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聊天怎么说话 说话 谈心

说话的艺术-马银春-演讲与口才-文轩网
定  价 : ¥33.00
文 轩 价 : ¥24.10 (7.3折)
配 送 至 :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中国 四川省 成都市 请选择
作  者 :
所属分类 :
促销活动 : “读文轩好书,过洋洋新年”图书音像,满88-10,168-20,398-50
购买数量 :
件 此商品已售出0本
服  务 : 由"文轩网"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购买最佳搭配 定 价:¥33.00 文轩价:¥24.10
¥24.10 (7.3折)
作 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开 本:16开 页 数:275 印刷时间: 字 数:225000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版 次:1 印 次:1 I S B N:9
重磅推荐 文艺小说 少儿童书 经管励志 居家生活 科技考试
¥51.40¥65.00
¥131.20¥193.00
¥25.40¥35.80
¥16.80¥21.00
¥23.90¥40.00
¥28.00¥35.00
¥34.10¥48.00
¥39.20¥49.00
¥28.90¥39.00
¥41.20¥55.00
¥21.70¥35.00
¥51.00¥69.80
¥32.20¥46.80
¥30.70¥42.00
¥28.00¥35.00
¥28.80¥39.50
¥24.40¥36.00
¥25.10¥39.80
¥23.40¥32.00
¥26.30¥36.00
¥25.60¥35.00
¥25.80¥36.80
¥21.70¥32.00
¥24.90¥36.80
¥40.20¥59.20
¥64.90¥100.00
¥193.70¥285.00
¥234.50¥345.00
¥81.30¥125.00
¥38.90¥60.00
¥25.60¥39.60
¥79.80¥118.80
¥63.30¥96.00
¥245.10¥345.00
¥61.00¥91.20
¥544.00¥680.00
¥21.20¥32.80
¥26.70¥39.80
¥33.30¥45.00
¥29.10¥39.80
¥36.80¥49.00
¥15.80¥22.00
¥28.70¥39.80
¥39.20¥49.00
¥31.10¥42.00
¥16.30¥25.00
¥41.80¥58.00
¥33.30¥45.00
¥57.20¥88.00
¥27.40¥38.00
¥27.40¥38.00
¥27.40¥38.00
¥34.60¥48.00
¥22.50¥32.80
¥22.80¥35.00
¥25.90¥39.80
¥56.00¥70.00
¥52.50¥70.00
¥40.00¥58.00
¥26.20¥38.00
¥150.30¥167.00
¥125.80¥148.00
¥51.00¥60.00
¥46.80¥55.00
¥145.80¥162.00
¥146.70¥163.00
¥72.20¥85.00
¥147.60¥164.00
¥145.80¥162.00
¥23.20¥29.00
¥12.60¥18.00
¥51.00¥60.00
&&&&说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想把话说好,就没有那么简单。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学会说话。由此看来,把话“说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你想生活幸福吗?你想事业一帆风顺吗?你想获得广泛的人脉吗?你想用最小的代价就能办成大事吗?那就打开《说话的艺术(白金版)》(作者马银春)吧!&
隐藏全部&&&&&&你想生活幸福吗?你想事业一帆风顺吗?你想获得广泛的人脉吗?你想用最小的代价就能办成大事吗?那就打开《说话的艺术(白金版)》吧!&《说话的艺术(白金版)》的作者是马银春。
隐藏全部&&第1章&幽默的艺术1.生活需要幽默2.人人都能幽默起来3.你也能“一语惊人”4.要想快乐,就要随身带上幽默5.宽松的气氛,需要幽默来着色6.幽默,让你每天笑一笑7.尴尬时,别忘了幽默8.幽默风趣,可以打破僵局9.幽默:构筑和谐的人际关系10.幽默的作用第2章&赞美的艺术1.让赞美充溢我们的生活2.送给每个人一朵赞美花3.赞美,不花钱就能办成事4.赞美,为人处世的最佳权术5.赞美能给人以力量6.赞美是最好的激励棒7.赞美是最值钱的本事8.赞美要有尺度9.背后赞美效果最佳10.善于从小事上称赞第3章&交谈的艺术1.交谈时,实话有时不能实说2.交谈时,要说三分话3.聊天时也要讲方式方法4.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5.谈话要看场合6.委婉谈话是一种“软化”艺术7.办公室交谈要注意细节8.要会“谈”情说爱9.夫妻间交谈要讲分寸10.与陌生人谈话的艺术11.这样的交谈最不受欢迎12.谈话要多思量,不要畅谈所有的话13.交谈礼仪不可少14.交谈不要炫耀自己第4章&批评的艺术1.批评是一门艺术2.批评要拐弯抹角3.批评也要讲究个度4.批评前,要先给足面子5.千万别这样批评人6.批评孩子要讲方法7.批评下属有技巧第5章&拒绝的艺术1.拒绝话要巧说,不得罪人2.委婉的拒绝容易让人接受3.这样把“不”说出口4.拒绝的实用技巧5.该拒绝就拒绝6.拒绝上司有妙招7.拒绝求爱有方法第6章&说服的艺术1.说服并不等同于批评2.说服要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3.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4.打比方更有说服力5.就事论事讲道理6.巧妙设问说服对方7.“将心比心”才有说服力8.巧言激将,说服顺当9.直言易惹祸,规劝要委婉10.从对方的喜好处人手,来说服11.替别人着想的说服最易动心12.说服的捷径,先满足别人13.规劝别人的话必须好听第7章&推销的艺术1.营销是一门口才艺术2.成功推销需要好口才3.说好开场白,是推销的开始4.找准客户,巧语攻“心”5.推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6.寻找客户感兴趣的话题7.恭维话说到心坎上8.回答顾客问题有妙招9.推销讲解要生动形象10.灵活从容应对拒绝11.如何与客户电话沟通第8章&谈判的艺术1.营造和谐的谈判气氛2.掌握谈判中的叙述技巧3.答复谈判对手的技巧4.拒绝谈判对手的技巧5.谈判中的插话技巧6.和颜悦色的谈判才能双赢7.谈判中的诡辩及对策8.有效谈判的技巧9.这样提问能挖出信息10.巧说服:让对手心悦地接受11.结束谈判的技巧第9章&演讲的艺术1.演讲前,准备工作要做好2.演讲要把握住听众的心理3.说好开场白,成功一半4.用幽默活跃演讲气氛5.短小精悍的演说最耐人寻味6.用“情”演讲最动人心7.懂些演讲的艺术手法8.让演讲的结尾更圆满
