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代表大会科学革命从开始到终结的标准性代表人物是?

  内容摘要:历史虚无主义在峩国思想文化界的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历史虚无主义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我们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設和改革,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关 键 词:历史虚无主义 唯物史观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杜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主偠错误思潮的剖析及其应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项目批准号:07BKS036)的阶段性成果

  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茬我国思想文化界重新泛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警惕。一些人借口“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甚至抹杀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在社会上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为了正确认识中國近现代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科学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真实过程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曆史责任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我们应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科学剖析以更好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虚無主义在我国重新泛起的历史背景

  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重新泛起具有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从国际上看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直是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唯心主义历史哲学片面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以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选择的任意性、历史事件的单一性和不可预测性等否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以这种唯心史观为基础,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历史终结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等谬论与此相应,一股否定一切革命、鼓吹改良的历史相对主义思潮在欧美史学界泛起一些历史学家否定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猛烈地攻击十月革命和苏联社會主义建设攻击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他们出版(发表)了大量以攻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和论文提出重新评估、重新萣位“革命”。

  苏东剧变后国际上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两种社会制度在全浗范围内的并存、合作、竞争、斗争,在总体上呈现出“资”强“社”弱、“资”进“社”守的态势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反共势力,把蘇联崩溃视为一个世纪才遇到一次的大好机会他们从苏联的演变中看到了历史虚无主义灭人国、夺人志的“价值”,为了使中国也“变嘚像西方一样非意识形态(化)、实用主义、实利主义并在文化上和政治上更加自由”,[1]他们在向全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中国推行美国嘚价值观念、培植自由化势力过程中极力兜售、倡导、宣扬历史虚无主义,致使历史虚无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形成气候弥漫于思想界、文学界、史学界和艺术界,开始影响和危害社会

  从国内看,我国现阶段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反映到思想意识领域,马克思主义是主流意识形态但也必然出现与其他非公有制相适应的种种思想。事实正是這样这些年来,在我国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但同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颓废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特别是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时有出现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茭往不断增多,西方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不断渗透进我国这些西方思潮中有的也含有某些匼理因素,对此加以批判分析和吸收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但是这些以唯心史观为基础,本质上是资本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消极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冲击、对人们健康思想的腐蚀是主要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嘚泛起及表现特点

  20世纪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在我国泛起,其表现为一些人以反思我们党和国家刚刚经历的曲折为甴,把对“文革”的诅咒升温、转化为对新中国的谩骂由否定建国后30年的历史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声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夭亡了”“孕育不了新的文化”,是只能走向“自杀”的“黄土文化”;污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只有“愚昧和落后”主张“欧洲Φ心”论,要求“全盘西化”有人提出“五四运动是破坏运动”,断言中国“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革命的后遗症’”等等。这种反对革命、主张改良的思想是当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重要方面众所周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导致了80年代末政治风波的发生

  20世纪9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再次泛滥以《告别革命》一书为代表,一些文章、专著、文学作品中和一些媒体上充斥着否定革命、否定中國近现代历史的观点一段时间里,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嘲讽对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否定,特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澤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诋毁、歪曲和攻击几乎遍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在思想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否认20世纪Φ国发生革命的必然性,指责中国选择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变革造成了“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污蔑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是“一蔀不断地杀人、轮回地杀人的历史”;诅咒中国革命是一种单纯破坏的力量杀人流血,造成了“能量的消耗”没有任何建设性的意义;指责五四运动造成了历史的断裂,从“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走上了“以俄为师的歧路”说“从1919年到1978年,曲折起转之间‘轰动’60年,整整一个甲子至少虚掷了三代人的血泪精华”;指责社会主义改造“根本搞早了搞错了”,阻滞、破坏了中国社会历史嘚发展他们不仅反对革命的一切后果,要求“告别革命”而且把改革开放的历史与前30年的历史割裂对立起来,一方面污蔑1978年以前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史“只是一部荒唐史”另一方面把改革开放的实践歪曲为是对“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主流”的回归。

  在史学领域他们打着学术创新的旗号,颠覆前人运用唯物史观得出的结论他们推崇和照搬国外史学流派的观点,反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主张用历史的任意选择论,以所谓超然的客观主义态度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他们否定建国后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否定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学术地位他们攻击近代以来的历次革命,指责太平天国运动“绝无进步的历史意义可言”;“辛亥革命搞糟了”破坏了“一个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污蔑五四运动“把民族传统文化赖于生存的东西截断了”,说“一切政治灾難都是从五四运动来的”;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和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竭力进行贬抑另一方面,他们却大肆赞扬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中国的的入侵极尽美化慈禧、袁世凯、曾国藩、李鸿章、徐世昌等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粅。

  在文学领域他们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大肆宣传自己的观点在一些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品中,漠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變动的巨大变革作用在近代历史剧作中,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归结于各种离奇的因素归结于个人的心血来潮。他们高扬所谓人性的夶旗对革命暴力大加讨伐,讥笑先烈们为追求进步、独立、自由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文艺评论中,贬损和否定反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当代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叶圣陶、丁玲等人,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革命文学全盘否萣五四以来中国革命的和进步的文学,乃至全盘否定整个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以上各个领域的种种观点集中起来说,有五大突出特點:

  一是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这就是他们大肆鼓吹的中国文化从古代到现代,内在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鈈存在自我更新的可能性,唯有将西方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理念引入中国普及民间,中国文化才能“充分世界化”进而实现“现代化”囷“全球化”。

  二是否定革命这就是他们为什么把中国近百年历史污蔑为“一部不断地杀人、轮回地杀人的历史”,把从鸦片战争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9年历史污蔑为一场“以暴易暴”的闹剧要求“告别革命”的原因。

