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百姓网钢铁项目寻找投资商——高炉容积置换的1080...

山西钢铁淘汰落后产能201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山西钢铁淘汰落后产能2014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钢铁电石铁合金等六大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办公厅文件-临汾市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机构: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索&引&号:
标&&&&&题: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钢铁电石铁合金等六大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添加日期:
文&&&&&号:
临政办发〔2008〕5号?
生成日期:
主题分类:
主&题&词: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临汾市钢铁电石铁合金等六大行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侯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安排部署和市政府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关小上大、减量置换、淘汰关停落后污染企业的要求,由市经委牵头,组织有关人员及相关专家,经全面缜密地调研论证,制定了全市钢铁、电石铁合金、电力、焦化、煤炭洗选、水泥等六大行业的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一月八日&&&&&&&
临汾市钢铁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继续支撑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协调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钢铁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按照市委、市政府“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发展战略和“蓝天碧水”工程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临汾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种有40多种,尤以煤铁为最,其中煤炭资源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76%,总储量960亿吨。铁矿是我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全省富矿的70%以上。依托丰富的铁矿石和焦炭资源,临汾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炼铁高炉从小到大,钢从无到有,到“十五”期间,我市的钢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一是产业规模显著提高,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十五”末,全市年生铁产量已达到1127.3 万吨,钢产量 436.8万吨、钢材产量205.3 万吨。到2006年,生铁总产能已达到3270万吨,当年实产生铁1326万吨; 钢产能达到 1140万吨,实际产钢488.2万吨,钢材产能达到500万吨,当年产量318.5 万吨。特别是先后引进了酒钢、宇晋、新金山等钢铁企业,对实现生铁延伸加工,提高产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前,我市钢铁行业除临钢外,高炉基本都在100m?3以下,到“十五”末,已全部提升到100m?3以上,到目前,300m?3以上高炉达到23座,200-300m?3高炉达到37座。重点企业的炼铁生产大部分采用了高炉喷煤、高风温鼓风、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新临钢实施的150万吨宽幅中厚板技术研发改造项目,不仅使工艺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且在产品的质量与档次上有了大幅提升。三是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初具规模。“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钢铁行业中临钢、中宇、酒钢翼城公司、新金山几户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到了全市钢铁行业的30%左右。四是深加工开始起步,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钢铁行业延伸加工突出表现是对铁水的转化率以及轧材能力的提高。到目前,全市炼钢生铁转换率已接近80%,钢材对钢的消化能力也达到65%。在钢材品种中板带材生产能力已达到230万吨,更为可喜的是临钢公司的17万吨不锈钢板材加工,有力的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了产品结构。生铁的另一条延伸加工渠道就是铸造,目前我市的铸造生产能力已达到130万吨。?&&& 截止2006年,全市共有炼铁企业197户,高炉245座,总炉容38300立方米,产能3270万吨;现有炼钢企业7户,转炉16座,产能1140万吨。?&&& 我市钢铁行业虽然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市197户炼铁企业的245座高炉分布于全市的15个县(市、区),而且大多是单一的炼铁企业,不仅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也增加了重组整合的难度。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深加工产品发展不足。我市钢铁企业除临钢外,大部分企业仍以生产长材为主,市场过剩、利润薄、竞争激烈,虽有一定的能源优势,但多数精矿粉要依赖进口。加之国家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使得相当一批钢铁企业面临生存发展压力。三是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炼铁高炉,全市300m?3 以下高炉居多,在环境治理方面环保设施不到位,超标排放未得到有效解决,给我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我市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我们做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也是确保我市钢铁行业“十一五”期间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钢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是,总规模相对过剩,在钢材上表现尤为突出,但在部分品种上仍然紧张,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技术含量高、品质优、附加值高 的钢材品种依然具有较大市场空间,因此,我市钢铁行业发展的重点是搞好结构调整,在提高产业集中度上下功夫。总之,我市钢铁行业既面临发展机遇,更面临必须认真应对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赢得主动,加快推进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为主线,依托煤铁资源优势,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的要求,依靠技术进步,加大增量投入,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新型建筑结构用钢、特种碳钢、板带材的开发生产为重点,做大、做强、做优钢铁产业。强化环境保护,坚决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发展清洁生产,推进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把我市的钢铁行业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坚持外延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在结构调整中发展总量的方针,进一步改善钢铁行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重点发展精品板材、带材,推进大宗主导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建立钢材深加工产业集群,拉长热轧带钢后续产业链,延伸中板 、中宽带钢和线材、钢筋后续产业,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把临汾建设成为工艺装备现代化、品种多样化、质量高级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基地。?&&& 按照以上发展思路,本着关小与上大相结合、淘汰与升级改造相结合、优化布局、相对集中、延伸加工的原则,我市钢铁行业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 炼铁业通过关停淘汰,整合改造,压缩产能680万吨,生铁产能保持在2600万吨左右,全部配给炼钢和铸造企业;增加钢品种,加快新型特种钢和板带材的开发生产,以新临钢、中宇、酒钢、首钢翼城钢铁公司为龙头,打造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新增高附加值钢材500万吨,到2010年,粗钢产能达到2000万吨,钢材产能达到1800万吨,全市钢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重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3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降到0.685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降到8吨以下。钢铁企业废气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30%,废水全部实现闭路循环。 ?&&& 三、发展重点和项目&&& 1、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产能置换,提高产业集中度。采取强制措施,全市淘汰关闭183户企业的222座300m?3以下炼铁高炉,总容积29349m?3,产能2440万吨,淘汰30吨及以下转炉。?&&& 集中在尧都、襄汾、翼城、曲沃四县(区)布局钢铁企业,平均每县500万吨左右生铁产能;其它产铁县(市)根据资源和原有产能,进行减量置换,总量控制在600万吨左右,每县布局1-2户炼铁企业,高炉1-2座,全部配给炼钢和铸造配套企业,从根本上根治污染源。全市置换后的高炉数减至48座,企业减至37户,产量控制在2600万吨。建设首钢在翼城合作的2×2650m?3转炉、3×210吨转炉,置换临钢公司2×1560m?3高炉、2×150吨转炉。支持中宇钢铁公司完善配套500万吨钢及钢材生产装置。?&&& 2、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发展特种钢和精品钢材。