隐藏全部&&&&&&旅店的经理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么廉价的小房间呢?你的儿子来住宿时,总是选择最贵的房间。”&&&&“没错,”洛克菲勒说,“我儿子的父亲是百万富翁,我的父亲却不是。”&&&&生活中,如果人们能经常以幽默的态度来对待各种事情,如在寒冷、炎热、潮湿或令人难熬的日子里,说上几句逗入开怀的笑话,肯定能重新振作大家的精神。&&&&幽默的言辞往往是最佳的润滑剂,还能平息对方的怒气,让对方迅速转怒为喜。&&&&英王乔治三世有一次到乡下打猎,中午感觉肚子有些饿,就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要了两个鸡蛋充饥。吃完鸡蛋,店主拿来账单,乔治三世瞄了一下仆役接过来的账单讥讽地说:“两个鸡蛋要两英镑!鸡蛋在你们这里一定是非常稀有吧!”店主毕恭毕敬地回答:“不,陛下,鸡蛋在这里并不稀有,国王才稀有。鸡蛋的价格必然要和您的身份相称才行。”乔治三世听完不由哈哈大笑,爽快地让仆役付账。店主幽默的言辞不仅没有激怒英王,反而获得不少的收入。&&&&幽默感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成为人见人爱的开心果,幽默所构成的条件,并不是在字眼上故弄玄虚。&&&&很多场合,气氛有些沉闷,人们互相戒备,这时候一句逗得大家开心一笑的诙谐话语,往往能打破彼此之间的隔膜,让人心情愉快地进行交际。掌握了幽默这个武器的人肯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个诙谐幽默的人,一定有着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他能感染周圈的人,能把尴尬的局面改善,能应对复杂的局面。幽默的人知识面广,不单调乏味,有深厚的生活经验,不是简单的玩弄词汇。生活中的幽默无处不在,只要你多观察生活,多注意生活,多借鉴他人好的经验,并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就能升华你的幽默感。那么,幽默口才具体是怎样培训出来的呢?&&&&1.要有健康高尚的情操,豁达的心态&&&&幽默口才属于生活中的强者,属于乐观向上的人。要想用自己智慧的火花去照亮别人,首先自己的心灵应该充满阳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满脑子小算盘、心胸狭窄的人是不可能有幽默口才的。&&&&心胸开阔的人能够用幽默口才化解遇到的尴尬场面,能够用可贵的宽容来消除别人加到自己身上的伤害。&&&&看这样的一段对话:&&&&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当了20年老右,平反后补发了一笔钱。儿子看妈妈认真地数钱,天真地说:&&&&“爸爸怎么弄这么多钱财!”妈妈答:“当了20年‘老右’补发的!”儿子听了,神情严肃地说:“妈妈,长大了我也当‘老右’,挣好多好多钱!”这话是出自孩子口中的大实话,听了令人发笑,虽然是充满辛酸的笑,但足以震撼人心。&&&&说这话的那个人如此面对自己的遭遇,真可谓开朗达观。谁不佩服他这种苦中求乐的本事呢?&&&&2.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了健康明朗的思想,并不一定具有幽默的口才。我们还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幽默的口才需要丰富的学识支撑。很难想像一个孤陋寡闻的人能够成为一个幽默的高手。只有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对社会、人生有较深的认识与感悟,才有可能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冬烘先生”只能成为幽默的对象,幽默的材料,不大可能成为幽默口才的主人。&&&&幽默者往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物。他们的谈吐中既会有一定的哲理,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幽默口才需要渊博的知识,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会给谈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燃料、新武器。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人肯定不是博学多才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腹中空空。只有有了慧心,才有可能有秀口。头脑中储存下大量的知识学识,才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派上用场。&&&&《文苑滑稽谈》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山东有一学官,在阅卷中发现一份考卷附有一张纸条,写道:“同乡某相国,学生童亲妻。”考生写这张纸条,是想让学官知道他是相国亲戚,从而另眼相看,破格录取。但这位学官为人刚正严明,不肯开“后门”。尤其看到这位考生连“亲戚”的“戚”竟写成了“妻”字,足见学业之差。于是,便故意在卷子上批了一句:“该童生既系相国妻,本院断不敢娶(取)。”&&&&这位考生误“戚”为“妻”,令人可笑。这位学官将错就错,批语辛辣,更使人捧腹。&&&&3.要目光敏锐、善于联想&&&&幽默口才尤其需要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需要独到的见解,立体发散的思维品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领袖们》中这样评价周恩来:&&&&周恩来口才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位领袖,他讲话时有四个特点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隐藏全部&&
好评 中评 差评 天猫评论
文轩网作为纸质出版物网络销售平台,所售图书均为全新正版,请放心购买。
文轩网图书/音像单笔订单满38元免运费(内蒙古、青海、海南、新疆、西藏、宁夏及海外地区除外)。未满38元全国运费5元/单。
与文轩网合作的物流公司有:申通/圆通/CCES/港中能达/邮政经济快递/邮政平邮等。(发货系统自动匹配,暂时无法指定快递)
没有解决您的问题?
