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性恋调查报告压力调查

媒体:中国约有2000万同性恋1600万同妻 身心长期遭受压抑
33回复/3亮 1917浏览
zt新晚报4月16日讯 目前,国内同妻人数约有1600万,她们的知情权、性权利、配偶权,作为女人应得的一切被男同性恋丈夫无情地剥夺,生理和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内心被长期压抑,却羞于向人倾诉又不敢大声申诉,她们往往怕被嘲讽和歧视,只能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同病相怜”、寻求宽慰,同妻的处境十分尴尬。如何接受“老公的小三是男人”的现实?同妻群体的真实生活和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本报记者和哈工大社会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同妻QQ群多方辗转联系到哈市的3位同妻,说服她们勇敢地接受采访。为了表示尊重,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名词“同妻”,是指与男同性恋进入婚姻关系、本身为异性恋的女性,是同性恋人群的衍生群体,也是社会中隐秘的弱势群体。据估计,我国目前处于性活跃期的男同性恋者约有2000万,同妻数量在1600万左右。随着社会文化趋向多元化,在传统的家庭伦理束缚下,同妻在婚姻中承受着家庭暴力、少性甚至无性以及患艾滋病风险等巨大压力。现同妻雨梅四十八岁,高中,家庭主妇,女儿二十一岁“认识八天结婚,他全家都知道他是同性恋,就瞒着我一个人。”自述1992年我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我当时觉得他人不错,干干净净的,看起来特别斯文,身上还有很好闻的香水味,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从见面到结婚只有8天的时间。在我们那个年代,“闪婚”是不太被人接受的,当时我父母都不同意,可我非要嫁给他。婚后第4天,他开始对我“冷暴力”了,回家很少说话,1年内都没有碰过我的身体,后来婆婆催他赶紧要个孩子,这才勉强与我发生关系。对话记者:他对你那么差,你没有怀疑过吗?雨梅:没有。因为他比我各方面条件优越,他能和我在一起,我也挺惊讶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是我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别人家都过得好好的,而我的婚姻这么失败。记者:怎么发现他是同性恋的?雨梅:他平时用电脑上网总是背着我,7年前有一次我出门忘带东西回家去取,发现他QQ开着,聊天记录里他说,要不是为了掩饰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他都不会多看我一眼。更恐怖的是,我竟然发现,他全家都知道他是同性恋,就瞒着我一个人。那一段时间我都要崩溃了。甚至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孩子,我犹豫了。记者:他不爱你,为什么不离婚?雨梅:那个时候孩子还小,我不想给女儿一个单亲家庭。记者:他一点都不管孩子吗?雨梅:不管。对他来说,我只不过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照顾家庭的保姆。不,连保姆都不如,他挣的钱有一大半都花在了别的男人身上。记者:这些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雨梅: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的,感觉自己没有明天。记者:孩子现在也大了,她知道吗?雨梅:知道。我们吵架时,不小心说出来的。记者:她是什么态度?雨梅:她怕我老了会孤独,不赞成我离婚。我痛恨我的丈夫,不是因为他耽误了我,而是因为他毁了我的孩子。记者:今后有什么打算?雨梅:我现在过的就是离婚的日子,还在乎一个证吗?就这么拖着吧。前同妻乐彤三十一岁,硕士,大学老师,儿子两岁“离婚,是为了不再委屈自己,希望他不要再去伤害无辜的女人。”自述我硕士毕业后,在父母的催促下不断相亲,认识了他。恋爱的时候,我觉得他一切都正常。一年半之后,我们结婚了。新婚第一晚,他竟对我说他阳痿。我当时还很傻的以为他太紧张了所以不行。