学楼,高耸的学生公寓。崭新的机房。精致的语音多媒体教室。配置豪华电梯的餐饮大厦。这些硬件的配置,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我们入学后的几年里陆续完成的建设的。说白了,也就是用我们父母的血汗钱来完成的。  
然而,令我们无比遗憾的是,它只拥有三流的教师队伍和从别的大学聘请来的只能在有限时间里为我们服务的专业教师。要不是让已经退休的高校老教师来发挥余热。  
虽然如此,但是私立高校的学费却比公办本科的学费还高老大一截。记得我们新闻系每年的学费5500.加上住宿费不等,(根据具体的住宿条件来定)。尤其是环境艺术系的学费最高,不含住宿费也得九千多。  
2001时,记得许多公寓楼还在建设中。新生入住的多是平房院。厕所、水房都在外面。遇到天冷或下雨的时候,洗漱方便很是麻烦。只是室内均配套暖气、电视。然而相比公寓楼的配套厨卫,平房院就是贫民了。  
关于大陆学院的平房宿舍,童主席在新生日记里是这样描述的:  交了钱,分了宿舍,领了被褥、军训服,在父母的护送下来到了宿舍。  由于我是第一天报到的,同室的室友还没来。面对空空荡荡的宿舍,没有欢迎,没有人倒水,简单地安置了一下行李之后,便随父母匆匆离去。  
在报到的时候,老爸给我们全家报名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和我们一同旅行还有两个家庭。一个是我从初中到高中的同学程琳一家,一个是从东北农村来的李睿父子。也就是因为那次旅行我们三个成为结义三兄妹。那是父母们安排的,原因我当时是这么理解的。  
一是我们和程琳本属于非常要好的同学,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西安,彼此都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父母们生怕我们一不小心擦出火花。如果中间插进来一个李睿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三个人毕竟比两个人复杂多了。其实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们多虑了。  二是年轻人火气旺万一在学校惹下什么事,我和李冬两个大小伙子也有个照应,不至于孤军奋战。这一点还真得佩服父母的先见之明,在以后的三年中我们和李睿互相配合参加了大小战役无数,均没吃亏。  
短短的三天旅行结束了,我们去了法门寺、华清池、乾陵、兵马俑等等,把西安玩了个遍。兵马俑我们三个小孩没进去,门票确实太贵,而且本应该享受半票的我们却没带任何证件。我们和父母说以后等学生证办下来自己去。可惜到毕业后离开西安的时候我们也没去成。门票并不是问题,时间也不是问题,可总觉得看那些泥人还不如去东大街、小寨欣赏美女来的实在。  
父母们终于要离开了。在水房边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提了两点要求,一是千万别学抽烟,二是不能谈恋爱。我庆幸他没有让我好好学习。我高中时就开始抽烟了,所以在大学不学抽烟这一点我完全可以做到。我以为大学里没有真正的爱情,恋爱谈不谈无所谓,直奔主题就可以了,这都是高中师兄上大学后对我的教导。在得到我肯定答复以后父亲满意地走了,之后他再没有来过西安。  
我们的宿舍是男生七号院,据说目前我们的舍址以前是一座养鸡场。我们所住的院子以前是鸡舍,后来砸开了门、窗,一间一间隔出来,就成了宿舍。  
后来一个兄弟说我们住的屋子以前养鸡现在开始养鸭了,大家只是一笑而过。不过从后来一些女生频繁进入男生院,进屋后关门拉帘来看确实是有那么一点意思,尤其是某男生送女生出去时在加上一句“以后没事就过来”或“有事给我打电话”之类的话语,让我对暗娼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下的猖獗深表遗憾。  
  我的另一部小说,连载很久了,欢迎大家一起品读指点!      [情感]千恨百媚之滴血遗墨《欲浸孤城碧水情》_舞文弄墨_天涯社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373410.shtml
  我也是从村走城中出来的。
  谢谢太阳蝈蝈的支持哦!    愿一切都好!
  (3)秀才的文学梦  
我就是秀才。这是一个酸溜溜的称谓。但是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的心声。  我打小生长在八百里秦川的黄土高原。那些放羊的娃娃是我小时候最亲密的伙伴。榆树上的钱串串是我们小时候最好的美食。跑惯了山沟沟,逮惯了蚂蚱。春天我们在满山的春色中奔跑嬉戏,夏天我们跑几十里路去远方的河川捕捞鱼儿。在大人的追赶下偷杏摘桃。上树逮蝉掏鸟,下树玩猴打狗。秋天的我们挎着小笼漫山遍野地寻找红透了柿子,冬天我们躲在废弃的窑洞里燃起篝火。农村的孩子就是这样如草般疯长,却很少打针吃药。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健身广场,力所能及的农活就是我们认识生活本质最好的原始教材。  
所以,别以为所有的80后都是喝着可口可乐、衔着金钥匙长大的。当农村80后挎着笼畔满山遍野挖草药的时候,城市的80后已经开始玩变形金刚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文化氛围的环境中,我却深深地爱上了文学。也许这真的有点痴人说梦的味道。我的父母都大字不识几个,自从我上学起我就是我们家第二个最有文化的人了。(第一个是我的姐姐,小学即将毕业。)  
我最初的启蒙读物是《看图识字》,我最初的文学启蒙读物是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我小时候看得最多的读物是《葫芦兄弟》和郑渊洁的《故事大王》、《365夜故事》和《故事会》。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天放学后就爬在我家那张结实的枣木椅子上,屁股下坐一个小板凳开始看连环画。我家喂的过年要杀了吃肉的猪在我前方的猪圈里咯吱咯吱地拱着围栏,好像极其渴望出来和我一起分享这些精彩的英雄故事。也许我最初的文学梦想就是从这“咯吱咯吱”的渴望声里生长出来的。因为我也渴望自己能够写出那样精彩的故事。而满足我这种渴望的惟一方式,就是组织一帮比我小的伙伴。然后把我看到的精彩故事讲给他们听。如果你看到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里,眼中放射出的那种渴望而又满足的崇拜与幸福的表情,你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与伟大!正是这种小小虚荣心的满足感在鼓励着我不断地阅读,而在这种阅读里我也获得了无限的想像力与洞察事物本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组织语言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特别地喜欢一切和故事有关的课程。讨厌一切死板僵硬的程式和规则。语文、历史和政治课是我整个中学时期的最爱。而数理化则是勉强维持。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何我没有直接进入正规的本科院校,而无奈地走进大陆学院的原因了。  
我第一本真正的文学读物是《西游记》,小学六年级暑假躲在我家的苹果地里整整用了七天时间读完。《西游记》哪种天马行空的想像力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文字的无所不能。虽然当时的电视剧我已经看了七遍了。可是小说就是小说。影视的深度相比文字的深度确实苍白许多。自此之后,我便迷上了小说,《三国演义》、《儒林外史》、《呼啸山庄》、《简爱》、》《巴黎圣母院》等等,直到最后的《红楼梦》,我竟然看了三遍。就这样整个高中阶段我几乎借完了我们学校读书馆所有的文艺类小说。  
关于文学梦的形成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情节是高中时候我的作文常常被语文老师吴致学在课堂上点评。而我默写化学方程式时总是被化学老师赵孙虎挂在黑板上示众。这种两极的分裂彻底将我推向了文字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及至后来我的作文在全县征文比赛中代表学校获得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再后来的文理分科。由于我的英语成绩我不是太差。所以我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个文科生。  
今天想来,这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杯具。在2004年七月从大陆学院毕业真正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当初的选择是多么愚妄可笑。正像某影视剧中丈母娘对准女婿所言的那样:“你还是个文科生,我往淮海路上扔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其中有八个是文科生!”  
但是,认准了一心做秀才的我。却仍然视死如归,捐身赴梦!  
而进入美女云集的大陆学院的新闻系,是我以当年530分的成绩押宝二等本科院校名落孙山后的下下签!  
我可真是幸运啊!  