暂无提问,您可以咨询我们,我们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响应~说话不要太老实_分节阅读_1 - 书包网
|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_分节阅读_1
说话不要太老实 作者:hustp
第一章 走出太老实的说话误区
  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尤其是现代社会,介绍自己、进行交流、合作共事,都需要合理的语言表达。如果说话随便,不看周围情况,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就会造成难堪,甚至伤害到别人。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并不缺乏知识和技能。但知识学得再好,如果没有出色的口才,就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不能让别人认同你。
  我们经常看到以下情形:
  有的人以情理服人,让对方心服口服;有的人以气势压人,好争论,认死理,较死劲,往往既说服不了人,还遭人厌恶。
  有的人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有的人喋喋不休、夸夸其谈,却又词不达意,语无伦次。
  有的人说话顾及别人,给别人留有余地,让别人有话说;有的人只图自己过瘾,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有的人说话风趣幽默,使谈话气氛轻松、融洽;有的人说话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
  为人处世、社交办事成败的一大关键就在于是否会说话。会说话的人,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不会说话的人,处处受限,寸步难行。好的口才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自己在复杂的人际关系间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帮助,引导我们一步步达到目的。
  《说话不要太老实》是一本对所有亟待提高说话水平的老实人有所帮助的书,它用精彩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条分缕析地总结出一系列说话技巧和方法,总结出老实人应该遵循的说话规律。这些方法与规律并不是要你学会奸诈圆滑,而是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和水准,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
  ■ 第一章 ■
  走出太老实的说话误区
  有没有良好的口才,已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基本标准之一。口才在每个人的命运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口才好,有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也许有些人会说:“说话有什么难,这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可是,要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说出水平,体现特色,则是个人素质高、能力强的直接体现。这是因为,只有“会说话”,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办成事情、做好事情。因此,真正的“会说话”是一种语言的表现艺术,是发展人生、成就事业的根本。能言善辩的说话能力,是每个老实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1. 老实人爱奉承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称赞,希望自己的真正价值被认可,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任何时候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人们会对肉麻的奉承、巴结感到恶心,对对方发自内心的赞扬却很渴望。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卡耐基也曾说过:“当我们想改变别人时,为什么不用赞美来代替责备呢?纵然部属只有一点点进步,我们也应该赞美他,因为那才能激励别人不断改进自己。”
  有鉴于此,老实人不妨遵守“黄金原则”:“希望朋友对我们如何,我们就对他们如何”——发自内心地称赞他。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送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999顶,只剩下最后1顶了。”
  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1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得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
  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1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您了。”
  杰克刚刚进入推销行业不久,还是一个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
  一天,一位推销行业的前辈带他上门推销,希望他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尽快学到一些经验。
  杰克对前辈的一言一行仔细观察,用心记忆。一天,他发现前辈一见到客户,就笑容满面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本来一脸严肃的客户听了,立即喜笑颜开地说:“哪里哪里,这是应该的。”
  于是,下面洽谈的气氛变得融洽许多,遭到几次拒绝的生意现在也谈成了。杰克仔细分析,认为是前辈赞扬的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是,勤奋好学的他将这句话记在了自己的本子上。
  老师终于同意让杰克独立完成任务了。他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个玩具商。在见到这位客户之前,杰克做了大量准备,包括如何将寒暄引入正题、如何说服客户。在自认为准备得十分充分之后,他敲响了玩具商办公室的门。
  杰克看见玩具商一脸严肃,决定先缓和一下气氛,于是故作兴奋地说:“我听说您最近又做了不少善事,真是心地善良的人啊。那些穷苦的人能够遇见您,真是他们的一种幸运。”
  玩具商听了赞扬后目瞪口呆,心想:“我最近根本没做任何善事,这位推销员肯定是记错人了,我不能允许一个不重视我的人在我的办公室里。”于是,玩具商说:“先生,恐怕你是认错人了,我很忙,请回吧!”
