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64的个人艺术照照外拍的效果好吗?中等的价位大概是多少?

精选商家服务
预约次数多
普通网络液晶电视机
地址:金城东路399号 |
监控,网络安装调试
地址:北塘区富城湾 |
咨询朱高辉基础摄影技术[图解]
我的图书馆
基础摄影技术[图解]
基础摄影技术图解
  我们喜欢摄影,但我们是业余爱好者,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初学者。
  我们也知道,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来自天生的灵感。一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是天生的,对美的感觉也是天生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赋”。对于摄影而言,“天赋”是最重要的。我们大多数业余爱好者也许并不具有这种天赋。不过,没有天赋或天赋不高也没有关系,我们依然喜欢拍照。我们拍照时可能没有什么章法,拍出来的照片也许没有什么灵气,不能得到各种各样摄影协会里那些摄影家们的认可,这些都不要紧。重要是我们自己拍得开心,我们快乐摄影。
  但是,我们也希望尽量减少失误,尽量争取拍得好一些,对吧。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以勤补拙”,这是一厢情愿的说法,但“熟能生巧”却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虽然没有摄影的天赋,但我们可以练好摄影的基本功,不断积累拍摄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把片片拍得好一些,充分体验摄影带给我们的乐趣,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不是吗?
  这个《摄影基本功训练》是一篇老文章了,作者也不知是谁。这篇文章对摄影高手没有什么用处,但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是有所帮助的。现抄录于此,供初学摄影的菜鸟参考,呵呵. ——推荐人:影友【老飘】
  第一单元:基础训练●练习1 全景深练习
摄影:广州山羊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要求:画面全部实焦。建议:尽量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 光圈:F11~16,光圈优先AE模式。
注:本文得益于网友Laoye555在其的推荐,原作者不详,配图选自迪派论坛的优秀作品。
&&& ●练习2 单体对焦练习
摄影:马铃薯
  要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建议:尽量用中望远镜头:85mm以上,光圈开到最更大,光圈优先AE模式。●练习3 定格练习
作者:1012
摄影:数字打火机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建议: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AE模式。
&&& ●练习4 动感练习
摄影:忧天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要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参考:慢速快门1/30秒~1秒。从1/30秒开始,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练习5 取景练习
摄影:朝天啸
  要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 建议:尽量使用长焦镜头,大光圈。注:此项训练也是构图训练基础的一部分。
&&& ●练习6 特写练习
摄影:林中曙光
摄影:花翁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要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聚集清晰。参考: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练习7 各种焦距镜头的使用
中焦:摄影:孤独的镜头
广角:摄影:朝天啸
  要求: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建议: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
&&& 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练习8 横、纵构图
摄影:孤独的镜头
摄影:桃叶渡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要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和高度感。建议:
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
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 ●练习9 三角形构图
摄影:麦尖
摄影:老-枪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要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建议:
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20mm以下的广角镜头。
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 ●练习10 对称形构图
摄影:晓海
摄影:Pupoo
摄影:gyx2002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要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建议:
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光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物时使用偏光镜。
全景深不得不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
&&& ●练习11 垂直、水平构图
摄影:回头
摄影:kyokue
  被摄体:风景、建筑等。要求:画面要表现由多条平行或垂直线条构成的单纯美。画面构成的线条要保持水平或垂直,线条要美。水平或垂直线条造型不要布满画面和全部充满全画面都试拍,进行比较。建议:使用三脚架。
&&& ●练习12 S形、斜线构图
S形:摄影:xinxin9251
摄影:孤独的镜头
   被摄提:具有S形或斜线构成的道路、河流、山峦、都市内的桥梁和道路等。要求:用S形表现纵深感,用斜线表现外展的广阔感和动感。S形要通达画面的两端,中途断了的话前面要有空间构成。主题要突出。建议:S形及斜线的配置要有平衡感,要仔细感觉作品是否有纵深感和广阔感,被摄体是否清晰。●练习13 黄金分割法构图
摄影:岩静
摄影:华溪野夫
  被摄体:任何均可。要求:被表现的主体要处在分割点、线上或附近,构图要平衡。被摄体要突出。建议:首先按自己的想法构图,然后再活用黄金分割法。
&&& 第三单元:用光训练●练习14 昼间闪光灯曝光补偿
摄影:时光碎片
摄影:鲁QQ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小范围自然景色、静物等近距离小范围景物。要求:当以上被摄体处于逆光、侧逆光并周围光线强于被摄体时或被摄体处于昼间阴暗处时使用。参考:
用闪光灯同步速度测光(平均测光)取得光圈值,然后用闪光灯的指数除以光圈值得到拍摄距离,就能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例如:相机的闪光同步是1/125秒,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得到的F值16,闪光灯的指数(GN)是40,即40÷16(F)=2.5m,这时的拍摄距离为2.5米。
已知闪光指数(GN)和距离求光圈(F)时用闪光灯指数除以距离求得光圈(F)。即:GN÷距离=F。
  ●练习15 利用闪光灯体现作品的立体感
摄影:iCafe
  被摄体:人物、花卉、、宠物、静物等。要求:使用外置闪光灯并利用连线使闪光灯离开相机,从斜上方或背后投光制造立体感,也可以投到天花板或利用反光板制造折射的柔光,具体投光方法与方向按自己意图具体安排。但是要尽量避免重阴影。建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尝试各种投光方式及曝光补偿所制造出来的立体感觉。●练习16 室内及夜晚灯光摄影
摄影:孤独的镜头
  被摄体:室内灯光下的集会以及城市灯光夜景等。要求:利用色温在室内及夜灯下制造肉眼见不到的独特(泛红)氛围。 建议:画面内的光线布置尽量均匀,镜头附近最好没有强光源并不能有强光射进镜头,拍静物时使用三脚架。参考: 色温:白日晴天=5500K,白日阴天=6500K,早晚=4500K,一般灯光=2800K。
&&& ●练习17 朝阳、夕阳和夜景
摄影:孔哥
摄影:dyjthzy
摄影:老麻雀
  被摄体:朝阳、夕阳下的山峦、海岸线、自然风光及夜景。要求:要充分体现朝夕的氛围,再现朝夕夜景的绚丽景色,不能有多余的物体进入画面,最好没有晕光。建议:使用手动,基本上光圈为F8~11左右,AE光圈优先,远景时焦点调到无限远,10m以内对点光源等最容易看清楚的物体上对蕉,使用三脚架,可以考虑多次曝光。
&&& ●练习18 白色物体
摄影:dp139
摄影:孤独的镜头
  被摄体:雪景、白色沙滩、白色花卉等白色物体。要求:清晰再现白色物体的质感与色调。建议:根据实测曝光量适当曝光补偿,补偿量根据白色物体占画面的比例和你要表现作品的意图,一般为0.5~1.5EV之间,画面中黑白物体相间时根据各占比例调整。●练习19 逆光(透射光)的运用
摄影:西庄
摄影:宁静至远
  被摄体:光线从背后照射的人物、风景、花卉、静物及抓拍等。要求:充分利用逆光的特点制造透明感和立体感。注意被摄体与背景的亮度平衡及不能有创作意图以外的光晕产生。建议:使用曝光补偿以及反光板。 曝光补偿量有+0.5、+1.0、+1.5、+2.0EV等,补偿越大,被摄主题越亮,如果把握不好曝光补偿量,可以分段补偿,各拍一张以上以保证拍摄成功。
&&& ●练习20 侧光的运用
摄影:无忧棉花糖
摄影:河山
摄影:涩茫
  被摄体:与此种光线有关的人物、风景、花卉、植物、宠物以及抓拍。要求:充分活用阴影的效果,使画面的氛围符合自己的拍摄意图,通过练习提高对光的敏感性。建议:拍摄时从顺光、侧光、斜策光、半逆光、逆光的顺序去观察被摄体,并注意侧光与逆光所制造出的物体立体感之差别。如利用强侧光塑造男人的刚毅,用弱侧光营造女性的温柔等等。使用遮光罩。
