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天气预报适合种植什么样的经济林?

湖北省十堰地区适合搞油茶种植吗?_百度知道
湖北省十堰地区适合搞油茶种植吗?
就是不知道湖北十堰那边的汽候适不适合种植这个东西、,想回去搞油茶种植。前景怎么样不想打工了
提问者采纳
应该没问题的十堰市是一个很大的茶叶产地,但是···油茶的话就不是很清楚,如果油茶与别的茶叶没有不同的生活习性的话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油茶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这里可以种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竹溪、竹山,都蛮适合、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不过你可以自己实地考察一下。因为本人就是那边的人。谢谢、
不太建议种植油茶,市场前景可能不那么理想
十堰地区还是比较适合种植油茶的,竹山等地有大量油茶种植,而且开发区有企业收购。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本期推荐新闻
秦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 广告部: 技术部:&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我的家乡湖北十堰市---竹山县
竹山县武陵峡很美吧
竹山县驴头峡漂流很好玩
&位置面积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地跨东经lO9°32—IlO°25’、北纬31°30’—
32°37’之间。东连房县,西交竹溪、陕西句阳,南接神龙架林区、四川巫溪,北邻
郧县、陕西白河县。县治城关镇东南距省会武汉市682公里,东北距郧阳行署驻地十堰市172公里。
&县境东西最大横距81.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3.5公里。总面积3,582.4平方公里&&,折合为537.93万亩,其中山林2,690.864亩,耕地850,997亩(水田132,171亩)水面
87,695亩,其他1,749,764亩。
&&&建置沿革竹山,古庸国。春秋楚灭庸置县,秦、西汉为上庸县,属汉中郡。
东汉至南齐为上庸郡。西魏因黄竹岭之竹色黄,改名竹山。隋、唐时属房陵郡,宋
、元因之。明初属襄阳府,后属郧阳府,清沿旧制。中华民国初属襄阳道,民国二
十一年(1938年)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其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竹山县人民民主政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竹山县属陕南行政主任公署。1950年仍归属湖北省郧阳地区。
地形全县地势由南、西向东北倾斜,特点是高差大,坡度陡,切割深。以官&渡公社的瓦桑河巨型断裂为界,南为高山区,东南为二高山、低山区,中南为低山
区,北为高山、二高山、低山区,西北为二高山区,中西部为低山、平丘、盆地区。
海拔高差2,520米。境内最高点是葱坪山,海拔2,740.4米,最低是尼姑河口,海拔
山脉境内各山由两大山系构成。绵亘县西北的双星寨、韩家山、天堂寨、圣
母山,陕西省旬阳、白河县交界,在县境东北的沧浪山、马槽山、野人山、界岭山,
与郧县交界;属于由西向东定向,海拔在
l,500米以上,属秦岭东延余脉的界岭—
—武当山系。在县境东南的龙王岭、白岩寨、竹山垭子,与房县、神农架林区交界,
位于县境西南部的黄宝山、黄家坪、黄龙山尖、南天门、苦菜地子、葱坪,竹溪、
四川巫溪交界;由南向北定向,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属大巴山系。此外,九华
山、云霄观,在县境中南部,海拔在l,000米以上;宝丰山,十转山,霍山在县境
中部和中部,海拔在600米以下。
系全县有大小河流646条,其中长流河98条,季节河548条。河流共长
2,740.7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为0.57公里。河床稳定,多由粗砂砾石组成。堵
河,发源于陕西镇坪县杉树坪及神农架台子上,流向自西、南向东北,由竹溪泗河
和房县九道梁河入境,于尼姑河口出境,为水上运输主要航道。此外,还有深河、洪坪河、公祖河、霍河可以通航,其余只供灌溉,流放竹、木排。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37亿立方米,最大流量为4.14立方米/秒,最小0.29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76.4万吨,年侵蚀指数每平方公里为
气候竹山虽为副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属北温带,但地处汉江、堵河盆地,又为高温区,热量比较充足。年平均气温10.2℃至15.6℃,最冷月(1月)一1.9℃至3.1℃,极端最低气温一9.9℃(日)
;最热月(7月)21.7℃至27.7℃,极端最高气温43.4℃(日),为全省极端最高气温之最。日照时数年平均1,650.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905.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始霜10月10日,终霜3月20日,年平均无霜期由中部地区的252.8天,向四周递减到163.4天。年平均降雪20天左右。全年多偏西南风。
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洪涝、低温、秋寒及冰雹。据竹山气象站对1952年至1981年降雨量的分析,30年中正常年景只有9年,其余都有程度不同的灾害。1958年7月,1975年8月,1980年6月三次暴雨的洪水,使沿河两岸庄稼一扫而光,颗粒无收,损失惨重。秋寒,按每年大于25天计算,平均5年2次,以堵河河谷中、西部丘陵,西南、东南边界山区最严重,2年次。低温,按每年大于12天计算,平均5年2次。