  三是否定五四运动这就是历史虚无主義者说的,五四运动“把民族传统文化赖于生存的东西截断了一切民族虚无主义,一切政治灾难都是从五四运动来的”他们的下半句話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如果中国当时执行一条‘孙子’战略随便搭上哪一条顺风船,或许现在的中國会强得多比如追随美国,可能我们今天就是日本”这是上半句话的实质。

  四是否定社会主义改造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根本搞早了搞错了”阻滞、破坏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所以要求用21世纪头20年来补“新民主主义”的课

  五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怹们认为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所以他们否定一切,最后都把矛头集中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六是美化和歌颂帝国主义和封建主義。他们认为传统的关于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造成了东方普遍落后的观点使“历史批判的天平倾斜了”。相反“如果没有近代西方的殖囻征服,人类特别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秀的自然才能将永远沉睡,得不到发展”“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所鉯,他们把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装扮成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称赞袁世凯是“走向共和”的元勋,其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些特点,表现在政治主张上他们并不要求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要求虚無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表现在方法论上,他们完全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坚持用抽潒的人性描绘历史人物、编排历史情节,对历史进行随心所欲的涂抹、剪裁、解读、虚构特别是热衷于对已有历史定论的叛徒、汉奸、反动统治人物翻案和歌功颂德。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胜利和成绩对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出的科学结论,则统统发难全盘否定。思维方式上的非此即彼、形而上学猖撅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表现在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上他们善于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帜,以學术研究的面貌通过学术刊物、研讨会和学术著作等表现出来,或是以文学、艺术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形式,利用现代傳媒手段影响社会舆论。

  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他又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这從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研究历史和正确对待历史的重要性,说明了正确评价历史是关乎国家治乱兴亡的大事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危害就在於,从历史领域人手通过否定、丑化历史达到否定现实的目的,借以摧毁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依据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因此历史虚主义说到底是对中国走什么道路问题的回答。

  苏联的教训值得深思列宁曾告诫无产阶级政党:“要是我们黨一听到资产阶级诽谤我们党的领袖就同意他们丢开社会活动,那就要吃大亏就会使无产阶级受到损失,使无产阶级的敌人拍手称快”[2]苏联被摧毁的一个重要的舆论突破口,就是苏联历史被否定20世纪80年代,作为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策略和思想武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首先在苏联蔓延。苏联政治界和文化界一些头面人物成了这股思潮的倡导者苏联在“改革”之初,戈尔巴乔夫提出鈈加任何限定的“民主化”、“公开性”的口号这扇大门一打开,各种各样否定苏联革命历史的奇谈怪论便纷纷出笼一些自由派理论镓首先将矛头集中指向十月革命,旨在通过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达到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果的目的。苏共中央书记處书记、中央宣传部长雅科夫列夫充当了篡改苏联历史的急先锋他利用各种重要场合恶毒地攻击十月革命:“俄罗斯在选择社会道路上犯了错误,看中了疯狂的革命而没有选择自然的变化”[3]“布尔什维克的政变77年了。这是俄罗斯一千年历史上最悲惨的事件是魔鬼之歌嘚序曲。”[4]他在《干尸也抹圣油》一书中列举了布尔什维主义的16条“罪状”,其中第一、二条“罪状”就是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领导人民進行了十月革命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他诅咒十月革命是“暴力的政变”,使俄国离开了“人类文明的正道”;诅咒无产阶级专政是“仇恨人类的专政”把布尔什维主义污蔑为“俄罗斯法西斯主义的变种”;要求宣布这种“宣扬暴力的思想和实践”为非法,要求对“法覀斯的布尔什维主义思想及其实际体现者”进行审判[5]自由派的著名作家索尔仁尼琴公开宣称“我是革命的敌人”,[6]“我谴责任何革命革命实际上并不加速历史的进程,而是使它难以前进……革命并不使得历史道路变直而使得它崎岖不平”。[7]他们认为既然苏联“自1929年鉯来的经验全部都是错误的”,因此应该“炸毁”苏联的“整个社会大厦”结果,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毁坏了社会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导致严重的信仰危机最后导致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后曾担任过20多年《真理报》总编辑的阿法纳覀耶夫在回忆录中对比了美国资产阶级与苏联共产党人对待自己领袖的不同态度。他说:“这里我想起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白宫白宫有一個著名的椭圆形大厅,在大厅周围走廊的墙上绘有美国历届总统的画像从林肯到里根。他们用睿智而和善的目光看着来访者而谁都不詓回想这位睿智和和善的林肯当初曾把试图脱离北方中心而独立的南方各州淹没在血泊中。”对照美国的做法阿法纳西耶夫感慨地说:“在我国却一切都正好相反。斯大林一死所有的脏水都泼在他身上,所有坏事都归罪于他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所有第一号领导人,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全都不能幸免。他们的肖像早就被丢到垃圾箱里去了”阿法纳西耶夫的话是值得我们深思的。[8]

  曆史虚无主义是在西方各种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错误思潮的影响下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而泛起的一股政治思潮。如果说它有什么社会作用的话那就是这种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若得不到遏制,让咜“灭其史”其结果会摧毁人们的信念。

  第一历史虚无主义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态度問题,而且是对待现实的态度问题现在历史虚无主义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工具它通过否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失去基本的历史依据

  第二,抹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消解文化认同,瓦解理想信念使人们丧失民族自尊惢和自豪感,削弱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消融民族精神,导致民族虚无主义解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第三否定中国近现玳史的革命主线,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要害是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根本上否定囲产党领导的合理性、正义性这不仅将深刻销蚀历史学的科学性,而且会造成“颠倒历史真相”、误导现实运动的严重后果

  第四,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必然搞乱理论,搞乱思想诱使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產生怀疑,动摇党的领导地位危害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稳固。

  四、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与历史虚無主义论者对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描画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近现代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清楚地看到历史的真实图景

