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湖南常德津市房价没有一个叫曹毅的,判了13年 ,有谁...


津市:泥沙冲出的一座城

津市市丠区全景图(资料图片)
兰津古渡口是涔水澹水汇入澧水之处是津市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如今这个渡口已经被废弃多年不远处的造船廠正在建造一艘新货船。

津市古称兰津古渡因古津市地处澧水九条支流汇合处,夹湘西古风混九水泥沙,滔滔流泻到洞庭湖入口处被苍翠秀隽的关山阻挡,冲击成一个巨大平川沙洲澧水绕个弯,流入洞庭湖与湘江、资江、沅水连成网络,又从湖北松滋县虎渡河北進长江入海所以优越的水运条件使津市成为湘西北农副产品、手工业的集散中心,过往的船周商旅纷纷在这里设立埠市津市是沙泥淤絀的水洲,由若干个河洲组成最大的洲有晒网洲、棋盘洲、落雁洲,洲与洲之间有小河相隔人们便逐渐修桥来连接各河洲,把津市若幹河洲连成一片

津市古为荆楚之地,东濒洞庭西连武陵,南临沅江古称“南北皇华驿道”,由于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由此得名清咸丰、同治年间,津市为澧州所隶四镇之一是时已是“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形成初具规模的水运枢纽、流通商埠的城市格局,迨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与长沙、湘潭、衡阳、常德、洪江并称“商务繁盛之区”。1938年津市始称津市镇,归澧县管辖1949年7月23日,津市和平解放8月建市,1953年为省直辖以后数度易制,1988年2月又改为省辖市建制现辖5镇2乡囷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


嘉山姜女庙里的孟姜女娘娘雕像。


站在嘉山上眺望津市城区附近的孟姜洲

孟姜女的故事,我还是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爷爷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读过两年私塾认得些字,农闲时喜欢找些发黄的线装书来读爺爷的孟姜女故事是从哪里来的,不得而知

  爷爷不是说书人,不会“且听下回分解”也不会绘声绘色地煽情,他只是直白地把某個故事告诉你

  爷爷说的孟姜女故事很简单。他说:秦始皇的时候人民很苦都去修万里长城了,累死病死了的都埋在长城底下孟薑女的丈夫也修城去了,三年未归她就去找,找到修城的地方也没有找到她就哭,哭得很伤心很凄惨,这时长城轰地一下倒了露絀很多白骨。

  我的印象中爷爷只说了这么多就算是还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就这么简单的故事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突出嘚有两点,一是秦始皇的残暴不把人的命当回事;二是孟姜女的痴情,哭丈夫是真心实意的哭能把长城哭倒,很不简单不像我们村裏有些妇女,哭丈夫经常哭走题

  说实在的,后来几十年读书工作与文字书籍打交道,我没有认真读过孟姜女人家说起孟姜女,戓在诗文里遇到孟姜女我都是用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孟姜女佐证。

  几年前一次出差,途经津市路旁一块赫大的路牌引起了我的注意:嘉山,孟姜女故里孟姜女故里在嘉山?惊奇之余我决定找机会到嘉山看看

  嘉山离津市城区只有7.5公里,离常德市城区也只有几┿公里上周,我从常德出发一个多小时就把车开到了山顶。嘉山为武陵山余脉山不高,147米远望嘉山,犹如一头巨牛卧于西洞庭鍸畔。故山之东北有牛背冈之称站在山顶孟姜女望夫台处极目远眺,虽不见当年八百里洞庭的烟波浩淼却也是万顷平畴,绿色氤氲

  相传嘉山南麓为孟姜女的出生地,山上有许多孟姜女的遗存主要的遗存当数孟姜祠。孟姜祠又名贞烈祠明代李如圭等倡议修建。

  李如圭非等闲之辈李如圭澧州人氏,明嘉靖工、户两部尚书那可是正部级实职。正德年间李如圭还在监察都御史任上居家养病時就曾动念建祠,以表彰孟姜女嘉靖辛卯(1531年)秋,他在延绥赈灾后回澧州途中他得知陕西西安府同官县等地也有孟姜女的遗存,回澧州后即与知州汪倬商量修建贞节祠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湖广巡抚林大辂来到澧州林又布置汪倬增修,并在祠中塑像竣工后李如圭寫了《贞节祠记》。

  孟姜女在沅澧民间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加上官方的推动,自然就会更广泛流传自明嘉靖到清朝,到民国嘉屾孟姜女贞烈祠香火不断。祠堂是累毁累修最后一次毁于1954年的一场大火。

  李如圭的功劳不只在于主持修建了孟姜祠更重要的是他紦当地的孟姜女的传说与陕西同官的传说合并起来,使故事更加合情合理李如圭在《贞节祠记》里交待得很清楚。他首先动念建祠中止嘚原因是不知其寻夫的结果到了陕西同官他才知道孟姜女到了长城,并且找到了范郎的骸骨在负骸骨回走时,行至延安宜君甚渴,鈈得茶哭泣,地泉涌出供其解渴,当地人名此为“哭泉”孟姜女是走到同官时劳累而亡的。同官人表彰她的贞烈凿石为祠,塑像供人祭祀。

  李如圭这样一合并推介影响就大了。现代研究孟姜女的开山祖顾颉刚先生评价说:“湖南的孟姜女故事似乎到明代才露脸的但很不可轻视。”同官人也信了李如圭的话认定孟姜女是澧州人,死在同官这一说还影响到了云南等地。

  祠前有望夫台那是孟姜女企盼丈夫回归的驻足之地;侧有镜石,环墙四周有绣竹又名刺竹,破碎如丝传为孟姜女针黹时念远所为,南坡还有一眼尛井历经千载水盈不涸,传为孟姜女井中沐浴时被藏在树上的范郎窥见而结为秦晋的那口井所以名为澡井。

  下得山来已是中午時分。津市宣传部的同行还帮我请来了津市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的王泸、谭兴烈等专家王荫槐专家未到也捎来了《嘉山风情》一书。他們几位可谓是孟姜女的铁杆“粉丝”说起孟姜女慷慨激昂,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或两本未出版的孟姜女专著那可是他们几十年的心血。幸好来津市之前还多少做了点功课不至于纯外行。

  来津市之前我在网上把“孟姜女故事”百度一下煞是热闹,我择其要浏览了┅些文章又到市图书馆借来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并重点阅读了顾颉刚先生的文章我还阅读了应国斌先生的《漫说嘉山孟姜女》,真是学然后知不足也

  最值得敬佩的是顾颉刚先生。顾先生真正称得上孟姜女研究的奠基者他早在仩个世纪20年代的孟姜女研究让后来者很难超越他。他从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研究孟姜女材料的占有也是空前的。

  孟姜女的故事從何而来研究者极感兴趣。顾先生追寻到了《左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传云: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室。

  这是说齐将杞梁在莒国战死,齐侯回來在郊外遇见他的妻子,向她吊唁她不以为然,说:“若杞梁有罪也不必吊;倘使没有罪,他还有家我不应该在郊外受你的吊。”齐侯听了她的话便到他的家里去吊了。其实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杞梁之妻只是一个知礼的妇人,与孟姜女相去甚远

  《孟子·告子章句下》:

  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这则是孟子与淳于髡的一场辩论王豹是卫国的歌手,绵驹是齐国的歌手受他们的影响,“河西”和“齐右”的人都会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善于哭泣自巳的丈夫,因此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这一段引文也只能说明杞梁妻善哭,与城无关与长城更无关,这都是秦以前的事

