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诚意怎样交朋友友

《小窗幽记》原文、译文、赏析全文&&
& & & & & 《小窗幽记》
& & & & & & & & & &前言
《小窗幽记》是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书,作者陈眉公。
陈眉公,清代小品文作家,生平不祥。其所著《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4篇,共231条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谓生活中总要睁着一只眼睛,不能糊涂;人非无情物,如何潇洒,欲有一番作为,必须脱俗;人生何处无烦恼,超然空灵,才能享受文学家所拥有的那种品味和灵秀。
人生的苦与乐,荣与辱有时是很微妙的,微妙到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对人生的苦与乐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苦乐在我。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不嫉人有,也不笑人无。心中毫无滞碍,灵台一片空明,苦恼、烦闷自然一扫而光。《小窗幽记》著者陈眉公说: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眼里无点灰尘,方可读书千卷;胸中没些渣滓,才能处事一番。又说: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乐世界。
心灵不执于物之不足,还必须豁达,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收得拢。
所以,陈眉公说;放得俗人心下,方名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陈眉公虽醉心于佛道之说,流连于山林之乐,但他所赞赏的人生态度,倒也不是全然的消极逃避,而是敢干承担社会责任。他说: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胸襟。不仅要勇于担当,而且要百折不挠,尽人事知天命,无论结果怎样但求心之所安。
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值得赞赏的。此外,在日常生活及待人接物等多方面,著者也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这些道理,就是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
《小作幽记》所选择的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涉及社会、人生诸多方面,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总之,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当然,陈眉公毕竟是几百年前的文人雅士,其观点必有不合于时代者,相信读者的慧眼可以识别之。
& 1、做人必须清醒& 做事要明白
2、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3、真出于诚 && 诚由于真
4、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5、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6、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7、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8、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9、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10、说话心口一致&&&& 做事名符其实
11、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12、若要得享福&&& 必先会救祸
13、世人指摘处&&& 多从爱护处见
14、世间万物皆有度 & 无度胜事亦苦海
15、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16、知迷则醒&& & 知难不难
17、患难见真情&&& 烈火试真金
18、良心静里见&&& 真情苦中来
19、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20、习忙可以销福&&&& 得谤可销名
21、人多有嗜节&&& 当以德消之
22、万善一念始&&& 万恶一念结
23、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24、不知了了是了了& & &若知了了便不了
25、畅开心扉&& 欢乐无忧
26、居堪傍恶邻&&& 会可容损友
27、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28、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29、先达后近&& 交友道也
30、 形骸非亲 & 大地亦幻
31、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32、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33、 从多入少 & 从有入无
34、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35、看透名利生死关 & 方是人生大休闲
36、 多欲无慷慨& & 多言无笃实
37、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38、美人迟暮名将老 & 四不皆空苦不到
39、饮酒高歌不放肆 & 大庭卖弄假矜持
40、 人生得足& & 未老得闲
41、心性本不束&&& 肉身是至桎
42、业障起心动&&& 祸至因贪念
43、挨骂不还口&&& 便是得便宜
44.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45、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46.柳密拨得开&&& 雨急不折腰
47.悉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48.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49.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
50.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
51.当为情死&& 不当为情怨
52、缩不尽相思地&&&& 补不完离恨天
53、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
54、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55、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56、 花柳深藏 &&& 雨云不入
57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58小玉和西施& 飞烟与尘弥
59、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60、绿绮情弹无知音 & 画眉深浅谁与看
61、豆蔻不消心上恨 & 丁香空结雨中愁
62、情人说痴话&&& 痴情是真情
63、顾影自怜无用& 心动不如行动
64、化石而立&& 千古情魂
65、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66、鸟沾红雨&& 不任娇啼
67、饮罢相思水&&& 方识相思情
68、多情成恋&& 薄命可嗟
69、情之所至&& 风伴月容
70、听得春花秋月话 识得如云似水心
71、边陲封疆缩地& 中庭歌舞犹喧
72人应通古今& 士要知廉耻
73、宁以风霜自挟 &毋为鱼鸟亲人
74、无位之公卿&&& 有爵之乞丐
75、失足一恨&& 悔之千古
76、圣贤托日月&&& 天地现风雷
77、不因怨而失愿&&&& 不因财而伤才
78、身不束心&& 名不束人
79、待人余恩&& 处事余智
80、既要拿得起&&& 又能放得下
81、认假也识真&&& 卖巧还藏拙
82、量晴较雨&& 弄月嘲风
83、弃俗得仙&& 舍仙得道
84、修心养性可立命 人情练达天意通
85、达人离险境&&& 俗子沉苦海
86、浮名梦中蝶&&& 幻而本非真
87、只有百折不回&&&& 才可万变不穷
88、实地着脚&& 实处立基
89、兢兢业业的心思 潇潇洒洒趣味
90、无事时提防&&& 有事时镇定
91、穷通未遇局已定 老疾未到关已破
92、秋叶难辞枝&&& 野鸟犹恋巢
93、刚不胜柔&& 偏不融圆
94、声应气求之夫&&&& 风行水上文章
95、以学问摄躁&&& 以德性融偏
96、居官有山林气&&&& 野处有理国才
97、少言语以当贵& 多著述以当富
98、须负刚肠&& 当坚苦志
99、清贫自乐&& 美色成空
100、烦恼场空空& 营求念绝绝&&&&&&&&&&
101、斜阳树下谈禅&& 深雪堂中论人
102、宁为真士夫& 不为假道学
103、觑破兴衰得失灭&&&& 阅尽荣枯心肠冷
104、名山不乏侣& 好景有好诗
&105、一技天下&&& 吃遍南北
106、才士不防泛驾&& 诤臣岂合模棱
107、宁为薄幸狂夫& 不作厚颜君子
108、看尽人间鬼& 才做北风图
109、至音不合众听& 至宝不同众好
110、梦中说真话& 或可是真人
111、胸无火炎冰兢&&& 时有月到风来
112、草舍才子登玉堂& 蓬门佳人造金屋
&113、传话者轻&&& 好议者浅
114、不留昨日之非&& 不执今日之是
115、应沉潜平实& 勿哗众取宠
116、尘心减时&&&&& 道念方生
117、恩爱富贵时& 自思反省日
&119、古人是非分明 今人真伪难辨
&120、己情不可纵& 人情不可拂
&121、天不禁人闲&&&& 人自不肯闲
122、浮云有常情& 流水意厚深
&123、贫士立德&&& 闹场静心
124、心生一切 & 心灭一切
125、才鬼胜于顽仙&& 芳魂毒于虐祟
126、自悟了了 & 自得休休
127、简淡出豪杰& 忠孝成神仙
&128、招客应断尘世缘&& 浇花不做修道障
129、一言灵天下& 百世光景新
130、人生一世有三乐&&&& 佛书佳客山水游
131、眼无成见读书多&&&& 胸无渣滓处世圆
132、不作营求 & 自无得失
133、勿无事而忧& 勿对景不乐
134、出世者入世& 入世者出世
135、诗禅酒画皆有意& 真意只存吾心底
136、愁去观棋酌酒&& 乐来种竹浇花
137、了心看清本来面&&&& 出世堪破无常理
138、天地万物适者存&&&& 适才养性可得真
139、熏德用好香& 消忧用好酒
140、破除烦恼木鱼声&&&& 见澈性灵优钵影
141、太闲生恶业& 太清类俗情
142、灵丹一粒 & 点化俗情
143、妖冶成骷髅& 功名是梦蝶
144、独坐禅房 & 心静神清
145、才人多放正敛之& 正人多板趣通之
146、闻人善则疑& 闻人恶则信
147、能脱俗便是奇& 不合污便是清
148、尽心利济 & 天地皆容
149、读史莫怕有错词&&&& 闲居要能忍俗汉
150、明窗净几一息顷&&&& 名山胜景一登时
151、闲得一刻好快活&&&& 心中无事能行乐
152、兴来醉倒落花前&&&& 机息忘怀磐石上
153、烦恼种种&&&&& 蝎蹈空花
154、休便休去 & 了时无了
155、意亦甚适&& 梦亦同趣
156、业净成慧眼& 无物到茅庵
157、一粒沙中有世界&&&& 一朵花中有天堂&&
158、山泽未必有异士&&&& 异士未必在山泽
159、可爱之人可怜&& 可恶之人可惜
160、澄辨不急 & 归劝勿逼
161、比上不足时& 比下可有余
162、求俭求贤 & 安贫乐道
163、唤醒梦中之梦& 窥见身外之身
164、打透生死关& 参破名利场
165、一笔写出& 便是作手
166、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167、经书是方法& 佛性为本身
168、勿闻谤而怒& 勿见誉而喜
169、人胜我无害& 我胜人非福
170、闭门是深山& 读书为净土
171、自心一尘不染&& 才见圣人胸襟
172、成名穷苦日& 败事得志时
173、让利又逃名& 才是真君子
174、求福速祸至& 安祸速福至
175、看书不可拘旧&& 学理不要盲从
176、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
177、假戏假作 & 真戏真作
178、一言济人 & 功德无量
179、闲要有余日& 读书无余时
180、简傲谄谀不谓谦&&&& 苟薄不可谓明大
181、运笔之先&&&&& 胸有成竹
182、云霞青松作我伴&&&& 一壶浊酒清淡心
183、耳目宽时天地窄&&&& 争务短时日月长
184、闲居家中&&&&& 神游外物
185、徒号书厨&&&&& 终非名饮
186、美酒一饮题花落&&&& 清爽快意在天堂
187、妙于天成&&&&& 坏于人造
188、清闲无事&&&&& 坐卧随心
189、舞蝶游蜂&&&&& 落花飞絮
190、鸟栖高枝弹射难加 士隐岩穴祸焉至
191、混迹尘中&& 高视物外
192、五夜鸡鸣&&&&& 一觉睡醒
193、扇风不如清风&& 井水不及甘雨
194、月榭凭栏凌缥缈&&&& 云房启户看氤氲
195、莫惟学文而离道&&&& 勿以取艺而弃德
196、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技末之学无益身心
197、士知学恐无恒&& 君子贫而有志
198、用功于内者心秀&&&& 饰美于外者心空
199、盛衰之机贵人谋&&&& 性命之理求实用
200、资性不足限人&& 境遇不足困人
201、敦厚之人可托大事 谨慎之人能成大功
202、已成之祸难以救&&&& 难宥之罪不能保
203、处世以忠厚& & 传家得勤俭
204、即物穷理&&&&& 反省己心
205、善良淳谨人人喜&&&& 浮燥凶恶人人厌
206、处事宜宽平& & 持身贵严厉
207、天地且厚人& & 人不当自薄
208、知万物有道& & 悟求己之理
209、遗德莫遗田& & 勤奋定有济
210、揆诸理而信言&& 问诸心始行事
211、兄弟相师友& & 闺门若朝廷
212、友以成德&&&&& 学以愈愚
213、犯罪难逃罪& 得财仍破财
214、浪子回头金不换 &贵人失足损于德
215、饮食有节&&&&& 男女有别
216、耐贫贱易 &&& 耐富贵难
217、澹如秋水贫中味&&&& 和若春风静后功
218、兵应者胜&&&&& 兵贪者败
219、险奇一时&&&&& 常者永世
220、忧先于事故能无忧 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221、尧生丹朱鲧生舜&&&& 人贵自立贵自强
222、静者心不妄动&& 敬者心常惺惺
223、祸者福所依& & 福者祸所伏
224、勤苦之人绝无痨疾 显达之士多出寒门
225、利己即害己& 下人能上人
226、大孝单称虞舜&& 英才独颂周公
227、不能缩头休缩头 &得放手时须放手
228、居易俟命 & 木讷近仁
229、立大功者忽小利&&&& 谋公事者去私心
230正己为率人之本& 守成念创业之艰
231人生不过百&&&& 懿行千古流
& & 集醒篇
1、做人必须清醒&& 做事要明白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而今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梦乡。好名的人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声色犬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之药,使人人服下得到清醒呢?