以首钢翼城公司、新临钢公司、通才工贸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中厚板材、热轧薄板、冷轧薄板、涂镀层板,开发轿车面板、集装箱板、高强度级别管线钢、高档家电板等板材品种;以立恒、星原钢铁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和开发轴承钢、工具模钢、齿轮钢、弹簧钢以及特殊合金钢材料;以酒钢翼城钢铁公司、新金山特钢公司、中宇钢铁公司等为依托,重点发展热轧H型钢、建筑用Ⅲ级以上螺纹钢筋、预应力钢丝等新型建筑钢材。加大生铁的延伸加工,新增钢产能800万吨。重点项目有:支持新临钢公司完善配套150万吨宽幅中厚板、17万吨不锈钢热处理、酸洗项目,完成酒钢翼城公司150万吨棒材、螺纹钢配套项目,襄汾星原钢铁公司和鸿宇钢铁公司各100万吨轴承钢、弹簧钢特钢项目,曲沃通才工贸公司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立恒钢铁公司50万吨弹簧钢项目。?&&& 四、主要推进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顺利落实,市政府将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落实规划领导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把关闭淘汰、升级改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落实。?&&& 2、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根据产业政策和我市“蓝天碧水”工程要求,在2007年10月底前全部关停200m?3以下炼铁高炉,2010年底前淘汰300m?3及以下高炉等其他落后设备能力。对列入淘汰目录的设备,不得进行转让、变卖,金融机构要慎贷,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污监控,质监部门要加强质量检查。各部门本着“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妥善处理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鼓励淘汰企业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3、发挥地区优势,做大做强大企业 、大集团。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既是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钢铁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和主体。要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以推进重大项目为重点,加强对大企业、大集团的支持与服务,推进钢铁企业健康成长。?&&& 4、加快集聚、集群经济发展,推进钢铁企业向园区集中。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优势企业拿出优势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我市大企业、大集团与国内特大型企业集团及世界500强企业实施战略联盟,进行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合作。以专业工业园区为平台,组织专业项目招商。加快集聚、集群经济发展。?&&& 5、加大技术创新,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利用高新技术推进钢铁行业的技术改造,钢铁行业要鼓励企业采用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大型高炉、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加快培育我市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强化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大对生产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以优厚的待遇招聘高级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夯实钢铁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
临汾市电石铁合金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电石、铁合金行业在我市虽不是主要的支柱产业,但却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电石作为精细化工生产1,4-丁二醇的主要原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铁合金也是生产特殊材料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材料。为了推动我市电石、铁合金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的目标,促进电石、铁合金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市“蓝天碧水”工程要求,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市发展电石、铁合金行业有着较好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石、铁合金工业曾经在我市掀起一个小的高潮。一批小电石厂、小铁合金厂在我市星罗棋布,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浪费。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实,多数小电石、小铁合金企业被关停。到2006年底,全市正常生产的电石企业已经只剩下三维集团2×16500KVA和1座25000KVA矿热炉,年设计能力为10万吨,其余已全部关停。全市到2006年底共有铁合金企业 4户,8组硅铁矿热炉。其中:临汾市泰立铁合金有限公司12500KVA两组、5000KVA矿热炉1组(2007年3月已淘汰),尧都区瑞兴冶金材料厂2195KVA矿热炉1组(已于2007年3月淘汰),山西中化寰达实业有限公司12500KVA矿热炉两组,蒲县铁合金有限公司4150KVA矿热炉两组(已于2007年3月淘汰)。?&&&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品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依托煤铁资源优势,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的要求,依靠技术进步,合理利用资源,推进延伸加工,加大技术创新,提高装备水平,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环境保护,控制产能,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电石、铁合金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目标?&&& 电石行业:围绕三维集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电石的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三维自己只能解决不足三分之一,尚有20余万吨的缺口,因此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和电力优势,以节能减排和降低污染为重点,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有电厂的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建设一批电石项目,为我市精细化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原料。全市总量控制在50万吨左右。到“十一五”末,除满足本市需求外,有适当外销。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铁合金行业:按照“总量控制,淘汰落后,增加品种,强化环保”原则,在关闭淘汰5000KVA以下硅铁矿热炉的基础上,增加品种,适度发展一批高性能、高附加值的锰铁合金和镍铁合金,铁合金的总量控制在300万吨以内,其中镍铁合金和锰铁合金总量控制在200万吨左右。到“十一五”末,铁合金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 三、“十一五”发展的重点和项目&&& 1、电石行业。根据我市电石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电石行业的发展尚有很大的潜力,为此在“十一五”期间,要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节能减排的前提下,重点布局一批符合产业规模的电石项目。首先是要积极扶持乡宁华鑫电冶公司9万吨电石项目尽快开工,力争在2008年底竣工投产,积极协调推动洪洞数源华实公司与三维合作建设的10万吨电石项目,以保证三维高科技项目1,4-丁二醇及下游延伸产品发展所需。第二是在霍州、汾西等有条件的县(市、区)再适当布局落实3-5个电石项目,通过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付诸实施。力争在2010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 2、铁合金行业。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对现有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山西中化寰达实业有限公司和临汾市泰立铁合金有限公司的硅铁合金矿热炉,按照节能减排要求,完善节能减排措施和环保设施。根据资源和市场情况,合理布局镍、锰铁合金项目。根据镍铁合金的特殊要求,镍铁合金的改造原则上在现有200-300m?3高炉中进行,锰铁合金高炉建设不得低于300m?3,结合钢铁行业升级改造发展规划,适当优先考虑无钢铁或钢铁项目较少环境容量相对较大的县(市),分别在尧都区、翼城、襄汾、曲沃、浮山、汾西、乡宁、蒲县、洪洞、霍州、隰县等县(市、区)布局改造建设20座左右镍、锰铁合金高炉,总容积6800m?3。严格执行环境治理“三同时”制度,废水全部达到零排放,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废气、噪声实现达标排放。同时要加大铁合金延伸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应用,向高性能的不锈钢、特种钢以及特殊合金铸件产品领域渗透和发展。?&&& 四、推进措施?&&& 电石、铁合金行业均为高耗能、污染相对较大的行业,临汾作为环境压力相对严峻地区,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更显重要。为此,在发展中一定要做到:?&&&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成立临汾市电石、铁合金行业发展领导组。根据省六大行业发展管理分工,我市“十一五”电石、铁合金行业的发展由市经委牵头负责,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等有关单位配合,组成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以加强对产业的宏观管理和协调。