在我没有怀孕之前,他每周和我有1次性生活,几乎没有前戏直奔主题,可他为了要孩子还是很努力。当我确定怀孕了,他就经常出去玩,夜不归宿。直到儿子出生两年以后,我才发现他是同性恋,于是离婚。对话记者:怀孕时他表现异常,你还是把孩子生下来?乐彤:当时我不能确定他是男同,需要证据。记者:那你后来怎么确定的?乐彤:我无意中看到他和一个男人的聊天记录,找到了他们开房的宾馆……记者:和别人说过他是同性恋吗?乐彤:起初羞于启齿,后来我和介绍人还有我的父母说过,介绍人和他认识十几年,都不知道他是男同。记者:你父母怎么说?乐彤:我父母比较开明,他们没有抱怨,就是让我赶紧离婚。我纠结了好长一段时间,毕竟有孩子。记者:如何提出离婚的?乐彤:他是公务员,考虑到他的工作和身份,我没有告诉他身边的任何人,我想和平分手。没想到,在我提出离婚的那一刻,他用烟灰缸砸了我的头,当时就流血了。记者:孩子呢?乐彤:孩子刚2岁,必须跟我,我不能让孩子受他父亲的影响。我永远都不会告诉他这些事。记者:你还会结婚吗?乐彤:……(对话框里对方许久没有回复)真的怕了,总怕再找一个还是男同。记者:你现在还经常上同妻群吗?乐彤:是的。就算离婚了,以前的那些伤痛还在,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走出来的。我现在也经常开导其他同妻,不管离婚与否,都应该得到支持。记者:作为同妻,我觉得你很勇敢。乐彤:我只是不想再委屈自己了。我想告诉我的前夫,不要再结婚了,不要去伤害其他善良的女人了。纠结中的同妻曼娟三十岁,本科,公司职员,儿子四岁“我能理解同性恋者的痛苦,可我的痛苦,谁又能知道?”自述我的丈夫比我大8岁,工作也比我好很多,经济上我很依赖他。婚后第二年的4月1日,他突然告诉我,其实他喜欢的是男人。他说我是个好姑娘,不想害了我,如果我想离婚,他净身出户。当时我还以为那是“愚人节”的玩笑话,可是他说完就“扑通”跪下了,一直哭。不过,我们之间还有儿子。他对我说过,为了孩子,只要我不离婚,就算我在外面找男人,他都无所谓。对话记者:你们恋爱谈了多长时间?曼娟:谈了将近两年,没有发现有啥不对劲。记者:知道丈夫是同性恋后,你所遇到的问题都有哪些?曼娟:每次面对他我都觉得特别扭。更重要的是,他和儿子关系很好,我怕儿子长大以后会被他带入同性恋的圈子,也害怕自己会染上艾滋病。记者:既然有这么多顾虑,为什么不离婚?曼娟:他是一个脆弱又很内向的人,他每次都说想和我好好过日子。我能体会到他内心的痛苦。其实我还爱他。我也舍不得离开他。记者:你有和别人提过这件事吗?曼娟:我曾和一个闺蜜说过,可是她不相信我,她觉得是我胡思乱想,无理取闹。后来我就没有再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家人。记者:委屈吗?曼娟:特别委屈。说真的,就算老公在外面有“小三”,也比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男人要好。记者:告诉闺蜜,是想让她鼓励你离婚?曼娟:确实有这个想法。记者:现在你又是怎么想的?曼娟:同性恋不是他的错。其实我也是幸运的,至少他对我很好。记者:不会觉得难熬吗?曼娟:你知道同床异梦是啥感觉吗?他躺在我身边,却感觉不到温度。可是,我还是无法说服自己离开他,离,或不离,纠结充斥着每一天。专家观点哈工大社会学教授唐魁玉认为,同性恋进入异性婚姻肯定会降低婚姻的质量。同妻悲剧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不在同性恋者自身,而是影响同性恋者选择生活的传统道德和异性恋霸权。解决同妻问题仍有赖于社会文化对于同性恋者的理解和接纳。专家表示,从法律层面,应该完善《婚姻法》明确配偶权的具体内容,更好地保障包括同妻在内的女性权利。从社会层面,需要成立维护同妻权利的实体机构,鼓励她们互相支持,争取权益,对寻求帮助的同妻和已婚男同性恋者提供帮助,让同妻找到自己的幸福。专家呼吁,已确认同性性取向的未婚男同性恋者应主动拒绝与异性恋女性结婚,提高尊重自身和保障女性权利的意识。后记每一位同妻,都有属于自己的心酸故事。因为各种原因,她们还在痛苦的婚姻中挣扎。同妻的悲哀不仅仅是同性恋丈夫造成的,也不只是当初“看走了眼”,更重要的是她们在法律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编辑:liguolu)关键字:&&&&&
如果你喜欢
的文章,可以。& & & &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这些回帖亮了
jrs要约,约这1600万是积德行善,助人为乐
这帮死gay真是浪费资源
赶紧找男人结婚去
我去。。。我们组建个拯救同妻会吧?
