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的船前为什麼要设计一双眼睛?

不要怀疑,郑和宝船就是中国古人吹牛造假的

一提到郑和宝船,中国人大概都会有古代世界第一大船,领先欧洲6-700年的骄傲,不过当你把郑和的宝船换算成现在常用的吨位

满肚子的骄傲马上变成满肚子怀疑:

郑和宝船 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二长换算成今天大概125米,宽50米,因为不晓得吃水深,吨位的估算从1万吨到4万吨都有

要晓得当年大清朝倾国之力搞出来的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才7,355吨,远不如郑和宝船大,

1960年代,新中国才开始兴建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当时被当成是一等大事,新中国工业的象徵

结果居然还不如6-700年前的明朝

说哥伦布的船不如郑和巨轮,所有的中国人都会骄傲的挺起骨头,

但是要是说,40年前掌握了最先进生产力的新中国造的船还不如6-700年前封建王朝的明朝

大概刚挺起的骨头马上散满地,

前一阵子说要学欧洲重造古舰,结果造出来的根本就是大大缩水的冒牌货

因为找遍了整个中国的造船厂,居然没有人造的出万吨以上的木头轮.

闹出了崛起后的中国,GNP世界第二,造船量世界第一,居然造不出6-700年老船的大笑话

如果这还不够可笑,不要说真船造不出来,连模型船,划出来的船都是造假的,不敢按实画出

因为 四十四丈,广十八丈 长宽比只有 2.65 ,样子完全不像船,反而像澡盆

连不懂造船的外行人看了都会说:

这个样子阻力这样大真的能出海吗??

所以只能仿制出和郑和宝船完全不一样的伪宝船

中国古人对於郑和宝船纪录的可信度从明朝人对洋人船的纪录就晓得

"该臣维琏会同巡按福建监察御史路振飞看得,红毛一番远去中国四万里,晨昏昼夜皆相反,后乃侵据咬吧,营窟台湾。其人深目长鼻,赤须朱发,其性贼虐尚雠杀,诸夷畏之。其舟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名曰夹版,内有三层,皆置大铳外向,可以穿裂石城,震数十里,人船当之粉碎,是其流毒海上之长技有如此者。"

"其舟长五十丈,横广六、七丈"

比郑和的宝船还要大,你打死洋人都不会相信他们在6-700年前就造的出2-5万吨的巨轮

而且这是在明朝大臣给皇帝的奏摺上,比郑和宝船的纪录权威太多了;更不用说郑和宝船的官方纪录早就被烧光了

念过中国历史的大概都晓得一句名言

"中国书上的数字常常不是事实的纪录而是文学的描述"

2005年09月14日10:01 华网武汉9月13日专电(记者杨兴国)郑和初次奉使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中国船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席龙飞日前公布他22年的研究成果时说,郑和宝船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巨轮,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乘坐的旗舰要大许多倍。

  席龙飞长期从事船舶设计、船型技术经济论证及船舶发展史教学与研究,是中国船舶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介绍说,600年前,郑和奉使第一次下西洋,他自己乘坐的宝船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史学界之谜。据《明史·郑和传》明确记载:郑和乘坐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换算后,应为长125米,宽50米。宝船是船队中的帅船,是中国历史上体量最庞大的木船,用作使团领导成员和外国使节乘坐,以及装载明朝赠给各国的礼品和各国回赠的珍宝。

}

本书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本书从造船史角度回顾了中国古代船舶发展历史,是灿烂的中国古代造船业孕育了郑和宝船。本书介绍了郑和船队的组成及有关郑和宝船的船型、尺度、建造地点的各种观点,还介绍了新时期新宝船。本书知识内容丰富,文学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适合青少年阅读。

