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鞍山出发到几个江南水乡芜湖出发的旅游线路路

信息来源:
地点:青岛 详细地址:青岛延吉路111号赛纳商务中心208
联系电话:
详细信息:
苏州、杭州+水乡乌镇 西塘(纯玩团) 460元 D1: 青岛晚19:00辽阳西路新业广场集合乘车赴杭州(约9H)。
晚宿车上D2:早抵杭州,漫步游览西湖景区(2H)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断桥、苏堤漫步、白堤等,远观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游览[花港观鱼],杭州西湖游船(40元/人自愿自费),游中国唯一的一处城市湿地公园:【西溪湿地】(二期,福堤公共开放区)非诚勿扰拍摄地,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赴西塘,晚赠游绝美水乡西塘(2H),欣赏江南最美丽水乡夜色,品味原汁原味江南水乡的秀美,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穿梭与石皮弄,走走[环秀桥][烟雨长廊]。
晚宿西塘/嘉善D3:赴《似水年华》拍摄地乌镇(3H):江南百床馆、江南木雕陈列馆、茅盾故居、蓝印花布坊,戏台,修真观等;游览苏州著名园林之一---【定园】水乡风情园(约1.5H),其中有目前苏州最大的园中湖“塔影湖”26亩,亭台楼阁映画其中、曲廊流水浑然天成,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之精、又有江南水乡之秀。有幸可观古婚庆表演,观看江南民间竟技表演——斗鸡,园中湖内可以乘江南的摇橹小船体验江南的柔情,车返青岛。(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51站台网看到的,谢谢!)国内游热点
国内地区分类
热门海岛汇总
亚洲国家列表
欧洲国家列表
美洲国家列表
澳洲国家列表
中东非旅游
中东非国家列表
您的位置 &
当季产品推荐
价格:¥1866
价格:¥2788
价格:¥2250
价格:¥2950
价格:¥2190
价格:¥2850
安徽旅游指南
猜您喜欢的!
开班日期:04/15、04/22、04/29、05/06、05/13、05/20
开班日期:04/09、04/16、04/23、04/30、05/07、05/14、05/21
开班日期:04/10、04/17、04/24、05/01、05/08、05/15、05/22
开班日期:天天发团
开班日期:04/03、04/04
开班日期:天天发团
安徽旅游线路
行程天数:
热门景点:
线路编号:5338
满意度:98%
出团日期:03/25、04/02、04/02、04/15、04/22
※行程景点:婺源篁岭、黄山、千岛湖、杭州、漫步西湖
※住宿安排:全程入住经济酒店,双人标准间
※购物安排:全程只安排2个正规旅游特产购物商店
※餐饮特色:随餐赠送特色菜:婺源赠送一餐农家宴,杭州
线路编号:5340
满意度:99%
出团日期:03/25、04/02、04/08、04/15
※行程景点:婺源篁岭、黄山、千岛湖、杭州、漫步西湖
※住宿安排:全程入住经济酒店,双人标准间
※购物安排:全程只安排2个正规旅游特产购物商店
※餐饮特色:随餐赠送特色菜:婺源赠送一餐农家宴,杭州
线路编号:4937
满意度:100%
出团日期:03/20、03/21、03/24、03/25、03/27、03/28
◆住宿安排:山下住宿五星级酒店(不挂牌)、黄山山上住宿2晚多人间高低铺独卫可洗澡
◆景点安排:我社独创驴友产品,安全指数高,风景优美、重走徽商路-徽杭古道:徽杭古道号称是中国十大徒步线路之一,登名山
线路编号:4788
满意度:98%
出团日期:天天发团
1、游世界文化遗产—黄山、逛宋代街—屯溪老街;
2、尝特色黄山烧饼、毛豆腐、臭桂鱼、石鸡、石耳等等;
3、全程无购物,无正餐,无领队,让您彻底放松,拂去工作的疲惫,享受三无产品带来的自由与快乐。
线路编号:4787
满意度:100%
出团日期:天天发团
1、游世界文化遗产—黄山、逛宋代街—屯溪老街;
2、尝特色黄山烧饼、毛豆腐、臭桂鱼、石鸡、石耳等等;
3、全程无购物,无正餐,无领队,让您彻底放松,拂去工作的疲惫,享受三无产品带来的自由与快乐。
线路编号:3747
满意度:100%
出团日期:天天发团
经典黄山,适合周末出行。
纯玩无购物,放心游览
线路编号:2651
满意度:100%
出团日期:03/21、03/25、03/28
产品特色:
◆囊括景点:婺源江岭(4.20前).黄村(4.20以后).黄山+小交通.屯溪老街......
◆亮 点 一:全程当地特色酒店
◆亮 点 二:纯玩团,全程不进购物店,确保游览时间充分;
线路编号:2650
满意度:96%
出团日期:03/19、03/23、03/26、03/30
产品特色:
◆囊括景点:全方位品味黄山,观黄山一绝日出.太平湖.宏村.屯溪宋代老街......
◆亮 点 一:两晚入住挂五星酒店,双床房、大床房任选(需要提前确认哦~),真正的高星享受。
线路编号:2660
满意度:96%
出团日期:03/19、03/26
产品特色:
◆囊括景点:黄山、翡翠谷、屯溪老街、黄村、婺源-簧岭、千岛湖休闲、漫步西湖、西溪二期、乌镇东栅、木渎
、城隍庙、外滩、南京路……;
◆亮 点 一:往返程
线路编号:2661
满意度:99%
出团日期:03/20、03/27
安徽旅游景点
发表时间: 10:58
发表时间: 09:24
发表时间: 18:56
发表时间: 18:47
发表时间: 10:52
发表时间: 13:11
发表时间: 12:18
发表时间: 18:29
发表时间: 03:56
发表时间: 03:17
发表时间: 16:57
发表时间: 23:01
发表时间: 14:37
发表时间: 10:53
发表时间: 18:44
发表时间: 14:45
发表时间: 14:32
发表时间: 16:25
发表时间: 16:50
发表时间: 21:33
付款与发票
签署旅游合同
旅游其他事项
400-600-9889(长途免费)
来电将统一显示为 010-,北京神舟国旅呼叫中心位于东城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09:00-22:00 周六、日10:00-18:00
24小时预定电话(免长途费):400-600-9889 呼叫中心来电将统一显示为:010-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旅游产品提供商为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注册号:204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BJ-CJ00080
关注我们的微信
微信账号guolvcom
友情链接:江南水乡的民俗与旅游
&&&&&&&&&&&&&&&&
/ 江南水乡的民俗与旅游 
  扬州地区旧有都天庙数以百计,但庙的规模部不大。都天在扬州民间影 响非常大,非道非佛,亦道亦佛。崇道者称之为部天大帝,崇佛者称之为都 天菩萨。每年五月,都要为都天迎会,即举办都天会。都天庙内地方小,就 抬着都天塑像在大街小巷游行,随之产生各种民间娱乐、商业活动。要说清都天庙会始末,得先将扬州庙会习俗作一概览。 千百年来,扬州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了许多寺、庙、宫、观。宋元以来,又形成各种商业、手工业行会。寺庙的僧尼、宫观的道士常结合一些神 佛纪念日举行各种庙会。又称香会、乡会。例如,3 月 28 日为东岳大帝生日, 许多东岳庙的道士就借这天举办东岳会。6 月 19 日为观音菩萨成道日,扬州 北郊的观音山及各县圆通庵就在这天举办观音会,7 月 15 日为中元节,又称 “孟兰盆会”,僧道及民众就联合举办孟兰盆会,设立道场,漂放荷灯,超 度亡魂。各个行业也都形成固定的会名。如米业为积福会,草业为接福会, 钱业为聚福会,竹业为庆福会,酒业为普福会,蔬菜业为万福会,棉布业为 锡福会,估衣业为多福会,南货业为降福会,绸缎业为增福会。以上统称“十 班大会”。此外,木工有鲁班会,瓦工有张班会,农民有青苗会,家族有家 谱会,裁缝有轩辕会,金银铜铁匠有老君会,理发业有罗祖会,靴鞋业有孙 祖会,甚至娼妓也有白眉会,谓三百六十行即有三百六十会。每个行会又有 他们的行业神或祖师。例如,制酒行业神为社康,靴鞋行业神为比干,木工 行业神为鲁班,运输行业神为孟公,梨园行业神为杨戬,制茶行业神为陆羽, 娼妓行业神为管仲。这些行业伸,有的是虚构出来,有的本有其人而将其神 化。许多行业建一个小庙供奉他们,或在大庙中为他们立个神位。民间传说 或史料记载的这些行业神的诞辰日或得道日,该行业就请出尊神,上街迎会, 即游行,这就是庙会。五月端午节之后,新麦登场,新秧栽下,农民小庆丰 收,这时庙会也就最多。例如,5 月 13 关帝会,5 月 14 城隍会,5 月 18 都 天会,5 月 22 龙王会,5 月 24 地母会,5 月 28 日小龙王会。一会接一会, 全民出动,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五月诸庙会中,声势最浩大的是都天会。  都天为谁,扬州民间有多种说法。一说为唐朝秀士汪华相。传说华相某 日夜读,忽闻五瘟神在井中散疫,欲害全城百姓,他即投于井中,受疫救民。 另一说为唐进士张巡。安史之乱时,他为御史中丞,与许济远合兵守睢阳, 坚守数月,因援绝粮尽,捕鸟掘鼠为食。后来鸟、鼠也吃光,就投井而死。 说他在井中泡多日,肤色变青。又说事后百姓用钩将其从井中钩起,正钩于 前额正中,形成一眼。故其神像皆有眼三只,面青发赤,貌异心善。江淮民 众尊此神为“都土地”,派给他的职责是总管各方土地神。他的地位在玉帝、 如来之下,是江淮一带诸路神佛的首领。人民对玉帝、如来敬而远之,却认 为都天可直接降福消灾。因而,都天会由各行各业、道士、和尚联合举办。都天会连续三天,若遇阴雨就顺延。  5 月 16 日为行香日。这天先由蚂蚱神出来清道。蚂蚱神尖头尖嘴,绿身 躯,红披风,呈滑稽之态。所坐轿子无遮栏,无顶盖。轿前有大锣、旗幡、 香亭,轿后有随卫若干。队伍约六七丈长,在都天将要巡行的道路上游走一 过。17 日为朝庙日。中午前后,文判、武判及高跷队上街游行。各行会自行组织,一班接一班,争奇斗胜。