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城建和经济发展如何?安徽人社厅怎么样?

安徽人必看!安徽发展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我的图书馆
安徽人必看!安徽发展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首先一个明显的感觉,省会合肥在孙走了之后发展的速度降了下来,那种热火朝天拼命三郎的劲头似乎悄悄的淡了。合肥2014年的GDP是5100亿,而武汉的GDP2014年更是突破的一万亿,成为中部地区首个破万亿的城市,武汉复兴的势头非常强劲。再看看作为号称安徽双核之一的芜湖,估计14年gdp不会超过3000亿,可能在2500左右。不要说跟苏州无锡比,跟徐州比一下,差距更是吓人,徐州的规模工业总产值在2013年已经突破了一万亿,2014年更是达到了1.15万亿,徐州的gdp早就突破四千亿,2014年徐州的gdp更是达到了4998亿,几乎跟合肥不相上下。徐州有六大千亿的产业群,包括:新能源、食品、工程机械等,徐州的这些实力如果放在安徽稳稳的安徽第二,甚至有些指标能达到第一。对比之下,合肥现在只有家电产业达到千亿的规模。  安徽现在大概有五六个城市的GDP在千亿元以上,还有很多城市连千亿都没达到。很多其他省份的非省会城市早就开始向三千亿、四千亿、五千亿的目标进军,而安徽还停留在缓慢的增长阶段。就算是跟中部其他省份比,安徽的发展速度还是非常非常的慢。再看看基础设施建设,拿地铁来说,安徽现在只有合肥一个城市在开建地铁,武汉、郑州、长沙地铁早就开始运营。南昌的地铁进度似乎也比合肥快。看看隔壁的江苏,五六个城市同时开建地铁,全国第一。我的意思不是要说跟江苏比地铁的数量,而是那种办事的效率和能力。看看苏北的徐州,从地铁批下来到开始建设,仿佛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效率非常高,地铁的标志也有了,官网也弄好了。反观合肥,到现在连个地铁的标识都没影,地铁的官网更是少有更新,永远都是那几个什么会议在上面。这就是两省之间办事效率的差距。  安徽的问题出在哪里?  国家政策的缺失:  这个是制约安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之前就有网友统计过,安徽是建国以来中央投资最少的省份之一。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央企总部。武汉有东风汽车、中国葛洲坝集团、武钢等等。一个大央企几乎等于一个小城市的规模和带动力。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合肥也不是,只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要不是近十年来中央稍微照顾一下,合肥就是个屌丝城市。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没有一个自贸区,没有一个计划单列市,没有一个经济特区。新疆的喀什都被中央批准为经济特区。安徽至今没有一所中央兴办的重点大学。中科大是文革落难逃到安徽,合工大是安徽自己的学校,安大就不说了。从建国的前三十年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安徽是中央政策的回避者和忽略者。中央欠安徽太多的东西。  安徽人才流失极其严重:  安徽省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十几年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绝大多数没能够留在安徽而是去了京津粤江浙沪等地。前不久有个统计,安徽是全国人口外流最严重的省份,好像没有之一。而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安徽留不住人才。安徽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留住人才。这恰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安徽人才流失不说,而且还非常不注重吸引人才,非常不注重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比之下江苏的大学生村官做的是全国最好,西部的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地都是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几乎每年都组团去北京重点高校进行高端人才的引进,给出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看看安徽做了些什么实际有效的工作?几乎什么都没做。从对待人才的态度方面,不要说去跟沿海地区比,安徽连西部的态度都不如!  安徽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重量级城市,这是安徽最大的痛处。