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安慰一下两颗寂寞的心心情

红楼梦诗词歌赋搜录之五&&菊花诗
忆菊(蘅芜君)原文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1.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未开。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2.旧圃——去年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4.“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迟——不尽。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意有所不同。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访菊(怡红公子)原文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1.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3.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4.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5.解——懂得,能够。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种菊(怡红公子)原文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不期——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6.好和——须和。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对菊(枕霞旧友)原文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4.荏苒——参见林黛玉灯谜诗注。
供菊(枕霞旧友)原文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咏菊(潇湘妃子)原文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
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画菊(蘅芜君)原文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1.“诗余”二句——谓诗后戏笔画菊,乃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岂是存心绘画、苦苦构思而成?丹青,指绘画所用的红的青的颜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计虑,思考如何恰当。
2.“聚叶”二句——聚叶,把菊叶画得茂密,故用“千点”。攒,簇聚。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几痕”。国画中有泼墨、烘染等法,枝叶浓黑以烘托花姿。“泼墨”、“攒花”是画菊常用的话,如《画居逸品》记高濲“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寒香飘拂,凉风飒然。”菊花的不同画法则有“高顶攒瓣花”、“攒顶尖瓣花”、“攒心细瓣花”等名目。
3.“淡浓”句——对风前的菊花姿影心领神会,然后在纸上用浓淡来表现。有浓淡,才能密而不乱,才有远近掩映。
4.“跳脱”句——即“(戴着)跳脱之腕底生秋香”的修辞句法。跳脱,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做“挑脱”、“条脱”。《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句中仅以字面与“淡浓”成对,对仗中多有此式。有人解为灵活,兼有此意。
5.“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掇,拿取。
6.粘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
问菊(潇湘妃子)原文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3.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4.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5.蛩——蟋蟀。可——是不是。鸿、蛩、菊都是拟人写法。
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簪菊(蕉下客)原文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1.簪菊——插菊花于头上,古时风俗。《干淳岁时记》:“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谱》叙曰:“唐辈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诗曰:‘黄花插满头’。”
2.镜中妆——指簪、钗一类首饰,女子对镜梳妆时插于发间。这句说以菊插头,不要错认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并非为了打扮。
3.“长安”句——疑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是京兆(长安)人。其《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等句,与本诗中多以插菊、饮酒事并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称,总无可征,或是泛说京都风气。
4.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参见前注。陶除爱菊外,也喜酒,任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高粱),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万钱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又自酿酒,“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南朝萧统《陶渊明传》)所以称“酒狂”。
5.三径露——指代菊。因说“露”所以用“冷沾”,这两句都形容簪菊。
6.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暗与陶潜“葛巾漉酒”事相关。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谓秋季九十日。秋称三秋,亦称九秋。
7.“高情”二句——意思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里兼取两者意化用之。
菊影(枕霞旧友)原文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1.秋光——指菊影。潜度偷移——说菊花随着日光西斜而影子在不知不觉地移动。
2.“窗隔”句——意思是隔着窗子透出稀疏的灯光,在地上描下了浓淡不同的远近菊影。
3.“篱筛”句——竹篱好比筛子,透过月光的碎片,就像把明净精巧的菊花姿影封锁在里面。玲珑,空明的样子,又常形容雕镂精巧。
4.寒芳——指菊。留照——留下肖像,即留下影子。魂应驻——花魂应该也留在菊影之中,说菊影能传神。
5.霜印——指菊影。梦也空——影虽能传花之神,但毕竟是虚像,“梦也空”就是虚像的修辞说法。上句从花到影,这句从影到花,说法相反相成。
6.暗香——指菊,因写月夜花影,所以用“暗”。休踏碎——正点出“菊影”,影在地上,因珍惜,所以不愿踩它。程高本这三个字作“踏碎处”,句不可通,既已“踏碎”(影岂能踏碎?),怎么还说“珍重”呢?今从脂本。
7.“凭谁”句——赏菊与饮酒相关,已见前诗注。影子本来朦胧,加之醉眼迷离,看去就更模糊难以辨认了。
菊梦(潇湘妃子)原文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1.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2.“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今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说梦魂翩跹,仿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4.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5.“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6.故故——屡屡,时时。
残菊(蕉下客)原文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1.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2.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3.余香——实即“余瓣”。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
4.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5.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秋风——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自汉武帝作过“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脂本。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怎样排解寂寞的心情?_百度知道
怎样排解寂寞的心情?