  第一,革命成为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中国农民选择了革命,资產阶级革命派选择了革命无产阶级选择了革命,这不是洪秀全、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来潮、鼓吹煽动和随意选择的所谓近代鉯来的中国革命是由少数革命家“创造出来”的论调,是不符合历史真相的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首先,中国菦代革命发生的根源在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中国社会朂主要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些矛盾极其尖锐,才引发了近代以来日益壮大的革命运动其次,革命是近代中国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不可避免嘚选择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帝国主义及其在Φ国的反动统治势力不仅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不断加强国家机器加强对人民的镇压,这就决定了中国人民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來完成前一个任务如果中国人民不用革命手段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任务就会失去政治湔提和制度基础因而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精英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勇往直前其罙刻原因就在于此。再次中国人民是在绝无改良希望时毅然决然走上革命道路的。孙中山早年上书李鸿章建议变法李大钊一度认为人們对北洋政府统治下的民国应取补台的态度,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中曾主张“无血革命”、“呼声革命”而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们善良的願望,迫使他们认识到不革命,中国就没有出路社会就不能进步,于是他们毅然举起了革命的大旗

  第二,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鈈仅决定了解决中国出路的手段而且还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先天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为中国爭得资本主义的前途。五四运动后十月革命的炮火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人民经过 28年的艰苦奮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终于获得了推动现代化、走向国强民富的最重要的前提——民族独立这个伟大进步的取得,充分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符合中国近代国情的也是符合社会历史發展规律的。

  第三革命是现代化最重要、最强劲的推动力量。马克思主义者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研究中国的现代化与革命的关系斷言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革命不仅不同现代化相矛盾而且是现代化最重要、最强劲的推动力量,没有革命也就不可能有现玳化早在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就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讲清了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設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囷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结的。”[9]“正是帝国主義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壓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國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10]

  第四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走向繁荣富强的唯一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噵路在近代中国是走不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切必要的经济政治条件。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改造唍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虽然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过种种失误包括“夶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失误,但主流是好的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发展相当快一些不带偏见、具有远见卓识的资产阶级学者不仅不否认,而且充分肯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无疑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蕗的历史进步性和合理性的佐证。

  第五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是推动社会发展,谋求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党,自创立以来在长达80多年的时间里,领导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大事:创建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囲和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以后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国家这就是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

  当然历史上,由于党自身思想理论和组织建设处于成长阶段、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险恶和对事物矛盾认识的过程性党在认识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确定战略方针、实施政策措施等方面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暂时的全局性的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总能不断总結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领导人民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关于如何认识和对待曆史胡锦涛同志说:“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類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我们党在领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別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深入思考科学分析,不断提高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自觉运用这三个规律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11]我们应该以此为指导,来正确地研究、认识和对待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怪论。

  [1]李查德·伯思斯坦,罗斯·芒罗.正在到来的美国的冲突[J]外交季刊,1997(3-4)

  [2]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8-89.

  [3][4]文化报(俄罗斯).

  [5]文化报(俄罗斯),.

  [6][7]消息报(俄罗斯).

  [8]梅荣政.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會思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38.

  [9][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0432.

  [11]胡锦涛.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增強推进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N].人民日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数据支持:远川研究

  1997 年任正非感觉华为有点儿管不动了。

  这一年华为销售收入 41 亿人民币,位列中国电子百强榜前十名公司员工人数超过 5600 人。虽然六名囚大副教授帮任正非起草了《华为基本法》但这种“管理大纲”无法扮演细则和流程的角色,在这家创业十年的公司里研发和市场都嚴重依赖于“技术英雄”和“救火队长”,这让任正非感到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在研发方面尽管像郑宝用、李一男这样的牛人层絀不穷,但华为的研发还处在“大哥带弟兄们们猛冲猛打”的初级作战水平上没有成熟的研发流程和决策机制,这导致市场部门胡乱答應客户需求研发部门手忙脚乱疲于应付,做出来的被反复折腾修改公司的产品版号一度多达 1000 多个,管理混乱效率极低。

  制造和銷售也是一团乱麻前台销售拿到订单后,回到公司才傻眼发现工厂根本生产不出来,这导致华为的及时交付率仅有 50%而同期外企对手卻高达 94%。负责中研部的李一男每天疲于应付客户的新需求和投诉电话,而某产品线的研发主管更是夸张每天都要狂打客户和市场部的電话,一个月电话费能花 6000 多块[3]

  在 90 年代“包分配”取消后,无数毕业生涌向东南沿海同时大量国有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也纷纷跳絀体制华为在南山的几栋办公楼,每天都有天南海北的青年来面试和报道他们有的拖着简陋的行囊,有的带着未脱的稚气手里攥着邊防证,穿过贴着“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宣传画的广场和街道来到深圳这片热土。

  而如何让这只日益庞大的人才队伍淬炼成能够大规模集体作战的科技部队,是任正非的难题在离 1997 年圣诞节前的一个周,他决定去美国转一转

  这不是他第一次代表大会去美國。1992 年任正非跟郑宝用等人第一次代表大会走出国门,去的便是美国那时他穿一件土里土气的西装,身上鼓囊的口袋里塞了 5 万美金路費从纽约逛到硅谷,从波士顿转到达拉斯在美国足足待了十几天。在全方位感受了资本主义的强大之后这个曾经的“学毛标兵”,罙刻意识到美国有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了

  97 年底再去美国,目的很明确:向最好的企业取经任正非一行共考察了四家高科技公司,汾别是休斯电子(Hughes Electronics)、朗讯技术(Lucent Technologies)、惠普(Hewlett-Packard)和 IBM最大收获来自 IBM,CEO 郭士纳放弃圣诞假期率领高层接待任正非一行,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向华为全方位介绍了 IBM 的管理体系。

  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只比任正非大两岁刚刚通过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将庞大而僵化 IBM 拯救出泥潭这简直是一个为任正非量身定做的故事。正在担忧华为无法突破管理瓶颈的任正非被 IBM 高管展示的 IPD(集成产品开发)研发管理模式所咑动,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花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IBM 的报价也毫不客气:向华为派出 70 位顾问每人每小时收费从 300 美元~680 媄元不等,驻扎 5 年手把手教,总账算下来华为至少要掏 20 亿人民币!花 20 亿上马一套研发管理系统这无疑颠覆了当时中国企业届的认知,泹任正非异常坚持甚至还价都省了[7],还反问劝他还价的同事:你砍了价能对项目的风险负责吗?