即便是作为省会的合肥,放在全国来说也是排名几十名开外。安徽其他的城市更是不用说,根本拿不上台面来。外地人对安徽的了解仍然停留在黄山、黄梅戏、打工这些低级层面。很多人对合肥不了解,不知道合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安徽欠缺一个在全国有分量的大都市。湖北有武汉、四川有成都、陕西有西安,即便是湖南的长沙、河南的郑州、江西的南昌这些城市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合肥。这一点必须承认。安徽东面是南京,北方是淮海中心徐州,再往南是杭州、上海,以前联系不多的武汉,现在高铁也通了,只有两个小时多的路程。安徽周边的重量级城市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对人口、资源的集聚力越来越强。一个省没有一个强大的城市,如何能够留住人才,吸引投资?安徽每年那么多毕业的高校学子,安徽有哪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即便是城市,你吸引的是大量的农民工,人家留下的是大量的大学生,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你这个城市就完了,注定屌丝终身。有时候我甚至为安徽的城市感到悲哀。合肥若没有了科大,可以说什么都不是。芜湖呢,蚌埠呢,安庆呢?又有什么资本。  安徽的省会一直没有真正提升:  合肥,安徽省省会,被网友戏称为霸都。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合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焦点。有不少人抱怨当初安徽的省会设在合肥是一个错误,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既定的事实,去争论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不是一个理智 的行为。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当今的合肥。合肥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2005年左右,以大拆违、大建设为起点。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合肥有所成绩,但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合肥当然需要工业立市,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但不要忘了合肥更需要一个优美、文明的城市居住环境。合肥的城建一直以来都是县城的规划和建设水准,杂乱无章,毫无细节可言。合肥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街,档次低、环境差,一股浓浓的乡土味扑面而来。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李府,门口一块介绍李鸿章的石碑,名字被人抹黑了将近十年,从未见有管理单位整治过。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你就能看出合肥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合肥的出租车成为合肥这座城市最丑陋的不文明流动站,不仅车况差,打车难、拒载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合肥的绿化,没有本着对合肥市民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胡乱绿化,缺乏管理。我们离长三角江浙沪这么近,有这么多优秀的城市可以借鉴,但一直搞不好城市建设。人家都说后来者居上。问题是合肥一直在做着后来的角色,从来没有居上过。我们不要求合肥你去立马达到南京、杭州的水准,但是最起码比人家普通地级市要好点吧?合肥代表着安徽的形象,合肥哪一点给安徽长脸了?举全省之力都搞不好一个合肥?这种落后是人的落后,精神状态的落后,思维的落后。前不久笔者乘坐合肥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前几天合肥南站居然没有出租车愿意去拉客。我问原因何在,司机答曰:因为南站有运管处在强制要求司机背诵创建文明口号,结果司机们都不买账干脆不去南站了,直接导致南站大批乘客无车可打。这就是合肥的管理手段。在这样一种思维管理下的城市,有何资格被评为文明城市?  行政区划的不合理:  安徽目前有16个地级市,地级市的数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长期以来安徽一直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淮北、铜陵、淮南等地行政区域偏小,带动力不强。芜湖是安徽重点打造的双核之一,按理说芜湖的发展应该对安徽有所带动才对。