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是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每次异形殖民的对象都是地球啊!!!!!...

4126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8822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9K27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81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其实没解决的问题挺多的,但是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只有两朵,有的认为是多云天气..........列一些我知道:&/p&&p&1、宇宙加速膨胀(一说暗能量,但是到底是不是有“暗的”能量,还是其它原因,还不清楚)。&/p&&p&2、星系转速比按照星系质量(光度估计)计算的速度大(即所谓暗物质,但是到底有没有“暗的”物质,还是其它原因,还没有定论。很多实验室在做暗物质的实验,至今没发现)。&/p&&p&3、高温超导无法解释。用于解释低于40K的低温超导现象的CBS理论无法解释高于40K温度的超导现象。我认为这对我们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号称“什么都能算”的理论,如果无法解决这种“导电性问题”,说明在电磁力领域我们的理论还存在根本性的缺陷。我觉得还是不要学19世纪末吹牛的好,何况,吹牛的那些人,你们吹的理论没有一个是你们写的。下面的问题同理。&/p&&p&4、中微子质量。 中微子具有质量是从中微子味会振荡推导出来的,严格的说目前仍然是个假说,因为目前未实际测得中微子质量,质量下限现在被不断的刷低。如果低到10^-24我觉得可以考虑中微子无质量了,那意味着整个量子理论要做很大的变革。&/p&&p&5、粒子双电荷问题。 &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5CDelta+%5E%7B%2B%2B%7D& alt=&\Delta ^{++}& eeimg=&1&& 超子具有两个电荷,目前没有恰当的理论能说明为什么,八正道与十重态类似元素周期表,只是列表,电子轨道理论才说明了表为什么是那样。&/p&&p&6、说到周期表,周期表上有两个元素也未有理论能从原理上说明为什么没有稳定同位素,即43号元素与61号元素。自然界中它们没有稳定的同位素。对于超铀元素这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43号,原子核太轻了。 一种解释是认为受到临近元素稳定性的影响。我没看出来临近元素应该背这个锅,它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多稳定兄弟,怎么能怪它们呢?这只是将问题转嫁了,变成核子稳定性是否有一个一致的原理性的方程描述(即核结合能方程,能计算多少质子数+中子数是稳定的)? &/p&&p&另,目前预言中的几个人造元素稳定岛并没有发现,幻数理论可能真的是幻术。&/p&&p&---------------&/p&&p&补充:这个问题引起了评论区的争论,但是看起来争论者并不熟悉核物理,只是抱怨我没吹捧现在的理论有多棒。在这个谈“乌云”的问题下面,我是不能那么做的。事实上核物理没解决的问题是&b&非常多&/b&的。&/p&&p&I.核结合能目前并没有原理性的方程可计算,只能用经验公式(最轻的氘,氚核都算不了),格点QCD在加上一些经验参数之后可以强算,但是也只能算最轻的氘,氚等轻核了。&/p&&p&II. 核结合能峰值为什么出现在铁核附近( &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5E%7B56%7D_%7B26%7D%5Cbold+Fe& alt=&^{56}_{26}\bold Fe& eeimg=&1&& )目前也没有恰当的理论能说明为什么。&/p&&p&III. 重核(如铀核)裂变时,大概率(98%+)使产生的两个子核质量比约为1:1.5,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因为一般一个物体分裂为两个都是只遵守动量守恒定律,质量分布则应该是正态分布,大概率质量比应为1:1 。目前没有任何理论能够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如果要给我给列的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排位,这个我放第一位。这里没放第一位,是因为必须照顾部分人的玻璃心。&/p&&p&IV:与上面问题有关的,核裂变增殖系数(造原子弹的核心参数),即裂变后释放的中子平均数,是无法直接从理论精确计算的。目前用的参数都是各个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实测的。&/p&&p&V:大概前两年,核物理上发现了新的现象,一个衰变过程中发现了能量为17MeV的双光子,这种典型事件被认为是有新粒子产生。没有任何理论能解释这个现象,目前灌水的论文非常多。&/p&&p&--------------&/p&&p&7、轻子3代问题。轻子指电子,μ子,τ子及它们相应的中微子。为什么轻子有3代,且带电轻子质量相差巨大,目前并没有理论能够解释。&/p&&p&8、耦合常数起源问题,不同力的等级问题。 耦合常数起源的问题,是长久以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典型的是精细结构常数为什么约等于1/137,这个问题如此之难,以至于有些人发脾气认为它不是一个问题,宇宙诞生就这样,没有为什么。 费曼称其为上帝魔数,包利死在它手里——包利对这个问题念念不忘,临终的病房正好137号。还有个关于包利死后见上帝的笑话,有兴趣可以去查。&/p&&p&还有另一个是引力耦合常数为什么如此之小(是精细结构常数的10^-40量级),早几年曾有引力是熵力之说,一度有认为引力不是基本力,但是并没有人给出这种熵力大小应该在多少量级。&/p&&p&9、引力场中的量子辐射问题。即量子引力问题。有一些半经典理论,但是不论是霍金辐射还是盎鲁效应,目前都还没有证实。实验证实,粒子在引力场中仍然有量子效应(自由落体之中子仍然遵循不确定性),但是无法计算它受引力影响的量子辐射效应。也没有测到,甚至没有人提出靠谱的测量方案,因为不知道量子引力是如何运作的。&/p&&p&10、部分粒子自旋角动量与质量平方成直线关系。早年弦论认为已经解决了它,然而并没有,特别为这个现象创造的解释不能运用于其它粒子,也没有获得其它新的实验证据,说明这种解释是一种凑出来的解释。&/p&&p&11、物质与反物质的不对称问题。很奇怪的,宇宙中99%的物质质量由电子和质子提供,为什么宇宙是以物质为主而不是反物质为主?物质与反物质的生成概率是不是有细微的不同?一些理论认为是这样的,但是那将意味着质子会衰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观测,也没有发现质子会衰变。&/p&&p&-----------有空补充。&/p&&p&继续。&/p&&p&12、CPT对称(电荷C、宇称P、时间反演T联合对称)问题的特殊性,使得其应独立于上面第11的问题。最早发现CP被破坏是在 &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K%5E0& alt=&K^0& eeimg=&1&& 介子上。比较奇怪的是, &img src=&//www.zhihu.com/equation?tex=K%5E0& alt=&K^0& eeimg=&1&& 介子有很清晰的、独立的两种一长一短的寿命。这个问题自发现以来,提出了很多理论。一些人认为CP层次上问题已经解决了,CPT联合还没有。 &/p&&p&13、重子、核子的反常磁矩问题。轻子的反常磁矩问题利用QED已经较好的解决了,但是对于重子QCD离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还很远。最常见的两个粒子,质子的磁矩是远远偏离理论预言的,尽管后来进行了修补,但是过程很不清晰。而中子作为中性粒子本应有0磁矩,然而并不是。大多数物理学家更愿意相信这是“多体问题”,而不是夸克模型还存在缺陷。&/p&&p& 比较有趣的是,与其它问题类似,我曾见很多人否认这个问题。他们更愿意去等待LHC不确定的新现象,也不愿意承认在这些问题上也许有事可做。显然物理学正在受到资本侵蚀,做反常磁矩我敢打赌一毛资金都拉不到的,因此,这个问题当然不存在了!&/p&&p&14、待续&/p&
其实没解决的问题挺多的,但是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只有两朵,有的认为是多云天气..........列一些我知道:1、宇宙加速膨胀(一说暗能量,但是到底是不是有“暗的”能量,还是其它原因,还不清楚)。2、星系转速比按照星系质量(光度估计)计算的…
&p&有些动物由于太小,我们肉眼很难发觉它们的恐怖。下面展示一些动物在显微镜下的恐怖形象,揭开一个充满异形的世界。&/p&&p&&b&高能--------------预警&/b&!!&/p&&p&1. 蚜虫&/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9ca4b9df25e_b.jp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59ca4b9df25e_r.jpg&&&/figure&&br&&p&2. 寄生蜂的脸&/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2a14c3b6a0f6f00db2f90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2a14c3b6a0f6f00db2f905_r.jpg&&&/figure&&br&&p&3. 人类头发上的头虱&/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2fc6b4cb9fff254d34e5a4d41da74b4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2fc6b4cb9fff254d34e5a4d41da74b4f_r.jpg&&&/figure&&br&&p&4. 黄蜂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fa477c16d5e41b82804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8fa477c16d5e41b82804e_r.jpg&&&/figure&&br&&p&5. 管状蠕虫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5f7b7bbb39fff65330cbb96eaccd56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5f7b7bbb39fff65330cbb96eaccd565_r.jpg&&&/figure&&br&&p&6. 毛虫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bddebe3fa76c2925dfeb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bddebe3fa76c2925dfeb1_r.jpg&&&/figure&&br&&p&7. 常寄生在人或动物皮肤表面的疥螨&/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734d6c6a22c0a77ea9ebd38ff2db594_b.jp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734d6c6a22c0a77ea9ebd38ff2db594_r.jpg&&&/figure&&br&&p&8. 科罗拉多金花虫&/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c242abd2f4a02ba1b4a_b.jp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4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c242abd2f4a02ba1b4a_r.jpg&&&/figure&&br&&p&9. 人类房间里的常客——尘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72ab5e507f2dd0f30c0b_b.jpg& data-rawwidth=&745& data-rawheight=&5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72ab5e507f2dd0f30c0b_r.jpg&&&/figure&&br&&p&10. 蛆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c58d7e1a44dc695b5c19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c58d7e1a44dc695b5c19_r.jpg&&&/figure&&br&&p&11. 蝌蚪的脸&/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ae97a8dcf772_b.jpg& data-rawwidth=&634&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ae97a8dcf772_r.jpg&&&/figure&&br&&p&12. 大红细蟌(欧洲一种豆娘)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35da894a00597efdda356cec8edf67b5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8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35da894a00597efdda356cec8edf67b5_r.jpg&&&/figure&&br&&p&13. 跳蚤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4ff45e60fbef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4ff45e60fbef_r.jpg&&&/figure&&br&&p&14.
