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问卷调查网中,出卖了老师,老师很生气,怎样给老师...

大兴区课改-大兴区初中课改实践-来自中学一线教师问卷调查分析---Powered By SiteEngine
关键词分类:    最佳浏览:IE8或360浏览器的兼容模式
&&&&&&&&&&&&&&&&&&&&&&&&&&&&&&&&&&&&&&&&&&&&&&&&&&&&&&&&&&&&&&
&&&&&&&&&&&&&&&&&&&&&&&&&&&&&&&&&&&&&&&&&&&&&&&&&&&&&&&&&&&&
阅读次数:3010
默认字体 9pt 10pt 11pt 12pt 13pt 14pt 15pt 16pt 17pt 18pt 20pt 25pt
来自中学一线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 闫景娟& 李学栋& 吕争
&&&& 为了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和改进我区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我区中学教育教学的品位,区教师进修校中教研信息调研组向我区中学一线任课教师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题目涉及教师培训、学校改革、课程改革、教师科研、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教师自身压力等方面。共发出1096份问卷,收回1087份有效问卷。
现将此次调查情况做一简要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一)大兴区中学任课教师调查问卷
1、您参加过的最高级别的培训是(&&&& )
A.国家级&&&& B.省市级&&&& C.区县级&&&&& D.乡镇级或校级
2、您最近一年累计参加培训的时间有(&&&& )
A.10天以下&&&&& B.10-15天&&&& C.15-30天&&&&& D.30天以上
3、您所在学校当前改革的重点是(&&&& )
A.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B.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C.使学校上水平上台阶出特色&&&&&&&&&& D.改进学校办学条件
4、您所在的学校是否进行了课程改革(&&&& )
A.是&&&&& B.否&&& &&C.不是很清楚
5、您对当前正在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看法(&&&& )
A.改革成效显著、发展前景美好&&&&&&&&& B.改革切中时弊、很有必要
C.考试制度不改革、一切改革都是徒劳&&& D.改革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6、您对教师搞科研、写论文怎么看(&&&& )
A.结合实践的研究很有必要&&&&&&&&&&&&& B.为了评职称不得不搞
C.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科研可有可无& D.教师搞科研是花架子,没有必要
7、您所在学校开设公开课的目的是(&&&& )
A.研究、改进教学法&&&&&&& &&&&&&&B.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C.对外宣传、展示学校成绩&&&&&&&& D.完成任务、应对检查
8、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
A.无&&&&& B.较少&&&&& C.有时&&&&& D.经常
9、您认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利形式是(&&&& )
A.教师间的及时交流&&&&& B.外出培训&&&&& C.专家指导&&&&& D.其他
10、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 )
A.完全按教材组织教学&&&&&&&&&&&& B.基本按教材组织教学
C.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D.按自己的想法组织教学
11、一堂课结束后,您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是(&&&& )
A.在其他班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教学&& B.以教后记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并思考
C.征求学生对本堂课的意见&&&&&&&& D.在反思和思考的基础上就本堂课重新设计
12、您评价您的学生的主要依据是(&&&& )
A.考试成绩&&&&& B.平时表现&&&&& C.综合素质
13、您认为您的学生现在最需要的教育是(&&&& )
A.生活习惯教育&&&&& B.诚信教育&&&&& C.责任心教育&&&& &D.其他教育
14、您觉得您的大部分同事之所以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是因为(&&&& )
A.教师比较稳定、清闲&& B.希望能够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为社会做点贡献。
C.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只能从事这份工作。
15、当您感觉压力很大时,您一般会如何处理?(&&&& )
A.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并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B.向家人,同事与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
C.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6、您所在的学校是否重视教师的压力问题,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去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 &&&)