土壤黄棕壤占l,527,592亩,黄棕壤性土占2,315.845亩,两项合计面积最大,占全县总面积71.4%。黄沙泥土占625,652亩,黄泥土占715,045亩,石渣子土占l,648.966亩,细石皮占433,204亩,黄灰包土占282,671亩,森林黄灰包土占244,702亩,黄石渣子灰包土占304,868亩,这7个土种在全县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79.1%。分布在北部的,主要是云母片岩发育的粗骼土壤;东部沿河低丘,有少数第四纪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如黄棕壤和粘土黄褐土;中西部主要有水稻士,第四纪粘土黄棕壤、红沙岩黄棕壤,土层深厚,地势平缓,肥力较高,加之生产基础较好,是竹山的主要产粮区;南部高山区主要为云母片岩风化物发育的粗骼土壤及高山森林土壤。
资源石煤储量3亿吨,铁矿储量2,600万吨,硫铁储量2.1亿吨,重晶石储量80万吨,金银矿储量9,000吨。稀土矿在得胜庙垭一带,铀、镭分布在大庙一带下寒武统黑色地层中,锗、镣、钒分散在石煤中,绿松石遍及全县13个公社,还有尖端科学所需的贵重原材料如冰洲石,石榴子石等。由于竹山森林茂密,适宜野生动物生长栖息,资源十分丰富。除习见的动物外,还有粗15—一85公分的大蛇、鸡冠蛇、独角兽、过山黄、1.3米以上的短尾猴、驴头狼、野牛、野马、花鹿、长颈鹿、白明鬃羊、白獐子、白麂子、白熊等。还有没有名称的动物,如:全身排红、三尺多高,四支脚,有尾、耳小、咀象狗咀;头象鹿、形象麂子,头三角,不分杈,身短、尾短;头象熊,身毛长,体高1米,头两角,大咀,与狮子咀相仿,四脚走路,连头带尾一丈多。
奇异动物,即野“人”,在官渡、峪口、柳林、洪坪以及与郧县交界处茅塔,双台等公社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里,有一定的活动。
野生植物,约90多个品种,其中比较名贵而利用价值较大的有:金银花、腊梅花、猕猴桃、湖北海棠、黄山药、穿地龙等
竹山县九华明珠很美吧
地质与地貌在地质构造上,湖北省位于秦岭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接触带上。荆山、大洪山以北主要属秦岭褶皱系的武当—淮阳隆起带,是省境北部武当山、桐柏山、大洪山和大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西北部与川陕二省交界处主要属大巴山褶皱带,构成了鄂西北的大巴山和荆山,这两个构造单元都属于古生代构造带。荆山、大洪山以南,自西而东分属于上扬子台褶带和下扬子台褶带,都是燕山运动形成的地台盖层褶皱带。前者是鄂西的武陵山、巫山形成的地质基础,其地质发育与贵州高原大体一致;后者是鄂东南幕阜山脉形成的基础,与赣北、皖南山地连成一体,连绵横亘于长江南岸。江汉断拗镶嵌于上、下扬子二台地褶带之间,是白垩纪以来的陆相断陷盆地,后经长江、汉水合力冲积成为江汉平原。在地貌上,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省境沉积地层完备,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矿产131种,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铜、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除铁矿外,还伴生有铜、钴、金、银等,可供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已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气候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全省年均温15~17℃,鄂东沿江和三峡河谷在17℃左右,鄂北低于16℃,山区则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1月3~4℃,三峡河谷高于5℃,北部和山区2℃左右,江汉平原因地处北方冷空气南下通道,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最低温-17~-15℃。无霜期大体是南部长于北部,平原河谷盆地长于山区。鄂北和鄂西北为230~240天,江汉平原和鄂东南为250~270天,鄂西南河谷盆地最长,在280天以上,山区较短,不足210天。但由于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全省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和竹溪县光顶山东部年降水量达毫米,为全省多雨中心。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江汉平原最多雨年为最少雨年的1.8~2.2倍;降水以夏季最多,占年降水量40%左右,冬季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率也较大,某些年份梅雨期长,常发生洪涝,以江汉平原危害尤甚;某些年份梅雨期短,乃至“空梅”,造成旱灾。
水文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在川、鄂边境切过巫山,形成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过宜昌后,穿行于江汉平原,过小池口流入江西、安徽2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长江干流偏于省境南部,主要支流多集中在北岸,水系发育呈不对称性。除长江与汉江外,河流年均径流量为946.1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黄河径流量的两倍。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可装机2500万千瓦)。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20世纪50年代,六七公顷以上的湖泊有1066个,水面积8300平方公里,由于自然淤积和人工围垦,湖泊数和水面积急剧减缩,70年代已减少到326个,到2000年初,减少到只有83个。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除供生活和工业用水外,农业上也将逐步开发利用。