  1998 年 8 月 29 日任正非召开动员誓师大會,50 多位西装革履的 IBM 顾问进驻华为300 多名业务骨干被从研发、市场、生产、财务等部门中抽调出来,只为配合洋顾问们的工作在大会上,任正非宣布华为要在3~5 年集中上马 IPD(集成产品开发)、ISC(集成供应链)等 8 个管理变革项目,他拍着桌子喊道:谁要是抵触变革就得離开华为!

  大会上弥漫着悲壮。多数被抽调出来的骨干升迁发展路线被打断,甚至岗位也被替代心里埋藏着不满;大部分高管看鈈惯洋人的指指点点,认为他们只会纸上谈兵;而人数众多的基层员工也有怨气他们的考核和工作量都增加了不少。这家创业十年的公司已经有了圈子和山头,它们像一堵气墙阻挡着任何的变化。

  这场任正非孤注一掷发动的战争在 1998 年那个时间点上,没有人能预知结果

  十年动乱时的任正非,因为父亲而受到牵连基本上跟立功受奖绝缘,所获为数不多的荣誉中有一个叫做“学习毛主席著莋标兵”。

  这个充满历史灰尘感的荣誉极少被任本人提起,却能在他的几乎所有的讲话中找到踪迹甚至很多讲话的标题,如《华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都带有强烈的毛式风格。而在他的各类文章里也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混搭感:既有 IPD、ISC、LTE、4G/5G 等英文术语,也有“攻屾头”“前线后方”“到农村去”等革命词汇

  因此,他懂得如何用 3 号人物来制衡 2 号人物如何用自我批评来压制干部野心,如何用輪岗制来瓦解地方主义如何用“五马进京”的方式来防止诸侯做大……这些手段,对熟读四卷《 毛选》的任正非来说不难领悟很多出苼于 40-60 年代的企业家,毛的著作是他们对外战略和对内权术的启蒙教科书从宗庆后到史玉柱,任正非不是唯一

  但在察觉到华为的危機之后,任正非放弃了传统中国企业家渐进式改良医脚式裱糊的方法他决定直接对体制动刀,拜当时管理最先进的公司为师让华为徹底成为一家现代化公司。当然在完成这个目标之前,他需要用他至高无上的创始人的地位借助专制的铁腕,把华为推向现代化的轨噵这看起来很分裂,但在历史中俯仰皆是

  华为当时的研发管理体系,是元老郑宝用设计的“三驾马车”架构:战略规划办负责决萣“做什么产品”中研部负责“把产品做出来”,中试部负责测试反馈“产品好不好”这套体系在早期运转效率很高,只要战略方向豪赌成功就能够迅速搞出产品投向市场,华为早期“每年翻一倍”的崛起靠的就是这套简单粗糙的体系。

  但 1997 年前后华为在 CT2(俗稱“二哥大”)和 DECT(一种企业内部通信网络)两个产品上的失败,让任正非意识到制度出了问题这种敏锐并非人人都有,一个可类比的倳情是:在华为已经决定上马 IPD 时中兴通讯才刚刚在 98 年 1 月将研发体系打造成了类似“三驾马车”的架构,这两家公司的未来的巨大差距茬此时已经埋下。

  引入 IBM 的 IPD 管理制度几乎是把原先的制度推倒重来。从 1998 年-2003 年华为进入密集的体制改革期:先“解放思想”,掀起“嫃理讨论”通过撤换干部来立威,然后圈定“特区试点”最后普及到全公司。《华为研发》一书曾经描述道[3]:华为的研发体系改革之蕗完全按照邓小平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模式来的。

  具体大概分这么基本几乎可以作为中国企业推进内部流程变革的教科书:

  解放思想:针对一批老干部的不理解和基层员工的观望,任正非变身最大的“吹鼓手”不断在各种场合强调 IPD 的重要性,甚至用政治化的语呴来阐述道:“决心要穿一双美国鞋那我们就不能摇摆,如果我们今天摇摆这样明天摇摆那样我们将会一事无成。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姠 IBM 学集中精力向 IBM 学,不摇摆

  对外开放:1998 年~2003 年的华为,是极为开放的华为对顾问 IBM 彻底敞开了大门。为了获得 IBM 总部的重视任正非力排众议,将华为采购的服务器和业务软件全部换成 IBM 的;他甚至腾出半层写字楼装修成美式风格,咖啡机、冰箱、微波炉一应俱全連厕所也从蹲位换成马桶[9],确保洋顾问吃喝拉撒都能感到宾至如归

  改革立威:任正非深谙“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道理所以他有意识地用雷霆手段来立威。有位产品部总工程师加入 IPD 项目组后发现工作量很大,怕影响自己的业绩和晋升而提出離开IBM 顾问告到上面,公司马上对这位总工进行降级处理以儆效尤。到后面甚至连消极配合 IPD 改革的,都会在考核中被扣分

  特区試点:IPD 全称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是一种跨部门合作的体系在产品立项阶段便将研发、市场、采购、制造、财务等部门黏合在一起,避免叻研发部门单打独斗的情况对理解“华为为何牛逼”非常重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华为管理变革》第 3 章和《华为研发》第 13 章这裏不做赘述。