幽蚊幼虫的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2ef21566affeb83905f5a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8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2ef21566affeb83905f5a_r.jpg&&&/figure&&br&&p&15. 龙虱幼虫&/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7c499ecfbe9a5df41f8c_b.jpg& data-rawwidth=&835& data-rawheight=&8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7c499ecfbe9a5df41f8c_r.jpg&&&/figure&&br&&p&资料来源:&/p&&p&1.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cmag.com/feature/-creepy-but-amazing-microscopic-monste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 Creepy (But Amazing) Microscopic Monsters &/a&&/p&&p&2.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mazinganimalstories.com/terrifying-images-microscop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errifying Images Of Creepy Animals From Under The Microscope!&/a&&/p&&p&3.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cosmosmagazine.com/biology/micro-monsters-up-close-and-persona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osmosmagazine.com/biol&/span&&span class=&invisible&&ogy/micro-monsters-up-close-and-persona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p&&p&看了一圈评论,我发现很多人都对蛆的牙齿感兴趣,这里补充一下。&/p&&p&蛆是高效的“清道夫”,它们的食谱非常广,腐败的动植物、排泄物、分泌物等什么都吃。蛆的这对“牙齿”其实被称为“口钩(Mouth hook)”,是蛆用来刮食腐肉的特殊装备。蛆虽然长得恶心,但是具有清洁伤口的医学价值。把无菌的蛆放到伤口上,它们会吃掉坏死组织,留下完好无损的健康组织,这就是蛆疗法。蛆的唾液具有杀菌作用,且它们不会在伤口里排泄(因为蛆是只进食不排泄的)。利用蛆可以治疗远离器官和体腔的溃疡及较深伤口,但必须在蛆化成蛹之前将其取出。&/p&&br&&p&参考文献: &/p&&p&Ronald A. Sherman.
Maggot Therapy Takes Us Back to the Future of Wound Care: New and Improved Maggot Therapy for the 21st Century. &i&J Diabetes Sci Technol. &/i&2009 M 3(2): 336–344. &/p&&p&doi:
有些动物由于太小,我们肉眼很难发觉它们的恐怖。下面展示一些动物在显微镜下的恐怖形象,揭开一个充满异形的世界。高能--------------预警!!1. 蚜虫 2. 寄生蜂的脸 3. 人类头发上的头虱 4. 黄蜂的头 5. 管状蠕虫的头 6. 毛虫的头 7. 常寄生在人或动物皮…
&p&小时候,我们老听到一个段子:中国人把树砍了,卖给日本做筷子,而腹黑的日本却不砍自己的树……&/p&&p&&br&&/p&&p&事实正好相反,正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红木筷子(当然包括红木家具),导致东南亚以及非洲甚至南美的热带雨林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日本的杉树正泛滥成灾,想办法出口到中国。而中国人对这种木材并不感冒。&/p&&p&而中国自己的森林砍伐管理现在正日趋严格,比如坝上的林场都改旅游和科学种树了。同时&b&中国也是全世界少数几个,森林覆盖率在不断增加的国家&/b&。&/p&&p&&br&&/p&&p&中国还是全世界进口木材消费木材最多的国家。但,&b&中国并不是严格执行FSC认证砍伐标准来管理木材进口的国家&/b&,所以从南到北,我们都能在各大港口看见大量来自南美东南亚还有非洲的雨林里面的所谓红木。&/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711e8d2cb47f02fd9bae77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711e8d2cb47f02fd9bae77_r.jpg&&&/figure&&p&【fsc认证,并不是个官方认证,只是一个木业的行业标准,用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fb0bbeadccb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7& data-rawheight=&3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figure&&p&&br&&/p&&p&所以中国才应该是别人眼中的腹黑国家才对。&/p&&p&因为中国人喜欢红木,所以地球的另一端的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并不是什么传说。&b&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基本上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b&。因为利润可观,当地打家劫舍的土匪都改去当光头强去砍树了,这雨林能好的了吗?&/p&&p&嗯,砍倒这样一根小叶紫檀可以卖15到20万。虽然不是很粗,但这棵树长个百十年要有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b1e7d803e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b1e7d803e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dc6e50fab27afbefff74c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40&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dc6e50fab27afbefff74cc_r.jpg&&&/figure&&p&这是紫光檀的家具&/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cb05bcbbee0d3baeb8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5cb05bcbbee0d3baeb89_r.jpg&&&/figure&&p&&br&&/p&&p&&br&&/p&&p&其实,美国欧洲的很多发达森林砍伐工业很成熟,他们的木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概念里,这些发达是不会砍木头的,事实正好相反。&/p&&blockquote&美国的木材资源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过剩”。&br&美国阔叶木外销委员会总监斯诺(Michael Snow)在接受第一财经的采访时说,“以美国为例,从2000年到2010年,木材每年在温带和寒带森林的储量增加了12.9亿立方米。这足够每年新造5800万间两层木框架房屋(假设木材使用率为50%、每间房使用11立方米木材)。而全球新造房屋落成量大约每年3600万套。”斯诺认为,即使目前对木材的市场需求扩大一倍,也仍然可以在不影响可持续环境的情况下保证供应。&br&根据斯诺提供的数据,2012年美国硬木增长量和减少量的比例为2.4:1,软木增长量和减少量的比例则为1.9:1,增长量明显大于减少量。&b&当地的采伐速度仍然明显低于树木的生长速度。&/b&&/blockquote&&p&&b&所以,&/b&美国二层以下的住宅一般就会使用木材。整个建造的产业化水平很高。&/p&&p&&b&美国人使用木头来造房子,不是追求情怀,而是彻彻底底的成本考虑,在打好的地基基础上,成熟的建筑公司,会在两周内用木材搭起一座房子&/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d4ee36d9a4db3fb2dfc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d4ee36d9a4db3fb2dfc2_r.jpg&&&/figure&&p&&br&&/p&&p&&br&&/p&&p&我们用上来自北美和欧洲的可持续的各种标准烘烤经济木材,其实很常见,并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ecc26cef33644c25ebe01f9fb6fec4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ecc26cef33644c25ebe01f9fb6fec4c_r.jpg&&&/figure&&p&&br&&/p&&p&此外,工艺上来说,红木家具看起来都很硬很光滑。但是这个硬和光滑,除了木质本身比较硬和打磨的原因外,还有个原因:&b&有不少红木家具,在工艺中需要蜡煮,就是把实木投入到融化的蜡池中煮20天&/b&,让木头充分吸收蜡,然后再风干用来做家具。这样做的原因,是锁住木材干湿度,降低开裂风险,刮出来的实木很光,质感上脱离木头,都像石头了,所以好多红木家具特别的重,摸起来并不像木头。另外,还有一些红木家具工艺,为了防止开裂,要在实木打磨完,在表面上一层封闭胶,封住实木的纤维管,也是为了避免开裂。所以,这种家具环保不环保,质感好不好,人各有爱了。&/p&&p&我一个木匠,在这里呼吁大家不要消费红木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况且也不是我能劝的了的。但看看那些纪录片,大片雨林倒下,多少年的生态崩溃,还是希望大家尽量少消费吧,尤其是那些大独板。&/p&&p&最后,&b&说实话,用这些经济可再生的木材,比如白蜡木白橡木樱桃木黑胡桃木,做出的家具也都还是不错的&/b&,不一定提到实木就想到红木。&/p&&p&手机里翻出来几张,不同的经济木材做的家具也还蛮好。