防止多部门重复审批项目,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2、跟踪项目,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对列入规划的项目,要积极协调完成备案审批手续,全方位跟踪项目落实,积极引导金融市场、投资公司、民间资本实行倾斜的投融资政策及优惠利率,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政府可适当拿出一部分发展资金,用于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要严格项目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确保项目按时开工、按时完工,及早发挥投资效益。?&&& 3、控制总量,严格环保政策。相关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规模进行改造,决不容许超规模建设。在项目的建设中,要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予以叫停,坚决防止借铁合金之名保留和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炼铁高炉。?&&& 4、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主体,加强产学研联合,统筹我市电石、铁合金行业的科研开发资源,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以及并行工程、虚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推进电石、铁合金 行业产业链的分工细化,建立完善的配套体系,形成若干配套产业集群。
临汾市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十一五”是临汾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中部领先,进军百强”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执行国家电力产业发展政策,提高临汾电力行业的质量、效益和整体水平,促进电力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山西省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临汾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临汾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临汾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强劲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16亿元,年均增长率11.3%。与此同时,电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用电稳步上升。200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8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19.57%。2005年全市最大供电负荷达到14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为18%。截至200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94.9万千瓦,外送电厂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市网装机容量达到44.9万千瓦。临汾电网拥有500KV线路109公里/1条,220KV线路553公里/16条;500KV变电站1座、开闭站1座,主变容量1500兆伏安/6组,220KV变电站7座(含用户站1座),主变容量1660兆伏安/14台。?&&& 到2006年底,全市境内共有发电厂72座,发电机组158台,装机容量178.832万千瓦。其中,省调电厂4家,机组12台,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地调电厂68家,机组148台,装机容量59.832万千瓦。水电2座,4台机组,装机容量2820千瓦;燃煤电厂9座,24台机组,装机容量22.75万千瓦;煤气电厂57座,120台机组,装机容量35.8万千瓦。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100.65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用电7.37亿千瓦时。第一产业用电2.8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82.16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8.3亿千瓦时。2006年全市最大供电负荷达到157.4万千瓦。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1500兆伏安/6台;500千伏开闭站一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容量1830兆伏安/13台;110千伏变电站39座,主变容量1838.8兆伏安/65台;35千伏变电站78座,主变容量837兆伏安/135台;10千伏配变容量兆伏安/8452台。500千伏线路224.2公里/2条;220千伏线路589.501公里/16条;110千伏线路公里/85条;35千伏线路??公里/193条;10千伏线路公里/810条。?&&& (二)存在问题?&&& 一是发电装机总量不足,电力正常供应仍有缺口。2006年全市最大供电负荷157万KW,缺口20万千瓦。全市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平均为6232小时,网调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达到7084小时,处于超负荷、非正常运行状态;二是电力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水平低。我市电源主要以火电为主,水电、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均为空白。单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占47.3%;三是电网老旧设备较多,严重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目前临汾电网共有15年以上220千伏变压器1台,110千伏变压器16台;无载变压器220千伏1台,110千伏6台;少油断路器220千伏14台,110千伏35台。这些老旧设备严重影响了电网的正常运行。四是电力需求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2006年全市SO?2排放量11.1万吨、烟尘排放量23万吨中,电力行业分别占60%和30%,工业废水排放量(4877.47万吨)中电力行业居首位。?&&& 二、临汾电力行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临汾市总体经济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为方向,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大项目”战略。因此,“十一五”期间临汾市的电力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一)临汾市电力行业“十一五”期间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禀赋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逐步调整、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以电网引导电源,同步发展配电网,充分发挥能源基地的整体优势和临汾的区位优势,建设以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标志的新型电力行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临汾电力行业“十一五”的战略目标?&&& &&& 1、电源建设目标。淘汰、关停小火电机组70.08万千瓦,发展一批洗中煤、煤矸石、煤气综合利用、垃圾发电、坑口电厂、热电联产环保电厂和生物质能发电。到“十一五”末临汾市发电总装机容量800-1000万千瓦,比“十五”期间装机容量增加约650-850万千瓦。?&&& 2、电网建设目标。完成霍州50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已投运)、曲亭500千伏变电站和10座220千伏变电站、34座110千伏变电站等一批重点电网建设项目,2010年,临汾电网将以500千伏霍州站、曲亭站、临汾站作为主供电源点,形成贯穿南北的220千伏双环网供电的主干网络。110千伏及以下电网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形成分区供电的格局。2010年供电能力将由2005年的200万千瓦提高到400万千瓦以上。?&&& 三、临汾市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 (一)临汾市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思路?&&& 1、根据一次能源分布的特点,充分利用我市煤炭资源优势,以发展火电为主,在能源地积极开发和建设大型坑口电厂,优先选用煤矸石、中煤为燃料;积极开发煤层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新能源发电项目,逐步向“新型能源、工业基地”转变。?&&& 2、按照“以大代小”的原则,逐步淘汰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且服役期满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凝汽发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小火电机组,积极发展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环保型的机组,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电网中平均单机容量,降低机组的平均发电煤耗。?&&& 3、实行煤电联营,增强企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利用城市中水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取代高耗能、高污染的分散采暖小锅炉。充分利用煤矸石资源发展煤矸石电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社会综合效益。?&&& 4、突出循环经济,优先采用回用废物量大、环境污染少、可循环利用的先进工艺和技术,积极发展空冷机组,减少用水量,新建火电项目,优先采用中水、矿井水,禁止使用地下水,限制使用地表水,配套建设脱硫、脱氮和高效除尘等设施。?&&& 5、采用同杆共架、大容量变压器、大截面导线及紧凑型等先进适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输电走廊的使用效率,减少占地面积,降低短路电流。?&&& 6、加强配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扩大电网覆盖面,降低供电损耗。?&&& (二)临汾市电力行业“十一五”重点项目?&&& &&& 1、电源项目?&&& “十一五”期间规划发电装机情况如下:?