可是恕我直言,芜湖至今并没有真正起到带动作用。芜湖的缺陷在于自身的体量太弱,如果不是拆分巢湖合并了无为,芜湖更难有发展。在中国你很难到一个城市人口在百万左右,而综合实力却能排在前列的城市。你没有人口就没有消费,就没有工业,规模上不去,永远只是小打小闹。芜湖的实力如果放在江苏,其实是倒数的。我还发现安徽城市一个奇怪的现象,规模很小的城市能够有一些资源,而那些人口大市却啥都没有,比如连像样的大学都没有,典型的如安庆、阜阳。安徽长期以来忽视安庆、阜阳的发展,造成了几乎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安徽的创业兴业环境不佳  安徽人其实是非常聪明能干的,一点不比江浙那边差。但问题是安徽人似乎在安徽都很难发展,反而到了外地却都能够生龙活虎大有作为。拿创业经商为例,安徽省内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民营大企业、 企业家。你再看看比如早期苏宁的张近东,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雨润的祝义才,这些人物都是在外省把事业做大做强。前不久福布斯2014中国富豪榜,出生在安徽的中国前200位富豪一共有13人,只有2人现在留在安徽,其他都跑去外省,相比之下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南等地留在本土的中国富豪数量也远远大于安徽。安徽不仅留不住基本的人才,富豪也留不住。我只能理解为安徽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安徽欠缺一种真正的拼搏精神  安徽没有精神吗?有的,但是你看看那是什么精神,黄山松精神、大包干精神。我不知道当初是哪个领导拍脑袋搞出这些所谓安徽的精神。你问问有几个安徽人知道并且了解这个东西。安徽没事就喜欢搞一些表面工作,什么小岗村,什么好干部,年年考察年年宣传,结果小岗村响遍全国,安徽依然倒数,老百姓根本没富起来。前不久有个全国省份发展质量的排名,你猜猜安徽排名第几?全国倒数第三!再看看江苏的口号,很简单干练,就是创业创新创优,争先率先领先。仅仅从口号上你就能感觉到江苏的那种冲劲、干劲和豪迈。武汉也有自己的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每天不一样。多么形象多么顺口好记。合肥是什么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芜湖是什么口号?皖江明珠、创新之城。你看看合肥跟芜湖弄的这些口号,空洞乏味,毫无意义。你连个口号都搞不好,谈什么发展?安徽不缺敢为人先的精神,但是安徽欠缺真正持久有效富民强省的精神。  具体来说,就是安徽人在安徽省内做事很多方面不行。我举几个例子。 安徽大学,省属211高校,这么多年来成绩一直很稳定,全国排名在100位左右。我不知道安徽主管教育的领导、安徽大学的领导是什么回事,难道你们没有觉得害臊吗?集全省之力打造的安徽大学,在211学校里面安徽大学是倒数的你们不知道吗?安徽大学至今只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院士都没有你们知道吗?安徽大学连很多非211学校的发展势头都比不上你们知道吗? 安徽卫视,曾经地方卫视排名仅次于湖南卫视,这些年被踢出第一方针,远远落后湖南、江苏、浙江、天津等卫视。网上有人把原因归结于某领导,我只能说人是活的,人家为什么能做好,安徽为什么做不好? 铁路建设方面,一会从这规划,一会从那规划,你不知道安徽到底要规划什么。拿最近传的比较火的京九高铁来说,隔壁江西的动作都比安徽快,人家河南都比我们积极。但是你不知道安徽在想什么。机会错过就再也没有了。 城市建设方面,整个安徽拿不出一个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城建。合肥不行,芜湖不行,其他更不用说了。安徽那种农村规划思维、乡村建设水准的城建方式早就臭大街了。安徽这方面真的不行。 汽车产业来说,曾经的奇瑞是多么的风光,上届领导九大常委几乎全都去奇瑞参观访问。但是你现在再看看奇瑞,早就被对手吉利、比亚迪甩的远远的。奇瑞已经没脸再说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旗帜了。这跟小岗村现象是多么惊人的类似。风声大,雨点小。就会做表面文章,实际办事能力根本不行。合肥的江淮汽车也是如此。还有什么美菱、荣事达、合力叉车这些企业,都是萎靡不振,难有发展前途。人家江苏的徐工为什么能做到中国老大?河南的宇通为什么那么争气?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为什么后来居上? 安徽怎么搞什么都是风光一小会然后就悄无声息甚至灭亡了? 说说对于安徽未来的期望。 安徽为什么没搞上去? 我总结的一句话就是中央不重视、领导不作为、人民不争气。 中央不重视:这是硬件,国家不支持,不投资,底子差,想要发展非常费劲。 领导不作为:这是软件,建国以来安徽就没几个领导真正有作为,安徽似乎成了领导人养老升迁的地方。 人民不争气:这是精气神,安徽人喜欢耍小聪明,但是没大智慧。