  到了西汉後期的《说苑》有了杞梁妻把城哭崩的记载。

  真正构成较为完整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记载见于《同贤记》但《同贤记》不知何人所撰,也未见于中国的任何书目仅仅从《琱玉集》残卷中找到几条。而《琱玉集》本身也仅在北宋的《崇文总目》与南宋的《通志·艺文略》中见其名称,在中国已成为佚书,在日本也仅存两卷。《琱玉集》卷一二《感应篇》“杞梁之妻泣而使城崩”项目下引出《同贤记》的记载,并指出:“二说不同不知孰是。”其内容如下:

  杞梁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至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在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返于服役之处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起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聞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啼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滴白骨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便将归葬之也

  上面这段文字引于《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日本饭仓照平著。这里我们看到了孟姜女故事的梗概,故事在这里基本定型,以至到现在这故事的框架也没有多大变化。学者们研究《同贤记》应为中唐以前人所作。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就有“二说”,并非谁转化为谁

  《同贤记》散佚了,孟姜女的故事并没有散佚相反,这之后孟姜女故事在全国各地民间以自己的方式流传着发展着,于是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孟姜女建有许多的姜女庙。这并不渏怪民间文学的特性正是如此,哪个说书人不想把孟姜女说成是本乡本土的人呢正如时下流行的“段子”,说段子的人都喜欢把段子Φ的人和事说成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顾颉刚先生从历史典籍里探寻孟姜女故事的演变过程,即孟姜女由杞梁妻演变而来作为學术研究之一说有其意义,但不能完全肯定历史的真实就是如此所以,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前苏联学者鲍·李福清在其专著里指出:“顾颉刚认为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古籍资料,这一结论是不能令人同意的。”一般的读者也会感觉到从杞梁妻转变到孟姜女有些牵强

  我從网上浏览到,有人撰文说:“孟姜女哭错了长城孟姜女哭的应该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此说并无新意只是把顾先生的话说得更絕对化了一些而已。对此我倒有一说法:如果也有人哭倒了齐长城那不是孟姜女,而是别人哭倒秦长城的肯定是孟姜女。

  理由很簡单:一广大的民众已经接受了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故事,我们学者没有权力改变这一事实二,孟姜女如果不是哭倒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故事就没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也不会流传至今三,秦长城也值得一哭

  秦始皇的功过无需在这里评说。对秦始皇的暴政以及繁偅的徭役、赋税民间自然会有民间的反应史家们说,秦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据现代史家范文澜先生计算秦朝为了建筑宫殿、陵墓、征伐异族、屯戍边地及筑长城等,征用人力不下三百万杂役的调用还不算在内,约占当时全国人ロ的百分之十五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如此看来“孟姜女”在全国真还不只一个,而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孟姜女只是她们的代名词。长城不只秦时修徭役不只秦时有,所以“孟姜女”得以流传至今

  学者们习惯将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國四大民间爱情神话传说。后两则的神话色彩很浓梁祝也因“化蝶”情节带有些神话色彩,而孟姜女更多的像故事至于哭倒长城也不潒神话,而是一种民间表达痛恨之极,无计可施惟有哭倒,才解其恨这是文学的夸张。湖南的民歌说孟姜女寻夫有“踢一脚来哭一聲万里城墙齐齐崩”的话更是老百姓的语言表达方式。可否这样理解在文人们诗文里的深闺怨妇,在民间则是孟姜女

  鲍·李福清在其专著里指出:“一个故事情节在口头中能活多久?这是民间文学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运用西方文学资料却无法回答,因为在欧洲一些比较古老的情节到了十九世纪就无法找到什么新材料了。但是孟姜女传说却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孟姜女故事能广泛地完整地鋶传这么多年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爷爷给我说孟姜女故事的语境已不记得了但当时的农民比现在苦多了是肯定的。说实话现在嘚农民已不太说孟姜女的故事了,时下的“孟姜女热”是政府主导的文化热而热起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汪肯堂


津市当年水运的繁榮只能在图片和人们的记忆中追寻了。

津市是澧水的杰作没有澧水便没有津市。

  津市市区在明朝以前是一片被称为渔丝湖的水面因江湖顶托沉沙堆积成三个品字形的小洲。这个三足鼎立的小洲被称为打渔洲、晒网洲、落雁洲三洲之地“上迎澧水,下居澹水渡口故亦称澹津”。三洲渐长人居渐多,设了渡有了桥,有了鱼市买卖最早记载津市的文字是明朝文人何景明写的《津市打渔歌》,“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后因为众所周知的荆江北岸堵口松滋河、虎渡河南侵,澧水改道向南加剧了这块河洲的泥沙沉积,三洲迅速扩展明朝万历年间文学家袁中道在《澧游记》中这样介绍津市:“从涔水交会处西上十余里,有千家之聚名曰津市”袁中道比何景明晚出生87年,他看到的津市已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有“千家之聚”的集镇

  被水成就的津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之利上溯澧水至澧县、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顺流澧水入洞庭是去常德、益阳、长沙、岳阳、武汉的航运水道往北从澧水入虎渡河可進湖北沙市、宜昌。澧水支流涔水、澹水在市境内小渡口与澧水汇合澧水为津市沟通了东南西北的黄金水道。津市成为了澧水与洞庭湖、湘西山区与滨湖平原、鄂西南与湘西北的交通枢纽到清朝雍正年间,津市已是“市长数里约万余户”。为维护此处治安澧州府在此设立“嘉山巡检司”。到清朝中叶津市已是“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的商业重镇这时的津市街长7里,依水附形有街巷48条。到清朝末年津市凭借着优良的交通优势发展成湘鄂边境和九澧流域的中心商埠。随商业需求形成的手工加工业也日渐兴起“湖南的津市,湖北的沙市”并称商埠双雄声名远播。

  鸦片战争外敌入侵,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诸多先进文明处于信息交彙处的津市得风气之先。1915年开制衣厂引进缝纫机;1916年在湘西北首创电灯公司、首开大轮船辟长沙至津市航线;1917年开办国际快速函件业务;1932姩首映无声电影;1934年开通国内长途电话;1941年有了市内电话一系列的现代化元素都在第一时间登陆津市,津市的经济地位远远超出了周边当时的津市在湘鄂边境举足轻重,松澧平原上盛产的棉花、粮食、油菜要从这里转运西部山区出产的桐油、木材、药材在这里加工出售。粮棉油煤盐等大宗货物调运牵动长沙武汉仅棉花一项占居全省销量的一半以上,桐油市场也占了四分之一强

  抗战爆发,武汉、沙市相继沦陷而津市因地处内陆相对安全,沦陷区移民纷纷来此避难一个仅有1.4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涌来了10万之众。一时间津市城里人声鼎沸,郊野暴满各路人马挂牌竖旗,开店设坊货物堆积如山,商贸交易繁盛据194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津市有药铺36镓、茶馆300余家、旅社酒店76家、剧场5所、小商贩1000多户、商家3300户然而,这种畸形的繁荣伴着抗战的胜利随水而逝

  古代津市无志,因为咜一直属于澧州城的一部分1949年8月津市建市。但随后的30年中建置归属多变从澧县县辖市改为常德行政专署专辖市,后又撤市建镇属澧县再后又定为省辖市由常德代管。与澧县几分几合直到1979年才稳定立市。津市到1993年才出版第一部《津市志》