那你的心情就会自然,跑一下出个汗,无论好也好,这些因人而异,他无为、平和,便自在。恩。还有就是学会发泄。另外你要培养一种观念就是把一切事情都当成一种人生体验,寂寞亦是如此、开心,一旦做到你会受益终生的。放下,玩一下电脑游戏虐一下电脑、顺其自然正是我们当今浮澡的社会所欠缺的,陌生的朋友,学会放下,只要自己喜欢.建议看一下《老子》、不争、看书。这很难做到慢慢来,不损害他人利益就好,坏也好、聊天等。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人之所以有烦恼于有过多的执着,就这样,把很多东西看得很重,注意个度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4条回答
制定计划。让自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还有找朋友聊天找个对象呵呵
寂寞也是一种美丽,排解不了就接受吧,不然就找事情做,把时间占据。
心情 其实我个人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好朋友聊聊天,释放一下压抑的心情应该就可以了!
像享受快乐一样享受寂寞你试试
寂寞的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菊花诗(第三十八回)
  [说明]
  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七律,不限韵脚。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潇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注释]
  1.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末开。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2.旧圃――去年的花圃。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4.“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迟――不尽。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意有所不同。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注释]
  1.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3.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4.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5.解――懂得,能够。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注释]
  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不期――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6.好和――须和。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4.荏苒――参见林黛玉灯谜诗注。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 性用以降魔。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
  4.口角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黏屏聊以慰重阳。
  [注释]
  1.“诗余”二句――谓诗后戏笔画菊,乃乘一时之逸兴不经意所作,岂是存心绘画、苦苦构思而成?丹青,指绘画所用的红的青的颜料,亦作画的代称。较量,计虑,思考如何恰当。
  2.“聚叶”二句――聚叶,把菊叶画得茂密,故用“千点”。攒,簇聚。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构成,故说“攒花”。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几痕”。国画中有泼墨、烘染等法,枝叶浓黑以烘托花姿。“泼墨”、“攒花”是画菊常用的话,如《画居逸品》记高J“酒酣泼墨,写菊数本……寒香飘拂,凉风飒然。”菊花的不同画法则有“高顶攒瓣花”、“攒顶尖瓣花”、“攒心细瓣花”等名目。
  3.“淡浓”句――对风前的菊花姿影心领神会,然后在纸上用浓淡来表现。有浓淡,才能密而不乱,才有远近掩映。
  4.“跳脱”句――即“(戴着)跳脱之腕底生秋香”的修辞句法。跳脱,手镯的一种,用珍物连缀而成,又做“挑脱”、“条脱”。《全唐诗话》:“(文宗)问宰臣:‘古诗云:轻衫衬跳脱。跳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即今之腕钏也。’”句中仅以字面与“淡浓”成对,对仗中多有此式。有人解为灵活,兼有此意。
  5.“莫认”句――不要错认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说画得神态逼真。“东篱闲采掇”,语用陶潜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掇,拿取。
  6.黏屏――把画贴在屏风上。慰重阳――重阳不得赏菊,以观画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虱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注释]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扣――询问。东篱――指代菊,见前诗注。
  3.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4.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5.虱――蟋蟀。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6.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注释]
  1.簪菊――插菊花于头上,古时风俗。《干淳岁时记》:“都人九月九日,饮新酒,泛萸簪菊。”又史正志《菊谱》叙曰:“唐辈下岁时记:九月宫掖间,争插菊花,民俗尤甚。杜牧诗曰:‘黄花插满头’。”
  2.镜中妆――指簪、钗一类首饰,女子对镜梳妆时插于发间。这句说以菊插头,不要错认作是珠花。因男子也簪菊,并非为了打扮。
  3.“长安”句――疑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是京兆(长安)人。其《九日齐山登高》诗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等句,与本诗中多以插菊、饮酒事并提相合。但“公子”“花癖”之称,总无可征,或是泛说京都风气。
  4.彭泽先生――指陶渊明。参见前注。陶除爱菊外,也喜酒,任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秫(高粱),曰:‘吾尝得醉于酒足矣!”江州刺史王弘曾“留二万钱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又自酿酒,“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着之。”(南朝萧统《陶渊明传》)所以称“酒狂”。