饮了中山酒,要醉上千日,千日之后,还有醒时。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时已昏醉,不知身在何处。再饮之后因渴而求,求而愈渴,终至一生性命与之,而不复醒。
此时若问“心在何处”,心已失落在名利声色之中;若问“身在何处”,身已追逐幻影而不止歇。中山酒只能醉人千日,千日中不能自拔,欲望之酒可以醉人一生,一生之中不能自主,但世上很多为此至死而不醒的人。
洒醉的人,只要给他喝下“醒酒汤”就能清醒,然而,在名
利声色中沉醉的人,怎么能唤醒他呢?有什么样的清凉剂能唤醒心的迷醉?也许只有清醒人留下的清醒语吧!在醉梦中做的都是纷乱的、幻影的事,只有醒来才能做一些真实的事,因此,“醒”是第一要务,惟有醒了,生命才可贵,天地宇宙才真实。
&&&&&&&&&&&&&&&
& 2、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
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堪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所中才试得出真象来。镇静自若安定的志节,必须在纷纷扰扰的闹境里才验得出真功夫。
莲花被人视为纯洁的象征,因为它出污泥而不染。一个人心境的澹泊,亦是如此,真正的恬淡不是未经历过世事的空白,而是经历任何声色豪富的境遇,都能不着于心。有的人在贫穷中守得住,在富贵中却守不住;有的人在富贵中守得住,在贫穷中却守不住。能够澹泊,就是不贪浓艳之境,而这澹泊之心,有的是从修养中得来,也有的是天性如此。
‘定’是不动摇的意思,世间的五光十色,惊声软语,足以诱动心志的事物实在太多,而身处尘世能不动摇的又有几人?大多数人在名利中动摇,在身心的利害中动摇。泰山是不动摇的,但泰山在崩溃前,却不能不动摇。动摇的人是受环境的牵动,环境要他向东,他便不能向西。不动摇的人是不为环境所动的。反之,环境将以他为轴心而转动。在紊乱的环境中能保持安定的心境,这便是镇定,能镇定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 方向。
& & 3、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给于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鸣清高,不如坦直地做人来得真实。
故示他人恩惠以取悦对方称为‘市恩’,有买-卖的意思,因此,市恩大部分是怀有目的的,或者是安抚,或者是冀望有所回报,这和买-卖并无不同,恩中即无情义,也不足以令人感谢。但是,,无论是市恩,或者是出于诚意的恩惠,总以回报为上。一个人一生承受自他人的恩德不在少数,报之犹恐不及,岂有时间故示他人恩惠呢?所以,市恩不如报德为厚。而最大的报德在于以德报之,而不在于报惠。
所谓盛名累人,人人都想获得名声,并以此为荣,殊不知名声只是一种空洞的声音,虽能满足某些虚荣感,无形中却会成为一种束缚人的东西。许多知名人士,言行举止战战兢兢,便是最好的例子,倒不如逃名来得逍遥自在,能免除心里上的负担。
做人只要真实,保有一己的人格就够了,何必做些假象,不但弄得自己不自在,久而久之,别人也会不敢信任。所谓‘真’,就是出于‘诚’。做人要出于诚意,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
& & 4、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让人当面赞誉自己,不如让人在背后毁谤自己。令人产生初交之喜,不如令人久交不厌。
人多是虚伪客套的,要让他人当面赞美自己并不困难,而要他人背后不批评自己,却是不容易的事,即使有不对的地方,由于碍于情面,或是利害关系,鲜有愿意撕破脸,当面指责对方的。在背后就不同了,要他人不骂自己,除非自己不犯错,没有可被人评议之处才能勉强做到。因此,面前之誉并不表示自己做人成功,背后之誉才算成功。背后之誉远不算完美,背后无毁才算难得。
人初相识总是充满着一份好奇感和新鲜感,因彼此的契合而欢喜,然而这时的交往就个人而言,不过是冰山尖端的互望而已。人在初见面时不会把自己的缺点暴Lu出来,见到的往往只是好的一面,因此,第一印象远较平日来得完美。但是,日久见人心,一旦新鲜感消失,最初的亲切感也会因为缺点的增加和距离的拉长而改变。
事实上,最初的亲近和欢欣经常只是幻象,必然会遭到破灭。交往长久后的亲切才是真正的亲切,因为那时整个缺点都已被了解和接受,而能以完整的人格交往。此时的欢喜才是真正的欢喜。“使人有乍交之欢,不如使人无久处之厌。”一方面是要我们不要为初见之喜所迷惑,另一方面是要我们不要在初见时掩藏自己、只以好面目与人交往,这样才不会有日后感到不实的厌恶感。
& & 5、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
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
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命运使我的福分淡薄,我便增进我的德行面对它。命运使我的形体劳苦,我便安慰我的心绪弥补它;命运使我的际遇困窘,我便扩充我的道义通达它。
福分薄,是指外在的物质环境不丰厚或者生命的外缘常有缺憾,如果内心没有深厚的修养,往往要怨天尤人,感到不满足。相反地,深厚的心灵修养能使人安然自适,将一切驱出脑际。有时命运会使我们的形体十分劳苦,倘若我们的心也跟着紧张,那真是要身心俱疲了。形体的疲劳并不能使心灵疲劳,如果将心放在轻松甚至快乐的境界中。那么,即使形体再劳苦,心情还是愉快的。人的际遇无常,困厄在所难免,此时更不可灰心丧志,不如充实自己的学问,扩充自己的心胸和道德。困厄的产生,往往是自己的能力不够的缘故,若能抱如是想,必能在一种宽阔的心境下将困厄突破或解决,即使不能解决,有开阔的心胸和通达的道德,至少内心不会因此而沮丧。
& & 6、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清心寡欲的人,必定为奢侈豪华的人所疑忌;检点谨慎的人,必定为言行放肆的人所忿恨。一个人到了穷途末路,应看他当初的本心如何;一个功成名就的人,要看他以后怎样继续下去。
过惯豪华奢侈生活的人,并不相信有人能过淡泊的生活,认为甘于淡泊是沽名钓誉,非出于本心。吃惯肉的人决不知菜根的香甜,所以他们不免要加以怀疑。行为放肆的人,常要忌恨那些言行谨慎的人,因为这些人使他不自在,使得他的放肆有了对照,而令人大起反感。事实上,检点的人不过是在自我约束,而放肆的人则不能忍受自己的放肆,所以才要忌恨谨慎的人。
一个人会走到穷途末路,要回溯到他最初的发心,和整个过程中用心的转变。有许多原本成功的人,后来失败了,就是在成功之后用心有了转变,或是最初发心时便已埋下失败的种籽。一件事情的历久不衰与一个人的发达,无非是行其可行而不倒行逆施,加上长久的努力不懈。若是最初便心意不正确,或是成功后改变原有的精勤,那么,即使一时成功,也无法持久,终将走到事穷势蹙的地步。一个现时十分成功的人,我们也要如此地看他。得意不可忘形,上至峰顶还要顺路下至山谷,才不至于困在山顶,跌得鼻青脸肿。
& & 7、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须是外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两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分别美丑之心太明确,则无法与事物相契合;分别贤愚之心太明确,则无法与人们相亲近。内心要明白人事的善美与缺失,处世却要纯朴仁厚。从而使美丑都能得到平等,贤愚都能受到益处。这才是上天的本意和气量。
美丑并无一定的标准,要看个人的喜好而定。如果对事物的美丑太过挑剔,则世上没有几件事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恶美丑原是相对的,如果执着于自己所相信的美,而不能接受整个世界的本有现象,那便是与物不契。相同地,贤愚之分也是如此,孔子教人不分贤愚不肖,倘若只接受贤者,而摒弃愚者,岂不是使贤者愈贤而愚者愈愚了吗?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成为他人眼中的贤者?尚贤弃愚,难怪要与大多数人不亲了。
处世应当心中明白而外表浑厚,所谓心中明白,就是知道人事的缺失,而外表浑厚,则是悉数接纳,使贤而骄者谦之,愚而卑者明之,各获其利。就象阳光化育万物,既照园中牡丹,也照原野小草,使两者皆欣欣向荣,这才是上天的好生之德。
& & 8、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
性自有常,故任性人终不失性。
情爱最难保持长久,所以情感丰富的人终会变得少情寡义;天性本有其常,所以率性而为的人终不失其天性。
“情到深处情转薄”,一方面是因为情甚苦,一方面是因为情爱难久。情是一种执著,因此不得必苦,情又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思念,因此掌握甚难,再加上生命短暂,环境多变,见人不见心,见心不见人。能由情爱之中得到欢乐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异常迅速、至亲至爱也敌不过生死的摧残。所以,多情之人在备尝捉弄之后,多半要远离情感,而变得寡情了。
任性并非放肆,而是返观本性而随顺之。人性在未受外界you惑之前,原是天真纯朴,自由快乐的。然而,因为种种物欲名利的牵连,知识的分割,很容易会受到蒙蔽。但这种天性并未失去,在人摆脱物累,忘却尘劳时,又会迥然呈现。因此,率性而为的人仍不失人的本性,而放肆于美酒声色的人,却因恋物而迷失了本性。
& 9、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真廉无名,立名者所以为贪;
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真正的廉洁,则扬弃廉洁的名声,凡是以廉洁自我标榜的人,无非是为了贪;最大的巧,是不用任何技巧,凡是运用技巧的人,都不免笨拙。
为廉洁而立名,虽不贪利,却是贪名。这和许多人做了好事一定要把名字公布出来是一样的,无非是为了博取一个善字而已。其实廉洁原是本分,由于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使廉洁成了难得的事。廉声能为世人称道,是因其难得,若是官吏都能廉洁,廉洁成了希松平常的事,又何必为此而立名呢?