jrs要约,约这1600万是积德行善,助人为乐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这帮死gay真是浪费资源
赶紧找男人结婚去
我去。。。我们组建个拯救同妻会吧?
看热火比赛你想关电视。。。毫无悬念。。。毫无波折。一边倒完虐山猫。不知道东决打步行者可好看~
希望看哥,炮哥,车哥,路基,虫子,月下,科斯组团去拯救他们……
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一扇门
一丝不挂因果轻,云在青天水在瓶……
引用2楼 @ 发表的:
这帮死gay真是浪费资源
赶紧找男人结婚去
而且gay一般都对自己的外表很挑剔,爱打扮,爱健身,所以更吸引女性。。。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感觉和bxj绿化风似的,一个个帖子。。。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我认识两个女同,一个男同。都是网上哦。
hiv的最大祸源之一。。。
磨难成就坚毅清醒者,摧毁沉迷昏醉者。大乱必大治,大破必大立,既有坏空必有成,他时新楼拔地起。
引用3楼 @ 发表的:
我去。。。我们组建个拯救同妻会吧?
good idea
赶紧的建个板块吧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所以就说么,知道自己是同x恋就找准自己圈的目标,好端端的和异性恋结婚祸害人家一辈子干嘛。
最爱和我媳妇@勃起的纳什做-爱
群在哪里。。。。
自从爱上了步行街,我不知道我的节操是多了还是碎了一地
引用10楼 @ 发表的:
所以就说么,知道自己是同x恋就找准自己圈的目标,好端端的和异性恋结婚祸害人家一辈子干嘛。
家庭和周围的压力
繁衍后代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引用12楼 @ 发表的:
家庭和周围的压力
繁衍后代
害人害己,一辈子生活在迷茫中
最爱和我媳妇@勃起的纳什做-爱
不相信媒体的这个调查结果,想有说服力,请上详细调查数据。
别随便邹一个数字,然后用“约” 来概括。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引用13楼 @ 发表的:
害人害己,一辈子生活在迷茫中
那你们俩以后准备领养?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引用3楼 @ 发表的:
我去。。。我们组建个拯救同妻会吧?