&&& ①积极争取开工建设的有:霍州兆光二期2×60万千瓦(2010年投)、三期2×30万千瓦,翼城电厂4×60万千瓦(2010年投2×60万千瓦),安泽电厂4×60万千瓦(2010年投2×60万千瓦),霍州电厂2×60万千瓦(2010年投),等一批新型火电厂。?&&& ②建成并投运侯马电厂扩建2×30万千瓦(2009年投),洪洞鸿杨1×30万千瓦(2010年投),临汾热电有限公司2×30万千瓦(2009年投),临汾河西电厂2×30万千瓦(2009年投)等一批热电联产项目。?&&& ③建成并投运赵城晋能2×5万千瓦(2006年已投产),蒲县宏源2×2.5万千瓦(2006年已投产),乡宁华鑫2×2.5万千瓦(2007年已投产),乡宁煤焦3×2.5万千瓦(2008年投产)等一批煤矸石发电厂。?&&& 到“十一五”末,临汾市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0-1000万千瓦,比“十五”期间装机容量增加约650-850万千瓦。?&&& 2、电网项目?&&& ①500千伏电网规划。霍州500千伏开闭站建成500千伏变电站(已投运),新建曲亭500千伏变电站,建设500千伏霍临II回线路(已投运),以通过临汾、曲亭、霍州南中北各一个500千伏变电站支撑临汾220千伏电网,满足临汾市整体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 ②220千伏电网规划。张礼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2×150兆伏安(已投运)。郑庄220千伏变电站增容工程,将2×120兆伏安主变更换为2×180兆伏安主变(已投运)。里村22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增加4回110千伏出线间隔(已投运)。新建西山吉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2×120兆伏安(2007年底投运)。明姜220千伏变电增容扩建工程,扩建2#主变150兆伏安一台(2007年底投运)。刘村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2007年底投运)。新建襄汾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2×150兆伏安。新建侯马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2×180兆伏安。新建兴唐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主变2×180兆伏安。新建安泽、贾得、霍州北、古县、翼城南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③110千伏电网规划。分北、中、南三个供电区进行规划:?&&& 北部供电区:新建洪洞大槐树、刘家垣、永和、大宁等110千伏站;新建霍州北至汾西二回110千伏线路,完成安泽、兴唐寺、霍州北、古县四个220千伏站接续线工程。?&&& 中部供电区:新建尧都区滨河、嘉泉、浮山上东、襄汾、吉县西关等110千伏站;乔北至浮山110千伏线路(已投运),完成吉县、贾得两个220千伏站接续线工程。?&&& 南部供电区:新建侯马乔村、曲沃杨谈、翼城隆化110千伏站;新建里村220千伏站至辛村110千伏线路,完成襄汾西、侯马、翼城南三个220千伏站接续线工程。?&&& 另外完成赤邓、南辛店、南庄、单家营等110千伏变电站的增容工程。?&&& 四、电力电量需求预测?&&& 2007年临汾市最大负荷预计为180万千瓦,全社会净用电量115亿千瓦时,年供电量121亿千瓦时,到2010年最大负荷达到235万千瓦,“十一五”期间负荷年均增长10.9%,全社会净用电量153亿千瓦时,年供电量达到16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4%。?&&& 临汾市电力负荷分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区域预测。?&&& 北部包括霍州、蒲县北部、洪洞北部、汾西、古县、安泽、隰县、大宁、永和,目前负荷46万千瓦,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56万千瓦,电量达到27亿千瓦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0万千瓦,电量达到39亿千瓦时。?&&& 中部包括尧都区、洪洞南部、襄汾北部、蒲县南部、吉县、乡宁,目前最大负荷70万千瓦,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82万千瓦,电量达到45亿千瓦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10万千瓦,电量达到61亿千瓦量。?&&& 南部包括襄汾南部、曲沃、侯马、翼城、浮山,目前最大负荷70万千瓦,预计到2007年将达到80万千瓦,电量达到43亿千瓦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万千瓦,电量达到53亿千瓦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的有序健康快速发展,按照省、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总体部署,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体系,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加强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人,有关部门要实施有效的监督、协调和服务。&&& (二)增强创新意识,强化指导作用?&&& 根据国家《关于山西能源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创新机制,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电力投资建设,支持和鼓励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及省外投资商与电力投资企业互相参股,实行联合和重组;鼓励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煤电联合,共同开发建设大型坑口电站和大煤电基地。广泛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加大产学研力度,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是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发供电技术和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电网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电源建设要符合电网规划的总体格局,促进全市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电网建设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关部门要加强规划对电力建设项目的指导作用,电源项目的建设应坚持统一规划、规范有序的进行,项目单位要依据电力规划,安排好各年度电力建设计划,坚持电力行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三)坚持“上大关小”,提升电力行业技术水平?&&& 新建火电项目应重点发展高参数、大容量机组,要采用超临界、超超临界技术提高发电效率、降低煤耗,要采用高效脱硫、除尘、空冷等先进技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对单机容量较小、设备服务年限较长、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的常规燃煤机组进行逐步依法关闭,为大机组的发展置换更大的环境空间,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要把“关小”作为审批新建、扩建电源项目的条件,对于在临汾有发电资产的发电企业集团,必须根据新建机组的容量,相应关闭系统内小火电机组;对于有“关小”任务的县(市),必须由政府承诺限期关闭本区域内的小火电机组,方可新建、扩建电源项目。“十一五”期间在大电网覆盖范围内且服役期满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凝汽发电机组和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常规燃煤小火电机组要坚决予以退役淘汰。?&&& (四)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发展环境?&&& 对于国家己核准建设的电源、电网项目,有关部门和有关县(市)人民政府要改变服务态度和工作方法,主动上门服务,积极协调解决电力建设的征地补偿、拆迁费用等有关问题。支持发电企业收购、重组煤矿,降低发电成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特高压建设项目,加大电网建设的力度,加快骨干网架的建设。要将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中,实现城网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有效衔接。&&&
临汾市焦化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临汾市是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焦化产品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享有盛誉,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围绕“中部领先,进军百强”的总目标,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政策,提出我市焦化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焦化行业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焦化产业发展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使焦化行业的产业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焦化行业经历了从小机焦到大机焦,从小规模到中等规模,从点多面广到集约经营,从粗放生产到清洁生产的多方面的转变,基本形成了规模适度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1、支柱地位得以巩固。我市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主焦煤为主的煤炭资源是我市发展焦化行业的主要优势,经过“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在国内、国际都占据一席之地。我市焦化企业在2004年共有116户147组焦炉,产能达到4596万吨,经过清理整顿截止2005年底,全市共有焦化企业102户132座焦炉,产能4393万吨。2005年全市生产焦炭2173万吨,占到全省7151万吨的30%,全市外销焦炭800万吨,占到全省外运量的20%,全市规模以上焦化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6.7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已发展成为工业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产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开展了取缔土焦、改良焦和淘汰落后小机焦等整治行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有一定规模的大机焦企业逐步得以发展,产业整体素质得以提高。