A.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
B.不重视,从来没有考虑过教师的压力问题。
(二)各题目的统计结果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要开展更为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
&&&& 现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本身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如今的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扩大优质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从而提升我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设置了两道有关教师培训情况的题目,以期了解我区教师近年接受培训的情况。
问卷中,关于教师培训,我们了解了教师参加过的最高级别的培训,国家级的占6.7%,省市级的占26.5%,有61.3%的教师接受的最高培训是区县级,即的94.5%的教师接受了区县以上级别的培训。而一年中累计参加培训的时间,10天以下的占45.9%、10~15天的占26.9%、15~30天的占16.4%、累计培训30天以上的占10.8%。
&&&& 课程改革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角色的变化也使得教师应及时学习和终生学习。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师培训、有效地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与学习平台是学校及各级培训部门应思考和研究的。研究如何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以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这都将为更好的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二)要利用课改的契机促进教育教学
&&&& 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各学校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在扎扎实实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在问卷中有26.3%的老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有26.7%认为其所在学校当前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有32.3%的教师认为其所在学校当前改革重点是13.8%使学校上水平上台阶出特色;还有13.8%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改革重点是改进学校办学条件。
&&& 关于课程改革,有77.2%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进行了课程改革;而有22.8%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没有进行课程改革或不是很清楚。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看法有9.9%的教师认为改革成效显著、发展前景美好;11.9%的教师认为改革切中时弊、很有必要;58.3%即近六成的教师认为考试制度不改革、一切改革都是徒劳;19.2%的老师认为改革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校不仅认同了课改,并且将课改做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来推进。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改革的重点中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上台阶,有近六层的老师认为改革考试制度是有效课改的保证。
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课程改革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课程改革将引起学校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和教育行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学校只有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关键环节,才能带动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变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全面而生动地发展。
&&&&&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也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转变教育观念,认同和内化新课程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改革,同时也利用课程改革的契机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要强化科研的意识优化教学方法
