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培训心得体会小组 班长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首页&>&市教育局(市委教工委)&>&工作动态&>&其他业务信息
科技、教育
嘉外召开首届班长培训班开班典礼
&& 日下午,嘉兴外国语学校首届班长培训班开班典礼在学校三楼会议室举行,学校分管德育副校长祖强辉老师、初高中各年级组长和嘉外全体班长参加了开班典礼。
&&& 开班典礼简洁而务实,奏完国歌后,首先由来自高二5班的雷立民同学作为班长代表上台发言,雷立民同学用饱满的热情、自豪的声音介绍了自己的班级,介绍了自己班的班委,更介绍了高二5班独特的管理方式。这份独特,这份自信让全体与会的师生感触颇多。在发言中雷立民同学也坦诚了自己的经验不足和存在的困惑,表示要好好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回去把班级建设得更优秀、更强大。紧接着,祖强辉副校长从“为什么举办这次班长培训班”以及“对班长参培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话,祖老师强调:“这是嘉外办学以来第一届班长培训班,希望我们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大家真的有所收获,有助于提高班长的领导力、执行力,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授课团队是优秀的年级组长,出色的班主任代表,大家在今后的课程中都要认真听讲,认真做好每堂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并将这些启示付诸于自己的班长实践行动。”
&& 开班典礼最后由学生教育处郭黎清老师组织全体班长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通过抽签形式确定五个小组,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确定组名、组长和小组口号,然后分别就“乱扔垃圾”和“私带手机”两个校园突出问题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深入剖析原因并提出改良措施。在整个小组活动中,班长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沟通和了解;在展示环节也让我们发现很多班长身上的亮点,他们朝气蓬勃,他们虚心求教,他们善于表达,他们自信展示。
&& 嘉兴外国语学校首届班长培训班为期两个月,培训内容有教师讲授、理论辅导、主题交流及团队体验等。班长培训旨在提高嘉外班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使班长更好地履行班长职责,更好地成为班主任的小助手。学校将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进一步提高班长综合能力,帮助班长正确认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良,帮助班长明确工作职责和方式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相信通过阶段性、系统性的学习,我们的班长会成长为更优秀的班长,能够协助班主任带领出更优秀的班集体。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学力课堂 && 文章内容
“学力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及评价与指导意见
文章来源:scsjtzx&& 发布者:scsjtzx&&
发布时间: 10:31:46&& 阅读:<font color="#ff次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
“学力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及评价与指导意见
为大力推进我校“学力课堂”工作,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切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各班学习小组合作效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班主任操作与实施
1、重新建构班干部队伍――两条线:学习与管理
2、制定管理细则、实施小组规范培训(学校制定指导意见,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实施过程管理,科学有效评价(小组整体、分层次、量化评分)
4、重视结果运用(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小组评优)
5、密切联系科任教师,捆绑发展
(认同――构建――培训――监管――评价――沟通)
二、班级学习小组的构建
1、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尊重学生意愿,集体协商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2、分组:每个小组由6--7名学生组成,每班9-11个组(充分考虑性别、性格、兴趣爱好、成绩,体现组合的最优化),具体小组数额及组员人数因班而异,座位摆设,位置轮换。
典型案例: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
&&&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乎,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1、A2;B1、B2;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 上述的小组划分仅是一个典型案例。只要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也可以按照其他的小组划分形式划分小组。
3、小组长负责制: 行政小组长一名(班主任指定、民主选举)、学科小组长若干(每个组员至少担任一门学科组长)&&&&
4、组内建立帮扶机制:
两个或三个组员结成学习对子,每组3对左右,形成组内互学互助机制,在组内还须建立两人帮扶小组,一般来说,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梯次分配,A1 B1、B1 C1、A2 B2、B2 C2分组或A1 B2、A2 B1、B2 C1、B1 C2分组。
5、组间组成对口组,开展合作与竞争 ――比、学、赶、帮、超
6、小组文化初步建立(召开主题班会商讨):
内容:⑴ 组名,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
&&&&& ⑵ 组训,小组共同信条、共同口号;激发进取心、凝聚力;
&&&&& ⑶ 组标, 设计代表小组个性的图案标志;
&&&&& ⑷合作公约,组内民主协商,涵盖全员参与,共同进步,课堂发言,行为自控等有操作性的条款似内容,组员签名;
&&&&& ――引导学生树立“组强我荣、组弱我耻”的团队观念。