  持续更新!~
  (4)了解西安人    我是和父亲一起来校报到的。和童主席一样在西安火车站坐专门接待新生的校车进入学校,不同的是我并非第一次来西安。    因为这个有着千年历史和十三朝建都史的西安古城就是我们黄土高原的省会城市。在以前高中的暑假里因为其他的原因我跟着父亲踏入这个城市已经好几回了。只是这个城市在我的眼中依然陌生。甚至充满了一种古老沧桑的神秘感!    踏入古城西安。它的车水马龙和繁华鼎盛让我对其吵杂的环境甚感其烦。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县城太小,太安静。所以西安给我的印象总是太大,我甚至无法搞清楚东南西北的走向和我们大陆学院的座落方位。    在2004年走出校门之后,我才意识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坐井观天。因为西安的格局真的再简单不过,以钟楼为原点,建立一个坐标系。东西南北便将西安分为四个方块,以明城墙为延伸,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便是西安历经千年而依然不变的悠悠史话。    把一座用城墙围起的城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内外的四个区域,区分四个区域的居住人等的职业、脾气秉性和文化构成,这应该是西安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发明,也是它特有的文明。    据当地的老西安说,外乡来的人,若要速成对于西安的认识,就必须依赖一句当地的俗谚:那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进来的人的见面问候语,必然是:    问北门的人:“打架了么?”;    问西门的人:“你吃了么?”;    问东门的人:“抓住了么?”;    问南门的人:“考上了么?”    西安的大专院校及文化科研机构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其软件产业基地之大、能量之大亦居全国第三(依次为京、沪、陕)。宽泛的不说,单单聚焦大南门(永宁门)里外。门内向东即“书院门”,为当年进京赶考学士云集之地,其地名起自于街中间的“关中书院”。那是明、清两朝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    站于大南门(永宁门)去看门外,紫气蒸腾地坐落着唐朝学者玄奘的藏经地大雁塔;远接天际的终南山一带是大小数十座名闻遐迩的佛家寺院。近地方圆百里林林总总云集着国家150多所大专院校、艺术团体、博物馆、体育场、影剧院。城南有个叫小寨的商业中枢,终日里人流熙攘,随你抽样统计,十人里必有学者三五,问其籍贯,必定来自中国各地。往古长安求学,可真是来到了正宗哩。今天的南郊大学城就是如此沿袭而来。    西安的东门里外是穷人聚集的地方。不同的是解放前外省逃难来的居多,解放后则没有什么新的开发项目愿意选择在这里,显然还是延续了从前人居类别的概念,所以避讳。    文革后,这里由东门到小东门一线沿城墙根部已经形成了旺盛的市场。见得人前的是像模像样的店铺,一律挂五金、机电、钢材的牌幌。见不得人前的也就在东城墙根儿上倚墙搭棚,贩售些物什,如车铃、车蹬、车架子,一律有锈,却擦得干净;许多的东西带些可疑,你就是想翻了脑浆也不明白从何而来。    后来听老人们说,那里的东西来路不明,偷的、抢的都有。你会以为那里是一群绿林好汉,凡天上地下的都可以拿来交流。据言公安时常光顾,不是来管市场,却是为侦察盗贼是否销赃,这里又成了公安的赃物证据的发现地。因为不合法,因为货路不明堂,见不得光,这里就被叫做了“鬼市”。现在这里是叫做“小东门民间收藏品市场”了。大概已经被公家收编和管理,但收表是否收里那也未可知。    与东门外的绿林汉子和南门外的文人墨客相比,其实西门外的人物是原本很难提到桌面上来说的。中国人都知道,问“吃了没有”是最最老百姓的礼节,西门外的人大抵这样。    再早出西门,不出三里就是一个机场,飞机一起,全城动摇,半个城的学生娃都要捂起耳朵念书。1960年就有飞机撞了城里的房。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把机场迁去了咸阳。可就是这个机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声名赫赫,张学良送老蒋赴南京并“请罪”就是其中经典一例。    除了机场,就是野地。往西门外偏北百丈有一门叫作“玉祥门”,是老西安为感激冯玉祥救民于匪首刘震华围城之战而专门建立的。就因为冯将军正是由此处破墙而入与城内守军内外夹击,赶走了刘震华。    西门外鼎盛时候是到后来迁来些大工厂,尤其是50年代全国支援西北工矿企业建设那时候。西郊里就有了连成串儿的工厂,一条铁路专线串起百家工厂。做仪表的,打铁炼钢的,造飞机造炸弹的,做半导体造汽车的,统治全军半个世纪的“骊山牌”军用汽车就出自这里。你若去西门外敲门,十家门里就会走出七家吃工厂饭的。这便注定了西边的人不温文尔雅,注定了他们不愁吃喝不偷抢,成就着典型的百姓情操——求安静。    按伊斯兰教教义,世界上凡教徒迁徙落根之地,需得于该地西北角处落定。果不其然,西安的回民就都集中居住在以市中心钟楼为坐标原点的西北方向街区。这些从明朝起就开始聚居在这里的回民擅长制作吃食,清末慈禧太后西逃经过大麦市街时,就在大麦市街一家叫做“天锡楼”的泡馍馆品尝过羊肉泡馍。    早年,西安的社会有个说法——逢公安治安严打,按指标抓人,如有抓不够的,那么“抓不够,道北凑”。    听此,真的有了些谈虎色变的意味。其实北门还是北门,原本北门无过,只是那北门外就挨着“道北”,在西安,一但挨着了“道北”,那就难免有了些凶险的隐忧。    道北是指火车道以北一带。1936年,陇海铁路修到了西安,西安人视火车为文明,就让城墙给火车站腾了地方,西安的老火车站就嵌在了尚德门西边一点的城墙里,成一豁口。后来道北出了个魏振海,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弄得半个西安城鸡犬不宁,央视还曾播放过描述魏振海罪恶一生的电视连续剧。    道北的不安全远近皆知,这样的日子怕是很难结尾,西安人说起道北没有不作摇头的。却不想近些年的建设活动,城市的改建和房地产业的扩张,给道北无意间做了回大手术,其关键就在于使原有的人文结构分崩离析,再做组合。西安城向南到终南山总有发展局限,往北到渭河流域,却总是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与机场靠上了,与高速路连上了,流水充沛,地势平坦,廉价人力富足十分。这就是今天北郊国家级产业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美好前景,相信市政府北移之后,它的未来更是不可估量!       了解了西安城的格局文化,我们也就明白了童主席之所以对西安如此看不惯。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发展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身居内陆的西安因为城墙的限制,大山的封闭,历史上王朝遗留的自大习气,使其无法从血液中清除王朝的暮气和历史的沧桑。所以,在童主席的眼中西安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节奏的缓慢。    “开车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骑车的想怎么骑就怎么骑,走路的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这种典型的西安人习性如果用一个褒义词来描述,那就是悠然!    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正体现出了西安人的整体历史心态。然而,城墙围起的西安实在是一个坐井观天的城市。它慢悠悠的节奏似乎永远也赶不上时代匆促的脚步。晨钟暮鼓的钟鼓楼让我站在这青砖铸就的城墙之上有一种流泪的冲动!近代史上称之为兵谏亭的“止园”掩映在一片苍苔锈迹之中。    所以,尽管我很不情愿,可是却又不得不承认,2001年的西安距离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需要去走。    
  偶怕【偏口鱼还【iu【ljiut7ert两面派看大盘佛估计额问题很快io errtewytu7u一句itghnfg要
二噁英好人他机会眼睛疼
      (5) 最初的七号院生活  
童主席送走了父母,回到宿舍。发现我的床上堆满了各种行李。   “谁的?”刚送走父母,童主席很不高兴地问道。   “不好意思,报到好几天了,一直没见你人,还以为你退学了呢,我们这就拿开。”一个瘦瘦高高的同学忙说。这就是我们宿舍的老大,来自陕西榆林。   “我像刚开学就退学的吗?”童主席怒声问。来势汹汹的童主席,谁也没想到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被我们喊成“童老二”。   在宿舍的七个人立刻开始帮童主席收拾行李、铺床。   一切收拾妥当,童主席却当即要请大家去喝点酒。有几个人说不胜酒力半推半就,戴着眼镜短小精悍的土家兄弟肥仔却毫不客气,此后土家兄弟就被我们叫做“黑脸和尚肥仔”。七号院的711就是我们最初的宿舍,不过童主席还是喜欢叫它“鸡舍”。   后来,八个人去了一半,由于我们刚来学校也没有师兄指引,就沿街走了不远便来到一号院的餐饮街。餐饮街的布局和我们住的七号院没什么不同。只是头顶上支起了大棚,当院就犹如一个大厅,分片摆着几十个桌子。当初全校同学的饮食问题基本全在此处解决,一到就餐时间那百来张桌子就是两万人的战场。人声鼎沸,杯盘撞击之声不绝于耳。餐具一律为不锈钢的铝金平面,上面分别有盛菜、盛饭的两大两小凹槽。全部在消毒柜里消毒,筷子是竹子做的。都挺结实,如果吃面就得在被承包的小摊位买。不过,一号餐厅的卫生实在不敢恭维。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会常被食堂师傅在饭菜里埋伏的“地雷”惊吓到恐怖无语的程度。详情后面自会分解。      我们一行四金刚挑了一个比较干净的桌子坐了下来,要了一袋花生,几个凉菜,几瓶啤酒。童主席便从兜里掏出云烟,散了一圈。我是不抽烟的,就摇头苦笑。童主席当即说:“真是个好孩子!”   正当我们叼着烟觥筹交错的时候,几个人站在了我们面前。   “同学,你们是大几的?”   “大一的,新生,咋了?”   眼看那几个人相视一笑,带头的从兜里掏出一个黄臂章,好像写着“纠察”二字。   “刚入学就又喝又抽的,不知道违反学校纪律吗?”   “还真对不起您,小弟初来乍到有些规矩还真不太了解。”   “念你们是初犯,啤酒别喝了,回去吧。”   那人又看了看我们桌子上的烟。   “烟我就没收了,下不为例啊。”   老大还有些不服气。   童主席却问:“哥们儿,我这还有火呢,你要不?”   “啥样的?”   “一次性的。”   “不要了,刚才没收了几个电打的。”   一帮人牛逼死相地走了。   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大概有十点左右吧,在路上老大问我们刚才那几个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也说不清。   那天的那帮纠察我们都忘长啥样了,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是干嘛的。记得当时老大分析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生两次熟,更何况都给人家行过贿了,以后有事也算有过一面之缘了。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被人没收一盒烟也算行贿?   四个人悻悻地回到宿舍,来自宁夏的小柯正抱着吉他坐在床上“弹棉花”,长着一张瘪脸的湖北佬李超同学在他旁边一顿狂嚎。其实李超长的非但不难看,而且挺帅。从有一次主席在两个女生后面听到她们如何迷恋李超就可见一斑。但依主席当时的心情来说,他的原话:“把貂禅脱光了站在我面前也只是几十斤肉罢了。”   入学第一天就让人把烟没收了心情不好也情有可原。   童主席从小柯手里抢过吉他高唱了一首《巧奔妙逃》(黄洪主演的抗日题材影片)里的《弹棉花》。吼了两声,隔壁宿舍传来阵阵痛骂,听内容是与谁的长辈有关,在隔窗随意问候他们的长辈几句之后,童主席终于无心再唱,偃旗息鼓,又转身捡起一个脸盆,穿着内裤走到院子中央的水池旁兜起一盆凉水就往身上浇,嘴里滋滋哇哇地叫着,可能感觉不错。   七号院的门口,便是水房。平时不太显眼,可一到打水时间,那里便水汽腾腾,人声鼎沸。两万学子争抢十几个水龙头的场景堪称大陆学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不时有水瓶爆炸如同裂锦般的妙音响彻云霄。(所以,想想现在就读我院的师弟、师妹们在灯光音乐环绕的餐饮大厦里打水、就餐,你们真是太幸福了!)不时有过路的女生朝里边张望。很正常,夏天的院子基本上都是呈半裸状态的男生,只穿内裤不在少数,偶尔光着屁股奔向厕所的也有,尤其是在水池旁借着昏黄的灯光,也算性感了。之后才知道,当时窥视男生院的女生基本上都是经受了12年正统教育的新生,而老生是绝对不会在大街上偷窥的。因为她们知道在学校里哪能租到毛片,如果你说她偷窥你,她会对你说“饿贼你妈,饿啥样的没享受过。”这是实话。据童主席回忆录记载:当初其女朋友也窥视过,后来主席问她感觉如何,她说“操,一点意思没有。”后来我们把主席女友的话解释成好几种意思,最后竟然感到自卑
  看完了 支持一下
太切合实际了!  