土壤与动植物全省土壤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鄂西北、鄂中、鄂北岗地及鄂东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多为黄棕壤、黄褐土,鄂东南多为红壤,鄂西南多为黄壤,江汉平原则发育有潮土、水稻土等隐域性土壤。植被也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在鄂西山地局部地区还保存有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珙桐、银杏等。水杉以利川县小河、水杉坝(海拔1050米)分布最集中,为全国乃至世界繁殖水杉林的种源基地。省内植物资源以鄂西山地神农架林区最富,神农架是中国东部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被率达70%左右,现有森林总蓄积量1575万立方米,约占全省的1/3,其中成熟林蓄积量占83%,是中国重要的原始林区之一,有“绿色宝库”之称。植被结构也具有明显垂直分布特征。据调查,山区植物种类有2000余种,占全省植物种类的2/3,世界稀有或中国特有植物有30多种,主要有珙桐、香果树、领春木、水青树、银杏、铁坚杉、马溜光、野生蜡梅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还有白化型的神农白熊、白麝、白鹿、白蛇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1978年辟大小神农架主峰周围和老君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保护珍贵的金丝猴、闽中羊、珙桐、领春木等珍稀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此外,在鄂西南星斗山和鄂东南九宫山老崖尖等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鸟类种类多达350种,以与南方共同的鸟类居多,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等30种左右。鸟类中以候鸟最多。
此外,在鄂西山地的山溪涧还盛产大鲵(娃娃鱼)。
自然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全省分属于4个自然地理区。
北亚热带秦岭、大巴山混交林区省境分属3个亚区:①大巴山、米仓山亚区。包括鄂西北山地,属秦岭山脉大巴山东段,为武当山、荆山、大神农架诸山所踞;在地貌上以中山为主,海拔多在米。山地内有断裂河谷及陷落盆地,较大者有长江三峡谷地、汉江上游谷地等。鄂西山地是省内林牧业基地,以神农架林区著名。②南襄盆地亚区。襄阳、枣阳和老河口
3县市北部属之,有岗、垅间列,岗顶较宽广平坦,土层较深厚,相对高差10~20米,坡度3~5度,宜于机械耕作,农业生产潜力较大。③桐柏山-大别山亚区。包括大洪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一部分,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内低山、丘陵广布,由断裂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山间红岩盆地,当地称“坪”或“畈”,土壤深厚肥沃、人口集中,为粮、棉产地。
北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平原混交林区省境中南部江汉平原属此区的两湖平原亚区。主要由长江、汉江及其大小支流和湖泊的近代沉积物构成,中心部分厚达200米以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平原河网交织,湖泊众多,堤垸纵横,是全省最重要的粮、棉、油及水产基地,也是中国商品粮棉基地之一。&&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鄂东南丘陵属此区的湘中南丘陵亚区,是幕阜山脉的一部分,地势南高北低,岭谷相间。幕阜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山丘适宜发展松、杉、竹、茶等;河谷和山间盆地土层较厚,灌溉条件良好,宜于种植稻、麦、豆、薯类和玉米等。
中亚热带贵州高原常绿阔叶林区鄂西南山原,包括巫山和武陵山,属此区的东部山地丘陵亚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为喀斯特高原和中山。盆地光温资源充足,为发展水稻和亚热带水果(如柑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野生动植物及矿产资源亦丰。
竹山县着力搞好冬季油菜管理图
湖北省历史悠久,在郧西、郧县、长阳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明几十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京山县屈家岭出土的蛋壳彩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在湖北境内,商代有楚(今南漳荆山)、卢(今襄樊)、彭(今房县)、庸(今竹山)等封国。在今武汉市黄陂区发掘的盘龙城,四周有夯筑城垣,城内有大片宫殿遗址,城外有作坊遗址和墓葬区,出土大批精美的铜器,是我国迄今在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商代古城之一。
湖北省是古代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楚是当时湖北境内疆域最大的国家。楚庄王曾经问鼎中原,成为霸主,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齐名,史称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楚国力更强,同齐、燕、韩、赵、魏、秦一起被称为战国七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楚三闾大夫屈原的《离骚》是我国诗坛上的千古绝唱。人们熟知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是当时楚国的歌曲。全国重要的民间节日─—端午节,就是楚地兴起传开的。