展示:制成标志牌,置于桌面或班级文化墙
&&&&& 警醒、激励、管理、监督、评价
时间:在2周内完成。学校组织进行评比
7、班干部队伍重新构建:管理与学习两条线
&(1)管理类 :班长& && &&&&行政小组长
&(2)学习类 :学习委员&& 科代表 学科小组长
确定各班干部职责
转变学生观念,加强对学生的不同类别的培训
&&&&& (天天有检查、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评比)
班级学习小组――班干部职责与分工
班长:协助班主任全面负责本班各项日常管理事宜
(1)协助班主任分组,做好本班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布置工作
(2)协商拟定本班行政小组长职责,并负责培训行政小组长
(3)组织行政小组长形成班级的核心管理层,营造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的氛围。
(4)每天督促行政小组长做好小组管理的过程记录(表A)并检查,每周组织召开“管――学”联系会,做好数据统计(表B)并报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处。
(5)组织本班各种级别的优秀管理小组及优秀个体评优工作,做好月记载(表B)并报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处(学生处)。
(6)不定期向各小组长收集班级小组管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
(7)认真参加学校各级培训,做好班级其他事务。
行政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工作
(1)团结组员,民主协商制定本组组训、合作公约等小组建设相关事宜。
(2)每天如实认真做好小组常规管理过程评价表(表A)的填写工作,并及时将本组管理情况及意见反馈给班主任
(3)对本组成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如出勤(课堂和集会)、清洁(教室、寝室、公区)、仪容仪表、纪律(课堂、集会、自习、就寝、静校纪律)等进行全面管理。
(4)对违纪现象进行规劝阻止,对后进生进行帮扶。并做好相应记录,及时反馈给班长。
(5)每周五放学前整理收集好小组管理资料及反馈意见,重视并认真参加“管――学”联系会。
(6)做好本小组的评优统计及推荐工作
(7)认真参加学校各级培训,做好笔记整理,做好班级其他事务。
学习委员: 协助班主任全面做好本班小组学习的管理工作
(1)协助班主任做好分组工作,做好本班学习小组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2)每周根据【表一(科代表)】如实汇总各个小组学习情况,做好统计记录(表二)并报班主任及学校教务处
(3)每周五组织各科代表开好“管――学”联系会,如实填写好学生评教信息反馈表(表三)并报班主任及学校教务处
(4)负责向科代表收集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5)定期召开科代表会议,组织做好全班各层级的学习小组及个人评优工作。
(6)考试成绩公布后,联系班长、行政组长做好各组成绩的整体统计评分工作并报班主任。
(7)认真参加学校各级培训,做好班级其他事务。
科代表:协助学科老师,全面负责本学科班级小组学习与管理
(1)负责布置学科的预习任务(导学案或自学单)、收交作业,检查各学科小组长的学习情况。
(2)每周负责汇总各小组的课堂学习情况(填好表一),记录各小组在展示环节中的发言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科老师。
(3)负责汇总各小组在学习中生成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或反馈给学科老师,配合好科任教师做好本学科小组评优工作。
(4)每周认真参加“管――学”联系会,收集学生对本学科的意见建议,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学科老师。
(5)每周定期召开一次学科小组长会议,对班级本学科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研讨。
(6)考试成绩公布后,组织学科小组长统计班级学科成绩的各项数据并呈报给学科老师
(7)认真参加学校各级培训,做好班级其他事务。
学科小组长:全面负责小组本学科的学习与管理。
1.组建组内的学科学习“对子”,对组内学困生给予适当的帮扶。
2.组织本组成员自学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导学案》或《自学单》。注意提醒组员保持安静。
3.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对子”互学,完成组内合作学习。注意提醒组员集中精力,不转移话题,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4.选派小组成员参加班级展示,并组织其他成员给予帮助、补充。出现冷场时,要带头发言。
5.协助科代表收交、检查本组成员学科作业。做好登记,及时汇总本组课堂生成的新问题,反馈给科代表或科任老师。
6.定期召开小组成员会,对本小组本学科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总结。考试成绩公布后,统计本组的各项数据上交科代表。
7.积极参加并组织好学校的评教、班级的组内评优工作,认真参加学校各级培训。
三、班级学习小组的过程管理
1、学习小组常规规范――课堂及交流 (仪态规范)
“自学”――小组成员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不交流,不讨论。
“互学、助学”――大胆发言,懂得礼让,轮流发言,他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做好记录。
“展学”――展示时不相互推诿,主动承担展示任务,发言时力求脱稿,用语规范,声音洪亮,板书工整。没有展示任务的要注意倾听,做好记录,
“评学”――态度真诚,意见中肯,质疑、释疑、对抗、补充、要等他人表达完毕后进行,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
发言前使用“我们小组认为……”,发言后使用“谢谢”、“请本组同学补充”、“请其他小组指正”等语言。
2、“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管理――管理联系会(表A、B)
管理―― (表一、二、三)
管理――思想文化建设、日常行为规范、大型结队集会、文明礼仪…
行政小组长:每天参照细则,管理本组成员,如实填好(表A)
班长:每周收集、整理表格,及时公示,并上报给班主任与校德育处
每月一统计,填好(表B),一式两份,一份班级公示、一份上报校德育处。
管理联系会 : 每周周五召开会议,总结本周各小组管理情况,于下周一向班主任汇报并在班会向全班同学通报。
每月可召开一次全班会议,根据过程表现评优 (表B),交班主任审查后报校德育处审核。
学习――课堂小组整体表现、课后作业、辅导、导学案、考试、
学科小组长: 每节课负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做好情况登记