一是通过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焦化行业清理整顿,进一步采取了总量控制和淘汰落后的措施,使全市焦化行业产业结构得以明显改观,截止2005年底,全市大机焦、小机焦的比重达到75:25,基本消灭了改良焦。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随着关闭改良焦和小机焦,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的大机焦,焦炭化产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行业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三是焦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经过清理整顿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基本形成以洪洞、古县、尧都、襄汾为主的产业布局,产业布局适度集中,为发展焦化化产品加工奠定了基础。?&&& 3、产业管理法规政策日趋完善。随着焦化技术的发展和焦化行业地位的日趋重要,市场机制下吸引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冲击着不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为此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以规范和约束,使焦化行业走上正轨,特别是《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的实施,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产业发展方向,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强化了政府宏观调控,扼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我市焦化行业坚持“总量控制,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保护环境”的指导思想,使焦化行业迈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 ——焦化产业结构的低层次。从产业政策角度上来看,全市采用正规设计炉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仅27组,不足保留总数的50%;从生产能力角度来看,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单组焦炉生产能力应在60万吨以上,而我市单组生产能力达60万吨的仅有22组,占总数的15%左右;从化产回收利用角度来看,全市仍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化产回收、焦炉煤气综合利用设施不到位,高附加值焦化副产品没有全部利用。?&&&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由于总量过剩、技术落后和焦化副产品不能有效回收利用,环保设施不完善,“三废”排放严重,对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化产品深加工滞后。由于利益驱动,多年来形成有焦少化的现象,分散回收的化产品不能有效地集中加工。同时由于化产品加工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周期长,有限的资金不能集中投入,导致焦化化产品深加工不能形成规模。?&&& 二、焦化行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我市焦化行业的发展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循环经济为总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要求,以贯彻《山西省焦化行业管理条例》和《焦化行业准入条件》为动力,坚持“控制产能、淘汰落后,循环利用、延伸发展,减少污染、优化环境,严格准入、依法监管,增强实力、提高效益”的基本原则,以推进煤—焦—化产业链和实现环境不断改善为目标,走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和信息化的路子,不断增强焦化行业整体竞争力。?&&& 通过对焦化行业实施清理整顿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市焦化产业及下游化产加工资源综合利用布局。在控制焦炭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下游化工产业,依托工业园区集聚优势,建设大型化产加工项目,尤其要在焦炉煤气合成氨、甲醇、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工方面有所突破和发展,加快具有循环经济特征的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推动我市焦化产业健康、有序、高效发展,走上“焦”和“化”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临汾焦化行业发展目标是实施“3343”工程,即:通过对焦化行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到2007年,淘汰1000万吨落后生产能力,到十一五末全市焦化能力控制在3000万吨以下;推进10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100万吨煤气制甲醇(二甲醚)、30万吨粗苯深加工三个新的焦化行业增长点;形成四个焦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到“十一五”末焦化行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三、“十一五”焦化行业产能总量和产业布局&&& (一)焦化总量的确定?&&& &&& 1、实施总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施总量控制是我市实现焦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产业全面优化升级、扼制恶性竞争的需要。?&&& 实施总量控制与我市煤炭储藏和产量密切相关。过大的焦化产能会刺激煤炭的超能力生产和私开滥挖现象的发生,进而产生安全生产隐患;过大的焦化产能会过多的消耗有限的煤炭资源,缩短资源服务年限,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总量控制是环境改善的客观要求。我市有限的环境容量,要求我们必须对焦化总量进行宏观控制。?&&& 实施总量控制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实施总量控制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恶性竞争,激励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延伸发展链条,从而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2、合理规模的确定。①煤炭产能决定焦化产能。全市产煤约在5500万吨左右,能力控制在3000万吨,是资源供给的极限。②环境容量决定焦炭产能。实现“蓝天碧水”,必须限制燃煤经济的无序发展,也就要求焦化企业不能无限制膨胀。③水资源的供给制约焦化产能。焦化行业是高耗水行业,年均耗水0.5亿吨,过大的焦化产能将会使水资源的供应雪上加霜。④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焦化产能。我市经历过2003年—2004年国际焦炭价格的一路飙升,也经历过2004年—2005年的飞速下跌,目前在我省焦化企业没有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焦炭供应基本稳定,说明产能已经相对过剩。?&&& 综上所述,我市“十一五”期间确定3000万吨的焦化能力已经是总量控制的上限。?&&& (二)焦化能力的布局?&&& &&& 1、炼焦企业的布局。我市是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清理规范、合理调整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工作,按照《山西省焦化产业发展条例》、《山西省“十一五”焦化发展规划》和焦化行业清理整顿的要求,我市要以建设焦化基地为目标,以山焦和赵城焦化行业园区为龙头,抓好重点焦化企业,完善洪洞、襄汾、古县三个焦化行业园区,提高城市气化率。&&& 洪洞县要以山焦为龙头,以瑞德、远中、华清等企业焦化项目为基础,形成生产规模500万吨的焦化行业园区。?&&& 襄汾县要以万鑫达为龙头,依托光大焦化等企业,使大机焦生产能力控制在500万吨左右。?&&& 古县要以正泰、森润等企业为依托,进一步规范其它焦化企业,形成互为补充、链条加工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生产能力控制在300万吨左右。?&&& 尧都区要以同世达、海姿为主,建设焦炭生产、化产加工、城市供气供热为一体的企业,生产能力控制在400万吨左右。?&&& 其它县(市、区)要重点抓好安泽永鑫、曲沃闽光、安泽太岳、霍州中冶、霍州韶钢、乡宁煤焦实业、乡宁九成焦化、乡宁宏强焦化、汾西煤气化等循环经济焦化企业建设。?&&& 2、化产项目的布局。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我市要在“十一五”末形成“100万吨焦油、100万吨甲醇、30万吨粗苯、100万吨煤基烯油、20万吨顺酐、40万吨二甲醚、50万吨尿素生产能力”的要求,应重点抓好以下化产项目的布局。?&&& 煤气综合利用。煤气利用主要是合成氨及甲醇、二甲醚。在抓好山焦20万吨甲醇、同世达20万吨甲醇、襄汾万鑫达20万吨甲醇的基础上,再选择2个企业建设甲醇项目,“十一五”末形成100万吨的甲醇生产能力;抓好襄汾光大20万吨二甲醚的基础上,“十一五”末形成40万吨二甲醚生产能力。除山焦、霍化外,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焦化企业配套建设合成氨项目,使合成氨规模达到30万吨、尿素达到50万吨以上。其它焦化企业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在2009年以前将煤气全部综合利用。?&&& 焦油加工项目。“十一五”期间,加快山焦30万吨焦油加工二期项目建设,完善山西金尧16.5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新建30万吨焦油加工能力,全部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焦油加工装置。?粗苯精制项目。粗苯精制重点抓好山西三维20万吨项目,逐步淘汰酸洗法精制粗苯工艺。?&&& 四、焦化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以深入贯彻《山西省焦化产业管理条例》为动力,强化对焦化行业的组织领导和依法行政?&&& &&& 1、加强对焦化行业的组织领导。根据《条例》和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省政府有关决定,焦化行业要坚持“总量控制,清理整顿”的总体要求,全市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工作统一在市政府“焦化行业清理整顿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执行有关清理整顿的要求,落实清理整顿的任务,确保市政府制定的焦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贯彻实施。