&&&&&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在在学校已经凸显出来。从问卷中我们了解到,有64.9%老师认为教师搞科研、写论文是“结合实践的研究很有必要”。所以如果有效地组织教师进行研究,将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也将会提高学校的品味。一线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拥有专家难以拥有的活生生的课堂、拥有学生和家长、拥有评价与反馈的多种渠道,所以教育科研是一线教师人人都会做的事情。一些教育大家(如陶行之、叶圣陶、陈鹤琴等)之所以是“大家”,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不离开教学第一线;一些名校之所以有“名气”,也是因为重视一线教师搞研究。因此可以说,一线教师最应该、最能够、也最容易反教育科研搞好!但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有21.4%的老师认为“教师搞科研、写论文是为了评职称不得不搞。其实,从情理上讲,追求“实惠”没有什么错,但问题是不能把“实惠”理解得那么狭隘。教育科研原本不是图“名”图“利”的事情。大家知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不是延长教学的时间,而是优化教学的方法。“优化的方法”从哪里来,应是从研究中来,研究能发现规律,研究能提高效率,研究能提高质量,研究能享受快乐。
(四)要实实在在地开设各种公开课
&&&&& 对于学校开设公开课的目的,我们从问卷中了解到:有20.7%的老师认为学校开设公开课的目的是研究和改进教法,有61.5%的老师认为公开课使老师们能够相互交流、分享经验,3.9%的老师认为学校开设公开课的目的是对外宣传展示学校,有13.6%的老师认为开设公开课是为了完成任务、应对检查。
&&&&&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已成为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研讨形式,是同时也成为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这些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的准备过程中,老师更加认真的研究课程标准(大纲),深刻理解教材,同时在准备过程中也常有同行的指导,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准备过程中也要认真研究教法,在于教后还能得到大家的建议,一次公开课确实能使老师对教法的使用和把握得到长足的进步;另外,众多的老师在参与听课研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分享了经验。公开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公开课发生了变异,多了功利和急躁,成为“面子课”、“形象课”,成了一些教师和学校扬名的阶梯和舞台。这方面的问题虽未形成主流,但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五)创新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在问卷中对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情况我们做了调查。有11.3%的老师较少和同事交流研讨,21.4%有时与同事交流,有66.8%的老师在工作中是经常与同事交流、讨论。老师们对同行之间的相互切磋、交流对自身教学的启示与帮助已很认同。大家经常交流讨论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优秀同伴的激励也会以促进自身不断探索,努力进取。如果老师们各自为阵、互不交流,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问卷中我们了解到有37.9%的老师认为教师间的及时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利形式。还有30.4%的老师认为外出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利形式,28.3%的老师认为专家指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最有利。确实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学行为的跟进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对教师的专业专长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机构各级培训部门都需要正确定位,应教师的需求出发,以创新的培训和教研方式服务新课程,并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六)善于运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能否成功推进新课程的关键。课程改革使教材趋于多样化,教材的多样化使教材作为教学中唯一“法定文化”的地位渐趋动摇,教材的定位也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 调查问卷中中我们了解到:有0.5%的老师还是完全按教材组织教学,17.5%的老师基本按教材组织教学,有75.8%近八层的老师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有5.7%的老师是按自己的想法组织教学。
&&&&& 我们认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教材,又要站在教材之外俯视教材,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教材,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对任何教学资源都有权力进行反思、设计和开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自己升华成教材的主人,才能成为有思想、有创新的课程实践者,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
&&&& 问卷中,我们就老师“一堂课结束后通常采取的后续策略是什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老师在一堂课结束后在其他班应以同样的方式实施教学, 有41.1%的老师是以教后记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并思考,有11.3%的老师是征求学生对本堂课的意见,有39.8%的老师是在反思和思考的基础上就本堂课重新设计。