  就这样,杰克还没有开口说正事,就被拒绝了。书包网
赞美不是奉承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赏识。但是,周围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赞美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正确运用这门艺术,会使被赞美者心情愉快。作为赞美者自己,也会从中感到快乐甚至幸福。
  但是,老实人必须弄清楚一个问题:真诚的赞美和奉承究竟有什么不同。因为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使那些不愿赞美他人的老实人“赞口常开”的关键。
  赞美与奉承有本质的区别。赞美是真诚、热忱的,是出于真实的感觉,绝不掺杂任何不良的用心。同时,赞美是对别人优点和长处的充分肯定,是为满足别人对于尊重和友爱的需要,给别人以精神上的激励和鼓舞。而奉承他人则是宁肯牺牲自己的尊严来恭维人,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企图,是趋炎附势,巴结讨好权威。正如卡耐基所说:“奉承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而赞美是发自心灵的。”
  第一个区别:是否发自内心。真诚的赞美起源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美感”,一种冲动。它反映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即在两个人之中,其中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发现了符合自己理想和价值标准的可贵之处。我们认识、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们赞美他的一些优点。
  但奉承却不同,它不是发自内心世界的对另一个人的认可和钦佩,而是基于内心世界早已存在的一种目的,一种对眼前或日后能够收到“回报”的投资。奉承人的老实人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脸上虽眉飞色舞,心里却有几分不自在;他的词语是火辣辣的,但他的内心却一片冰冷。他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想着的只是如何顺利办完与自己利益攸关的事,如何获得自我的满足。
  第二个区别:真诚的赞美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赞,而奉承则是凭空捏造、无理无据的捧。聪明的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非常有针对性和分寸。他们知道哪些应该讴歌,哪些应该提醒注意,哪些应该反对。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完美,人更不存在十全十美。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根本不会用“最最”这类字眼,也不会用“他没有缺点”这种措辞去评价一个人。
  爱奉承人的人把只能用一般词语赞美的东西任意扩大。大事特夸、小事大夸、无事也要夸是这些人的特点。有些“佼佼者”,能把一个人的优点转变成缺点,又同样能把一个人的缺点转变成优点,因而他们在领导、上级面前,时常“义正色严”诋毁别人,以博取欢心,而心里却打着自己的主意。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会说“这个人喜欢被人拍,我就多拍一拍他吧”,或者“他喜欢坐轿,我就抬一抬吧,总有一日要把他摔下来”,因而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会自以为聪明地向旁人挤眉弄眼,以显示自己非凡的本领。
  使别人快乐和讨对方喜欢是两件不同的事。使别人快乐考虑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讨对方喜欢则刚好相反,处处计较的是个人的得失。要把握分寸,真心地赞美自己周围值得赞美的人。
  赞美是一种有特色的说话方式。赞美别人,既可以增添自信心,也可以增强说话的胆量。
  ◎ 赞美的法则
  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一定要遵循以下法则:
  (1)真诚。每个人都珍视真心诚意,因为它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原则。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真诚来决定的。
  (2)讲究场合,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3)具有特点。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极具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比赞美其本人好。当你赞美一个人的行为或贡献时,你的赞许更显得真诚。而且,如果别人知道他的确值得被赞美,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赞美行为比赞美本人更可以避免功利主义或偏见。
  (5)详实具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取得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书包网
不要给赞美打折扣
◎ 不要给赞美打折扣
  老实人称赞他人的时候,不要提及会让赞赏打折扣的旁枝末节,紧紧围绕赞赏这一主旨,主要谈论对方的成绩。
  不要多此一举地指出,可能是某些外界因素让这一成功轻而易举。比如:“这的确是令人可喜可贺的成绩,不过各方面的条件都这么有利,怎么也能取得好成绩……”
  还要小心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以为打了折扣的赞赏会更真实可信,更有分量。
  不要自作聪明地指点同伴,怎样做会更好,哪怕是生活小事。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里的盐多了一点……”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赞赏的效果,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有时,你必须对某项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论。这样一来,赞赏和批评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没有必要把优秀成绩打折,要把总结中的批评当作与赞赏相对立的独立部分。
  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赞赏的作用。有些人很少受到表扬,听到别人称赞自己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收到称赞的时候想要表明,取得优秀的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的时候,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你重复一次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 拿捏好赞美的尺度
  世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凡事能够把分寸拿捏得好,就是一种智慧。在夸赞别人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分寸拿捏的尺度不同因而后果也不同的现象。如果赞美恰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是,不恰当的赞美就成了阿谀,难免遭人轻视。把握赞美的分寸十分重要。
  赞美能赢得友谊。赞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能以赞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缘。所以,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基督教唱赞美诗,佛教唱炉香赞,说明对神、佛也要人赞美,更何况对一般人呢。尤其当一个人灰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见光明。要想获得友谊,诚心地赞美别人,必定能如愿。
  阿谀会遭人轻视。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实这并不难,赞美别人也是一善。但赞美不同于阿谀,阿谀是一种虚伪的奉承,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宁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畏。有的人赞美不当,成了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也会受人轻视。因此,做人不要阿谀谄媚,也要避免不当的赞美。
  赞美和阿谀最大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赞美一般是符合或接近客观实际情况的,而阿谀往往是夸大其词。在日常交际中,要多一些真心诚意的赞美,少一些别有用心的阿谀,这样最终会给你带来好名声。
  ◎ 即使奉承也要坦诚得体
  常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在这个社会上,会说奉承话的人似乎比较吃香。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奉承话时,心中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奉承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由此可见,说奉承话是与人交际必备的技巧之一,奉承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讨人喜欢。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奉承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滞的孩子,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奉承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你若说:“哦!你的小孩子似乎很健康。”效果就会好些。
  所以,奉承别人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奉承话,就会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对方听在耳中,那感受自然和听一般奉承话大有不同。
2. 老实人背后说是非
事实证明,恣意谈论是非很容易卷入人与人的争斗之中。我们要学会远离是非,不要背后说人,那样只会自降水准。同时,对是非多的人一定要保持提防。说话时,学会对事不对人,不要把事情上升到做人的高度。当我们挑拨别人的时候,我们也会受到挑拨。因此,我们也不要挑拨别人。是非的孪生兄弟就是流言,流言止于智者。对于已有的是非,也应该以公平调解为主,不要煽风点火。
  某文化公司要建造一座影剧院。这一天,公司王经理正在办公,家具公司的李经理找上门来推销座椅。
  “哟!好气派。我从未见过这样漂亮的办公室,如果我有一间这样的办公室,我这一生的心愿就满足了。”李经理这样开始了他的谈话。他用手摸了摸办公椅的扶手:“这不是香山红木吗?难得一寻的上等木料哇!”