同时要做好市政府规划的焦化化产品深加工项目的跟踪监督,协调服务。积极探索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焦化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新途径和办法。?&&& 2、加强焦化行业管理体系建设。按照《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的焦化产业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行业的主管部门,加强部门建设。各级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深入贯彻《条例》及国家和省有关政策,依法强化对本地区焦化行业的监督管理。各有关焦炭生产、运销企业要自觉接受当地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的管理。&&& 3、加强协调配合。焦化行业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各县(市、区)要树立全市经济一盘棋的思想,自觉遵守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为焦化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政策,为企业服好务、办好事。?&&& (二)认真贯彻执行焦化行业清理整顿的政策,切实落实总量控制?&&& &&& 1、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工作。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对焦化行业实施清理整顿的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严格执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全省焦化项目实施分类处置的通知》,对列入分批关闭的焦化企业2008年底全部关闭淘汰。对在2008年底不能按期关闭的要追究相关县(市、区)的责任,对未关闭的企业采取“五停”措施。?&&& 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土焦、改良焦的行为,对生产土焦、改良焦的企业要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并对其非法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进行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严格控制新建焦化项目。省政府明确在清理整顿期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焦化项目,新建项目和扩大焦化产能的焦化技改项目,由省有关投资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充分论证,提请省人民政府核准。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新的焦炭生产能力,要认真贯彻省政府的要求,坚决杜绝新增焦化能力的现象,明确保留的各类焦化企业,要维持清理整顿核实的产能,不得随意改变炉型,扩大生产能力。?&&& 县级工业经济综合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擅自新增焦化能力现象要立即呈报,县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在建的立即拆除,已投产的立即关闭取缔。?&&& 3、加快完善相关行政许可手续。未经省级以上职能部门批准立项,违规建成的大机焦项目,项目在建部分立即停建,由省环保部门对企业的场地进行认定,在环境敏感区内的,要向政府提出立即关闭的意见;不在环境敏感区的要落实环境容量置换,按规定完善环保、用地、取水许可等行政许可手续。上述各焦化企业要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类手续齐全后要尽快呈报经委系统,逐级报请省政府重新审查处置。?&&& 4、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在“十一五”期间,要积极探索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焦化产业结构的方式方法,要逐步淘汰以畅翔型焦炉为代表的非规范设计的焦炉,提高化产品回收率;要逐步推行能耗考核办法,对能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给予淘汰;要向发展下游产业链的企业适当集中产能,形成一批产能在200万吨左右,产业链条完整的焦化企业。?&&& 通过开展清理整顿,严格控制新建焦化企业,打击非法生产土焦、改良焦行为,完善列入保留范围的焦化企业行政许可手续,确保我市焦化能力控制到3000万吨以下,实现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状况的不断改善。?&&& (三)加强焦化行业经济运行调控,保持焦化行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 1、加强煤炭供应的监督。加强对我市焦煤资源的保护性开采,是焦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各焦化企业要自觉遵守省、市相关的煤炭经营政策,通过合法的渠道取得炼焦用煤;要积极研究先进的配煤炼焦工艺、技术,减少焦煤用量,节约焦煤资源。?&&& 各级经委(经济局)是煤炭经营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焦化企业煤炭供应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对非法取得煤炭产品和取得非法煤炭产品的行为进行打击,维护我市煤炭生产秩序和经营秩序;对重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原料供应紧张的困难,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解决。?&&& 2、认真落实投产运行许可制度。按照《条例》规定,我省将对焦化企业实行投产运行许可制度,对符合产业政策,在清理整顿中明确保留的焦化企业由企业申请逐级报省领取投产运行许可证;在清理整顿中列入待定保留的企业,待补办手续完善后,逐级报省办理投产运行许可证,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我市焦化企业全部实现持证生产。?&&& 3、强化焦炭经营的监管。要进一步理顺焦炭运销管理秩序。要按照省政府有关精神要求,对现行的焦炭运销秩序进行整顿,建立由政府宏观管理的焦炭运销新秩序。?&&& 要清理整顿焦炭经营单位。焦炭经营资格审批和铁路立户要优先安排大机焦企业和大型焦炭贸易集团,逐步取消以经营小机焦产品、经营量不足10万吨以下的经营单位。?&&& 要合理布局发焦站点。根据全市焦化企业的布局和对焦炭经营单位的整顿情况,全市选择20户有一定规模和较好运输条件的站台,作为我市焦炭发运场所。?&&& 4、加强焦化行业准入工作。为严肃焦化行业产业政策,国家对焦化行业实行准入制度管理,各县(市、区)要督促企业加快完善化产设施和环保设施,各企业要对照《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自我检查,争取早日达到准入条件要求。?&&& 5、推进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我省已在焦化行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验,对照行业能耗、水耗、物耗指标进行年度考核,引导企业搞好清洁生产。同时按照焦化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在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焦化化产品的深加工的基础上,全市保留焦化企业2009年以前必须全部实现煤气的综合利用,鼓励百万吨以上的焦化企业和焦化一体的企业建设干熄焦和余热发电。?&&& (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焦化行业升级?&&& &&& 1、完善化产和环保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焦炉装备和工艺水平,加大化产回收设施改造力度,促进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等焦化副产品全部回收;依靠科技进步、完善焦炉降尘、脱硫、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促进废水净化、废气净化和废渣综合治理,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副产品全部回收利用,企业达标排放的循环经济模式。?&&& 2、加快化产项目建设。焦化化产品加工项目投资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我市焦化化产品加工项目在省焦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全市统筹规划,各县(市、区)、各部门不得擅自批准建设焦化化产品加工项目,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当前要重点抓好山焦20万吨甲醇、万鑫达2×10万吨甲醇、同世达20万吨甲醇和永鑫焦化10万吨甲醇项目,抓好山焦30万吨焦油二期工程建设和三维20万吨粗苯精制项目。?&&& 3、建立研发体系。我市是全省两大焦化基地之一,焦化化产品的深加工是煤化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焦化化产品科研队伍,依托现有山焦、山维、同世达技术中心,采用产学研一体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多种形式,使我市煤化工产业拥有技术支撑体系。市政府将对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给予资金政策的扶持,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 (五)落实扶优扶强政策,实现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 1、实施焦化优势企业管理办法。经委系统每年评出一定比例的优势企业,对其在煤源采购、产品运销、技术改造、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使这些企业成为模范遵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俱佳的样板企业。?&&& 2、促进焦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企业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煤焦化一体化这条主线,通过资本运作、企业并购、联营重组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地资源整合,实现各方在资源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建立厂点少、规模大、产业链完整的生产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临汾市煤炭洗选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 临汾工业经济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焦铁产业是全市的优势产业,是临汾经济增长的支柱。