学科科代表:每节课根据课堂教学老师评价情况,参照细则,如实填好(表一)
学习委员: 每周收集整理小组学习过程记录表,填好(表二)
每月一次统计,表二一式两份,一份班级公示,报校教务处,作为小组评优依据。
学习联系会:每周周末召开一次科代表会议,总结本周各小组学习,分析问题,提出措施,于下周一汇报班主任,班会课进行通报;每周对教师评价,集体讨论,填好学生评教表(表三),报校教务处,目的在于收集学生小组学习意见或建议,适时调整教学。
四、科任教师参与学习小组指导评价
1、协助班主任教师选好科代表以及各学科小组长,明确其职责,并做好本学科的相关要求与培训(结对,实施第一月)。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有效评价,注意整体、分层次、即时、激励性原则。(如何量化给分)(表一)
3、每节课后对小组学习过程评价签字,每周统计一次本学科小组学习情况,每周或每月可进行学科内评优。
4、加强集体备课,进行导学案问题研究 ,突破“学生自学”难题
5、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ppt、实物投影仪)
6、加强对课代表、学科小组长的小组过程管理,注重收集学生课堂实施意见反馈 。
7、每周至少一次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协助学生小组文化建设&&&&&&&&&&&&&&&&&&&&&&&&&&&&&&&&&
(选拔――培训――评价――签字――总结――沟通)
五、学习小组评价与指导意见
1、指导思想
(1)德育常规和课堂评价都实行捆绑式管理,学生扣分不仅是个人的失分,同时也是给对应的小组扣分;课堂上的评价分数也不仅仅是个人的加分,也是评价小组是否优秀的依据,只有各项都优秀的小组才能评为班级或学校级别优秀小组,作为各种评优的依据,并在学校进行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而排名最后的小组组长及成员要组织召开“管――学”联系会并写出书面分析和检讨。
(2)优秀小组的评选分班级、年级、校级三个层面进行,校级每月评选,校级优秀指标每班2个;班级个人如要评优(优干、三好等),必须其所在小组有校级优秀学习小组荣誉。
2.常规管理与评价
为进一步加强班级量化管理,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增强班干部的管理责任,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各班制定和学力课堂相配套的学生管理规定(班规)。每个同学的学业成绩采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用百分制表示。
过程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包括考勤,课堂纪律,活动的参与、合作与探究,作业完成质量,阶段性检测,实验等等,共占50%。在过程评价中,以教师评价为主兼顾学生自评,保证严肃、公开、公平。
终结评价是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50%。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按小组成员名次与前一次考试成绩名次的升降名次值相加量化。&
&&&&3.过程评价的操作,由各任课教师主导,评价小组与评价个人相结合,兼顾课前、课中、课后,从课前导学案预习、黑板板书、课中学生展示的质量、对抗质疑、生成以及课后导学案的整理、作业完成等方面及时给予评价。
&&& 第一种:标准分数
&&& (1)导学案、作业完成,小组长检查组员,学习委员检查组长,任课教师抽查。未能按时完成的学生一次扣1分,教师抽查有不实的,扣检查人1分,记入学生量化考核成绩单,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小组的量化考核。
&&& (2)课前板书:由教师轮流布置各小组任务,板书质量完成较好,给小组所有成员加2或1分,未按要求书写,出现错别字等一次扣所有小组成员各1分。
&&& (3)课堂展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一次加1分,回答正确加1分;课堂展示根据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为展示学生加2或1分。
&&& (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为质疑学生加2分。
&&& 第二种:分类分数
&&&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地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个小组学生每节课得分A1A2;B1B2单倍记分, C1C2学生双倍记分,并记入小组量化评分。
&&& 第三种:鼓励分数
&&& 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产生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的,一次加3分。
&&& 4.记录方法
&&& &&各小组轮流由组长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班级学习委员或班长,每周汇总一次并报任课教师、班主任。(这仅是一个案例,主要简单易操作的记录方法都可以)
5.结果运用
(1)制定班级奖惩制度,刺激小组合作动力,推动抱团发展。
&&& (2)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学习进步之星”、“智慧领学之星”,在学习小组中评选“优秀管理团队”、“优秀学习小组”。
&&& (3)每月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小组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小组进行评比,对“优秀学习小组”表扬并颁发奖状。对最后一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
&&& (4)教室内设光荣栏,将每小组月优秀个人和“优秀学习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月。
&&& (5)期中、期末每次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由学校教务处对学生个体、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校园新闻
金堂中学召
 热门新闻
朱志刚简介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地址:成都市金堂县赵镇中兴寺路一号
备案序号:&
前置审批资质:川教GZ-& 电话:028-& 邮编:610400当前位置:
>>>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值周班长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评分结果:组别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值90968990918590“分值”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9,90&&&&&&& B.90,90&&&&&&& C.88,95&&&&&&& D.90,95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B.试题分析:解: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85,89,90,90,90,91,96,最中间的数是90,则中位数是90;90出现了3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90;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主要考查你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频数与频率,直方图,扇形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频数与频率直方图扇形图
全面调查:就是对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逐个调查。这种方法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可靠,但调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且调查时间较长,不适合一般企业的要求。全面调查只在产品销售范围很窄或用户很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对品种多、产量大、销售范围广的产品,就不适用全面调查,而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需要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即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情况推断总体的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可以把调查对象集中在少数样本上,并获得与全面调查相近的结果。这是一种较经济的调查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抽样调查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据此推断有关总体的数字特征。调查好处与特点:1.全面调查:对需要调查的对象进行逐个调查。好处:所得资料较为全面可靠。特点:调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且调查时间较长,全面调查只在样本很少的情况下适合采用。
2.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好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少,大量节约调查时间。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4、适合样本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关系: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划分的调查方式。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所有单位全部加以调查,通过基层单位按照一定的报表填报要求进行逐一登记、逐级上报、层层汇总,最后取得调查结果的一种调查方式,如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抽样调查用样本指标代表总体指标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抽样推断虽然会有抽样误差(不包括登记误差和系统性误差),但只要严格遵守随机原则,所选的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相同,或者两者分布一致,就可以运用数学公式计算抽样误差。随机抽样产生的误差,只要确定其具体的数量界限,可以通过抽样程序设计加以控制。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的。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必要进行全面调查和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时宜采用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优点:一是由于只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工作量小,所以比全面调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比较经济;二是可以及时取得调查资料,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三是数据质量有保证,由于抽样调查一般是自上而下组织调查,直接派员深入实际抽取样本并推断总体,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只要取样、推断方法科学,均有利于提高数据的质量;第四,调查方法灵活,如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的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电话调查等,适应面广,特别适于对点多面广的总体作调查。 频数:一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分量。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如有一组测量数据,数据的总个数N=148最小的测量值xmin=0.03,最大的测量值xmax=31.67,按组距为△x=3.000将148个数据分为11组,其中分布在15.05~18.05范围内的数据有26个,则称该数据组的频数为26。