&&& ●练习21、点光与泻光的运用
摄影:吉山人
  被摄体:具有泻光特点的树林中、阴天下的风景如山峦、江、河、湖、海的水面等。要求:充分利用点、泻光的特点营造出印象深刻和感动人的氛围。建议:注意光比范围及曝光量的掌握,明暗差要适当,用点测光方式测得明处与暗处的曝光量后,取合适的曝光值进行曝光。●练习22、极端曝光的应用
摄影:关人隐士
摄影:雨露。
摄影:曝光的菲林
  被摄体:想要高调表现(阴影淡的)或低调表现(反差大的)的一切被摄题材。要求:摄影意图以及主题要鲜明,要考虑采用高调或低调的必要性,被摄体的所具有的氛围要协调。 建议:高调的曝光补偿从0~+2.0,低调的曝光补偿从0~-2.0,通过分段曝光,掌握在各种条件下的曝光补偿所带来的效果。
&&& ●练习23、光的轨迹
摄影:林中曙光
摄影:田力
  被摄体:夜间流动的车、船、星空、焰火等。 要求:流畅地表现光的流动,光的流线色彩、形状、大小与周围的气氛要协调, 曝光要适当。建议:利用平均测光与中央部分重点测光模式。也可以把光圈设定为F4或F5.6, 曝光为30秒至2分钟(可用B门)。焰火一般使用ISO100胶片,光圈在F5.6~F11之间。星空的曝光时间最长可到1~2小时。以上均使三脚架。 ●练习24、有灯光照明的物体
摄影:孔哥
  被摄体:都市内夜间被灯光照亮的建筑以及植物等。要求:取景角度要体现被摄体的魅力,选择能够充分表现气氛的曝光,画面中主体的所占比例要适当。建议:使用三脚架、快门线,使用手动模式,B门或T门。参考:注意构图时画面中最亮部分与最暗部分,避免亮度相差悬殊。使用胶片长时间曝光时要注意倒易律问题。
&&& 第四单元:强调色彩的训练●练习25 色彩表现
摄影:孔哥
摄影:花翁
摄影:龙吟虎啸
   被摄体:具有红、蓝、黄、绿、白、黑颜色的各类物体及颜色着装的人物、花卉等。要求:将以上颜色为主要特征的被摄体做表现主题的练习。要准确表现出以上各种颜色的鲜明特征,色彩要要真实。把握好色调、明亮度、饱和度这色彩的三要素。建议:
注意冷暖色的表现;
使用包围式摄影法体验曝光补偿对色彩表现的作于用。
&&& ●练习26 表现水的透明感
摄影:孤独的镜头
  被摄体:与水有关的任何物体。要求:在表现水透明感的同时注意作品的整体表现。建议:注意水面的光反射,使用PL镜找到最佳表现。●练习27 色彩对比
摄影:马铃薯
  被摄体:各种颜色掺杂形成对比的田野、公园、建筑群等。要求:利用色彩对比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建议:不要使太多的色彩进入画面。参考:形成对比色彩的亮度差越大对比度越强,明亮色与形成对比的暗色容易醒目,同一颜色的实焦点处与虚焦点处可以形成对比。
&&& ●练习28 黑白摄影
摄影:朝天啸
摄影:zjhsyx
  被摄体:任何物体、人物等。要求: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性,理解黑白摄影作品的特性。建议:有必要了解彩色变成黑白后的具体变化,既把红色当做浓黑、黄色当做灰色考虑等,并了解与灰阶的关系。●练习29 单色调的表现
摄影:闻海人
摄影:晓海
  被摄体:大自然中的群生植物,大面积单色花卉,色调统一的室内房厅等。要求:有效使用统一的色调,构图平衡,充分掌握色彩的浓淡度。建议:注意色彩的饱和度,使画面内的色彩表现有张有弛,使用色温滤镜。
&&& 第五单元:表现动感与感情的训练●练习30 动感的表现
摄影:广州山羊
摄影:纳兰红叶
  被摄体:体育运动、动物、纪念活动、花草、河流等。 要求:充分记录并表现运动的物体或人,表现出运动着的力量感和动态美,合理构图,掌握适合被摄场景的快门和按快门的时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定格高速运动时使用快门速度为1/500~1/1000秒,表现流动感时使用1/15~1/4秒,追拍时可使用1/15或1/30秒。 ●练习31 临场感的表现
摄影:巴黎
摄影:田力
  被摄体:诸如灾难及事故现场、祭祀活动、仪式、自然气象状况等。要求:尽量表现临场感,使人身临其境。即使是较平凡的被摄体,也要利用技术与器材制造出临场感。参考:现场拍摄要尽量接近被摄体,使用小光圈F11、F16、F22,以获得大景深。表现自然气象状况如台风、大雨、雾、急流时使用三脚架,慢速快门1/8、1/4、1/2秒,并可使用包围式拍摄法。
&&& ●练习32 寂静感的表现
摄影:qpl123
摄影:清角
  被摄体:自然风光。要求:摄影者自身要宁静安稳,选择最佳的拍摄时间和天气,选择稳定简洁且容易传达宁静感 的构图方式。建议:拍摄时间最好在黎明、傍晚、明月夜、雨天、雾、雪天等。选择对称、三角形等增加寂静感,构图要横平竖直,不能有倾斜,要强调集中感和稳定感。使用三脚架。●练习33 感情的表现
摄影:大泥巴
  被摄体:人、动物的脸部特写与身体(动作的瞬间抓拍)。要求:掌握最佳快门时机,做到与被摄人或动物心感相通,除脸部外也要注意其他肢体的表现与主题相吻合,注意构图的各个细节。建议:先从身边的人特别是小孩和宠物开始练习,平时多多注意他(它)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出有趣的特点,然后在被摄人或动物不注意的时候抓拍。
  给摄影初学者的几点建议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刚学拍摄的影友常会遇到所拍图片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晃动。一般左手持机,将肘抵住胸部,或者是让身体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使用长焦镜头,一定加用三脚架。按动快门的手法要稳定轻柔,整个人要放松,调整好呼吸后,屏息凝气进行拍摄。低视点拍摄时可采用坐姿或单膝跪姿持机,以增强稳定性。  二、使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身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偏移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和立体感。但应注意,取景时一般不要让自己的影子进入画面。  三、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竖拍或横拍),拍摄出来的图像效果也不相同。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拍摄森林),而横拍则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宽度(比如拍摄连绵的山脉)。  四、变换拍摄风格  应该在拍摄中不断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否则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觉得画面富有情趣或是很有意义,你就可以随意发挥。比如说可以拍摄一些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不同气候中的同一场景等等。  五、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并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拍摄下来,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反而会更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只需要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六、增强景深的视觉效果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被摄物体处于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但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一幅好的照片通常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中较常见的就是黄金分割构图,即画面被均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等分线上或是交汇处。所以不妨用用黄金分割来构图,使拍摄多样性。  八、捕捉细节  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拍摄较大的场景,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节,特别是有意义的细节。所以有时候应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能捕捉到有趣的小画面。  九、预先调焦拍摄人物  在拍摄人物时,可守株待兔,在确定拍摄位置和角度后,预先调节曝光量及焦距。力争在短时间内拍摄完毕,减少被摄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表情自然的照片。在多变的天气,光线也是变化的,因而有必要多拍些,以便有足够的影像供最后选择。  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  由于照相机的种类及档次不一样,其照相机设置的曝光模式也就不一样。首先要对照你的照相机进行了解,看有那几种曝光模式。  一般的照相机设置的暴光模式有;(1)自动模式(傻瓜);(2)多变化程序模式(人像、风光、近摄、体育连拍、夜景等模式);(3)P:自动多重程式;(4)A:光圈优先;(5)S:快门优先;(6)手动暴光。  (一)自动模式(AUTO):这是供一般拍摄目的使用之最简单的曝光模式,又称“傻瓜”,相机会因应主体的光度自动选择快门及光圈,当光线弱时,可自行亮起闪光灯,可以让你自由自在的拍摄,你只用集中精力取景及按动快门就是了。可能是为初学者设置的。  (二)多变化程序:  (1)人像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拍摄人像,它能营造出模糊的背景,以突出人物这个主题。(建议用镜头的长焦端)  (2)风景模式:利用此模式拍摄远处的风景,相机会自动调节较小的光圈,使整个风景画面均能清晰对焦:  (3)近摄模式:利用这一模式去拍摄近摄照片,例如花卉或昆虫,其照片会表现出艺术感极重的模糊背景。  (4)体育连拍模式:利用这一模式去拍摄体育运动的照片,它会利用高速的快门去凝固快速移动主体的动态,创造出精彩的动态照片。这一模式也提供连续拍摄。  (5)夜景模式:利用这一模式拍摄以黄昏或夜晚为背景的主体,这种模式会捕捉场景中的所有光线,包括有闪光灯照明的前景主体,以及背景。取消闪光灯也可以捕捉到看来十分自然的夜景或晨昏景致。  (三)自动多重程式(P):这一模式相机会自动控制快门与光圈。但是你也可以做出一些设定。例如弹性程式及曝光补偿。  (四)快门优先自动(S):您设定所需要的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己选择正确的光圈.