一术对一事,此巧不可对彼事,因此,用术之人若为术所困,这个时候,巧术便成了拙术。真正的巧在来而不立,立而不滞,这样才能应万物而生其术,不因一术而碍万物。所以说大巧无术,要能兵来将挡。若是滞于术之为用,一旦事出突然,便毫无办法了。
& & 10、说话心口一致 做事名符其实
谈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好谈山居生活之乐的人,未必真能由山林中得到乐趣;口头上厌恶名利之论的人,未必真的将名利忘却。
有许多事情,表面和事实往往相差甚远。就如好谈山林之乐的人,总以久处尘嚣中的人居我,真正了解山林之趣的人,早已身处其境而不返了。有许多乐趣,是言语所不能道尽的,世上挂在口头以为风雅的,又岂能得到其中的真趣?能谈的不过是耳闻目见的事罢了,那些耳不闻目不见的事,就无从说起了。
好作厌恶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必尽忘名利。因为这些人形虽放下而心未放下,口是心非。名利犹如Du博,是以全部身心为筹吗,去换取空无一物的东西。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就如酒,浅尝则可,过之则醉。然而普天之下又有几人能饮下此酒而不醉?即使是反对名利之人,到底是反对名利的本身呢,还是反对人对名利的迷恋呢?如果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
& & 11、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伏藏很久的事物,一旦显现出来,必定飞黄腾达;过早开放的花朵,往往会很快凋落。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准则,在长久的潜伏下,已将内涵历练得充实饱满,一旦表现出来,必定充沛淋漓,而能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如果没有这些长久的潜伏,又何能飞必高呢?
“开先者,谢独早。”也是很合理的,因为太早开发,各方面无法配合,自然就竭尽力量而凋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因为太早开发,不到中年便成了平庸的人。倒是那些年轻时默默无闻的人,因为在岁月中不断储备实力,而终于大器晚成。生命之经验和宝藏的开发也是如此,就象一罐酒一样,愈陈愈香,要让它在岁月中酝酿、成熟,才会是一罐好酒。
& & 12、若要得享福&&&& &必先会救祸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
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先降下一些福分使起骄慢之心,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先降下一些祸事使起警戒之意,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老子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即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 & 13、世人指摘处&&&& 多从爱护处见
世人破绽处,多从周旋处见;指摘处,多从爱护处见;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世人出现失误,多是在交际应酬的时候;世人受到指责,多是出于关心爱护的缘故;世人左右犯难,多是出于贪爱留恋的原因。
好在人情场上作周旋的人,必定在人情场上见过失。交际应酬,本难面面俱到,此处应付得了,他处必定不及应付,恁是八面玲珑的人,也难免落得个虚假油滑之名。何况交多必假,穷于应付,难免虚与委婉,全天下都是好友,就是圣人也难做到。周旋到烦人处,恩多反怨,种种嫌隙生。
爱之故而责之,责备是要他好,如果不爱,任他死活,毫不相关,又何必责之?责也有道,要责其堪受,以爱语导之。若是不堪接受,那么爱中生怨,责之又有何效?
人情的艰难,往往在于留恋。贪生者畏死,恋情者畏失。大凡着于何处,何处便难;难舍何处,何处更难。惟有能舍一切难舍,不贪一切可贪的人,才能自由自在行于世间,而不被一切所缚。
& & 14、世间万物皆有度&&&& 无度胜事亦苦海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赏鉴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挠则亦苦海。
山居本是愉快的事,如果贪恋起来,又与世俗有何不同?爱好书画是高雅的事,但过于痴迷无厌,与商人已无二致。饮酒赋诗是欢乐的事,但如屈从他人敷衍应酬,则如同地狱。交友好客是舒畅的事,一旦为俗人喧闹干扰,便成为苦海。
山居的本意是远离尘嚣,如果对山林起了贪恋,岂不是有违本意吗?每见名山胜景,大兴土木,原味尽失,加上游人缺乏公德,满地果皮纸屑,那么山林又何异于市场。写字绘画,原本是风雅的事,若必以巨金购置名家之作而后甘,则沦为买-卖,雅兴尽失,成为炫财傲富的事。
作诗饮酒,要起之于兴,发之于情,倘若既无兴致,又无情趣,徒然为了应付而为之,就十分痛苦了。好客亦是如此,可以舒展胸怀,若是来者不拒,喧腾一堂,或者俚曲艳调,吆五喝六,不仅令人头痛,避之犹恐太迟,又何来胜事、雅事、乐事和豁达事之分呢?
& & 15、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重钱财,则可以聚集众人;约束自己,则可以使人信服;放宽气量,则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凡事带头,则可以领导他人。
任何事情均有其相成之道,在相处方面,则是指做人的态度。财是众人所希求的,如果太重视钱财,而将利益一把抓,他人得不到利益,便会离开你。相反地,将利益与他人共沾,甚至舍弃个人的利益,他人心存感激,自然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自我约束,是使人心悦诚服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个平等观念,你能做的事他便能做。如果不能约束自己,又怎能要他人约束自己。律自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听从你了。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肚里不能撑船,早就下台了。肚量狭窄,必然不能容人,也无法得到他人的爱戴,而而纷纷离去。大厦失去了支柱,岂有不塌这理。因此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因为,事情来时,多数人都犹疑不定,或者不信任,或者畏惧,如果领导的人也如此的话,事情便难望办成。反之能洞察先机,解除疑惑,不畏艰难地去做,那么他人便一扫疑惑,而欣然跟从了。
& & 16、知迷则醒&&& 知难不难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
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在最易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无处不是清醒的状态。将最难放下的心头之事放下,那么到处都是宽广的境遇。
“迷”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道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会让我们迷惑。智者有未迷失自己之前就已识破,故而不取;愚者却连一些简单的歧路也不能看出,甚至因此往而不返。倘若能识破这种虚假,就不会沉浸在其中,可惜人们往往走出这一个迷惑,又进入另一个迷惑之中。就个人而言,如果连最令人沉醉的事物都能一一看破,那么就很少有能让他迷惑的事了,自然就能处处清醒。
让人觉得难以放下的,无非是名利、得失和憎爱,难舍名利的人,如果没有名利便觉呼吸困难,生命不可爱,一旦得到名利又怕失去,仍然觉得呼吸困难。生命不可爱,而心怀憎恨的人,眼中看到的人可恨,心中想到的事可恨,,连脚下踩的路都会令他生厌,何况是难舍的事。至于情痴爱圣们,则你爱我不爱,我爱你不爱,好不容易两人相爱了,今天吵架,明每冷淡,后天却又不得不分离。
人心牵牵缠缠,天地却始终辽阔。眼前无路往往是心中无路,心中无路则是自己搬来石块挡道,如果将石块拿走,自然万境宽广,诸事顺遂。
& & 17、患难见真情 && 烈火试真金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遇到大事和难事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的勇气;处于逆境或顺境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逢到喜怒衰乐这事时,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群众同行止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措施。但若人人都采取这样的态度,岂不是无人来担当重任了吗?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便可看出一个人的担当。一个有胸襟气度的人,在面临逆境时不会怨天尤人,他能接受顺境,也能接受逆境,因为他明白世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需要人的努力。
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要能不得意忘形,怒要能明白事理,所以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一方面是真正可以喜怒的事并不多,一方面也是怕因喜怒而判断错误。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 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 18、良心静里见&&&&&&&&&& 真情苦中来
良心在夜气清明之候,真情在箪食豆羹之间。故以我索人,不如使人自反;以我攻人,不如使人自露。
在夜间心境平和的时候,容易看出一个人的真心;而真实的情感最能在简朴生活中流Lu出来。与其不断要求人家改正,不如使其自我反省;与其攻击他人的缺点,不如使其坦白错误。
白日喧扰,无暇静 想,人较易依一时的欲念而昧理行事。等到万籁俱寂,一灯独坐,细想一日言行,才觉多有不是,而生惭意。因此,夜气清明时,最容易自我反省。
真情不在锦衣玉食,而在箪食豆羹,因为锦衣玉食味浓,人心易贪恋而忘情,箪食豆羹味淡,人心不生执着反易流露。就如以酒交友多入昏沉悔恨,以茶交友反见情谊长久,道理是相近的。
为了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断的去要求他,不但自己疲累,他人也会生厌,倒不如让他自觉其非,才是根治之道。同样的,与其去攻击他人的恶行,使人恼羞成怒,不如使他自惭而向人坦白,这才是最好的办法。如此既不会疲累生厌,也不会令人恼羞成怒,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 & 19、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宁为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
宁可做一个顺应世事而平庸愚笨的人,也不要做一个欺世盗名而出人头地的人。
大善大恶之人。往往才智高人一等,多见世人死于欺世的豪杰之手,而不见世人死于庸愚之口。才智不足,固不足以为论,而才智匹配的人,如果心术不正,专图一己之利,其才智无非是吃人的工具,如何称得上豪杰?如王莽、曹操之辈即是。
豪杰之为豪杰,在于能运用才智造众人之福,否则只能称之为袅雄寇盗,所谓欺世之豪杰,便是指这一类的人而言。
一般人不甘做庸愚,而宁愿做豪杰,无非是为了表现自己,少有善心为众人谋福利的,这样的善心,即使才智够,难保将来不欺世盗名。倒不如安守平庸,免得贻人口舌。豪杰之心甚苦,不能担其苦的不足以为豪杰。庸愚易为,守善随世,又有几人甘心为之?人贵自知而不自限,庸愚之徒与欺世之辈相较,却是大大的豪杰呢!