煤炭洗选行业作为煤炭和焦化的中间行业,在全市的工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和《山西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煤炭洗选行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临汾是全省主要煤炭产区之一,含煤面积占到1.5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6%,跨越河东、霍西和沁水三大煤田,2006年生产原煤5592万吨,其中80%可供炼焦使用。全市现有焦化生产企业73户,焦炉88组,按照焦化清理整顿的要求,全市列入保留范围内的焦化企业49户,生产能力3002万吨。?&&& 2007年6月,省经委组织了全省的煤炭洗选企业的调查摸底,临汾煤炭洗选企业共有580户,年入洗能力为26770万吨,其中,入洗规模在60万吨及以上的256户,入洗规模在30—60万吨之间的202户,入洗规模在30万吨以下的122户,主要分布在尧都区、霍州市、襄汾县、洪洞县、汾西县、蒲县、乡宁县、古县等县(市、区),翼城县、安泽县、吉县、曲沃县也有部分洗选企业(各县市情况见附表)。从布局情况看,主要分布在供炼焦用煤产煤县和焦炭生产大县,其中以洪洞县、蒲县、乡宁县、尧都区、霍州市、襄汾县、古县为多。从装备情况来看,采用跳汰工艺的有508户,占总数的87%;采用重介工艺的有72户,占总数的13%。从生产能力组成来看,全市独立洗选企业约占90%,坑口洗煤和焦化配套洗选企业约占10%左右。从生产能力利用情况看,2006年精煤产量仅为3408万吨,按1.3:1来计算,利用率不足20%。从环保装备情况看,多数企业环保设施不完善,防风抑尘、洒水喷淋、废水循环、矸石堆场等设施不健全,持有排污许可证的企业不多,有环评手续的261户,有土地手续的175户,有取水手续的303户。?&&& (二)存在的问题&&& ?&&& 1、总量严重过剩。全市煤炭产量约为5500万吨左右,到“十一五”末,煤炭产量也只有7000万吨,而洗选企业入洗能力已达2亿多吨。当前仍有部分洗选企业在建,严重的产能过剩,会引发恶性竞争和市场混乱,影响洗选行业正常运行。?&&& 2、洗选企业装备落后。目前小洗煤集中的区域曾是土焦、改良焦集中的区域,取缔改良焦后一部分转移为洗选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装备差、工艺落后、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不能适应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需要。全市目前仅有不足13%的企业采用了重介洗选工艺,21%的企业已成为关闭对象。?&&& 3、环境污染严重。洗选企业呈现点多面广的分布特征,多数企业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极不完善,造成了废水的外排和扬尘污染;道路交通设施不配套,造成运输过程中粉尘的污染;地下水的无序开采,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建设布局的无序,造成区域污染严重超标。?&&& 4、企业许可手续不健全。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未取得投资部门行政许可、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部门批复土地的情况下,就擅自建设生产,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工商登记就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税费流失,干扰了正常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 二、煤炭洗选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煤炭洗选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改善我市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按照“规划先行,整顿规范,加强监管”的思路,“十一五”期间煤炭洗选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煤炭资源和环境容量为前提,严格控制总量,以“淘汰落后、减量置换、调整结构、有序发展”为目标,淘汰关闭一批,置换规范一批,整合做强一批,推动全市洗选行业朝着传统产业新型化、工艺装备科技化、生产经营集约化方向发展,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效益的目的。?&&& “十一五”期间洗选行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临汾煤炭以炼焦用煤为主,到“十一五”末煤炭产量在7000万吨左右,按照“竞争有序,效率优先”的市场竞争机制,入洗能力的配置按一定的比例浮动。结合我市煤矿和洗选企业规模较小、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特点,在“十一五”期间要通过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淘汰洗选能力1.5亿吨左右,将全市洗选能力控制在1亿吨左右。在总量控制范围之外,严格禁止新建和改扩建洗选企业。&&& 2、坚持就近入洗的原则,优先保留煤矿和焦化企业配套建设的洗煤设施。&&& 3、坚持不断改善环境的原则。根据环境污染状况,对污染严重的县市区,适当压减能力布置。&&& 4、坚持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原则。统筹考虑煤炭开采、焦化能力配置及煤炭外运等多方面因素,力争作到区域布局合理,产业配置适宜,产业结构提升。?&&& 三、“十一五”期间煤炭洗选行业发展目标&&& 1、煤炭洗选能力布局。临汾炼焦用煤主要分布在乡宁、蒲县、古县、汾西、霍州、洪洞及尧都区,焦炭生产主要分布在洪洞、襄汾、尧都、蒲县、古县等县市区,按照“十一五”煤炭洗选行业的指导思想,结合各县(市、区)现有能力的分布情况,重点抓好霍州、洪洞、蒲县、乡宁四县(市)的洗选行业结构调整,规范尧都、襄汾、汾西、古县四县(市、区)的洗选行业。全市“十一五”期间规划入洗能力为10080万吨,其中,尧都区1100万吨,霍州市1200万吨,洪洞县1600万吨,襄汾县1100万吨,汾西县600万吨,蒲县1400万吨,乡宁县1300万吨,吉县120万吨,安泽县300万吨,古县700万吨,浮山县180万吨,侯马60万吨,翼城县300万吨,曲沃县120万吨。?&&& 2、加快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保留符合产业政策的坑口洗煤和焦化配套洗煤设施;鼓励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建设120万吨以上的高效洗煤企业;限制新建和改扩建60—120万吨洗煤企业,关闭淘汰30万吨以下洗煤企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浮选、压滤、重介质等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结构调整,到2010年,把全市的洗煤企业控制在200家以内。?&&& 3、采用先进的选煤技术和设备。要通过技术进步使洗煤企业向优质、高效、清洁生产方向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搞好煤泥、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4、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探索先进的选煤方法,解决炼焦煤难选的问题,提高冶炼精煤的质量和产率,解决细粒煤泥的处理和脱水,提高选煤设备的大型化和可靠性,提高选煤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洗选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5、促进环境不断改善。已建成保留的洗选企业要进一步改善环保设施,实现洗煤水的一级闭路循环,完善原煤、精煤堆场的防风抑尘设施。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必须取得完善的行政许可手续方可开工建设,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 四、重点工作和保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配合,开展清理整顿。根据《煤炭法》、《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及国家《煤炭经营企业“十一五”结构调整与合理布局规划》的要求,洗选行业要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市洗选行业要在市政府规范煤焦市场秩序领导组的领导下,由市经委牵头,发改、工商、环保、土地、质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在省政府明确我市总量后,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在全市开展清理整顿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执行有关清理整顿的要求,落实清理整顿任务,确保洗选行业结构调整工作,按照规划要求顺利实施。要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加强投资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工商部门、土地管理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投资主管部门,应在总量控制的范围内,按照合理布局、减量置换的原则批复洗选项目;环保部门要在总量控制的范围内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手续;土地部门、水资源管理部门要在总量控制的范围内完善行政许可手续。凡是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取得环保、土地、项目核准等手续后,方可开工建设。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不断改善的目的。?&&& 2、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行洗煤行业的减量置换。2008年6月底全市所有30万吨以下的洗选企业一律予以关闭淘汰,逐步淘汰没有压滤、浮选配套工艺、环保设施不完善和未经行政许可的洗选企业,到“十一五”末全部淘汰60万吨以下的洗选企业。要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对2005年以前建成的洗选企业完善各类许可手续,新建、改扩建企业要在关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行洗选行业的减量置换。对2005年以后建成和在建的企业要严格审查,在总量控制范围内确定是否保留,对确定保留的企业实行能力置换,在关停一定倍数规模的基础上办理相关手续。?&&& 3、实行行业准入总量控制,严格禁止违规新建洗选企业。实行总量控制是《山西省〈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是开展行业准入工作的基础,各县(市、区)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市、区)实际,编制相关的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总量控制、淘汰落后、合理布局的具体意见和办法,作为行业准入申报的依据。