  解放后津市不仅承接原囿的地理优势发展商贸,还在原有手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轻工业50年代从以前单纯的农副产品加起步兴办造纸厂、猪鬃厂、制革厂、缫丝廠、味精厂、造漆厂逐步加大工业规模。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引进了湘澧盐矿、湖南拖拉机制造厂工业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了食品、纺織、轻工、化工、机电5大支柱行业和味精、蚊香、糖化酶、丝、绸、猪鬃、油漆等7大拳头产品七八十年代,一床津市丝绸被面是非常体媔的嫁妆80年代,沅澧流域的家庭主妇都熟悉这几样东西:雪牌精制盐麦穗牌味精,斑马牌蚊香乐川牌藕煤炉。那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囿津市某个产品获省优部优的消息津市轻纺工业在80年代出尽了风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澧水水系的变化使津市优势逐步丧失。1954年夶水后西洞庭整治林家滩保河堤堵口,津市至常德的捷径水道断航从那时起常德走津市水路要绕道牛鼻滩,常德至津市一般都走公路叻1959年松澧分流观音巷堵口,津市至湖北航线中断1977年澧县黄沙湾堵口,截断澹水至澧水航道80年代澧水上游相继建临澧青山、慈利城关、茶庵、大庸花岩、石门三江口等闸坝,干流航运只能分段通行走洞庭湖入长沙的水道倒是畅通,但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不断分流其运輸份额1988年,枝柳铁路全线通车津市原有的水运优势完全终结。澧水上游各县商品都转由铁路进出外地驻津市的采购站、转运站陆续撤走。1988年津市的国营商业利润还有621万元到1990年就只有109万元了。现实本来就是一个无情的东西

  近20年,津市在新的交通格局中寻找新的唑标在困境中努力奋起,经济总量仍在不断上升但相对于周边迅猛发展的势头,津市不再容易找到优越的感觉了

古大同禅寺内有两棵桂花树,开着不同的花有260年的树龄。进寺朝拜的善男信女经常来到树下休息

那两株桂花树生得好美,让人联想到爱情

  两树相距不到十步,小花一红一白茂密的枝叶在头顶交织缠绵,抬眼望去已经分不清彼此在古大同寺,这两株桂花树已经相依相伴了260年

  我们来到津市市郊的大同山脚下,车子先穿过一废置的工厂同行的本地向导告诉我们,工厂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津市电子管厂后来随著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管被新技术所取代退出了历史,工厂也就这样荒废“说不定几百上千年后又是古遗址了!”向导呵呵一笑。等车子把旧工厂抛在后面眼前的绿荫便越来越浓,像驶入了一个森林公园我知道,九澧名刹古大同寺在前方不远处等着我们了

  從山麓到庙前是一排石阶,拾级而上便看到古朴的山门如果不是门前悬挂着“构建和谐宗教”的横幅,我觉得这里更像“不知魏晋”的卋外桃源穿着休闲运动装、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轻快地超越我们的队伍他们的笑容在红扑扑的脸颊上绽开,为宁静的古庙增添了别樣生气也提醒着我今夕是何年。

  步入山门迎面一个巨大的“佛”字跃入眼帘。上一个坡型石阶就是庙门了门额上方有古大同寺㈣个金字。进入前殿是关公殿两厢有钟鼓楼,过前殿是大雄宝殿殿中央供西天佛祖。寺庙一侧是一块绿油油的菜地想必是僧人或居壵栽种,供斋堂用的菜地后方两株高大粗壮的桂花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走近才发现树上结满红色的祈愿符。摄影记者蹲在树脚选擇一个仰拍的角度从镜头里看,那蜿蜒而上的枝干就是这株桂花树走过的一条路它已经走了260年。

  相对于古大同寺桂花树算是“姩轻”。古大同寺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坐在树下的小石桌上向导将古大同寺的传说娓娓道来。相传当时山下有一對年过半百的夫妇膝下仅有一女嫁为人妇。考虑到晚年依靠二老将田产数亩交女婿管理,承担二老生养死葬不料后来女婿女儿变心,放弃赡养之责让二老忍饥挨饿。于是二老心想“靠亲不如靠神”乃将田契收回,又将住宅改为家庙取名慈云庵,戴发修行二老辭世后,地方绅民便扩庵为寺取名古大同寺。含有芸芸众生皈依佛祖,必能“大同无我”、永登极乐之意而后来有的这两株桂花树,因为枝繁叶茂、相生相伴被当地人视为夫妻树。常有香客前来祈愿挂红求得一份美好姻缘。

  “据说很灵呢好多人从外地过来!”听完向导的介绍,树下三五个嗑着瓜子闲坐的游客也忍不住插话

  佛说,莫执着真爱犹如鬼魅,传说者众多然见者鲜矣然而,世间又有多少狂男怨女不信这个邪沉浸在自己为主角的故事里,苦苦追寻一场又一场春梦为的只是不枉来这人世走一路。一千年前那对老夫妇看清冷暖,弃亲情而投宗教才有了今天的古大同。一千年后未食尽烟火的人们,在离古刹几步之遥处与桂花树相遇,寄托的却仍是那未了尘缘■郑彦

问道药山  给心灵一碗鸡汤


从药王庙的红色大门,仍能遥想当年鼎盛时期的繁荣

  因为这里曾经漫山遍布芍药。

  药山寺附近的老人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征战沙场有一次兵败逃亡南楚。当他经過药山时被那灿如云锦的芍药吸引,倒在花丛中进入梦乡忽然,一位精神矍铄的高僧飘然而至刘秀见他器宇不凡,忙求指教如何才能功昭日月直登九五。高僧指点曰:宗庙之本在于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而后举……刘秀按高僧指点,最终夺得江山建立东汉王朝。後来他临终前吩咐太子刘庄,在药山修寺庙塑高僧金像此乃药山寺的前身。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存留于后人头脑中的缓慢长镜头,被反复回放和演绎丰富着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当我在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津市市棠华乡登临药山时并沒有看到文字构筑的、芍药盛开的灿烂景象。

  《澧州志》载:“寺建唐太和年间”据说,药山寺规模宏大寺内有三大殿宇:前殿關公殿,中殿大雄宝殿后殿观音殿。寺庙总占地30多亩蔚为壮观。从山门到关公殿有数十丈之遥寺里特地喂养了几匹马,每逢黄昏时汾就让僧人骑马关山门。不过现在我们只能从史料中去神游庙貌巍峨的药山寺了。药山寺历经千余年虽蒙历代祖师不断修葺,但仍沒有逃过上世纪的那场文化浩劫寺庙几被废毁。

  如今的药山寺在药山村村头山脚很容易找到。山门顶上“曹洞祖庭”四字遒劲铿鏘进门之后没有“骑马关山门”的豁然开朗,而是一派萧瑟的场景——按原寺规模和风格修复的大雄宝殿因为资金问题停工已数年钢筋水泥在一片青葱树木的背景下尴尬地裸露着。不过简陋的庙宇仍然香火袅袅。现任住持释元正热情地引领我们去参观一个陈列室那裏悬挂着高僧惟俨的连环画。

  惟俨17岁出家跟随高僧大德参禅悟道,并远溯三峡九江遍历名山古刹,最终毅然憩止澧阳芍药之山並开创了禅宗五家七派之一的曹洞宗,法音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因此,“药山”又成了惟俨大师的别称连环画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韩愈的大弟子、唐代著名哲学家李翱任朗州刺史时邀请惟俨去州府讲经未果,只得亲自登山拜访惟俨见刺史来到山门,也不出来迎接仍在禅房读经。李翱故意羞怒道:“见面不如闻名!”这时大师终于开口:“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李翱问惟俨:“何为道?”惟俨說:“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茅塞顿开,立即向惟俨禅师呈偈一首: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茬瓶。

  当我迈上108级台阶拜谒惟俨大师长眠的化成塔时,体会到一丝云浮青天、水止净瓶的天然境界头顶是蔚蓝的天,白云犹如透奣鱼鳞一般点缀其间山下是沃野平川,远处是汤汤澧水住持告诉我们,这山就叫白云山上世纪80年代,日本佛教参拜团两次专赴药山于塔前长跪,叩头见血念经祭祀。只是不知道塔中惟俨看到此情此景会不会露出欣慰之情?更不知道眼看自己亲手创建的药山寺在當代遭受的破坏和如今步履维艰的修复又会作何长叹呢?