& & 20、习忙可以销福 得谤可销名
清福上帝所吝,而习忙可以销福;
清名上帝所忌,而得谤可以销名。
清闲安逸的享受是上天所吝惜的,如果使自己习惯于忙碌,则可以减少这种不善的福分;美好的名声是上天所禁忌的,如果受到他人的毁谤,则可以减 由名声所带来的负担。
清闲安逸的日子并非人人都能过的,不仅上天不允许如此,人们也不允许太过清闲的人。人在清闲中容易懒散,逐渐失去生命的活力,甚至生出悲观的思想,这是因为身体闲了,脑子却不得闲。每见一生辛苦的人,一旦退休下来,却不懂得如何排遣生活,过不了几年,就衰老而死,这是上天吝福呢?还是人不堪无聊呢?倘若能利用这种难得的空闲,做些有意义的事,就不至于如此了,所以说“习忙可以销福”!
名声是不容易维持的,而且也是累人的事。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完美的名声有时也会带来祸害。因此,如果遭到他人毁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声既然受损,就不易遭人嫉妒,而可以摆脱盛名之累,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
& & 21、人多有嗜节&&&&&&&&&& 当以德消之
人之嗜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
人们爱好名声气节,爱好文章辞藻,爱好行侠仗义,就像爱喝好酒一样,容易一时兴起为所欲为,应该以道德涵养来改变他。
& &&嗜名节的人可以为名节拼命。嗜文章的人可以为一句辞藻反目成仇,而游侠自任的人却又打架有余,仗义不足。这些大都是‘客气’,也就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喜欢,追根究底,不过是好面子罢了,于自己毫无裨益。更说不上有利他人。凡此种种,无非是缺乏道德修养所造成的结果。
&&&&& & 嗜名节,嗜游侠原非坏事,只是名节为的是节操,文章为的是雅意,游侠为的是义气,若没有清醒的认识,往往行之非真,而虚有其名。如果一时兴起而去接受它,等到厌倦了,又弃之如敞履,就完全失去原意了,带来的害处可能比益处还大。
& & 22、万善一念始&&&&&&&&&& 万恶一念结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一个善的念头,可以获得降福的吉神呵护;而一个恶的念头,就会招来为祸降灾的恶鬼,明白这一点便可差使鬼神了。
我们内心的每一个念头,虽不具备吉神恶鬼的形象,但是由于心念与之相通,心怀善念的人,自蒙吉神呵护,心怀恶念的人,自与恶鬼同途。任何善恶的念头,未发诸行为之前,在心中已经自己承受,心中充满恨意的人,心已在地狱,心中充满善意的人,由于善意带来的欢喜,便如同身在天堂。
&&&&& &善恶而付诸行为的,在佛家又有三种承受方式,一是今生承受其果,作奸犯科而遭制裁的便是此类。另外两种是下一生或是来生再承受。所谓吉神与厉鬼,其实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鬼神不能祸人,福祸惟人自取。为善的人心胸舒坦,本身就是自己的吉神。为恶的人心中充满蒺藜,本身形同恶鬼,还会有恶鬼不认他为同类,而黏着他吗?
& & 23、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眉睫线交,梦里便不能主张;
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双眼闭上,梦里便不能自作主张;眼光落到地下,想到梦中都不能自主,死后又能知道些什么呢?
&&&&& &人在白日凡事诸多主张,追逐声名美色,争强斗胜。但是夜来,眉睫一交合,或为虎狼所追逐,或为恶人所包围,或与所爱而分离。即使是最亲爱的人,梦中也仿佛对面不识。这与白日的意气风发,事事必以自己为中心大异其趣。然而,白日的自己又何尝是自己的主人,梦中以为真实的,白日不也一样以为真实吗?反倒是梦中的自己,说明了自己渺小。好梦固然留不得,恶梦也避不去,较之受到种种环境牵制与命运摆布的白日,梦又何尝不是更真实的一面呢?
&&&&& &佛家说生命有六道轮回,又说死后有四大分离的种种可怕现象,称我们这个色身为幻身,都是不无道理的。我们所追逐的一切在永恒的时空看来只是渺小的幻影,因此,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许多事情都可以释怀了。
& & 24、不知了了是了了& &&&&& 知了了便不了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佛只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执着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未来的念头,便是未曾完全放下。
人自以为很聪明却不知整日活在烦恼欲望的束缚中而不能自己。很多事情未来时起渴望妄执,已来时生非分追逐,去后复在心中念念不忘,全不知放下的快乐,而不断地以欲望自我烦恼和束缚。
也有人明了到这一点,便躲到山中将心放去,认为这才是放下一切的方法。殊不知这种以为自知的了了,其实是不了,因为心中还有对放的执著,这个‘放’字成了无形的枷锁,使他动弹不得,不敢接触任何事物。这在佛家看来是小乘不究竟的做法,是为佛所呵责的。莲花居水而不沾水,若为了怕水而种在旱地,它就会枯萎而死。如果在心中能将烦恼根本放下,连放下的念头也除去,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那就是真的‘了了’,也是个人间了仙。
& & 25、畅开心扉&&& 欢乐无忧
剖去胸中荆棘以便人我往来,是天下第一快活世界。
将心中自伤伤人的荆棘去除,开放平易的心胸与人交往,便是天下最令人舒畅欢喜的事了。
一个人的心中一旦存有不平之气,在与人交往时就容易伤人,即使是闭门独处也会伤害自己。什么是妨碍我们与人交往的荆棘呢?无非是埋藏在人心的不信任、嫉妒和自私,这些造成我们拒绝将心胸坦诚开放,即使在形体上与他人握手,心却背道而驰。
人是需要友谊的,友谊使我们欢笑、歌唱、更使我们患难与共。友谊就象一扇门,需要自己去挖掘,你不去扣门,他人如何会为你开启?你不打开,别人又如何进来?同样地,不把屋内的荆棘除掉,不但自己不能安居,别人又怎肯进来呢?
有一首极可爱的诗歌:“君担簦,我骑马,他日相逢为君下;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如果能剖去胸中荆棘,获得这样的友情,岂不是天下第一快活的事?整个世界在我们眼中不是显得更完美吗?
& & 26、居堪傍恶邻&&&&&&&&&& 会可容损友
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惟在自持者两得之。
选择住家不一定要避开恶邻居,聚会也不一定除去坏朋友。如果自己能够把持,那么即便是恶邻和损友,对自己也是有益的。
要找一个全是好人的地方住下,是不可能的事。所谓恶邻有时是品德恶劣,有时是行为恶劣。譬如你要睡觉他练鼓,你要读书他唱歌。因为相处在接近的空间里,必定会有趣味相冲突的时候。但若将垃圾丢在他人门口,或是任由猫狗随地便溺,就令人无法忍受了。
众人相聚,难免有一些逢迎拍马,或是言谈粗鄙的人,这些在我们进入社会后,都不难见到。这时到底是与他们同声相应?还是他饮他的花酒,我喝我的清茶呢?
其实,无论是恶邻或是损友,换一个角度来看,无非是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定力。倘若我们与邻居吵架,也丢垃圾在他家门,放狗在他家拉屎,我们不也成了毫无涵养的恶邻了吗?很多事情稍加忍耐也就过了,即使交涉也要依理而行。至于损友,那完全就看自己的把持了,如果定力足够,绝不会被人影响。能善自把持的人,无论什么样的恶邻或损友,不过是他的试金石罢了。
& & 27、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须五更头检点,思想的是什么便得。
要知道自己是有道德的君子,还是缺品德的小人,只要在天将明时自我反省一下,看看自己所思所想到底是什么,就十分明白了。
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在于君子以大我为出发点,小人则以小我为出发点,君子不以利而害义,小人却因利而伤义。
五更头是夜将尽,天将明,也就是一天的活动将要开始的时候。人们追逐了一天后,大部分人在一二更时只求赶快入眠,明天好更有精力从新追逐。到了五更多已睡饱,便会开始盘算一天所要做的事情。这时君子和小人之间所想的就大大地不同了。君子所想到的是如何竭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人,将份内工作完成。小人想到的是如何逢迎达官贵人,如何占人便宜,如何推托偷懒,吃喝玩乐。
所以,在这一天将要开始的时候,只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心中盘算的是什么,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就十分清楚了。
& & 28、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
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以理智来判断所听到的言语,则心中自有主张;以品德修养来摒弃私欲,则心境自然清明。
如果不以理智判断言语,而迳以感情接受言语,往往会使我们犯下错误。因为感情是主观的,许多语言的发生只是基于一时的情绪发泄,这种话和客观的事实就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喜是怒、是哀是乐,经常在事后发现言过其实。如果我们在听话时不能分辨这一点,那么就会做下错误的决定或行为。所以一句话听到耳中,一定要以我们的理智来判断,说话的人是出于理智还是情绪,与事实有无出入,这样才不会被夸大的消息所误。
我们的心之所以不能清静,是因为被私欲混浊,同时心胸也因为欲望的逼迫而感到喘不过气来,没有一刻得到安宁。倘若我们能在道德修养上多下工夫,便可以知道有许多欲望是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这样便可减低那些不合理的欲求,而使我们的心处于平静。即然不会逼紧自己去满足私欲,自然能畅通胸怀去呼吸清爽的空气。
& & 29先达后近& 交友道也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达后近,交友道也
交朋友的滋味要由淡薄而浓郁,由疏远而亲近,由接触而相知,这是交朋友的方法。
所谓“先择而后交,则寡尤;先交而后择,故多怨。”交朋友并不是容易的事,要获得真正的知己更是困难。刚开始交往时,看到的常是表面,在表面中有多少真实的成份,又有多少虚伪的成份,并不能一眼看出。如果在这时候推心置腹,就好象喜欢喝牛奶的人,看到白色的液体就喝下去,结果到了嘴里才发现是颜料,不仅自己不愉快,别人还要怪你浪费。
经过仔细的观察和选择,由表面而内在,并对对方的人格有了相当的认识,才谈得上朋友二字。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决定对方是否值得自己进一步交往,这便是先达后近,先疏后亲的道理。否则连长相都没看清楚,就登堂入室,翻箱掀柜,岂不是莫名其妙,哪会不招来怨尤呢?