你可以利用高速凝固移动的主体的动作,或者利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使主体朦胧.  (五)光圈优先自动(A):您设定需要的光圈,相机会自己选择正确的快门速度,这样您可以利用光圈的大小来调节您需要的景深范围,或者选择前景或背景模糊。  (六)手动曝光模式(M):其快门及光圈均以手动设定,适合用于当其他曝光模式难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时使用,此模式也可作长时间曝光(有的相机不一定设定)。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夜景拍摄技巧  1、夜景人像摄影  夜景人像的拍摄属于难度比较大的一种,因为需要考虑到前景背景的曝光正常,又要考虑到如何才能让前景人物的影响清晰地留影。的确,这是多数游客在游览夜景的时候遇到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在使用相机的自动档拍摄的时候,拍摄时打开了闪光灯,使离相机较近的人物得到了正确的曝光,但是由于相机闪光灯范围有限加上曝光时间短,使得本来肉眼看来绚丽无比的夜景在相机中显得黑糊糊的一片。这是因为远处的夜景在拍摄的时候需要长时间的曝光才能在相片上留下正常的曝光效果,而近处的人物因为闪光灯的照射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就可以了。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相机的手动档,将快门调慢,同时强制打开闪光灯拍摄。在闪光灯闪过后建议人物维持原来的姿势直到曝光结束,这样就会拍出人物和背景夜景曝光都很正常的照片了。不过夜景人像拍摄并不是手动相机的专利,有些高级一点的自动傻瓜数码相机拥有夜景人像这个拍摄模式,也是使用慢快门、强制闪光这个原理来设置的。  在拍摄的时候需要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因为在对背景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要保持相机的静止不动,这时三脚架就成为必需品了。  拍摄前,要先向被摄者交待清楚,闪光灯一亮,并不意味着拍摄完毕,必须维持原先的姿势和位置不动,直到被告知可以改变或离开。闪光灯闪亮对,对帘幕快门而言,是前帘到达片窗一端,接通电源的标志,但后帘此时尚未到达片窗,(用同步快门时间)。  只有待后帘经过片窗到达闭合位置曝光才结束。结镜中快门来说,快门开足的瞬间闪光灯同时闪亮,但闪光后快门尚未闭合。由于夜景人像所需曝光时间往往在1秒左右,甚至更长,闪光灯闪亮后,尚有较长时间快门仍开着,用以感受夜景光线,倘若被摄对象移动,则原先被人遮住的背景部分就会面对镜头,继续感光,这样摄得的照片,人像部分就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了。所以,在快门未关闭前,被摄对象应维持原状  2、夜间风景摄影  夜间风景摄影也就是夜景拍摄。愈夜愈美丽这句话对于夜晚的城市而言真是恰如其分的,不眠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色彩、鲜艳的灯光,由此夜景的拍摄成了摄影的一个题材。虽然相机拍夜景有困难,但我们可以靠LCD屏及时检察曝光情况,通过调整色温获得更满意的色彩,这样就为数码相机进行夜景拍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许多中高档数码相机都提供P(自动)、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M(手动)曝光的拍摄模式,此外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场景拍摄模式,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夜景模式和微距模式两种,还有一些数码相机提供了更细致丰富的场景模式,甚至可以获得傍晚、深夜拍摄模式等功能。  通过这类夜景模式一般情况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新手来说,采取这个方式进行夜景拍摄是最简单可行又具有保障的方法。拍摄夜晚的景致,三脚架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当照相机架在三脚架上,用较慢的速度可以拍摄出汽车灯划出的光际或人群流动的景象。  当然,要想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黄昏后华灯初上时分暮霭余辉能有效地将建筑的轮廓分离出来,显出较好的层次感。追求艺术效果的摄影师会在同一位置采用二次曝光的技法,即黄昏时曝光一次,天黑后各种照明、装饰灯开启后再曝光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此技法在两次曝光过程中相机不可移动,每次曝光量取应曝光量的一半。  举例来说,第一次曝光时以某一光圈值测得需要1/60秒,则拍摄时用1/30秒,第二次曝光时测得需要1/4秒,拍摄景物时只用1/8秒。另外白平衡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不同的白平衡,将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色调以及所表达的意境。一般来说不要选择自动白平衡,这样会影响到灯光固有的颜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温感觉。如果是拍摄城市夜景的话,一般来说我们都会使用Tungsten(钨丝灯)白平衡,因为用这种白平衡比较接近灯光的效果。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视乎环境而定。  八个拍好数码相片的笨办法  现在的数码相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有些功能甚至是专业级光学相机都不具备的,譬如说白平衡调节、包围式摄影、场景模式摄影、多点区域评价测光、多点对焦及偏移对焦等等,而且自动曝光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和完善,所以从道理上推论,似乎用数码相机拍出好照片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容易。  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尤其是在恶劣环境条件下拍出好相片,这有赖于你对你的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才会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碰的钉子却不少,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一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下面一些“笨招”对于还在摸索经验的影友也许有点参考价值。这些笨招是:多拍精选  “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这是一个笨招,可确实是充分发挥数码相机优势的绝招,光学摄影友是没法学的。你看,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友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及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友们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我现在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补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一般来讲,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回来完后存入硬盘,再用ACDSee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然后用ACDSee的编辑功能回放做初步图像处理,一般一是纠正偏斜,二是必要时加以裁切以完善构图,三是用“自动级别”功能纠正弥补个别相片曝光上的不足。经过这道工序以后的相片就可以认为是初步成品了,再拿回到ACDSee上放大回放一遍,过于平庸的再删除一次,这样每个专题也就不过剩下二三十张甚至十几张了。  不要轻视对焦和测光设定这些基本操作  对焦是摄影的最基本操作,可说是没人不会的,可是当我自检某些相片拍得不好的原因时,有时问题偏偏就出现在对焦这个环节上。如果你用的是全自动摄影方式,请一定做好半距锁焦,否则就可能因失焦而使主题模糊。如果你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programnormal,半自动摄影方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光圈和曝光时间是相机自动选定的,而测光方式、对焦方式和白平衡条件则是可以手动选定的),情况就又不同了。这个数码摄影特有的方式和功能,光学相机是没有的,如果你不善于利用它的特点,还像全自动摄影那样对待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被它拖累了。  程序控制方式下的对焦方式通常有区域对焦、重点对焦、远景对焦、近景微距对焦等好几种,重点对焦时有的还可以将聚焦点改变至偏离中心的某个特定位置(相机不同会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你不能再以一成不变的简单方式来对待复杂的功能,而要善于根据不同情况应用不同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对焦的默认方式是重点对焦,年前我去花市拍花卉,因为跳舞兰很小就凑得很近,但怎么拍都不够清晰,甚至出现失焦现象,后来才悟出是因为没有将对焦从默认方式改为近距方式所致。又譬如拍树荫下的人物,你就一定要注意采用重点测光和重(单)点对焦,还要注意拍摄主题的半距锁焦,否则你也很难拍出满意的作品来。  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对于新手和老年影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对于老手,如果曝光时间长于1/30秒而无依无靠时,一样也有可能出问题。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人老了更可能怎么也练不出来了。那怎么办呢?我有几招笨办法: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我用这个办法在曝光速度长至1/8秒时还拍出过不少相当清晰的相片,你也不妨试试;第三个办法就是脚架加快门线(线控快门触发器),不过有的相机不具备快门线接口,快门线也相当贵,相应的有效替代办法就是利用延时功能。