不开玩笑,你去救同妻得艾滋的危险比去大宝剑大多了
引用16楼 @ 发表的:
不开玩笑,你去救同妻得艾滋的危险比去大宝剑大多了
角妓可能仅次于吸毒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我不介意找个女同 只要她带上我发自手机虎扑
我是生活的奴隶,它用鞭子驱赶我前进。
意思是说只有400万男同是没有娶老婆的……比例4比1。妈蛋,女人这是宁愿要男同也不要我等单身狗发自手机虎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摘要:近年来,同性恋的问题也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以男同性恋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他"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青少年同性恋者的处境与压力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近年来,同性恋的问题也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以男同性恋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压力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了解这些处境和压力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根据调查对象的实际情况给出建议。 中国论文网 /9/view-6227855.htm  关键词:男同性恋 处境 压力 幸福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0-02   1 引言   同性恋者在中国仍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争取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大部分同性恋者还是隐瞒着自己的性取向。他们被称为“躲在柜子里的人”。   本文选择以青少年同性恋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和研究他们的生活和压力状况,这对于呼吁社会大众、传媒、立法等诸多方面给予他们理解和包容,以公正、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同性爱现象,并协助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求同存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青少年男同性恋者,其中同性恋占85.71%,双性恋占14.29%。   研究问题:同性恋群体基本情况;现今的生存环境;面对的压力程度大小;身边人群的态度。   3 调查内容   3.1调查目的   本文针对青少年同性恋者现今面临的处境与压力状况展开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对如何改进他们的生存状态,帮助缓解他们的压力,增进他们的幸福感进行讨论,让这个群体获得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3.2调查方法   此次的调查采用的是实证研究的方法,并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定性分析。   这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网络访谈与研究对象接触,并采用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以此来获取有效的调查信息。调查问卷于日――4月30日期间,通过网址链接发送到网络上,由被调查者主动填写调查问卷,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权。   3.3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3%。   4 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目的,将得到的统计结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4.1同性恋者的压力状况   4.1.1家庭情况   调查发现,仅有4.76%的人父母是已经离婚的,这表明他们的家庭环境从总体上来看仍是和谐健康的。而深入研究发现,对于和睦家庭中的父母会更多地催促儿女与异性结婚,他们最终顶不住压力,结婚生子过着完全是异性恋的生活。相反来说,一个从小父母不在身边或对其漠不关心的人,不需要掩饰自己,压力相对小很多。当调查到他们最想得到谁的认同时,有76.19%的人选择的是家人,表明同性恋者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来自家人和家庭的态度。   4.1.2成长情况。   调查中显示有66.67%是独生子女,这说明是否独生子女也是影响性取向的一个潜在因素。一部分独生子女,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有着不一般的性取向,但家族里传宗接代的任务,全部都压在了一个人身上。有一些独生子女同志感叹,自己要是有哥或弟就好了,他们结婚有了小孩就减轻了自己的压力,缓解了父母的急切心情,自己的婚恋就可以拖延很久,不结婚也成为现实的可能。   4.1.3心理状况。   由调查可知,有95.24%的同性恋者表示面对现实的压力是曾为此烦恼过,甚至有33.33%的人曾想过自杀。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已经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群体的特殊性,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他们会在意别人的眼光,通常不会公开自己的性取向。76.19%的人会刻意掩饰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而不会去刻意掩饰的仅占到14.29%。另外,有42.86%的人表示他们所扮演的是异性恋者,只有33.33%人承认是同性恋。而对于他们最想扮演的角色,调查结果显示,有66.67%的人最想做一个低调的同性恋者,只有4.76%的人想继续假装做异性恋者。   在大部分同性恋者的心理上,他们渴望被理解和认同,但会有各种不同的担心和考虑,各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刻意掩饰或隐瞒性取向。   