郑和宝船是什么样?它属于哪种船型?宝船尺度有多大?它在哪里建造?这些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本书别出心裁地从我过造船技术史角度出发,科学地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论证。全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读故事,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船的起源…………………………3
  我国古代独木船………………………7
  从木筏到皮船………………………………9
  木板船的诞生……………………………………11
  木板船的发展…………………………………………13
  撑篙船、桨船和摇橹船……………………………………14
  杨幺车轮战船……………………………………………19
  风帆的出现………………………………………………2l
  中国古代木帆船………………一………………………23
  二、郑和船队和宝船
  郑和船队的组成…………………………………………29
  能远航的沙船……………………………………………35
  福船大家族………………………………………………37
  水师的主力战船——广船………………………………4l
  宝船上的风帆……………………………………………44
  宝船上的船舵……………………………………………46
  宝船上的船锚…………………………………………50
  郑和船队的兵器…………………………………………53
  三、郑和宝船有多大
  宝船尺度的文献记载·…………………………………64
  史学家怎样看待宝船尺度………………………………66
  海外学者眼中的宝船……………………………………69
  对宝船尺度的不同见解……………………………………71
  不需要、不可能造万吨级宝船……………………………75
  有关郑和宝船尺度的争论……………………………80
  四、郑和宝船哪里造
  古代的造船工场…………………………………………86
  古代最大造船工场——龙江船厂………………………87
  龙江船厂不是宝船厂……………………………………89
  宝船厂造宝船……………………………………………92
  龙江船厂就是宝船厂……………………………………94
  郑和宝船多处造…………………………………………96
  五、宝船远航的秘密
  水密隔舱——航海安全保证……………………………104
  宝船的动力………………………………………………l07
  罗盘装上了郑和宝船……………………………………109
  地文航海术………………………………………………113
  过洋牵星术………………………………………………116
  郑和航海图………………………………………………119
  郑和船队的通信联络……………………………………122
  郑和船队的编队…………………………………………125
  六、新时期,新宝船
  远洋运输事业的新生……………………………………131

  海外学者眼里的宝船

下西洋和郑和宝船也进行了研究和评述,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早在1933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研究了明代马欢所著的《瀛涯胜览》、巩珍所著的《西洋番国志》、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等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著作,写了一本书:《十五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旅行》,该书中对《明史》中记述的“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一句,注释为:“此种海舶奇大”“每舟平均载四百五十人。”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对郑和宝船尺度最先作出评价的海外学者。

  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对《明史》中关于宝船尺度的记载,予以肯定,该书中写道“明代文献中有关郑和船队旗舰的尺度,乍看似乎难以相信,但实际上丝毫不是‘奇谈”’。书中还称,永乐年间明朝海军“有二百五十艘远航宝船”“每艘宝船上平均规定人数由1405年的四百五十人增加到1431年的六百九十人以上,最大的宝船当然超过一千人。”

  日本学者寺田隆信在其所著的《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一书中,盛赞了中国传统造船术,并将郑和船队与在其后的欧洲船队作了对比,还说“15世纪初的中国,以高超的传统造船技术,建造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船舶。”

  199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作者詹氏所著《中国曾控制过公海——1405~1433期间的宝船队》一书,书中刊载了作者绘制的“郑和宝船与哥伦布旗舰圣·玛利亚号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作者詹氏肯定了《明史》所记载的宝船尺度。从这张对比图中,我们可明显看到哥伦布旗舰“圣·玛利亚”号与郑和宝船尺度上相差十分悬殊。

  台湾学者包遵彭、徐玉虎、周钰森等人在他们各自的著作中均认为,郑和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是可信的。

  从海外学者著作及所发表的论文来看,对《明史》等史籍记载的宝船尺度持肯定的意见较多,但也有不同看法。台湾学者苏明阳根据对明朝可信的文献及出土文物,如郑和所立之碑文、《南船记》、《龙江船厂志》、《纪效新书》、《天工开物》以及南京发掘的11米长舵杆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郑和大宝船尺度比明史记载的尺度要小得多,其船长约只有其半,载重量不到其十分之一,排水量只有一千吨左右。还有一些海外学者对宝船宽一十八丈有怀疑,认为把船上主帆挂起来后,主帆的横衡伸出船外,如此计算的船宽才有一十八丈。P.69-71

}

(本题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远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
材料二 (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 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 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从对外关系上来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和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 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据材 料二、三结合所学,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和宝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