如果你的相机有2秒延时功能就最好了,“脚架+2秒延时”就是最稳当而方便的办法。没有2秒延时功能也不要紧,就好用10秒延时,浪费点时间就是了,效果一样好。  说到角架,我的教训是一定要买个好点的。为了不舍得在这方面多花钱,我先后买过两个较便宜的脚架,结果第一个脚管太单薄,一碰就颤,还容易回缩;另一个则是用久了就水平转动不灵活。没办法只好又去买了第三个,最后花的钱加起来足够买一个顶级名牌的还有余,真是可笑。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不用和善用闪光灯  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的摄影记者无论什么时候都用闪光灯,似乎闪光灯是不可缺少的,是拍好相片不可缺少的条件,可是我照猫画虎却屡屡失爽。仔细想想可能我是囫囵吞枣了,人家可能用的是外置大功率辅助闪光灯吧?!以内置闪光灯而言,功率那么有限,光照距离和范围那么小,要想把较大范围内的景物都照到且光照均衡是不可能的,所以只宜于在需要突出特定主题时使用,这是我的第一点体会。第二,拿闪光灯在室内拍人物,往往影像平板,缺乏层次,或者因为光源单一而反差生硬,有时还会拍出红眼来,对于戴眼镜的朋友那就更难办了,往往拍得他两眼“银光闪闪”,漠无表情,而令我和他都懊恼不已。  所以我自承无能,从光学摄影时代起就尽量迥避使用内置闪光灯,室内光线不足宁可使用夜景功能来提高感光功能。现在用上了400万像素级的数码像机,感光性能获得了极大提高,一般光线条件下都能拍出好相片来,更是变本加厉,把“强制不闪光”优先作为室内外摄影的一种基本手段了。但是这并不说明闪光灯就没有用了(光线太差时你当然还是非用它不可),只不过是把闪光灯的使用放到了第二位,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光手段就是了。譬如说在逆光条件下或是在阴影下拍摄人物时,用闪光灯就能大大提高影像质量,有时甚至还缺它不可。在室内摄影如果光源来向太单一,造成光影畸亮畸暗时,也需要用闪光灯来补光。??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相机有连拍功能的影友不妨用这个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要拍出好相片,首先要构图好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用不着我这样的眼高手低者哓舌了。我只想着重补充一点,那就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这对摄影一样有用。  对于构图,有的朋友喜欢将相片拍得对称性很强。对于我,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我宁可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  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  色彩的运用很重要,但我觉得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更重要的因素。  以上这些观点本来应当用些具体的图像来予以论证,才不至于像论禅那样抽象,但因占用篇幅已经太多,只好留待以后再来交流了。  善用摄影处理技术  相片拍得再好,总会有缺陷。不要紧,图象处理软件可以帮你忙。现代摄影技术包含数据获取、数据(图像)处理以及数据储存与输出3大基本环节。未经处理的图像只是一个半成品,经过图像处理并储存或输出(如打印或印刷)的才是成熟的最终产品。我曾见到有的摄影比赛强调要用原始拍摄相片,不允许进行图像处理,我感到十分迷惘不解。要知这对于使用入门级相机的影友是很不公平的,这种比赛实质上会变成变相的相机大赛,有意或无意地成为高档相机的宣传推销员。摄影作品的水平应当综合表现在外业摄影水平和室内图像处理水平两个方面上。图像处理的首要目的是提高摄影成果的还原度,并进而提高主题的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不应加以排斥。譬如说这次三月影赛中广受好评的一幅作品表现了朦胧之美,我不知道这幅作品是否百分之百地真实再现了拍摄场景,但即使拍摄主体原来是清晰的,是作者用虚化(柔化)镜头的技巧将它表演成朦胧之美的,我想也不会有人因此去否定它的成功。同样的,用室内图像处理方法也可以同样可以将摄影主体虚化或称柔化。最有名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和ACDSEE。ACDSEE功能简单些,但易学易用,我用它来作相片的宏观处理。PHOTOSHOP功能十分强大,但使用比较复杂(我也不期望能把它全部学会),我平常只用它的部分基本功能来对个别相片做细节的补充处理。  一般情况下,在外摄成果输入电脑以后,我都会用ACDSEE把所有相片“过”上一遍。包括:  纠正偏斜。本来相片有点偏斜也不影响大局,甚至会另有情趣。但是除非是有意摆成某个角度的,一般我都会把无意的偏斜纠正过来,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视觉习惯,叫人看着“不顺眼”。纠正时通常以地平线或楼房等直线景物作为基准,仰拍或俯拍时平行线条会因透视原理向某点倾斜集中,这时就以相片中线为准。  裁剪画面,把它裁成比较满意的构图。一般来讲,像素已能满足家庭应用需要了,但对于可能需要裁剪的画面,我会提高用的规格拍摄,裁剪后仍调整为4:3规格,以尽可能保证成像不低于像素。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ACDSEE的“自动级别”功能是纠正亮度和对比度的很有效手段,尤其是低档相机照的相片往往感光不足,使用的效果更为明显,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自动级别”后的缺点是:有时用后会出现轻微色偏。这时,包括原来就有色偏的成果,可以用“调整”项中的“红/绿/兰”功能来调节,提高相片的色彩还原度。  详说数码相机的各种测光模式  TTL测光  在规格表上常见的一个名词“TTL测光”?这是一种以经过镜头的测光方式(英文:ThroughTheLens)量测光线的方法,简称为TTL测光。这项技术发展于1964年,主要的目的是在取代测光表这一类需要外带的测光工具。在摄影时,使用者半按快门之后,激活TTL测光机制,光线先经过镜头的折射,进入机身内的测光感应器,这个有点类似今日CCD感光器的原件,会将光讯号转成电子讯号,交于CPU运算之后得出适当的光圈和快门值。TTL测光的最大好处就是,所测得的光量,就是标准底片曝光量,特别适用于习惯在镜头前加装滤境,或是使用大型蛇腹相机等,透过TTL就不需要再增减曝光补偿,直接按下快门拍照。  四大测光标准  大多数的数码相机或传统傻瓜相机,都会在规格表之中罗列以下这四种测光模式:  中央平均测光  最广为采用一种测光模式,也是相机厂商内定之测光模式之一。这个模式是考量到一般摄影者大多习惯将对焦部位置于画面中间,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光原件,会根据来自画面中央某一比例的测光值,搭配另外一搜集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经过CPU对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取得到拍摄的建议测光数据。以Nikon系列的相机来说,其著名的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以中央部位占75%(范围依照各种相机厂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余占了25%逐渐延伸至边缘。在一般正常拍摄条件下,中央重点测光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测光模式,但是果画面主题不在中央或是逆光拍摄,中央重点测光就不适用了。  中央部分测光  这种模式不同于“中央平均测光”是对画面占大范围的平均区域((约为3~12%)视相机厂牌不同而有所区别)进行测光。中央部分测光模式是适合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的需求而设计的,可针对一些特殊的恶劣的拍摄环境应用之,能更加确保算出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部分所需要的曝光量。应用范围包括:舞台、逆光等场景中这种模式最为合适,不过由于区域测光(矩阵测光)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现在已经较少于相机中出现了。  点测光(SPOT)  为了克服中央平均测光的不足之处,厂商研发出此种点(SPOT)测光模式(1~3%),来避免逆光状态下对主体测光的影响;点测光的范围是以观景窗中央的一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根据这个区域测得的光线,作为曝光数据。这是一种相当准确的测光方式,但对于新手来说,怎样去区别一个测光点,变成了一个需要学习的技巧,错误的测光点所拍出来的画面不是Under就是Over,造成严重的曝光误差。由于点测光技巧,还可以用在日益盛行的数码相机“Macro微距拍摄”上,因此初学者必须尽力学好这种测光方式,初步可以选则主景中的中间调来作为测光基准点。  区域测光(或称评价测光)  这种测光方式属于近代新开发的技术,约在15年前Nikon率先开发这种独特的区域测光功能,其余中央重点测光之最大不同点,便是它将画面区域成数个区域,各自独立运算后再统合整理,取得一个完整曝光值。早期的Nikon机种将测光区域区域成八大块,各自独立运算每个测光区所得的数值,并由相机内建的数据库来作曝光值的统合与判断。剔除画面中的边界值,例如OVER的部位,所求得的曝光值,不但具有准确的效果,连带着带动新一代相机自动化之发展。目前,Nikon不管是传统相机或是数码相机多配备有256区域区域测光功能,其它厂牌如:Canon、Minolta也有类似的设计,不过相机内建之数据库与处理能力不同罢了。也就是说,区域测光的准确性,不仅在于所属的硬件能力,还在于背后的数据库大小与辨别能力。过去,Nikon为求曝光准确度,在构建数据库时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后,分析归纳其曝光数值,作为数据库判断的依据。经过使用者的验证,这种模式适合用于拍摄风景、团体照片等,实际上也是众多业余,甚至是专业摄影师于平时使用得最多的一种模式,特别是在拍摄顺光、前侧光,或者大面积亮度均匀的场景时最为有效。  怎样让你的图片更清晰?  三脚架的重要性  要拍摄清晰的照片,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没带三脚架的话,还有几个办法可以稳住你的相机。  好的三脚架是获取清晰照片的重要辅助工具。通常,三脚架越重,它的稳定性就越好。但是一个过于笨重的三脚架却适得其反,因为人们大多是把它留在家里的橱柜中或者车厢内。