4.1.4对婚姻的态度   婚姻合法化是他们现在甚至是未来所无法跨越的困难和一道屏障。调查数据显示,面对婚姻,有38.1%的同性恋者会选择向家人说出性取向,说服家人接受;23.81%的同性恋者会选择与同性结婚;而选择和异性结婚或单身的同性恋者各自占19.05%。   4.2同性恋者的压力来源   通过以上关于男同性恋者压力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本文进一步围绕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四个方面的压力来源进行具体的调查和分析:   4.2.1自身的心理压力   认为自身心理压力一般的同性恋者超过了一半,占52.38%;还有28.57%的人认为压力较小;而感觉压力非常大或没有压力的却没有。   有85.71%的同性恋者的自身心理压力主要体现在对未来面对的种种压力方面,还有42.86%的人体现在与同志交往沟通中的压力以及“不知道是否对外说出自己的性取向”。除此之外,28.57%的人会因性取向而烦恼,23.81%的人则怕和亲近的朋友说出性取向而遭到反对,另外有19.05%害怕身边的同学对自己的性取向进行猜测,14.29%的人因为无人听自己倾诉有关自身是同志而感到烦恼,还有9.25%是选择了其他的方面。   4.2.2家庭的压力   由我们的调查结果可知: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家庭的压力一般,占到57.14%;压力非常大的人占19.05%,感到压力较大的占23.8%;但没有人感觉到压力较小或没有压力的。   同性恋者在家庭里的压力有多方面表现,经调查,占比重最大的是“不敢和家人说出性取向怕家人不理解”和“不敢和家人说出性取向怕遭亲戚非议”,其比重各自都占了80.96%;其次是“不敢和家人说出性取向怕遭家人反对”和“不敢和家人说出性取向怕亲戚不理解”,所占比重各自都为76.19%;还有57.14%的人是害怕到了结婚年龄被家人催促结婚;56.57%的人是怕说出事实会伤害到家人;52.38%的人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38.1%的人还选择了“自身以后无人养老问题”。
  4.2.3学校里的压力   同性恋者在学校面临的压力程度较集中在压力一般(33.33%)和压力较小(38.1%),且没有压力的比例占23.8%;仅有4.76%的人感到压力较大,没有人感到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说明,同性恋者在学校面临的压力程度是普通的,相比于自身心理压力和家庭压力来说,同性恋者在学校里面临的压力要小得多。   怕被疏远不敢公开性取向的占42.86%、怕被歧视的比例占33.33%、怕遭非议的比例占52.38%;由于周围的同学的偏见言论,致使61.9%的同性恋者会有压力,而数据表明接近一半的同性恋者,在学校中与人交往不敢表现出自我;另外,由于与同性交往的自卑心理和其他因素大概占到五分之一。   从侧面反映出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差异、交流渠道的闭塞和信息的匮乏,从而引起外界对同性恋者产生了许许多多猜测和疑忌。   4.2.4社会中的压力   被调查者中,超过了一半认为社会压力一般,占52.38%;有33.33%的人感觉社会压力较大;还有少部分人认为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非常大或压力较小,它们各自所占比例为4.76%和9.52%;但没有人感觉社会不会给他们带来压力。   有66.67%的同性恋者认为压力来自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接纳程度低;而因当前的法律不认可同性恋结婚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的压力分别占到61.19% ; 因怕被人歧视、怕被遭到不平等的待遇而不敢在社会公开性取向的分别占42.86%; 不能和自己的好友介绍自己的同性爱人的比例为52.38% ;认为在异性恋群体中没有归属感的占38.1% ;其他因素占9.52%。   这些数据表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当今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和宽容程度很低,这成为了同性恋者在社会中压力的主要体现。   5 总结与建议   5.1总结   同性恋者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家庭、成长、心理状况以及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在青少年同性恋群体者中是独生子女的所占比重较大,而且他们拥有着和睦的人际关系和温馨的家庭环境,但承受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是最大的。这主要是体现在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家人的不理解和不支持以及自己今后的婚姻问题和养老问题等方面。   大多数同性恋者感受到社会对其的态度是消极的,大部分人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很低。因此同性恋者大都会经历困惑、疑问、矛盾、害怕、痛苦等心理过程。长此以往将会加重处于相对弱势的同性恋者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他们心理上的恐惧和压抑,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这迫切的需要大众转变对同性恋者的歧视态度,学会包容和理解,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宽松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减少悲剧的发生。   5.2建议   对于同性恋者,应根据不同种类的压力及压力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提升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通过各种正规途径,宣传、教育等适时地向大众宣传同性恋的相关知识。   促进同性恋婚姻立法。通过立法途径,让同性恋者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正面关注。从国家角度以立法的方式肯定和保护同性恋人群的合理诉求,必然有助于同性恋群体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增进对同性恋群体的正面引导。