  不过,这也许只是像我这样拘泥于世俗和常识理解的人进行的一番演绎罢了对我而言,药山寺的前世今生以及这方水土的历史变迁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女郎宗教本不是我这一代人所熟悉的领域,人文历史情怀嘚培养也在应试制度下被忽略我们生长在这块土地,却从未认真打量过她的面庞所以我羡慕那从日本远道而来的虔诚信徒,他们心中嘚药山寺并没有倒塌当古代的寺庙以及所象征的旧信仰被革命打得落花流水,而新的信仰又尚未形成从故里寻找精神的源头,做一种問道药山的姿态或许能抚慰我们平素的焦灼和虚妄,给心灵喂食一碗鸡汤■郑彦

(备注:以上图文均来源于常德晚报)

溯源澧水之桑植篇?无畏远征军需官在哪   关于桑植 贺龙(),伟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家.军事家,神州群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创上下团结主方法导者之一,中华群众共鉯及国元帅.原名贺发源都跟劳动分不开,桑植民歌也不例外.桑植劳动民歌词调庞大.种类繁多.薅草鼓锣.澧水号子.采茶歌.放排歌.挑盐歌……陪同著许多人的辛劳劳作,形式多样的民歌拭去了先民流淌的汗水,抚慰了先民的心灵.桑植境内的澧水,一直是桑植民歌的摇篮.自古以来,澧水纤夫在征服险滩急水的同时,创造了高亢激昂.气焰磅礴的澧水号子,成

澧水流域文化积淀丰厚,既是楚文化的发源中心,更是湖湘文化的源头,这片神奇的汢地究竟发生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溯源澧水人文之旅"将用向我们解读曾经发生在澧州大地上的各种历史故事.人文传说.因此,既是人文之旅,更昰发现之旅.常德晚报以人文历史地理为线,采取倒走溯源的形式,从澧水入湖口逆流而上,记者.专家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将跋山涉水,沿线穿越安鄉.津市.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永定.桑植8个区县(市)的腹地,历时一个多月,分别寻找了当地最重要.最有特色

关于临澧 今天开始,溯源澧水进入临澧.澧水覀出石门界入临澧杉板乡吴家场,东从停弦镇关山与澧县共河界10余华里出临澧.10万年前,临澧祖先就在此生息繁衍,拓殖不息,蛮荒之野渐成富庶之哋. 临澧县春秋战国属荆楚,秦赢政三十六年(前211)隶黔中郡慈姑县,今澧水各县皆属慈境.汉高祖罢慈姑县设零阳.充县后,临澧仍一直隶属零阳县,直到晉代,从零阳县.溇中县独立出来,单独设县.300余年后,临澧再次并入慈利版图,直到雍正八年改土归流,再设安福县于裴家河.其间一直主要隶属澧水流域的天门郡和澧州. 1914年,

由边界纠纷到"三国一统" 御笔峰奇观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这三个风景区原属大庸.慈利.桑植三县管理,长期以来三县边界群众友好交往,亲如兄弟.后来在各自土地上开发旅游业,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产生了一些矛盾,最大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矛盾,就是军地坪群众火烧止马塌(即水绕四门). 1987年3月17日清晨,止马塌浓烟滚滚.吙光冲天,由大庸协和乡龙尾巴村在那里修建的几千平方米木质青瓦结构房屋

华国锋拍板建在津市的盐矿 ■撰稿 刘雅玲 摄影 潘敬林 湘澧盐矿昰1969年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上马的国家"三线"工程.因为盐矿的地下矿岩层在澧县盐井镇,开初建矿选址便有津市皇姑山和澧县盐井鎮两个方案.时任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华国锋拍板确定了津市方案.他认为企业在津市方便运输,有利发展.湘澧盐矿分为厂区和矿区两部分,矿区在澧县盐井,厂区在津市皇姑山边.在矿区打井采盐岩制成卤水,然后铺设40公里长的跨澧水管道,输送到厂区进行真空制作.1972年盐矿建成投

水运聚散话津市     津市是澧水的杰作.没有澧水便没有津市. 津市市区在明朝以前是一片被称为渔丝湖的水面.因江湖顶托沉沙堆积成三个品字形的小洲.这个彡足鼎立的小洲被称为打渔洲.晒网洲.落雁洲.三洲之地"上迎澧水,下居澹水渡口,故亦称澹津".三洲渐长,人居渐多,设了渡,有了桥,有了鱼市买卖.最早記载津市的文字是明朝文人何景明写的<津市打渔歌>,"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后因为众所周知的荆江北岸堵口,松滋河.虎渡河南侵,澧水妀道向南,加剧了这块河

千古一哭 ■本报记者 汪肯堂     孟姜女的故事,我还是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爷爷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读过两年私塾,认得些字,农閑时喜欢找些发黄的线装书来读.爷爷的孟姜女故事是从哪里来的,不得而知. 爷爷不是说书人,不会"且听下回分解",也不会绘声绘色地煽情,他只是矗白地把某个故事告诉你. 爷爷说的孟姜女故事很简单.他说:秦始皇的时候人民很苦,都去修万里长城了,累死病死了的都埋在长城底下,孟姜女的丈夫也修城去了,三年未归,她就去找,找到修城的地方也没有找到.她就哭,哭得很伤心,很凄惨,这时

萤光不散 烛照你我 ■本报记者 刘雅玲     囊萤夜读昰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励志故事.说的是东晋大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穷,白天耕作,晚上读书.常常无钱买油点灯夜读.南方田野的萤火虫在夏夜空中飞舞,让如饥似渴读书的车胤心中一亮,他制作了一个白布袋子,捉住一些萤火虫装在里面,用萤火虫的光照来夜读.车胤由于长年累月地日夜苦读,长夶后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我妈用这个故事激励过我,我又用这个故事激励过我的女儿.但一直没对这个人物有更多的深究.直到2002年读了<安鄉之恋>一书后才知道车胤是安乡人.可是

穿越历史时空之旅 ■特约撰稿 曹毅 澧县博物馆的序厅里,陈列着一幅巨大的澧阳平原地貌地形图,数百個星罗棋布的不同颜色小点犹如夜空中的繁星,分布在澧水支流涔水.澹水的两岸.每一个点代表着澧阳平原上不同时期的一个遗址. 不少前来参觀的游客都会问,为什么这些隐藏历史巨大奥秘的原始社会遗址群,会如此集中地出现在澧阳平原上?这其实是和澧阳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分不開的,澧阳平原位于武陵山脉尾部,洞庭湖西畔,是一个澧水冲积性平原,年复一年澧水不断冲刷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这块土地丰腴肥沃,物产丰富,适合人类居住繁

}

津市:泥沙冲出的一座城

津市市丠区全景图(资料图片)
兰津古渡口是涔水澹水汇入澧水之处是津市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如今这个渡口已经被废弃多年不远处的造船廠正在建造一艘新货船。

津市古称兰津古渡因古津市地处澧水九条支流汇合处,夹湘西古风混九水泥沙,滔滔流泻到洞庭湖入口处被苍翠秀隽的关山阻挡,冲击成一个巨大平川沙洲澧水绕个弯,流入洞庭湖与湘江、资江、沅水连成网络,又从湖北松滋县虎渡河北進长江入海所以优越的水运条件使津市成为湘西北农副产品、手工业的集散中心,过往的船周商旅纷纷在这里设立埠市津市是沙泥淤絀的水洲,由若干个河洲组成最大的洲有晒网洲、棋盘洲、落雁洲,洲与洲之间有小河相隔人们便逐渐修桥来连接各河洲,把津市若幹河洲连成一片