  “是吗?”王经理的自豪油然而生。他说:“整个办公室是请深圳的装潢厂家装修的。”说罢,不无炫耀地带着李经理参观了整个办公室,兴致勃勃地介绍设计比例、装修材料和色彩调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说,李经理顺利地拿到了王经理签字的座椅订购合同。他自己得到了满足,也给了王经理一种满足。
  有个投资人打算给一个公司投资1000万美金。一次,当他跟这个公司的CEO聊天时,却意外地发现这个CEO抱怨手下员工能力很差,公司副总心胸狭窄。
  这个投资人立刻告诉那位CEO说:“我觉得投资你们公司的风险太大了,你找别人融资吧,再见!”
  ◎ 背后说人,自降水准
  中国有句古话叫“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这是很不好的,在日常交际生活中要注意“闲谈莫论他人是非”。老实人对别人的成功要议论,对别人的失败也要议论,任何东西都能成为他们议论的对象。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并不是被他人议论,更不是议论他人,而且议论大多数都是负面的。因此,我们要尽量把这个陋习改掉。
  在背后议论他人的好坏,是对人际关系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行为。同学、同事之间不要互相议论,若我们对某个人有意见就可以约个时间,或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指出你对他不满意的地方。这样一来,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因此感谢你,人际关系也会和谐融洽。
  下面这个旅美学者的经历对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些帮助:
  “我在美国和俄罗斯时,从来没有人在我面前说第三个人的坏话,我自己倒有时会犯这个毛病,在一个人面前对不在场的某个人说三道四。后来,有个俄罗斯人告诉我:‘在我们这个地方,和一个人议论另一个人的事是不道德的。’我从那以后,就把这个坏毛病彻底改掉了。”
  我们都知道背后议论他人对人际关系极具破坏力,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努力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
  背后说人,那是自降水准的表现。
  虽然这里所说的背后说人是说人坏话,但即使是说人好话,也不适宜在背后说,而应该光明磊落地对别人说出来,这样别人感觉高兴,感受到你的真诚,你自己也会感觉良好。
  为什么不应该在背后说别人呢?原因就在于你在背后说别人,就显得自己的价值观很低。设想一下,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如果他在背后跟别人议论起某个人的坏话,这个人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也就大打折扣了。
  而且一个人背后说人很可能是因为个人情绪得不到宣泄,于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你发泄情绪的对象很可能以后会成为你的敌人,即使不成为敌人,他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地方崇高。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背后说人向来是受到鄙夷的,是任何光明磊落的人所不屑做的。
  聪明人看得起自己,不自轻自贱,不自降水准。他们不会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理,也不奢求别人一定会认同。事实上,背后说人的人所说的往往是偏见,如果是真理就用不着背后去说。
  背后说人是世俗的表现。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光明磊落,从来不在背后议论任何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生活中逐渐变得琐碎,变得啰啰嗦嗦,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语,总是有理不完的是非。人生哪有那么多时间用在这些是非之中?
  背后说人是道德品行低下的表现,是被人看不起的行为。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让别人看得起自己,首先就应该改掉背后说人的毛病。一旦这种毛病粘在一个人的身上,他就永远摆脱不了品质低劣的嫌疑。
挑拨离间,易招灾祸
当然,我们不仅不要背后说人,即使对别人的背后说法,我们最好也不要去听,以免卷入这样那样的是非之中。你并不赞同他的观点,但你还是出于礼貌倾听他的话。这个时候,你要想想自己究竟处在一个什么位置,自己的头脑中究竟需不需要塞入这些并非事实的东西。即使你赞同那些话,那些话听来也会影响你对别人的判断,影响你和别人之间的交往。说话的人唯恐说出来的话不吸引人,不夸张,不能让你记忆犹新,于是便添油加醋,添枝加叶,进行了很大的发挥。你听进了他的话,你甚至认为世界上怎么有那种人存在,你自己心中的正确判断就会被掩盖,你就会用一种错误的情绪代替理性的思考。
  背后说人是没有气度的表现。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有大气度的,背后说人的人也很少能获得成功,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把时间耗在琐碎的事情上,而且还在于对这些琐碎的事情极感兴趣,这正说明了他们思维空间的狭窄和人生的无聊。
  人不能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背后说人。要知道,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那是上天留给你思考和学习的时间。现在的人有时候显得过于无聊和郁闷,能找到的话题也不过是别人的短处,于是就成了背后说人的开始。
  真正伟大的有成就的人,绝不是那种背后经常说人的人。既然如此,我们就理应追求成就,追究价值,追求我们的人格完美,不能做背后说人的人。
  ◎ 挑拨离间,易招灾祸
  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气和说话的内容。口气不能有挑拨的暗示,不能有意装作无心出口。而说话的内容更是要谨慎选择,即使自己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也要懂得有些话可以说,有些话万万不能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话当你说出来之后,才会发现那些话特别刺耳,甚至有可能让听者勃然大怒,去找其他人算账。在这个时候,你实际上是在煽风点火,这是最让人不齿的行为。
  事实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你话说出口,它如何传播就已经不在你控制的范围之内了。试想一下,如果挑拨别人的关系,被当事人知道的话,在他心目中,会认为你是什么人?显然是小人,是进谗言的人。有了这种判断,他会觉得无论对你做什么,都是正义的。因此,他也不会吝惜使用各种手段来对付你,你无形中就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
  《史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刘邦有个属下叫曹无伤。这个人想挑拨项羽和刘邦的关系。于是,他对项羽说,刘邦有称帝的迹象。以前刘邦爱财贪色,但自从进了关中,他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项羽听了曹无伤的话,于是摆出鸿门宴,请刘邦来赴宴,计划在宴会上结果了刘邦的性命。刘邦得到邀请后,知道有人在挑拨离间。不去解释的话,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带了许多礼物去见项羽。项羽一看礼物,觉得刘邦还是很恭敬,不像是要谋反。刘邦看项羽语气有所缓和,就对项羽说不知道是谁在挑拨将军和我之间的关系。项羽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说是曹无伤。