&&&&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既有众多研究者对教学反思的涵义、意义、具体方法策略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进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更有广大的一线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开展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从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我们众多的老师(近八层)在工作中是注重分析和深入思考自身的教学、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教学。
(七)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并有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于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即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过程。所谓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习的全过程。我们要在纵向上关注全程,在横向上关注全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我们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的考试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已在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八)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减轻压力
&&&& 现在我国中学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教师的日程安排也很紧张。平日里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等工作事项已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老师们也觉压力更大。在问卷中,我们就教师“感觉压力很大时一般会如何处理”做了调查,有37.8%的老师会分析遇到了什么问题,并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有35.7%的老师会向家人,同事与朋友倾诉,以缓解压力;有16.6%的老师会花更多时间做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关于“学校是否重视教师压力问题、并取了积极的措施去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的调查,有30.2%的老师认自己所在学校重视教师的压力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教师预防或者减轻压力;68.9%近七层的老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从来没有考虑过教师的压力问题。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将近9000人参与本次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中有比较累的感觉,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情绪衰竭的程度比较严重。这一点,值得教育部门与学校的进一步关注。
&&&&&&&&&&&&&&&&&&&&&&&&&&&&&&&&&&&&&&&&&&&&&&&&&&&&&&&&&&&&&&&&&&&&&&&&&&&&&&& 结语
&&&& 要加强和改进我区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我区中学教育教学品位,关注一线任课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要关注他们的培训、关注他们的科研、关注他们的教学、关注他们的自身压力、关注他们的专业发展。
要提高教育的质量,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教师;要改善教师的生存状况,必须有领导的重视。只有教师队伍健全了,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让社会对教育满意。只有为教师创造一流的工作条件与发展空间,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科学、稳定、持续地发展。
当前评分:0
&&&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版权所有京ICP备号&|&&|&&|&&|&&|&&|&
出卖老师被人唾弃:汤恩伯如何死在日本手术台上
凤凰网历史 【
汤恩伯(资料图)
核心提示:汤恩伯得知陈仪死讯后,大哭一场。他在家中设立灵堂,跪拜祭奠,以求心灵安慰。第三天,蒋介石召见汤恩伯。汤见蒋后,垂泪无言。蒋似余恨未消,训斥道:&陈仪依法处置,死有余辜,你还哭什么!听说你在家为陈设灵堂,回去以后赶快撤掉!& 汤恩伯回到家里,含悲忍泪,拆除了灵牌。
文章摘自《国民党去台高官》 作者:郭化夷 出版社:珠海出版社&
汤恩伯(),浙江金华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豫鲁苏皖边区总司令等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南京卫戍总司令、国民党京沪杭警备司令。1949年所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后,逃往台湾。1954年病逝于日本。
阴沉多日的天空,终于放晴。
和风轻拂,杨柳低垂。1949年的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
这天清晨,上海汤恩伯公馆里来了位不速之客。开始副官还想挡驾,听说此人是浙江省主席陈仪派来的,连忙让进了客厅。