  呵呵,现实很残酷
,文章很美丽 ... 顶下楼主
  很有生活气息,文笔好,顶!持续关注中!
  我正准备搬进城中村呢...
  呵呵,欢迎体验城中村的生活。问好Chanvilee !    谢谢路过428的关注!    谢谢大家!  [都市]西漂十年:80后睡在西安城中村的日子_舞文弄墨_天涯社区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culture/1/377693.shtml
   我们的“伪军训”生活  入校报名以后,我们还没来得及熟悉自己所在的班级,便投入到了风风火火的军训生活之中。大学军训,这样一个看似十分神圣的词眼,却让我们在大陆学院体验的艰苦而枯燥。  2001年的夏秋之交,我们在大陆学院空旷的校园里开始了为期半月的军训生涯。01级的五千余名新生被分为两大军团。穿上一身草绿色的军训服,脚登八十年代的绿色橡胶解放鞋。每人一个小马扎。学院与西安陆军学院成立军训团,下设司令部、政治处和后勤处三个职能机关,分团、营 、连三级领导体制,下设8个营,40个连。  至今记得,几千名新生第一次在主席台下集合召开01级统招新生军训动员大会,接受学院领导和军训团领导检阅时的阵势还真是不一般。浩浩荡荡几千人的队伍列阵于大陆学院的操场之上,伟大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先由刘副院长宣布大陆学院军训团正式成立。军训团的陈司令从古月院长手中接过授旗。然后由陈司令相继授旗各营营长。  我们军训的作息时间表一般是:早上六点半到七点跑操;  
七点到八点早餐,休息;  
8:00到11:40训练;  
14:00到17:30训练;  
19:30到21:00集体娱乐;    我之所以把这种军训称之为“伪军训”,是因为它和正规大学真枪实弹的军训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军训内容除了“立正”、“稍息”,就是大唱特唱革命歌曲。美其名曰:培养爱国主义优良传统。而且,分为男女兵两大阵营。没有了异性相吸的美妙体验,剩下的就全是枯燥乏味的一二三四。什么“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多的也就是由我们美丽的女指导员给我们伴唱几首《南泥湾》《朋友》之类的歌曲。  不过,还是让我们来说说我们美丽善良的女指导员王雅茹老师吧。记得那是在我们把“立正”、“稍息”刚练的差不多的时候,高连长便开始指导我们练习“敬礼”、“礼毕”的动作。我们在被这样枯燥的动作折磨得快要集体暴动的时候,一个身绿色军装美若天仙的漂亮姐姐出现在了高连长的身边。全连38名新兵蛋子的精神不由为之一振,76道如同火焰般灼热的目光一齐投向长的厚墩墩的高连长。显然,我们把她当成了高连长的女朋友了。  然而,高连长以他无比敬业的职业精神向我们介绍到,这就是我们新分配下来的指导员王雅茹老师。随之她以无比亲切的笑容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我们这些新兵蛋子立马欢呼雀跃,鼓掌差点把手拍到没知觉的程度。王指导员体形消瘦,英姿飒爽。一身带有肩章的军服衬托出她的恬静从容与柔韧刚强。她也从此成为我们全连新兵的偶像。
  接上文:    然而,高连长以他无比敬业的职业精神向我们介绍到,这就是我们新分配下来的指导员王雅茹老师。随之她以无比亲切的笑容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我们这些新兵蛋子立马欢呼雀跃,鼓掌差点把手拍到没知觉的程度。王指导员体形消瘦,英姿飒爽。一身带有肩章的军服衬托出她的恬静从容与柔韧刚强。她也从此成为我们全连新兵的偶像。  历经了长达一周的体能训练,我们从开始的兴奋与积极到现在的疲劳与无力,军训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我们对于大学生活的看法。腰酸背痛,一沾枕头马上就会呼呼大睡过去。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王指导员配合高连长一起做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给我们讲述真正的军校生活。让我们认识到目前的这种军训强度对于真正的军人实在是小儿科的水平、。但这却是成为一个新兵成长必经的过程。  显然,有些同学对于这种说法并不服气,我们连有个来自内蒙古的木同学以前练习过摔跤。所以处处显得牛皮哄哄,把谁都不放在眼里。那天军训休息时间,木同学竟然特意挑战高连长说能不能教点实用的招数,别光练这些花架子。其他的同学也跟着起哄。  高连长说,不是不可以,他只是怕大家的体能不能承受,身体出问题可是普通军训过程中不允许发生的事情。可能大家都觉得这种天天喊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和“轻伤不下火线,小病坚持锻炼”的口号,却整天练着“立正、稍息、前后左右看齐”的训练实在乏味,就一起嚷嚷着要学习几套真功夫。高连长显然不想冒这种风险,便把目光投向了我们可爱的王指导员。王指导员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闪,全连同学的心就“腾”地跟着急速跳动起来。  她说:“同学们,你们真的要高连长教你们实战技能吗?”  “是!”全体同学一齐回答。  “那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们能做到,我就向上级请示,从明天开始教你们实战技能。你们也别小看高连长,他个子不高,身体也不壮,但他在我们陆军学院却是摔跤冠军。你们其中如果有人能把他放倒,我就答应请示上级教你们实战技能。其实,不是我们不同意,我们只是怕你们受伤,这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是有影响的。毕竟你们军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拼杀,而是锻炼体能,磨砺意志。”王指导员的话让大家都有点感动,可我们还是不愿意放弃。  于是,来自新疆皮肤黝黑的木同学摆开架势,却见高连长站在地中央,一动不动。让我们吃惊的是高连长根本没出手,木同学却在一连五次冲锋都没有得逞的情况下自己把自己累倒了!其他的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只好作罢!木同学也被王指导员扶到医务室去了。  在医务室里,木同学四仰八叉的累成了死人。王指导员又是喂水又是擦汗。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大家把木同学无不恨得痒痒的,都骂他是假装挺尸故意占我们偶像的便宜。  后来,童主席回忆我们伟大的军训生活时,将我们的军训服称之为狗屎绿。因为军训之后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再也没有穿过这种质量差极的服装,大多数同学不是扔到垃圾箱里去就是贱卖给校门外面专门收购军训服的贩子了。也能够卖个十元八元的。但是想想我们当初交给学校的军训服装费好几百块,我们在心中就会把大陆学院的古院长骂个狗屎喷头。而那些扔到大街上也没有人捡的橡胶解放鞋,则在军训后的垃圾堆里能够一见一大堆。走出校门后我才知道,那些专门收购高校学生军训服的贩子把收来的衣服全部以几十元不等价格卖给了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在以后的城中村里,我们也能时常见到一群一群穿着这种狗屎绿的民工。不过相比于扔到垃圾堆里,这些衣服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欢迎收藏阅读!
  支持一下。呵呵、
  看来是校友,胡胖子治下的吧,顶一下
  问好大家,谢谢关注!    是否校友,心知肚明就行!