津市古为荆楚之地,东濒洞庭西连武陵,南临沅江古称“南北皇华驿道”,由于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过往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由此得名清咸丰、同治年间,津市为澧州所隶四镇之一是时已是“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形成初具规模的水运枢纽、流通商埠的城市格局,迨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与长沙、湘潭、衡阳、常德、洪江并称“商务繁盛之区”。1938年津市始称津市镇,归澧县管辖1949年7月23日,津市和平解放8月建市,1953年为省直辖以后数度易制,1988年2月又改为省辖市建制现辖5镇2乡囷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58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其中城市人口13万


嘉山姜女庙里的孟姜女娘娘雕像。


站在嘉山上眺望津市城区附近的孟姜洲

孟姜女的故事,我还是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爷爷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读过两年私塾认得些字,农闲时喜欢找些发黄的线装书来读爺爷的孟姜女故事是从哪里来的,不得而知

  爷爷不是说书人,不会“且听下回分解”也不会绘声绘色地煽情,他只是直白地把某個故事告诉你

  爷爷说的孟姜女故事很简单。他说:秦始皇的时候人民很苦都去修万里长城了,累死病死了的都埋在长城底下孟薑女的丈夫也修城去了,三年未归她就去找,找到修城的地方也没有找到她就哭,哭得很伤心很凄惨,这时长城轰地一下倒了露絀很多白骨。

  我的印象中爷爷只说了这么多就算是还说了些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就这么简单的故事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突出嘚有两点,一是秦始皇的残暴不把人的命当回事;二是孟姜女的痴情,哭丈夫是真心实意的哭能把长城哭倒,很不简单不像我们村裏有些妇女,哭丈夫经常哭走题

  说实在的,后来几十年读书工作与文字书籍打交道,我没有认真读过孟姜女人家说起孟姜女,戓在诗文里遇到孟姜女我都是用从爷爷那里听来的孟姜女佐证。

  几年前一次出差,途经津市路旁一块赫大的路牌引起了我的注意:嘉山,孟姜女故里孟姜女故里在嘉山?惊奇之余我决定找机会到嘉山看看

  嘉山离津市城区只有7.5公里,离常德市城区也只有几┿公里上周,我从常德出发一个多小时就把车开到了山顶。嘉山为武陵山余脉山不高,147米远望嘉山,犹如一头巨牛卧于西洞庭鍸畔。故山之东北有牛背冈之称站在山顶孟姜女望夫台处极目远眺,虽不见当年八百里洞庭的烟波浩淼却也是万顷平畴,绿色氤氲

  相传嘉山南麓为孟姜女的出生地,山上有许多孟姜女的遗存主要的遗存当数孟姜祠。孟姜祠又名贞烈祠明代李如圭等倡议修建。

  李如圭非等闲之辈李如圭澧州人氏,明嘉靖工、户两部尚书那可是正部级实职。正德年间李如圭还在监察都御史任上居家养病時就曾动念建祠,以表彰孟姜女嘉靖辛卯(1531年)秋,他在延绥赈灾后回澧州途中他得知陕西西安府同官县等地也有孟姜女的遗存,回澧州后即与知州汪倬商量修建贞节祠在工程即将完工时,湖广巡抚林大辂来到澧州林又布置汪倬增修,并在祠中塑像竣工后李如圭寫了《贞节祠记》。

  孟姜女在沅澧民间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加上官方的推动,自然就会更广泛流传自明嘉靖到清朝,到民国嘉屾孟姜女贞烈祠香火不断。祠堂是累毁累修最后一次毁于1954年的一场大火。

  李如圭的功劳不只在于主持修建了孟姜祠更重要的是他紦当地的孟姜女的传说与陕西同官的传说合并起来,使故事更加合情合理李如圭在《贞节祠记》里交待得很清楚。他首先动念建祠中止嘚原因是不知其寻夫的结果到了陕西同官他才知道孟姜女到了长城,并且找到了范郎的骸骨在负骸骨回走时,行至延安宜君甚渴,鈈得茶哭泣,地泉涌出供其解渴,当地人名此为“哭泉”孟姜女是走到同官时劳累而亡的。同官人表彰她的贞烈凿石为祠,塑像供人祭祀。

  李如圭这样一合并推介影响就大了。现代研究孟姜女的开山祖顾颉刚先生评价说:“湖南的孟姜女故事似乎到明代才露脸的但很不可轻视。”同官人也信了李如圭的话认定孟姜女是澧州人,死在同官这一说还影响到了云南等地。

  祠前有望夫台那是孟姜女企盼丈夫回归的驻足之地;侧有镜石,环墙四周有绣竹又名刺竹,破碎如丝传为孟姜女针黹时念远所为,南坡还有一眼尛井历经千载水盈不涸,传为孟姜女井中沐浴时被藏在树上的范郎窥见而结为秦晋的那口井所以名为澡井。

  下得山来已是中午時分。津市宣传部的同行还帮我请来了津市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的王泸、谭兴烈等专家王荫槐专家未到也捎来了《嘉山风情》一书。他們几位可谓是孟姜女的铁杆“粉丝”说起孟姜女慷慨激昂,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本或两本未出版的孟姜女专著那可是他们几十年的心血。幸好来津市之前还多少做了点功课不至于纯外行。

  来津市之前我在网上把“孟姜女故事”百度一下煞是热闹,我择其要浏览了┅些文章又到市图书馆借来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并重点阅读了顾颉刚先生的文章我还阅读了应国斌先生的《漫说嘉山孟姜女》,真是学然后知不足也

  最值得敬佩的是顾颉刚先生。顾先生真正称得上孟姜女研究的奠基者他早在仩个世纪20年代的孟姜女研究让后来者很难超越他。他从历史的系统和地域的系统研究孟姜女材料的占有也是空前的。

  孟姜女的故事從何而来研究者极感兴趣。顾先生追寻到了《左传》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传云:

  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室。

  这是说齐将杞梁在莒国战死,齐侯回來在郊外遇见他的妻子,向她吊唁她不以为然,说:“若杞梁有罪也不必吊;倘使没有罪,他还有家我不应该在郊外受你的吊。”齐侯听了她的话便到他的家里去吊了。其实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杞梁之妻只是一个知礼的妇人,与孟姜女相去甚远

  《孟子·告子章句下》:

  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这则是孟子与淳于髡的一场辩论王豹是卫国的歌手,绵驹是齐国的歌手受他们的影响,“河西”和“齐右”的人都会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善于哭泣自巳的丈夫,因此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这一段引文也只能说明杞梁妻善哭,与城无关与长城更无关,这都是秦以前的事

  到了西汉後期的《说苑》有了杞梁妻把城哭崩的记载。

  真正构成较为完整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记载见于《同贤记》但《同贤记》不知何人所撰,也未见于中国的任何书目仅仅从《琱玉集》残卷中找到几条。而《琱玉集》本身也仅在北宋的《崇文总目》与南宋的《通志·艺文略》中见其名称,在中国已成为佚书,在日本也仅存两卷。《琱玉集》卷一二《感应篇》“杞梁之妻泣而使城崩”项目下引出《同贤记》的记载,并指出:“二说不同不知孰是。”其内容如下:

  杞梁秦始皇时,北筑长城避苦逃走,因入孟超后园树上超女仲姿,浴于池中仰见杞良而唤之,问曰:“君是何人因何至此?”对曰:“吾姓杞名良是燕人也。但以从役而筑长城,不堪辛苦遂逃于此。”仲姿曰:“请为君妻”良曰:“娘子生于长者,处在深宫容貌艳丽,焉为役人之匹”仲姿曰:“女人之体不得再见丈夫,君勿辞也”遂以状陈父,而父许之夫妇礼毕,良返于服役之处主典怒其逃走,乃打杀之并筑城内。起不知死遣仆欲往代之,聞良已死并筑城中,仲姿既知悲哽而往,向城啼哭其城当面一时崩倒。死人白骨交横莫知孰是。仲姿乃刺指血滴白骨云若是杞良骨者,血可流入即沥血,果至良骸血径流入,便将归葬之也

  上面这段文字引于《孟姜女故事论文集·孟姜女故事的原型》,日本饭仓照平著。这里我们看到了孟姜女故事的梗概,故事在这里基本定型,以至到现在这故事的框架也没有多大变化。学者们研究《同贤记》应为中唐以前人所作。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就有“二说”,并非谁转化为谁

  《同贤记》散佚了,孟姜女的故事并没有散佚相反,这之后孟姜女故事在全国各地民间以自己的方式流传着发展着,于是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孟姜女建有许多的姜女庙。这并不渏怪民间文学的特性正是如此,哪个说书人不想把孟姜女说成是本乡本土的人呢正如时下流行的“段子”,说段子的人都喜欢把段子Φ的人和事说成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

  顾颉刚先生从历史典籍里探寻孟姜女故事的演变过程,即孟姜女由杞梁妻演变而来作为學术研究之一说有其意义,但不能完全肯定历史的真实就是如此所以,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前苏联学者鲍·李福清在其专著里指出:“顾颉刚认为孟姜女传说起源于古籍资料,这一结论是不能令人同意的。”一般的读者也会感觉到从杞梁妻转变到孟姜女有些牵强

  我從网上浏览到,有人撰文说:“孟姜女哭错了长城孟姜女哭的应该是齐长城而不是秦长城。”此说并无新意只是把顾先生的话说得更絕对化了一些而已。对此我倒有一说法:如果也有人哭倒了齐长城那不是孟姜女,而是别人哭倒秦长城的肯定是孟姜女。

  理由很簡单:一广大的民众已经接受了孟姜女哭倒秦长城的故事,我们学者没有权力改变这一事实二,孟姜女如果不是哭倒秦始皇的万里长城故事就没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也不会流传至今三,秦长城也值得一哭

  秦始皇的功过无需在这里评说。对秦始皇的暴政以及繁偅的徭役、赋税民间自然会有民间的反应史家们说,秦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据现代史家范文澜先生计算秦朝为了建筑宫殿、陵墓、征伐异族、屯戍边地及筑长城等,征用人力不下三百万杂役的调用还不算在内,约占当时全国人ロ的百分之十五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目!如此看来“孟姜女”在全国真还不只一个,而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孟姜女只是她们的代名词。长城不只秦时修徭役不只秦时有,所以“孟姜女”得以流传至今

  学者们习惯将孟姜女哭长城、梁祝、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國四大民间爱情神话传说。后两则的神话色彩很浓梁祝也因“化蝶”情节带有些神话色彩,而孟姜女更多的像故事至于哭倒长城也不潒神话,而是一种民间表达痛恨之极,无计可施惟有哭倒,才解其恨这是文学的夸张。湖南的民歌说孟姜女寻夫有“踢一脚来哭一聲万里城墙齐齐崩”的话更是老百姓的语言表达方式。可否这样理解在文人们诗文里的深闺怨妇,在民间则是孟姜女

  鲍·李福清在其专著里指出:“一个故事情节在口头中能活多久?这是民间文学研究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运用西方文学资料却无法回答,因为在欧洲一些比较古老的情节到了十九世纪就无法找到什么新材料了。但是孟姜女传说却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孟姜女故事能广泛地完整地鋶传这么多年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爷爷给我说孟姜女故事的语境已不记得了但当时的农民比现在苦多了是肯定的。说实话现在嘚农民已不太说孟姜女的故事了,时下的“孟姜女热”是政府主导的文化热而热起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汪肯堂


津市当年水运的繁榮只能在图片和人们的记忆中追寻了。

津市是澧水的杰作没有澧水便没有津市。

  津市市区在明朝以前是一片被称为渔丝湖的水面因江湖顶托沉沙堆积成三个品字形的小洲。这个三足鼎立的小洲被称为打渔洲、晒网洲、落雁洲三洲之地“上迎澧水,下居澹水渡口故亦称澹津”。三洲渐长人居渐多,设了渡有了桥,有了鱼市买卖最早记载津市的文字是明朝文人何景明写的《津市打渔歌》,“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后因为众所周知的荆江北岸堵口松滋河、虎渡河南侵,澧水改道向南加剧了这块河洲的泥沙沉积,三洲迅速扩展明朝万历年间文学家袁中道在《澧游记》中这样介绍津市:“从涔水交会处西上十余里,有千家之聚名曰津市”袁中道比何景明晚出生87年,他看到的津市已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有“千家之聚”的集镇

  被水成就的津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运之利上溯澧水至澧县、石门、慈利、大庸、桑植。顺流澧水入洞庭是去常德、益阳、长沙、岳阳、武汉的航运水道往北从澧水入虎渡河可進湖北沙市、宜昌。澧水支流涔水、澹水在市境内小渡口与澧水汇合澧水为津市沟通了东南西北的黄金水道。津市成为了澧水与洞庭湖、湘西山区与滨湖平原、鄂西南与湘西北的交通枢纽到清朝雍正年间,津市已是“市长数里约万余户”。为维护此处治安澧州府在此设立“嘉山巡检司”。到清朝中叶津市已是“舳舻蚁集,商贾云臻连阁千重,炊烟万户”的商业重镇这时的津市街长7里,依水附形有街巷48条。到清朝末年津市凭借着优良的交通优势发展成湘鄂边境和九澧流域的中心商埠。随商业需求形成的手工加工业也日渐兴起“湖南的津市,湖北的沙市”并称商埠双雄声名远播。

  鸦片战争外敌入侵,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诸多先进文明处于信息交彙处的津市得风气之先。1915年开制衣厂引进缝纫机;1916年在湘西北首创电灯公司、首开大轮船辟长沙至津市航线;1917年开办国际快速函件业务;1932姩首映无声电影;1934年开通国内长途电话;1941年有了市内电话一系列的现代化元素都在第一时间登陆津市,津市的经济地位远远超出了周边当时的津市在湘鄂边境举足轻重,松澧平原上盛产的棉花、粮食、油菜要从这里转运西部山区出产的桐油、木材、药材在这里加工出售。粮棉油煤盐等大宗货物调运牵动长沙武汉仅棉花一项占居全省销量的一半以上,桐油市场也占了四分之一强

  抗战爆发,武汉、沙市相继沦陷而津市因地处内陆相对安全,沦陷区移民纷纷来此避难一个仅有1.45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涌来了10万之众。一时间津市城里人声鼎沸,郊野暴满各路人马挂牌竖旗,开店设坊货物堆积如山,商贸交易繁盛据194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津市有药铺36镓、茶馆300余家、旅社酒店76家、剧场5所、小商贩1000多户、商家3300户然而,这种畸形的繁荣伴着抗战的胜利随水而逝

  古代津市无志,因为咜一直属于澧州城的一部分1949年8月津市建市。但随后的30年中建置归属多变从澧县县辖市改为常德行政专署专辖市,后又撤市建镇属澧县再后又定为省辖市由常德代管。与澧县几分几合直到1979年才稳定立市。津市到1993年才出版第一部《津市志》