  刘邦从鸿门脱险回来后,立刻找了个理由把曹无伤杀了。
  事实上,没有任何人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只会将他当作小人。然而,在我们每天的说话中,可能经常做着挑拨离间的事情。或许出于嫉妒,或许出于愤怒,或许出于其他种种不可告人的想法,或者仅仅出于无心。在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智慧。不挑拨离间,不仅是修养,而且也是智慧。挑拨离间不仅是败德行为,而且也是十分愚蠢的。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改变我们说话的语气和句式。谨慎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些话我本不想说的,但是……”这种句式在挑拨别人关系的时候经常使用。
  在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成为秘密的宣扬者,不要总是跟别人说:“有件事,不知道你知不知道……”或者“我原来也认为他不是那样,但是……”这种话的影响很坏,很容易让人相信,也难免成为挑拨离间的用语。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挑拨离间别人的亲朋好友关系。即使他们有矛盾,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机可乘。对于亲朋好友,即使有再大的矛盾,也难免有“历经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一天。试想,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自然将矛头全部指向自己。
  光明磊落、正直坦荡的人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鬼鬼祟祟、挑拨离间的人只会让人唾弃,被人看不起。人说话做事,心中都应该有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道德底线。显然,挑拨离间是在道德底线之下的。
3.老实人常揭人短
◎ 流言止于智者
  流言虽然极易传播,但却止于智者。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传播流言,也根本不会相信流言。
  流言止于智者,我们不但不要相信那些听来的东西,而且对亲眼看到的东西都不能毫无保留地相信,因为看到的未必都是事实。有很多人为了算计别人,往往会用一些障眼法布置现场。如果一个人缺少判断,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就难免被别人欺骗。在社会中生存不是偏听或偏看就可以的,而要用心思考,要好好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时候,人容易陷入流言之中。在这个时候,真正聪明的人一定坚持心中认定的判断,而不会被其他人的狂热左右而失去了思考。我们不但不能相信流言,而且不要传播流言。流言传播出去的危害是惊人的,我们必须让流言在自己这里戛然而止。
  对于比较流行的言论、判断,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保持一种省思,绝对不会因为有了这样公认的言论和判断而失去自己的思考。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其他的大部分人都是盲从的。人要掌握真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狂热,都不要不切实际,都不要异想天开,都不要放弃思考。
  3. 老实人常揭人短
  与人交谈,应该照顾别人的感受,不要咄咄逼人。学会体贴别人,善于施惠,短短几句话就可以做到。成功者在交谈中会给别人留情面,有时候,还要自己巧装糊涂,给对方一个台阶下,用情理服人,而不是用话语压人。因为他们知道,压人不会产生愉快的效果。我们要坚持人人平等,不论处在什么状况,都不要有过分的优越感。不要轻视任何人,要学会通过诚意来打动他们。有些时候,言语伤人比刀子还锋利。为此,一定要注意组织好我们的语言。
  一次在酒店里,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顺手把制作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插入”自己的口袋。
  这时,一位服务小姐看到了。但她并没有当场给顾客难堪,而是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只装有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说:“先生,我发现您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喜爱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经经理同意,我们把这双图案最精美的景泰蓝食筷赠送给您,并按‘最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
  那位外宾自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音。在表示谢意之后,他借口喝了两杯,误将食筷插入衣袋,由此下了台阶。
  有一群人在看电视剧,剧中有婆媳争吵的镜头。张大嫂便随口议论道:“我看,现在的儿媳真是不知好歹,不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后自己老了怎么办?”话未说完,旁边的小齐马上站了起来,怒声说:“你说话干净点,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讨厌别人指桑骂槐!”
  原来,小齐平素与婆婆关系失和,最近刚从家里搬出另住。张大嫂由于不了解情况,无意中揭了对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齐。
  ◎ 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为人处世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切记:揭人之短,伤人自尊!
  “揭短”,有时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敌视的双方用来作为攻击对方的武器。“揭短”,有时又是无意的,那是因为一不小心犯了对方的忌讳。有心也好,无意也罢,在为人处世中揭人之短都会伤害对方的自尊,轻则影响双方的感情,重则导致友谊破裂。
  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一位年轻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张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
  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咬耗子,多管闲事!”小张不由得闹了个大红脸。
  在这里,小张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
  所以,还是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避开言语“雷区”,千万不要有意无意地戳人痛处。
  与人谈话,千万不要揪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对于别人已经发生的笑话或者故事,也不要老是挂在嘴边。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即使是最喜欢开玩笑的人,也很忌讳别人拿他的过去说事。如果我们总是因为一件事情而遭到别人嘲笑的话,我们心中自然很不好受。事实上,别人也未必安了坏心,很可能是随口提起。
处处照顾别人的面子
我们要学会从心底尊重别人,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真正聪明的人往往很宽容,对别人过去发生的不快,从来不会提起。试问,谁又愿意和一个经常揭自己伤疤的人交往呢?