所谓文判,又称走判,用泥塑彩色面具戴在 人上,手执文本、木笔,身穿文吏长衫,面具上的胡须有白、红、黄、黑之 分,以白须最长,黑须最幼。所谓武判,又称抬判,类似京剧里的净面武将, 头戴盔帽,身着铠甲,足登乌靴。另有两人(或四人)抬两竹杠,中缚一椅, 武判坐于其上。游到热闹处,武判就在倚背上做各种杂耍动作,例如“跌叉”, 即突然双脚一分,从椅背滑坐于杠上,甚惊险。功夫好者,能连跌数十叉。 文判武判前皆有锣鼓、旗幡引路。走到大店铺或大户人家面前,就注脚 舞蹈表演一番,然后手捧镗锣,向店铺讨赏钱、赏物。当晚,要到都天庙“约驾”,意即约请都天大驾明日出行。  18 日为出驾日,即迎会。这是最热闹的一天。四乡八镇农民和大江南北 客商都云集而来。城里人乃近水搂台,预先选择观会最佳去处,有的搭起临 时看台,有的爬到屋顶上。扬州四望亭、高邮文游台、兴化望火楼、仪征鼓 楼等城中心最佳观看点,非官宦子弟很难登上。妇女照例在发舍上插一枝栀 子花,以表虔敬之意。身子不洁者,自觉回避。  都天启驾之前,先得给马披上锥。所谓马披,是一批甘心自残之人,先 在两边嘴已,或舌,或手,或锁骨处穿上一个洞。这时,他们先烧香、叩头、 化黄元,然后用一根长约丈许的铜锥穿进洞眼,这就是上锥。若穿嘴巴者, 从左嘴巴穿进,右嘴巴穿出,牙齿紧咬铜锥中部。如是,舞起铜锥时不致撕 裂嘴巴。他们还手执一柄铁叉,柄上有响环,舞动起来当啷作响,与铜锥相 映成趣。上锥后,启驾,游行。最前面是两面大旗,接着是头锣。所谓头锣,即两面大锣,每面由两人用木杠穿抬,平行而走,一人夹在两锣之间,锤打铜 锣。头锣而后,是各班会的会旗华盖。扬州人俗称华盖为大伞。此即所谓“扛 旗打伞走龙套”。华盖质地有布、有绸,有缎,有琉璃、五彩斑谰。其柄, 有一般木料,也有红木、海梅,有的还雕花饰玉。华盖质量如何,象征该会 经济实力。旗、伞之后是香亭。香亭亦有多种式样,上舌用红木精雕细刻, 塔形亭顶为盖。内燃绛香,长约 1 米。下者用普通木料制成,内置直径 3 分 米许的香炉一座,上不加盖。沿途不断把大香投入炉肉,香烟缭绕,如从天 来。香亭之后为“五人墓”,或扮演其他类冤狱故事。五个英俊青年,光着上身,胸系红兜,下穿红裤、白裙,五花大绑,背插招子,后跟刽子手二人, 手执屠刀。据说这五人是指明末苏州百姓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 文元。其时阉党作乱,到苏州捉拿东林党人,遭百姓反抗,便屠杀了为首的 五人。阉党除后,苏州人为五人筑墓立碑,予以纪念。  “五人墓”之后为衙役两列,每列八人,皆手执长板,口喝“威武”不 绝。接着是道士、僧人队伍,皆吹、击各种法器,仙音缭绕,梵音悠杨。道、 僧似乎是人、神之中介,其后便是都天出场。前后司驾一人,步行,发号司 令。都天端坐于十人大轿之内。轿上横几置盖碗茶怀一只,杯内往茶。不管 上坡、下坡、缓走、急行,均不容溅出半点茶水。又有曲柄龙头大伞一把、 大扇一面,为都天遮阳。人们都认为部大大驾过时可消灾降福,因此主轿刚 过,民众就纷纷穿街而过,以沾福泽。为了便于民众过街,轿后銮驾皆让开 一段距离。銮驾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皆执金爪、斧钺。銮驾之后有大 批“还愿”的善男信女。有的光着上身,背插主剑,剑头朝下,剑尖刺入皮 内。这叫做“纯阳宝剑”。有的两肘皮内各穿入一根红线,线下各挂香炉一  只。这叫做“线挂香炉”。还有其他千奇百怪的、使皮肉受苦的动作。最后, 是马披出场了。他们挥舞铁钗,铜锥在地上拖得劈啪作响,胆怯者不敢正视, 妇女多以手遮面,小孩躲入大人怀中。迎会队伍所经路途的桥口或要道口都 在民家设祭,祭桌上置香炉、烛台、食品、茶果及各种古玩、盆景。与其说 是祭都天,不如说是摆富斗阔,变相做广告。法驾行到祭处就停驻。轿子搁 在矮凳上,旗伞插在地上,轿夫、伞夫、旗手稍作休息。祭主燃烛,烧香, 叩头,放铳三响,再给护驾、抬轿人赏钱。车驾司代表都天回赐祭主一碗都 天粥(绿豆大米粥)、一只都天蛋(清水煮鸭蛋)。祭主将喜不自胜,因为 据说吃了都天粥、部大蛋可消灾降福。  迎会队伍不走重复之路。快要回庙时,马披跳到队伍最前面。旗伞队、 銮仗队分列两旁,在车驾司指挥下,齐声吃喝:“请——驾——回——宫——!”神像奉安入座,庙会至此结束。 其他各种庙会与都天会大同小异,只是规模略小,观音会、东岳会下抬神像上街。这些庙会不仅娱神、娱人,而且具有展览、贸易等多种功能,加 强了各地物资交流。迎会之时,商家大做生意,外地客商也纷纷起来。各种 点面师、工艺师大显身手,茶摊、饼炉、粥担、面锅、凉粉桃、枣糕盘等等, 遍于路旁。在布棚、竹棚、油布伞之下,则有各种玲珑玉器、竹木制品、土 偶漆雕、布匹绸缎、花粉胭脂、古玩字画。一些专业的庙会,则有专项买卖, 如轩辕会时就大各种成衣。万福会时蔬菜极多。东岳会时,上海、广州甚至 外国客商也到扬州市郊的杭集东岳庙采办玉器。《扬州竹枝同》云:“赛会 迎神次序徘,舍身人各照腰牌。今年例许收瘟役,不禁呜锣过院街。”解放后,庙会习俗逐渐消亡。近年义有恢复趋势。婚庆喜事说喜话  扬州民间的迎亲、娶亲、生子、建房等婚庆喜事都有一定的仪砚习俗。 伴随着有关动作,往往有一些喜话婆、喜话公、喜话郎说出成串喜话,增添 喜庆气氛。这些喜话一般为“七字段”,也有“上子唱”,一代一代流传下 来。随着时代的变比,内容或词句也有所变更。  迎亲正日前夕,男方必须布置好新房。新房的核心部分是新床。铺新床 的动作,要由全福奶奶(即夫君、儿女俱全)承担。先铺床草,说如下喜话: 良辰吉日喜洋洋,我代王家来铺床,两头铺的金丝草,中间铺的子孙塘。子 孙塘呀子孙塘,一代更比一代强!  再挂帐子,说:新挂帐子四角方,新郎新娘睡中央,早开花来早结果, 早生贵子喜洋洋。  安帐沿,说:新挂帐沿六尺长,中间有对小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状 元出在你府上。  装帐钩,说:新挂帐钩亮堂堂,赛如太阳和月亮,日里照见四海明,夜 里照见子孙塘。  折被单,说:新摺被子四层连,主家福寿都齐全,恭喜主家春常在,富 贵荣华万万年!挂门帘,说:新挂门帘着地拖,量量足有六尺多,六六大顺事事顺,恭喜府上娶媳妇!媳妇善解公婆意,乐得公婆笑呵呵。 正日这天,得把喜堂布置好。新郎率迎新队伍到女家。迎新队伍开头是两张灯笼,一张灯笼上是大红金字双喜,一张灯笼上是男方姓氏和堂名。接着是火把若干。再接着是头牌六面,每两面双写“状元及第”、“探花及第”、 “榜眼及第”。如果祖上有人当过官,还可将官衔写成牌子,跟在头牌之后。 例如“吏部天官”、“开封府正堂”等,只要家谱上有记载都可以写,但不 能冒用,否则就会有人扛走牌子。牌子后面为吹鼓手,吹鼓手后面依次为: 新娘花轿、新郎绿呢轿、媒人小轿,还有用竹竿挑着“吉星高照”的招示。 到了女家,女家用三道茶招待。新娘带哭上轿,燃放爆竹。花轿必须经过多 子街、三元巷、福寿庭,以图吉祥。回到男家,男家燃放爆竹,并将大门紧 闭,这叫做“闷性子”。据说这样做,今后新娘才听话。然后开门,全福奶 奶搀新娘下轿,进门。这时说喜话《十进门》:一进大门喜融融,门前高搭五彩棚;二进门,步三开,脚下踩的紫金阶;三进门,芒财房,黄金白银用斗量;四进门,进楼房,楼上小姐赛凤凰;五 进门,进厨房,新砌锅灶亮堂堂;六进门,进书房,养儿必中状元郎;七进 门,进后堂,满堂酒席请客尝;八进门,进穿堂,瑞气千条花满廊;九进门, 进马房,龙驹宝马排成行,龙狗宝马不是旁人骑,宝应榜眼探花郎;十进门, 进新房,房中生下九个郎:大郎镇守海关岛,二郎领兵押草粮,三郎南关领 人马,湖广巡抚第四郎,五郎进了翰林院,六郎朝中为栋梁,七郎又做扬州 府,吏部天官第八郎,九郎生来年纪小,蹲在房中读文章。府上子孙多兴旺, 恭喜万事都吉祥!  全福奶奶先把新娘引入新房。这时点香、点烛,点香时说:手点清香七 寸长,双手插在炉中央,今日神人来保佑,来年必生状元郎。  点烛时说:手点蜡烛亮堂堂,一对红烛分两旁,新郎新娘心花放,我送 新人入洞房。    全福奶奶为新娘“开脸”(用线绞去脸上汗毛),搭粉、插喜花,帮新 娘换上礼服,然后安排一对新人“坐富贵”(并坐床边),新郎为新娘挑盖 头,这时可说:秤秆子上头滑如油,一路星子顶到头,一来主家称元宝,二 来代新娘挑盖头:一挑长命富贵,二挑金玉满堂,三挑三元及第,四挑事事 如意,五挑五子登科,六挑六面和合,七挑七子团圆,八挑八仙上寿,九挑 九代同堂,十挑实实在在。百子千孙,万代富贵。恭喜!恭喜!接着,喝交杯酒,吃莲子羹。这时可说: 手执银壶亮堂堂,红纸衔在嘴边上,我今用手来拔下,斟下美酒敬三光:一杯酒先敬天,与天同寿;二杯酒敬地,与地同庚;三杯酒敬人间,寿比南 山,福如东海水长流。  然后到堂屋拜堂。一拜大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再拜亲戚中长辈, 并接受晚辈拜见。当晚,家长办喜酒招待来客。席散后,新人入洞房,来宾 闹洞房。可闹新郎、新娘,也可闹小叔,大伯,如要小叔顶马盖,要老公扛 灰扒。较文明的,则说各种喜话。例如:(一)大红门帘落地拖, 一对凤凰来做窝。 凤凰不落无宝地, 千年媳妇万年婆。(二)大红门帘七尺长。 一对金钩挂两旁。中间游龙来戏水, 来年生个状元郎。(三)左手掀门帘, 右手撇金钱。 金钱撒在地板上, 富贵荣华万万年。(四)一支蜡烛一只台, 我送新郎进房来。 今日洞房花烛夜, 明年生下状元来。说这支喜话时往往有人将“五子”及米、麦、茶叶往新娘身上撤。若撒到床上,在睡觉时不能抖掉,只能往床里面抹抹。认为如果抖到地上,就生 不出儿子了。还有人说:(一)鸡蛋要成对, 喜糕要成双, 长生果不问多和少, 我请主家满盘装。 喜蛋染得红又红, 喜糕做得甜又香, 长生果子味道好, 我请诸公尝一尝。剥开壳儿吃掉米, 留下壳儿撒香帐。(二) 富贵花烛亮堂堂,新娘房里好嫁妆,新床新被新罗帐,鸳鸯枕头分两旁。四仙桌,在中央,茶烟水果还有糖。结婚三朝无大小,男女老少闹新房。这 个喊,那个嚷:“令夜织女会牛郎。”新房里头闹哄哄。忽听有人大声讲: “我看新娘不是人!”惊得新郎多紧张。“九天仙女下凡尘!”新郎心里赛 蜜糖。“养个儿子会做贼,”新娘一听着了慌。“偷得仙桃供母亲,”笑得 大家眼泪淌。新人心里喜洋洋,敬烟敬酒又敬糖。  (三)手举红灯亮堂堂,我送新人进新房。一进房,喜洋洋,我说几句 喜话闹新娘:摸摸新娘嘴, 好吃馋猫嘴;摸摸新娘鼻, 口水往下滴; 摸摸新娘手, 牵手送门口; 摸摸新娘袖, 她弟是我小舅舅; 摸摸新娘脚, 大红鞋子六角角。  有一种闹法是撤花瓣,边撒边说:洞房花烛喜腾腾,今宵才子配佳人, 吃酒要吃交杯酒,撒帐要撒百花名。百花人人撒不尽,我来撒点你听听:春 撒桃杏花,夏撒绿荷花,秋撒黄菊花,冬撒腊梅花。四季花名都撒过,还要 撒个扬州到兴化(花)。公婆撒的春萱花,兄弟撒的海棠花,妯娌们撤的和 合花,姑娘撒的姐妹花,夫妻们撒的合欢花,新郎新娘心里开了花。