秦统一天下后,分全国为46郡,郡下设县。楚作地名,重了秦始皇父亲的名讳,遂改以荆山(今南漳)之“荆”称之。后来湖北就多称荆,有时合称荆楚。
西汉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州。湖北主要部分属荆州。三国时期,直到西晋统一全国后,湖北境内大部分地区仍为荆州所辖。北宋初年,以洞庭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之地,置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之名即由此始。元代将湖北的东南部和湖南、广西划为湖广行省,省内有襄阳、黄州、蕲州、兴国、峡州、武昌、江陵(中兴)等州和德安、沔阳、安陆等府。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3年(1664年),分湖广省为左右布政使司。康熙6年(1776年),湖广左司改为湖北省,湖北省历史上第一次定名,沿袭至今。
湖北是中国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制作和水稻种植;在武汉市黄陂区还发现了商代古城盘龙城遗址。战国时,今荆州市江陵区纪南城为楚郢都遗址,亦是长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同黄河流域中原文化有密切联系,同为中国文化发祥地,楚国曾建都于此达411年。春秋战国时大冶已有采铜冶炼。秦汉时,由于湖北接近黄河中下游地区,凭借南阳—襄阳驿道,联系密切,江陵和襄阳发展成为经济和军事重镇。南北朝时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加速两湖地区的开发。唐代湖北地区稻、麦、麻、茶和蚕丝等农作物有较大发展。江陵成为中国南方经济中心。宋代江汉平原广泛挽堤围垸,出现垸田这一特殊的土地利用形式,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汉平原成为主要农业区,有余粮输出,故元明时流行“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唐宋时,武汉即以商业著称,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并列为南宋三大都会。明中后期,汉江下游和举水、倒水下游地区引种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经济作物首位,手工纺织业迅速发展,武汉成为长江、汉江沿岸和两湖地区农副产品的大集散地,汉口并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商业名镇之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汉口、宜昌、沙市辟为商埠,开办工厂,在汉口等地建立制茶、烟草等加工工业。1904年京汉铁路和1918年粤汉铁路武昌至长沙段通车后,武汉成为华中最大水陆交通枢纽,内地最大港口。同时建立近代工业,有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武昌纺、织、丝、麻四局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举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北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北伐战争、黄麻起义、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以及将军县——红安在中国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壮丽的篇章。1947年后,刘邓大军南下,相继在鄂北、豫南一带建立江汉、桐柏和豫南行政公署。1949年5月6日,武汉解放。5月20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在孝感县花园镇绩家畈西头湾1号院成立。
文峰乡起动防汛预案&
湖北省是中国人口数量较多的省区。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止日,全省人口为6027.82万人(直接调查登记人口5949.82万人),在全国居第8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分布不均,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武汉、鄂州、天门、仙桃、孝感、黄石、潜江等地人口密度最高,每平方公里均在500人以上。全省5949.82万人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有2393.09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556.7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0.22%,高出全国4.13个百分点。
&湖北为多民族省区之一,有汉、土家、苗、回、侗、满、壮、蒙古等50个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57.9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34%。人口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和满族等民族。有关资料显示,土家族目前有180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其次是苗族,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0.3%。省内少数民族聚居面积为3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集中分布在鄂西南地区。
竹山县召开水稻“旱育保姆”育秧现场会