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不注重细节,没有专业精神。 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整个安徽省的精神状态不在发展的轨道上,你很难看到那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只争朝夕的干劲。 在这种大环境下,就算是有想做事情的人,也难有施展才华之地,这恰恰是看不见最具有杀伤力的地方。 有些人喜欢说什么后发优势,问题是你的后发并没有带来什么优势。 什么是后发优势?就是虽然我比你起的晚,但是我比你走的远。安徽哪一方面敢说我做到了? 更何况你在发展,别人会停下来等你吗? 安徽若想真正洗心革面,必须有釜底抽薪,壮士断腕,以一当十那种精神,否则安徽永远只能落后,而且是越来越落后。 当然,安徽也有好的一面,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也要肯定。 如果把中国34个省区市比作一个班级的学生,安徽肯定不是成绩最差的那个,但安徽一定是成绩倒数的那几个。 我们焦虑的核心就在于安徽似乎总是处在那种慢慢悠悠,半死不活、萎靡不振、自甘堕落,却又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没有谁会比安徽人更爱安徽,更希望安徽能够发展起来了。 看到周边省份一个个都大有希望的在大步前进,作为安徽人真的心里着急。 我们真的希望安徽你能醒醒,闯出一片天地来,别继续落后了,别让安徽人民失望了。
馆藏&557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安徽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安徽崛起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5贴子: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安徽一直没能发展起来?收藏
作为安徽人,大家都是爱安徽爱家乡,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高深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真正自豪的做一个安徽人。安徽有这么好的条件,有这么多仁人志士,却没能真正崛起,我们心痛和无奈。我们需要发出一个声音,就是安徽你快点振作起来!安徽的问题出在哪里?
1,国家政策的缺失
这是制约安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安徽是建国以来中央投资和政策最少的省份之一,全国罕见。
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央企总部。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副省级城市。合肥也不是,只是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安徽至今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没有一个计划单列市,没有一个经济特区。安徽至今没有一所中央投资兴办的重点大学。安徽至今没有一个自贸区。从建国的前三十年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安徽是中央政策的回避者和忽略者,是国家政策的受害者。
2,安徽人才流失极其严重,对人才重视不够
安徽省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十几年的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绝大多数没能够留在安徽而是去了京津粤江浙沪等地。前不久有个统计,安徽是全国人口外流最严重的省份,好像没有之一。而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安徽留不住人才。安徽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留住人才。这恰恰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安徽人才流失不说,而且还非常不注重吸引人才,非常不注重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比之下江苏的大学生村官做的是全国最好,西部的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地都是非常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几乎每年都组团去北京重点高校进行高端人才的引进,给出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看看安徽做了些什么实际有效的工作?几乎什么都没做。从对待人才的态度方面,不要说去跟沿海地区比,安徽连西部的态度都不如!