花开盼 的早结果,恭喜明年养个大头大脸的胖娃娃。  闹新房以子时(夜十一时)为限。子时快到时,伴娘就主动护驾,把闹 房者赶出洞房。其余人都离开后,新娘给伴娘一个封子,伴娘也就离开了。 可是,被赶出洞房的闹客余兴未了,还可在房外叫门:早送新郎上凤台,早 风流来早解怀,生子生孙都要早,快把喜门开下来。  房内可答:隔门如隔一重山,要进洞房并不难,先说几句吉兆话,我就 用手拨门闩。  房外可再叫:吉兆话儿句句高,百年夫妇在今朝。可知玉女河边等?早 让牛郎过鹊桥。房内再答:鹊桥犹如万重山,牛、女两宿过河难。再说几句吉兆话,我就用手拨门闩。 建房砌房也有成套喜话。砌山墙时可说:新平墒,四角宽,两条金龙朝里钻,金龙盘在玉柱上,主家请我砌华堂。太平钱,太平钱,你在世上几千年,今朝请你登宝位,富贵荣华万万年。 竖柱时可说: 脚踏楼梯步步高,八洞神仙往上摇,人间神仙摇什呢?上梁竖柱做蟠桃。 在准备做屋梁的木料上倒贴着红纸福字。贴字时可说:  恭喜主家砌华堂,写个福字来上梁。笔砚红纸桌上放,挥毫先写衣字旁: 一笔一点桃子样,二笔一横一撇长,三笔一竖擎天柱,四笔一点挂中央。上 面一横似金梁,府上代代出栋梁;中间口儿四角方,财源茂盛达三江:最后 写成田字底,年年丰收福无比。相公福字写得好,寿比南山松不老。我把福 字贴起来,恭喜主家大发财。上梁最为隆重。梁木贴上福字后要用红绸缠绕。木匠站在东山墙,瓦匠站在西山墙,同时放下“龙绳”(即用红带子包着的麻绳),让主家接住, 捆住正梁。燃放鞭炮,瓦木匠在上提,主人在下用杠子顶。当大梁正位,木 匠就用斧头一边敲一边说喜(此时喜话又你“鸽子”):日出东方喜洋洋, 我为主人砌华堂。前面已砌状元府,后面又砌宰相房。东面造的金银库,西 面筑的积谷仓。南面插的干棵柳,北面栽的万亩桑。千棵柳下栓骡马,万亩 桑上栖凤凰。凤凰不落无宝地,状元出在你府上。木匠说完以后,瓦匠在西 山墙头上用瓦刀边敲边说:今日吉时上金梁,金梁架在金柱上。金柱上面挂 金傍,主家中了状元郎。飞来金龙盘玉柱,落下凤凰栖中央。紫金梁上金花 插,荣华富贵进华堂。梁上好后,拉绫绸,散糕馒,又有喜话: 红的绫,绿的绸,前檐拉到后檐头,多福多寿多男子,大富大贵度春秋。糕粽馒头白如银,散把前邻共后邻,四邻和睦家道旺,越富越贵越康宁。 木匠又抛下四个小红纸包,每包内各包若干小钱,或几分,或几角,最多一两元。主家夫妇必须恭恭敬敬地在下面接等,甚至跪接,这叫做“接宝”。 然后,主家须包 40 元的红封重礼回敬上梁师傅。这 40 元不计在酬资之内。 当木匠抛红纸包时,可说如下喜话:接宝,接宝,夫妇偕老。我手接你手,过到一百九十九。 近年来上梁喜话有所更新。例如有地方这样说:我把红绸挂一挂,全家都来干四化;我把金花插得高,年年都把产量超;我把红绸招一招,下次楼 房更加高;我把红绸扽一扽,造的华堂能防震;我的斧头凿一凿,养个儿子 上大学;我把浆泥揉一揉,养个姑娘上月球;我的尺子量一量,仓库堆满万 斤粮;我把挂线拉一拉,墙里墙外开红花;我把椽子钉一钉,九天仙女送喜 信;我把网砖排一排,勤劳致富送钱来;我把瓦片送一送,堂前飞来金彩凤; 我把砖头横一横,屋上游来五爪龙;我挂红绸你插花,恭喜大家笑哈哈。一 片纱来一片绸,子子孙孙砌高楼;一边红来一边青,家有白玉千万斤;一边 青来一边红,门里门外游金龙;插金花,插银花,幸福花儿开万家。  喜话运用非常广泛。例如扬州郊区《搘锅喜话》:新锅拷得亮堂堂,九 天仙女下厨房,水缸不脱长江水,仓里不脱万年粮。办酒请来李太白,烧饭 请来王母娘,请来灶君保平安,子子孙孙幸福长。邗江县《砌猪圈喜话》:新砌的猪圈新又新,养的大猪有千把斤,南京客人来收买,秤称银子斗量金,新砌猪圈高似楼,养的肥猪大如牛,八百斤 身予二百斤头,肚里还有百十斤水板油。喜话作为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为日常生活增添了喜庆色彩,在扬州民间广泛流传。回回堂前道回族  扬州东城外古运河东侧、解放桥东南角有一座林木葱郁的高冈,高冈上 有一群具有异域风格的建筑,这就是回回堂,俗称巴巴窑。这是伊斯兰教的 一块圣地。  回回堂正门临河,隔河便是扬州城墙(今夷为环城公路)。门为拱形, 前置抱鼓石一对。门额上有刻石,文为:“西域先贤普哈丁之墓乾隆丙辰重 建”。  除门厅 3 楹外.回回堂内分寺字与墓园两部门。南侧为清真寺。寺内有庭 院、礼拜堂。礼拜堂为五楹,后背对着中东的麦加方向,构造与一般清真寺 相同。门厅东侧为墓园,通向墓园有石阶甬道,甬道两侧为石栏,石栏上雕 狮子戏球、鱼跃龙门、犀牛望月、三羊开泰等图案。栏外是奇花异草、古柏 银杏。过了甬道是一庭院。庭院有门厅 3 楹,门额上有“天方矩矱”4 字。 天方即麦加圣地,代指阿拉伯。矩矱即伟人、典范之意。内有东西轩各 3 楹, 均为歇山顶。西轩侧建双亭,南北相对。两亭之间有乾隆间所栽银杏一株。 又有砖砌花台一座,上植石楠、翠竹。北亭壁嵌《先贤历史记略》乃光绪间 重修墓园时所刻。北亭后为法纳墓亭,亭额上书: 宋德祐元年西域至圣一十六世后裔大先贤补好丁宋景延三年西域先贤撒敢达 明成化元年西域先贤马哈谟德明成化五年西域先贤展马陆丁明弘治十一年先          贤法纳乾隆丙申桂月重建此为墓园之总额。补好丁即普哈丁之别译。 其后即普哈丁墓亭。亭呈四方尖龟形,四面皆有拱门。外为四角攒尖筒瓦顶,内为拱球顶。正门上悬红黑两色阿拉伯文方匾,意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差使。” 亭内中央地下安葬普哈丁。青石砌成五级矩形墓塔,每层平面刻如意纹,第三层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章节。朝南拱门之右侧立碑,镌:“西域得道先贤补好丁之墓雍正四年九月立”。 此亭之西、南各有一亭,亭内各有墓塔。东北有宋代银杏,历 700 余年,被雷劈为两半,虬枝龙干,姿态奇特。院内还有 29 座地面墓家,其中有民族英雄左宝贵、明代名将张忻等。 扬州有这座回回堂,足见伊斯兰教及回族与扬州的密切关系。据《闽书》记载,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门徒有四大贤人于唐武德间来华,一贤传广州,二贤传扬州,三贤四贤传泉州。普哈丁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孙,他 在宋朝咸淳年间来扬州传教,于公元 1215 年去世。曾留遗书给扬州知府,称 运河东岸高冈是个好地方,希望死后葬于此。扬州人满足了他的要求。  普哈丁在扬州城内汶河之滨建了一座仙鹤寺(今南门街 111 号,文昌楼 之南侧)。该寺布局似仙鹤体形。大门对面照壁为鹤嘴。寺门为鹤头,重檐 飞椽,犹如鹤首昂起。门厅内侧南北各开一井,为鹤眼。从门厅到大殿为一 狭长而弯曲的甬道,为鹤颈。大殿即礼拜堂,为鹤身。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部为单檐歇顶,带卷棚廊,面廊 5 楹,进深 3 间。后部即圣龛所在,重檐 歇山顶,面阔五楹,进深一间,犹如鹤身之腹部。前后部分有瓦顶相连,成 为一个整体。相连处中间有拱门,门额上有阿拉伯文“太司米”。殿内设宣 谕台,上置八角亭,内藏《古兰经》。后墙装罩格,刻满阿拉伯文经文。大 殿两则有两厅,为鹤翅。殿后一片竹林,为鹤尾。两株古柏,为鹤腿。扬州  仙鹤寺与广州怀圣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齐名,为中国伊斯兰教四大 名寺。 扬州市所辖各县、市、区都有回民,总数数万人,其中广陵区3000 多人。数百年来,他们都严守教规,与各民族友好相处,与佛、道等友 教也互相尊重。1913 年在仙鹤寺成立“回教联合会扬州支部”。1951 年成立 回民协会。 1959 年与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宗教团体在族忠寺内联合办 公,名曰“扬州市宗教联合办公室”。四教大联合,倒也成了历史佳话。 1980年 8 月 13 日开斋节,穆斯林们聚会在回回堂举行大典,欢庆自己的佳节,欢 庆回回堂回到回族手中,扬州市领导亦莅临祝贺。 1984 年 12 月,在仙鹤 寺召开扬州伊斯兰教第一次代表大会。  扬州回民的礼拜之所,还有安江门外礼拜寺、卸甲桥礼拜寺、钞关礼拜 寺、马监巷礼拜寺等。  扬州的回民为扬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许多习俗已 融入扬州人民生活之中。尤其他们讲文明、讲卫生、守信用的传统对其他民 族的居民有着积极影响。许多阿訇,也是知名学者。如清初阿訇花彦如、沙 若愚,清末阿訇韩遇春等,皆于史有名。民国年间,穆斯林设立文化传习所, 办理济贫工作。又开设女学,由马师娘传授经文。现在由穆斯林主持的学校 有伊斯兰业余会计学学校(又称市十中)、伊斯兰幼儿园等。前者为各行各 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财会人才,后者是扬州地区规模最大、入园儿童最多、 全省闻名的民办幼儿园。回回堂、仙鹤寺两处圣迹又不断吸引域外教徒前来。如宋末有撒敢达、古都白丁来扬传教,死后亦葬于回回堂内。元代更是“回回遍天下”。明永 乐年间,米里哈则持成祖敕谕来扬扩大伊斯兰教义。成化、弘治年间,有马 哈谟德、展马陆丁、法纳等来扬传教,死后也葬于回回堂内。近年来,又有 约旦、也门、以色列、巴勒斯坦、阿富汗、孟加拉、毛里塔尼亚、英国、美 国等国的穆斯林前来朝圣。回回堂已成了海内外穆斯林的一个联系点。蜀冈中峰平山堂  扬州城北有蜀冈,其中峰为扬州最高点,又是扬州名胜古迹的聚珍点。 主要名迹有:平山堂、谷林堂、六一祠(欧阳祠)、大明寺(法净寺、栖霞 寺)、西园、第五泉、鉴真和尚纪念堂等。人们通常以其中一个景点代称蜀 冈中峰。扬州市民喜称这儿为平山堂,佛家弟子喜称这儿为某寺,日本友人 则首先想到鉴真纪念堂。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心态。  当年吴王夫差所筑邢城的中心即在蜀冈中峰上。楚怀王筑广陵城,亦在 此。刘宋时建寺,但规模很小。因几经兴废,便有若干寺名,如大明寺、栖 灵寺、西寺、法净寺等。唐开元年间,鉴真在此讲学,后东渡日本。现今, 寺仅占中峰一小部分。 北宋庆历八年(公元 1048 年),大文学家欧阳修任 扬州知府。他这次来扬州,心情很不平静。因他与范仲淹等人为了改变宋开 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推行“庆历新政”遭到失败,被贬斥为地方官。