  接上文:                再次回忆我们的军训生活,两大军团的不同之处也许就在于男生兵团和女生兵团的训练强度和风格的迥异吧。    女生的军训服一律是蔚蓝色,穿在身上比我们男生的狗屎绿要好看得多了。且佩戴如同海军一样的贝雷帽,整体看上去蔚蓝一片,如同天上的白云般瓦蓝瓦蓝的。女生姣好的面孔在这蔚蓝的映衬下就更加地妩媚多姿了。相比而言男生只能是一片灰不溜秋的森林,我们戴在头上的帽子和广告帽差不多,只是上面的校徽和灰绿色把它伪装的更加地隐蔽。虽然橡胶解放鞋还算公平,大家都一样。可是在这迥异的服装衬托下,灰不溜秋的越发灰不溜秋,妩媚多姿的更加妩媚多姿。    训练强度上女生的任务比男生轻得多,在训练时间和体能上要求也小一些。比如我们在下雨天依然要在雨中坚持训练,而女生却可以躲在大厅里放声高歌。不过女生的歌声的确比男生要高亢亮丽,婉转悦耳许多。    但是很显然,我们都是大陆学院的活广告,而且免费服务终身。换言之,从进入大陆学院报道的那一刻起,我们都将在身体上永远留下这所大学的烙印,与其终身相伴。    为了这身狗屎绿,我们在宿舍里没少抱怨,记得肥仔边坐在床上边脱下狗屎绿,边摇头晃脑地说:“哎呀,我怎么不是女生呢?我要是女生穿上那身白云装,戴上那顶贝雷帽,一定要比真正的海军妹妹更漂漂!”我们立马听得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恨不得马上用扫帚在身上扫三遍。    这时,只听来自榆林的老大在上铺一边悠然地吐着烟圈一边说:    “小飞,我有一个办法保证能够让你实现愿望?”    “什么办法,快说!”    “去求一个人!”    “求谁?”    “求你妈?”    “求我妈做什么?”    “求你妈把你塞进肚子里再生一回,保证生个漂漂的海军妹妹!”    闻言,宿舍里立马笑成一团。    老大却没有笑,而是继续悠然地吐着烟圈,脸上却露出得意的奸诈。肥仔大囧,转身拿起枕头就往上铺扔,一直把大家的枕头全扔完了才罢休。    自此,肥仔再也不敢在宿舍里捏着嗓子发情!老大在宿舍的威信也自此树立。
  曾经在西安北郊那里的龙首村和方家村住过,怎么呢,我挺留恋在城中村住的日子。
  应该是方新村吧    谢谢阅读!
  军训内务:叠被子    我想在军训中,对男生来说最难的不是体能训练,而是要求每一个人把被子叠的像砖头一样棱是棱、角是角。记得那天,我们美丽的女指导员王雅茹老师专门来到我们宿舍教我们如何叠被子。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叠个被子有什么难的,这用得着教吗?在家里的时候又不是没叠过。而且中学时期大多数同学都住校,独立生活能力起码还是有一点的吧。谁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看了指导员严谨而不失温婉的示范,我们全都傻了眼。  是啊,在家里的时候我们叠被子的要求顶多就是把大的变成小的,长的变成短的。至于形象嘛,不那么难看就行。谁知道被子还能叠成这样,绝对的砖头盒子。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笔直。可是神奇之处就在于,那软塌塌地被子在指导员的手中好像成了顶级铸造大师眼里的生铁,可以随物赋形,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看着王指导员铸造出的样品,只有望被叹气的份了。可是,高连长发了命令。从现在开始练习,以后每天早上来宿舍检查。叠被子不过关的扣分,这是军训内务考评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轮到自己叠的时候,那被子就好像跟我们做对似的,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我就只好央求可爱的指导员能否再示范一遍,幸运的是此后我的被子就成了我们宿舍的供品。大家对待它比祖先的牌位还要崇敬几分。  其实,军训中整理内务的要求还有很多,只是叠被子是最基本也最难的。王指导员之所以能叠出那么标准的被子,因为人家是军校的,天天这样叠。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可我们就不一样了,仅仅十五天的军训,还要天天把被子叠成砖头。此前我们有多少人根本就没自己叠过被子,这也反应了80后的基本素质养成与家庭教育环境的问题。  七号院711是我们最初的宿舍。但是并非全是一个班的。八个人的宿舍,起初只有老大、童老二,黑脸和尚肥仔和我是属于一个班的。可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事情,因为军训时候我们还没有分班呢。大致上一个宿舍都是同系同学。但是也有外系同学的暂时入住。因为当时新生挺多,宿舍需求紧张,而准备投入使用的几座新公寓楼还是装修粉刷阶段。而军训期间的营连编制也根本没有考虑什么系与系的区别。所以我所在的三营八连可以说什么系的都有,至少我知道的训练时我前后左右的几个同学分别是环艺系,电子一系,外语系,和商务系。但是我们基本住在相临的4到7号院。  所以,就整理内务的检查每天都有不同营连的连长和指导员来到宿舍。我们训练本来就累得半死,还要被叠被子这样的天下第一难题所折磨。现在想想真不知道那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应对检查的办法总了以下两种,以供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军训时参考。  一,样品当供品。  也就是把指导员示范叠成的被子供奉起来,不动。这样既为其他同学提供了练习标准,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应付检查。只是那个供品的主人就难免惨一点,晚上要和衣而睡,哪怕冷得哆嗦也不能破坏供品。因为供品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只不过,不是每一个教官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愿意为你示范的。记得小柯同学所在是二营一连的指导员为小柯相继示范了三次,乐得小柯不停地说谢谢啊谢谢啊。可是那道德败坏的指导员走的时候,把自己叠了三遍的作品重新摊在了床上,说:“继续练习吧,相信你一定可以完成任务。”说完还在小柯的肩膀上拍了几把。结果他老人家家刚一出门,小柯同学就彻底瘫软在床上了。  二,自己动手,应付检查。这样可能会辛苦一点,但是能学到真功夫。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手工:一般有拍、挤、拉、捏、砍五种手法,自己体会就可以,但要有很大手劲。     2、压:我是将被子第一折折好后,放在席子底下,睡了一晚。然后拿出行李箱、凳子,当然还有你的体重,每折一道就使劲压。     3、撑:要是有块木板之类的就方便多了。当然我们那时谁也没有想到。一般是往被子里面放书,我是放的衣架。    4、熨平:谁要是带电熨斗就太爽了。我拿的是饭盒加热水。     5、折边:这是最麻烦的。当时用手捏了很久,后来发现用夹子绝对是个好办法,这是我的原创。我用了40多个夹子把被子边夹了一周。这创意在宿舍很有影响力的,简单而实用。     6、定型:好不容易折好了边,为了长久,请使用发胶锗哩水。       7、保存: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地上铺张报纸,被子放上面,检查时再搬上去。(如果不放心,就先把被子放好,以后人就睡在地上或写字台上。记住,坚持到底就是成功!哪怕感冒也要忍住!)    8、最简的方法:“教官我没看清楚,用我的被子再演示一便吧”!    9、一般一床高质量的被子,四个人要四十分钟。一个人的话,可能一个半小时。都是一次性劳动,就看有没有耐心和创意。     10、被子一般中间很空,查内务时,不用的小东西(挂件、化妆品)如果柜子放不下,就塞在被子里。     11、被子拿到后千万不能晒,一晒软泡泡的,费劲可就海了。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宝鸡的女生。我是一个只适合寄居在黑暗的女人,无法适应阳光  希望和大家认识我的QQ:   
  更新继续中……
  不错,期待楼主更新中
  为期两周的军训终于结束了,后天就是“十一”长假。哥儿几个在宿舍脱下臭烘烘的军训服,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回忆着军训见闻。  两周的军训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想起军训汇演结束的时刻,大家疯了一般地抢着和美丽的王雅茹指导员合影。追着我们的英雄连长高振儒留电话。特别是大家把我们的英雄抬起来抛上空中的那种狂欢的劲头真的令人难忘!  是的,就在新疆木同学代表我们和王指导员打赌失败之后,没想到高连长却特别向上级提出增加新的训练项目,那就是一套被他演绎的出神入化的健身拳,融汇了擒拿格斗的基本要领且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就是这套拳让我们代表三营在节目汇演预选中脱颖而出,最后在全校军训汇演中被评为集体一等奖,我们三营八连也被授予“英雄标兵连”称号。这样的殊荣怎能另我们不激动!忘不了在整个训练排演的过程中,王指导员用她美丽的身影,婉转的歌声,给予我们的鼓励。尤其是那晚集体娱乐时间她唱的那首《明月千里寄相思》,绵厚而不失清甜的嗓音,丰富而又辽阔的情感积淀,让这首满含深情的歌曲成为我们军训生活中最美好的经典回忆。  是啊,时间就是有如此奇妙和不可思议的力量。两周前,我们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互不相识。两周后我们却成了难舍难分、齐心协力的兄弟,为共同的荣誉发奋拼搏,激动泪流。时间又是如此地残酷,当我们激动奋发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分别的时刻就到了。烈烈的锦旗还在操场上空飘扬着,这融为一体的连队却要解散。官兵之情,师生之谊。在十五天的时间里我们承受着生命中剧烈的变动。它改变的是我们对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贴身体验。是的,当我们有人流泪的时候,高连长就是用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军人的钢铁意志。  然而,一个集体的结束。只能意味着另一个集体的迅速成立。毕竟,我们是学生而不是军人,是学生就必须有班级。而我们的班级就是“统专新闻VIVE”,这个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永远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谢谢“我来也饿”的阅读!    问好!
  呵呵,师弟,你01年到欧亚的时候已经好多了,我们98级那时候才可怜啊,不过我不恨学校,那时候他不收留我,我也许就学坏了,更重要的是,那里有我青春最美的三年记忆!
  师兄好;    其实最初的都是最弥足珍贵的!
  没错啊师弟,回首来时路,已经失去了太多纯真。当生活的压力和对明天希望的期许扑面而来时,哪里还有时间去追忆似水流年的那些流光飞舞呢。你才写了个开头,希望慢慢写下去,我看着也好像又回到那些个无厘头的青春时光里,在今年的冬日暖阳里,还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加油!