汤恩伯正在里间接电话,听说杭州来了客人,放下电话便出来相迎。
&是丁先生吧,先生刚给我来电话,说你要来,你看说到就到了。快请坐,请坐。&
&我叫丁名楠,陈主席有一封急信,嘱咐我一定要尽快送到您手上,我就坐到上海的夜车赶来了。我&&&
副官端上来一杯茶进来了,见丁名楠欲言又止的神态,将茶放在茶几上,退了出去。
副官走后,丁名楠从贴身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信。 汤恩伯接信后,拉亮沙发边上的落地灯,仔细看了起来。
恩伯兄台如握:
兹丁名楠来沪面陈一切,请与洽谈。再旧属胡邦宪,拟来晋谒,请予延见,至胡君经历,嘱由名楠奉告,并希台洽为荷。顺颂刻安。
仪手启1月30日夜
再为办事顺利计,请由弟处予丁名楠以秘书名义。
汤恩伯看完信,脸色为之一变,他稍稍沉思了一会儿,随即说道:&先生的嘱咐我一定照办。不知丁先生此行有何见教?&
&汤司令,目前中共挥军南下,矛头直指南京。国军虽有长江天险,但难以抵挡解放军的强攻。眼下,蒋先生隐居奉化,国民党内矛盾重重,军队中也是钩心斗角。如果南京失守,共军下一个目标将是上海。不知汤司令考虑到退路没有。&
丁名楠是陈仪的外甥,也是中共地下工作者。这次他冒生命危险只身入虎穴,就是受党的派遣,利用陈仪的关系来做汤恩伯策反工作的。
因为是第一次与汤恩伯打交道,丁名楠不想过早暴露身份,说话很有分寸,有些问题只是点到则止。
&依丁先生的意思,是让我放下武器,投奔共产党罗。&
&如果汤司令能够顾全大局,将会使千万生灵免遭涂炭。&丁名楠没有正面回答汤恩伯,他想给汤更多的时间让他考虑。
丁名楠说完,起身告辞:&我还要赶回杭州。汤司令考虑好后,再与陈主席联络。&
&后天我正好要去杭州,到杭州后,我会去看望先生的,到时我们再谈。&汤恩伯起身,一直把丁名楠送到大门口。
一缕阳光从门口直射进来。丁名楠抬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意味深长地说道:&春天来了,到处一片生机盎然,希望汤司令不要有负于这明媚的春光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作者:郭化夷
编辑:石立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热点图片热点视频当前位置: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问卷调查汇总报告
作者/来源:[暂无]&&&&发布时间:
&&& 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共抽查了四个校区不同专业的学生共540名,其中综合高中学生265名,中职学生275名, 收回有效答卷540张,有效率达100%。
&& 本次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简答题,主要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上课风格、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教育风格及教师外在形象这五个方面的评价进行调查,归纳出学生最欢迎和最反对的教师教育教学形象和用语。
其中综合高中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详细数据见汇总一,中职学生问卷调查情况详细数据见汇总二
&& &第一部分选择题1—6是调查学生最希望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能力,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教师拥有的教学能力是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布置的作业能突出重点、重质不重量,同时教师在自身方面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拥有锲而不舍的韧劲。
选择题7—14是调查学生最希望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风格,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老师上课时能轻松诙谐、幽默风趣,并有一定的适度的肢体语言,同时对学生要严格但不要太严厉。
选择题15—21是调查学生最希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最希望老师是他们生活中的朋友,能无所不谈,就性格而言可活泼可安静,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组织同学开展户外活动,如社会实践、踏青等,同时两者又能相互尊重。
选择题22-27是调查学生最希望老师有什么样的教育风格,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希望老师做事能施之有度,施之有道,不必特意进行教育,而是在生活中渗透教育,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自身要博学睿智。
选择题28-30是调查学生最希望老师符合什么样的外在形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最希望老师能穿着适合自己的衣服,并且每天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即可。
第二部分简答题按照提及次数的多少分别罗列了10点学生最受欢迎和最反对的老师形象及语言。(见汇总一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简答题按照提及次数的多少每个校区分别罗列了10点学生最受欢迎和最反对的老师形象及语言。这里总结如下:
一、学生最欢迎的老师形象(20条)
1、 业务精湛。
2、认真负责。
3、善良正直。
4、知错能改。
5、上课能调节课堂气氛,诙谐幽默。&
6、和蔼可亲,面带微笑。&
7、尊重关心学生。
8、耐心指导学生学习。&
9、处事公平,平等对待学生。&
10、课上是老师,课后与学生是朋友。
11、知识面广泛。&
12、经常与学生聊天。&
13、作业布置不多。&
14、着装得体。&
15、善良、朴实、大方。
16、乐于助人。
17、有耐心、有爱心。
18、是非分明。
19、有一定管理水平。
20、会一定的心理学。
二、学生最反对的老师形象(22条)
1、不关心学生。
2、责骂学生。
3、一味批评。
4、对待学生不耐心。
5、自以为是。
6、口齿不清,上课不用普通话。
7、表里不一。
8、专业能力差。
9、凶,过分严厉。
10、无故拖堂。