有志 难申,有才不被世用,政治上很不得意。他在心事之余,寄情山水,游目骋 怀,在蜀冈中峰筑堂作游宴之所。伫立此间,唯见江南诸峰齐来眼底,若可 攀脐,再申大志,就取名平山堂。曾作《朝中措·平山堂》一词: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井文章 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欧阳修虽然不得意,但没有消沉。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振兴教化,建设扬州,关注国政。从此人们就将重视文治的地方官尊称 为“文章太守”。元祐七年(公元 1092 年),苏东坡任扬州知府。他感念恩师欧阳修,就在平山堂后筑厅堂一座,并从自己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截取 二字,名为谷林堂。又手书《西江月·平山堂》一词,勒石平山堂壁间: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欧阳修在世时,扬州市民感其政绩,曾在旧城筑生祠。岁久祠废,扬州人又移祀欧阳像于谷林堂后院,并又在此基础上建成欧阳祠。欧阳修别号六一,故又称六一祠。祠堂五楹九架梁,挑角飞檐,梁柱皆方。龛壁嵌欧阳修 石刻像.系名匠朱静斋据宫廷藏本刻成。刀工精微。因反光作用,胡须刻纹远 看为白色,近看成黑色。稀世珍品,引人流连。今存寺院,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寺门面南,黄墙三门。前进为天王殿,殿阔 3 楹,内供弥勒、韦驮及四大天王。后进为大雄宝殿,三楹三重檐,歇 山板瓦顶。殿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南海砚音,法像庄严,经幢肃穆,香 火兴旺。院东为平远楼,初建于宋代,清咸丰年间与大雄宝殿同毁于战火。 今所见者乃民国复修。  在平远楼之后有一阁,本名真赏楼,取欧阳修“遥知为我留真赏”句义, 清初戏曲名家孔尚任改题“晴空阁”,亦取欧氏“平山栏槛椅晴空”句义。 咸丰间烧毁,同治间重建,1963 年改为鉴真和尚纪念室。  鉴真(公元 688—763),扬州江阳人,14 岁出家,中年主持平山堂之侧 的大明寺,成为“江准化主”。日本学向僧来请其“东游兴化”,他慨然应 允。他携带许多医药、文化、工艺珍品前往,由于浪击船沿,他五渡未成, 双目失明,意志弥坚。天宝十二载(公元 751 年),66 岁的鉴真登上日本使 船,扬帆东去。历时月余,到达日本。天皇下诏:“大德和尚远涉沧波投此  国,诚副朕意。”759 年,鉴真率弟子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鉴真精于医道, 在日本济人无数。所传技艺,对日本雕塑、绘画、书法、文学的发展都产生 深远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化的恩人”。 763 年,弟子思托等为其模影立 像。同年 5 月,面西而比,终年 76 岁。  1921 年,日本人高洲太助在扬州立两淮稽核所,提出蜀冈中峰法净寺即 古大明寺,鉴真曾在此受邀东渡。 1934 年,扬州人汪茂如修寺,仍留乾隆 御笔所题法净寺。 1957 年,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法净寺为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 1963 年,在鉴真圆寂 1200 年之际,将纪念欧阳修的晴空阁改 为鉴真纪念室。同时决定在晴空阁对面的四松草堂及其以北空地建鉴真和尚 纪念堂。由中日两国佛教界、文化界人士参加奠基。至 1973 年 11 月,纪念 堂建成。  纪念堂的设计参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门厅三楹,两旁有回廊与正 殿相接。后建碑亭一座,亭内正中横立汉白玉碑,镌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 尚纪念碑”。正殿面南五楹,有门三通。堂中须弥座上供奉鉴真于漆纻像。 供案上置日本裕仁天皇所赠香炉。壁悬四幅大型绢本画,绘鉴真生前的活动。  1980 年 4 月,日本唐招提寺奉鉴真和尚像回中国探亲,扬州举行了隆重 热烈的接待。复更法净寺之名为大明寺,并整修寺宇。此番敲去乾隆原题寺 名,集王羲之字新刻“大明寺”石额。与此同时,作为地名的平山堂亦改称 大明寺。但是,由于在扬州人心中,欧阳修永远是正统的中国儒家文化史上一座高山。故扬州人在习俗上仍称蜀冈中峰为平山堂。著名作家叶灵风在其散文《平山堂与鉴真和尚》一文中说:欧阳修在这里修筑了这座平山堂,不高不 矮,恰可平山。这个堂名就已经够迷人了。复旦大学教授喻蘅游览蜀冈后口 占一绝:云树迷离绕蜀冈,翰林风月已茫茫。重兴香火大明寺,谁吊平山六一堂?梅花岭上史公祠  扬州北城外有座梅花岭,岭前葬着抗清英雄史可法,清人建成史公祠, 今辟为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今开封)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 1602 年)。在他出生前 10 年,扬州知府吴秀浚深护城河,将淤土堆积在北岸,聚 土成岭。后来在土岭上下种满梅花,又配上太湖石。梅开季节,土岭淹没在 花海之中,非常壮观,当地民众便称之为梅花岭。不过梅花岭真正闻名,却 是因为同史可法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史可法 27 岁中进士后在多处任地方官,勤政爱民,颇得善誉。崇祯十七 年(公元 1644 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吴三桂引清兵南下,福王在南京监国, 阉党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当时史可法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被排 挤出朝廷,到扬州督师。至次年,清兵己占须北部中国,又重重包围扬州城。 清摄政王多尔衮多次致书史可法劝降,可法写了著名的《答多尔衮书》,表 明自己的严正立场:“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所以报也。”他在得 不到任何增援的情况下,亲率 40 人坚守孤城。 10 天以后,清兵用“红衣 大炮”轰塌城堞,生擒可法。清豫王多铎仍称之为“先生”,劝其投降,许 以厚禄。可法从容回答:”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 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凛然正气,壮烈就义,年仅 44 岁。多铎下令屠城十 里,几十万扬州市区民众被杀殆尽,一座繁华的城市变为废墟。民间传云, 市民只剩贾、马两家。后来俗语便有“假各马各”。史可法喜爱梅花,曾说:“我死,当葬侮花岭上。”副将史德威到处找可法遗体,不可辩认,就将可法衣冠葬于梅花岭下。多铎本是可法之敌,又 是杀害可法的刽子手,但也被可法的不屈精神、英雄气概所感动,一个月后 就下令建史公祠,优恤其家族。乾隆四十二年(公元 1777 年),清高宗御笔 题写“褒慰忠魂”,又制御诗一首,颂扬可法气节“月与霁而风与光”,和 者数十人。咸丰年间,史公祠焚于战火。同治年间,可法裔孙史兆霖复建。 民国年间,王柏龄募修。解放后,几度修缮。 1956 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 布吏公祠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建立史可法纪念馆。如今墓、祠、 馆合为一处。今见史公祠,坐北朝南,朱红大门,右悬朱德题“史可法纪念馆”楠木馆牌。穿过门厅是一方庭院,院内有古银杏两株,乃乾隆时所植,昂然挺立, 犹如两杆旗帜,为史祠壮威。院后为飨堂。飨堂为面南三楹,内有梅花纹落 地罩格,罩格前置可法端坐塑像。像高 2 米,左手扶玉带,右手握书卷,气 宇轩昂。史书载可法“短小精悍”,而民众则带着强烈的感情塑造了他们心 目中的英雄。塑像之上有“气壮山河”大匾,两侧悬郭沫若手书对联:骑鹤楼头,难忘十日; 梅花岭畔,共仰千秋。 抱柱上有朱武章撰、李亚如补书楹联: 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 衣冠复古处,梅花冷艳伴孤忠。 又有彭玉麟题撰抱柱楹联: 碧血丹忱,正气常存光竹帛; 冰雪铁骨,忠魂寄托有梅花。飨堂两厢陈列史可怯手书《复多尔衮信》及给母亲、夫人的遗书。 飨堂之后为史可法墓。史墓有绿树、翠竹环绕,显得清幽、肃穆。砖砌墓域,并筑有石台,封土为丘,墓前立碑,镌“明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 士史公可法之墓”。墓旁东西边门都嵌有“梅花岭”石额。 1966 年,衣冠 冢被夷为平地。 1979 年按原貌复原。复原修整时发现玉带镶片,当为可法 遗物,今陈列在飨堂内。  墓后有土冈,即梅花岭,岭上有小阁,为观梅阁。岭下有厅榭,名梅花 仙馆。  史公祠内的西部另成一区。主体为祀祠,面南三楹,外柱悬王冬龄悬张 尔荩联:  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堂中设神龛,内悬史可法画像。神龛以 竹节构成,象征高风亮节。龛上有“亮节孤忠”匾。内还陈列史可法生平事 迹资料。  300 余年来,不知多少仁人志士前来凭吊。蒋士铨题其遗像云:“梅花 岭头冰雪魂,生死南枝最孤直。”黄燮清《吊史阁部》诗云:“留得岁寒真 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彭定求诗云:“碧血久从衰草没,白云遥带古梅 香。”李时震诗云:“岭上梅花千树横,笛声吹彻暮云平。招魂曾把孤忠葬, 感慨偏深吊古情。”吴歧诗云:“邗水春秋供血食,梅花今古吊诗歌。”吴 锡麒诗云:“左率弓刀想像存,梅花岭上记招魂。”陈秉昌诗云:“衣冠玉 带留天地,长与梅花伴国魂。”人们观梅色思史公,闻梅香思史公,仿梅岭 吊史公。江泽民曾多次到梅花岭凭吊史公。 