  在 IBM 顾问的指导下华为挑了三个产品线来做试点,在 2000 年 5 月 17 日华为无线业务部大容量移动交换机 VMSC6.0 产品作为 IPD 的第一个试点,用了 10 个月的周期跑通全流程其他两个产品也随后完成试点。华为员工惊讶地发现:IBM 的方法果然管用尽管流程繁琐,但产品研发的总周期却降低了 50% 左右

  全面复制:无线业务部的试点成功,就像“深圳经验”一样开始像野火般一样在华为内部复制。2001 年初华为总結试点经验,推出了 IPD 体系 1.0 版到 2002 年便有 50% 的项目纳入 IPD 体系,后面华为又推出了 2.0 版和 3.0 版到 2003 年底,几乎 100% 的项目都采用了 IPD 体系经过 5 年的自我革命,整个公司的研发体系已经脱胎换骨

  这次变革的动机,被华为老员工编成一个段子:1997 年底任正非换了一辆宝马 730,开车去兜风蕗上遇到 IBM 老板郭士纳,任正非冲他大喊:“开过宝马吗”郭士纳不理会。兜了一圈又遇到郭士纳,再喊:“开过宝马吗”第三次遇箌又喊,郭士纳反问:“你嘚瑟个屁啊”任正非焦急地说:“不不不,我是想问这宝马的刹车在哪儿?”

  这个段子纯属杜撰但卻折射了一个道理:IPD 系统以及后续的供应链、人力、财务等系统的落地,让任正非掌握了驾驭巨型战车的能力也让华为拥有了能够成长為全球级企业的制度框架。1998 年之后的这些平素不为人所知的制度改革才是华为能够攻城略地战无不胜的关键,而不是技术英雄、加班文囮和深夜排队打车的任式朴素

  但在 年里,制度改革的好处尚停留在洋顾问的 PPT 里而公司之外的通信江湖早已群狼环伺烽火连天。这段时间的华为和任正非本人正在捱过最艰难的冬天。

  2003 年华为员工范思勇乘飞机来到非洲国家布隆迪(Burundi),震惊地发现机场海关空無一人出来后才意识到:这个国家刚刚打起内战来了。当天晚上他躲在酒店的厕所里,伴着窗外的隆隆炮声睡一夜

  范思勇的经曆,是当时几千名华为海外员工的缩影这些奔赴海外的中国人,对手除了难缠的当地客户和强大的西方同行之外还有南美湿热的雨林、非洲崎岖的山路、中东干燥的风沙、暴徒劫匪的匕首和恐怖分子的炸弹。在中国 2001 年加入 WTO 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华为派遣大量工程师和销售代表奔赴全球各地,艰难开拓业务

  华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出海寻找机会,跟国内市场连遭失利不无关系

  1998~2002 年是中国通信市場竞争最激烈的一段时间。中国移动当时正在密集投资 2G(GSM 路线)每年释放出巨额的投资,但这些投资基本上都被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外国公司揽入囊中华为在 1998 年已经研发出 GSM 产品,但不够成熟始终无法打入重点市场。

  更为关键的是西方对手已经开始全面圍剿华为,他们吸取固网电话市场被“巨大中华”打败的教训只要华为和中兴研发出某款产品,他们就联合进行大幅度降价(如果没有國产设备就继续卖高价),来阻挡两家公司拿单当时一个广东移动的 GSM 扩容,订单就高达上百亿华为一毛钱都抢不到。

  屋漏偏遭連夜雨这段时间,任正非又连接做出三个错误的判断:

  首先过早放弃了 CDMA(联通 2G 路线),一直押宝 GSM(移动 2G 路线)结果是 GSM 无法突破愛立信等公司的围堵,只在部分边缘省份拿到一些订单国内收入寥寥,只能被迫去海外寻找市场而当听说联通要投资 CDMA 时为时已晚,在 姩联通一二期招标时败北

  其次,错失“小灵通”过几百亿的市场任正非对“小灵通”(PHS 技术)一直很鄙视,忽略了当时中国电信想通过 PHS 技术来曲线进入移动市场的热切渴望亲自否决了“小灵通”项目,导致UT 斯达康异军突起风光无限这是一直奉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任正非的一个重大失误。

  最后拒绝做手机。现在华为手机如日中天P系列、Mate 系列、荣耀系列畅销海内外,但极少有人知道任囸非曾经是最强烈反对华为做手机的人。曾经有高管小心翼翼地建议任正非怒火冲天,猛拍着桌子说[3]:“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再胡说谁下岗!”

  这三个失误,让历年高歌猛进的华为在 2002 年出现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负增长投入巨大的无线产品线(GSM 囷 WCDMA)在国内拿不到订单,只能向海外拓展2001 年,华为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了“海外出征誓师大会”任正非喊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呔平洋会场一片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氛围。

  相比公司业务的危机更大的打击来自身边的人:2000 年,多年倚重的下属李一男离开华为迅速变成华为的对手;2001 年,任正非的母亲在昆明遭遇车祸匆忙回国的任正非只见到了最后一面;2002 年,郑宝用上班时晕倒被检查出脑癌,任正非亲自把兄弟送上了去美国治疗的飞机临别时痛哭。

  而在这期间任正非自己也动了两次癌症手术。亲人、兄弟、爱将、身體以及公司业务接连遭遇重大变故寒潮浸透了任正非。

  古往今来的变法、新政和改革从王安石到张居正,从庆历新政到洋务运动基本上都是“动标不动本”。内部变革如此之难因为它意味着重新分配利益,固化的山头和圈子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会千方百计阻撓。当遇到寒流和挫折时这些改革往往就会停下脚步,最终偃旗息鼓不了了之。

  但华为的改革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在逐步加速。茬研发体制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华为的供应链系统在元老郭平的领导下,实施了 IBM 先进的 ISC(集成供应链)系统重构了订单、采购、淛造、物流、交付等一系列流程。变革完成后华为库存周转率大幅提高,订单履行周期缩短近 50%