三脚架的大小应该取决于你所使用的镜头最长的焦距。比较重的三脚架一般适合400mm范围的头,而中型三脚架则配搭100-300mm的镜头,更轻一些的三脚架就和广角镜一起使用。如果三脚架的重量是你购买时考虑的首要因素的话,你可以试试碳纤维材质的三脚架。  三脚架应该是很好的摄影助手,它可以为相机和镜头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它具有令相机达到与地面水平的能力,同时又可以达到让你自如地观察相机取景框内的景物的高度。但是除非很有必要,最好不要拉长三脚架中间的调节杆,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它的稳固性。我通就尽可能地折叠起三脚架的脚架,而不是把拉长它们,有时甚至会干脆在相机前跪低膝盖呢。可以说,三脚架离地越近,稳定性就越好。  使用三脚架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令你工作地更加缓和和细致。你可以仔细研究构图,更容易地避免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而在实地拍摄时,我通常会将相机从三脚架中拿下,慢慢寻找最好的构图--然后再把相机装回三脚架中进行拍摄。  如果碰到不太方便用三脚架的情况,你可以另外找个可以支撑相机的物体----比如一个篱笆柱、建筑墙、摄影包,甚至是卷起来的茄克衫。如果是用长镜头的话,那么不仅机身,连镜头都要有个实物支撑才能保证稳定性。如果只能手持相机的话,那你要摆好平衡的姿势并确认你的重心不会歪掉。当一只手调节镜头时,另一只手就要抓稳机身。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试试俯卧的姿势,将手肘撑在地面上,或者是坐着时将手肘放在膝盖上。如果是站的话,我通常会将左手搭在右肩膀上,然后将左臂膀当成是拍摄平台。  即使装在三脚架上的相机也还是会碰到这震动的影响,通过快门线则可缓解震动问题。  感光速度  速度对照片最后的放大清晰度起着直接的作用。通常,ISO数越慢,图像就越清晰。ISO25-100范围内清晰度最高,效果最好。  快门速度  当你拍摄的对象是静止的高山和建筑物时,快门速度的作用就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如果要表现拍摄对象的细微动作,比如拍一朵花在微风中摇曳的画面,一个调校糟糕的快门会拍得一塌糊涂。物体动作越快,要求快门速度越高。另外,物体移动的角度也对快门速度的确定有影响。拍摄移向镜头或者远离镜头的动作用的快门速度,应该比在相机前晃过的动作所用的快门速度要慢。如果你想用1/1000秒或者更快的快门速度抓拍出足球飞过半空一刹那的情景,那么中速底片、镜头和光线等都是拍摄时比不可少的因素。这揭示了一个很明显的规律:要定格一个动作,和动作的速度、底片速度、镜头光圈的大小以及被摄体上光线强弱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闪光灯  闪光灯可以帮助相机拍出非常清晰的瞬间动作的照片。虽然大多数相机的闪光灯同步设置是在1/60到1/250范围内,但其实闪光灯照射到被摄体的时间是在1/,000内的。正因为如此,你才可能把一只蜂鸟的翅膀瞬间的动作拍下来。  景深  你把镜头从f/4调到f/22时,清晰度会逐渐上升,还会令拍摄主体产生出从背景中分离的凸现感。在人像照,人们通常会用长镜头和大光圈组合来拍。拍摄物体会在模糊的背景中清晰地浮现出来。相反,在拍风景照时,成功的照片则是将前后景色都摄在聚焦范围内,以融为一体。这就得用广角镜和f/22或者更小的光圈组合来拍了。缩小景深非常简单。选用适合拍摄的长镜头,设置其最大的光圈,然后在离拍摄物体最近的可聚焦距离处拍摄即可。而要拉大景深,调到最小的光圈,用广角镜,并移到离物体尽可能远的距离拍摄。  加大景深还很有学问。要达到最大景深取决于在拍摄场景中的焦点所在,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令焦点前1/3和焦点后2/3纵深中的场景都非常清晰地被拍下来。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超焦距了。  光线  不同类型的光线也会影响清晰度。对比的、强烈的或者有方向性的光线都比柔和的、缺乏阴影的或者从前部打来的光线要清晰。在阴影和强光区域间有着很宽的色调范围,所以在两个部分中间的区域显得更加清晰。相反,在光线对比度比较低的区域中间的物体,或者是前光照射的物体,拍出的色调就比较平淡。  对比度会影响清晰度,所以很多的冲洗照片的人都更喜欢光面纸,尤其是对那些在烟雾或者阴郁天气拍的底片。所以通常人们在形容光面纸显得更清晰的效果时都会用到“生动鲜艳”这个词  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  1、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靠反复地试验。  3、背景光。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摄者都与背景拉开一定的距离。由于光源的照明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地减弱,而背景比被摄者距离光源更远,所以背景的亮度要比被摄者暗许多。如果按被摄者的照明情况曝光的话,则背景就会显得更暗了,结果是被摄者看起来如同融入黑暗的背景之中。如果摄影师不介意这种背景效果的话,当然也就用不着背景光了。但是如果要想把被摄者同背景区别开来的话,则有必要对背景进行单独照明,于是就有了所谓的背景光。然而,背景光的运用要照顾到背景的色彩、距离和照明的角度等等,搞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此,需要对背景光进行反复调整才能用得恰到好处。为了均匀地照明一个无缝的背景,有时会需要使用两盏灯。  4、头发光。由于人像摄影技术的发展,所谓的头发光已由原来投射到头上的不那么自然的一束聚光,逐渐演变成为一只或多只更加宽广而柔和的灯光,不仅使头发避免成为漆黑一团,而且还能勾画出被摄者的轮廓,因而它又被称为“分离光”。这种用光方法现在已经使用得相当普遍。这种头发光还可以采用把一束灯光通过天花板反射的办法来实施,不过要注意控制布光范围,如果照射到鼻子上就不好看了。  抓拍和摆拍都是摄影创作的重要手段。,都具有它的特点和相应的生存空间。抓拍的特点是真实、自然,适用于新闻摄影,摆拍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符合摄影师的情景、画面,适用于人像摄影、广告摄影等等。摆拍和抓拍既是对立的,有时又是统一的。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师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表演,最后由摄影师拍摄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师还往往充当导演的角色。很显然,摆拍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更优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戏剧性的情节。所以,摆拍有了很大的生存空间。  天空阴暗时如何拍照  有些摄影者不喜欢在天空阴暗时拍照,认为这种天气光照不足,偏色,拍不出好片子。其实,阴天有阴天时的特点,了解其特点并灵活利用,也能拍出好片。  特点1:由于阴天时天空中云层较厚,使得光线柔和,方向性差。源于这一特性,拍出的照片反差小、明暗交界模糊、阴影不明显。摄影师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拍摄一些需要表现细节清晰,层次丰富的题材,比如这种光线下拍摄人像就效果很好。阴天时拍摄的人像作品可以较好地还原人物面部的肤色,由于阴影不是很明显,所以可以使人物皮肤的质感得以很好的表现。同样道理,有些静物题材也可以在这种光线下到室外去完成。比如有些物体的表面十分光滑,反光性极强,类似于镜面,像不锈钢制品、汽车等。而在阴天里到室外拍摄,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点2:由于阴天时空气中水气大,物体上的反射光在穿越过一定的空间到达镜头的过程中,光量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空间感和距离感,而空间感和距离感正是摄影者拍摄风光作品时所刻意追求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摄影师一般要首先选择好一个前景,如果没有前景的衬托,空间感和距离感就会被削弱,整个画面的感染力也就丧失了。  特点3:阴天时的光线偏暗,这时如果拍照,就要求摄影师要使用大光圈、低速度。大光圈可以使被摄物主体以外的景物虚化,从而创造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摄影师在阴天拍照时,常常会发现拍出的照片有时发虚,这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调焦不实、幌动。  景物幌动:使用慢速拍照时,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被摄物的幌动,其实在近距离或使用长焦镜头拍照时,景物的幌动对最后成像的影响极大,很多照片所以“虚”,其实就是被摄物幌动的结果。所以在拍照时一定要注意被摄对象的情况,以避免功亏一篑。  阴天拍照时,要求摄影者要扬长避短,首先了解了阴天时光线的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发挥,往往能拍出一些好天很难得到的特殊效果。
风景摄影口诀(顺口溜):大景靠勤跑,睡前看气象 ,正午没好光,好光在晨昏 ,奇景重气氛,雨雾不放过 ,天雨带相机,傍晚等放晴 ,大底加慢片,脚架快门线 ,变焦易耀光,尽量用定焦 ,取下保护镜,装上遮光罩 ,脚架要锁紧,预锁反光镜 ,风景测中灰,白加黑要减 ,长曝勤测光,上下包几张 ,负片宜稍加,正片可略减 ,广角重主题,长焦压缩景 ,小光圈景深,全开糊背景 ,拍花侧逆光,慢门显动感 ,溪流宜长曝,绵绵又密密 ,见山寻侧光,见水拍倒影 ,对焦对主题,水平要抓平 ,偏光去反光,渐变平反差 ,反差如过大,黑卡效果佳 ,长曝避车灯,岩石要湿润 ,有云天要多,无云地为主 ,前景位关键,三分九宫格 ,人物增趣味,画龙要点睛 ,观景去杂物,拍前拣垃圾 .街头摄影口诀:街拍宜低调,别带大包包 ,轻装相机小,逢人面带笑 ,高感黑白片,旁轴大光圈 ,预先测好光,善用景深表 ,预想下一步,位置先占好 ,环境多交代,善用大广角 ,相机对张三,李四别想跑 ,脚架路边架,慢门等人过 ,转头望旁边,手握快门线 ,大衣盖相机,抬头装悠闲 ,一见好瞬间,连拍莫等闲 ,腰平观景器,妙用也不小 ,相机挂胸前,低头向下望 ,行人匆匆过,从容慢慢拍 ,若要机会多,都会是块宝 ,火车或捷运,题材真不少 ,平日多打听,全年活动表 ,看到人挤人,赶快凑热闹 ,背心识别证,唬唬乡巴佬 ,察言又观色,确认心情好 ,预思彼立场,愿不愿曝光 ,疑议隐私照,千万别发表 ,若遇不开心,道歉不可少 ,鞠躬又哈腰,装作日本佬 .