11、不了解情况,误会学生,也不听解释。&&&
12、太过严肃,不苟言笑,不亲近学生。
13、上课啰嗦,没有重点。&&
14、使用老师的名义压制学生。
15、对待学生不一视同仁。&
16、私下打听学生的私事。
17、批评多过表扬或光批评,不表扬&
18、有事没事找家长。&&&
19、不尊重学生。
20、上课没有重点,方式呆板。
21、服装不得体。
22、没有亲和力。
三、学生最认可的老师语言(27条)
1、很好。(类似:不错、真棒等等)
2、这次虽然不好,但下次经过努力肯定可以有进步。
3、好好努力,相信你能考上大学的。
5、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
6、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7、有问题就提出来。
8、既然下课了,那我就不多说了,下节课再讲。
9、有问题随时来办公室找我。
10、尽力就行。
11、你很努力,加油!
12、你是聪明的孩子。
13、慢慢来。
14、你成功了。&
15、(学生做错事时)没关系,下次要注意。
16、 老师相信你。
17、 注意休息。
18、作业完成的很好。&
19、继续努力。
20、有进步再努力。
21、你很懂事、有礼貌。
22、很有创意。
23、别灰心。
24、不懂就要问。
25、注意安全。
26、你学起来有什么困难吗?
27、你的生活都习惯吗?
四、学生最反感的老师语言(20条)
1、这道题目那么简单,你还…….
2、答不出来中午到我办公室来。
3、你没有希望了。
4、你怎么这么笨。
5、烦死了。
6、就你这样子这样怎么考得进大学。
7、讲完再下课(拖堂)。
8、 教了这么多次怎么还是不会。
9、你放学后给我留下来。
10、 你怎么又错了,老教不会。
11、我不要听你说。
12、和高中生比你们差远了。
13、叫家长来学校一趟。
14、不要以为自己很行。
15、怎么又惹麻烦了。
16、你天天都在干什么呀。
17、你是怎么搞的。
18、这个你做不来的。
19、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板起脸来批评,给学生难堪。
20、动不动就用班主任来训我们,自己没本事。
073075061062056054&&&&&&&&&&&&&&&&&&&& 265
&& A&& B&& C
A&& 49&& && 19.92%&&
& B&& 88&& && 35.77%&
& C&& 109& && 44.31%&&
&&A && B& C
A& 44&&& & 18.11%&&&
& B& 26&&& & 10.70% &&&
& C& 173&&& & 71.19%&&&
A.& B & C& D
13.82%&&&&
& B&&& 60& & 24.39%&&&
& C&&& 36& & 14.63%&&&
& D&& 116&& & 47.15%&&&
&& A B C D
A& 25&&& & 10.46%&&&
& B&& 93&& && 38.91%&&
& C&&&& 72 && 30.13%&&
& D&&& 49& &&& 20.50%&
&& A& B&& C
A&& 8&& & 3.32%&&&
& B&& 102&& && 42.32%&&
& C&&& 131& && 54.36%&&
A&& 157&& && 64.34%&&
& B&& 54&& && 22.13%&&
& C&& 33&& && 13.52%&&
&& A& B& C&&&&&&&&&&&&&&&&&&&&
A& 207&&& & 84.84%&&&
&&B&&&& 9 && 3.69%&&
& C&&&&& 28&& 11.48%&&
&& A&&&&&&& B&&&&&&& C
A& 85&&& && 34.98%&&
& B&&& 125& && 51.44%&&
&&C& &&33& && 13.58%&&
69.01%&&&&
& B& 44&& & 18.18%&&&
& C& 31&&& & 12.81%&&&
A&&& B&&& C
A& 85&&& & 34.41%&&&
&&& B&& 21&& & 8.5%&&&
57.09%&&&&
A& 102&&& && 42.68%&&
&&& B&&& 28&
11.72%&&&&
C&& 109&& & 45.61%&&&
&&&& A& B& C D
A& 61&&& & 25.52%&&&
&&& B&&& 69& & 28.87%&&&
C&&& 102& & 42.68%&&&
D&& 7&& & 2.93%&&&
&&&& A& B& C
A& 8&&& && 3.36%&&
&&& B&& 181&& & 76.05%&&&
C&&&&& 49&& 20.59%&&
&&&& A&&&&& B&& C
A& 12&&& & 5.02%&&&
&&& B&&& 166& & 69.46%&&&
C&&& 61& & 25.52&&&
A& 68&&& && 28.45%&&
&&& B&&& 43& && 17.99%&&
C&&& 18& & 7.53%&&&
D&& 110&& && 46.03%&&
A& 16&&& && 6.56%&&
&&& B&& 12&& && 4.92%&&
C&&& 24& & 9.84%&&&
D&&& 45& && 18.44%& &
E&& 147&& & 60.25%&&&
43.27%&&&&
&&& B&& 125&&
51.02%&&&&
&&&& A&&&&&&&&&& B&&&&&&&&&& C
A&& 134&& & 55.60%&&&
&&& B&&& 95& && 39.42%&&
C&& 12&& && 4.98%&&
A && B& C&
A& 81&&& & 34.03%&&&
&&& B&& 31&& & 13.03%&&&
C&&& 126& & 52.94%&&&
41.91%&&&&
&&& B&& 10&& & 4.15%&&&
C&&& 130& & 53.94%&&&
21 A& B& C
41.67%&&&&
&&& B&& 99&& & 41.25%&&&
C&& 41&& & 17.08%&&&
&&& A&&& B&&&&& C& D
A&& 68&& & 27.76%&&&
&&& B&&& 5& && 2.04%&&
C&& 14&& & 5.71%&&&
D&& 158&& & 64.49%&&&
A 28&&&& & 11.76%&&&
&&& B& 10&&& & 4.20%&&&
C&& 13&& & 5.46% &&&
D&& 187&& & 78.57%&&&
A& B& C& D
A& 9&&& & 3.69%&&&
&&& B&& 19&& & 7.79%&&&
C&& 131&& & 53.69%&&&
D&& 85&& & 34.84%&&&
&&& A& B& C&& D
A& 78&&& & 32.10%&&&