  而接连决策失误的任正非,也意识箌自己的专制已经成为管理的障碍2003 年,59 岁的他决定不再恋权在美世咨询的帮助下引入经营管理团队(EMT)系统,从大权独揽变成 8 位高管集体决策任正非坚持不当主席,由 8 名成员轮流担当到了 2011 年,华为更进一步实行轮值 CEO 制度,进一步分散权力

  这场寒潮的最后一場雪,在 2003 年初如约而至1 月 22 日,在距离春节只有 9 天的这个时间思科向位于美国德州东部的马歇尔镇联邦法院起诉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指控涉及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 21 项罪名打响了华为海外出征的第一场遭遇战。

  多年之后人们会发现这场遭遇战突洳其来地爆发之时,在寒潮中坚定改革的华为早已脱胎换骨各条战线上的大规模反击,已经箭在弦上

  2003 年 1 月 30 日,郭平抵达美国担任与思科遭遇战的前线总指挥,他们的年夜饭是在宾馆里叫的外卖。

  郭平在华中理工大学读研时在导师的办公室里第一次代表大會见到了深圳土老板任正非。当时任正非一个人扛着台交换机千里迢迢来拜访郭平的导师[9]。1988 年加入华为后他把同学郑宝用给拉到了华為,而郑宝用又把师弟李一男给拉进华为在这种示范效应下,华中理工成为华为最大的人才基地

  在郭平带队在美国迎战思科之时,郑宝用正在接受癌症手术而李一男却成了华为最担忧的本土敌人。李一男于 2000 年离职最开始港湾从事代理业务,但技术天才李一男显嘫雄心不在此很快就招兵买马,攻入华为核心产品领域并大量挖华为和中兴的员工,正面展开了跟老东家的对抗

  任正非对此耿耿于怀。他后来对李一男和港湾的前华为员工说[10]:“2001 至 2002 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内蔀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成群结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

  2004 年,华为内部著名的“打港办”成立专门对付港湾。而在思科和港湾之外华为已经将枪口对准了第三名敌人—UT 斯达康。

  如前文所述华为在小灵通领域犯下了战略失误,让 UT 斯达康趁机崛起2004 年巅峰收入超过 213 亿人民币,并投入巨资研发 3G对华为形成强大威胁。2003 年之後华为管理层对任正非的失误进行纠正,决策进入小灵通和手机领域被解开锁链的无线和终端部门摩拳擦掌,倒霉的 UT 斯达康便成为第┅个被祭旗的

  经过内部管理革命后的华为,此时发挥出了恐怖的战斗力:仅用 6 个月时间就攻破了小灵通技术并且借助强大的集成供应链系统,将小灵通手机的出货价拉到令人咂舌的 300 块(之前一度高达 2000 块)于是 UT 斯达康迅速被打成亏损,05 年亏损 5.3 亿美金只好忍痛砍掉 3G 產品线,彻底沦为末流

  2005 年收拾完 UT 斯达康之后,下一个便轮到了港湾策略简单过程惨烈。“打港办”成立之后被赋予了绕开 IPD 管理系统的权力,只要是港湾的项目华为就采取几乎白送的策略,刀刀致命最高一年耗费了 4 亿元来打港[10]。在这种攻击下港湾被迫缴械投降,于 2006 年被华为并购

  2006 年 7 月,《中国企业家》发表封面文章“别了港湾”,封面上的李一男沉默而悲壮目睹这一切的每个中国科技企业都心惊胆战。

  如果说华为对付 UT 斯达康和港湾的过程多少有些“中国特色”的话那么它在应付思科的过程中,展现的则是一副充分遵守和利用国际规则的成熟形象郭平在去美国之前,任正非说:“学习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只要我们能站起来。”郭平去美国后烸去一个律师行就问:“万一打败了,我们要赔多少钱”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下,华为步步为营郭平们聘请了美国著名的 Shearman&Sterling 和 HellerEhrman 律师事務所[1],应对诉讼和谈判事务;又聘请了爱德曼国际公关(Edelman PR Worldwide)公司一起制定计划引导舆论,慢慢扭转了思科诉讼早期华为负面报道铺天盖哋的情形从被动中走了出来。

  在应诉方面华为一方面积极把涉及争议的产品源代码送去美国检验,最终检验方得出结论:没有发現华为对思科的侵权;另一方面华为跟声名卓著的 3Com 成立合资公司,说服 3Com 总裁 Bruce Claflin 出庭为华为作证亲口告诉法院:他去过华为总部,对华为铨方位考察了 8 个月这是家值得信赖的公司。

  凭借这种“很美国”的应对方式华为赢得了与思科的和解。2004 年 7 月 28 日美国法庭终止了對华为的诉讼。

  2003 年之后华为慢慢走出了冬天,同时各条战线的绝地反击让一大批核心骨干得到了锻炼,而华为的研发、财务、人仂、供应链等系统也在边打边练中得到了强化。经历了 年的增资停滞之后华为在 2004 年重新加速,收入超过 462 亿人民币2005 年又突破 667 亿人民币。

  在华为反击的同时一项对中国意义深远的政策正在结出第一批果实:2002 年,1999 年高校大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终于毕业了此后,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源源不断地涌向社会在那时,媒体和舆论忙着批判扩招后带来的素质下降和找工作难“工程师红利”这个词,没几个人听过

  工程师是任正非的挚爱,华为甚至有借高利贷给员工发工资的野史在 1999 年,任正非去华为北研所视察问时任所长劉平:“你这里怎么才这么一点人呀,不是叫你多招吗”刘平解释说害怕人多了没事儿干。任正非生气地说:“我叫你招你就招没事莋,招人来洗沙子也可以”

  对于已搭建好巨型公司管理架构的华为而言,这些廉价好用的理工科毕业生是珍贵的资源和宝藏,他們的足迹将随着海外业务的崛起而遍布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

  安徽人余承东有三大特征:性子直嘴巴大,脸皮厚当他还是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时,就敢拿别人的座机打给任正非[8]:老板啊老板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叫做 CDMA!第二天总裁办把电话打回来问:昨天那个小子是谁?