1、点测光怎么用?点测光是从P档开始的手动档才有的测光方式,从AUTO开始的自动档没有。首先转到这些档,按相机最中间的那个功能键,出现调节菜 单,然后用上下键调到测光处,再用左右键调到中间只有一个点的测光方式,按功能键(func)确定,然后半按快门键对准需要测光的部位到绿框内,快门保持半按,再按一下左上角那个+/-键,使得曝光锁定,然后松开快门,重新构图,最后就是按动快门。2、怎样手动调焦?当需要调整好焦距等待时机拍片时、拍微距需要精准调焦时、光线暗不好合焦时都需要用到手动调整焦距。怎么操作呢?在任何模式下都可以手动调焦,按动两次下方向键(一次是微距),就出现手动调焦指示了,用左右方向键调整距离与实际距离吻合就行了,就可以按下快门拍片了。3、什么是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我们知道,佳能A系列有光圈优先与快门优先档,他们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呢?光圈越大,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越多,反之则越少。光圈的一般表示方法为字母“F+数值”,例如F5.6、F4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比如F4就要比F5.6的光圈大,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圈值之间相差两倍,也就是说F4比F5.6所通过的光线要大两倍。相对来说快门的定义就很简单了,也就是允许光通过光圈的时间,表示的方式就是数值,例如1/30秒、1/60秒等,同样两个相邻快门之间也相差两倍。  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就形成了曝光量,在曝光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个组合不是惟一的。例如当前测出正常的曝光组合为F5.6、1/30秒,如果将光圈增大一级也就是F4,那么此时的快门值将变为1/60,这样的组合同样也能达到正常的曝光量。不同的组合虽然可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但是所拍摄出来的图片效果是不相同的。这里就涉及到“景深”的概念,所谓景深就是指当镜头对焦于被摄体时,被摄体及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景深。a、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b、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4、怎么拍好人像?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最后,构图。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0.618处)。这样拍出的人像片就会生动,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人看着好看。5、拍好微距的两点建议拍好微距,需要用光、构图讲究技巧,我们在以后的贴子中再提。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怎么把微距拍清楚,不要拍糊呢?注意以下两点就行了。首先,用三角架。手持不稳,放大之后总看到片糊,所以第一条,用三角架。然后,用自拍机。我们发现,即使用架,在按动快门时仍然带入了晃动,最好的办法,启动自拍机。启动自拍机的方法:按动最中间的功能键,上下键选到驱动模式(即矩形框),左右键选择10秒或2秒,2秒太快,10秒可以有比较充足的准备时间。最后按功能键确定。6、曝光补偿怎么用?分别用在什么情况下?按动+-键,就会出现曝光补偿调节条,左右键调整正负补偿及大小,一次1/3级。调整好后再按一次+-键确定。曝光补偿怎么应用呢?总起来讲,是白加黑减,白的环境下,测光有偏低的状况,需要增加,反之亦然。a、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b、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c、当你在一个很亮的背景前拍摄的时候,比如向阳的窗户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闪光灯。d、当你在海滩、雪地、阳光充足或一个白色背景前,拍摄人物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并使用闪光灯,否则主体反而偏暗。e、拍摄雪景的时候,背景光线被雪反射得特别强,相机的测光偏差特别大,此时要增加曝光量,否则白雪将变成灰色。 f、拍摄黑色的物体,在照片里看和色变色发灰的时候,应该减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纯。g、当你在一个黑色背景前拍摄的时候,也需要降低一点曝光量以免主体曝光过度。 (夜景拍摄需要通过加大曝光补偿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 h、夜景拍摄,应该关闭闪光灯,提高曝光值,靠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来取得灯火辉煌的效果,这一点对于没有手动调整模式的自动型数码相机特别重要。很多使用数码相机的人感觉夜景拍摄能力很差,其实没有正确使用相机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i、阴天和大雾的时候,环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实际物体的照度明显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补偿则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适当的曝光补偿,加0.3到0.7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 j、在某些艺术摄影中,比如拍摄高调的照片,要增加曝光补偿,形成大对比度的照片,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拍摄意图。同样的,在某些时候,需要刻意降低照片亮度的,就应降低曝光补偿。 善于应用、合理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摄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画面清晰,亮度合适,观看舒适的照片,提高拍摄质量。如果总结的不全,请补充。7、 开启屏幕上的网格线有何用途?(兼谈构图)首先说怎么开启屏幕的网格线显示,按MENU键,按下方向键数次到网格线,用左右方向键选择开,按MRNU键确定退出,就开启了网格线显示。我们知道,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能给人美感。所以安排片中的兴趣点在4个焦点上,或在分割线上,就会给人视觉的美感。网格线就方便的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参照。除了以上注意黄金点构图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避免贯穿两边的直线,尤其要避免将照片分割成两部分的贯穿横线或竖线。b、地平线的处理。在风光作品里,地平线是经常出现的,为避免上下分割的效果,应设法打破地平线的平直,如利用云彩、远山、日出、日落或其它建筑物。此外,地平线的位置也应安排在趣味中心的分割线上,并且应保持水平(有特殊创意另当别论)。c、拍摄运动的物体要给运动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当被摄体是运动的,观赏者的目光会习惯性地沿被摄体运动方向移动,如果运动的前方没有空间会给人压迫感。此外,通常被摄体注视的方向也应留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当然除了重视构图基本原则外,还应注意:a、 突出主体  在拍摄之前,心里要像绘画前那样首先“立意”,考虑照片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摄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光线、色彩、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b、视觉平衡  一幅构图达到视觉平衡的照片、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平衡有对称平衡及非对称平衡两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往往比对称平衡的构图更富有动感。景物的大小、形状、重量和方向、以及色彩等都对视觉平衡有重要影响。c、虚实相映  虚实是指被摄主体与空间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运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虚露实、虚实相间、虚宾实主、以虚托实。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渲染气氛,增强空间纵深感。实,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体;虚、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陪体,以衬托主体,它是构成画面意境的重要环节。  讲究节奏与旋律摄影构图,被摄对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现,有条理地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如果表现出线条、舒畅、和谐、起伏等动态变化,就成为旋律,从而使画面优美、抒情而流畅。节奏与旋律是深化主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包含在线条、色彩、光线的反差与色调中。d、线条运用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离不开线条。通常起线条作用的有树、草、电线杆、河流、波浪等,不同的线条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形象,如水平线能表示稳定和宁静,垂直线能表示庄重和力量,斜行线则具有生气,活力和动感,曲线和波浪线显得柔弱、悠闲,富有吸引力;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构图时可灵活地加以运用。