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有种茶树菇汤的吗?听说临港镇有一家大型的蘑…

茶树菇种植 - 学习啦
茶树菇种植
学习啦【饮茶】 编辑:曾扬
  茶树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通常为宾馆、家庭宴席高级保健食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树菇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树菇种植方法
  一、生长条件
  1.营养。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可利用油桐、枫树、柳树、栎树、白杨等阔叶树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较适应茶树菇生长。可充分利用麸皮、米糠、饼肥等作为氮源。
  茶树菇除能利用杂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提供作为碳源。碳源中以单、双糖为最好,淀粉、纤维素等利用能力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仅含有葡萄糖,菌丝生长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则菌丝生长致密,长势旺盛。说明菌丝生长过程中需要矿质元素相关。
  2.温度。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在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就能萌发,经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零下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3.水分。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即用手抓一把培养基,用劲捏,指缝间湿润,稍有水滴但不流下,手指松开成块,落地后散开为宜。但不同种类的木屑及粗细不同略有差别,应灵活掌握。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以延长产品保鲜期。
  4.空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等现象。
  5.光线。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没有光照不易分化,适宜光照强度为50&300勒。
  6.酸碱度。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5.5&6.5,pH值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二、制种方法
  茶树菇可分春秋两季栽培。栽培季节安排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变化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栽培。实践证明,在高温季节温度降至24℃,低温季节温度上升至18℃时,将形成大量子实体,因此,春栽宜当地气温稳定在18℃时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秋栽气温稳定在24℃往前推2个月接栽培袋。广东一般4&6月和9&11月出菇较为理想,在高海拔LU区7&8月亦可正常出菇,在冬季春初适当保温亦可出菇。
  (一)菌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推栽培种培养所需天数,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开天数,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茶树菇菌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培养时间差异较大。
  1.母种制作:茶树菇母种,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选择生长良好、朵形圆整的用作组织分离材料。组织分离获得的菌株再经适应性试验,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菌株,用以示范推广。
  母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
  配方1: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配方2:马铃薯20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琼脂20克,麸皮50克(煮汁)、硫酸镁0.15克、水1000毫升、自然pH。
  按常规配制、分装、灭菌、制斜面备用。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柄剪短、纵切掰开,在菌柄与菌盖连接处,切取组织一小块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置于25&2℃恒温箱中培养,菌丝长满斜面即为母种。
  2.原种、栽培种制作培养:
  培养基及制作:原种常用麦粒培养基或木屑培养基,用蘑菇瓶分装。栽培种因用种量大,常用木屑为主要原料作培养基,用聚丙烯袋分装,木屑培养基与栽培料配方相同。将原料加水拌匀(麦粒需浸、煮),然后分装入瓶、袋中,压实。中间打一孔穴,扫净瓶袋粘着物,制好棉塞,按常规灭菌、冷却。
  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接入母种(或原种),每支母种可接原种5瓶左右,栽培种40&45天培养,菌丝可长满瓶(袋)。
  三、栽培技术
  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栽培场所,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一)培养基配方
  配方1:杂木屑76%、麸皮20%、糖l%、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l%;
  配方2:杂木屑68%、麸皮15%、茶籽饼粉15%、糖1%、石膏粉1%;
  配方3:杂木屑58%、棉籽壳20%、麸皮20%、糖1%、石膏粉1%;
  配方4:杂木屑60%、甘蔗渣18%、麸皮或米糠20%、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5:杂木屑6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
  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自然pH,秋季栽培应加入0.1%&0.2%的多菌灵;油茶栽培地区可加10%的茶籽壳粉,能有效提高产量。
  (二)室内袋栽
  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成的栽培。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
  1.选场和消毒
  用于室内袋栽的场所,要求干净、卫生,远离作坊、仓库及家禽家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500&800倍的敌敌畏溶液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硫磺或甲醛溶液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
  2.拌料分装灭菌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种原料,加水拌匀使含水量达60%&65甲e,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人17&33&0.005厘米的聚丙烯折角袋内,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为13&15厘米,上加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封口。常压100℃保持10小时,闷过夜或高压0.138兆帕保持1.5小时灭菌。
  3.接种培养
  经灭菌冷却后的料袋,在无菌条件下接人1接种铲栽培种,套塞上无棉盖体或套环棉塞。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i 2℃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
  四、采收与加工
  茶树菇不仅菌盖可食,且菌柄也十分脆嫩,应连盖带柄一起采收。当子实体长出后,菌盖尚内卷、孢子还未大量发生时采收。采用一次性采收,也可采用采大留小、采老留幼的方法分批采收,分批收获时要注意保护好幼菇。一般可采收3&4批,每100公斤干料可产鲜菇60&70公斤。
  茶树菇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部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
  茶树菇与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物种。但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等品种,与茶树菇在形态、品质上有较大差异,茶树菇在味、香、食、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杨树菇等品种。
茶树菇种植_茶树菇种植方法相关文章:
[茶树菇种植]相关的文章
【饮茶】图文推荐四川宜宾市有种茶树菇的吗?听说临港镇有一家大型的蘑菇厂,我想了解一下,以后进货方便点
var sogou_ad_id=731549;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茶树菇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