频率:如在979324中,‘9’出现的频数是3,出现的频率是3/18=16.7%频数也称“次数”,对总数据按某种标准进行分组,统计出各个组内含个体的个数。而频率则每个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在变量分配数列中,频数(频率)表明对应组标志值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数值越大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数值越小,表明该组标志值对于总体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定义:在统计数据时,按照频数分布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轴标出每个组的端点,纵轴表示频数,每个矩形的高代表对应的频数,称这样的统计图为频数分布直方图。相关概念:组数:在统计数据时,我们把数据按照不同的范围分成几个组,分成的组的个数称为组数。组距: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特点:①能够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作直方图的目的有:作直方图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图的形状,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预测生产过程的质量。1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搜集有关数据。直方图将数据根据差异进行分类,特点是明察秋毫地掌握差异。2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作直方图的目的有:①估算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②考察工序能力估算法③判断质量分布状态;④判断施工能力;直方图绘制注意事项:a. 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因此,样本数不应少于50个。b. 组数 k 选用不当,k 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对分布状态的判断有误。c. 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计量值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适用于计数值数据,这要看绘制直方图的目的而定。d. 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公差范围线、平均值 的位置(点画线表示)不能与公差中心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S、C p或 CPK.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①集中和记录数据,求出其最大值和最小值。数据的数量应在100个以上,在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至少也应在50个以上。 我们把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个组的两个端点的差称为组距。②将数据分成若干组,并做好记号。分组的数量在5-12之间较为适宜。③计算组距的宽度。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去除组数,求出组距的宽度。④计算各组的界限位。各组的界限位可以从第一组开始依次计算,第一组的下界为最小值减去最小测定单位的一半,第一组的上界为其下界值加上组距。第二组的下界限位为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加上组距,就是第二组的上界限位,依此类推。⑤统计各组数据出现频数,作频数分布表。⑥作直方图。以组距为底长,以频数为高,作各组的矩形图。
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作直方图的数据一般应大于50个。(2)确定数据的极差(R)。用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求得。(3)确定组距(h)。先确定直方图的组数,然后以此组数去除极差,可得直方图每组的宽度,即组距。组数的确定要适当。组数太少,会引起较大计算误差;组数太多,会影响数据分组规律的明显性,且计算工作量加大。(4)确定各组的界限值。为避免出现数据值与组界限值重合而造成频数据计算困难,组的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2。分组时应把数据表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包括在内。第一组下限值为:最小值-0.5;第一组上限值为:第一组下限值加组距;第二组下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限值;第二组上限值就是第二组的下限值加组距;第三组以后,依此类推定出各组的组界。(5)编制频数分布表。把多个组上下界限值分别填入频数分布表内,并把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列入相应的组,统计各组频数据(f )。(6)按数据值比例画出横坐标。(7)按频数值比例画纵坐标。以观测值数目或百分数表示。(8)画直方图。按纵坐标画出每个长方形的高度,它代表取落在此长方形中的数据数。(注意:每个长方形的宽度都是相等的。)在直方图上应标注出公差范围(T)、样本容量(n)、样本平均值(x)、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x的位置等。定义:用圆的面积代表事物总体,以扇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的比值表示个项目占总体的百分数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特点:(1)用扇形的面积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作用:能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扇形面积与其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是: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扇形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与百分比的关系是: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度扇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圆柱形的。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并计算出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数;(2)根据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计算出各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取适当半径作圆,按圆心角将圆分成几个扇形;(4)对应标上各部分名称及占总体的百分数。
发现相似题
与“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8689373320267592871722566890974285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长培训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