  每一个人生活中都有很多的无奈,过去的日子或许并不光彩。现在成功了,有地位了,自然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尊重,对于过去的日子也很忌讳。因此,我们不要揪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老是取笑人家。即使你的取笑是无心的,对于别人来说却听得十分刺耳。而那些依靠小辫子威胁和敲诈别人的人,不仅道德上让人不齿,他们自身也处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你让别人感觉到了威胁,别人也一定会威胁你,因为没有谁弱小到失去报复的能力。
  ◎ 处处照顾别人的面子
  人都是讲究面子的,很多时候面子和自尊是等义的。人性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这一点。那些老于世故的聪明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设法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足你的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
  失败的老实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学会给人面子。
  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别人保存了面子,而你则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宋朝宰相韩琦在军中带兵时,有一天晚上批阅公文到夜深。那位为他举烛的卫兵实在太困了,不小心将韩琦的头发烧掉一绺。韩琦只是摸了摸头发,一言未发,继续批阅公文。过了一会,他抬头一看,卫兵换了人,马上意识到刚才那个卫兵已被卫队长叫出去责罚了。他忙走出去,对卫队长说:“他已经知道怎样拿蜡烛了,不要惩罚他。”他还好言安慰那位犯错的卫兵。
  还有一次,韩琦宴请下级官吏,并拿出一个玉杯请大家欣赏。这对玉杯价值连城,韩琦十分珍视,平日是轻易不肯拿出来的。不料,一位下官喝醉了,不小心将玉杯碰落在地。他吓得酒都醒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连称“死罪”。谁知,韩琦只是淡淡地说:“大凡宝物,该有它时它就来了,不该有它时它就走了。天数如此,这不是你的错。”经此一事,朝中上下无不传颂韩琦气度过人。
  在生活中,我们稍加留意,即可发现,越是地位崇高的人,越是谦虚待人,处处照顾别人的面子;越是地位低下的人,越是趾高气扬,不把别人的面子放在心上,甚至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并非地位高了自然会照顾别人的面子,恰恰相反,因为他们善于照顾别人的面子,才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情面,千万不要咄咄逼人。当你咄咄逼人的时候,只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口才有多好,这种炫耀本身就是让人厌恶的。咄咄逼人很多时候都会让人产生刻薄的印象。试问,又有几个人愿意跟那些刻薄的人交往?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学会不说偏激的话,不多说批评的话,即使批评也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要针对过于泛泛的群体,因为这个泛泛的群体很可能就包括了你的谈话对象。在谈话的时候,不要过多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恶也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你所厌恶的东西完全有可能正是别人喜爱的东西,而你所喜爱的东西或许正是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因此,要想不在言语上有所缺憾,不但要学会少言,而且要学会话语的柔和。
  ◎ 巧装糊涂,给人台阶
  做人最好不要树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巧妙的言语,甚至是看起来很糊涂的言语,给别人台阶下。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顽强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警、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想从马棚偷偷溜进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见有异客入侵,便嘶叫起来。这个情况是武士事先没想到的,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赶紧开溜?
  国王听见马鸣声有异,估计出了情况,手持宝剑出来察看,发现了刺客。他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来,向刺客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地上。
  这时,卫士长跑过来,一面向国王自责疏于防范之过,并请示如何处置这名刺客。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偷马呢?
  国王回头对侍卫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 老实人喜欢较劲
侍卫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说:“他明明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干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无奈,只好把刺客放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他的军队实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统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圣经说:“原谅你的仇敌。”这看似非道德说教,其实也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能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得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心理予以原谅,反而成为新的仇恨的苗头。只有带着尊重的心理予以原谅,才可能完全收缴对方心中的锐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树一些敌人。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想化敌为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糊涂。其实,假装糊涂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并不会损失什么,因为你内心洞察一切。相反,在这装糊涂的过程中,还显示了我们的胸怀,也感动了我们的敌人。
  古时候的智者,很多事情都看见了,但他们假装不知道;很多事情都知道了,但他们假装不相信。这种假装不是虚伪,而是为了不让别人过于难堪。一个人不但要懂得大度,而且要懂得如何大度。如果一个人只是嚷嚷着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却没有行动,尤其是那种给人情面的行动,那么化敌为友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人到最后,很多时候都是在争一口气,而并不是争事情的是非结局。所以,应该学会给别人情面,给别人台阶。
  4. 老实人喜欢较劲
  在社会中,我们与人交谈,很多时候都是在自我营销,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销售出去。我们不要总是想着凭借自己的口才和辩驳将自己的道理说明白,有些时候还要适当地从情出发,说些能够打动别人、感染别人的话。把道理说得太多,就有点木讷。把事实摆得太多,就容易招来别人的反驳。为此,以情动人是一种润滑剂。如果你能让人在情感上和你产生共鸣,你和别人心理上的距离就拉近了很多。
  人是有感情的,在交谈的过程中,你要学会针对别人感情的弱点,与别人产生共鸣。只有这样,你的交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
  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章非常气愤,宣布绝食。
  章太炎绝食,震动四方。第二天,他的几个著名入门弟子马寅初、吴承仕等去看望他。从早到晚,弟子们劝他复食,章太炎躺在床上,两眼翻白,一味摇头。
  这时,深知先生个性特点的吴承仕灵机一动,想起了三国故事,便说:“先生自比祢衡如何?”
  章太炎瞪了一眼说:“祢衡怎么能比我?”
  吴承仕连忙道:“刘表当年要杀祢衡,自己不愿冒杀士之名,就指使黄祖下手。现在,袁世凯比刘表高明多了,他不用劳驾黄祖这样的角色,叫先生自己杀自己!”