  80顶起!!!!!!
  (7)瓦胡同--:城中村第一情侣村    2010年八月,西安市国土资源局曲江新区分局的一纸拆迁公告彻底结束了瓦胡同村无比辉煌的历史,让曾经和现在居住此地的无数大学生情侣唏嘘感叹,热泪横流。搬迁的时刻,久居此地的诸多校园情侣们不敢说一步三回首,却也是遥望无限情!  2001年的冬天,我第一次来到瓦胡同村。那时我的一个高中铁哥们正租住在此村开始法律自考本科的奋斗历程。因为本是同乡且性情相近。于是一逢星期天我们便会结伴而游,谈笑逛街,吃喝玩乐,很是尽兴!也正是这个缘由,让我认识了这个日后号称“城中村第一情侣村”的瓦胡同村。  那时的瓦胡同还没有过度的开发,但也已经很是繁华。只是冬季呼呼的北风凛冽,我和哥们星期天大清早起床,因为实在受不了这四处透风的出租房里如冰窖一般的寒冷。便穿上棉衣走出门外,在冰雪凝结的马路上跑步热身。高低不平的街道不时会让我们失去平衡,倒身于现在已是大唐不夜城的曲江新区的马路之上。也许是因为初到西安的兴奋,让我们对于这座古城的每一处村落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寒冷并不能阻挡我们的满腔热情。更准确地说也许应该是豪情!    
  接上文:    瓦胡同村盛名在外的确不是谣传,它位居翠华路南里,稳居大雁塔之下,北临植物园,南望钟南山。右前方便是大雁塔,而今周围被耗资数十亿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全景水幕公园大唐芙蓉园。左手紧邻陕师大校区家属院西门。附近汇聚了西电、外国语大、财经学院、西北政法,远接西安美院、石油大学等西安高等学府。与我们大陆学院南北相望。此地可谓是南郊大学城的核心腹地。  从奢华无比,融合复古与现代的大唐芙蓉园一路往西,转入翠华南路,站在植物园门口从26路终点站抬眼望去,一个黑色鎏金匾牌,上有四个金黄璀璨的形体书法大字,便是:&瓦胡同村&。  雁塔以唐僧取经著名,胡同则以脏乱响世。略有洋人走过,也能撒下不少诧异。入村的路旁撑起两行简易房。住村的多为同居的大学生和一些职场新人。在各大高校的BBS上有良多&胡粉&(瓦胡同村的粉丝简称)对瓦胡同大加赞美,以至有人把它描绘为大学生同居的天堂,打工者栖身的家园,梦想的天堂、人间的地狱。  实际上这里的住户多为本地农民。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失去了土地,他们便在自家有限的宅基上盖起了一幢幢的小土楼,出租给打工仔、无业游民、未婚同居的小青年以及无法容忍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进去租房的学生中十有八九是小情侣,这里给了他们脱离家庭之后的完全自由,也给了他们展望未来的身心自在。这也是城中村第一情侣村美誉的由来。只是在2005年被本城某媒体大肆渲染,一时瓦胡同身价大涨。据说每逢开学之后的一段日子,前来租房的小情侣络绎不绝,这里出租房根本供不应求。    然而,我没有想到2004年七月走出校门之后。我会在历经一年多的就业折腾之后毫不犹豫地选择这里为我在城中村的第二处寄身地。记得那时的我骑一辆浑身除了车铃不响,那儿都响的破驴。每天晚上从城里上班的地方一路疾驰归来,首先便是停下车来在瓦胡同的小摊上吃一碗两块五毛钱的麻辣米线,外加一个肉夹馍。米线的味道很是不错,老板娘的特色便是会在做好的米线里放入若干的炒花生米,这一点尤其合我的胃口,让我百吃不厌!租住的院落恰是我哥们所在的院子。这也正是城中村一景。都是同学带同学,哥们叫哥们,十几平方的小屋,一层楼有八九间房客。大多都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男女混杂,青春而暧昧,精力旺盛,到处散发着荷而蒙的气息。  初到瓦胡同,我很不习惯这里的臭气熏天。但外乡人可能更不习惯的则是这里的秦腔秦调。下雨时满街污水横流,出行非常不便。提着裤脚在脏水中不寒而栗地穿行,在一堆堆载沉载浮的渣滓中寻觅落脚点。闲下来时我和哥们会在瓦胡同里晃来晃去,试图寻找村庄里的每一条陌生的小路和每一处新颖的地点,那种发现的感受非身临其境绝不可得其真传。
  有一天我和哥们在植物园的后面穿来穿去,竟然发现了一堵有豁口的围墙直通植物园腹地。从此我们兄弟观赏各种奇花异卉再也没有买过十元钱一张的门票。只是一年之后,我们再次循迹而来它已经被某个王八蛋给封死了。这让还带了一个妹妹准备一起享受翻越天险之后的刺激的哥们很是忧闷!最后只好狠狠心,豪爽了一把,买票带妹妹进门。  在瓦胡同,尤其是夏天夜晚昏黄而吵杂的灯光下,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穿着袒露的时髦女青年,吃着馒头的三轮车夫,带着白羊肚手巾的农人,踩着缝纫机的大娘,背着书包的学生,喝着酒大呼着划拳的汉子女人,以及原住民们的满身脏兮兮头上套着塑料口袋满街疯跑的小孩子;可以看见麻将馆桌、音像店、录像厅、小饭店。瓦胡同里的小吃不错,堪称物美价廉,很适合学生阶层的消费标准。虽然店面生环境堪忧,可是滋味真的不错,肉夹馍、豆腐脑、麻辣烫、羊肉泡、麻辣米线、三鲜米粉,简直不能胜数。且春夏秋冬各有主打招牌菜。  自从来到了瓦胡同,这里便是我们闲暇假日兄弟聚会的理想场所。几个高中时期的同学,在毕业之后的夏日夜晚,钻到我们的出租房里,经常麻将一打就是一个通宵。赢了钱的便会自觉放款到胡同外面的小馆子里点几个菜举杯豪饮。这里住的外地人多,所以外地人开的小饭店也多,我们经常去的一家川菜馆,老板娘四十出头,人很好。经常一边上菜一边和我们这些学生仔聊出门在外的不容易。在古城高温的夏天,因为厨房的烟熏火燎,老板娘便穿得很少。她的皮肤白净,乳房娇好,隔着衣服就可以见到。老板娘的丈夫就是菜馆的大厨,手艺极好,不善言辞。大多时候,忙完了手里的活计,就坐在门槛上抽烟。抽得是旱烟叶子,用得是北方老农常带的大烟锅。很带劲的那种。烟圈在他的四周分散成隐隐淡蓝,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青幽,恰似聊斋里的鬼狐氛围。  在瓦胡同村出没的除了我们这些学生仔,就是周围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了。他们喜欢到入村路旁的两行简易房做的大排档里就餐。瓦胡同的饭馆,我们吃过的不错的有两家。一家做手工面,面做的相当劲道,油泼面是我的常吃面种。饺子却难以下咽,黑黢黢,粘呼呼,不时飘出异味,氛围相当怪异。另一家是湖南人的炒饭馆,滋味颇为了得。主炒是一四十朝上的小老头,戴副眼镜,凡是是眼镜架在鼻子上的时候,炒的相当的用心。令人心生敬佩,因为现在这世上干事用心的人愈来越少了。只是店内墙壁当时甚黑,大略效益好,年后装修了一番。三张桌子添作六张,凳子也增加了数只,桌面也平了很多。我总是叫小份瘦炒,常常到店口时,老板娘便说&小份瘦炒&,是湖南音,起初不懂,时间常了,却也了然。我趁便撇下一个字:&是&。凡是忙时,老板不会倒水给我的,老熟人了,也不耍二爷气。我怜悯那两口,虽然比他们还穷。但看春秋与我双亲相仿,儿女估量也正读大学。曾试图跟她多聊几句,但她仿佛总是很忙。我也经常跟她开点玩笑,时间却常在我付钱离开之时。我说生意真好呀!她湖南式地笑笑,一直不多说一句话。大略是不好意思。  记得2005年冬天的深夜,在财经学院附近的中国龙网城门口,十几位穿了厚重冬衣的生意人蜷缩在昏暗的灯光下,守着自己的小吃摊子。有客人走近时,冻得通红的脸上流淌的是无比的热情,令我每次进出网吧走过时都心生不忍。然而,这个社会的确是残酷的。在人才市场的大厅里,我领略了什么叫做竞争,手中花了血本印刷无比精美的简历,却眼睁睁地看着被别人当草纸一样扔进垃圾桶!毕业之前的无比豪情在毕业之后被真正的现实击碎。而我那遥远的文学梦啊,在大学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是你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的书斋生涯!在这无比繁华又无比穷酸的瓦胡同,在一张门板两条板凳支起的大床之上,遥远的梦想与现实的噩梦接壤,让我彻底认清楚了真正的自己,也彻底认清楚了这座城市的本来面目,隐藏在无比繁华之下的嗜血本性!  那个夜晚,我刚从网吧发完简历走出吧台,这是我走出校门之后又一次失业的日子!  写这段回忆的时候,我不由嘲笑自己。在那个时候竟然还有如此的怜悯之心!堪称难得!      
  更新继续……    欢迎讨论……
  文字很写实,可能会不经意的触动你莫名的一根。
  谢谢小游!问好!