大家可以感受下&/p&&p&黑胡桃木电视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be7fca1c008b24d4636cdbbdaa9ea0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be7fca1c008b24d4636cdbbdaa9ea07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348e5cec7aeeb876fdcd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348e5cec7aeeb876fdcd1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da373c80f6b80ac1ae61ed90e5c878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5da373c80f6b80ac1ae61ed90e5c8784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6123cedff2cb7984eabe131af704cb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6123cedff2cb7984eabe131af704cbe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647cce0dcacfb47a90ec26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647cce0dcacfb47a90ec26c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caaf0f8a34adfe196a1c3a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63&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caaf0f8a34adfe196a1c3a3_r.jpg&&&/figure&&p&&br&&/p&&p&黑胡桃木书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c1dda74ebed1d6f34e70135c7dbd1f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c1dda74ebed1d6f34e70135c7dbd1f9_r.jpg&&&/figure&&p&&br&&/p&&p&白蜡木厅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a347c78151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40&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a347c78151a_r.jpg&&&/figure&&p&&br&&/p&&p&&br&&/p&&p&黑胡桃木与白蜡木相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c4cd3c81dfc1c205d188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c4cd3c81dfc1c205d1887_r.jpg&&&/figure&&p&&br&&/p&&p&白橡木电视柜&/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9cd9a817e29c01badd5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63&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d9cd9a817e29c01badd54_r.jpg&&&/figure&&p&&br&&/p&&p&黑胡桃木小几&/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45abdba7b01e437dab21f43f3d2529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45abdba7b01e437dab21f43f3d25292_r.jpg&&&/figure&&p&白橡木衣柜&/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63a717b989b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63&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63a717b989bb_r.jpg&&&/figure&&p&&br&&/p&&p&黑胡桃木箱体床&/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24cb4d4c6b7c705368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24cb4d4c6b7c7053686_r.jpg&&&/figure&&p&&br&&/p&&p&白蜡木斗柜&/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087fedfeaa37a5d7ec8f4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40&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087fedfeaa37a5d7ec8f48_r.jpg&&&/figure&&p&&br&&/p&&p&樱桃木衣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64c4db2fa83de73e0878a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40&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64c4db2fa83de73e0878a5_r.jpg&&&/figure&&p&&br&&/p&&p&樱桃木床&/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0cccad57cf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0cccad57cff_r.jpg&&&/figure&&p&看评论好多人对可再生经济木材的黑胡桃木白橡木樱桃木白蜡木家具感兴趣,留个微信公众号吧:nicebirdchina
上面有很多全屋定制的案例&/p&
小时候,我们老听到一个段子:中国人把树砍了,卖给日本做筷子,而腹黑的日本却不砍自己的树…… 事实正好相反,正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红木筷子(当然包括红木家具),导致东南亚以及非洲甚至南美的热带雨林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日本的杉树正泛滥成灾,…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ac5de87c4f4ebd9ed01b_b.jpg& data-rawwidth=&1919&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ac5de87c4f4ebd9ed01b_r.jpg&&&/figure&上个周末,我在「CMO的成长之路」馒头商学院2017春季公开课上做了一场一小时演讲,题为《讲一个好故事——制造超级爆款的唯一路径》,相对完整地表达了我对故事写作及内容传播的一些基础性理解。演讲内容如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ce0ea01bd849ceb5b0a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ce0ea01bd849ceb5b0a4_r.jpg&&&/figure&&br&首先第一个问题,超级爆款怎么理解?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微信的文章,它是不是一个爆款,可能有一个指标,就说看它是不是10万+。但是我认为10万+现在不能成为一个判断它是否是一个超级爆款的标准。因为10万+文章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10万+文章你是根本没有兴趣去看的。&br&&p&那什么叫超级爆款?比方说最近的超级爆款是什么?《人民的名义》这个是真正的超级爆款。你点开朋友圈,所有的人都在讨论这部剧。&/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e4fd8f27a7105cfd8b11f8e32c9537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e4fd8f27a7105cfd8b11f8e32c95371_r.jpg&&&/figure&&br&&p&到底该如何打造超级爆款呢?&/p&&br&&p&&b&1.一个重要问题&/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bae1ad191cc6ffe626bdb_b.jpg& data-rawwidth=&2050& data-rawheight=&1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bae1ad191cc6ffe626bdb_r.jpg&&&/figure&&br&&p&15秒的广告片都没人看,为什么万字长文却可以是10万+?这个是有数据支撑的。我们GQ编辑部每年年底的时候会把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进行数据统计,做出一个排名。去年底的时候,我们这个排名出来,结果我们自己也稍微有一点意外,但是我们觉得也是情理之中的。我们发现这一整年,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一半以上超过了一万字,其中不少还超过了一万五千字。&/p&&br&&p&这可能和很多人对传播的固有认知是不符合的,甚至是矛盾的。&/p&&br&&p&这里边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认为是对的一些判断,一些概念是否一定是对的呢?比方大家会习惯性的认为,微信的文章写得不能太长。太长的话,大家就没有耐心去看。但是这个思路是否是正确的呢?我也不能说它是错的,但是我认为这个思路很不全面。一个文章的长度只是判断一个文章质量的指标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指标,你更不能拿这个指标来判断一个文章它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传播效应的文章,这是一个非常细枝末节的判断标准。&/p&&p&&b&我认为你要回归一个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的本质,你还是要去看它的质量,就是这个东西,它最终还是要看它好不好,而不是它长不长。&/b&&/p&&br&&p&&b&2.一个传播规律&/b&&/p&&p&一个规律,好故事自带传播属性。刚才我讲了超级爆款,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最近半年之内,你能想到的超级爆款有哪些。我可以来帮助大家梳理一下。比方说郭德刚和曹云金师徒之间的争斗,比方说王宝强的婚变,比方说罗玉凤发的公开信。这些内容都符合超级爆款的标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e1c2cf48f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e1c2cf48f5_r.jpg&&&/figure&&br&&p&你会发现这几个超级爆款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征?&b&它一定是一个故事,它里面充满了情节。&/b&&/p&&p&再举一个比较近的例子。这个是我们前一阵做的文章,就是GQ上个月发的关于咪蒙的文章,形成了刷屏效应。这里面非常意外的出来了一个梗,流传得非常广,即咪蒙的助理月薪五万。这个梗就是从我们这个文章里出来的。