1990 年 2 月 19 日,他在会见台湾同胞时说:“在扬州城外梅花岭,有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很能激 发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扬州八怪趣事多  清代中叶,扬州出现了一个震惊中外诗坛画界的文人群体,人称扬州八 怪。他们崇尚自然,师法造化,关心民瘼,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 崭新的艺术风格。可是,他们到底是哪些人?从来说法不一。为了凑足八人 之数,国内外学者不知争论了多少回合,谁也说服不了谁。例如,清代学者 汪砚山所列八怪名单有李葂,另一位叫李玉棻的学者却不列李葂。现代美术 大师黄宾虹列了李方膺,而郑昶、潘天寿两位大师却除斥李方膺,改为高凤 翰,杨钧又改为华岩。李、高、华都住过扬州,风格相近,成就亦难分上下, 谁也没有充足理由说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不是八怪。  其实,“八怪”这一名称本是扬州民众首先叫起来的。在扬州方言中, “八”与“怪”有别样解释。尤其“八”,远远超出了数词的范围。如形容 智商低,叫“八折”,形容时间晚,叫“八更八点”。形容难以实现,叫“八 世”。称米,叫“八木”形容人固执,叫“八八”。形容人丑,叫“丑八怪”。 云“此人有点八”,犹言”此人有点笨”。云“此人太八八了”,犹言“此 人太呆板”。这些“八”字都不用作数词,含有贬意。但无敌意,且寓亲呢 之味。怪、即异。汪砚山《扬州画苑录》是见于文字记载较早将“八”与“怪”联系在一起的。他批评了李葂、李等 人,说他们“怪以八名”。从他 原话可以看出:1、将“八”与“怪”相联。并非他的发明,而是引述了当地 口语。2、此处之“八”乃作为形容词用。因而,扬州人称这个文人群体为八 怪,并不着眼于人数多少。  近年来,研究扬州八怪的专家们冷静地考虑到扬州的民俗,平心静气地 商定,研究八怪不再在具体数目上争执,对前贤列入八怪的都一律予以承认。 综合各家之说,他们是:福建上杭华岩(公元 ),山东胶州高凤翰(公元 ),江苏兴化李(公元 ),安徽徽州 汪士慎(公元 ),浙江鄞县陈撰(公元 1),浙江仁 和金农(公元 ),江苏江都高翔(公元 ),安徽怀宁 李葂(公元 ),江苏兴化郑燮(公元 ),江苏通州李 方膺(公元 ),江苏江宁杨法(公元 ),安徽敬县罗 聘(公元 )。另有曾被民国学者列八怪的江西南昌闵贞(公元)。这 15 人来自 6 省 9 府 14 州县。他们都具有多重身份,即是 画家,又是书法家、诗人、学者、词曲家。他们留下诗 1 万多首,词 200 多 阕,曲 100 多调,文 500 多篇,对联 200 多副,绘画作品 7000 多幅,书法作品 4000 多幅。清代文坛艺苑有多种流派,如桐城散文派、扬州界画派、杭州 南屏诗社派、常州词派、新安画派等。这 15 人都兼擅多艺,决不是某派诗、 某派画之类的概念所能概括得了的。统称他们为“八怪”,既突破了“8”这 个数的界限,又突破了艺术门类的界限,因而体现了扬州的地域特点,和这 个群体标新立异、兼擅多艺的特质。  扬州八怪中除闵贞之外都曾寄寓扬州。他们来扬时,或住于富商之家, 或寓于古刹之中,或构屋于深巷之内。平山堂、竹西亭、天宁寺、朱草诗林、 片石山房、小玲珑山馆等处是他们经常聚会之所。他们留下了许多奇闻趣事。例如,高凤翰人未死即自挖生扩,自作墓志。李到口外向康熙献画,得 康熙赏拔。李方膺得雍正破格录用,到滁州任知县,不先奔县衙,而先奔欧阳修所筑醉翁亭,顶礼膜拜。汪士慎双目失明,还能以意运腕,书法奇特。 罗聘自称能白日见鬼,画出许多《鬼趣图》来。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以 李葂为原型塑造了季苇萧形象。吴在扬州死后,又多赖八怪及盐商之力得以 安葬。八怪中趣事最多的当然是金农与郑板桥。 金农学问功底深厚,书画古劲绝纶,号为“三朝老名士,百年大布衣”。有一次盐商在平山堂大宴宾客,金农也在其中。席间,有人提出以“飞红” 为题创作饮酒诗。正轮到某一盐商,他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大家要罚他酒, 他忽然说:“有了!‘柳絮飞来片片红’,怎样?”众人大笑:“柳絮白如 雪,岂能‘片片红’?”他正在尴尬之际,金农起来解围说:“这是元人咏 平山堂之诗,他引用很确切。”众人要他说出全诗,金农从容不迫地吟道: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说柳絮在夕阳照射之下变为红色,非常传神。大家都夸赞金农博闻强记, 能将冷僻的元诗脱口背出。其实,元人并无此诗,乃是金农随意吟出。那位 盐商大喜,第二天送给金农 1000 两白银。  郑板桥早年家贫,到镇江焦山躲债。这天,下了一夜的雨刚刚停住,焦 山上下一片葱绿。板侨漫步于焦山石阶时,见有人边走边吟:“山光扑面经 宵雨,山光扑面经宵雨??”不停地重复。板桥知他在寻觅下句,便脱口而 出:“江水回头欲晚潮,如何?”那人大喜,忙与板桥通报姓名,只恨相见 太晚。原来此人叫马秋王,是扬州的大盐商、大藏书家,又是诗人和学者。 在言谈之中,知板桥是为躲债而来。他故意不动声色,在焦山玩了几天,又 邀他到扬州。暗中派人送几百两银子到兴化郑家,为他还了债,还帮他把房 屋修整了一下。此后,板桥就住在扬州天宁寺,一面读书,一面卖画。板桥后来中了进士,到山东范县、潍县做县官。他上任之初,要人把县衙墙壁上打几十个洞。人们感到奇怪,他说:“要把前官的恶习俗气统统出 掉!”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疾苦,惩治恶霸土豪,得罪了顶头上司。乾隆 十七年(公元 1752 年),他顶着莫须有的贪污罪名被罢了官。罢官之时,全 部家当,包括两夹板书,只用三头毛驴就驮了回来。扬州各界集会欢迎板桥 南归,李葂送给他一副对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从此,61 岁的郑板桥又重新开始了在扬州的卖画生涯。这时他虽然罢 官,但绘画名声已经很大,慕名求板桥书画的越来越多。板桥交际广,来求 画的送一些糕点食物,也有的得到字画以后只说一些恭维、赞赏的好话。可 是,板桥要靠卖画养家活口呀!一大堆好话填不了饥肠,一包糕点养不了全 家。于是,他又做出一件怪事来,假托“拙公和尚”的建议,贴出一张润笔 规格: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二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 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 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帐。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 也。画竹高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乾隆已卯,拙公和尚属书谢客。板桥郑燮价目公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管多大交情,如果不给钱休想得到一张画。从此,谁也不好意思白拿 板桥字画。若要字画,先按价目表送银子来!社会上一般的画匠按价钱作画, 并不鲜见。可是,进士出身的文人画家公开张贴润格,乃前所未有。当时杨 州艺术市场上,一些等而下之的画家或画匠漫天要价。自郑板桥的润格贴出 来以后,就不好意思索要比郑板桥书画更高的价钱了。  扬州人从来喜欢书画,有“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省 9 府的 “八怪”们来到扬州卖画,形成八怪群体,正是迎合了扬州民众的需要。现 在,杨州人已把金农晚年居住的西方寺辟为扬州八怪纪念馆。金农的弟子罗 聘居住的朱草诗林也保存得完好。兴化早已将郑板桥故居对外开放,并成立 了郑板桥纪念馆。  乾隆游线多风情  史公祠西侧是扬州八大寺之首天宁寺,康熙、乾隆二帝南巡,即下榻于 此。寺门外有御码头,乃当年乾隆登舟游瘦西湖所用。今扬州园林部门开“乾 隆水上游览线”,亦以此为起点。十里水路,山水相依,名园相接,亭阁斗 妍,玉桥竞美,直至平山堂下。  天宁寺与回回堂一样,都与扬州城墙隔河相望。因而寺前的御码头也就 在护城河北岸。筑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今仍以石块驳岸,岸边筑平 台,平台上坡用青条石铺街,共 39 级。岸上有“御马头”石碑,覆以一亭。 从御码头向西一篙远即冶春园。园额“冶春”二字乃清末王景琦所书。 王景琦是清末民初文学社团冶春后社的成员。该园以水取胜,东为水绘阁, 西为香影廊,皆依水而筑,半架坡面,茅盖飞檐翘角突入河心,中间以折扇 形朱栏相连,在柳荫花丛掩映下别有一番村野风韵。冶春以蒸饺闻名,在水阁上品茶吃蒸饺,成为百余年来文人时尚。 从水绘阁向西,过了问月山房、问月桥,便依次到乾隆盛世瘦西湖 24景的两个景点:城烟清梵、卷石洞天。城烟清梵即绿杨村,原为茶肆。周围 编竹为篱,沿岸绿柳拂水,树梢间高悬白旗,以红字书“绿杨村”三字。