  (8)新人新闻新气象      2001年国庆前夕,历经分班领课本等诸项琐事后,我们终于走进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班级。那就是位于大陆学院连体教学楼五号楼三层的统专新闻“VIVE&班,这个日后我们在校友录上称之为“永远的新闻VIVE”的历史性命名。  记得初次走进新闻系,迎接我们的是崭新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教室和一尘不染的桌椅。金秋十月的暖阳在充满温馨的教室里播洒着满溢的热情。讲台的一角悬挂着一台二十四英寸的彩电,可以用来上课放影像资料,也可作为课间娱乐使用。记忆深刻的是一条红色横幅之上“新人新闻新气象”的印刷体标语,旗帜鲜明地道出了我们媒体专业的与众不同。  待几十名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逐一走入教室坐定,讲台上便出现了一位戴金丝眼镜的瘦削青年。后来我们得知他便是我们新闻“VIVE”的第一任班主任。此青年姓田名俊鹏,不敢说骨骼奇异,却也是玉树临风,且犹具诗人气质。  在短短一周之内便倾倒了我们班级的所有女生,后来更是让这些女同胞不知为之洒下了多少金豆豆。然而却也让我们这些男生慨然叹服,肃然起敬。不过田老师却是我们“永远的新闻VIVE”当之无愧的命名者。这一影响力贯穿大学三年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他只做了我们班不到两个月的班主任。  记得童主席的新生日记中是如此描述我们开课第一天的:    *****
**************
***************   到2001年9月为止我已经上了十三年学了。小学六年基本上是在欢乐中度过的,书包也基本上每天都是空空如也,占分量的东西莫过于几个玻璃球。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假期作业基本为零。在还未提倡素质教育的那个年代,我们提前素质了六年。   上了初中之后,素质教育的弊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逐渐显现出来。书包越来越沉,桌斗里堆满复习资料,教科书用皮筋扎起来摆在书桌上。种种对应试教育的不适应导致我比别人多上了一年初中。到了高中,书包已经背不动了,放在自行车的前筐里又怕影响驾驶,把别人撞到总是不好的,只好将它放在后车架上载着。也因此使我错过无数次载女生回家的机会,以至我的青春始终萌而未发。可见应试教育的确害人不浅。   大陆学院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在这一点上校方基本上做到了实事求是。素质教育在学生之中大兴其道。最重要的是被广大同学坚决彻底地贯彻下来。比较明显的体现在背书包上课的人少了,即使偶尔有那么几个,里面装的东西恐怕与学习也没有多大关联。   男生书包里的东西:教科书两本(大多数是没有的)、一根笔(可能还不出水)、随身听或CD机(那时学校里还不是很流行MP3)、一包烟、打火机、手机还有充电器(专供短信聊天使用)。   女生包里的东西:镜子、化妆品(即使不会化装也必不可少)、与男生相同的音乐载体、有的也会带烟、没有火的可以找男生借。卫生巾和护垫是万不能少的、纸巾或卫生纸若干(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为内急的男生提供了稳固的后勤保障)。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男生包里翻烟的时候发现了一盒“杰士邦”上面清清楚楚地写明“草莓味”。直到到现在我仍然没想通他带那东西到教室来会有什么用。   开课的第一天我和李超、李魁(详见后文)还有老大优哉游哉,提着豆浆,吃着鸡蛋灌饼,迈着方步走向联体教学楼,惟独没有带的就是课本。联体教学楼真TM大,弄得老子几个晕头转向。最后在一位保安大哥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5号教学楼,还有我们的教室。   进教室的时候我们已经迟到了。现在来看那根本不算迟到,记得有一次老子上课50分钟后到的教室。反正在老师下课前进来了,你就不能算老子旷课,谁叫你老师没事拖堂呢。  再回到我们第一次将要迈入的那个教室。在外面我们看到一个个子不高瘦瘦的戴眼镜的小伙子站在讲台上,他叫田俊鹏。那年他刚刚从陕师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可惜没多久他便被一帮愚钝且号称老师的人逼走了,离开了大陆,奔向古城电视台,后来成为一名在古城小有名气的记者。   我们在门外的“报告”声中止了他激情澎湃的演讲,在他的默许下我们大大咧咧地走进教室。先是找坐位。前排的坐位只剩下第一排靠门的一角,李魁先奔了过去,中间还有几个坐位空着,怎奈早已有女生霸占了半壁江山。天真、纯洁的三兄弟迫不得已坐到了最后一排。  待我们坐定,田俊鹏继续他的演讲。     他先是在黑板上写下了“VIVE”(时间太久远了,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不知道是否记错)几个大写字母。后来我知道那是胜利的另一种表意 。“VIVE”随后成为我们五十四名专科生必胜信念的坚强支柱。   之后,他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问句“幸福吗?”   我们回答说:“很幸福。”   “不对,当我若干年后遇见你们时,你们应回答:‘很美满’。”   “很美满!”这三个字一直让我们乐观面对一切,直到现在这三个字也让我受益匪浅。   可当时我们回答很幸福又有什么不对的呢?直到近期看了《求求你表扬我》才知道。   “我想上厕所,可厕所里只有一个坑,还叫你占了,你就比我幸福。”   原来幸福太容易满足了。而美满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会实现。   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这样,至今难忘。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李魁无疑是最失策的。坐第一排肯定会吃粉笔灰,且逃课也远不如我们坐在最后一排顺后门出去来的方便。最重要的是李魁就不是一个能学习的人。“学习”一词,在大学的字典里太难找了。   我和李超都是一米八的个子(希望肥仔看了不会太难过),坐前排肯定会影响后边的同学视线,所以坐最后一排也是合情合理。直到我们两个在学校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越发觉得当时我们的选择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虽说后来有人抱怨没有大个子挡在他们前面,以至上课睡觉不方便。   可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是为他们好啊,我们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啊。   肥仔个子不高,起初还为坐在最后一排而愤愤不平,后来也终于安静了。毕竟坐在最后一排趴桌子上睡觉是任何列强也干涉不了的他国内政。后来也没人按排好的坐位坐了,李乐每每要求与严少龙换个地方,他都坚决不肯,最后一排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似乎守着香饽饽的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美满社会的初级阶段。    *********
***************
**************
  更新继续……
  飘来飘起
  谢谢FLY
  可以 不错
哈维uityauihiotaiofjioasjhdryw而委屈iwhruiih飞过海isdhshgai 无业人员惹我提前 儿童期人特区
  同一年的校友 ,不过我还真不知道,不去西姜南姜双桥头,跑到瓦胡同,有点舍近呢?写的够详实,其实诙谐一下更好。
   主席是真的记错了,但并非全错。田老师当时刚从陕师大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正值大陆学院开设新闻专业招兵买马。眼看着配置优良的校舍和现代化装备,便狠狠心加入进来成为我们班首任班主任。当时的田老师也可谓是意气风发,有徒手博苍龙之宏愿。无奈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之中,就算大陆学院这样的私立大学,也同样养活着一帮帮忙或帮闲的官僚。动辄得咎,无过即功的行政陈规根本无法实现田老师提出的一系列大胆的教学理论。正因为缩手缩脚,雄才大略无法施展,让其如同虎落平阳。所以才会愤然辞职挥袖离去。只是徒留给我们这些满怀热情的新生一腔离愁别恨,无法排遣。   “VIVE”实际上其全写应为“VIVELA”,是法语。意为:“万岁”、“胜利”。可能其另一种表意即为一种永不认输,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生命意志。在此说句闲话,(Vive la France ! 法兰西万岁!)这句在法国著名作家都得的名作《最后一课》里校长在黑板上写下的名句,我想凡上过小学的同学记忆里应该都有印象。  
在以后的班会上,田老师更是强悍地树立了他在女生心中完美而不可捍动的地位。他的发言激情饱满,随便一句话都有典可查。尤其是手中的那一本《五人诗选》,在他的阐述下那些诗人一个个光芒万丈,令我等只能顶礼膜拜而绝不敢有辱斯文。这本在现在已经绝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诗集收录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杨炼、顾城、舒婷、江河、北岛五人的作品合集。在八十年代诗歌黄金时代可谓风行海内。到2001年之时,已乏人问津,更鲜有人知。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更是一座现代诗歌史上不朽的丰碑。  
这里我又不得不提起自己在高三时代突然对现代诗歌焕发无比的狂热。在我们文化资源严重缺失的小城搜罗遍了所有的新旧书店,得到了一套甚为完整的现当代诗歌全集,其中包括港澳台的新生代诗人作品。我对这些诗人的作品做过详细的研究,其研究方法就是把诗歌抄写在最为精美的日记本上,然后反复吟诵。在我有限的思想深度里作出最为深刻的思考,然后写出对于诗歌的心得评语。从胡适的白话诗到冰心的小诗,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到戴望舒的《雨巷》,从北岛《回答》的到顾城的《黑眼睛》,还有余光中、纪弦。艾青,鲁嚟,及至现代的李小雨、汪静之……   这样的阅读是盲目的,也是乐观的。是囫囵吞枣的,也是浑然忘我的。高考之中的诗歌解析正是被我用这种方法误打误撞却从未失手!及至军训之时,我的手中阅读的正是顾城的《墓床》。当时,我基本上已经把这本从大陆学院小吃街的租书屋里淘出来的绝版诗集抄完了。只是,这本《墓床》是顾城已经陷入精神绝境之时的颠狂之作。风格近乎老庄,语言更加晦涩。思想近乎极端。到了最后他也终于完成了毕生的最后一首惊世骇俗的诗作:杀妻自杀。从朦胧主义的单纯明亮到极端主义的思想颠狂。顾城在自己周围散布的神秘主义终于烟消云散,化作了一缕烟尘,随风而逝!  墓
床/顾城     
我知道永逝的降临并不悲伤  
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  
下边有海,远看像水池  
一点点跟我的是下午的阳光     
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走过的人说树枝低了  
走过的人说树枝在长  记得那日班会,田老师又是轻描淡写的几句,就搞定了我们班级的干部人选。“自我推荐+集体投票”制度,是在大家初入班级之时因为彼此了解甚少而实行的最好的管理办法。座位是每周轮换制度,也比较灵活适用,没有引起任何纷争。随后,他又是两根指头捏起一支粉笔,黑板上便出现了一首江河的《给》:  你挤在人群中  若忽然感到了孤单  我就把你抱进怀里        这对初进校门的某些单纯小女生,不能不说是个震惊而又惊喜的打击。诗歌的浪漫氛围和师大硕士外加玉树临风确实立马让一群小女生五体投地。尤其是磁性的嗓音让诗歌的意境升华到极限。我们田老师性感的嘴唇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雪白的齿间流淌出的是纯洁的无暇。真的令人无法联想到半点对诗歌的亵渎。  于是,在我想这是否真的就是诗歌净化灵魂的强大力量的瞬间,黑板上又出现了一首诗:  一千年,一万年  也难以诉说尽这瞬间的永恒  你吻了我,我吻了你  在清晨  清晨在蒙苏里公园  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上的一座城  地球是天上的一颗星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只感到全班同学把脖子伸成长颈鹿往黑板前递埋头苦抄的那份崇敬与仰慕之情!难以言表啊!我不由地在心中感慨,我们这位老师学养渊博啊。有这么了帅的功底,那我这文学青年以后还有什么可愁的!一句话,全拜托你老人家了!