你会发现这些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一个故事。&/p&&p&为什么它一定是一个故事呢?我再跟举个例子来讲解一下。《奇葩说》,是我非常爱看的一个节目,大家可能也都会去看这个节目。你会发现《奇葩说》里边,有两个选手,肖骁和范湉湉。所有的选手里面,她俩一定不是思考能力最强的,也一定不是逻辑最好的。但是你会发现这两个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可以打败很多拿过国际辩论赛冠军的选手。&/p&&br&&p&这里面有一个反例,就是胡渐彪。他到了第三季后半段的时候有点情绪崩溃了。有很强的自我怀疑。我这么厉害的国际辩论赛的传奇式的人物到这个场上怎么连肖骁、范湉湉都打不过。&/p&&p&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很简单。因为肖骁和范湉湉这两个人非常善于讲故事,而胡渐彪一上来就是摆逻辑讲道理。摆逻辑讲道理,这种方式在专业的辩论场上是可以的,但是《奇葩说》是一个综艺节目,它是面向大多数,面向大众的。你作为一个选手,你不能要求观众的鉴赏水平瞬间提高到一个专业辩论选手的程度,你必须要根据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他们的理解能力去进行相应的调整。&/p&&p&肖骁和范湉湉他们最擅长的就是把他们的观点包含在一个故事里边,去让观众自然而然的接受。&/p&&p&我相信你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比方说你跟你的女朋友,或者跟你爸妈,或者跟你的老板。当你想要去说服他们,想给他们传递一个信息,传达一个观点的时候,如果你是直接去跟他讲,这个往往效果都不会太好。因为人性是反说教的。但是如果说你把你想表达的故事融入到一个故事里边,他会相对来讲接受起来会容易很多。&/p&&p&&b&这个就是说故事的好处,即好故事自带传播属性。&/b&&/p&&p&我经常有一些朋友,会非常有自信有底气。他说,我这个文章全是干货,明天发出来这个文章绝对火,但是发出来一点都不火。为什么?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人性中一些非常微妙的因素。我相信其实很多人,当你在朋友圈,或者你在微信公号里看到一个充满干货的文章的时候,你的第一个举动是什么?收藏,对,没错,收藏。你收藏起来我慢慢再看。这种东西人性当中都有自私的因素,这个自私是打引号的。我看到一个很好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我要自己偷偷看,我不想让别人看到。但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充满情节的好故事,你有很强的这种分享传播的欲望。&/p&&br&&p&&b&3.一个残酷的现实&/b&&/p&&p&一个现实,大部分故事没有遵循故事写作的基本规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说你这个观点也不新鲜。我也知道讲故事,但是我写了故事为什么还是传播不好?我认为他没有遵循故事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规律。&/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ff18c47a7b891c3c22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ff18c47a7b891c3c22f_r.jpg&&&/figure&&br&&p&那么,好故事都有哪些基本规律呢?&/p&&p&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拿一个实例分析一下。这是我自己写的一篇文章,叫《喊麦之王》当时做这个选题不是我自己去找的,是主编让我去做的。他让我去做的时候,我其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我可能不是很喜欢直播这个东西,虽然我到今天也在直播。2016年恐怕是没有一个任何话题是比直播更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我就跟他讲,我看了那么多写直播的报道,并没有看到一篇让我印象深刻的,这个话题没有什么意思。&/p&&br&&p&然而,主编就反问我了一句,如果没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家都去写呢?这些人是有病吗?他当时就把我问住了,然后接下来他就跟我讲了,就是我刚才说过的那个观点。如果说那些文章你没有记住,不是这个东西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可能他做的不是足够好,你做得足够好的话一定还是有价值的。&/p&&p&所以,我当时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写了这篇文章。写完发出来之后,大概五个小时左右在微信上破了10万+,在网易新闻当天的跟贴是六万条。这个文章长达一万六千字,一万六千字还可能会习惯性认为这个是很难传播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p&&p&为了做这篇文章,我大概看了两百篇写直播的文章。那两百篇文章都没有给大家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是因为这两篇文章我认为有一个通病,我觉得也是现在很多人做内容营销的时候会犯的一个根本性的错误。&/p&&br&&p&这个是什么呢?&/p&&br&&p&那两百篇文章是市面上大部分文章写作的方式。即里面的人是不重要的,事情是重要的。很多媒体的文章是典型的行业报道的逻辑。行业报道,我不能说它不好,但是行业报道有个很强的局限性。就是我刚才讲的,在这个里面,这个公司的商业运转逻辑是重要的,而人是不重要的。人在这个文章中是一个工具化的形态出现在这个文章里的。&/p&&p&什么叫工具化?&/p&&br&&p&即这篇文章从头到尾的主旨是写清楚这家公司的商业逻辑是什么,盈利模式是什么。为了佐证我想表达的这些观点,我会时不时的拽一个人出来,说某某公司某某人说什么,他可能上来讲了一个故事,或者发表了一个观点,讲完就完了,这个人就没有了。然后过一会再拉另外一个人出来讲,这样通篇下来可能有五六个人,甚至更多的人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但是你看完之后只记住了这个文章的商业性的逻辑,这里面所有的人的面目都是非常模糊的。&/p&&p&这会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很多对数据,对道理,对观念是不敏感的,用户对具体的故事是敏感的。而具体的故事你必须要依托于具体的人来呈现。我这篇文章当时为什么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播?关键是,我用MC天佑这个主播一个人的故事,把整个YY发展的历史,它的运转的逻辑给串联了起来。当你理解了这个人的故事,背后的东西自然就传播开了。&/p&&p&很多文章从一开始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会导致一个什么结果?即你从起步阶段就过滤掉了大部分的读者。当你这样写的时候,你以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业报道的思路去写这个文章的时候,这个文章是不可能引起大众传播的,也就不可能成为我刚才讲的这种超级爆款。&/p&&p&我们写特稿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清晰的的前提。这个前提是什么?我要有一个设想,这篇文章写出来,即使这个读者对直播一无所知,他从来没有看过直播,也不知道MC天佑是什么人,不知道喊麦是什么东西,但是他仍然有可能被这个人本身的故事所吸引。&/p&&p&很多时,不管我们是作为一个内容的直接的生产者,还是一个内容的组织者。因为我们长期关注这个领域,有些东西我们认为已经是常识了,不需要再去交代的这些东西。恰恰这些内容可能是大部分的读者理解整件事情的一个最基础的信息。如果你把这个东西跳过去之后,会导致他对整个事情缺乏最基础的认知,会有严重的这种理解的障碍。&/p&&p&&b&4.GQ报道遵循的6条好故事标准&/b&&/p&&p&&b&(1)问题要足够重要,要建立与时代的关系。&/b&&/p&&p&比如说我刚才提到两个例子,一篇是喊麦之王,写直播的。另外一篇,最近我们写咪蒙,咪蒙是关于自媒体行业的。你会发现,这都是这个时代最最重要的话题之一。&/p&&br&&p&&b&(2)要展示复杂性,要在坐标系里表达,而不是孤立的一人一事。&/b&&/p&&p&刚才提到这两个例子,不管是我写MC天佑也好,还是我同事写咪蒙也好,我们都不只是写这个人本身而已,是写他背后的东西。往小了说是一个行业,往大了说可能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风潮,甚至背后有更深的东西。&/p&&p&&b&(3)选题要有想象力,不要模式化。&/b&&/p&&p&这个也非常重要。这句话看起来很空,但是我认为它非常非常的重要。我认为很多的文章是非常模式化的。你可能看三个自然段,你就已经知道这篇文章到底要讲什么了。&/p&&br&&p&比方说,还是以我自己写的这篇文章为例。提起直播,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是锥子脸。我相信这可以代表很多人对直播的认知,直播就是一个搔首弄姿的事情。我一开始可能也是这样认为的。很多文章它就沿着这个前提去写了,直播就是这么回事。之后所有的采访和材料,全部是在这个上面展开了。这个就是严重的模式化。&/p&&p&&b&(4)相关结论不要流于俗套。&/b&&/p&&p&如果说直播只是一个女主播搔首弄姿的故事,这个就是流于俗套了。&/p&&p&&b&(5)要有好的故事细节,不要堆材料说观点。&/b&&/p&&p&你要用故事具体的情节去打动人。&/p&&p&&b&(6)要有适当的价值观。&/b&&/p&&p&不管是我们写MC天佑也好,还是写咪蒙也好,如果我们想去追求一味的流量,我们就会写得非常的尖酸刻薄。你说这个好吗?我认为不好。它换来了短期的流量,但是,可能它对我们GQ整个品牌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们不会做这种竭泽而渔的短期的事情。&/p&&br&&p&&b&5.好的故事应该讲什么呢?&/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f672c4c85abc14579d2_b.jpg& data-rawwidth=&2052& data-rawheight=&11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f672c4c85abc14579d2_r.jpg&&&/figure&&br&&p&好的故事应该讲些什么呢?第一点说好的故事要具备超出讲清事情的野心,要建立起共情效应。&/p&&p&首先,要具备超出讲清事情的野心。现在很多的故事就停留在讲不清事情的层面。以我们的选题会上来举例。主编他有一个习惯。因为我们的文章篇幅都非常长,往往都是一万字以上的文章。我们的主编他一定会给我们提个要求。你用一句话给我讲清楚,你这篇文章到底要写什么。这个特别重要。为什么?如果一个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讲什么的时候,你怎么指望你的东西去影响读者,打动读者。&/p&&p&但是讲清楚事情够不够呢?不够。因为你讲清楚事情,你只是讲事情而已,你不足以让它发展为一个故事,故事是比事情要更复杂的一个事情。&/p&&p&你要建立起一个共情效应。这个共情怎么理解?共情就是指这个故事,不管是一篇文章,还是一部电视剧,或者是一部电影也好,你要让受众觉得这个故事和我自身的命运,自身的情感发生了关联。然后就说你要觉得这个东西跟自己有关系。