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处理同性恋问题有具指导性和实践性意义的研究很少。这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支持不足的影响。对于同性恋人群而言,更重要的是疏导。如何让这一人群从正规渠道获得所需信息,引导他们健康发展,才是我国处理同性恋问题的当务之急。   鼓励针对同性恋的创新研究。要解决好同性恋这个相对较少,但绝对数量巨大人群的问题,就必须对针对同性恋的研究进行鼓励和支持,尤其是有创新性和指导性的研究。这样才能促成更多有意义的研究结果的出现,才能为处理好同性恋问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同性爱亚文化[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4.   [2]庾泳.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研究一一以长沙男同性恋人群为例[D].中南大学硕七学位论文,2006:3.   [3]霭理士.性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4](美)葛尔?罗宾等著,李银河译.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梁丹蕾,女,22岁,行政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2010级本科生。   吴琪琪,女,21岁,行政管理系劳动与社会保障2011级本科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同性恋治疗”就是一种“伪科学”|伪科学|同性恋|同性婚姻_科学探索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同性恋治疗”就是一种“伪科学”
  ■ 观察家
  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一些医疗机构却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这番怪现状,也是对医疗监管和社会执法的挑衅。
  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近日引发舆论热议。新京报日前曝光了电击法、驱魂法、催眠法、注射法、画符法等众多离奇的“治疗法”。而早在2000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发布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三版》就将“同性恋”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去除了。去年12月19日,中国首例同性恋扭转治疗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判决书中也明确指出“同性恋并非精神疾病”。
  有市场是因有需求,来自北京同志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LGBT群体中,1600多名调查对象有近十分之一的人,迫于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原因寻求扭转治疗,但并没有一个案例显示扭转治疗后,性取向得到改变。
  看来,同性恋不是病,各种“同性恋治疗”才是“病”,而且是社会病。近两年来,同性恋平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去年10月30日,54岁的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公开宣布,“我认为,成为一名同性恋者是上帝赐予我的最伟大的礼物。”今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这也让美国成了全球第21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这两个标志性事件,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上同样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传播,同性恋议题也得以反复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毋庸讳言,直至今日,多数同性恋者在中国仍要面对家庭压力、社会认同等境况。强求多数人认同并接纳同性恋,与强求同性恋者接受所谓“同性恋治疗”,一样不靠谱。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只能守在“存在即合理”面前停步不前。各种荒诞的“同性恋扭转法”至少暴露出某些职能部门监管嗅觉的迟钝,以及一些为不良商家提供推广服务的市场主体在社会责任上的缺失。
  比如,既然同性恋不是病,那么打着各种“同性恋治疗”幌子的不良商家就有了非法行医的嫌疑。媒体记者轻易就能探访到的“同性恋治疗”市场,相关职能部门断无“发现难”、“取证难”的说辞。那么问题就来了:对这些不良商家,为什么不及时取缔?为什么不依法严查并处罚?
  “同性恋治疗”之所以成为一个广阔的市场,与社会观念的保守也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普遍的性向歧视使得一些同性恋者不得不寻求“医学治疗”的帮助,医疗机构本应站在专业角度向同性恋者及其家属宣扬“同性恋不需要治疗”的常识。但在利益面前,确有一些医疗机构放弃了底线的专业操守,并转而向畸形的“同性恋治疗”市场屈服。问题在于,为什么注射胶原蛋白治理同性恋,竟然还会在三甲医院存在。这样严重违背医学常识的治疗竟然存在于堂堂正规医院当中,恐怕不只是医学水平的问题。
  关于性取向的问题,事关社会道德观念。但是,同性恋治疗最终只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打着“医学”、“治疗”名义进行的“同性恋治疗”则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从情感上,很多人对同性恋的接受度可以有异,但是,从理智上,则不应接受“伪科学”的同性恋治疗。
  □王刚桥(湖南学者)
  (原标题:“同性恋治疗”就是一种“伪科学”)
  扫一扫,带你看最新最有趣的科学。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探索官方微信(也可微信搜索:sinascience或新浪探索)。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同性恋调查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