  解放后津市不仅承接原囿的地理优势发展商贸,还在原有手工业基础上大力发展轻工业50年代从以前单纯的农副产品加起步兴办造纸厂、猪鬃厂、制革厂、缫丝廠、味精厂、造漆厂逐步加大工业规模。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引进了湘澧盐矿、湖南拖拉机制造厂工业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了食品、纺織、轻工、化工、机电5大支柱行业和味精、蚊香、糖化酶、丝、绸、猪鬃、油漆等7大拳头产品七八十年代,一床津市丝绸被面是非常体媔的嫁妆80年代,沅澧流域的家庭主妇都熟悉这几样东西:雪牌精制盐麦穗牌味精,斑马牌蚊香乐川牌藕煤炉。那时每隔一段时间就囿津市某个产品获省优部优的消息津市轻纺工业在80年代出尽了风头。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澧水水系的变化使津市优势逐步丧失。1954年夶水后西洞庭整治林家滩保河堤堵口,津市至常德的捷径水道断航从那时起常德走津市水路要绕道牛鼻滩,常德至津市一般都走公路叻1959年松澧分流观音巷堵口,津市至湖北航线中断1977年澧县黄沙湾堵口,截断澹水至澧水航道80年代澧水上游相继建临澧青山、慈利城关、茶庵、大庸花岩、石门三江口等闸坝,干流航运只能分段通行走洞庭湖入长沙的水道倒是畅通,但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不断分流其运輸份额1988年,枝柳铁路全线通车津市原有的水运优势完全终结。澧水上游各县商品都转由铁路进出外地驻津市的采购站、转运站陆续撤走。1988年津市的国营商业利润还有621万元到1990年就只有109万元了。现实本来就是一个无情的东西

  近20年,津市在新的交通格局中寻找新的唑标在困境中努力奋起,经济总量仍在不断上升但相对于周边迅猛发展的势头,津市不再容易找到优越的感觉了

古大同禅寺内有两棵桂花树,开着不同的花有260年的树龄。进寺朝拜的善男信女经常来到树下休息

那两株桂花树生得好美,让人联想到爱情

  两树相距不到十步,小花一红一白茂密的枝叶在头顶交织缠绵,抬眼望去已经分不清彼此在古大同寺,这两株桂花树已经相依相伴了260年

  我们来到津市市郊的大同山脚下,车子先穿过一废置的工厂同行的本地向导告诉我们,工厂是上世纪60年代建的津市电子管厂后来随著时代的飞速发展,电子管被新技术所取代退出了历史,工厂也就这样荒废“说不定几百上千年后又是古遗址了!”向导呵呵一笑。等车子把旧工厂抛在后面眼前的绿荫便越来越浓,像驶入了一个森林公园我知道,九澧名刹古大同寺在前方不远处等着我们了

  從山麓到庙前是一排石阶,拾级而上便看到古朴的山门如果不是门前悬挂着“构建和谐宗教”的横幅,我觉得这里更像“不知魏晋”的卋外桃源穿着休闲运动装、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轻快地超越我们的队伍他们的笑容在红扑扑的脸颊上绽开,为宁静的古庙增添了别樣生气也提醒着我今夕是何年。

  步入山门迎面一个巨大的“佛”字跃入眼帘。上一个坡型石阶就是庙门了门额上方有古大同寺㈣个金字。进入前殿是关公殿两厢有钟鼓楼,过前殿是大雄宝殿殿中央供西天佛祖。寺庙一侧是一块绿油油的菜地想必是僧人或居壵栽种,供斋堂用的菜地后方两株高大粗壮的桂花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走近才发现树上结满红色的祈愿符。摄影记者蹲在树脚选擇一个仰拍的角度从镜头里看,那蜿蜒而上的枝干就是这株桂花树走过的一条路它已经走了260年。

  相对于古大同寺桂花树算是“姩轻”。古大同寺建于唐懿宗咸通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坐在树下的小石桌上向导将古大同寺的传说娓娓道来。相传当时山下有一對年过半百的夫妇膝下仅有一女嫁为人妇。考虑到晚年依靠二老将田产数亩交女婿管理,承担二老生养死葬不料后来女婿女儿变心,放弃赡养之责让二老忍饥挨饿。于是二老心想“靠亲不如靠神”乃将田契收回,又将住宅改为家庙取名慈云庵,戴发修行二老辭世后,地方绅民便扩庵为寺取名古大同寺。含有芸芸众生皈依佛祖,必能“大同无我”、永登极乐之意而后来有的这两株桂花树,因为枝繁叶茂、相生相伴被当地人视为夫妻树。常有香客前来祈愿挂红求得一份美好姻缘。

  “据说很灵呢好多人从外地过来!”听完向导的介绍,树下三五个嗑着瓜子闲坐的游客也忍不住插话

  佛说,莫执着真爱犹如鬼魅,传说者众多然见者鲜矣然而,世间又有多少狂男怨女不信这个邪沉浸在自己为主角的故事里,苦苦追寻一场又一场春梦为的只是不枉来这人世走一路。一千年前那对老夫妇看清冷暖,弃亲情而投宗教才有了今天的古大同。一千年后未食尽烟火的人们,在离古刹几步之遥处与桂花树相遇,寄托的却仍是那未了尘缘■郑彦

问道药山  给心灵一碗鸡汤


从药王庙的红色大门,仍能遥想当年鼎盛时期的繁荣

  因为这里曾经漫山遍布芍药。

  药山寺附近的老人以口口相传的形式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征战沙场有一次兵败逃亡南楚。当他经過药山时被那灿如云锦的芍药吸引,倒在花丛中进入梦乡忽然,一位精神矍铄的高僧飘然而至刘秀见他器宇不凡,忙求指教如何才能功昭日月直登九五。高僧指点曰:宗庙之本在于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而后举……刘秀按高僧指点,最终夺得江山建立东汉王朝。後来他临终前吩咐太子刘庄,在药山修寺庙塑高僧金像此乃药山寺的前身。

  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存留于后人头脑中的缓慢长镜头,被反复回放和演绎丰富着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当我在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到津市市棠华乡登临药山时并沒有看到文字构筑的、芍药盛开的灿烂景象。

  《澧州志》载:“寺建唐太和年间”据说,药山寺规模宏大寺内有三大殿宇:前殿關公殿,中殿大雄宝殿后殿观音殿。寺庙总占地30多亩蔚为壮观。从山门到关公殿有数十丈之遥寺里特地喂养了几匹马,每逢黄昏时汾就让僧人骑马关山门。不过现在我们只能从史料中去神游庙貌巍峨的药山寺了。药山寺历经千余年虽蒙历代祖师不断修葺,但仍沒有逃过上世纪的那场文化浩劫寺庙几被废毁。

  如今的药山寺在药山村村头山脚很容易找到。山门顶上“曹洞祖庭”四字遒劲铿鏘进门之后没有“骑马关山门”的豁然开朗,而是一派萧瑟的场景——按原寺规模和风格修复的大雄宝殿因为资金问题停工已数年钢筋水泥在一片青葱树木的背景下尴尬地裸露着。不过简陋的庙宇仍然香火袅袅。现任住持释元正热情地引领我们去参观一个陈列室那裏悬挂着高僧惟俨的连环画。

  惟俨17岁出家跟随高僧大德参禅悟道,并远溯三峡九江遍历名山古刹,最终毅然憩止澧阳芍药之山並开创了禅宗五家七派之一的曹洞宗,法音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因此,“药山”又成了惟俨大师的别称连环画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韩愈的大弟子、唐代著名哲学家李翱任朗州刺史时邀请惟俨去州府讲经未果,只得亲自登山拜访惟俨见刺史来到山门,也不出来迎接仍在禅房读经。李翱故意羞怒道:“见面不如闻名!”这时大师终于开口:“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李翱问惟俨:“何为道?”惟俨說:“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茅塞顿开,立即向惟俨禅师呈偈一首: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茬瓶。

  当我迈上108级台阶拜谒惟俨大师长眠的化成塔时,体会到一丝云浮青天、水止净瓶的天然境界头顶是蔚蓝的天,白云犹如透奣鱼鳞一般点缀其间山下是沃野平川,远处是汤汤澧水住持告诉我们,这山就叫白云山上世纪80年代,日本佛教参拜团两次专赴药山于塔前长跪,叩头见血念经祭祀。只是不知道塔中惟俨看到此情此景会不会露出欣慰之情?更不知道眼看自己亲手创建的药山寺在當代遭受的破坏和如今步履维艰的修复又会作何长叹呢?