&/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a859c357df09eed6077f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a859c357df09eed6077f9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0e755eed79ef383dfbd9_b.jpg& data-rawwidth=&2054& data-rawheight=&1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0e755eed79ef383dfbd9_r.jpg&&&/figure&&br&&p&&b&好故事应该聚焦于遭遇困境的人,或者可以说得更直白一些,麻烦缠身的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b&&/p&&br&&p&任何好故事的例子,都符合这个标准。比如《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要去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并解决麻烦的过程。&/p&&br&&p&再拿最近的《人民的名义》来说。《人民的名义》里最火的人是谁?就是达康书记。网上已经有人制造出很多段子,史上最强背锅侠。还总结出了顺口溜,内有老婆搞,外有下属骗,上有前任留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你就会发现因为达康书记他在里面遭遇了困境,所有的人都在搞他。他唤起了观众的一个最大的兴趣,所以说他成为了现在网上最红的一个人。&/p&&p&&b&1.为什么要聚焦于一个遭遇困境的人呢?&/b&&/p&&br&&p&这个就涉及到人的一种人性层面的一些东西。所有的人都是有窥探欲的。我们每个人都对别人的比较深层的这种性格的特点有着天然的这种好奇。&/p&&br&&p&这个和我有什么关联呢?关联点在于说,人的深层的性格特质只有在他遭遇困境的时候才会显现出来。这句话怎么去理解?比方说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你去了一个新公司,你想了解同事都是什么样的人,他的性格是什么,他的喜好是什么,我应该怎么跟他相处,对吧?但是你在日常的工作场景中你很难去了解,因为每个人都在各自在忙各自的事情,你无法从他的日常行为动作中去获取他真实的人性是什么样子的。往往只有在发生事情的时候,你才能够看出人是什么样的人。&/p&&br&&p&比如你真正有事,你去跟人借钱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知道,每一个你平时觉得和你是一个朋友的人,你在他心里分量到底有多重,你只有通过这种危机事件才能够了解。&/p&&p&&b&2.困境的质量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b&&/p&&br&&p&这个怎么理解?比方说我今天中午来之前,我去吃饭。吃饭的时候,我发现钱包没带,付不了钱。我用手机微信支付,也许我一掏手机,手机也没电了。那就只能饿肚子直接来会场。它也是一个困境,即我一顿饭没吃,我很饿,我头很晕,可能我今天一天工作状态都会受影响。但是你说它足以发展为一个强有力的故事吗?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读者认为这个事情没有意思。&/p&&p&而那些非常好的故事,你会发现它的质量非常高,强度非常大。《甄嬛传》里你会发现,甄嬛每次遇到的危机都是非伤即死。华妃每次都想要把她搞下去,她如果当时想不出办法来,可能直接就死了,就挂了。当她不断的经受这种挑战的时候,这个故事会让你觉得非常有意思。
&/p&&p&&b&3.动笔写作之前,你应该想清楚哪些问题?&/b&&/p&&br&&p&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将遇到哪些阻碍,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去面对这些阻碍,与阻碍抗衡的结果会是什么。把这些问题先想清楚再动笔,那你可能会觉得,你说的这都是写故事的,如果不写故事是不是就不是这样?我认为不是,这是一个基础性的一个规律,你在写任何文章的时候都是适用的。&/p&&br&&p&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痛点。比方说同样一个事情,有两个朋友,他们都经历了一件非常戏剧性的非常惊心动魄的一个事,他们都去跟别人讲,但是你会发现,两个人讲出来的效果可能是天壤之别了。一个人讲的时候非常引人入胜,大家这一桌吃饭的人注意力都在他身上,非常聚精会神的听他讲。但是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讲,可能大家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或者就玩手机了,或者就直接打断了,不想听他说了。&/p&&br&&p&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你的故事的讲法是什么,你是怎么讲,同样这个事,你是怎么把它讲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故事的结构,就是我一上来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这个东西它是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一套方法的,这个不是凭感觉写出来的,一定是有方法的。&/p&&p&我去年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个故事的结构太高超了。当它要出来一个东西的时候,我就坐在电影院拍大腿的那种感觉。他这样的安排是非常巧妙。而且这种巧妙,巧妙在什么程度?对于一个不了解故事结构的人,他是完全意识不到这种技巧的存在的。就是真正最高级的技巧,就是说他会让人忽略到技巧的存在。&/p&&p&新手常常会犯一个错误。大部分人写故事的时候,他只会使用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比较通俗的说法,线性叙事就是流水帐。大部分人写故事为什么他会觉得这个故事不好,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个流水帐,他只是按照这个事天然的一个时间发展的脉络从头讲到尾。&/p&&br&&p&比方说你去写你们公司的创始人,你要给他写一篇好的故事。这个故事不管是你自己写出来的,还是你去找记者写的。写出来之后,很多故事就是从头讲到尾,就把这个人从小写到大,小学干什么,中学干什么,大学干什么,毕业了干嘛,创业前干嘛,现在创业了又在做什么。从头讲到尾,这种东西对于读者来讲是没有吸引力的。因为说白了,就是一个丰富版的简历,或者说一个丰富版的百度百科。这个东西大部分人是看不下去的。&/p&&p&我们应该怎么做呢?&/p&&br&&p&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的技巧,即故事不必从头讲起。从头讲起,我不能说它是一种错误的写法,但是它一定不是最好的写法,它一定不是一个高级写法。就说他可能可以做到合格,但是只做到合格是不够的。你要做到高级,要做到更好。&/p&&br&&p&还是拿电影来举例子。有的时候我跟我的朋友去看电影,我们可能路上堵车就迟到了,头五分钟没看着,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可能会非常着急,他说这个头五分钟没看着,看不懂怎么办,不然我们重新买张票看下一场好吧,这个时候我就会跟他说,没关系。根据我的经验,绝大部分电影头五分钟看不到没有任何关系,对你理解整个故事的剧情不会造成任何的影响。&/p&&p&为什么?&/p&&p&绝大部分的好莱坞的商业电影,它一定有一个规律是。头五分钟最常见的一种套路是什么?上来先打,一场激烈的打斗。你可能头五分钟没看着,我朋友担心的头五分钟没看着,他只是错过了一场打斗而已,他没有错过整个故事的发展的脉络。&/p&&br&&p&所以这就是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道理,故事不必从头讲起,那从哪讲起呢?你要分析整个故事高潮点在哪,你把你觉得这里面最有可能吸引读者,最有可能吸引观众的那一个点拿出来放在故事的开头。把这个东西讲完之后,把读者的注意力带进来之后,再去讲你的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这个是一个非常具体,但是也特别特别管用的一个小的技巧。&/p&&p&写作这个事,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这个事本身而已,我认为它是一个元技能,元是公元的元。比如你要学英语,你要开车,或者怎么样,我认为它是一个基础性的技能,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个能力。&/p&&br&&p&当你在提升你的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你很多的在这个现代社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些核心基础技能在你写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都可以得到提升。你不用在这过程中进行刻意的训练,只要你在完成把文章写好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中,那些能力自然而然的都会得到提升训练。反过来说,如果说一个人有能力把一个文章写得非常漂亮,他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得非常非常的好。&/p&&br&&br&&p&以上是我对故事写作的一些基础性理解。关于如何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写出精彩深入的好故事,我将在馒头商学院一门为期五周的写作课程中予以详细阐述。全程视频课+写作社群+在线答疑+写作书单+作业批讲+线下沙龙+神秘彩蛋,拒绝水分,只供干货。 报名请戳:&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ember2.mtedu.com/service/50%3Ff%3Derweima%26openid%3Do-KYXuEMHQhBaYaiDzePyWkzRbF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Q中国总主笔亲授刷屏级好文章的炼成法则&/a&&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3c51bd9bb6d5f30b49c962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3c51bd9bb6d5f30b49c962e_r.jpg&&&/figure&
上个周末,我在「CMO的成长之路」馒头商学院2017春季公开课上做了一场一小时演讲,题为《讲一个好故事——制造超级爆款的唯一路径》,相对完整地表达了我对故事写作及内容传播的一些基础性理解。演讲内容如下。 首先第一个问题,超级爆款怎么理解?比方说我…
视频类的具体可见我的这篇回答,超500的赞,所以回答认可度还算可以哈。&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类似于《一人食》《日食记》的美食视频还有哪些? - 老四的回答&/a&&br&&br&把我的目录附上——&br&&br&&b&一、故事为王&/b&&br&&ul&&li&《一人食》&br&&/li&&li&《日食记》&br&&/li&&li&《饭米了没》&br&&/li&&li&《味蕾时光》&/li&&li&《二更·一味》&/li&&/ul&&br&&b&另,附加的其他类型的美食视频内容&/b&&br&&b&二、&/b&&b&教学为王&/b&&br&&ul&&li&《一条·达人厨房》&/li&&li&《喃猫料理日常》&/li&&li&《曼食慢语》&/li&&li&《厨娘物语》&/li&&li&《菓酱果酱》&/li&&li&《Tinrry下午茶》&br&&/li&&li&《迷迭香美食》&/li&&li&《日日煮》&/li&&/ul&&br&&b&三、&/b&&b&大咖/明星为王&/b&&br&&ul&&li&《鹦鹉厨房》&/li&&li&《锋味厨房》&/li&&/ul&