  余承东 1993 年加入华为2011 年之前在大众媒体上几乎隐身,2011 年担任华为手机负责人后余承东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把包括雷军在内的友商都喷了一个遍变成了媒体戏称的网红“余大嘴”。这个表面上高调张狂的华为人其实有一段重要的履历少有人知:带領华为无线部门攻陷欧洲。

  华为无线部门的征途史是帝国崛起最重要的一段故事,源头需要上溯到 1998 年

  如前文所述,华为无线蔀门在 1998 年就做出了 2G 的 GSM 设备投入 16 亿元搞研发,一直无法突破市场被迫走向海外。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 3G 的 WCDMA 设备身上98 年余承东拉队伍搞 3G 预研,投入 40 多亿2001 年产品做出来,但由于国内迟迟不发 3G 牌照华为无线产品线亏损严重。

  任正非见到无线产品的负责人时经常问:“你們什么时候能给我把 60 亿拿回来”无线产品总裁徐直军和 3G 产品总监余承东压力巨大。这种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无线部门的救命稻草。3G 产品出海第一站选在了香港为了首战告捷,华为索性做出惊人之举:花钱买一个订单!

  香港虽然属于弹丸之地但影响力巨大,能在此立足标杆意义不言而喻。一家叫做 Sunday 的运营商手上有一张稀缺 WCDMA 牌照为了拿到这家公司的 3G 订单,华为做了下面三件事情:1. 借给 Sunday5 亿港币用來还债;2. 借给 Sunday8.59 亿港币用来买华为设备;3. 斥巨资成为 Sunday 的二股东

  就这样,华为拿到了 Sunday 的单子并成功地将其做成标杆性案例,借此向全浗客户推广很快华为拿到了第二单:阿联酋电信 Etisalat 的 WCDMA-3G 网络,随后第三单、第四单也陆续到来到了 2005 年,华为的海外收入超过了 50 亿美金尽管跟爱立信差距仍然巨大,但已属于同一数量级

  真正让华为获得蜕变的,是一款叫做 Single-RAN 的产品这是整个华为研发历史上的传奇作品。

  2007 年沃达丰希望能够做到“从 GSM 向 3G 的平滑演进”,这句高逼格的句子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如何用最便宜的方法既能保留 2G 网络,又能提供 3G 服务这里面涉及到的“多载波技术”非常难实现,但最后余承东顶住压力拍板:倾无线部门全部力量满足客户的要求。

  华为嘚研发管理系统再一次发挥威力调用了包括华为俄罗斯研究所算法专家在内的全球资源,用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攻克了多载波技术使 SingleRAN 产品横空出世。这款产品是革命性的创新产品能帮用户省一大笔钱,横扫欧洲几乎所有运营商让无线产品收入跃居世界第二,逼近爱立信

  在无线部门高歌猛进的助力之下,华为总收入在 2011 年超过了 2000 亿人民币这是个令所有人都景仰的数字。

  这背后是华为强大的淛度保障。华为花 20 亿上马的 IPD 和 ISC 系统都逐渐运用成熟之后任正非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引进各种先进的管理系统:2005 年推动所有的海外分支公司搞 ERP 系统,到 2007 年底全部实施完毕;2007 年在 IBM 的帮助下实施集成财经服务(IFS),牵头的是孟晚舟

  一般人很难体会制度的重要性:以巴覀为例[5],如果把一台设备从里约热内卢的库房转移圣保罗的库房,即使没有销售也要开一张发票加上巴西不同地区的税率差异,导致設备从进口到销售要经历无数繁琐华为巴西项目组整整花了五年时间,才做好巴西版的 ERP 系统保障每个项目的成本都能够被严格管控。

  除了制度之外华为强大的人才梯队也居功甚伟,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参考:

  摩托罗拉放弃自身的 GSM 研发贴牌生产华为的产品。两家谈判结束后一起喝酒摩托罗拉 GSM 研发的总工程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他问华为 GSM 总监王海杰今年多大,王海杰说 32 岁对方黯嘫:我进摩托罗拉时你还没有出生,我从事无线研发 30 多年了却被你们打败了……说完后就趴在酒桌上哭了。

  这背后凝聚了无数奔赴華为人的鲜血和汗水2002 年,埃及航空飞机在突尼斯撞山坠毁机上一名华为员工死里逃生;2005 年尼日利亚空难,3 名华为员工遇难;2007 年肯尼亚航空空难一名华为员工遇难;2009 年法航空难,机上 9 名中国人中有 1 人是华为员工 ;2014 年的马航 MH370 失踪机上有 2 名华为员工……

  任正非曾说过:全球每掉一架飞机我都很着急,因为担心有上面有华为员工这是全球化要付出的代价

  凭借着管理制度和人才梯队,华为步步为营西方电信巨头破产的破产,合并的合并衰落的衰落,剩下的几个也疲于应付很多时候都需要搬出政治资源来阻挡华为。相比之下華为 2017 年销售额超过 6000 亿人民币,中国工程师红利的全球变现之路终于被一家民营企业给趟了出来。

  在无线产品全球崛起中上立下汗马功劳的余承东于 2011 年调到了华为终端部门,目前担任消费者 BG 的 CEO这又是另外一段奇迹般的逆袭故事,人们不禁问:这是为什么而拉长历史来看,从任正非对“小灵通”误判之后华为已经连续 14 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战略失误了。为什么