8、怎样在图片中显示日期的印记?我们常常这么想,在片子中显示日期,冲洗出照片来就会有个清楚的时间印记,方便日后观看回忆。按功能键--下方向键--选择到分辨率(默认L的那项),右方向键选择最后一项明信片方式,然后按MENU键--下方向键--选择到日期标记--右方向键---选择日期和时间(或日期),按MENU键确定退出。拍一张试试,浏览看看是不是已经有了日期和时间?后期处理的方法:安装佳能的自带软件,名字叫Z00MBrowser EX你把照片输进去,双击选定照片打开,再点工具栏的”编辑”,点里面有个”插入文本”,然后用鼠标在照片上想要注入日期的地方画个框,点里面有个”导入日期/时间”的按纽,日期/时间就自动上去了!再说一下调整时间的方法。对于新拿来的相机,时间大都是号是出厂默认值,我们需要调整成正常的时间。方法:MENU键--左方向键按动一下--下方向键选择到时间和日期---然后按功能键(中间的那个键)这时就进入时间修改菜单了,上下方向键修改时间与日期,左右方向键选择项,修改完成后,最后一定要按动功能键(中间键,就是FUNC/SET键)确定,然后再按MENU键退出设定。经过这样设定的时间与日期就不会再回到出厂的默认值了。9、怎么让我的照片更漂亮?(兼谈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方法)请参看这儿:http://article.xitek.com/showarticle.php?id=1635可能大家已经看过连接的地址了,想必也已经读完了关于后期处理的方法了。我只说几个原则,方便大家理解。1、调整色阶对于佳能相机,成像感觉偏软,主要原因是色阶宽,容度大,有人说是缺点,大部分人认为是优点,利于后期处理。所以,当我们拍完片后,第一步要作的就是调整色阶。但自动调整色阶后,颜色会变化,一般手动调整。不过我比较懒,我的做法就是在PHOTOSHOP中调一次自动颜色就够了。如果不满意,可以再调整曲线。2、对于人像接下来,可以点选人像,反选,然后高斯模糊背景。用图章工具将脸部色斑修掉,然后必要时可以作磨皮。磨皮,可以用Turbo picture的皮肤优化功能。3、对于微距和风景可以根据情况增加一点锐度,会使得图像更清晰锐利。还可以根据情况,选用正片效果。10、常用配件有哪些?怎么选择?a、存储卡一般Kinston,或kingmax都不错,买时请格式化看看,一是察看兼容性,而是察看容量,512兆格后容量一般482-489,越大越好。容量少了说明储存电路坏的越多。最好60速以上。b、 充电电池套装2200毫安、2300毫安,2500毫安都可以,以品胜、瑞能的较常见,也比较可靠。三洋的虽好,但价格太贵,不推荐。杂牌品质不能保证,不推荐。还要带个塑料电池盒(1元一个),盛放原配的4节电池,方便外出,作电池的备用。c、三角架不是专业摄影,买个一般的轻便的就可以了,伟峰330A、3301都可以。在微距及夜景时还是必须的设备。d、读卡器只要是2.0的就行了,没什么技术,牌子不必讲究。e、带毛刷的气吹清理灰尘要先用气吹吹,再刷。不要一上来就用纸,损坏镜头。不推荐用镜头液擦洗镜头或LCD,买到不可靠的产品没准洗坏镜头及屏幕。屏幕脏了,用丝绸沾一点水,轻轻擦拭就行了。11、太阳落山前或者阴天怎么拍摄?白天或者夜晚,都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自动白平衡很准确。但只有太阳落山前后那段时间,或者阴云天气下,拍出的片子雾朦朦,很不理想。经过试验得到如下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调节白平衡,先扳到P档开始的手动档,按功能键,下方向键,选到AWB,然后选到阴天,按功能键确定退出。再试试,是不是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如果还仍然不理想,请设置手动白平衡。12、怎么将测光或对焦的方框调到我们想要的位置?很简单,按动两次左上角的+-键,就会出现一个绿框,调节上下左右方向键到我们想要的位置,然后再按一次+-键确定退出就行了。13、你的相机都做什么用?你肯定会告诉我,记录生活中精彩的一瞬,旅游纪念,以备以后回忆,个人一寸或2寸标准照,还有吗?我常用微距在电子显微镜下拍物质结构图,我也常用它拍资料,比如,资料室中查到需要的资料,我就用它的微距功能,640*480分辨率,拍下来,比手记方便多了,再用文字识别软件,识别成文字版,便于word编辑。还可以将需要传真的资料,拍下来,用电子邮件发出去,方便。各位是怎么用的?14、为什么拍的照片不清楚?刚刚拿到相机的朋友常常出现的情况,试拍几张发现,照片不清楚。为什么?首先因为你没有对准焦距,你需要半按快门,在你需要拍的主体上出现绿框后,才是对焦准确,然后构图全按快门,这样拍出的片才是清楚的。即使我们的操作熟练了,往往也会出现不了绿框(出现的是桔黄色框),一般这时光线较暗,你需要调整拍摄模式、变换角度、增加光线、打开闪光灯等方式来克服。如果以上方式都不见效,你还可以用手动调焦,手动调焦的方法我们在以前的贴子中介绍过了。影响片子清晰,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手晃,出现重影,使得片子不清晰,这种情况,只能用三角架加自拍机来克服了。15、我们怎么获得图片拍摄时的各种参数得以参考?对于别人比较满意片子总想知道在拍摄时是怎么设定各种参数的,比如,曝光时间多少?光圈多少?感光度、闪光灯怎么设定?测光方式,焦距,白平衡,拍摄时间,曝光补偿,压缩率,相机型号等等都想知道。非常容易,先下载一个浏览器下的插件exif,下载地址:http://www.onlinedown.net/soft/19388.htm然后安装,重新启动电脑。好了,可以用了。在浏览器上打开一幅图,右键单击这幅图,从出来的菜单中选择查看exif信息选项就行了,所有的信息都在那儿呢,看吧。16、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对于一幅图,首先要求曝光准确,然后才是构图立意。怎么判断曝光准确呢?浏览模式,display,连按动几次会出现图像很小的模式, 左下是波浪线,右边参数。波浪线就是所说的直方图,波浪线集中在左边,图像曝光不足;波浪线集中在右边,过曝;均匀的分布在中间才是曝光准确。具体可以参看相机使用指南第19页。 我们需要养成一个观察直方图的习惯,特别是在暗处曝光把握不大的情况下。 17、如何将图片调小?原图一般都比较大,不方便传到网上,或者与网友交流,怎么才能将图片调小呢?你可以用常用的看图软件acdsee,非常方便的作调整。用acdsee打开一张图片,点菜单上的修改---调整大小,然后在右边选择象素宽度填上你想改动的数值(比如800),然后长度像素自动变化,然后点完成,点菜单上文件--另存为,填上新名字就行了,再查看一下大小,是不是小了很多呢。18、点测光就是测定绿框中的一个点吗?其实这是对点测的误解。1、点测光。点测的面积大约占整个片的2-3%,基本就是绿框内的部分。点测光基本上不受测光区域外其它景物亮度的影响,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点测光对被摄体或背景的各个区域进行检测。点测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但不管怎样,一定要记住,要想实现准确曝光,测光对象应该适合18%灰的要求。2、中央重点平均。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主要是测量取景屏画面中央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内的亮度,画面其它区域则给以平均测光,长方形或圆形(椭圆形)范围外的亮度对测光结果的影响较小。至于中央面积的多少,因相机不同而异,约占全画面的20-30%。由于是依据画面中央最重要主体的光亮度来读取合适的曝光值,显然,这种测光系统的精度高于平均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系统一般用于中档小型数码相机,这种测光模式较适用于人像写真拍摄。3、智能测光。九点智能就是分区测光,然后通过相机内的微电脑对各个区域的测光信息进行运算、比较,并参照被摄主体的位置,推测出被摄体的受光状态是逆光还是一般光照,从而决定每个区域的测光加权比重,全部衡量后,计算出合适的曝光值。怎样让我们的图片包含声音信息?我们可以在图片中放入声音的说明,比如,在旅游时拍片的感受、当时的气氛、所处地点等等图片视觉信息不能包容的信息,甚至可以做旅游的声音日记。给孩子拍片时录下孩子的声音。怎么实现?浏览模式下---按动MENU键--下方向键--声音纪录然后左右键选择那个红的圆的录音键之后按动MENU键开始录音,录完之后按动MENU键停止,选择三角形的那个播放键用MENU键确定,可以回放生音。怎么在室内给孩子拍片?这种情况是稍稍麻烦点。首先用光圈优先,将光圈调整到最大;其次布置光线,虽然不能用闪光灯,我们可以将孩子带到窗户旁比较明亮的地方,如果晚上我们可以用台灯等光;孩子常会乱动,可以考虑手动调焦,先将点测光锁定,将焦距调整好后,然后半按住快门移动步伐,等待孩子出现有趣的可爱的表情时快速按下快门。怎么对储存卡格式化?对于格式化,我们一般在买卡时用低级格式化,一是可以检测卡的兼容性,而可以察看卡的格后容量,格后容量越大越好。在拍片拍满,文件已经传到电脑,想清除掉卡上文件时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一般格式化,方法:拍摄状态下,按动Menu,左方向键---下方向键选格式,按中间的功能键(Func),用左方向键选到OK,按动FUNC功能键确定,就行了。怎么做才能将背景虚化?消费类数码相机对于背景的虚化都做的不是特别理想。不过,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有所为。首先光圈优先,光圈调整到最大(即F后面的数值最小,比如F2.8);焦距调大,越大虚化越好;安排前景的人或物离的背景远一些,越远虚化越好;如果以上仍然不理想,可以通过后期处理的方法做的直到满意,在PS中点选背景,然后用模糊滤镜设定参数处理就行了。现在背景虚化最好的ps技术是这样的,用knock out滤镜扣图,然后背景虚化用模糊镜头,效果逼真,据说相当于单反镜头。因为我一直用的是win98系统下的photoshop,没有这两个滤镜,也一直没有去尝试。请尝试过的朋友写一下操作指南,谢谢。怎样拍电视上的图?有时,我们看到电视上有精彩的图,自然想拍下来,怎么拍才能拍好呢?电视的影像是由525根光线--扫描线,以大约1/25秒扫描全屏一遍的速度形成的(大约每秒25桢的速度刷新)。所以,在拍摄电视画面的时候,如果选用的快门速度不当的话,就会出现黑带,那是因为在曝光的一瞬间那里没有被扫描到。为了不出现黑带,拍摄的时候选用的快门速度以1/8~1/15为宜,曝光应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另外,如果不使用TVCC滤镜的话,拍摄下的照片颜色会偏青、偏冷。可以通过后期处理的方法得到调整。怎样给婴儿拍片?拍摄婴儿要记住,用婴儿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可以拍摄到更自然的表情。