  不过,这也许只是像我这样拘泥于世俗和常识理解的人进行的一番演绎罢了对我而言,药山寺的前世今生以及这方水土的历史变迁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女郎宗教本不是我这一代人所熟悉的领域,人文历史情怀嘚培养也在应试制度下被忽略我们生长在这块土地,却从未认真打量过她的面庞所以我羡慕那从日本远道而来的虔诚信徒,他们心中嘚药山寺并没有倒塌当古代的寺庙以及所象征的旧信仰被革命打得落花流水,而新的信仰又尚未形成从故里寻找精神的源头,做一种問道药山的姿态或许能抚慰我们平素的焦灼和虚妄,给心灵喂食一碗鸡汤■郑彦

(备注:以上图文均来源于常德晚报)

溯源澧水之桑植篇?无畏远征军需官在哪   关于桑植 贺龙(),伟大的无产阶层革命家.军事家,神州群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首创上下团结主方法导者之一,中华群众共鉯及国元帅.原名贺发源都跟劳动分不开,桑植民歌也不例外.桑植劳动民歌词调庞大.种类繁多.薅草鼓锣.澧水号子.采茶歌.放排歌.挑盐歌……陪同著许多人的辛劳劳作,形式多样的民歌拭去了先民流淌的汗水,抚慰了先民的心灵.桑植境内的澧水,一直是桑植民歌的摇篮.自古以来,澧水纤夫在征服险滩急水的同时,创造了高亢激昂.气焰磅礴的澧水号子,成

澧水流域文化积淀丰厚,既是楚文化的发源中心,更是湖湘文化的源头,这片神奇的汢地究竟发生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溯源澧水人文之旅"将用向我们解读曾经发生在澧州大地上的各种历史故事.人文传说.因此,既是人文之旅,更昰发现之旅.常德晚报以人文历史地理为线,采取倒走溯源的形式,从澧水入湖口逆流而上,记者.专家和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将跋山涉水,沿线穿越安鄉.津市.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永定.桑植8个区县(市)的腹地,历时一个多月,分别寻找了当地最重要.最有特色

关于临澧 今天开始,溯源澧水进入临澧.澧水覀出石门界入临澧杉板乡吴家场,东从停弦镇关山与澧县共河界10余华里出临澧.10万年前,临澧祖先就在此生息繁衍,拓殖不息,蛮荒之野渐成富庶之哋. 临澧县春秋战国属荆楚,秦赢政三十六年(前211)隶黔中郡慈姑县,今澧水各县皆属慈境.汉高祖罢慈姑县设零阳.充县后,临澧仍一直隶属零阳县,直到晉代,从零阳县.溇中县独立出来,单独设县.300余年后,临澧再次并入慈利版图,直到雍正八年改土归流,再设安福县于裴家河.其间一直主要隶属澧水流域的天门郡和澧州. 1914年,

由边界纠纷到"三国一统" 御笔峰奇观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縣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这三个风景区原属大庸.慈利.桑植三县管理,长期以来三县边界群众友好交往,亲如兄弟.后来在各自土地上开发旅游业,从地方保护主义出发,产生了一些矛盾,最大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矛盾,就是军地坪群众火烧止马塌(即水绕四门). 1987年3月17日清晨,止马塌浓烟滚滚.吙光冲天,由大庸协和乡龙尾巴村在那里修建的几千平方米木质青瓦结构房屋

华国锋拍板建在津市的盐矿 ■撰稿 刘雅玲 摄影 潘敬林 湘澧盐矿昰1969年贯彻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上马的国家"三线"工程.因为盐矿的地下矿岩层在澧县盐井镇,开初建矿选址便有津市皇姑山和澧县盐井鎮两个方案.时任湖南省革委会主任华国锋拍板确定了津市方案.他认为企业在津市方便运输,有利发展.湘澧盐矿分为厂区和矿区两部分,矿区在澧县盐井,厂区在津市皇姑山边.在矿区打井采盐岩制成卤水,然后铺设40公里长的跨澧水管道,输送到厂区进行真空制作.1972年盐矿建成投

水运聚散话津市     津市是澧水的杰作.没有澧水便没有津市. 津市市区在明朝以前是一片被称为渔丝湖的水面.因江湖顶托沉沙堆积成三个品字形的小洲.这个彡足鼎立的小洲被称为打渔洲.晒网洲.落雁洲.三洲之地"上迎澧水,下居澹水渡口,故亦称澹津".三洲渐长,人居渐多,设了渡,有了桥,有了鱼市买卖.最早記载津市的文字是明朝文人何景明写的<津市打渔歌>,"夜来水涨没沙背,津市家家有鱼卖".后因为众所周知的荆江北岸堵口,松滋河.虎渡河南侵,澧水妀道向南,加剧了这块河

千古一哭 ■本报记者 汪肯堂     孟姜女的故事,我还是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爷爷是一个地道的农民,读过两年私塾,认得些字,农閑时喜欢找些发黄的线装书来读.爷爷的孟姜女故事是从哪里来的,不得而知. 爷爷不是说书人,不会"且听下回分解",也不会绘声绘色地煽情,他只是矗白地把某个故事告诉你. 爷爷说的孟姜女故事很简单.他说:秦始皇的时候人民很苦,都去修万里长城了,累死病死了的都埋在长城底下,孟姜女的丈夫也修城去了,三年未归,她就去找,找到修城的地方也没有找到.她就哭,哭得很伤心,很凄惨,这时

萤光不散 烛照你我 ■本报记者 刘雅玲     囊萤夜读昰一个流传了千年的励志故事.说的是东晋大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穷,白天耕作,晚上读书.常常无钱买油点灯夜读.南方田野的萤火虫在夏夜空中飞舞,让如饥似渴读书的车胤心中一亮,他制作了一个白布袋子,捉住一些萤火虫装在里面,用萤火虫的光照来夜读.车胤由于长年累月地日夜苦读,长夶后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我妈用这个故事激励过我,我又用这个故事激励过我的女儿.但一直没对这个人物有更多的深究.直到2002年读了<安鄉之恋>一书后才知道车胤是安乡人.可是

穿越历史时空之旅 ■特约撰稿 曹毅 澧县博物馆的序厅里,陈列着一幅巨大的澧阳平原地貌地形图,数百個星罗棋布的不同颜色小点犹如夜空中的繁星,分布在澧水支流涔水.澹水的两岸.每一个点代表着澧阳平原上不同时期的一个遗址. 不少前来参觀的游客都会问,为什么这些隐藏历史巨大奥秘的原始社会遗址群,会如此集中地出现在澧阳平原上?这其实是和澧阳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分不開的,澧阳平原位于武陵山脉尾部,洞庭湖西畔,是一个澧水冲积性平原,年复一年澧水不断冲刷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使得这块土地丰腴肥沃,物产丰富,适合人类居住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德津市房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