& & 30、 形骸非亲& 大地亦幻
形骸非亲,何况形骸外之长物;大地亦幻,何况大地内之微尘。 [译文]
身体躯壳不值得亲近,何况身体之外带不走的东西呢?山河大地不过是个幻影,何况大地上如同尘埃的我们呢?
佛家说肉身是一个幻而不实的东西,又说‘诸法无我’,这对那些爱惜身体犹如至宝的人,不啻是当头棒喝。事实上,在未生之前,身体是不存在的,死后的身体也不再是自己,而在中间活着的这个自己,到底幼年的身体是自己,还是年老的身体才是自己?依照医学的说法,人体分解起来不过是一些元素罢了,而且三年前的元素与三年后的元素早已全部换过,也就是说三年前的那个身体,三年后已经过代谢方法排出体外。身体既然可以像衣服一样不断换新,又有什么可亲的呢?身体都不可亲,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何尝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整个山河大地乃至于世界,都要在宇宙岁月中有如幻曩一般地消失。总得来说,都不过是幻象,何况是在这大地上如同尘埃一般生生死死的我们呢?又何必不断地互相伤害,执着不放呢?
& & 31、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寂而常惺,寂寞之境不扰;
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驰。
在寂静的状态中,要保持觉醒,但以不扰乱寂静的心境为先。在觉醒的状态中,要保持寂静,以使心念不致奔驰而收束不住。
“寂静”就是让心中的种种烦恼止息。常人的妄念就象污浊的沟水,要止息妄念,就好比要将沟水止住一般。止住之后还要水澄清,使其变为不动的清水,不再起任何妄念。但‘寂寂’并不是教我们象木头一样,所以还要有‘惺惺’的作用。惺惺的心是明了的,有静有定,而心不迷,不迷就叫做“惺”。“寂寂”属于‘前念不生’,‘惺惺’属于‘后念不灭’,‘寂寂’里不许有无记,‘惺惺’里不许有妄想。若能如此,便不会有什么烦恼,而随时随地都在禅定当中。
‘寂寂’是不动的,‘惺惺’是动的。‘寂寂’所以自心不受干扰,‘惺惺’所以不落在空定当中。若能做到‘寂寂惺惺’,则能够在纷乱的世事中尽一己之力,常保自己心境的安详宁和。
& & 32、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
cheng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孩童的智慧很少,但其知识愈少,智慧却愈完整;cheng人的智慧很多,但其知识愈多,智慧却愈分散。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和学问固然是由累积而来,然而,一旦积累多了,便成为一种负担,形成注意力和生命的分散。心力一时在东,一时在西,全着于外界而没有一个内在的统一。所以老子主张这时要“为道日损”,一天一天地减去妄见,而达到一种“绝学无忧”的境界。
孩童可以在一朵花中得到无上的乐趣,cheng人却无法长久地把精神专注在一朵花上。如果说智慧是指使生命活得更美好而言,那么,孩童确实比cheng人更易品尝生命的滋味。因为孩童单纯,cheng人不单纯,孩童完整,cheng人不完整。所以,许多智者主张活到最后要回到婴儿的纯真状态,这时候的心态和未成长时的心态,在感受上并无多大的差别,主要的分别在于一个会失去,而复归的状态则不会再失去了。
& & 33、 从多入少& 从有入无
无事便思有闲杂念头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气否;得意便思有骄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时时检点得到,从多入少,从有入无,才是学问的真消息。
没有事情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杂乱的念头出现;忙碌的时候,要思考自己是否心浮气燥;得意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骄慢;失意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是否有怨天尤人的想法。能时时这样细查自身,使不良习气由多而少,最后渐渐地革除,这才是学问之真谛。
人在无事的时候往往会因无聊而生出种种杂念,所以在闲居的时候最要将心收住。而忙碌的时候又会变得脾气暴躁,不能冷静思考事情,这时若能觉察到自己情绪的浮动,便不会将事情做错或得罪他人。
大凡人在得意时,容易高估自己,而将他人看得一文不值。真正有学问修养的人,愈是在得意的时候,愈是言行谨慎,绝不允许心中生出骄慢的念头,因为他明白骄慢对人、对己都无益处,反易招祸。同样地,在失意时,他也不会怨天尤人,因为失意的原因无非是自己不努力,或者客观条件不佳。如果是自己不努力,有何可怨?如果是客观环境不允许,怨又何益?
学问在于使我们的人格更成熟,生命更圆满,凡是闲而妄想,忙而气燥,得意骄矜,失意怨尤的人,往往不能从学问中改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才会有那些浅薄的表现。
& & 34、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贫贱之人,一无所有,及临命终时,脱一厌字。
富贵之人,无所不有,胶临命终时,带一恋字。
脱一厌字,如释重负;带一恋字,如担枷锁。
贫穷低贱的人,什么都没有,到将要死时,因为对贫贱的厌倦而得到一种解脱。富有高贵的人,什么都不缺,到将要死时,却因对名利的迷恋而牵连不舍。因厌倦而解脱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好象放下重担般的轻松。因眷恋而不舍的人,死亡对他们而言就如同戴上刑具般沉重。
死亡是公平的,它即降临贫苦之家,也降临富贵之人,古来多少皇帝梦想着长生不死,结果还是象升斗小民一般,任地下的蛆虫啃啮。
对于贫贱的人而言,死亡是一种解脱。由于他们没有什么难舍的身外之物,因此,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所以,活得苦的人,死时常带微笑。反之,过惯荣华富贵的人,对死亡却充满了恐怖。因为,他们在世上所凭借的东西,没有一样可以带得去。死亡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失去一切,还要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因此,他们死亡时往往是绝望恐惧。
真正通达的人,无论富贵贫贱,对生死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即使贫贱也不厌生,因为生命在贫贱之外另有乐趣。即使富贵,也不厌死,因为生命在富贵之中也有疲惫。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而既知生,又何畏死呢?
& & 35、看透名利生死关& 方是人生大休闲
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歇;
透得生死关,方是大休歇。
看得透名利这一关,才是小休息;看得透生死这一关,才是大休息。
古今多少豪杰志士,都在名利二字上消磨尽了。眼前的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升斗小民看不破‘利’字,正如英雄豪杰放不下‘名’字一般。因此,营营逐逐,竞志斗才,却不知名利,自己到底可保留多久?
名加于身,满足的是什么?利入于囊,受用的又有多少?名如好听之歌,听过便无;利如昨日之食,今日不见,而求取时,殚智竭虑,不得喘息。快乐并不在于名利二字,以名利所得的快乐求之甚苦,短暂易失。所以智者看透了这一点,宁愿求取心灵的自由详和,而不愿成为名利的奴隶。面对生死关头,没有人不心怀恐惧的,但是仔细思量,未生之前何曾恐惧?死后与生前又有何不同?佛家论生死在于心的生灭,心如果无生灭,自然便无生死可言。“看得透生死关”,实在是指“放得下生灭心”,若能对万念都以一颗不灭的心去相应,那么便是永恒的休歇了。
& & 36、 多欲无慷慨&& 多言无笃实
多燥者,必无沉潜之识;
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
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
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
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心地浮燥的人,对事情必然没有深刻的见地。胆怯的人,必然没有超越一般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必然没有意气激昂的志节。多话的人,必然没有诚挚忠实之心。勇力过盛的人,往往无法兼有文学的风雅。
浮燥的人,心没有地个专注和固定之处,自然对事情无法有深入的观察和见解。而遇事畏怯的人,只会随着人后去做,避免犯错,当然不会有超越众人的见解。嗜欲太重的人,临到大难来时,什么都不肯舍弃,能不为自保而变节已是不错,又怎肯支慷慨赴义,舍弃所爱和生命呢?
好在口头上论事的人,必定无法切实地笃行,因为他做的速度远不及讲的速度,怎么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呢/而那些勇力过盛的人,凡事都喜欢以力气去解决。文学需要细腻的心思,他们的心气较粗,所以很少能体察文学中那种细微的雅意。
由此可见。多燥、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不是良好的现象。惟有沉潜、卓越、慷慨、笃实、有文学之雅,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圣人。
& & 37、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佳思忽来,书能下酒;
侠情一往,云可赠人。
美好的情思突然来时,无需佳肴,有书便能佐酒。不羁的情意一发,即使手中无物,亦可以云赠人。
饮酒重在情趣,若无情趣,再好的酒也是涩的。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即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这就是得其情趣。佳肴是肉体的美食,一本好书却是心灵的美食,苟得其趣,一本好书用以下酒,更见美味。
侠情是不拘束的,世情赠人以物,侠情赠人以意。赠人以物有尽也有失,赠人以意无尽亦无失。以云赠人,千里随君而往,抬头便见,岂不更见情意的深致。其实,心中一旦不拘泥于形式,情意又何在笺笺之物?彼赠人以云,我赠人以江月,又有何不可呢?