40 年代被日军烧毁,今为花木鱼鸟生产基地,东门厅有“绿杨村”匾额,门柱 楹联为“青石蓝书丹桂岭,白旗红字绿杨村”。卷石洞天以怪石老木取胜。 园内佳木葱宠,巨石兀立,依傍冈阜堆叠湖石山子,构成“卷云”层次,洞 口镌“松壑云卷”四字,洞内仿自然石灰岩溶洞景观,曲径通幽。山水相依, 潜流、湍流、迭泉分别从溶隙岩穴间泻出,形成洞天福地群景。园内景点还 有石屏鹤舞、双木夹镜、泉源石壁、红楼夕照、瑶台枕流等。与卷石洞天东西相连的,是西园曲水。园内有催清堂、妙远堂、栖鹤亭。水中有“翔昆”石肪一座,造型别致,乃不系之舟。前舱雕嵌透空花格,后 舱饰鹤翔砖雕,中舱装鸳鸯戏荷红木落地罩格。肪首搁石梁与河岸相接,宛 如画舫泊于水边。护城河之水在西园曲水处向北折入瘦西湖。瘦西湖公园门外有大虹桥(又作红桥),游船须从桥下开过。此亦 24 景之一:虹桥揽胜。大虹桥始建于康 熙元年(公元 1662 年),后拓修多次。今桥宽 7.6 米,三孔,以花冈岩铺成。 扬州人习俗,每年三月初三均到水边“修禊”,以消除不祥。于是,大虹桥 便成了文人雅士借修禊进行文酒之会的最佳场所。每年三月初三,都有成千 上万的文人和男女市民来到大虹桥下水边嬉戏。清初孔尚任有《清明红桥竹 枝词》20 首,写尽红桥修禊的热闹场面。其中写道:“扬州第一红桥胜,花 柳清明无二时。”“绝好红桥人闹坏,傍花村店觅诗题。”“水陆分成十字 路,画船南北桥西东。”“桥头拍手人齐笑,妙舞清歌脚底行。”乾隆二十 二年(公元 1757 年)两淮盐运使卢雅雨与诸名士在虹桥修楔,吟撰七律,奉 和者达 3000 余家,包括郑板桥,金农等,可见场面之盛。  从虹桥向北,沿着瘦西湖西岸,有一条 600 米的长堤,名为“长堤春柳”。 堤西有花圃高阜,花繁林茂,堤东湖水澄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 行。堤南端为公园大门,堤北端为徐园。徐园原名桃花坞,建于清初。民初 改为徐宝山祠堂,故称徐园。今徐园内有荷池、湖石、听鹂馆、疏峰馆。徐 园之后过了小红桥便是长春岭,俗称小金山。小金山在湖心岛上。湖心岛乃 蜀冈中峰之出脉,为瘦西湖景点聚集处。原有关帝殿,被太平军毁。今有琴  室、月观、棋室、绿荫馆、木樨书屋、岭上草堂等景。山腰有观音殿,山顶 有风亭。上山之路有三条。  从小金山两麓的玉板桥下向西行去,便到莲花桥。桥上有五亭,故又俗 称五亭桥。桥高 5.8 米,长 58 米,宽 18.6 米,全以青条石砌筑。桥上五亭 相连,用 28 很大红圆立柱支撑。中央一亭最高,重檐翘角,攒尖面,漏空脊。 四座翼亭对称相围,单檐翘角,角悬风铃。亭面都用金黄色琉璃瓦覆盖,嵌 “寿”字花脊。亭内藻井用五彩绘成团龙。亭廊外侧用石栏相围,柱头雕成 各式狮头。桥墩每翼各 3 个券洞,正侧共有 15 个券洞。据说,月满之时每洞 各衔一月影。莲花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 1757 年),咸丰间因兵燹受损, 以后官方及民间为其修葺多次。这座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 势雄伟,举世无双。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之为“中国古代交通桥与观赏桥 结合的典范”。  站在莲花桥上,向东望去是小金山,向北望去是平山堂,向西望去是二 十四桥,二十四桥景区旷奥收放,抑扬错落,是玉人吹萧的佳处,乾隆水上 游览线的终点。那儿的景点有二十四桥、玲珑花界、静花书屋、熙春台、十 字阁、重檐亭、望春楼。还有汉白玉诗碑一座,刻毛泽东手书杜牧《寄扬州 韩绰判官》一首: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调。二十四桥明月夜,月人何处教吹萧? 莲花桥的南侧,乃是莲性寺,旧名法海寺。始建于元代,清康熙御赐今名。寺门东北向,山门两翼八字墙前筑平台,上植桧柏、梧桐。寺内前殿五楹,中间三楹为天王殿,两则二楹为楼房,原为僧舍。后五进为佛殿。咸丰 间被毁,光绪间复原重建。十年动乱期间佛像、匾额皆毁,从此有寺无僧。 莲性寺大院西部矗立一座白塔,仿北京北海喇嘛塔式样。始建于乾隆年 间。培身高 30 余米,通体皆白,分为二层,上层顶部之“刹”高 6 米。周围有 13 道圆锥形层级,取意佛教的“十三天”。刹端置六角形宝盖,角端悬风铃,上置青铜葫芦顶。中层塔身高 6.3 米,形似古瓶,南面设龛室,供观音 大士像。塔身下砌石雕花须弥座,八角四面,每面各有 3 个小龛,内雕十二 生肖。下层台基,筑长方形高台,四周围石栏,柱头皆雕成石狮,与莲花桥 上石狮相应。旧时台阶为 53 级,象征善才童子“五十三参”。 1953 年大 修时发现葫芦顶内藏有文房四宝及血书《金刚经》一部。扬州民间皆喜称莲性寺的旧称法海寺。提起法海寺,没有不知道法海寺内的猪头肉。法海寺和尚制猪头肉的方法非常独特。他们将生猪头洗净,切 开,装入陶尿壶中(当然是未使用过的),加上葱、姜、盐、糖、酱油、五 香、桂皮、八角等佐料,再注入水,用塞子紧封壶口,再将铁丝吊悬空,下 面点蜡烛烧,烧完一支再接一支,得烧好几个时辰。功夫全在“闷”字,原 汁原味,风味独特。不过,和尚们烧猪头肉,卖猪头肉是极为保密的,非与 和尚交谊深厚之人,绝不泄漏。有人风闻此事,想去解馋,和尚便会顾左右 而言他,微笑合掌:“善哉!善哉!阿弥陀佛!”清末惺奄居士《望江南》 词“透露”道:“扬州好,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 留客烂猪头。”朱自清在他的散文《扬州的夏日》里也提到他民国初年来寺 品尝过,不过“价钱贵得骇人”,一尿壶猪头肉索取四块大洋。  法海寺和尚还有素菜荤味的绝活。他们烧的各式素菜,不见一点荤食, 却有肉味、鸡味、鱼味、虾味。某大员食后,问他们是否加了荤汤。和尚说:  “阿弥陀佛!绝对不敢!”大员不信,亲到厨房监视。只见他们新鲜青菜, 加素油、盐烹炒,便成“牛味青菜”。豆腐加油盐,便成“虾味豆腐”。皆 未见他们加其他任何佐料、汤料。大员惊诧不已。  原来,和尚的秘密在于他们的抹布上。他们事先熬成各种荤汤汁,淋在 干净抹布上,晒干。他们烧素菜时故意将汤溢出,用含汁抹布抹一下,然后 趁人不备,挤几滴到锅中,便有各种荤味。  可惜,法海寺香烟已断绝,当年的和尚今健在者已极少。他们的绝活, 大概也要后继无人了。  吃茶洗澡有规矩  扬州民俗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之说。皮即肚皮。皮包水,即 吃茶。水包皮,即洗澡。  扬州吃茶的风俗起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唐代文献即有记载。唐末毛文 锡《茶谱》称扬州禅智寺茶园的茶“味甘如蒙顶”。宋代欧阳修在蜀冈建春 贡亭,王禹偁因此作《茶园十二韵》。扬州八怪的代表作之一为《汪士慎煎 茶图》。郑板桥曾为茶馆题联:“从来名士能品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品水,即讲究泡茶所宜之水。扬州人泡茶多以山泉之水为最佳,而平山 堂上“天下第五泉”之水为上上佳品。其次为天落水,再次为江河水。至于 井水,那就等而下之,泡茶之水讲究“元泡”,而忌“停汤”。所谓元泡, 即刚刚烧开之水。所谓停汤,即隔宿之水。行家只需呷上一口,就知取自何 处,用何燃料烧成之水。梅尧臣《平山堂题留》云:“陆羽井苔粘瓦缸,煎 铛泻鼎声淙淙。”旧时扬州有人专挑江河之水出售,一角钱一担。  茶叶的学问更高深。扬州人喜用蜀冈上所产平山绿茶。平山绿茶有清香 化积之功效。富春茶社又自制魁龙珠茶,乃扬州人饮茶之至品。此茶由三种 茶叶合成。魁即魁针茶,味虽长而色欠佳。龙即龙井,色虽佳而不能久。珠 即珠兰,气虽香而不能长。富春茶社将三者合窨,取魁针之味,龙井之色, 珠兰之香,制成新茶,则色、香、味俱全。此种茶叶为扬州专产,不见于《茶 谱》《茶经》。它除用于冲泡外,又别有用途:扬州人订婚时,男方必向女 方送茶礼下聘,意为“从一叶而终”。据说茶树不能随便移动,一移即枯。 扬州俗谚云:“一个女儿不吃两家茶。”女方接受茶礼,即表示坚贞不移。 另外,儿童入学喝杯清茶,叫“状元茶”。夏至前后,小儿家长向七家邻舍 讨要茶叶,叫“七家茶”或“七巧茶”,服之可免疰夏之虑。长辈祝寿,晚 辈要送茶叶,谓之“寿茶”。砌房上梁,则在梁上悬挂茶叶一袋,叫做“发 茶”。茶、水俱备,还得讲究煎饮之法。最佳者甩炭火,不徐不急。然后义分倒茶、冲茶、泡茶。倒茶:先把茶泡在大茶壶中,再倒入杯中分饮。冲茶: 先把茶泡在中小茶壶中,以其浓汁少少倾入杯中,再兑上开水稀释即饮。泡 茶:杯中撮入茶叶,以开水冲泡。在茶馆里,茶博士左手执杯,右手执铫, 一低一高,相距 1 米,细水激流,上下三次,谓之“三点头”,既是借以向 客人致敬,又是借三上三下的冲力冲开茶叶。茶具则喜用“三炮台”,即茶 碗、茶盖、茶托三件为一套。魁龙珠茶经如是三点头,尤如一弘碧波,透出 香气,饮之顿觉口舌生津,心荡神怡。多次羼泡,色、味不减。  在茶馆吃茶,“饮”、“食”并重。一般佐以干丝、肴蹄、点心、茶食。 干丝为豆制品,极讲刀法,细如丝,匀如发,鲜嫩爽口。肴蹄学自镇江,色 泽加红。点心讲究用酵,清鲜香醇,突出主料。其中,又以三丁大包、千层 油糕、翡翠烧卖称为“三绝”,以富春三丁包、冶春蒸饺、共和春饺面称为 “三特”。扬州茶食选料讲究,造型小巧,内馅各异,自成体系,为中国茶 食九大帮式之一。常年有“小八件”,即:太师饼、眉公饼、小佛手、小苹 果、一条线、菊花饼、黑麻、白麻。应时品种,又有春饼、夏糕、秋果、冬 糖之说。如春有酒酿饼、杏仁酥、桃酥,夏有潮糕、水发糕、绿豆糕,秋有 麻果、巧果、月饼,冬有浇切糖、花生糖、寸金糖。这些称为“四时茶食”。 扬州人吃茶,不仅是为了饱腹、消遣,也为了交际。在什么茶社、什么  堂口,聚什么茶客,谈何种交易,都有若干不成文的习惯。宾朋酬酢,江湖 盘道,说事打合,提亲说媒,评事说理,艺人收徒,买卖成交,皆喜跑到茶 馆。到中华园、静乐园、颐园的茶客,多为贸易、金融界人士。到月明轩、 碧萝春的茶客,多是小商小贩。到龙海楼的,多是米商。到冶春的,多为文 人墨客。富春茶社较大,不同堂口有不同用处,人们从而给各个堂口起上浑 名。例如进大门左首第一个堂口的茶客多为遗老、士绅、盐商,人们便呼之 为“乡贤祠”。里面有三间草房,四面临空,有个姓江的书生每天去品茶、 读书,人们便呼之为“大成殿”。还有个堂口,每天有几个投闲置散、生活 拮据的人去品茶聊天,以度时日,人们就呼之为“不了了斋”。富春茶社近 已重建,每厅都取上各种现代的名字。  扬州市民邻里、亲戚、客商之间若遇矛盾,还有“吃讲茶”的习惯。冲 突双方公请一位或几位社会贤达主持讲茶。到了茶馆,各以小茶壶泡茶,双 方壶嘴相对。在贤达主持下,双方分别当众陈述纠纷始未,并允许各带亲朋 作证或补充。虽然各执一词,但都轻言慢语。如有出言不逊,反遭人轻视。 贤达极力劝和,如果双方同意让步,矛盾消解,就壶嘴相交,均付茶钱,谓 之“吃和茶”。如果判个曲直,就由输方付茶钱,并燃火鞭一挂,以示陪礼 道歉。偶尔也有人不服裁决,从而出现碟飞碗碎的场面,这称之为“绷场”。 出现绷场也不必紧张。主持者会主动报请警方处理,输者不但要补缴茶钱, 而且要赔偿茶馆损失。吃讲茶者多喜到九如分座。九如分座在教场,故今日 扬州人闹了矛盾,仍喜讲“到教场去评理”。还有“书茶”、“唱茶”,即有人在茶馆里说书、说唱以助兴。扬州人吃茶,已形成一整套茶文化。 扬州人洗澡,也与其他地方各异其趣。文献记载,宋代即“浴池挂壶”。清乾隆时最为发达,市区有大浴室数百家。其中著名的有小蓬莱、白玉池、白沙泉、小山园、广陵涛等。座位有雅坐、客坐、通铺之分,浴池有大池、 中池、娃娃池之别。人们一天劳碌下来,到浴池泡上个把时辰,血管苏张, 皮肤变柔,倦意全消。有助浴,擦背、楷身、按摩、修脚等全套服务。