视频类的具体可见我的这篇回答,超500的赞,所以回答认可度还算可以哈。
把我的目录附上—— 一、故事为王 《一人食》 《日食记》 《饭米了没》 《味蕾时光》《二更·一味》 另,附加的其他类…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奖项,叫做达尔文奖。&br&&br&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是颁给在生物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的奖项。&br&&br&然而&br&&br&“达尔文奖是为“通过愚蠢的方式毁灭了自我,为人类进化(达尔文理论)做出深远贡献”的人颁发的奖项。”&br&&br&以下是历年获奖者的事例。(来自网络,侵删)&br&&br&&br&1982年度“达尔文奖”&br&&br&一个27岁的墨西哥青年用散弹枪打仙人掌玩。&br&当他打中一株26英尺高的仙人掌时,被倒下来的仙人掌活活砸死了,也可能是扎死的。&br&&br&1983年度“达尔文奖”&br&一个美国作家在旅馆里喝酒,把酒瓶盖也一起喝了下去,被噎死。&br&&br&1985年度“达尔文奖”&br&淹死的人很多,即使是身为救生员也不奇怪。但奇在,这位救生员淹死于200名救生员的聚会上。&br&&br&1987年度“达尔文奖”&br&一个教官给新手上跳伞课,自己先演示,然后他没背伞包跳下去了……&br&&br&1990年度“达尔文奖”&br&一个华盛顿州的男人试图抢劫,他的目标竟然是武器商店?&br&当时商店挤满了顾客,这个州是允许用枪的。然后当他大喊打劫,除了他被消灭之外,没有其他人受伤。&br&&br&1991年度“达尔文奖”&br&三个偷猪贼偷了一只六英尺的猪,然后开着皮卡逃走。&br&路上猪使劲的摇晃,结果车子撞向了路基,三个贼当场死亡,猪还活着。&br&&br&1991年度“达尔文奖”&br&一个泰国女人在家里踩到牛粪摔倒,触到一根露电的电线身亡。&br&然后她的妹妹,向邻居演示姐姐是如何摔倒的,然后触到同一根电线上身亡。&br&&br&1992年度“达尔文奖”&br&一家餐馆的伙计爬上餐厅屋顶,想从烤炉的烟囱爬下去盗窃,&br&结果烟囱太窄了,他的胳膊卡在他的下巴,被活活憋死了。&br&&br&1996年度“达尔文奖”&br&有个年轻人试图向动物园里的老虎表达虔诚,方式是给老虎的脖子上系个花环。&br&然后被老虎一口咬死……&br&&br&1997年度“达尔文奖”&br&有个多伦多的律师,为了向参观的学生证明大厦的玻璃非常牢固,&br&从24层大厦撞碎玻璃掉到地上。他的目的是向来参观的学生证明大厦的玻璃是“牢不可破的”。&br&&br&1998年度“达尔文奖”&br&一个人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为了防盗,他在副驾驶的位置加了一把锁。&br&后来他没开锁就起飞了,本来也没事,关键他发现了那个锁,就从主架驶拨出了钥匙……&br&&br&2004年度“达尔文奖”&br&两个大学生为了争夺共同暗恋的女生,骑上摩托车对撞,谁先躲闪谁就弃权。&br&然后没有人躲闪,没有人活下来。而据知情人透露,那个女生不喜欢他们中的任何一个。&br&&br&2005年度“达尔文奖”&br&也是一个打劫者,他对着受害人开枪时枪卡壳了。&br&于是他就转回枪口向里瞄着,并同时扣动了扳机,这次没卡壳。&br&&br&2006年度“达尔文奖”&br&有个英国人朋友打赌威尔士队会输给英格兰队,并说一旦赌输就切掉自己的命根子。&br&球赛结果出来后,他二话不说跑回家把自己给阉了。&br&这是首次得奖却还活着的人,但毕竟他做到了让自己“不能繁殖”,也算符合参选资格。&br&&br&&br&&br&&br&——————————更新了——————————&br&&br&&br&&br&&br&2007年&br&一帮窃贼去偷一所废弃的工厂,他们看中了一根支撑屋顶的钢梁。当这根钢梁被卸掉后,屋顶掉了下来,压死了两个,重伤三个。&br&  无巧不成书,还有三个贼也是去偷金属废料,他们的目标是一个废水箱。他们把水箱底下的金属支架切断,然后水箱直落下来,砸在他们身上。 &br&&br&2008年&br&  一名男子骑着摩托经过一座吊桥,但那个吊桥已经在提升了。他觉得可以用最高速度冲过去,没想到吊桥装有防护装置,把他的头刮了下来。但他的摩托确实冲去去了,他估计的没错。&br&&br&一群赛车手在返回途中发现一只兔子,于是就开车追兔子。这兔子跳进了道路下面的一个涵洞,追得最起劲的一辆车也进去了,车头卡在洞口,然后爆炸了。&br&&br&2009年&br&一对盗贼打算炸垮ATM机,然后从洞里钻进银行。但引爆后,不仅ATM机炸垮了,整座大楼都倒塌了,两人被埋在废墟中。&br&&br&有个男人驾车回家,途中遭遇堵车。由于之前喝酒太多,于是趁堵车时下车小便。他敏捷的攀上水泥路障并跳了过去……就这样跳下了高达20米的高架桥摔死。&br&&br&天降大雨,有位女士骑着脚踏车冒雨出门去买啤酒,连人带车掉进路边的小河,幸好被人用绳子拖了上来。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她马上又跳回河里,淹死了。据她母亲推测,她可能是想把脚踏车捞上来。&br&&br&2010年&br&冠军:撞门掉进电梯井摔死&br&大奖冠军得主是韩国大田市的一名40岁男子,双腿残疾,靠轮椅代步。日,该男子在一家大型商场购物完毕后,准备乘坐观光电梯下楼。而这时,电梯也正巧停在他所在的楼层,几名乘客陆续走进电梯。该男子见状赶紧滑着轮椅冲向电梯,然而等他到达电梯门口时,电梯门却关上了。&br&&br&由于只差几秒钟而没赶上电梯,他气得大发雷霆并连续3次用轮椅猛撞电梯门,不料电梯门竟被突然撞开,令毫无防备的他连人带车掉进电梯井活活摔死。&br&&br&亚军:“亲热”情侣被碾成肉酱&br&荣获亚军殊荣的是一对来自巴西的情侣。2010年6月的一天清晨6点,这对情侣驾车行驶在连接巴西圣保罗州和里约热内卢州之间的“维亚·达特拉”高速公路上,这条路是巴西最重要、最繁忙的高速公路。然而这对情侣竟一时兴起打算在车内“亲热”一番。随后,他们将车停下来。由于四周浓雾弥漫,他们将车停在道路正中央!正当两名情侣在车中“亲热”时,一辆巨大的货车从后面高速行驶而来,避让不及之下,将这辆汽车撞成废铁。可怜的是,这对情侣也当场被碾成了肉酱。&br&&br&季军:儿子被“传家宝”炸死&br&季军得主是罗马尼亚布勒伊拉市一名35岁男子。该男子家中有一个用来夯实花园泥土的夯土器,是他父亲亲手制作,用了近40年。父亲去世后,该男子将它当作“传家宝”珍藏起来。&br&2010年4月,男子发现夯土器上的金属手柄生锈断掉了,于是找来焊接工具,试图将它和夯土器重新焊到一起。然而这个夯土器实际上是一枚二战加农炮弹!当该男子将金属手柄与夯土器进行焊接时,高温和火花刹那之间引爆了炮弹,随着一声轰天巨响,该男子被炸得当场血肉横飞。&br&&br&以下是入围事件。&br&&br&47岁巴西警卫阿瑟发现家附近常有小偷出没,于是在他的汽车四周安装了一个小型电网。日晚,当阿瑟出门开车时,却忘记将电网电源关上,他刚走到汽车门旁边,就被电网上数万伏高压电击中而亡。&br&&br&2011年&br&冠军:抗议“骑摩托车戴头盔”,飚车时摔死&br&冠军得主是美国纽约州奥纳达加市55岁男子菲尔·康托斯。据悉,康托斯和一些人多年来反对纽约州法律中有一项关于“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的条款。&br&2011年7月,康托斯参加了一项由反对者组织的“裸头飚车”抗议活动——在抗议活动中,没戴头盔的康托斯驾驶着他的摩托车以时速90英里的高速在马路上风驰电掣。然而在一个路口,由于前方突然出现行人,康托斯不得不紧急刹车。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康托斯整个人竟像“人肉炮弹”一般飞了出去,然后头朝下坠落地面!没戴头盔的康托斯当场摔死。&br&&br&亚军:7楼阳台栏杆玩“趴街”坠亡&br&亚军得主的死法则让人叹息。2011年,一种名为“趴街”(planking)的古怪行为在全球网友中大肆流行,“趴街者”必须全身笔直地趴在各种五花八门的物体上,面部朝下并且只以腹部支撑身体,然后将这一行为的照片传到网上。5月,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20岁青年爱克顿·B也追随潮流,决定加入“趴街者”的队伍中。不过,爱克顿将他的“趴街”地点选在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7楼的阳台栏杆上。当爱克顿设定好照相机的自拍功能后,他笔挺地趴到了阳台狭窄的栏杆上。然而,显然是由于身体失去了平衡,爱克顿从七楼的阳台直坠一楼,当场死亡。&br&&br&季军:从天窗爬到车顶被甩下车撞死&br&季军得主是美国肯塔基州20岁女子凯丽塔·H。2011年8月,凯丽塔驾驶一款带天窗的雪佛兰豪华轿车和男友一起在国道上以极高的车速兜风。途中,凯丽塔决定和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男友互换座位。喜欢刺激的凯丽塔却一时心血来潮地决定用一种更具有“创意”的方式换座位——她没有停车,而是让男友用手掌住方向盘,自己则设法从天窗爬到车顶上!&br&当凯丽塔试图从天窗钻回车内时,她的一只脚却无意中重重地踩到了方向盘上。结果,汽车突然猛地向左侧偏转,而大半个身子仍在车顶上的凯丽塔一下子失去了重心,“嗖”地一声从车顶被甩下了车,然后又重重地撞到了一根路边护栏上,当场毙命。&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96daff13df43a5b36a1b4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奖项,叫做达尔文奖。 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的朋友可能会觉得这是颁给在生物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的奖项。 然而 “达尔文奖是为“通过愚蠢的方式毁灭了自我,为人类进化(达尔文理论)做出深远贡献”的人颁发的奖项。” 以下是历年获奖者的…
科技三定律 :&br&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br&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GM性产物。 &br&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br&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br&&br&社会三定律:&br&1.任何比我早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裹步不前的老顽固。&br&2.任何出生时间和我相差10年以内的人都是这个社会的精英,中流砥柱。&br&3.任何比我晚出生10年及以上的人都是无可救药垮掉的一代。&br&
——纳什·沃夏尔·硕德