& & 38、美人迟暮名将老& 四不皆空苦不到
人不得道,生死老病四字关,谁能透过?独美人名将,老病之状。尤为可怜。
人若对生命不能大彻大悟,生、老、病、死这四个关卡,又有谁能看得破?尤其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和叱咤风云的名将,他们的老病情状,更使人感到生命的无耐和可怜。
佛陀在年少时,曾随父王出宫,游于四野,见到农人犁田,十分辛劳,疲惫的牛,受到鞭打,翻起的虫被鸟啄食,他内心十分悲伤,感到众生互相吞食的痛苦。后来又见到拄杖赢弱的老人,痿黄不能起举的病人,以及家室送葬的情景,更觉得生命的无常,因此立志,出家求道,以解决生命的痛苦,终于在菩提树下成正果,广度众生。
佛家看破了生老病死的关头,而将人的身体当作虚幻不实的东西,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的因素,而且心理的痛苦往往比生理的痛苦来得多,如果在心理上能够看破,就能够受苦而不苦了。由于色身虚幻,所以“我”是不实的,肉体之我不断迁灭固不待言,而心理之我也是刹那不住。过去心已过,现在心不留,未来心未到,这是将心理的我也否定了,“我”既不存在,又有谁在受苦呢?佛家讲把种种假相看破,便可以明了本来面目,也就是每一个人本来的佛性,这是所谓的得道。得道后的心态是一种绝对的喜乐和悲悯,不仅克服了生老病死的痛苦,还要教导所有人克服这种痛苦。美人迟暮,名将病老,更说明了生命本身的不圆满,所以需要我们去领悟。
& & 39、饮酒高歌不放肆& 大庭卖弄假矜持
真放肆不在饮酒高歌,假矜持偏于大庭卖弄。看明世事透,自然不重功名;认得当下真,是以常寻乐地。
真正不拘于规矩礼数,并不一定要饮酒狂歌;虚假的庄重好在大庭广众间故意做作。能将世事看得透彻,自然不会重视功名;只要即时明白什么是最真实的,就要去寻找让心xing感到怡悦的天地。
礼数与规矩是用来与人相待的,倘若彼此都有真性情,又何必用礼数来绑手缚脚,加以限制。但是一般人总以为惟有饮酒高歌,才能见其真性情。事实上真性情又岂在饮洒高歌?有真性情方有真放肆,没有真性情徒见其越礼而已。庄重自持固然不错,但若失却了本意,只图做给他人观看,那便是不真了,只会让人觉得忸怩作态,令人不舒服。
世事看得透彻,功名也不过百年一戏。人若活得实在,必不会太执着功名,即使是志士人仁,所求者无非是为众人谋福的大事,而不计较一己的私名。真正懂得生命情趣的人,绝不会把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虚幻不实的事情上,也不为无意义的事束缚自己的身心,随时都能保持身心最怡悦的状态,而不为人情世故所扰。
& & 40、 人生得足& 未老得闲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人生活在世上一定要得到满足,到底何时才能真正满足呢?在还未衰老的时候能够得到清闲的心境,才是真正的清闲。
人自懂事以来,便识得世间的种种需求和期待,以至街上熙熙攘攘,难得一见满足的表情。“人生待足何时足”,许多人怀有出世的想法,却以“待得如何如何”来搪塞自己,总希望有满足的时候,到那时再寻身心的清闲,目前则只图一时的满足。
事实上,欲望就像与众人同行,见到他人背着众多的财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财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财物也未能尽用。倒不如陋巷中的颜子,箪食瓢饮便能欢天喜地的生活。
若能及早明白心灵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也就不会为物欲所趋使,过着表面愉快,内心却紧张的生活。若到老时才因无力追逐而住手,心中感到的只是痛苦。在未老时就能明了这一点,必能尝到安闲的滋味。而不像众人一样,如同瞎眼的骡子,背上满负着糠,仍为挂在嘴前那块糠而奔波至死。
& & 41、心性本不束&&&&&&&&&& 肉身是至桎
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在云影烟雾飘渺中领悟到了真正的自己,始知肉身原是拘束人的东西。在鸟鸣声中领悟到了自己的本性,才知感情和识见原是攻击人的戈矛。
心性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然而,我们却背负着肉身,时时为这个肉身所牵绊,要做种种营谋来养活它。倘若对肉身起了怜惜之念,更要为它披衣带锦,供给山珍海味,直将生命做了它的奴隶,岂不是桎梏?佛家说色身是幻,就如梦、幻、泡、影一般。看到云影烟雾,悟见肉身也如云烟一般易逝,方能明了生命实不应为肉身所缚,而应如云烟般不羁,烟雾般无束,自由自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意。
禽鸟之声本于自然,吾人却因种种感情识见,对天地万物有所取舍,欣爱厌憎,以至所见天地均为情识所分割,心性也日趋狭窄闭塞,终至所见所闻,失去天真本趣。若能本于心之无妄,终能见无云之晴空,而不为情见的乌云遮去天地的本色。
& & 42、业障起心动&&&&&&&&&& 祸至因贪念
明霞可爱,瞬眼而辄空;流水堪听,过耳不恋。人能以明霞视美色,则业障自轻;人能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明丽的云霞十分可爱,但是转眼之间就消失了;流水这音十分好听,但是听过也就不再留恋。人若能以观赏明霞之心来欣赏美人的姿色,那么因色而起的障碍自然就会减轻;如能以听流水的心情来听弦音歌唱,那么弦歌又何害于我们的性灵?
彩霞固然美丽,但转眼就会消失,人间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太过于执着,便是痛苦的开始。
倾城倾国的美人,如同彩霞一般易逝,然而贪恋彩霞而致苦的人不多,贪爱美色而致苦的人却很多。因为彩霞不易使人心生执着,美色却易使人牵萦挂怀,梦寐思求。佛家说人的业障在起心动念之间,贪恋之念就如虫之吐丝自缚,一旦除去这种恶念,又有何物可束缚我们身心?若能以观赏明霞之心来欣赏美人,而不以必得之心来看美人,美色又何足能苦恼我们?正如溪声虽美,过而不留,以此心情聆听美妙的弦歌和一切令人易生贪爱的事物,也是过耳不留,又有何事真能蒙蔽我们的心呢?
& & 43、挨骂不还口&&&&&&&&&& 便是得便宜
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
寒山子的诗说:“有人跑来辱骂我,我虽然听得很清楚,却没有任何反应,由此我得到很大的好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深地品味。
世人最难以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侮辱,许多纷争和不快皆由此而起。愤怒第一个伤害的便是自己,每见有人气得双手颤抖,眼泪直流,或是咬牙切齿,身心都不得舒坦。若是还不能自止,便会操刀持棍,去伤害来侮辱自己的人。倘若遭到他人的辱骂,首先要反省是什么原因,若自己有错,便加以改过,这样便能从辱骂中得到很大的好处。如果自己并没有错,那么便是对方错了,犯错的人我们应当可怜他,自己又有什么好气的呢?“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可以有两种好处:首先是战胜了自己,不因他人辱骂而自我扰乱,其次是战胜了他人,他人若无理取闹,骂得口干舌燥,心跳眼凸,却毫无效果,结果自讨没趣。所以,当有人辱骂自己时,一定要把持住,不要为对方的言辞而动摇了自己,自我扰乱,为他人所战胜。
& & 44.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有誉于前,不若无毁于后;有乐于身,不若无忧于心。
面前有赞美的言词,倒不如背后没有毁谤的舆论;身上感到舒适快乐,倒不如心中无忧无虑。
有善方有誉,有恶必有毁,与其有为善之名不如无恶之论,纤毫之恶足以掩大德,为人不可不小心。誉有真情,也有假意,对人当本于真心,当誉则誉,而勿虚伪矫情,阿谀假誉,当面誉之,背后毁之,是小人作为非君子作为。
心忧若不得解,食不甘味,寝不安枕,身在乐中却无法享用。心中若是快乐,菜根味美,棉衣适体,眼中所见无不是乐。由此可见,乐实以心乐大于身乐,忧也是心苦大于身苦。心中无忧便是乐,但却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这。大多数人心中牵缠,难解难舍,因此不能体会轻松的快乐。而究其忧虑之因,无非就是名利二字,总以为要得到物质的享受,才能获得快乐,结果却弄得大家都不快乐,这都是不明白身乐不如心乐,心中无忧便是乐的缘故。
& & 45、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
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
能够心领神会的言语,当不必从言语上来了解而不言自明。未经查证的言词,当任它在耳边流过而不予相信。
言语所能表达者有限,有些心境,惟有能解之人方能解之。会心的人举一指即知,不能会心的人,言语道尽也不得其门。然而,人情未必如此高超,多半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未尽之意,就赖那会心的人以不解解之了。
&&&&& &大凡言语未必即是言语,不相亲相知的人,多由言语上去了解对方,而相亲的相知的人,举手投足无所不明。所谓:“眼波才动被人猜,惟有心上人儿知。”此心上人儿不仅是指情人而言。
至于无稽之谈,作为茶酒笑谈即可,若是有心,难免徒生烦恼。既为无稽之谈,必定言者无心,言所无事,原本是一无所有,所以要不听听之。若是不明白这一点,无论是以耳听心听,都要发生毛病,闹出笑话。会心人便作无稽谈也能会心,不会心人便作有心论也成无稽。
& & 46.柳密拨得开& 雨急不折腰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在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若能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办法的人。在狂风急雨,挫折潦倒的时候,能够站稳脚跟,而不屈服,才是有骨气的人。
繁花似锦,柳密如织,只是造化一时幻化的美景,转眼即蝶残莺老,花谢柳飘,可见好景不常在。惟有智者能识得时空的幻像,在最美好的境地里,不为繁花沾心,柳密缠身,依然来去自如。不似一些疾者,因好景不长而伤心得了无生趣。
人在顺境中保有自己的原则是容易的事,就像在平坦的大道上要不跌跤是很简单的事。但是,生命中并非全是顺境,往往逆境更多,这时能坚持自己的良心,而不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是许多人做不到的。孔子在陈绝粮,弟子都饿得起不来,子路很生气地去见孔子,质问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泰然地回答:“君子固然免不了穷困的时候,但是,小人到了穷困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了。”就像孔子口中的君子那般,遇到穷困的时候也不改其志,可以说是立得住,站得稳了,虽风狂雨急又岂奈何得了他。
& & 47.悉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议论事情的人,由于不直接参 与其事,所以能了解事情的利害得失。办理事情的人,由于本身负责其事,所以应当忘却利害的顾虑。
议事者通常并不参与事情,因此不能了解处理上的困难和弊病,以致议论的事不能切合实际需要,或是建议的事项根本无法实行,而令办事的人无所适从。因此,有资格议论的人,最好是参与其事的人,能够知道事情的利害得失,如此才能提出有利的建议而不至于白费工夫。若是无法参与其事,对事情的发展和变化,也须多加考察,不可墨守成规,死抱着老掉牙的方法而不肯改善。
至于亲身参与其事的人,应该忘却个人的利益,勇往直前,倘若临事缩手,那么,再好的建议也无法付诸实现。就好比在前线作战的军人,如果临阵畏怯,那么,这场仗如何能打赢呢?既已担负这个责任,就应当处处以事情的利益为重,若是人人只顾及自己,势必生出许多不同的意见来,如何能协同一致将事情完成呢?
& & 48.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谈空反被空迷,耽静多为静缚。
喜好谈论空虚之道的人,往往反为空虚所迷惑。耽溺寂静的人,往往反为寂静所束缚。
&&&&& &佛法原本是十分活泼的,说万物本空,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物原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般若波密多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说明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但此处的色并不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想的事物,这点必须辨明。
至于“耽静反为静缚”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处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燥。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高明吗?