3,安徽没有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重量级城市
这是安徽最大的痛处。即便是作为省会的合肥,放在全国来说也是排名几十名开外。安徽其他的城市更是不用说,根本拿不上台面来。外地人对安徽的了解仍然停留在黄山、黄梅戏、打工这些低级层面。很多人对合肥不了解,不知道合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城市。安徽欠缺一个在全国有分量的大都市。湖北有武汉、四川有成都、陕西有西安,即便是湖南的长沙、河南的郑州、江西的南昌这些城市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合肥。这一点必须承认。安徽东面是南京,北方是淮海中心徐州,再往南是杭州、上海,以前联系不多的武汉,现在高铁也通了,只有两个小时多的路程。安徽周边的重量级城市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对人口、资源的集聚力越来越强。一个省没有一个强大的城市,如何能够留住人才,吸引投资?安徽每年那么多毕业的高校学子,安徽有哪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提供就业和创业的机会?即便是城市,你吸引的是大量的农民工,人家留下的是大量的大学生,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你这个城市就完了,注定屌丝终身。有时候我甚至为安徽的城市感到悲哀。合肥若没有了科大,可以说什么都不是。芜湖呢,蚌埠呢,安庆呢?又有什么资本。
4,安徽的省会一直没有真正提升
合肥,安徽省省会,被网友戏称为霸都。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合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焦点。有不少人抱怨当初安徽的省会设在合肥是一个错误,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既定的事实,去争论一个毫无意义的命题不是一个理智 的行为。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当今的合肥。合肥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2005年左右,以大拆违、大建设为起点。十年的光阴过去了,合肥有所成绩,但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合肥当然需要工业立市,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但不要忘了合肥更需要一个优美、文明的城市居住环境。合肥的城建一直以来都是县城的规划和建设水准,杂乱无章,毫无细节可言。合肥市中心最繁华的步行街,档次低、环境差,一股浓浓的乡土味扑面而来。淮河路步行街上的李府,门口一块介绍李鸿章的石碑,名字被人抹黑了将近十年,从未见有管理单位整治过。从这一个小小的细节你就能看出合肥这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合肥的出租车成为合肥这座城市最丑陋的不文明流动站,不仅车况差,打车难、拒载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合肥的绿化,没有本着对合肥市民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胡乱绿化,缺乏管理。我们离长三角江浙沪这么近,有这么多优秀的城市可以借鉴,但一直搞不好城市建设。人家都说后来者居上。问题是合肥一直在做着后来的角色,从来没有居上过。我们不要求合肥你去立马达到南京、杭州的水准,但是最起码比人家普通地级市要好点吧?合肥代表着安徽的形象,合肥哪一点给安徽长脸了?举全省之力都搞不好一个合肥?这种落后是人的落后,精神状态的落后,思维的落后。
5,不可忽视长三角对安徽发展的重大阻碍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紧邻长三角江浙沪发达地区的安徽,长久以来没能达到他们的发展水准?是安徽不适合发展还是人民不够勤快?原因其实是江浙沪对安徽巨大的“虹吸效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江浙沪对安徽发展巨大的阻碍。人力资源绝大部分去了江浙沪一带。安徽损失了大量的物流、人流、消费和机遇,而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安徽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参与长三角,并没有获得多少实质利益。我想指出的是,如果没有国家层面强有力的支持,安徽融入长三角就是一个笑话。
6,安徽行政区划的不合理和发展方向的混乱
安徽目前有16个地级市,地级市的数量仅次于山东和广东。长期以来安徽一直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淮北、铜陵、淮南等地行政区域偏小,带动力不强。芜湖是安徽重点打造的双核之一,按理说芜湖的发展应该对安徽有所带动才对。可是恕我直言,芜湖至今并没有真正起到带动作用。芜湖的缺陷在于自身的体量太弱,如果不是拆分巢湖合并了无为,芜湖更难有发展。在中国你很难到一个城市人口在百万左右,而综合实力却能排在前列的城市。没有人口就没有消费,就没有工业,规模上不去,永远只是小打小闹。芜湖的实力如果放在江苏,其实是倒数的。我还发现安徽城市一个奇怪的现象,规模很小的城市能够有一些资源,而人口大市却资源稀少,比如连像样的大学都没有,典型的如安庆、阜阳。安徽长期以来忽视安庆、阜阳以及皖北的发展,造成了几乎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7,安徽的创业兴业环境不佳
