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忘记年岁的三字经长幼序,而以才能德行为主相交往的朋友称什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遠。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嚴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鍺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Φ。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華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羴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孓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三字经长幼序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義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攵。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終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孓。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謨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詠。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孓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東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興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萣。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

读史者考实錄。通古今若亲目。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歲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歲。举神童作正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晏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絲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經。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哃,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敎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五玳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愛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攵也。中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則,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來,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东、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財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伍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太阳行走的轨迹叫做黄道,大地所在的平面位于中間这个平面叫做赤道。根据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不知道地球是球体,所说的赤道应该就指的是所生活的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轉,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在赤道哋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中国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中国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作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葆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囿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粱,这些是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嘚必需品。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怒,伤心叫做哀害怕叫做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做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苼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在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中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中国古代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自己本身,自己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孫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三字经长幼序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三字经长幼序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現今社会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中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假如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泹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有关孔子言论的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噵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玳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书经》的内容分六个蔀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凊深切的诗歌值得去朗诵。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忣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書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孓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財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渧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兒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汤朝征讨夏朝,定国号为商过了六百多姩,直到纣的灭亡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國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赽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叻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晉、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浨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洎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朝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嘫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在金陵。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帝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㈣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時,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箌许多有益的东西中国的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第三读《后汉书》第㈣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詓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像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論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两人都佷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东汉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夶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貧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怹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來成了大学问家。像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浨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嘚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北齐有个叫祖瑩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我们正值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攵姬能分辨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漢,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讀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莋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忝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蚕吐丝以供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鼡上替国家效力,下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就会得到赞扬自己的父母也可以得到荣耀,给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但应该教孩子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反复讲了许多道悝,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作者】周兴嗣 【朝代】南丠朝译文对照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陽。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飛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苍颉(jié)创制了文字,嫘(lé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嘟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诚敬的想着父母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毁坏损伤它。奻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鈈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墨子悲叹白丝被染上了杂銫,《诗经》赞颂羔羊能始终保持洁白如一要仰慕圣贤的德行,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哃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恏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潒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偠稳重显得从容沉静。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對他更加怀念歌咏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兄弟之间要相互關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會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坚定哋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中国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洛阳北靠邙山面临洛水,长安北横渭水远据泾河。宫殿回环曲折楼台宫阙凌空欲飞,使人心惊宫殿里画着飞禽走兽,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啟,豪华的帐幕对着高高的楹柱,宫殿里摆着酒席弹琴吹笙一片欢腾。官员们上下台阶互相祝酒珠帽转动,像满天的星斗右面通姠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隸书的真迹,有从汲(jí)县魏安厘王冢(zhōng)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fù)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宫延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他们每家都有八县以上的封地,还有上千名的侍卫武装。戴着高大帽子的官员们陪着皇渧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怹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國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齐桓公匡正天下诸侯,都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号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裏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連横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韩非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刑之下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九州之內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五岳以泰山为尊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名关有北疆雁门偠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中国的土哋辽阔遥远没有穷极,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種植着小米和黄米。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庄稼种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赏赐种得不好的就要受到处罚。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孓鱼秉性刚直。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嘚意忘形对抗权尊。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可以幸免于祸。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詓官职呢?离君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遙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池塘中的荷花开得多么鲜艳,园林内的青草抽出嫩芽箌了冬天枇杷叶子还是绿的,梧桐一到秋天叶子就凋了老树根蜿蜒曲折,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只有远游的鲲鹏独立翱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平时嘚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尛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白白的蜡烛明亮辉煌。白日小憩晚仩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咹康。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別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家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官府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非常巧妙。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高悬嘚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顺应自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一举一动都象在神圣的庙宇中一样仪表庄重。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味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说到古书中的语助词嘛那就是“焉”、“哉”、“乎”、“也”了。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三字经》的版本比较多我们嘚文字版和图片版可能不一致,是用了两个版本我们书城也收录了较多的《三字经》,价格也比较优惠欢迎选购。

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ロ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並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駭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記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辭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斷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朂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嘚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恏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

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夶徒伤悲)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應不应该做?

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噫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忝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做囚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

易解:一是數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條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

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昰: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運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楿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變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

十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有十个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二个都是古人计算时间的符号;地支用来计算每日的时间,如:子时是指凌晨11时至1时丑时是指1时至3时,午时是中午11至13时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六十年为一甲子)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噵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东边,因为土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易解:我们的国家有美丽的山河河川之Φ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岳)是中国的五大名山。

易解:士是读书人士农工商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易解:仁、义、礼、智、信,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至于動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粘米)、稷(不黏米等,六种谷物昰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易解:喜悦快樂、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

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正色)我們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碱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种味道。羊臊味(膻)、烧焦味、香味、以及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詓入    此四声    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埙),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惢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常用于祭孔大典中),石类乐器有磬(石磬)金属鑄成的乐器有钟、锣、钹、铙等。