& & 49.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
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补。
贫穷并不是羞愧的事,贫穷而没有志气才是羞愧的事;地位卑贱并不令人厌恶,令人厌恶的是卑贱而不知提高能力;年老并不令人叹惜,可叹的是年老而一无所成;死也不足以悲伤,可悲的是死而对世人毫无贡献。
一个人值得尊敬的是他的品德操行,而不是外在的贫富钱财。有富而可羞的人,也有贫而可贵的人。贪官污吏,奸商盗匪,富则富矣,却十分可耻。贫如颜渊,居陋巷而箪食瓢饮,却很可贵,连孔子都要称赞他。地位的低贱有时是出身的关系,但是,俗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说:“英雄不怕出身贱”,都说明了愈是出身卑微,愈要有志气改变现况,这就要从充实自己的能力做起。倘若出身低微又不肯改善现况,去加强自己的能力,就难怪他人要永远瞧不起自己了。
年老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原不值得叹息,有的人活到老,该做的都做了,想达到的理想也差不多完成了,人生了无遗憾,自然没什么可叹的。相反地,只因年青时不努力,活到老却一事无成,这种人生的终点才会令人惋惜。而生命若是过得有价值,死亡只是一种休息,是可喜的事。倘若生命过得毫无价值,死亡才是一种可悲的事,因为浪费了一生而没有一点意义。
& & 50.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
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伤。
人不期望得到利益,我也不会故示恩惠,这是穷朋友能够长久交往的原因。总想有所收获,欲望又永不满足,以利交友终会反目。
穷朋友并没有物质上的条件,只是凭心来交往,对方既不会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好处,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向他故示恩惠。因此,便成了心灵之交而不是物质之交,既然不是物质之交,它日也不会因你贫我富,或是我贫你富而改变。所以,这种朋友才能长久。相反地,倘若是以利来交友,最初的着眼点便在交这个朋友会有什么好处,然而,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好处却不能源源不绝。一旦利益没有了,友情也完了,甚至还会因此而反目。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人和人的交往,而不是物和物的交往,是以情交而不是以利交,物是无情的,人才是有情的。
& & 集情篇
& 51.当为情死&&& 不当为情怨
情语云: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关乎情者,原可死而不可怨者也。虽然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君平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令后世有情之人咨嗟想慕,托之语言,寄之歌咏。而奴无昆仑,客无黄衫,知己无押衙,同志无虞侯,则虽盟在海棠,终是陌路萧郎耳。
有人说:应当为情死,却不当因情而生怨。有关于感情的事,原本就是可为对方而死,不当生怨心的。虽然这么说,但既然身在情中,又怎么忍心去死呢?然而,不死总不见情爱的深刻。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发生在宫廷御沟的红叶题诗,以及因梧叶夫妻再见的故事,都使后世的有情人欢喜羡慕。这种羡慕的情景,或者写成文字记载下来 ,或者表现在歌曲咏叹之中。然而,既无飞檐走璧的昆仑奴,又无身穿黄衫的豪侠之客,没有古押衙一般的知己,又无像虞侯一般的同志,那么,即使以海棠作为誓约,终免不了分离的命运。
情之何物,知者难言,不知者默然。自古言情爱事,或见于诗歌传奇,或见于小说戏曲,而不及录者不知凡几。有情而有众生,无情则不复为众生矣。佛以箭喻爱,而以为众生堪悲悯者,实属确然。《出曜经第五爱品》云:“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世上能以慈悲筏出相思海者又有几人?人人都愿有情人执恩爱梯,弃离恨天。然而,情因早重,情缘难遇,终不免含恨而别。
但思情至怨,不如无情,情而至死,更当逐之,不知情人以为然否?料此语不免遭天下有情人同声反对吧!
& & 52、缩不尽相思地 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缩不尽相思地,女娲氏补不完离恨天。
费长房的缩地术,无法将相思的距离缩尽;女娲的五色石,也无法将离人破碎的情天补全。
世上难解者,惟相思二字。胡适先生有诗云:“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相思之为病,岂是不想便能治得?正是“不想相思亦相思,若想相思思更苦。”费长房纵有缩地之术,又岂能为天下男女尽缩其地?有男女处便有相思,若欲尽缩相思地,只有将天下人共纳一枕方得,至如幽冥异路,天人永隔,又岂能奈何?
女娲能补天,却难补离恨天,天以石补,情岂能为之?天本无恨,离人心自有恨。天本无缺,离人心自有缺。宝玉虽为顽石,难补绛珠魂归之恨,石本无情,竟而为人,却又牵扯出许多幽情缠绵,伤心恨事。这情天到底是补竟还是补不得?女娲补天到底是补竟还是未补尽?也惟有情人知道了。
& & 53、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
枕边梦去心亦去,醒后梦还心不还。
一入梦中,心便随着梦境到达他的身边;醒来之时,心却没有随着梦而回来。
相思之人经常茶饭不思,魂牵梦萦,换魂落魄,形容枯槁。既然身不能相随,只有魂梦相随,醒来毕竟是梦。魂梦虽然归来,心却留在对方身边。
唐人陈玄佑写《离魂记》,大意是衡州张镒之女倩娘,自幼与表兄王宙情深意浓,镒竟不察而许之他人,宙乃悲恸情别。临别上船,才行数里,却见倩娘跣足而至,宙惊喜若狂,乃携之入蜀,五年而生二子。后因倩娘思家,乃回衡州,却见家中有一倩娘久病闺中。方骇怪间,两倩娘合而为一,方知共处五年,竟是魂魄相依。事虽玄异,作者却是解情,若真能如此,怕天下有情人皆要分身两处,形若病而魂相随了。
然而,“倩女离魂”,毕竟是幻想,是小说家慰藉情人的说辞,就因为它是幻想,所以有情人终要备受相思煎熬,失魂落魄犹不得解。
& & 54、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阮籍邻家shaofu,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坠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
阮籍邻家有个十分美貌的shaofu,当垆卖酒,阮籍常去畅饮,醉了便睡在她的身旁。遇到这种情形,若是隔着帘子听到玉钗落地的声音,而心中不起邪念的,这个人不是痴人便是绝顶聪明的人,我幸亏是个不痴不慧的人。
阮籍宗生于魏晋不平之世,每以青白眼待人,其性至真,虽言行任诞,实是绝顶聪明的人,途穷而哭,只为有心,终日沉醉,乃是无奈。他的沉醉,实是不愿见此世间种种丑态,醉翁之意,但图一醉,又何关乎美人?至若玉钗坠地,醉人固不关情,痴人亦不解情,解情者惟不痴不醉者。佛家说慧剑斩情丝,没有慧剑的人,只有任情丝缠绕,无止无尽了。所以非阮籍等绝慧的人,必不敢卧于妇侧,若换了不痴不慧的人,不要说玉钗落地,仅睹背影,怕就要惹出万种情念。此时此刻,能言“幸在不痴不慧中”的,怕也只有亦痴亦慧的人吧!
& & 55、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慈悲筏济人出相思海,恩爱梯接人下离恨天。
以慈悲为筏,渡人出这相思形成的大海;以恩爱为梯,接人走下这布满离恨的高天。
相思而成海,其深广辽阔可知。既能成海,必无涸时,情泪所成,其味必苦,凡俗之躯,怎堪消磨,不如出之。
爱者与所爱,本是浓血聚,百年成白骨,到底何可爱?爱者与所爱,本是梦中影,梦过幻影空,到底谁可爱?爱者与所爱,如泡暂恋影,泡灭影散后,能爱又是谁?若能解此,相思海竭,离恨天尽,爱所爱空,无量悲观。若不解此,终不能出离恨天,慈悲出不得的,只有恩爱能出得了。恩爱梯不在离恨天下,却在有情人手中,有情人若不来,痴情人只好永远苦恼了。
& & 56、 花柳深藏& 雨云不入
花柳深藏淑女居,何殊三千弱水;雨云不入襄王梦,空忆十二巫山。
幽静而美好的女子,她的深闺锁在花丛柳荫的深处,就好像蓬莱之外三千里的弱水,有谁能渡?行云行雨的神女,不来襄王的梦里,就算空想巫山十二峰,又有什么用呢?
弱水三千,非飞女不可渡,古代女子幽居深闺,对有情人而言,又何异于蓬莱仙居?花柳重重,围墙高锁,也只有魂梦可达了。若能入梦倒也罢了,偏偏“雨云不入襄王梦”,便是梦也不得时,情何以堪?蓬莱弱水,云雨巫山,毕竟是神话的产物。而今论情,又岂在围墙高锁?所谓弱水三千,无非伊人胸怀,渡得渡不得,飞仙也难以预料。情之为字,毕竟难以捉摸,即使神女入梦,终有醒时,醒来又能如何?
& & 57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黄叶即使无风也独自飘零;秋天虽不下雨,也总为云所覆盖而显得阴沉。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情愁而日渐衰老,这种无所附着的幽怨,真是难以承受。回想旧日的欢乐,仿佛梦中一般,更添无限的愁绪;梦醒之后,又到何处找回往日的欢乐呢?
天本无情,所以不老,人为情苦,如何不老?情愁便似黄叶无风自落,飘扫之不尽,去之不绝,更堪秋风频催,断人弦肠。梦里哪知身是客,恣情贪欢,哪晓得,无限欢情,反作无穷苦因。不能追寻,偏要追寻,人情矛盾于此。往日欢乐,恰似一梦,而今才知,欢乐是苦。觉来却似未觉,午醉醒来,愁还未醒。未醒之际,辗转留连,如丝之未尽,如藕之未断,却是更深的梦了。天何不老?天本无梦。
& & 58小玉和西施&& 飞烟与尘弥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吴宫妖冶的小玉,已经化作飞烟;越国美艳的西施,也已成为尘土。
为情而死,化作飞烟,韩重得心,终究不能得人;美艳倾国,终为尘土,夫差得人,到底不得其心。得人得心,至今看来,无非是飞烟尘土。
情爱的真相原是飞烟与尘土,一时风起,烟尘缠绕,一时风止,烟散尘落。但在烟尘弥漫中,却总要寻他千百度,任自己五指不辨,仍然紧抓伊人不放,如烟之逐尘,如尘之追烟。
韩重不为烟,必为尘;夫差不为尘,必为烟。如今在情爱中的,他日又哪能不为烟尘呢?情爱原是烟尘之事啊!