&&& B& 105&&& & 43.21%&&&
C&& 38&& && 15.64%&&
D&& 22&& & 9.05%&&&
A& 190&&& & 78.51%&&&
&&& B&& 45&& &&& 18.60%&
C&& 7&& &&& 2.89%&
A& 47&&& && 19.03%&&
&&& B& 147&&& && 59.51%&&
C&& 53&& && 21.46%&&
A& 49&&& & 20.33%&&&
&&& B& 112&& & 46.47%&&&
C& 80&&& & 33.20%&&&
A&&&&& B &&& C &&& D
A& 8&&& & 3.35%&&&
&&& B&& 41&& & 17.15%&&&
C&&& 23 && 9.62%&&&
D&& 167&& & 69.87%&&&
&&& A& B&& C
A162&& 61.13%&&&
& &B& 10& 3.77%&&&
C 93&& & 35.12%&&&
051054063072
&&&&&&&&&&&&& 07206
&&&&&&&&&&&&& 062 06 07
&& A&& B&& C
A& 41&&& & 14.9%&&&&
& B& 142&&
& C& 94&&&
&34.2%&&&&
&&A && B& C
A& 80&&& & 29.1%&&&
& B& 18&&& & 6.5%&&&
& C& 178&& & 64.8%&&&&
A.& B & C& D
A& 29&&& & 10.5%&&
& B& 65&&& & 23.6%&&
& C& 81&&& & 29.5%&&&&
& D& 101&& & 36.7%&&&
&& A B C D
A& 27&&& && 9.8%&&&
& B& 77&&& && 28%&&
& C& 76&&& && 27.6%&&&
& D& 96&&& && 34.9%&&&
&& A& B&& C
A& 11&&& && 4%&&&
& B& 122&& & 44.4%&&&
& C& 142&& & 51.6%&&&
& B& 49&&& & 17.8%&&&
& C& 24&&& & 8.7%&&&&
&& A& B& C&&&&&&&&&&&&&&&&&&&&
A& 235&& & 85.5%&&&
& B& 8&&&& & 2.9%&&&&
&&C& 27&&& & 9.8%&&&&
&& A&&&&&&& B&&&&&&& C
A& 106&& && 38.5%&&
& B& 133&& && 48.4%&&
& C& 35&&& && 12.7%&&
A& 209&&& && 76%&&&
& B& 46&&&& && 16.7%&
& C& 18&&&& && 6.5%&&& (
A&&& B&&& C
A& 80&&& & 29.1%&&&&
&& &B& 45&&& & 16.4%&&&&
C& 150&& & 54.5%&&&&
A& 133&& & 48.4%&&&
&&& B& 27&&& & 9.8%&&&&
C& 115&& & 41.8%&& &
&&&& A& B& C D
A& 79&&& & 28.7%&&&
&&& B& 67&&& & 24.4%&&&
C& 106&& & 38.5%&&&
D& 23&&& & 8.4%&&&&
& &&&A& B& C
A& 11&&& &&& 4%&&&&
&&& B& 221&& && 80.4%&&&
C& 43&&& &&& 15.6%&&
&&&& A&&&&& B&& C
A& 7&&&& && 2.5%&&&&
&&& B& 156&& && 56.7%&&&
C& 112&& && 40.7%&&&
A& 91&&& && 33.1%&&
&&& B& 50&&& && 18.2%&&
C& 15&&& && 5.5%&&&
D& 120&& && 43.6%&&
A& 15&&& & 5.5%&&&
&&& B& 12&&& & 4.4%&&&
C& 23&&& & 8.4%&&&
D& 55&&& & 2 0%&&&
E& 168&& & 61.1%&&
A& 92&&& & 33.5%&&
&&& B& 169&& & 61.5%&&
C& 14&&& & 5.1%&&&
&&&& A&&&&&&&&&& B&&&&&&&&&& C
A& 161&&& & 58.5%&&
&&& B& 106&&& & 38.5%&&
C&& 7&&&& & 2.5%&&&
A && B& C&
A& 127&&& & 46.2%&&&
&&& B& 51&&&& & 18.4%&&&
C& 98&&&& & 35.6%&& &
A& 87&&& & 31.6%&&&
&&& B& 13&&& & 4.7%&&&&
C& 175&& & 63.6%&&&
21 A& B& C
A& 95&&& & 34.5%&&&
&&& B& 112&& && 40.7%&&
C& 69&&& && 25.1%&&
&&& A&&& B&&&&& C& D
A& 99&&& && 36%&&&
&&& B& 6&&&& && 2.2%&&&
C& 26&&& && 9.5%&&&
D& 142&& && 51.6%&&
A& 70&&& & 25.5%&&&
&&& B& 23&&& & 8.4%&&&&
C& 20&&& & 7.3%&&&&
D& 161&& & 58.5%&&&
A& B& C& D
A& 8&&&& & 2.9%&&&&
&&& B& 15&&& & 5.5%&&&&
C& 146&& & 53.1%&&&
D& 105&& & 38.2%&&&
&&& A& B& C&& D
A& 89&&& & 32.4%&&&
&&& B& 99&&& && 36%&&&&
C& 40&&& & 14.5%&&
D& 44&&& & 16%&&&
A& 216&& & 78.4%&&&
&&& B& 52&&& & 18.9%&&&
C& 8&&&& & 2.9%&&&&
A& 62&&& & 22.5%&&&
&&& B& 174&& && 63.3%&&
C& 35&&& && 12.7%&&
A &79&&& & 28.7%&&&
&&& B& 104&& & 37.9%&&&
C& 91&&& & 33.1%&&&
A&&&&& B &&& C &&& D
A& 24&&& & 8.7%&&&&
&&& B& 49&&& & 17.8%&&&
C& 43&&& & 15.6%&&&
D& 159&& & 57.8%&&&
&&& A& B&& C
A& 106&& & 38.5%&&&
&&& B&& 49&& & 17.8%&&&
C& 119&& & 43.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卷调查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