  5.三径露――指代菊。因说“露”所以用“冷沾”,这两句都形容簪菊。
  6.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暗与陶潜“葛巾漉酒”事相关。九秋霜――指代菊。九秋,即秋天,意谓秋季九十日。秋称三秋,亦称九秋。
  7.“高情”二句――意思说,时俗之人不能理解那种高尚的情操,那就让他们在路上见了插花醉酒的样子而拍手取笑吧。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L。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儿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黄花插满头。”这里兼取两者意化用之。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注释]
  1.秋光――指菊影。潜度偷移――说菊花随着日光西斜而影子在不知不觉地移动。
  2.“窗隔”句――意思是隔着窗子透出稀疏的灯光,在地上描下了浓淡不同的远近菊影。
  3.“篱筛”句――竹篱好比筛子,透过月光的碎片,就像把明净精巧的菊花姿影封锁在里面。玲珑,空明的样子,又常形容雕镂精巧。
  4.寒芳――指菊。留照――留下肖像,即留下影子。魂应驻――花魂应该也留在菊影之中,说菊影能传神。
  5.霜印――指菊影。梦也空――影虽能传花之神,但毕竟是虚像,“梦也空”就是虚像的修辞说法。上句从花到影,这句从影到花,说法相反相成。
  6.暗香――指菊,因写月夜花影,所以用“暗”。休踏碎――正点出“菊影”,影在地上,因珍惜,所以不愿踩它。程高本这三个字作“踏碎处”,句不可通,既已“踏碎”(影岂能踏碎?),怎么还说“珍重”呢?今从脂本。
  7.“凭谁”句――赏菊与饮酒相关,已见前诗注。影子本来朦胧,加之醉眼迷离,看去就更模糊难以辨认了。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虱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注释]
  1.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
  2.“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今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3.“登仙”句――说梦魂翩跹,彷佛成仙,但并非是羡慕庄子变作蝴蝶。庄周梦中化蝶事见《庄子.齐物论》。这里引“庄生蝶”是为了点“梦”。
  4.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寻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寻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5.“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
  6.故故――屡屡,时时。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虱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注释]
  1.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2.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3.余香――实即“余瓣”。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
  4.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5.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秋风――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自汉武帝作过“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脂本。
  [鉴赏]
  《菊花诗》与《咏白海棠》属同一类型,都在花事吟赏上反映了当时的都城社会习俗和贵族人士的文化生活情趣。清代方浚颐《梦园丛说》曾记都门赏花情况说:“极乐寺之海棠,枣花寺之牡丹,丰台之芍药,十x海之荷花,宝藏寺之桂花,天宁、花之两寺之菊花,自春徂秋,游踪不绝于路。又有花局,四时送花,以供王公贵人之玩赏。冬则……招三五良朋作消寒会,煮卫河银鱼,烧膳房鹿尾,佐以涌金楼之佳酿,南烹北炙,杂然陈前,战拇飞花,觥I交错,致足乐也。”小说中赏桂、赏菊、送海棠以至冬日消寒大嚼鹿肉都写到了。有钱人的种种乐事完全是建筑在财富和地位上,而财富的积攒又大部份来自于佃农每年所缴纳的佃租。彼此唱和、斗奇争新的咏物诗风靡一时,正是这种闲逸生活的反映。
  菊诗分咏十二题的形式好象只是宝钗、湘云偶然想出来的新鲜玩意儿,其实,也完全是当时现实生活已存在着的一种诗风的艺术概括。与作者同时代人、清宗室、袭封康亲王的爱新觉罗.永恩的《诚正堂稿》中就有“和崧山弟”的《菊花八咏》诗,其八咏诗题是“访菊”、“对菊”、“种菊”、“簪菊”、“问菊”、“梦菊”、“供菊”、“残菊”,几乎和小说中一样。崧山亦即嵩山,是敦诚的好友永恚的号。在他的《神清室诗稿》中也有“访菊” 、“对菊”、“梦菊”、“簪菊”、“问菊”等诗。可见,小说中的情节多有现实生活为依据,并非作者向壁虚构。
  和同类内容的大多数诗一样,《菊花诗》寄情寓兴的一面还是值得注意的。每首诗依然有选咏者各自的特点:比如薛宝钗的“忆菊”就一味地是寡妇腔;贾宝玉的“种菊”就归结为绝尘离世;史湘云的命运从她的“册子”上看,后来虽一度“来新梦”,但终究“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林黛玉的诗中“孤标傲世”、“幽怨”等等,则更说得明白,我们既知已佚的后半部原稿中写她的死的那一回回目叫“证前缘”(靖藏本七十九回批语),则“登仙”的寓意就同样清楚;从“残菊”诗看探春,可之她“运偏消”时如菊之“倾欹”、“离披”,境况也大不如前,“万里寒云”、“分手”而去正是她远嫁不归的象征,所谓明岁再会、切莫相思等慰语,其用意也不过如同元春离别时所说的“见面尽容易,何必过悲?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那番话罢了。
  林黛玉所写的三首诗被评为最佳。如果作者只是为了表现她的诗才出众,为什么在前面咏白海棠时要让湘云“压倒群芳”,在后面讽和螃蟹咏时却又称宝钗之作为“绝唱”呢?原来作者还让所咏之物的“品质”去暗合吟咏它的人物。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相适合的了,她比别人能更充分、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黛玉三首诗中“咏菊”又列为第一。由于小说中众人的议论,容易使我们觉得这首诗之好就好在“口角噙香对月吟”一句上。其实,诗的后半首写得更自然,更有感染力。“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又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它难道不就是作者题于小说开头的那首“缘起诗”在具体情节中所激起的回响吗?这实在比让林黛玉魁夺菊花诗这件事本身更能说明作者对人物的倾向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颗寂寞的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