  “什么话?”章太炎一听,一骨碌翻身跳下床来。
  弟子们一看情形,赶忙拿出了荷包蛋等先生爱吃的食物,让他吃下去。
  甲和乙总爱在一起争论,为了一点小事情常常争得面红耳赤。加上这两个人都喜欢卖弄小聪明死钻牛角尖,总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天,甲问乙:“用铜铸成钟,用木头做成棒捶敲打铜钟,钟就会发出洪亮的声音。你说这声响是由木头引起的呢,还是由铜引起的呢?”
  乙想了想,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由铜引起的。”
  甲说:“何以见得是铜引起的呢?”
  乙说:“如果用木槌敲打墙壁,就不会有这铿锵的声响。敲打铜钟就发出这洪亮的声响,可见这声响是由铜发出的。”
  甲不同意乙的看法,他说:“我看不是铜引起的声响。”
  乙问道:“那你又凭什么说不是铜引起的呢?”
  甲说:“你看,如果用这木槌敲堆积着的铜钱,就听不到什么声响。这铜钱不也是铜吗?它怎么就不发出声响呢?”
  乙反驳说:“那些铜钱堆积在一起,是实心的,当然没有声响。钟是空的,这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的。”
  甲又不同意乙的说法,甲说:“如果用泥或木头做成钟,就不会发出声音来。你还能说声音是从空心的器具中发出来的吗?”
  甲和乙就这样没完没了地争个不休,到底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他们终究也没理出个头绪来。
用情理服人,不要以话压人
◎ 用情理服人,不要以话压人
  争论服不了人,但情理可以服人。在日常生活中,聪明人用情理服人,而不是用话压人。用情理服人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因而必须学会对很多事情的冷处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矛盾,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这时候,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把正在闪射的“火星”冷却。“冷处理”是避免人际冲突的良方。当对方情绪激动或存心挑衅时,你与他针锋相对,只会使矛盾激化,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不如冷静以对,使对方的情绪降温,就能避免一场纠纷。
  广东某市人民法院调研科周强调研员在1999年依法执行一宗借款纠纷案时,遭到被执行人黄某的威胁:“你知道死字怎样写吗?”周强严正回击:“我们干了这一行,就不怕死。你如果敢乱来,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慑了黄某。见黄某嚣张气焰已被压下,周强又晓之以理,终于使黄某自愿以房产抵偿贷款。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毋庸置疑,对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既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应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每个人在性格特点、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问题发生的严重程度,灵活地进行处理。
  古时候有一位刺史,跟本州参军关系不好。于是,参军总想找机会给刺史一个难看。
  有一天,刺史的家僮骑着马,从参军身边匆匆经过,没有下马请安。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参军假装大怒,追上去,将家僮拉下马,用皮鞭一顿猛抽,打得皮开肉绽。然后,他提着马鞭来见刺史,叙述经过后,说:“我打了您的家僮,请让我解职回家吧!”
  这等于是给刺史将了一军:如果刺史不同意他解职,就输了一招;同意他解职,又有公报私仇之嫌,反而被他抓住把柄。但这位刺史并非等闲之辈,他只是淡淡地说:“奴才见了官人不下马,打也可以,不打也可以;官人打了奴才,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
  参军不知所措。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他默思半晌,说不出一句话,只得躬身告退。自此,他再也不敢找刺史的麻烦了。
  “走也可以,不走也可以”,刺史对参军交来的棘手问题不明确表态,将决定权交给对方,等于反将对方一军。这也是热问题冷处理的一种高明方法。
  ◎ 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千万不要认死理、较死劲。人要想在话语中取得优势,就要善于巧妙地运用委婉的语言。很多国家领袖都十分善于通过语言来化解尴尬,同时也准确地表达了意思。
  抗美援朝期间,一位美国记者来华采访周总理。总理刚好批阅完文件,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正放在桌子上。这位记者便借题发挥:“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长笑一声,回答说:“提起这支笔呀,是一个朝鲜朋友作为抗美的战利品送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原想谢绝。哪知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于是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记者听完后,顿显窘态,说不上话来。
  在这次谈话中,周总理恰当地运用了朝鲜战争这一历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用心险恶的问者哑口无言,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与人交谈中,没有必要对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认死理、较死劲,要善于化解这种尴尬。语言是很有韧性的,为了改变语言环境,完全可以通过语言的歧义来改变。这样的话,就会让语言变得生动起来,不会让场景变得过于严肃和针锋相对。
  不认死理,不较死劲,还要学会“正话反说”的说话技巧。
  萧何以谋反罪诛杀韩信后,又召集群臣,设下油锅,要韩信的谋士蒯通当众供认和韩信谋反的罪行。
  在这种特殊环境的制约下,蒯通无法直陈其词,便用正意反说的方式先数落了韩信的“十罪”,接着又列举了韩信的“三愚”:“韩信收燕、赵,破三秦,有精兵四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汉王驾出成皋,韩信在修武,统大将二百余员,雄兵八十万,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韩信九里山前大会战,兵权百万,皆归掌握,恁时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韩信负着十罪,又有此三愚,岂不自取其祸!”
  蒯通明为数说韩信的罪状和愚蠢,实为韩信鸣冤叫屈,致使满朝文武为之动容,赢得群臣的同情,迫使萧何难以下手。
  在很多说话场合,都不要过于严肃,不要总是围着事实绕不开。
  人不要认死理,不要较死劲。很多时候,越较劲,越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老实人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不应该这么不公平地对待自己。尤其在与人争辩的时候,始终认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有理,不过是从我们角度看的有理。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很可能就是无理。如果我们再反复坚持,在别人看来就是无理取闹了,他们自然也会坚持自己的意见。生活的现实告诉我们,越是纠缠的事情,到最后越没有办法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聊天怎么说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