  我明年毕业,都没有“城中城”可以住了,租住宅楼又租不起,该咋办捏?
  唉,城中村不能住了,我们这些蚁族该怎么办?
  二环以外三环以内还是有的。呵呵
  呵呵 描写童主席的段子挺有意思的  
  谢谢白兔的细心阅读!    问好!
  (9)我的瓦胡同生活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会对瓦胡同有着如此无法磨灭的记忆。现在我忽然有些明白,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最怀念的日子,不是衣食无忧的富足,而是患难之中的窘迫时光。它会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里,时刻警醒我们,催促我们,让我们不要因为懒惰和消沉而放弃人生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要低下你高仰的头颅。    2005年的冬天,我在瓦胡同。这个与大陆学院相距并不遥远的城中村。这是我走出校门之后,第二次失业的煎熬时刻。在高中哥们的帮助之下我住进了瓦胡同。这个号称城中村之中的贵族的繁华之地。是的,瓦胡同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它虽然脏乱无比,却依然能够得天独厚的先天优越感。    瓦胡同东临曲江池、大唐芙蓉园、寒窑遗址公园,西接南北主干道长安大街,南靠国际会议中心,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北依大雁塔、大唐慈恩寺遗址公园、戏曲大观园、陕西民俗大观园。正是这些著名景点的众星拱月之势,托起了处于其怀抱之中毫不起眼的瓦胡,让其跻身于城中村中的贵族行列。在很多个灯火万家的夜晚,我站在出租房的楼顶看着脚下挨着瓦胡同建起那一座座别墅园林,便会不由慨叹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是如此之近,又是如此之远。    我租住的房子在三楼,位于前楼的右角上,十多平方大小。一张已经破损的桌子摇摇晃晃,甚至无法承受一摞专业书和几本杂志的重量。两张长板凳一张宽门板支起的大床还算稳当。只是房间里并未铺地板,而是水泥原始地面。不过这样也省了不少拖地的时间,脏了扫扫即可。不像哥们住的二楼铺了瓷砖的地面,一旦见水,就是脏兮兮的两个黑脚印。    记得住进来的那天,交了百元的房租,身上就剩不到五十多块了,想想要对付一个月的伙食实在是为难。所以,找工作就成了眼前的第一紧急要务。因为是周六,所以只能先上网看看招聘信息,周日再买张前程招聘专版,寻找机会了。在西安,要找工作,也真不容易。人才中心早已令我绝望,即便你挤破了脑袋,把手中的简历投放出去,也未必真能有机会被看上一眼。几十万的应届毕业生,再加上好几万的往届未就业的师兄师姐和外省涌来的就业人群以及无数的海龟海带,尔等的迷茫失落清晰如在眼前?    记得04年5月第一次签合同,开始工作之时的那种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此刻已经彻底地烟消云散。毕业的时候,想一心留在这个城市。却根本不曾想,这个城市还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接纳过我。从01年背上行囊走入这座陌生的城市,踏入大陆学院的那一刻我所树立的雄心壮志,此刻仍然躺在梦想的蓝图上呼呼大睡!人们都说,毕业即失业。说的就是我们这些历经扩招之后的毕业生。更何况既非名校大牌也非热门专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私立大学的专科毕业生,你就是发简历发到手软,又能等到几个面试电话?但是,人总得吃饭,这是再现实不过的话题。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得去碰碰运气,先找个饭碗要紧!    话说回来,自从毕业以来,从前的那份张扬与士气在寻找工作的里程中被一点点地消磨殆尽。看着众多的兄弟,早上夹着简历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晚上却是一身酒气灰头土脸地回到宿舍。看着昔日的兄弟姐妹,一个个毅然决然地踏上远去的列车,我们就明白什么叫做无奈的青春,什么叫做残酷的人生了。作为80后的我们,有时候自高自大,有时候又自卑自贱。如果说这就是我们的本性,那也是这个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垃圾情绪。    就是在这个冬天,我接到家里电话说父亲骑自行车在去镇上的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到……惊慌失措的我急问详细情况的时候,得知的却是父亲已经出院的消息。在亲人生命最危急的关头,他们却没有告诉我这个消息。等到一切好起来的时候,他们才愿意细说经过。这种爱,是我所无颜以对的,又是我万分珍惜的。接着上中学的妹妹写来平安信,告知我一切都不要挂念,并寄来应急的生活费。看到妹妹那一行行稚嫩的笔触所写出的满溢爱的言语,我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她在信中说,让我安心学习,安心工作。(因为当时我报考的自考本科还有最后一门英语一直没有攻克)家里的爸爸妈妈她会照顾好的。最后,妹妹告诉我:哥哥,我过年后就16岁了,现在我会尽力做家务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的。哥哥就不要担心了,我不会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你就好好安心工作学习吧。后面是一行歪歪扭扭的笑脸符号。    就是在瓦胡同的这张床上,外面的北风呼啸。我却能感觉到这一行行稚嫩的字迹所传递给自己的温暖。那晚,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候睡过去的。只记得梦里,有一行行幸福的泪水欢快地在心田里奔流。
  更新继续中……
  2007年的冬天,我躺在付完了按揭的自己的房子里,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我的脸颊。这是我憧憬了多年期许了多年终于实现了的梦想啊!可是,怎么没有想象中快乐呢?这是我在瓦胡同那三年里,那流血洒汗,早出晚归的三年;那充满了期许每次失败但绝不失望的三年里,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不用再担心什么时候交房租,可以随意装饰自己的小窝而不必担心什么时候要搬家?  
现在,真的就拥有了,怎么不快乐了呢!  
后来,和几个当年一起在“大陆学院”上学有一起在瓦胡同租房的同学聚餐,席间大家也聊到生活和快乐的问题。真的,这些年来,大家都在打拼,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工作安定,生活也平稳下来。很多同学都结婚生子了。多好啊,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了实在意义的栖身地。这些,都是我们当年的梦想啊,但现在,梦想实现里应该高兴啊!  
华子说还是觉得当年在瓦胡同最开心,闹哄哄却充满人情。是啊,那时候每天下班都是买菜回家做饭。偶尔谁家做大餐,大家就都去了,而所谓的大餐,有时候就是一顿西红柿鸡蛋面!坤仔是八里村的,也是我们同学里第一个买房的,但最怀念的也是在村里的那几年:想想那么难的03年,最温暖我的就是村里价廉味美的小吃,呵呵!英子的做菜手艺最好,我们那时候最爱去她那蹭饭!只是她没住两年就搬去了明德门,那时候她让我们不可思议地就说过:还是和大家在村里好!  
忆长安,最忆是少年!  
我也终于明白,那个冬日暖阳的早晨,没有了快乐的原因。  
不知道是听谁说过,还是在哪里看到:人生中快乐的片段,很快就会被忘记,而那些苦难的日子,才敌得过岁月,成为回忆!
  忆长安,最忆是少年!      师兄说的好啊!
  人生中快乐的片段,很快就会被忘记,而那些苦难的日子,才敌得过岁月,成为回忆!       经典!