科技三定律 : 1.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2.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GM性产物。 3.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 社会三定…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ebaea33_b.jpg& data-rawwidth=&1096&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ebaea33_r.jpg&&&/figure&&p&解放前的西藏密宗祭祀仪式,法器等至今都蒙着神秘莫测的面纱,用这篇文章简单科普一下。本文的背景时间为解放前,所介绍内容为法器禁令未颁布之前的密宗鬼神,仪式及法器,与现代西藏密宗无关,如有巧合,纯属雷同。&b&这是一段历史,与今天的西藏生活并无关系。今天西藏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仅为科普,无关其他。&/b&&/p&&p&西藏密宗实际是由多个宗教融合而来,它是印度教,原始苯教,佛教三者合一的产物,被部分汉地佛教徒认为是外道。密宗为莲花生(贝玛迥内)传入西藏,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灭佛后消失了近百年,后来随阿底峡来藏重新出现,从11世纪开始陆续形成各种支派,主要有宁玛、噶当、萨迦、噶举等前期四大派,15世纪出现了宗喀巴(罗桑扎巴)领导的格鲁派,在西藏再兴。它秉承了原始苯教与印度教的杀生祭祀,并部分吸收了印度教支派性力派的修炼法,加上西藏解放前政教合一的统治导致喇嘛拥有特殊社会地位,所以产生了西藏密宗的特殊仪式与法器。&/p&&p&&br&&/p&&p&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藏密的神系特点与祭祀原因。藏密的神并不都是佛教神,在藏密的神系中包括很多印度教神及苯教神,还有大量的印度教及苯教恶魔都包含在藏密的神系中。在藏密解释中,只要被佛法所降服,异教形象都可进入藏密神系,喇嘛可以驱使异教形象的力量,但由于供驱使的异教形象们多半为恶魔,有杀生本性,驱使其效力时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想要招唤其现身,必须给它献上其喜欢的贡品,每个异教形象都有各自喜欢的祭品。恶魔的本性在此时尤其不需要改变。正相反,越恶毒凶狠的魔鬼对喇嘛们的用处就越大。&/p&&p&&br&&/p&&p&这里引用一段喇嘛们在一次祭祀上使用的祭品名单:&/p&&blockquote&用黑面和人血制成的饼;五种肉的混合,其中有人肉; 一个乱伦而生出小孩的头颅骨,装满血和芥子;小男孩的皮; 人血和人脑装在碗里; 人油灯、灯芯由头发做成; 用人胆、脑、血及内脏做成的大面团。&/blockquote&&p&本段引用来自Rene de Nebesky-Wojkowitz: Oracles and demons of Tibet, the cult and Iconography of the Tibetan protective deities, Kathmandu 1993.&/p&&p&藏密中最喜欢召唤的是Mahakala(玛哈嘎拉),即大黑天,原为印度教魔神,被观音降服,归入藏密。他被认为是很厉害的守护神与战神。他的基本形象是头戴骷髅冠,身披人皮,挂人头链,手持头骨碗。在解放前的唐卡中,人皮等物都被画上,今天的唐卡里人皮,头骨碗,人头链都十分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五彩飘带。(本文中所有唐卡图片尽量使用旧唐卡,旧唐卡照片来源均取自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博物馆机构。)&/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cdc5fd273c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cdc5fd273c_r.jpg&&&/figure&&p&唐朝不空法师所译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中写道:‘言冢间者,所住处也。言摩诃者,此翻云大。言迦罗者,此云黑天也。......大黑天神,斗战神也,若礼彼神增其威德,举事皆胜,故向祀也。’且引不空三藏之说,谓大黑天神系摩醯首罗变化之身,与诸鬼神无量眷属常于夜间游行林中,食生人血肉,有大力,所作勇猛,战斗等法皆得胜,故大黑天神即战斗神。&/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db07df3343e5f8e416c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db07df3343e5f8e416c_r.jpg&&&/figure&&p&一般来说,在作法后,将咒语用血或墨水写在纸上,放置在特定的地方,咒语就会起作用。高层喇嘛们也用咒语互相攻击,比较有名的一次咒杀事件记录在著名西藏史研究家梅.戈尔斯坦的《喇嘛王国的覆灭》一书中(P4~5),前摄政八世第穆活佛借助护法神兴杰泽达之力,制成了一道强力符咒,将其缝在了送给新近掌权的十三世达赖的特制靴子里,企图咒杀十三世达赖,但被达赖亲信索杰喇嘛发现,于是八世第穆遭处决,被淹死在巨大水桶中。&/p&&p&此种法器名为“Phurba”,斧刃状的部分即为割血刀,需要用血写咒语时使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64ca3d916aa205e06ec360a883e09ea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64ca3d916aa205e06ec360a883e09ea_r.jpg&&&/figure&&p&这一对也是经常受召唤的神,名为尸陀林主(Citipati)。他们在生时为一对修炼中的男女僧侣,因进入冥想太深,遭小偷斩首而不自知。代表永恒的死亡与完美的意识,也提示着密教徒们修行的重要性。&/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b9ea2baa5fbd7cedad1c_b.jpg& data-rawwidth=&464&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b9ea2baa5fbd7cedad1c_r.jpg&&&/figure&&p&无我天女(Nairatmya),喜金刚(Hevajra)的明妃,喜好的祭祀物为人皮和人肠。&/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af539f19cf0f359c2e62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af539f19cf0f359c2e62_r.jpg&&&/figure&&p&吉祥天(Palden Lhamo)是西藏早期的女魔,后被密宗降服服务于喇嘛教。她是达赖喇嘛的守护神、拉萨及整个西藏的守护神。她的马鞍十分有特点,是扒下的人皮做成,那张人皮是她亲生儿子的皮。她亲手杀了他,扒了他的皮,因为他不肯降服喇嘛们。&/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100eeb348db2e101e9ba_b.jpg& data-rawwidth=&481&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100eeb348db2e101e9ba_r.jpg&&&/figure&&p&Lasha Mutual绘制的天舞者达基尼(Dakini),这也是十分受欢迎的召唤神,原为古印度的一位神秘学修行者,召唤她可以把难以摆脱的死者灵魂带去天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4dced7e836d2fb3d58f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5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figure&&p&在天舞者达基尼手中,可以看到头骨碗法器(卡帕拉),这是藏密最重要的法器,头骨下的脑被认为藏有人全部的灵魂力及生命力,用新鲜头骨盛新鲜脑食用,便可占有另一人的灵魂与生命力。&br&&/p&&p&所以在唐卡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头盖碗加新鲜脑。这也是藏密很多神喜爱的祭品。&/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e2de856ce0238bda942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e2de856ce0238bda942_r.jpg&&&/figure&&p&现代西藏神像中也有这样的表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a6a5cbc5ef63e0eddfa4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a6a5cbc5ef63e0eddfa4_r.jpg&&&/figure&&p&实际的头骨碗是这样的。一般头骨碗上多刻尸陀林主,以压制死者魂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385dde5eeb6a0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385dde5eeb6a0_r.jpg&&&/figure&&p&作为隐藏最多力量的部位,头骨制品是非常受藏密喜爱的。有手持护持用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e6a3d20fea9442bdf38bdc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7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e6a3d20fea9442bdf38bdc_r.jpg&&&/figure&&p&悬挂辟邪用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b2e15ae32b14f1533efe0fb3d99f08a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b2e15ae32b14f1533efe0fb3d99f08a_r.jpg&&&/figure&&p&焚香用的香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05a326a5c1dc3563c87f_b.jp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4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figure&&p&供奉起来的法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b1fde3ebef9de727981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b1fde3ebef9de727981_r.jpg&&&/figure&&p&有的干脆作食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d3a3bdc1e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d3a3bdc1e_r.jpg&&&/figure&&p&置物用的供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d338eb087dbe2a1a838e_b.jpg&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d338eb087dbe2a1a838e_r.jpg&&&/figure&&p&符咒施法时使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acf9e1954aac38da2cd9a8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71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中特别精致的要数下面这个罕见的藏族头骨制品。