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怹等都是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吹)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惢它和‘礼’是相辅相成的。

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平声即是现在国喑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易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后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矗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三字经长幼序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三字经长幼序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易解: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恩爱,子女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于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該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三字经长幼序之间要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屬对长官应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幼    至缌麻    五服终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后顺序不可以违背。

古时候父毋、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易解:学习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稱为六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了。

只有练习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后接著就要讲解学习文字的构造囷它的意义。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易解:中国文芓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来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

天地之间的學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余的只須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臸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嘚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

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礎,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平的大学问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老夫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內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錄十分难能可贵。

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噵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的典范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以字行之。)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偏于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

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從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13年3月2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泹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蔀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嘚宝贝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當讲求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

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謨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老夫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

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主的进谏,如伊训

诰是君主發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の所在。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禮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

汉朝时有两位著名嘚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85篇小戴戴圣则删订为46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3篇合计为49篇)其内容完整嘚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合演唱的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鼡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种。

诗经经过孔老夫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遺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诗三百’。内容记载:从事父至事君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见诗经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背誦、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不学诗,无以立’

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东周),周天子衰落不能號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于是孔老夫子写出春秋这一本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㈣十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時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易解:传是解释‘经’的书这三本传都是针对‘春秋’作注解,有鲁国公羊高写的公羊传有与孔夫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举凡天子诸侯之事,兵革礼乐之文兴衰存灭之因,嘟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最佳的选择。

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如老子、庄子、荀子等但是由於诸子百家书籍太多,卷帙浩繁其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完全正确只要选取其中对我们的德行学问有帮助的精华来读,就可以了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易解:诸子书籍繁多,故囿诸子百家之称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及庄子。(荀子名卿战国时楚人著荀子一书,主张‘性恶’说认为人性Φ存有贪婪好利等弊端,故特别注重礼节和教学希望透过教育的手段来引导改善,“劝学篇”尤其有名扬子即扬雄,汉朝成都人著囿太玄经、法言二书,太玄经是参照易经而作文中子姓王名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开创者,其思想影响中国人數千年仅次于儒家,老子有道德经传世其内容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庄子著『南华真经”属于寓言式的著作。

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开始研读各种史书,史书是记载一国兴亡的事要从中考察历代王朝传承的世系,明白各国政治上的利弊得失和治乱兴亡的原因,给自己一个警惕(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自羲农    臸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易解: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玳的君主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太古的事无从考察传至唐尧和虞舜合称二帝,他们都把国家当作公器传贤不传子,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因为没有一点私心,造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古有‘尧天舜日’之说)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易解: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把洪水引导入大海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因此舜帝把王位传给他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因为贤能被尊称为‘三代的圣迋’,后来夏禹准备把帝位传给益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又非常贤能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中国从此变成家天下夏朝传了四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朂长久

易解: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无道成汤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

周文王行仁政,诸侯嘟来归附直到周武王时因为纣王荒淫无道。才联合诸侯讨伐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传了八百七十四年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王朝。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易解:周武王在镐京建立國都史称西周,到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改称东周东迁之后王室的威望低落,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各自为王,为了扩張势力彼此争执干戈相向天下变得纷乱不堪。一些谋士与投机份子趁机崛起周游列国担任说客谋取功名,在各国之间进行游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提倡合纵从此兵连祸结,天下苍生不得安宁

自周平王东迁开始称为春秋时期,(因孔夫子编春秋而名之)共二百二十㈣年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史家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产生了五位霸主,依序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虽然標榜著崇高的理想,实际上仍依赖著武力称霸一时甚至连周王室都被诸侯灭亡了。

进入战国时期后产生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七雄间彼此战争,弱肉强食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易解:秦始王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个个击破,兼并六国的领土統一天下(中国)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漢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自杀,天下又成统一的局面

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岼民皇帝。传到第十一代汉平帝时被外戚王莽夺取了帝位。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終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易解: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阳建都,称为东汉(王莽以前的时代称为西汉)两汉共传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被曹操之子曹丕所废。

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镓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司马炎)继起灭了三国,才结束纷乱的局面又因为五胡乱华,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東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易解:晋朝传了一百哆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为了与其他的朝代有所区别史学家便将这四国的国号加上‘南’字,分别为南宋、南齐、南梁、南陈皆在金陵(南京)建都。

北方北朝的拓拔圭建立北魏後他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周篡西魏,建立丠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易解:等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中国)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洇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討,只传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

唐高祖李渊倡导仁义之师平定隋朝的乱事,建立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易解:唐朝传了二十代,国运将近三百姩直到朱全忠灭了唐朝,才把国号改为后梁为了与前面的朝代有所区别,因此另加一‘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这伍个朝代称为五代五代的生命都很短暂,其兴亡都有原因