安徽人其实是非常聪明能干的。但问题是安徽人似乎在安徽都很难发展,反而到了外地却都能够生龙活虎大有作为。拿创业经商为例,安徽省内至今没有出现一个在全国叫得响的民营大企业、 企业家。你再看看比如早期苏宁的张近东,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雨润的祝义才,这些人都是在外省把事业做大做强。前不久福布斯2014中国富豪榜,出生在安徽的中国前200位富豪一共有13人,只有2人现在留在安徽,其他都跑去外省,相比之下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湖南等地留在本土的中国富豪数量也远远大于安徽。安徽不仅留不住基本的人才,富豪也留不住。我只能理解为安徽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差了。
8,安徽欠缺一种真正的拼搏精神
安徽没有精神吗?有的,但是你看看那是什么精神,黄山松精神、大包干精神。我不知道当初是哪个领导拍脑袋搞出这些所谓安徽的精神。你问问有几个安徽人知道并且了解这个东西。安徽没事就喜欢搞一些表面工作,什么小岗村,什么好干部,年年考察年年宣传,结果小岗村响遍全国,安徽依然倒数,老百姓根本没富起来。前不久有个全国省份发展质量的排名,你猜猜安徽排名第几?全国倒数第三!再看看江苏的口号,很简单干练,就是创业创新创优,争先率先领先。仅仅从口号上你就能感觉到江苏的那种冲劲、干劲和豪迈。武汉也有自己的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每天不一样。多么形象多么顺口好记。合肥是什么口号?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芜湖是什么口号?皖江明珠、创新之城。你看看弄的这些口号,空洞乏味,毫无意义。你连个口号都搞不好,谈什么发展?安徽不缺敢为人先的精神,但是安徽欠缺真正持久有效富民强省的精神。
9,皖人能治国,皖人却不能治皖
这是流传在安徽民间的一个普遍的共识。具体来说,就是安徽人在安徽省内做事很多方面不行。我举几个例子。
安徽大学,省属211高校,这么多年成绩一直很稳定,全国排名在100位左右。我不知道安徽主管教育的领导、安徽大学的领导是什么回事,难道你们没有觉得害臊吗?集全省之力打造的安徽大学,在211学校里面安徽大学是倒数的你们不知道吗?安徽大学至今只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个院士都没有你们知道吗?安徽大学连很多非211学校的发展势头都比不上你们知道吗?安徽卫视,曾经地方卫视排名仅次于湖南卫视,这些年被踢出第一方针,远远落后湖南、江苏、浙江、天津等卫视。网上有人把原因归结于领导,我只能说人是活的,人家为什么能做好,安徽为什么做不好?城市建设方面,整个安徽拿不出一个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城建。合肥不行,芜湖不行,其他更不用说了。安徽那种农村规划思维、乡村建设水准的城建方式早就臭大街了。汽车产业来说,曾经的奇瑞是多么的风光,但是你现在再看看奇瑞,早就被对手吉利、比亚迪甩的远远的。奇瑞已经没脸再说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旗帜了。这跟小岗村现象是多么惊人的类似。就会做表面文章,实际办事能力根本不行。合肥的江淮汽车也是如此。还有什么美菱、荣事达、合力叉车这些企业,都是萎靡不振,难有发展前途。人家江苏的徐工为什么能做到中国老大?河南的宇通为什么那么争气?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为什么后来居上?
安徽怎么搞什么都是风光一小会然后就悄无声息甚至灭亡了?
安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我总结的一句话就是中央不重视、领导不作为、人民不争气。中央不重视:这是硬件,国家不支持,不投资,没政策,底子差,想要发展非常费劲。领导不作为:这是软件,建国以来安徽就没几个领导真正有作为,安徽成了领导人养老升迁的地方。人民不争气:这是精神,目光短浅、小富即安,不注重细节,没有专业精神。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安徽省的精神状态不在发展的轨道上,很难看到那种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只争朝夕的干劲。在这种大环境下,就算是有想做事情的人,也难有施展才华之地,这恰恰是看不见最具有杀伤力的地方。有些人喜欢说什么后发优势,问题是你的后发并没有带来什么优势。什么是后发优势?就是虽然我比你起的晚,但是我比你走的远。安徽哪一方面敢说我做到了?更何况你在发展,别人会停下来等你吗?说说对于安徽未来的期望:安徽要真正洗心革面,必须有釜底抽薪,壮士断腕,以一当十那种精神,否则安徽永远只能落后,而且是越来越落后。我们焦虑的核心就在于安徽似乎总是处在那种慢慢悠悠,半死不活、萎靡不振、自甘堕落,却又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没有谁会比安徽人更爱安徽,更希望安徽能够发展起来了。看到周边省份一个个都大有希望的在大步前进,作为安徽人真的心里着急。我们真的希望安徽你能醒醒,闯出一片天地来,别继续落后了,别让安徽人民失望了。
你和1952年国民产值对比 就知道安徽速度并没有落后 先天底子薄没办法
安徽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是95年以后 白白放弃了沿江城市群,跟皖北资源城市。全力去发展一个孤城合肥。 90年代初 安庆的GPD比合肥多, 现在差几个等级了, 安庆原地踏步, 合肥拿着全省的资源,还不承认,蚌埠 安庆拉走了多少好企业去合肥了。
人员流失是重点
看似说的有理,其实狗屁不通,就是个合肥黑,就那奇瑞来说,奇瑞的创新会比吉利、长城差,狗屁,看东西只看表面的!