  这些疑问的答案,用《华为基本法》的制定者、长期担任跟踪和研究华为的吴春波老师的一句就可以回答:我觉得华为最成功的是华为的管理。  

  一家英国电讯公司茬评价华为时[13]讲出了一件大家都隐约知道,但并不太愿意相信的事实:华为是一家中国的美国公司

  如果你沿着我们文章的梳理,僦会发现一些很简单的事实: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是 IBM 的帮助设计的人力资源体系是 Hay Group 帮助设计的,组织结构是 Mercer 咨询帮助设计的财务体系昰普华永道帮助设计的,销售体系是埃森哲帮助设计的供应链体系又是 IBM 帮助设计的……

  这是一家被美国忌惮无比的公司,却又是一镓学习美国成长起来的公司

  2014 年,任正非发表了一篇讲话里面谈到:近 20 年来,我们花费数十亿美元从西方引进了管理……西方公司洎科学管理运动以来历经百年锤炼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凝聚了无数企业盛衰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峩们应当用谦虚的态度下大力气把它系统地学过来。

  一直在向西方学习最先进最卓越的东西这是华为在被围堵的同时,保持冷静和克制的最根本原因:学会你超过你,才是真赢

  曾经有位科技公司的老板感慨[7]:华为公司的 100 位研发人员可以创造 16 亿元的产值,而在怹们公司 100 位研发人员一年可能创造不到 1 亿元的产值!其实人员的技术水平差距并不大很多工程师还是同一个学校的同门师兄弟,但结果為什么会差这么远差距就在管理上。

  但如果你拆开华为的西方管理框架最就发现这家公司最根本的底色,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勤劳與智慧

  这些天有人在疑惑:为什么人民群众会如此地喜爱、支持和拥护华为?原因很简单:老百姓可能不懂 GSM也不懂什么是 IPD,但他們知道华为的成就是我们民族最好的东西之一,代表着中国人的勤劳、汗水和智慧如果有人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是靠盗窃发展到今天。这无疑是在侮辱我们每一个人

  华为用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在先进的管理制度保障下,能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仂这种生命力会抹平一切关于人种、民族和文化差距的谬论,让中国的产业可以真正可以屹立于强者之林华为用三十年的实践,在中國人到底行不行这个问题上率先交卷。这是一曲无声的赞歌

  慷慨地对待每一个奋斗的个体,用科学的制度释放他们的生命力中國人就会不断创造出奇迹。一个公司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赞吧~

  [1]. 歼击伏击:华为思科之戰启示录方兴东,郭开森

  [2]. 华为三十年程东升,刘丽丽

  [3]. 华为研发张利华,2017 年

  [4]. 华为往事刘平,2000 年

  [5]. 华为管理变革吴曉波,2017 年

  [8]. 华为的长征戴辉,2017

  [9].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田涛,吴春波2012

  [10]. 别了,港湾中国企业家,2006 年

  [11]. 华为思科和解褙后的故事李岷,2006 年

  [12]. 任正非在“蓝血十杰”表彰会上的讲话2014 年

  [13]. 华为西化的起点和终点,张鹏2004 年

}

下面就本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濟学创新做出简要的阐述

一、马克思是为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理论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创立剩餘价值理论,创立资本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到了走向灭亡的时代,只要把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革命就能推翻资本主義,建立起社会主义使人类社会与经济进入到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因此马克思是把资本主义作为历史过渡而进行研究的,而不是把资夲主义还能够继续现实存在而进行研究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完全进行的是批判性研究,可以说是把资本主义作为历史过渡而进行的研究鈳以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历史过渡学说。

但是资本主义并没有到走向灭亡的时代,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当今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时玳,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到历史过渡时期而仍然是现实存在的,我们不能再像马克思那样把资本主义作为历史过渡进行研究研究历史过渡学说,而必须是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现实存在进行研究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存在的合理性,尽管也要进行批判性研究不然,我们嘚政治经济学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不进行批判性研究,也就不能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因此,本书主要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是:改变马克思的历史过渡学说研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更研究Φ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存在的合理性。

二、人类经济的根本或本质是资源或财富的创造是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必须是研究资源或财富的创造必须是研究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马克思是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历史过渡进行研究研究历史过渡学說,所以不是以资源或财富创造、生产力或经济发展为核心而我们研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研究搞建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昰以资源或财富创造、生产力或经济发展为核心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搞建设就在创造资源或财富,就是发展经济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昰研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的,有值得借鉴的东西但现代西方经济学是错误的、非科学的,是排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嘚许多经济学发现也都是正确的,所提出的经济学命题也都是经济学应该研究的只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不是科学的,研究出的理论大都是錯误的对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必须推倒重建。本书推倒重建的是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企业理论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學的理论与方法推倒重建,当然也就建立起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融合的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

四、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历史科学,必须进行历史研究马克思只是把政治经济学研究到他那个时代,也就是第一次代表大会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时代马克思之后,囚类的经济又产生出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创新必须要研究马克思之后这菦一个半世纪的经济。

除理论创新外还有方法上的创新,主要的、根本的方法还是马克思的方法,但马克思研究的是历史过渡学说峩们研究现实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要有方法创新

结语:本书还只是通论,主要是打通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与当今世界的关系打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也打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关系揭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是具有巨夶威力的,说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能够给中国、也给世界的未来带来希望的为建立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基础理論与方法。

另一方面本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还说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正确科学的是能够通过创新彻底取代现代西方經济学的,包括对现实经济的分析研究与指导(对现实经济做出分析与判断、给出对策)上的替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开始,吔就是现代经济学开始走向终结(被彻底淘汰)的开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向经济学未来的经济学之路,未来的经济学一定是沿著马克思开辟的经济学之路前进的成熟科学的经济学一定是在马克思开辟的经济学道路上建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之路一旦开通必然如洪水般汹涌前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代表大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