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全省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约略相等,比例关系趋于协调。
农业农业以耕作业为主,粮食生产居首要地位,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生产基地。在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省可稳定达到年产粮食2400万吨,棉花50万吨,油料175万吨,出栏肉猪2500万头的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农产品产量处在全国前列。1997年粮食总产量2634.4万吨,居全国第9位,其中稻谷总产1818.5万吨,居全国第3位,小麦总产446.8万吨,居全国第9位;棉花总产58.1万吨,居第3位;油料总产195.5万吨,居全国第4位;茶叶总产47692吨,居第5位;生猪出栏2513.3万头,居全国第5位。主要农产品除省内自给外,常年净调出粮食50万吨左右,棉花5万担左右,生猪600万头左右。
①耕作业以水稻、小麦为主,又以水稻所占比重大。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的近1/2,产量占2/3,以江汉平原、鄂中丘陵为最主要产区,江汉平原为重点商品粮基地。全省旱地冬种小麦普遍,水田冬种小麦比率也较高;前者盛行于鄂北岗地,后者盛行于鄂东一带。杂粮主要产于鄂西山区。
②经济作物以棉花、油料为主,次为麻类、烟草、药材等。湖北向来是中国重点产棉省之一,棉田面积约占中国10%,产量占全国11~15%,其总产与单产均居中国前列。棉田85%以上集中于江汉平原、鄂东和鄂北3棉区,以江汉棉区最重要,产量最多,商品率最高。天门、仙桃2市棉田面积最大,天门市是中国第1个棉花总产量超过百万担的县市。油料作物有芝麻、油菜、花生,以芝麻最重要,产量居中国第2位。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地区。襄阳县是中国芝麻种植面积最大县之一。油菜多分布在鄂东丘陵和江汉平原,20世纪70年代后,已成为全省分布面积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油菜产地,产量约占油料作物总产量一半。花生以鄂东丘陵地区为主,种植面积较为稳定。茶叶种植面积较广,产量居中国第7位,赤壁市为中国重点产茶县市之一。
③林业过去覆盖率低。1949年后,陆续兴建一批国营林场,营造了大面积的用材林和经济林,并引种了优良速生树种。60年代又从国外引进油橄榄、火炬松。现有森林面积比1949年增加一倍。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初期的13%上升到23.5%,居中国第9位;森林蓄积量达9500万立方米。主要集中在神农架、清江、沮漳河、幕阜山、大别山、大洪山等6林区。以神农架林区最大。
④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生猪饲养量最大。牛以耕牛为主,黄牛和水牛各半,黄牛以鄂北和鄂东北地区为多,水牛以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地区为多。80年代开始牛、羊生产都有发展,鄂北已建立一批菜牛生产基地县市,鄂西山区已建立一批山羊生产基地县市。全省盛产禽蛋,每年收购鲜蛋约0.5亿千克以上,居中国前茅,主要来源于仙桃、监利、荆门、沙市等16县市。
&⑤渔业以湖泊、水库养殖为主。为国内著名淡水渔业基地之一。全省可供养殖利用的水域面积占中国的1/10,仅次于安徽省,居第2位。境内长江水系有经济鱼类50余种,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鲤、鲫、鳊鱼为多,著名的武昌鱼(团头鲂)即产于樊口附近梁子湖一带,白暨豚、中华鲟鱼、大鲵为中国特有珍稀水生动物。鳜鱼、银鱼也很著名。沙市以下沿长江一带盛产鱼苗,供应全国。此外,还生产贝类、大闸蟹、珍珠、白莲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
农业区由于省内自然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3大农业区:
①鄂西山区。以产玉米、薯类等杂粮为主,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产量仅占全省12%,但木材、桐油、生漆、木耳、药材及柑橘等产品居全省首位,是主要林特产区。②鄂中地区。区内多为水网平原、丘陵岗地,耕地面积占全省总耕地56%,土地、热量条件配合较好,水分虽有丰有缺,但水利建设成绩大,旱涝保收程度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高,粮食、棉花分别占全省粮、棉总产量的59%和71%,猪、禽、蛋的产量也居全省首位,是省内水、旱农业并举,饲养畜牧业最发达地区。③鄂东低山丘陵平原湖区。耕地面积占全省22.5%,水田比重大。水、土、热条件配合较好,劳力充足,精耕细作程度高,粮食、棉花分别占全省粮、棉总产量的29%和21%。茶叶、桑蚕茧、苎麻、楠竹占重要地位,是省内主要的水田农业和丝茶麻竹产区。
工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湖北为中国工业重点建设地区,利用省内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武钢、大冶铁矿、荆襄磷矿、应城石膏矿等大型矿山基地。80年代初,基本建成以钢铁、机械、电力、纺织、食品为主体、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生产体系,是全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之一。
①冶金工业。武汉为中国钢铁基地之一。武汉钢铁公司设计能力为年产600万吨,拥有1.7米平板轧机,每年可轧制薄钢板300万吨。20001年5月19日,投资5。5亿元的武钢一号高炉技术改造竣工投产,其年设计生产能力由82万吨提高到170万吨以上。大冶钢厂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钢厂。此外,鄂州市钢铁厂为省内重要钢铁基地。