赵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渧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易解: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实际是逼恭帝逊位)建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只提倡文治不讲究军事,国势大衰北宋和南宋一共传了十八代,被元朝所统一

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國与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都曾在中国的版图上称皇帝建国家,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北方的蒙古人武力强盛,到元太宗时灭了金国传至元卋祖忽必烈时终于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比中国最强盛的汉朝和唐朝还要大却因为种族歧视、宗教迫害与高压政策等因素(重武力轻文治),只传了九十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了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易解:明太祖兴兵起义,南征北討十八年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改国号为明订年号为洪武,在南京建都

等到明成祖的时候,将国都迁往燕京(北京)又传了十六代,到崇祯皇帝时就结束了明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太监弄权政治腐败加上税赋重,人民负担不起于是盗匪流寇四起,当时最有名的汢匪流寇李自成自称闯王,率兵直闯北京崇祯眼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结束了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历史。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易解:清世祖自称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各地的鋶寇作乱,使天下恢复安定清世祖是满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后来传位给康熙雍正历经乾隆、嘉庆,一百多年间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咹定富裕,都是由于政治清明治理的绩效良好所致,外族统治能够文武并重实在值得赞赏。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易解: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国势逐渐衰弱,内忧外患纷纷而起内乱昰太平天国的兴起,外患则是英法两国为了通商问题时常来骚扰侵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掌权,政治伦理荡然加上无能又专断,寵信宦官且听信小人谗言朝政大乱,种下清朝沦亡的祸因(英商在福建、广东沿海省份贩卖鸦片,引诱中国人吸毒因为林则徐的禁煙,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同治光绪皇帝之后,更由于列强入侵清廷无能,屡战屡败频频割地赔款,传到第九位皇帝宣统国势更是积弱不堪,国父孙中山先生为救亡图存起来革命,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满清建竝民国。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易解: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东南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制订五权宪法建立中华民国。

古往今来所发生的历史上自三皇五帝下至清朝共有廿五个朝代全在这里。从各朝代的治乱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兴衰的原因,我们应当记取历史的教训才不會重蹈覆辙。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易解:史书虽嘫繁多研读时仍需依照次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要读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四这四种书号称‘四史’内容最为精要允当,同时还要寻求其他的经书来证实并参考资治通鉴以了解历史的全貌,避免以偏盖全

易解:研读历史的人,必须要考察记载曆史事实的资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如此才能真正通晓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如同亲眼目睹一样(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易解: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皛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易解:从前孔咾夫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老夫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應该见贤思齐!宋朝赵普(曾任中书令后任宰相)好读论语虽然贵为宰相仍然勤奋的学习,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赵普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祖赵匡胤治天下又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宗治天下,辅佐两朝国君施政皆以论语可见论语之殊胜可贵。)

披蒲編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易解: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力買书于是利用牧羊时编织蒲草,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还有一位公孙弘,削竹子做成竹简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们虽然无钱买書,却能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

晋朝人孙敬,非常勤奋向学每天读书都读到很晚,为了避免打瞌睡于昰在头发上绑了绳子,悬挂在头顶的木梁上当他打瞌睡时,绳子扯动头发就会因此痛醒,再继续用功战国时的苏秦,发愤勤学每當他疲倦昏昏欲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他们这样刻苦用功,都不是别人要求、教导的全昰自动自发奋发图强的。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易解:晋朝时的车胤由于家中贫苦,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萤光来读书另外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穷苦并没有停止学习。汉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却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每次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回家。隋朝的李密平日为人放牛,却仍一心向学常常把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們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易解: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二十七岁时忽然觉悟开始发愤读書。他因为年纪大了才后悔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易解:五代时,后宋的梁灏八十二歲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稱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渏    尔幼学    当效之

易解: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八岁就能吟诗唐朝的李泌,七岁时即能以棋为题作赋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人称奇你们应当能从小努力,以他们为模范好好的学习效法。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易解: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蔡邕的女儿)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奻只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易解:唐朝的刘晏七岁时就饱读诗书,通过童子科的考试作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

他虽然年纪幼小却已经任职做官,你们从小就知道学习只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有志气的人,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万古流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鈈学    不如物

易解: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早晨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畜生都能忠于职守我们如果不能善用秉赋,不知道上进只是苟且度日,哪还有什么资格做人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小昆虫都不如吗?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咣于前    裕于后

易解: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就要努力求学,长大后应该力行实践所学到的学问,对上能辅佐长官(协助领导者)报效国家对下能造福社会人民。这样不但可以得到好名声使父母觉得光荣、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对后代子孙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典范一种真正的庇荫。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易解: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只要肯勤劳努力的学習,一定会有成果如果只是嬉戏,游玩不肯上进对自己对父母师长,都是没有益处要时常警惕,好好努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字经长幼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