鉴于目前临汾煤炭洗选能力严重过剩的现状,严格禁止违规新建洗选企业。为严肃产业政策,从现在开始,县级投资部门一律不得核准备案煤炭洗选项目,项目核准备案手续一律由市级投资管理部门承办。?&&& 4、完善煤炭经营许可制度,建立日常监管机制。认真贯彻《煤炭法》和《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严肃国家产业政策,严把煤炭经营准入关。工业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查煤炭洗选加工企业的经营资格,对生产技术装备和工艺路线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拥有合法土地使用和取水手续的企业,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申报核发《煤炭经营资格证》。要落实清理整顿要求,对按期限要求关闭淘汰的企业实行限制性政策,环保部门要加强排污监控,质监部门要加强质量检查,原煤、水电供应、流资贷款等资源配置方面不予支持。对逾期未关闭淘汰的,供电部门要停止供电,水资源部门要吊销用水许可证,工商和税务部门停止办理有关业务。对超出总量控制范围,违反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煤炭洗选新建改扩建项目,项目审批部门不予核准备案,环保部门不受理和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土地部门不办理用地手续,工商、税务部门不予登记,确保清理整顿工作有效开展。要加强日常监管工作,要建立洗选行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监管工作,查处收购非法煤炭产品和扰乱煤炭经营秩序的行为;建立统计报表制度,及时掌握生产经营情况,搞好经济运行工作。&&&
临汾市水泥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 为加快推进我市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确保水泥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根据国家和省水泥产业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水泥行业发展现状?&&& “十五”末,全市有化验室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的水泥企业20户,水泥总产能600万吨,全部为各种规格的机立窑,新型干法水泥在我市还是空白。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从2006年开始,全市先后新建20万吨及以上的粉磨站12户,1200万吨熟料生产线一条,新增产能3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占到总产量的30%。?&&& 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水泥企业140余户,水泥总产能约930万吨。其中,社会小水泥产能约300万吨,有生产许可证和化验室合格证的水泥企业32户,水泥熟料产能约207万吨,水泥总产能约630万吨。在32户企业中,各种规模的粉磨站12户,水泥总产能300万吨,各种规格的立窑企业20户,水泥总产能330万吨。其中,属于国家政策淘汰类的企业9户,水泥产能约90万吨;属于国家政策限制类的企业10户,水泥产能140万吨,属于国家准入类的企业1户,水泥产能45万吨,熟料产能40万吨。?&&& 我市水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整个行业有了很大进步,虽然目前处于全省中上水平。但是结构性矛盾仍十分突出,整体发展水平粗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部分有证企业规模小,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属国家淘汰之列。家庭小作坊式社会小水泥工艺设备落后,质量差、能耗高、价格低,且假冒大企业商标,严重干扰了水泥消费市场。?&&& 二是工艺装备落后。目前,我市水泥行业工艺装备落后、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较低,盈利能力差,企业运行艰难。?&&& 三是融资能力差,企业技术改造难。水泥行业是欠发达行业,资金短缺是水泥行业发展的“瓶颈”。水泥行业的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我市水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相互压价,恶性竞争,企业处于微利运行,企业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技术升级改造难度较大,水泥行业是微利行业,投资回报周期长,引资难度较大。?&&& 二、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市发展水泥行业面临十分有利的条件。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水泥产业有极大的拉动作用,我市又是煤、焦、铁资源丰富的地区,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渣贮量较大,为水泥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以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全市水泥市场每年约有100万吨缺口,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水泥需求将由目前的950万吨(全社会)增加到1500万吨。?&&& 三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部分立窑企业将逐步被淘汰,日产2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在崛起,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通过升级改造和新建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的纷纷上马,优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十一五”初的30%提高到70%。?&&& 根据我市目前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我市发展水泥行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节能环保,规范发展”的原则,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泥行业的发展目标是:新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800万吨,使全市水泥总量达到1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重点培育水泥和熟料基地——水泥粉磨站——散装水泥——砼搅拌站一条龙发展模式,水泥散装率达到75%。?&&& 水泥生产综合耗能控制在148千克标煤/吨以内;综合耗电控制在95千瓦小时/吨以内;熟料热耗控制在740千卡/千克以内。?&&&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泥行业的重点工作是:严格日产2500吨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60万吨(单机30万吨)粉磨站的准入制度。重点支持日产5000吨以上熟料生产线及低温余热发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淘汰类、限制类的企业升级改造为年产60万吨粉磨站,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 支持发展早强快凝、道路、桥梁专用、彩色等特种水泥,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混凝土搅拌站和轻集料(炉渣、煤灰、水泥)、混凝土砌块(石子、沙子、水泥),逐步取代粘土砖,保护生态环境。在尧都区、洪洞、襄汾、汾西、蒲县、浮山和安泽重点发展日产2500吨以上的熟料生产线5条,60万吨以上粉磨站5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落后工艺的淘汰和改造。“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要坚决关停无证的社会小水泥以及属于淘汰类的有证企业。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腾出市场空间,使我市水泥行业健康发展。?&&& (二)加快项目建设步伐。重点抓好中条山日产4000吨熟料生产线(一期2500吨)和襄汾鸿达二厂日产2000吨熟料生产线,力争今年投产。对已立项审批的汾西、浮山、蒲县、山焦集团建材厂日产2500吨的熟料生产线所属县(市)职能部门应给于大力支持,使其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在2009年前建成投产。?&&& 鼓励淘汰类企业升级改造为年产60万吨(单机30万吨)的粉磨站。目前,襄汾县水泥厂、霍州化工公司水泥厂改造项目已审批,争取在2008年底投产。&&& (三)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支持和鼓励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积极筹集和落实专项资金,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的高能耗工艺装备,达到优质增效、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要求。&&& (四)严格准入制度。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节能环保,规范发展”的原则,有关职能部门在项目的申报和审批上要严格执行水泥行业政策,严格准入制度,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加强协调服务。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发展水泥行业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及时掌握新上项目的进展情况,搞好协调服务,确保新上项目按时达产达效,促进我市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主题词:工业 企业 规划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人民团体,&&&&&& 新闻单位。&&&&&&&&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印发 &校对:郭 强 刘克俊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C)&版权所有&2017承办: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建设管理:临汾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设计制作:临汾辰和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400-)晋ICP备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汾百姓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