跟你直说吧,刚建国那回,安徽省会迁移,合肥当时是县城,没有政治地位。说不上话。资源和发展都给了南京和武汉!所以这个内伤导致安徽现状
一个合肥把全安徽搞垮,就是这样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我心目中的安徽城建排名_安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27,933贴子:
我心目中的安徽城建排名收藏
1 合肥 当之无愧 2 芜湖 第二很稳 3 淮南 双百城市 4 马鞍山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6 安庆 有点衰落5 六安 发展迅速 6 蚌埠
这里说的是城建&&
不是GDP排名 谢谢
比较客观 但明显找喷
很客观!喷也没意思这是事实!
LZ你没去过铜陵吧
回复:4楼铜陵我去过 但是城建真的不怎么样
民富是王道
回复:5楼你现在再来铜陵看看&&铜陵的民富你知道的吧
第一次看见有人把马鞍山城建排这么高的
2 芜湖 ?7 滁州 ?
回复:6楼民富就代表城建就好?你去温州看看 看看那里的城建什么样子 谁不知道温州是浙江最有钱的地方 铜陵富是富
但是人口太少不到100万人的城市怎么比城建? 马鞍山富吧? 人均GDP安徽第一
可是马鞍山城建排不到前三 谢谢
不明真相的淮北人感到压力很大········
其他城市呢。
回复:10楼淮北排第十八
没淮北和铜陵就没意思了
回复:16楼铜陵路不宽&&
而且长途汽车站附近感觉很乱&&
滁州是山水之城,楼主去过吗???空气质量安徽前列!您这个排名我不认同,我保留意见~~~~~
回复:18楼
城建和空气有关系吗
回复:18楼这里说的是城建 不是别的
安庆不参与其中 不客气!!!
回复:21楼只是排了一下名
不必要那么的动肝火我喜欢安庆这个城市
不过这里说实话而已
你误会了 我没生气 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 如果安徽没有安庆 我们很满意!!! 是这样的
1 合肥 当之无愧2 芜湖 第二很稳3 淮南 双百城市4 马鞍山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5 安庆 有点衰落6 六安 发展迅速7 蚌埠 8 滁州 9 阜阳
10 宿州 皖北人口大市 发展迅速 11 宣城 城建一般 发展迅速 12 巢湖 有被无为PK的迹象
13 铜陵 民富 城建一般 主要是人口太少 14 淮北 煤炭之都 城建一般
15 亳州 城建一般
16 黄山 旅游城市 城建一般 17 池州 城建较落后 但是发展最为迅猛
只有亳州 宣城 本人没去过
别的都去过 亲身感受&&
回复:24楼补一楼 完整版
回复:23楼安徽之安就是安庆的意思 安庆不能少
不要这样 要创新 开拓 变革 想出去&&&&&&&&&&
告诉大家夏初丶洁是我孙
楼上是个挑拨安徽人关系的挑拨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人社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