1901年自西藏来到维也纳,据出售者口传,这是一个犯了过错的大喇嘛的头骨,制自1700年。&/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f29b8f52a90f93a5a57c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f29b8f52a90f93a5a57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abf3bcddd95_b.jpg&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7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abf3bcddd95_r.jpg&&&/figure&&p&头骨内部也常常有所加工,有涂金银,雕刻,血染几种方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c268e39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c268e39_r.jpg&&&/figure&&p&不过最隆重的头骨法器为仪式面具,只在活人祭祀时戴用,平时是不会拿出来的。据说它有着控制祭品灵魂的力量。&/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000b71ed1df1a898b1464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000b71ed1df1a898b146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2c286a7bca571c3a6b153b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9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2c286a7bca571c3a6b153b_r.jpg&&&/figure&&p&当然,除了头骨外,其他的部位也是有被利用的,常见的法器包括人皮鼓和腿骨号以及骨制降魔杵等等。这些法器被认为有帮助修行的作用,用这些法器奏乐,即可更容易的超度亡魂。&br&&br&朱哲琴的歌曲《阿姐鼓》讲的就是人皮鼓的故事。&br&&/p&&blockquote&&阿姐鼓&,在西藏的文化传统中,意味着一面以纯洁少女的皮做的祭神的鼓:人皮鼓。这是现代西藏早已废除了的酷刑。歌曲《阿姐鼓》则以这个被废除的酷刑为叙事文本(背景)。对于这个文本的处理,歌曲的创作者采取了双重立场:一方面,以西藏传统的宗教教义,即&生死轮回&观念来稀释少女牺牲的残酷;另一方面,又以现代人对这个传统的超越感来审美化地远眺这个残酷。因此,&阿姐鼓&在歌曲中幻现出的是一个绚丽如梦的死亡历史的审美风景,在这个风景中,前现代的蒙昧残酷因为晕染了当代文化诗学的光辉而炫耀人心:悲惨消逝的阿姐在美丽的鼓声中重现了……&br&&br&词作者何训田这样讲述《阿姐鼓》的由来:我姐姐十三四岁就到西藏去了,后来哥哥也去了。他们回家的时候,总要讲述许多西藏的事情。有一次,讲起一个&阿姐鼓&的故事:&这个鼓,用的是一张少女的皮,她本身是愿意做奉献的,所以就选中了她作这个鼓。我听了这个故事后,觉得很震撼。现在写的歌词是很隐讳的,如果不讲,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姐姐不见了,妹妹就去寻找她,寻找的途中,遇见一个老人告诉她六字真言,她继续寻找的时候,天边传来了鼓声,她也明白了这件事……&&/blockquote&&p&&br&&/p&&blockquote&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br&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br&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br&阿姐啊&br&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br&我突然间懂得了她&br&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br&阿姐啊&br&&br&玛尼堆上坐著一位老人&br&反反复复念著一句话&br&唔唵嘛呢叭咪哞&br&唔唵嘛呢叭咪哞&br&&br&我的阿姐从小不会说话&br&在我记事的那年离开了家&br&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想&br&阿姐啊&br&一直想到阿姐那样大&br&我突然间懂得了她&br&从此我就天天天天的找&br&阿姐啊&br&&br&天边传来阵阵鼓声&br&那是阿姐对我说话&br&唔唵嘛呢叭咪哞&br&唔唵嘛呢叭咪哞&/blockquote&&p&只有所谓圣洁的女孩皮才能做鼓,为了保证女孩们不会被尘世所打扰,这些女孩最好是无法与他人交流的哑巴,当合适的女孩不哑时,有时她们会被割去舌头。女孩做的鼓的鼓声被认为可以补充人失去的精力。“阿姐鼓”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22b829fa6a4bd3c3f57a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22b829fa6a4bd3c3f57a_r.jpg&&&/figure&&p&人皮鼓由头盖和人皮配合制作,头盖必须在耳朵及太阳穴上方沿水平线割取,必须由右手持握,抓着下面的布饰来演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20ac25fb153a5ccf4f7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2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20ac25fb153a5ccf4f7_r.jpg&&&/figure&&p&另一种法器,由腿骨制成的长号。除在法会上使用外,也供喇嘛或密教修行者外出时辟邪之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ac6d5bfb2be62b_b.jpg& data-rawwidth=&236& data-rawheight=&4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6&&&/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4ddcf1710_b.jpg& data-rawwidth=&482&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4ddcf1710_r.jpg&&&/figure&&p&断行者喇嘛像,1920年。挂指骨念珠,携带腿骨号。断行者指在墓地中修炼施身法的人,以将自己布施给鬼神的方式断绝人间的欲望。&/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d5ff0d646dc320e5eee260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8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d5ff0d646dc320e5eee260_r.jpg&&&/figure&&p&人骨念珠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fd003d71a0dc751e5ff056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fd003d71a0dc751e5ff056_r.jpg&&&/figure&&p&人皮唐卡也是常出现的法器,在国内的博物馆里也有出现。最早是在祭祀仪式上作为披风之类的用途,后来多为挂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9b26ef90a_b.jpg& data-rawwidth=&1096& data-rawheight=&7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9b26ef90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e9e9ddc8f6f53bcfa886a_b.jpg& data-rawwidth=&61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e9e9ddc8f6f53bcfa886a_r.jpg&&&/figure&&p&西藏羌姆面具,源自原始苯教,知未来法王相。这个面具上的骷髅头饰几乎成为藏密神的标准饰品,以藏密的理论,镇压的人越多,自己的力量就越大,所以藏密神都戴骷髅头饰,挂骷髅项链,系人头腰带等,这是藏密神力量的来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45a99e1afd4caa2417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45a99e1afd4caa24170_r.jpg&&&/figure&&p&藏密法器也不都用人骨,牛骨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被认为是提升使用者力量的法宝。&/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a_b.jp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5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figure&&p&由于人骨法器在解放后已经被法律禁止制作,所以藏区的人骨法器收藏品价格水涨船高,这里不得不提这样一个事件,即“甘肃121骷髅头事件”。以下引用为当时的新闻网页报道。&/p&&blockquote&日约下午5时左右,中国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炭山岭镇菜籽湾村的村民蒋财帮正在村旁的山坡上放牛时,一头牛从公路跑到河边,蒋财帮下山坡去找牛。 蒋财帮寻牛过程中见到4个纤维袋,其中之一袋口敞开,所装之物散在离河边不远的松树下。蒋财帮在距离纤维袋约3米处时看清散落在一较高处的5,6个事物,竟是没有上半部的骷髅头,而那些骷髅头有白色,有黄色。 蒋财帮见到骷髅头后很紧张,没靠近看,扭头就跑,走失的牛亦不赶回。而后几天蒋财帮心里非常害怕,没告知任何人,包括他的妻子。 &br&&br&3月25日,蒋财帮到9公里外的磅称房办事,当日,他与相熟的肉铺老板张好兴共进晚餐。当张好兴骑摩托车送蒋财帮回村时,蒋财帮把发现人头骨的事相告张好兴。 张好兴事后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蒋财帮神秘地跟我说,河边有几袋子人头骨,头盖子都没了,怕人得很。」当晚回家后,张好兴决定报案。 &br&&br& 3月31日上午11时许,天祝县公安局开会决定,将头骨样本紧急送往省城请求相关专家进行鉴定。 天祝藏族自治县森林公安分局警员秦秀文和李富海均告诉《新京报》记者,「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确定是否猴头骨的技术与资格,我们想拿到专家那里鉴定,到底是猴头骷髅还是人头骷髅。」 天祝森林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队长陈惠民承认,该局主要负责盗伐林木和盗猎,整个天祝藏族自治县公安从未遇到过此类奇案。 巧合的是,兰州《西部商报》的记者与警方均选择3月31日请刘逎发判定是「人头」或「猴头」。 &br&&br&《西部商报》记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