《扬州画肪录》云:“茶香酒碧之余,侍者折枝按摩,各极豪侈。”惺奄居士《望江南》云:“扬州好,沐浴有跟池。扶掖随身人作杖,摹挲遍体 客忘疲。香茗沁心脾”。浴池同茶馆一样,也是一个交际场所。有朋自远方来,邀请到浴室,边沐浴边交谈。此时可坦诚见底,心心相照。如若不期在浴室遇到故旧,可主 动为对方付浴资,这叫“会澡东”。(但若在理发店相遇,不管关系多熟, 除非自家人,概不可“会头东”)。国外及港台地区、南方地区的家庭浴室 已普遍,公共浴室将消失。不少杨州佬千里迢迢赶回故乡,只为一澡。淮扬绝技三把刀  扬州三把刀,即厨刀、剃刀、修脚刀,代称扬州的饮食业、理发业、修 脚业。  厨刀列于三把刀之首。扬州厨师的刀功高超,薄薄一把刀,能运近百种 刀法。他们讲究象形、协调、洁净、精细、色艳、型美。同一主料,制成不 同口味,全靠刀功及配料。南北朝时已能用一种瓜做出几十样菜,一道菜做 出几十种口味。如“扬州西瓜灯”,是用刀在西瓜皮上点缀、围边、镶嵌、 套叠,融雕刻与菜肴为一体,使菜肴通过刀功而增添艺术美感。隋炀帝在江 都宫中,三百房轮流设宴,每天品种不同。唐玄宗俭阅过扬州海味船。宋代 诗人杨万里有吟咏扬州菜的多首名作。元代出现船宴。明代御膳多以扬州厨 师掌勺。清代名店、名点、名帅层出不穷。 1949 年开国大典前夕,即将当 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举行招待中外来宾的第一次国宴,即用扬州狮子头。后 来招待日本首相田中、美国总统尼克松,均用此菜。现在,淮扬菜已与鲁菜、 川菜、粤菜并列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的主要特点是:选料严格,刀工精 细,讲究火工,注重本味,浓而不腻,咸甜适中,鲜淡平和,造型别致。其 代表作乃是清炖狮子头、冰糖扒猪头、拆烩鲢子头,号称“扬州三大头”。清炖狮子头,乃选用五花肋条猪肉,细切粗,加精盐、葱末、姜汁,再按不同季节另加辅料。初春加河蚌,仲春加芽笋,夏日加鱼,金秋加蟹黄,冬季加风鸡。做成园球状,形似雄狮之头。此菜春吃脆嫩清香,夏吃爽 口丰腴,秋吃蟹味依郁,冬吃腊味绵长。冰糖扒猪头制法:整猪头一只,从 后脑剔骨,三次焯水去腥,注绍兴酒代水,重加冰糖,配以酱油,需在紫砂 锅内焖煨十小时以上。汤汁稠浓,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浓香醇厚而不失其 味。功夫主要在火工。鲢子头制法:小雪后。开春前,取 6 斤以上活鲢鱼一 尾,从颏下剖开鱼头,焯水,剔骨,加笋片、香菇片、鸡肉片、鸡肫片、火 腿片等配料,煨烂以后,淀粉勾荧,反扣盘中。红楼宴的内容有大观一品、 贾府冷碟、宁荣大菜、怡红细点、广陵茗酒等。该宴选料范围为天南地北, 海陆空俱全,鲜、活、精、广结合,色、质、味、形俱佳,药、膳、食、补 兼顾。扬州理发业与东北、湖北、广州台你中国的四大理发流派。扬派以刀法轻柔、操作细致、发式美观著你。 扬州理发业源远流长。汉魏时以丝绳为新娘结发,再由新郎解开,此即“结发夫妻”。唐有新郎为新娘剪发、绾发的仪式,此即“合髻”。明代普遍有理发师。清兵攻破扬州城后,在城乡主要街口设剃头担,强迫市民剃去 前额一圈头发,在脑后梳一长辫。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 号。乾隆南巡,在扬州理发,理发师为他编了九股辫,而北京只能编三股, 因而龙颜大悦。旧时理发业分两种,一为坐堂开店,一为挑担设点。他们不 光为顾客剃头,还兼挖耳、捶背、推拿、按摩等服务项目。  民间理发还有各种习俗。给初生儿剃胎头,技术要过硬。要连同眉毛剃 去,以示孩子长大后“眉高眼底”。主家得给红包,数倍于常日发资。给死 人理发,脑后之发得留着,意谓“留后发,留给后人发”。主家得给双工资。 旧历年底理发,也给双工资,同时理发师回赠一副竹制耳挖、耳捻,并用红 纸条包缠,以示吉利。理发界内部还有一些行话,例如:理发叫清扫,剃头叫求山,洗头叫汪山,刮胡子叫勾栅栏子,刮脸叫勾盘子,吹风叫烘山,挖耳垢叫挖井。称演 员为唱天王的,士兵叫张点子的,妓女叫脚绊。一叫溜,二叫月、三叫望。 修脚是扬州各浴室内的重要服务项目。洗澡过后,皮肤泡软,修脚师用刀削去顾客脚上的老茧,挖去鸡眼。于是,步履轻捷。 修脚师的技法变化多样。持刀有三法:捏刀、逼刀、卡刀。持脚有八法:支、抠、捏、卡、拢、攥、挣、推。修治有八法:枪、断、劈、片、挖、撕、 分、刮。各法因病制宜,手到病除。现代名人留故居  扬州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妥善保存下来,现代名人的故居也保留不少。 例如国学大师李审言、京剧大师梅兰芳、辛亥烈士熊成基、爱国老人韩国钧、 国民党元老王柏龄、爱国学者朱自清、革命烈士江上青等。朱自清故居在安乐巷 27 号。  朱自清(公元 )、字佩弦,号秋实,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与 少年。 1916 年,他从江苏第八中学(即今杨州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1925 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有著作 27 种,约 200 万字,包括诗歌、散 文、文艺批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乃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参加各 项民主活动,参与起草“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罢教宣言。他患胃病 十余年,1948 年病逝前骨瘦如柴,体重仅 38.8 公斤,仍谆谆告诫家人不要 买美国面粉。毛泽东称赞他:“一身病重,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安东巷故居为晚清建筑,有 16 个自然间,占地 209 平方米。大门东向. 进门有堂 1 间,两旁为厨府,柴房。北院有朝南客座二间,为朱自清住处。 室内曾有翁同龢书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进二门有主屋 3 间, 堂屋条几上放置大花瓶、老式自鸣钟等摆设。东屋是其父母卧室。父母去世 后,自清曾住此间。西屋是其庶母住处。天井用青砖铺成“人”字形,两侧 房为其子女住处。现该故居已对外开放。江上青故居有三处。民国四至十三年(公元
年)住琼花观街田家巷,民国十三至十八年(公元
年)住便益门大街 57 号,民国 18 年(公元 1929 年)以后住东圈门街 16 号。  江上青(公元 g),原名世侯,出生于扬州一个书香门第。他 受父亲影响,自幼爱好文学,1928 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中文系,秘密加入中 共,并任艺大学生支部书记。曾被捕破押,关在提蓝桥。在狱中坚持战斗, 写下不少诗篇,订为一集,名为《提篮曲》。出狱后到上海暨南大学社会学 系学习。 1930 年被判苦役一年,关在苏州第三监狱。党组织及石溪先生极 力营救。当年出狱,石溪把他接创到南通疗养。 1932 年回扬州,致力于学 运工作,创办《新世纪周刊》、《写作与阅读》等。 1937 年抗战爆发,与 其弟树峰等人组成抗日宣传小分队,来到农村。后来深入敌后,宣传抗日, 开辟洪泽湖抗日根据地。不久遭反动武装预谋伏击,中弹牺牲,年仅 29 岁。东圈门 16 号故居坐北朝南,为清同治年间江西吉安知府何廉昉旧宅,青砖雕门楼,白帆石门槛,前后五进,占地约 1500 平万米。前进朝北,门厅一 间,左右厢房各一间。中、后进各有正屋三间,隔以青砖天井,两侧有火巷 相通。江石溪始构此屋时,厅屋用书柜隔间,中悬江都余小池隶书联:“秋 水掬来双手月,青山行过半身华。”上青从苏州狱中归来即居此屋,婚后住 第一进右首房中。今该宅虽有部分搭建,但原貌保存良好。六、南通狼山进香拜大圣  在长江入海口的北侧,距南通市约 5 公里的岸边,有五座小山成弧形排 列。高者为军山,大者为狼山,余者为剑山、马鞍山和黄土山,合称狼五山。 五山之中,以居中的狼山最为有名,因山上广教禅寺奉祀大势至菩萨,而与 湖南衡山、江西庐山、河南嵩山、浙江天台山、陕西终南山、云南鸡足山、 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  唐代前的狼山,是大海中的孤岛,传说秦代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女出海, 为秦始皇寻找“仙药”,曾错将狼五山误认为“海上三神山”。唐天宝年间, 高僧鉴真和尚由扬州出海东渡日本,在海上遇上风浪,亦在狼山处弃舟登岸, 躲避一时。随着长江入海口的泥沙淤积,狼山进入了长江。直至宋代,才逐 渐地与陆地相连。  狼山在古代又叫“白狼山”,相传曾有白狼出没其上:一说是因山形似 狼而得此名。宋代淳化年间,州牧杨均以为“狼”字不雅,代之以“琅”, 又因山北紫石岩产紫石,改称“紫琅山”。然而在民间,人们还是以狼山为 通称。狼山虽然不高(仅为海拔 106.94 米),山势也不算崇峻,然而其战略 位置却极为紧要,与长江对面的福山、虞山遥相呼应,系江淮门户之重镇, 为历代兵家所瞩目。远眺狼山,山水相映;近观山形,则“南北气异,千变万化”,山南土厚势平缓,北壁陡峭石峥嵘。而建于山上的广教禅寺建筑群,疏密有致,殿 字雄丽,显出恢宏的气势。广教禅寺始建于唐总章二年(公元 669 年),供 祀大势至菩萨。初时规模并不大,仅建有大雄宝殿、殿阁和方丈室等。因山 在水中,以舟为桥,号称“慈航院”,后改用今名。到了宋代,山东临沂人 智幻和尚在众人的推荐下,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 976—984)任狼山广教禅 寺主持,此后才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各殿阁。他重新规划了山顶建筑的布局, 建造了大圣殿和支云塔,以纪念唐代龙朔年间在江淮地区为民众治病、治水 害的僧迎大士一大圣菩萨,并在大圣殿内供奉大圣菩萨的法身像。从而使狼 山广教禅寺闻名一方,香火也旺盛起来。大圣菩萨,法名释僧迦,“葱山领北何国人也,自言俗姓何氏”,少年出家,为僧后游方各地,唐高宗龙朔年间初至长安时,因治愈驸马都尉武攸 暨之疾而名声大噪。后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至中宗孝和 帝景龙二年应诏入京,被尊为国师。