& & 59、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三叠阳关,唱彻古今离恨。
摇摆的几条柳枝,沾上多少离人的泪水;反复的阳关之曲,唱尽古今分离的幽怨。
杨柳无情,离人自有情,杨柳无泪,离人自有泪。别情依依,更哪堪春深,折柳送别,分不清是泪是雨。《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但不知今日折柳送别,来日还能见否?怕只怕雨雪覆地,故人不见,若问昔日杨柳,除非再寻送别时。
《阳叠三关》,教人休寻烦恼,举杯歌来,虽是强作颜笑,不忍见干!《阳春白雪》中以“大石调”唱之“渭城朝雨,一霎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功名富贵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虽说莫遣容仪瘦损,却已容仪瘦损,欢会之少,待到觉时,却只有劝余杯,含泪强欢。
& & 60、绿绮情弹无知音& 画眉深浅谁与看
弄绿绮之琴,焉得文君之听;濡彩毫之笔,难描京兆之眉。瞻云望月,无非凄怆之声;弄柳沾花,尽是销魂之处。
拨弄着诉爱的弦琴,如何能有文君一般的女子聆听?濡湿了画眉的彩笔,却难得到张敝那般温柔的人儿为她画眉。抬头望见浮云明月,耳中所闻无非是悲伤的声音;攀柳摘花,处处是魂梦无依的地方。
琴名“绿绮”,所弹无非是求凰之曲,惟有情人能解。“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知音难遇,情人难求,情人又是知音,岂非难上加难?情人若非知音,弹来又有谁听,不如没有的好。
为人画眉,所画是情非眉,若无情郎如张敝,画眉深浅谁与看?《子夜歌》云:“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头乱不敢理,粉拂生黄衣。”只怕明镜照来容颜损,眉黛不肯解情愁。何况明月偏照孤单影,又被浮云来遮掩,柳枝堪攀花堪折,芳华无人与共,却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怎不令人心神凄婉,魂魄傍徨。
& & 61、豆蔻不消心上恨& 丁香空结雨中愁
豆蔻不消心上恨&&&& ,丁香空结雨中愁。
豆蔻枝繁叶茂,也难消少nv心中的幽恨;丁香花团锦簇,却徒结着少nv心中的怨愁。
李怡玉《浣溪沙》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为结,已是不该轻负,更何况是“娉娉弱弱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梦样年华。这般年令,本是不该空解愁滋味,却为初春的气息所染,面对雨中空结的丁香生起气来。若是那人得知,怎忍轻负信约,辜负这无限春光?若是那人不知,则不知该怎么办才好?雨中的丁香还是空自绾着同心结,这初来的恋情滋味,却是苦涩而难当啊!
& & 62、情人说痴话&&&&&&&&&& 痴情是真情
填平湘岸都栽竹,截住巫山不放云。
应将湘水两岸填平,种满斑竹;更把巫山这云截下,永不放行。
情语自是痴话,痴话听来会见情意真切。湘妃泪洒斑竹,有情人竟至于此。二妃之泪,实为天下有情人共流之泪,一死苍梧,一沉湘水,又岂舜与二妃如此?故天下有情人处,无竹不斑,便湘岸都栽下竹林,仍然挥洒不尽。云岂可截,又是痴话。留云不如留梦,留梦实为留人,而人呢?不管留不留,总是不放,不放人,不放梦,连云也不能放。不放又能奈何?截云留梦,只截得千丝雨,万丝愁。
& & 63、顾影自怜无用 心动不如行动
那忍重看娃鬓绿,终期一遇客衫黄
哪忍镜前观赏这青春美貌和乌亮的秀发,只希望能像霍小玉那样遇到黄衫豪士。
在李十郎与霍小玉的传奇中,若非黄衫客强抱十郎至小玉寓所,小玉至死终不能再见负心郎一面,十郎的负情便成为当然的事。
然而相见怎如不见,小玉执手谓李生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至,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我死之后,必为魔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情而至此,无复何言?然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衫客为小玉所伸者,是恨而不是情。娃鬓岂堪玩味,韶颜稚齿,无非是怨恨。
晏同叔《木兰花》云:“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识得此中苦,苦情人儿怎能不休?客衫虽黄,终非负心之人。
& & 64、化石而立&&& 千古情魂
幽情化石而立,怨风结而冢青;
千古空闺之感,顿令薄幸惊魂。
深情化为望夫石,幽风凝成坟上草;千古以来独守空闺的怨恨,真令负心的男子为之心惊。
因情化石,虽令人心惊,然而,便是双眼望出血泪,良人终不得归。陈陶《陇西行》:“誓扫胸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鏖;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又如孟姜女哭杞梁,长城崩而白骨露,若此犹有寻处。至于薄幸如李十郎,陈士美者,就是望到天衰地毁,又有何益?便化作石,也会心碎为粉,随风吹去。
昭君自恃貌美,独不与韩延寿,逐不得见元帝。后胸奴来朝,上以昭君行,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穷按其事,韩延寿因而弃市。其实韩延寿弃市是多余的,怎知后宫就没有其他无怨的昭君呢?昭君出使胸奴,方为帝所省识,至于未和番的佳丽,难道就没有终生未见帝面者吗?由此看来,古来冢青何止笺笺少数。
& & 65、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良缘易合,红叶亦可为媒;知己难投,白璧未能获主。
美满的姻缘容易结合,即使是红叶也可以成为良媒;如果知己难以投合,即使抱着美玉也难以得到赏识的人。
人世无非一切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何况红叶为媒,流水相通。一颦一笑,莫非前定,一憎一恼,无非夙因。“虽仇敌之家,贵贱玄隔,天涯从宦,吴梦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弃。”黛玉 之还宝玉以一生之眼泪,情缘真是难偿,能明了好之理,红楼到底是梦。
抱璧而哭,岂只卞和?不刖足而刖心者,自古多矣!情之如璞玉,有谁能识?有情虽石亦为玉,无情虽玉亦为石,所以,荆山这哭,我不为也。
& & 66、鸟沾红雨&&& 不任娇啼
蝶憩香风,尚多芳梦;鸟沾红雨,不任娇啼。
当蝴蝶还在春日的香风中憩息时,青春的梦境还是芬芳而美好的,一旦鸟羽沾上吹落的花瓣,那时的啼声便凄切而不忍卒闻了
蝶憩香风,青春无限,繁花似锦,心神已醉。然而,庄生梦蝶,何其短也。待得“雨横风狂三月暮,耳际惟闻杜鹃泣血”,回思初春景,真是芳梦,繁花与粉蝶,俱是造化欺人。此时的心境只有“当时惘然”而已。
春光难留,却每为人所负,芳梦易寻,总是缠绵难尽。杜鹃不忍闻,掩耳不改春残景象,花落不堪看,遮不去万千情愁。毕竟要叹“既知如今,何必当初。”
& & 67、饮罢相思水&&&& &方识相思情
无端饮却相思水,不信相思想杀人。
无缘无故地饮下相思水,却不相信真会教人想念至死。
多少事无理可说,无端识得那人,无端心系那人,无端饮下相思,无端自苦不已,一切都是无端的。有端之事尚有道理可循,尚有结尾可待,无端之事既无道理,又无结尾,岂不令人愁肠寸断。
偏偏当初不信,如今尝遍苦果。这种相思之水似酒非酒,饮之无解,才饮一滴,便要纠缠一生,而年少好奇,只当玩笑,一口饮尽,还称豪气。如今识得,泪眼婆娑,惟有说此酒不好喝。
& & 68、多情成恋&&& 薄命可嗟
陌上繁花,两岸春风轻柳絮;闺中寂寞,一窗夜雨瘦梨花。芳草归迟,青驹别易;多情成恋,薄命何嗟。要亦人各有心,非关女德善怨。
路旁的繁花都已开尽,河畔的春风吹起柳絮;深闺中的寂寞,就如一夜风雨的梨花,使人迅速消瘦。骑马分别何等容易,但望断芳草路途,人却迟迟不归。就因为多情而致依依不舍。命运乖违嗟叹又有何用?人的心中各自怀有情意,并不是女人天生就善于怨恨。
冯延已《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然而行云本是无心,却是人儿有意。无心则青驹易别,芳草归迟,有意则多情成恋,薄命何嗟!奈何以有意对无心,有情付无情,命薄又能奈何?
春愁如絮,不因风起,却因雨坠。情之何物,既是如此,女德又何必善怨?男德也未必不卒,要在有心无意耳!
& & 69、情之所至&&& 风伴月容
幽堂昼深,清风忽来好伴;虚窗夜朗,明月不减故人。
幽静的厅堂,白昼显得特别深长;忽然吹来一阵清风,仿佛伙伴一般亲切。打开的窗子,显出夜色的清朗;明月的容颜,如同故人一般融洽。
情之所寄,天地有情,风雅意发,清风亦为良伴。人间情意难尽,良朋益友终不能长久相随,此意惟有转托于清风,天涯与我相伴。
明月何其多情,夜夜来照窗前,仿佛故人容貌,一样对我开颜。明月照我也照他,天涯两人共一镜,夜夜推开床前窗,梦到广寒看看他。
& & 70、听得春花秋月话& 识得如云似水心
初弹如珠后如缕,一声两声落花雨;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
初闻琴声仿佛珠落玉盘,再听却如细丝一缕;偶而崩出一声两声,又像园中落花之雨。琴声诉尽平生云水之志,听来都是春花秋月之语。
要能听得春花秋月语,必先识得如云似水心。云水心是落花雨,落花雨便是春花秋月语,但有几人识得其中的含义呢?
曼珠大师《寄调伊人》诗:“禅心一任娥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其中“佛说原来怨是亲”一句,我不受其悟,而怜其不悟。李义山《北菁萝》诗:“独敲初ye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此中已有云水之微悟,岂知义山为春蚕无题之语后犹复能为此语。
& & 集峭篇
71、边陲封疆缩地 中庭歌舞犹喧
峭今天下皆妇人矣,封疆缩其地,而中庭之歌舞犹喧;战血枯其人,而满座貂蝉之自若。我辈书生,既无诛乱讨贼之柄,而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面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
今日天下还有哪个男儿可称得上是大丈夫呢?无非都是些妇人罢了。眼看着国土逐渐为敌人侵吞,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交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