&②汽车工业。目前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规模和实力蔚为壮观的汽车工业走廊,汽车生产已形成重中轻相结合,改装车与零配件配套的系列,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十堰市是70年代初兴建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所在地,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有“汽车城”之称。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神龙汽车公司九十年代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辆,神龙富康轿车将逐步形成30万辆的生产能力。
③电力工业。全省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发展迅速,新建有汉江、丹江口、堵河、黄龙滩及白莲河、陆水、富水等大中型水电站。小型水电站遍布全省。同时,在武汉、荆门、黄石等地新建了火电站。80年代初兴建了中国目前最大的葛洲坝水电站。当今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日实现大江截流。电站共安装26台70万千瓦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预计2003年投产发电后将对全国电网的联网和西电送发挥重要作用。全省水力发电约占发电总量的2/3,达241.88亿度,占中国的19.08%,居第1位。目前建有从河南省平顶山到武汉的500千伏输电线路,已初步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电网。汉川电厂首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已于1990年初并网发电。
④纺织工业。包括棉、麻、毛、丝、化纤等部门,以棉纺织工业为主,是省内轻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主要分布于武汉、黄石、襄樊、宜昌、沙市等地,其中武汉是省内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工业产值约占全省的一半,也是中国著名的棉纺织中心之一,纺织品畅销国内外。
交通运输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长江、汉江和京广铁路相交于武汉市,京九铁路有一条联络线与武汉相连,使武汉市成为名符其实的“九省通衢”。
①内河运输在省内居重要地位,以长江与汉江为两大水运干线,全省一半以上县、市处于航运线上,是中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省区之一。长江为最重要的内河航道,终年畅通无阻。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武汉、黄石、沙市、宜昌等港口先后对外开放。武汉港已建成为长江中下游最大内河港口之一,1980年列为对外开放的八个河港之一,并于1981年开辟了武汉至香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的江海货运航线。汉江是沟通鄂西北和江汉平原的重要航道,襄樊和老河口为汉江重要河港。
&②铁路干线四通八达。京广线是中国铁路运输最繁忙运输线之一,纵贯省境东部,过境物资运输量远大于省内物资装卸量。货流以煤炭、钢铁及其制品、木材、粮食、矿石、建材等为主。20世纪70年代新建的南北向铁路干线──焦枝线和枝柳线经省境西部,汉丹和襄渝线横贯全省中部和西北部,在武汉、襄樊分别与上述两条南北向铁路干线相交,共同构成省内外陆路交通运输的主干线。1990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1673公里,其中复线占1/4以上。横穿鄂西北山区的襄渝线中的襄樊—达县段是中国第
3条电气化铁路。
③公路分布不平衡状况有了极大改善。“九五”期间,全省新增通车里程9122公里,特别是新增等级公路17152公里,一、二级公路3307公里。到2000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78万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通公路,91%的村通汽车,等级公路达到48063公里。主要公路干线有汉孟线(汉口—孟楼)、汉沙线(汉口—沙市)、汉宜线(汉口—宜昌);与邻省相通的公路干线有鄂赣线(武汉—南昌)、鄂皖线(汉口—界子墩)以及老(河口)白(河)线。新建公路线大部分由铁路和航道上的重要城镇向交通较困难的鄂西山区伸展,使公路分布不平衡状况有了改变。横穿省境东部的全封闭式高速公路武(汉)—黄(石)公路长70公里。“十五”期间,全省将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一、二级公路4609公里,长江、汉江大桥10座,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000公里,等级公路比重达到91%,实现省会武汉到各市通达高速公路,市州到县(市)全部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公路建设以“六路六桥”为主,完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完成长江大桥6座,同时完成一、二级公路4609公里。
④民用航空事业发展迅速。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湖北航空事业起步于1930年,截止到1997年底的统计,湖北省的机场共6个,其中军民合用的机场1个。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设计为4E级国家一级民用兼国际备降机场,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107条。省内有航线通往沙市、宜昌和恩施,省外有航线通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十堰天气预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