对初生的婴儿的眼睛来说闪光灯的光太强了,所以最好不使用闪光灯,可以调整感光度到200,并在顺光的情况下拍摄。最好把孩子抱到光线好的地方,如果天气不好,可以用台灯布光。如果一定要使用闪光灯,也不能让闪光灯直接对着孩子的眼睛,而最好在闪光灯上蒙上一块薄纸或纱布。婴儿的衣服以白色、浅色居多,所以在拍摄的时候如果用的是智能测光或中央平均,需要做曝光修正(+1),或者就用点测光测孩子的脸。而拍摄对焦的焦点应该在孩子的眼睛上。拍摄的距离,50厘米到150厘米为宜,最好用长焦。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孩子的脸,力求找到一个更好看的角度。从旅游的车中拍摄应注意什么?我们旅游大多人都是选择组团旅游, 旅行的时候,在车内的时间也是旅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可以成为很好的拍摄时间。同样的风景,从移动的车内拍与在车外拍,往往给人不同的感觉。在行驶的车内向外拍摄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拍摄的时候,不要把手腕架在窗框或者座位的靠背上,因为车辆在行驶中总会有些震颤,这样很容易造成和手颤一样的虚像。2、 不要在阳光射入的窗口边拍摄,因为这样很容易在窗玻璃上有白衣服等等的反光。你可以要求临时换一下座位,拍完之后再回来。3、对于观光大巴来说,进行拍摄最合适的座位是最前面的座位。一是因为视野广,二是因为前面的玻璃经常清洗,所以最干净。而且前面的座位震颤也相对比后面的座位轻微一些。拍宠物时应注意什么?注意以下几点:● 在拍摄小动物的时候,对焦的焦点一定要定在眼睛上。这是必须要注意的。● 相机的高度,应该是在和动物的视线的高度差不多的高度上,这是拍摄小动物的世界的基本姿势。如果是从比较高的高度俯拍,会有一种压迫感,小动物的可爱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这只是说一般的情况下。● 为了表现毛的质感,最好使用自然光。直射光和顺光都不容易表现质感,最好是逆光拍摄,质感是最强烈的。当阴影太强的时候,可能会需要补光。在晚上补光的时候,要注意使用红眼消除功能。● 动物的警戒性很高,所以不能追着撵着拍。在拍摄的时候,动作要慢、要柔和,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有时间,要尽量获得动物的信任,以求尽量靠近拍摄。● 如果想拍摄比较好的表情,最好使用50~100mm的变焦。相当于我们的610/620的10.4--29.2段的变焦。● 作为宠物的猫和野外的猫,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性格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与周围的人的关系也是不同的。从野猫的视角看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摄影选题。当然在拍摄这种题材的时候,有时可能要使用到广角镜头,以更好的反映动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片子究竟需要多大,才能充分保证冲洗相片的质量?目前普遍认为的对应尺寸是这样:500万像素 有效4915200,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7X13,对角线21英寸 400万像素 有效3871488,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5X11,对角线19英寸 300万像素 有效3145728,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4X10,对角线17英寸 200万像素 有效1920000,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11X8, 对角线13英寸 130万像素 有效1228800,像素。 可冲洗照片尺寸9X6, 对角线11英寸 80万像素 有效786432, 像素。 可冲洗照片尺寸7X5, 对角线9英寸 50万像素 有效480000, 像素800X600。 可冲洗照片尺寸5X4, 对角线7英寸 30万像素 有效307200, 像素640X480。 可冲洗照片尺寸4X3, 对角线5英寸 由上表可以看出: 5寸照片(3.5X5),采用 800X600 分辨率 6寸照片(4X6), 采用分辨率 7寸照片(5X7), 采用分辨率 8寸照片(6X9), 采用分辨率 但经过查证,以上是在冲洗相片输出180dpi的条件下所做的对应数码尺寸。对于现在的冲洗设备来说,比原来精细了很多,我们不能一直用180dpi的标准来洗相片,最好的已经到了300dpi。记住公式:拍摄分辨率÷300dpi=输出尺寸最高质量冲洗照片与数码尺寸对照:500万像素 有效4915200,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9X6,对角线11英寸400万像素 有效3871488,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8X5,对角线10英寸 300万像素 有效3145728,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7X5,对角线9英寸 200万像素 有效1920000,像素。可冲洗照片尺寸5X4,对角线7英寸怎么拍瀑布?先列出几个原则:1、快门速度,一般需要一个比较慢的速度,在1/60--1/10秒之间。具体还需要根据水量的大小,水量大快门可以快些,水量小快门可以慢些。2、尽量用广角拍。广角才会拍出气势。3、一般由下往上拍,尽量用低角度仰拍。4、正确曝光。用点测光来测试拍摄场景中最暗并且我能辨得清细节的地方,然后通过提高快门速度来调整两级光值。举个例子,如果测光显示石头的曝光组合是1/60s以及光圈f/5.6,你可以调到全手动档,其调整为1/15秒与光圈f/5.6。然后重新拍摄,拍出的照片会较黑,但细节部位仍是清楚的。拍集体人像的体会。咱们的A系列相机拍集体人像有点困难,如果想拍的更好一点,请注意以下几点:A、光圈优先模式用最佳光圈。最佳光圈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一般是F5--7之间的光圈。B、变焦到10.4左右,即标准镜头50MM的位置最佳,变焦段共有9段8级,大约就是从广角调一下后的变焦。C、仰拍比俯拍好,但也不要太低,镜头最好与第一排人眼等高,除非有很多排。排数越多,景深要大一些。D、取景要尽量取满,一般相机取景器都有一点余量,冲印一般没问题,至少用底扫是没问题的,千万不要试图包含旁边或背后的景色,人占的画面较小,那不是集体合影的目的。E、顺光最好,因为集体照的要求和艺术照不一样,曝光准确,没人闭眼,没有遮挡,表情自然就算非常成功了,稍有一点不自然也算可以。侧光容易产生互相之间的阴影,逆光如果按面部曝光,背景和边缘会过曝严重,细节也会有损失。室外以薄云或多云天气为宜,太强的阳光会产生眯眼和皱眉。室内没拍过,布光当然比阳光下自由一些。靠反光板补光不现实,不用考虑。F、要根据人衣服颜色进行曝光补偿G、最好用三角架。H、多照几张,难免有人会眨眼。姿势摆布力求自然,不要象政治局常委。I、对焦对在靠近相机1/3人群处。有4、5排对在2排,2、3排对在1排。拍花的技巧对于拍花要讲究点技巧才能拍得好看,我们以前说过要在拍之前喷点水可以增加花的层次感以及娇翠欲滴的感觉,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光方式最好用点测光,测花最亮的部分,使得花整体细节都能表现清楚。2、拍摄模式最好光圈优先,可以适当控制背景的虚化或者控制景深。3、拍摄角度,不要只拍正面,可同时拍不同角度的7、8张片。从而可以选择最漂亮的角度。4、背景。选择背景是深色(如很浓密的树叶、深色墙等)的花作为拍摄的对象。用一大块黑色的布摆在花的背后,离花要远一点,近了要看见布纹。黑布摆的方法,可以直接平放在地上,也可以挂在花的背后,也可以把黑布蒙在一块板上立在花的背后。后期制作时,在Photoshop里把背景色做(换)成黑色或其他的色。如何拍好水景摄影者常坐船在江河湖海上尽情游玩,拍摄水景同样是一件饶有趣味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的拍摄要求。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般。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大。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再加2挡左右的曝光量。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为使拍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快门,比如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取景合适、曝光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慢速快门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的效果。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附图拍摄于江西某村口,这个地方实际上并不十分出色,但通过慢速快门的作用,小溪的流水有了新的魅力,使原来很平常的一幅山村小景变得富有趣味。必须指出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在选择低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如果有长焦镜头,还可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来拍摄水的波纹,当波浪经长焦镜头压缩后,会呈现出非常有韵律的线条,妙不可言。对焦时遇到的问题A、 暗处对焦困难怎么办?A系列相机在暗处使用时对焦比较困难,首先要保证开启自动对焦辅助光,并且保证你的右手没有阻挡这个光(光源在前面取景框的右边)。然后对焦框不要全部充满单一的颜色,可以试着包括进一个边缘,比如拍人像时,对准了脸部,可以再侧一侧,在对焦框中出现脸边,也就是框内除了脸还有脸部外的空间。这是基于对焦原理来做的,因为对焦对相机来说,有一个累积浓淡比运算过程。这样对焦就比较容易了。B、 自拍时怎么对焦?自拍时可以启动自拍机,但怎么对焦呢?很简单,用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的方法前面已经说过了,需要再讲讲此时怎么曝光,找跟脸部颜色相近的物体,对准之后曝光锁定。要注意顺序,先手动调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艺术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