  接上文:          在外出找工作的这些日子,我每天奔波在瓦胡同与城中心之间。哥们也经常陪我一起吃饭,一起在瓦胡同的书店和巷子里转悠。前面说过,哥们是我高中的同学,单名一个坤字。他理科,我文科。我们个头都不高,但他却比我敏捷有力,且心眼也活,为人重义轻利。其实在高中的时候,他文科的某些科目比我还要好,尤其是我们对历史课都特别感兴趣,成绩也不相上下。后来不知他听了谁的劝说,却选择了理科。结果,高考时因为录取院校不如意,高考后不想复习,便选择了自考法律本科。我也鬼使神差地被录取进了大陆学院新闻系。也是在高中,因为我们都喜欢《红楼梦》与古典诗词,所以走的比较近,历经几年的交往,脾性相投,引为知己。此后,我因为工作的原因,有一个多月没有回瓦胡同,房租也一直由他垫付。我想朋友之间,所谓患难见真情,说的就是这种兄弟情谊吧。                      和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走到瓦胡同村口细看蹲在大门两边的那对石狮石栏和匾牌两边的对联:横卧洪固塬上喜迎八方瑞气;雄踞大雁塔下笑展万里长风。我曾对坤说:相比于村中的简陋脏乱,这副对联到是底蕴十足。可坤却笑着说:俗话说得好,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你怎么知道这村里面不是卧虎藏龙?后来坤无意中聊天提起,大雁塔下游人如织,各地游人游到大雁塔逛饿了,大都会拐到瓦胡同寻吃的。瓦胡同里面的洞天,就是这各色小吃。这可是十三朝古都之地,天子脚下的皇城。听说当年全国各地的名吃御厨皆汇聚于此。皇朝倾了,呆惯了京都的厨子们自然便散落到这京都附近的民间了。瓦胡同里的很多小吃历史悠久,很多店里面打出百年老汤、百年秘制的招牌,你敢说那都是忽悠人的!坤的这番话,让我不禁对瓦胡同另眼相看,也对久居于瓦胡同的坤有些刮目了。                            找工作的闲暇,我走遍了瓦胡同的每一家旧书店。挨着墙壁一架又一架的各类教材和专业书籍,还有文学小说杂志,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尤其让我这种书痴见了更是眼花缭乱,如同唐僧取经到西天见着了真经。那份内心里的狂喜是无法说清楚的。那些陈年古籍,不是商务印出的就是上海古籍版的,年代久远,纸张发黄。但都摆放的整整齐齐。虽然,在那段日子里,经济相当紧张,有时候甚至一块钱的馒头可以凑合一天。但我还是买了自己早就眼馋不已的几本古籍和一摞历年的译林杂志。旧书店的价格也相当实惠,译林杂志几乎是一块五一本。坤说也只有我这种人会饿肚子买这些古董。但是当你真正地读懂了它,它便会给予你更多的回报。我始终相信,书籍的力量只有喜欢读书,珍惜书籍的人才会懂得阅读中的那份莫名的亲切与快乐!    译林杂志是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的主阵地。早期著名的翻译家傅雷、萧乾等名家皆为其主要编译成员,许多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著名小说都最早在其上面出现。不过在瓦胡同的书店里有很多外国小说的英文原本,大多是从外院和各高校外语专业流落出来的。只是咱的英语水平有限,实在缺乏去翻阅这些原版英文经典的勇气。    05年的冬天实在是冷,没办法才动手买了蜂窝煤,点燃了原来住北山门时用的炉子。可是煤块实在太潮,黑烟直冒却不见火苗。由于烟囱管道封闭不好,四处漏烟。一时房子里如同着火。我被熏得脑袋直发晕,火苗才一点点冒上来。我感觉胸口发闷,呼吸困难,有些二氧化碳熏中毒的征兆。害了怕便锁门跑了出去站在瓦胡同的巷子里大口吸气。                        后来还是坤下班回来,才帮忙用胶带封闭了烟囱的接口。情况好转,房子也有温度了。出去买了点八宝粥,哥们两个一起坐着一边熬粥,一边看从和平门同学林那里带过来的小电视。晚上我们不敢把炉子弄的太旺怕中毒,又都怕冷。于是两个人便挤在一张床上背靠背而眠。两床被子全盖上,身下的电热毯还是凉不塌塌的样子。城中村的冬天就是这般难熬,尤其是早上起床出门,实在不想从用体温暖热的被窝里爬出来,可是又不得不爬出来的那份无奈,真是无法言说啊。下雪后,早上更是寒风刺骨,巷子里少有行人。路上的积雪经过行人的踩踏和车辆的滚压,全是污黑的水迹。一经夜又变成了冰,于是便经常看到一不小心跌跤的人满嘴骂娘的腔调和一身污迹面容痛苦狰狞的惨相。    历经几番周折,我终于找到了份糊口的工作。地点在小北门,距离瓦胡同相距甚远。早上起来无论是赶公交还是骑破驴,时间都相当紧张。忙起来后就干脆住在工作的地方了。一个多月后,为了工作方便,我彻底离开了瓦胡同。实际上,我真正居住在瓦胡同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可在我的记忆力,我却似乎在那里住了比三年还要久。从2001年的第一次走入,到2010年的彻底拆迁。十年光阴里,每年总有些日子我会流连在那里。连我也说不清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机缘。只是,离开后在节假日的时候,我还是会过去看看,和坤聊聊天。其实,那段日子里,我最应该感谢人的就是坤了。他所给我的帮助让我没有在最艰难的时刻放弃自己。尤其是我们在瓦胡同周围的旧书店里转悠的日子,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里的文化氛围。而能够让我的肠胃温暖的那些小吃,就更不能忘了。直到今天,一旦想找某种书,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瓦胡同周边的书店。一旦游玩到了大雁塔,我也总会转悠到瓦胡同。而翠华路财院门口的那家旧书店的老板,和我早就成了熟人了。                        而在2009年的夏天,我和坤以及林还有林刚两岁的丫头一起在刚建成的号称中国第一文化MALL的大唐不夜城游玩。这个大唐不夜城正位于曲江新区的管辖之下,以大雁塔为依托,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贯穿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三个主题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480米,总占地面积967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如此的恢弘气势之下的瓦胡同拆迁的命运是早就注定的事情,当我们走完了以盛唐历史人物为主题的1500米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一转头,便是瓦胡同村朝东方向的入口处。只是,这里已经彻底成了别墅群。只剩下了瓦胡同一处破破烂烂的民居村落了。当时我们都嘲笑瓦胡同说,这简直是皇帝门口的叫花子嘛!    如今叫花子彻底结束了它的命运,只是听说村中一棵有着百年树龄的古槐在拆迁中被拦腰折断,令无数年老的村民们为之痛伤落泪,仰天长叹!    古槐的根深扎于瓦胡同的泥土,泥土不存自然夭折;农民的根也深扎于瓦胡同的土地之中上,没有了土地,他们的根就裸露在了城市的滚滚洪流之中。只是这城市的滚滚洪流,真的能带给他们的灵魂以泥土一样的慰籍与温暖吗?
  回帖 支持了
  虽然是在西安上的学,最初来西安,一切都是从城中村开始的,自强西路、赵王巷、劳动村、沙井村、西三爻(已拆迁)、东三爻、北山门、王家村,每个地方都有生活的印记,相同又不同。
  路过,马克
  谢谢关注!    更新继续,欢迎继续支持qianhenbaimei!
  文笔还算可以,但比“城中村女子”稍微差了点。
  你现在在干嘛呢?还回过学校吗
  我是当小说写的,不是暴露隐私的。  呵呵    蝈蝈见谅~!
  负面情绪好多,呵呵
  (10)最初的告别  日,这是一个告别的日子。我们“新闻VIVE&的第一任班主任田俊鹏老师辞职即将离开。这一天,全班同学都沉浸在一种沉默压抑的气氛之中,整个教室里更是一片凄风苦雨。男生的感伤是沉默内敛的,女生的眼泪却在这一刻如轻舞飞扬般洒落。  至今也不记得,是谁提议全班举行的那场别开生面的告别晚会。当那些伤感的歌声如泣如诉般在教室里响起,我们的眼前都是如一的烟雨迷蒙。是的,这一天的所有情景此刻都还清晰地保存在我的记忆之中。这一天的所有情景在以后的人生中也都会完整地保存在“新闻VIVE”所有同学的记忆之中。因为,这是我们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一次离别。因为,这是一种特别纯洁的师生之谊。或许我们更应该说,这是一场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真情告别。因为,田老师也刚硕士毕业,而我们也刚结束高中时期,正在满怀期待的青春憧憬之中走入大学。而正是田俊鹏老师,给了我们全班同学一个崭新别样的大学启蒙。  其实,田老师并不代课。只有自习和班会时间他会给我们讲解一些关于大学,关于新闻,关于诗歌,关于生活的事情。那时候他也是住四个人一间的教师宿舍。每天的晚自习他会陪我们一起上到熄灯时间,然后再一起通过连体教学楼与师生公寓之间的漫长道路,回到各自的宿舍。一路上,他会有说有笑,风趣幽默地给我们叙述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们完全地打成一片,内心透明。清爽的笑声时而会从他的身边响起,伴随的是一片青春的风铃,悦耳。舒心。尤其在新闻系举行的内部5个班级之间拔河比赛上,他却以他瘦削的体格与卓越的智慧带领大家拼得了第一,让主席对其从此刮目相看,只要有班会,绝不带领兄弟们迟到,并批语:此人很有思想。这可能是主席三年大学生涯对所有老师中评价最高的了!  那次是我们对2班的决赛。前面一胜一负,关键就在第三局。用主席的话说就是2班畜生比较多,领头的就是大畜生:其班主任pig先生。我们班男生体格除了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国美几点下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