圆寂后,又被历代皇帝追封、敕赐为“证 圣大师”、“大圣僧迦和尚”、“泗洲僧迦普照明觉大师”等。至清代同治 年间,皇帝赐额“功昭淮海”。而在民间,大圣菩萨的事迹则被演绎成为多 种民间故事,有许多是与狼山有关的,流传最广的是“大圣菩萨借狼山”: 相传古时的狼山为白狼精所占据,为害乡里。大圣菩萨云游至此,见状决心 将白狼精赶走。一日,大圣菩萨扮作化缘的行脚僧人,来到山脚下。白狼精 在山头听到木鱼声,赶忙下山,见是个和尚,便说:“和尚止步,此山是我 的地盘,要化缘到别处去吧。”大圣说:“天色已晚,先借一纳之地给我住 上一宿,如何?”狼精想:我这偌大狼山,区区一纳之地何损于我,慨然应 允。大圣立刻脱下袈裟,往空中一抛,刹时间满天红光,袈裟越变越大,置 遍全山,狼精见状,只好吓得逃往别处。从此以后,江北再也不见狼,却留 下了一句歇后语:大圣菩萨错狼山——有借无还,在南通地方上流传着。现在的狼山广教禅寺的建筑可分为上下两院,下院叫作“紫琅禅院”,上院叫作“支云塔院”。紫琅禅院是狼山广教禅寺最大的建筑群,共有房舍 百余间。踏入山门,即进金刚殿(一名“大观亭”),昔有宋高宗赐题“水 天一色”匾额,殿内两侧塑有风、调、雨、顺四大金刚像,中间有弥勒和尚 与韦驮将军像。殿外护潮台,最初是为了防止潮水的侵袭而构筑的,明代则 是水师阅兵之处。拾阶而上,便是 19s3 年由原大雄宝殿改建成的法乳堂。堂 内供奉的是佛教史上有重大建树的十八位高僧,是按南通籍画家范曾先生绘 稿制成的瓷板壁画。其两翼殿阁东侧为大悲殿,供奉观音菩萨像;西侧为轮 藏殿,因安放轮车藏经而得名。法乳堂后为依山而建的藏经楼和晒经楼。穿 过两重月门,便来到方丈室,明代《通州志》的作者卢志学曾在此寓居。  建在山顶的支云塔院因支云塔而得名,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而不失大 气。山顶大门前的平台叫大观台,驻足台上,近可观山脚之下的田陌、房舍、 河流、舟楫;远可朦胧望见江南的福山、虞山。方圆百里,江天一色,尽收 眼底。刻在山项大门石柱上的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 恰如其份地表达了人们登山远眺的豪迈之情。进得大门,过萃景楼即是圆通 殿,殿中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两旁是十六尊者塑像。圆通殿后即支云塔, 塔身高 35 米,五层四角,黄瓦朱栏。山风吹过,塔铃叮铛,清音悠扬。塔下 便是大圣殿,法相庄严的大圣菩萨身披龙袍,端坐台上,接受着远道而来的 善众们的香火膜拜,保佑着四方的风调雨顺,据说是很灵的。在大圣殿的两 侧,还有望城台、魁星阁、焚香亭及僧寮等建筑。另外,山腰还建有葵竹山房和紫琅园及幻公塔。葵竹山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楼阁僧舍,构筑精巧,环境幽静,古木异花植于一庭,文物胜迹 集于一处。紫琅园原址为三仙祠,现则成为供应素斋的休息场所。幻公塔塔 身不高,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年 1566 年),是僧众为纪念广教禅寺的中 兴始祖——智幻和尚而建造的七层实心砖塔。在狼山的上下及周围,还分布有骆宾王墓、金应墓、沙淦亭、白雅雨烈士墓、平倭碑、观音岩、天祚岩、仙人洞、朝阳洞、朝阴洞、题名坡、林溪 精舍、赵绘沈绣之楼等景点。民舞多姿闹节庆  南通地区流传的数十种民间舞蹈,也是有着悠久历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 文艺形式。1986 年夏,南通民间艺术团应邀进京,为首都人民和中央领导演 出民间歌舞,获得巨大成功。行家们认为:南通民间歌舞生活气息浓郁,传 统根基深厚,富有特色的舞姿清新优美,散发着江海大地的泥土芬芳,反映 了苏北平原上的风土人情。  南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殊,来自各方的居民所带来的多种风俗文化相互 交融,由此而孕育出来的民间舞蹈剧目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着数十 种类型的舞蹈样式,有的舞姿刚健有力,有的舞姿缠绵婀娜,而其内容,则 多与当地流传的生产、生活风俗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有关。其最具代表性 的剧目有《跳马夫》、《钟馗戏蝠》、《抬判》、《荷花盘子舞》、《倒花 篮》、《龙凤呈祥》、《浒澪花鼓·闹春》、《花鼓情》等。 脱 胎于民间赛会“马叉鬼”原型的民间舞蹈《跳马夫》,以其刚劲、剽悍的舞 姿,表现了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马叉鬼”原为农历五月十八南通民 间“都天会”时,在“都天菩萨”桥前开道的护卫行列,一个个手持三尺钢 钎,身系铜制响铃,行进时手舞足蹈,铃声叮当,气势非凡。”都天菩萨” 原是镇守河南睢阳的唐代将领张巡,当叛军安禄山、史思明率部来犯时,张 巡带领全城的百姓苦守三年,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国。“安史之乱”平定 之后,唐肃宗追封他为“都天王爷”,下令各地立庙祭祀。在民间传说中, 张巡既是精忠报国的英雄,又是护佑百姓的神灵,当人们有病灾时,便去都 天庙烧香许愿,只要消病除灾,菩萨出会之日,定扮成“马叉鬼”为老爷牵 马开道。在南通民间,“马叉鬼”既是“马”,又是“马夫”,其舞蹈语言 亦兼顾了两个方面。《钟馗戏幅》是如东县岔河地区方姓家族的传统舞蹈节目,当地有名俗话,“方家的判官,郑家的象,曹家的彩牌不同样”。早先的《钟馗戏蝠》 是在灯会时表演的,由一人操纵钟馗木偶,两人持蝙蝠灯,扑打嬉戏,表达 了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经过文艺工作者们再创作的《钟馗戏蝠》 舞蹈,在造型上由两人高的钟馗形象与五只灵活矫健的蝙蝠形成对比,并加 强了音乐性和舞蹈性,重点在“嬉”字上下功夫,使整个舞蹈充满了欢快、 愉悦的气氛。另一个以钟馗为题材的舞蹈是流传在南通县的《抬判》,也是旧时迎神赛会活动中常见的舞蹈节目,在有的地方又叫《跳判》或《钟馗出巡》。这 个舞蹈的大部分动作是在两人肩抬的轿杠上完成的,要求演员要有很高的技 巧性。在改编、加工的过程中,还对内容作了重大修改,突出了钟馗性格中 的人情味和童心稚趣,提高了舞蹈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演判官的演员,头戴 乌纱,身着红袍,脚蹬高靴,眼若铜铃,面如锅底,在蝴蝶的引逗下,于双 杠上或坐或站,时前时后,翻滚腾跃,跌扑倒钩,高难度的惊险动作,使人 眼花镣乱。  取材于中元节放荷灯题材的《荷花盘子舞》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 放河灯的原意是祭祀地藏菩萨,超度亡魂。通过改编后,舞蹈以颂扬荷花的 品格为主题,将荷花仙子与村姑置于平等的地位,增加了荷花仙子与村姑欢 腾共舞的情节,并对音乐、服装、灯光进行重点加工,从而使舞蹈的意境得 到升华。    过去,在如皋西南乡一带举办“青苗会”和“关帝会”时,出会的行列 中常常会有倾倒花篮的舞蹈,姑娘们边走边唱边舞蹈,抛洒鲜花以祈求幸福 如意。《倒花篮》的舞蹈便是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早在 1958 年,如皋县 文化馆将《倒花篮》的舞蹈进行整理加工后搬上舞台,受到了好评。1960 年, 舞蹈《倒花篮》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文艺会演和全国职工文艺会演,在中南 海怀仁堂演出时,还曾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中央领导同志的 接见,并合影留念。  流传于海安地区的民间舞蹈《龙凤呈祥》,是文艺工作者取村于当地的 传统民间歌舞说唱《舞苍龙》和《唱凤凰》进行加工创作的。《舞苍龙》原 流传于海安胡集一带,表演者手执长约五尺的小龙,边舞动小龙,边说唱吉 言,节奏明快。《唱凤凰》的道具则是纸扎彩绘的凤凰,其典型动作有“凤 点头”、“凤展翅”、“凤摆尾”、“凤飞舞”等。合二为一的舞蹈的《龙 风呈祥》保留了原型的精华与特点,表演时,满台龙飞凤舞,千姿百态,富 丽堂皇,既存苍龙之磅礴气势,又有凤凰之飘逸柔美。  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浒澪花鼓》是流传在如东西北乡一带的民间歌舞 艺术形式,过去,每到春荒时节或灯节庙会,浒澪乡一带的穷苦艺人组成的 “花鼓儿班”,便到附近的城填串户表演打花鼓,挣点辛苦钱养家糊口。打 花鼓所表现的舞蹈因唱词内容而异,以表现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内容为多。 其基本舞蹈语言有“风摆柳”、“虾螟跳”、“蝴蝶绕花蕊”、“三步两搭 桥”等等。在加工改造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们歌颂了男女青年之间的纯真 友谊,既保留了其诙谐、风趣、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又使舞蹈的艺术性 有了提高。另一出也是表演打花鼓的舞蹈《花鼓情》,则是取材于“海安花鼓”加工改编而来的。海安花鼓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流传,主要盛行于李堡、角斜 等地,其表演内容多为传说故事及韵白吉语,一般在灯会庙会期间表演,或 是沿街挨户献艺。对海安花鼓的挖掘整理工作始于 50 年代,80 年代取其基 本舞蹈语言改编、创作了反映青年男女爱情主题的舞蹈《花鼓情》,在保持 海安花鼓朴实刚健、活泼诙谐、热烈奔放等特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内容情节, 使海安花鼓在艺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芜湖出发的旅游线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