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失去感觉?

审美会不会失去感觉?_百度知道
审美会不会失去感觉?
美的东西看太多,审美会失去感觉吗graphis图片看多了,怎么没什么感觉了
提问者采纳
其实每个人的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你只是喜欢他,不是爱他,开始有点烦躁和讨厌情绪 了看出楼主是在那一次的争吵过后。这就正常了
其他类似问题
审美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想回答了,我已经回答过多次此类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豆丁精品文档: 日常生活审美化 生活即审美 惯性与日常生活 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 概..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日常生活与审美讲义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祭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材料二 2004年山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春天祝福》中,有一个节目叫《欢乐节奏》,它用我国民族传统的二胡演奏贯穿始终,连缀了中国民间舞、欧美的拉丁舞、踢踏舞、古典的芭蕾舞,这种融合古今中外艺术形式于一身所产生出的强烈反差和对比,给了观众新鲜的审美满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也有 人以文化创新为名,以国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搞了个芭蕾舞剧。对这一文化创新,专家尖锐地指出:京剧的立身之本是唱念做打,抽去了国剧精髓,这一所谓文化创新就失去了美学依据,观众如何看得出那个跳芭蕾舞的就是我们的国剧大师梅兰芳?结合材料回答:(1)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材料二中的两种文化创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与评价?(3)根据所学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化创新?-乐乐题库
& 问答题知识点 & “(论述题)材料一 日《...”习题详情
18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6.9%
(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祭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材料二 2004年山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春天祝福》中,有一个节目叫《欢乐节奏》,它用我国民族传统的二胡演奏贯穿始终,连缀了中国民间舞、欧美的拉丁舞、踢踏舞、古典的芭蕾舞,这种融合古今中外艺术形式于一身所产生出的强烈反差和对比,给了观众新鲜的审美满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也有 人以文化创新为名,以国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搞了个芭蕾舞剧。对这一文化创新,专家尖锐地指出:京剧的立身之本是唱念做打,抽去了国剧精髓,这一所谓文化创新就失去了美学依据,观众如何看得出那个跳芭蕾舞的就是我们的国剧大师梅兰芳?结合材料回答:(1)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材料二中的两种文化创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与评价?(3)根据所学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化创新?主要是本民族优秀的习俗、建筑、文艺、思想等。&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高二必修3政治暑假作业
分析与解答
习题“(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考查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相关知识,关键必须把握好文化创新 与文化继承,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主要考察你对“问答题”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与“(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相似的题目:
(12分)据统计,我们所缴纳的每100元税款中有17.6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有14.7元用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有8.7元用于改善治安状况,有3.7元用于资助他人,还有用于国防、科学技术的研究,等等。作为一名纳税人,我们也时刻享受着纳税带来的文明、安宁和幸福的社会环境。这一材料说明了什么?根据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有关单位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顽强奋斗,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交通和能源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文化建设富有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各族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民族团结不断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西藏实际和西藏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 请运用“维护我国民族团结”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材料一:A地区农民收入构成统计表1978年142.00120.0022.001990年2000.001200.00800.002006年7500.002500.005000.00注:其它收入为副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个体、私营经济收入。材料二:A地区所有制结构调整情况统计表年份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197840﹪60﹪&&&&199032﹪48﹪10﹪5﹪5﹪&200625﹪30﹪20﹪10﹪10﹪5﹪材料三:据统计,A地区农户目前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户数占总户数的1﹪,20万元以上的户数占20﹪,不足5万元的户数占30﹪。阅读上述材料,请分析说明:(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如何看待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4)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
“(论述题)材料一 日《...”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祭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材料二 2004年山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春天祝福》中,有一个节目叫《欢乐节奏》,它用我国民族传统的二胡演奏贯穿始终,连缀了中国民间舞、欧美的拉丁舞、踢踏舞、古典的芭蕾舞,这种融合古今中外艺术形式于一身所产生出的强烈反差和对比,给了观众新鲜的审美满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也有 人以文化创新为名,以国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搞了个芭蕾舞剧。对这一文化创新,专家尖锐地指出:京剧的立身之本是唱念做打,抽去了国剧精髓,这一所谓文化创新就失去了美学依据,观众如何看得出那个跳芭蕾舞的就是我们的国剧大师梅兰芳?结合材料回答:(1)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材料二中的两种文化创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与评价?(3)根据所学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化创新?”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论述题)材料一 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 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祭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材料二 2004年山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春天祝福》中,有一个节目叫《欢乐节奏》,它用我国民族传统的二胡演奏贯穿始终,连缀了中国民间舞、欧美的拉丁舞、踢踏舞、古典的芭蕾舞,这种融合古今中外艺术形式于一身所产生出的强烈反差和对比,给了观众新鲜的审美满足,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而也有 人以文化创新为名,以国剧大师梅兰芳为题材搞了个芭蕾舞剧。对这一文化创新,专家尖锐地指出:京剧的立身之本是唱念做打,抽去了国剧精髓,这一所谓文化创新就失去了美学依据,观众如何看得出那个跳芭蕾舞的就是我们的国剧大师梅兰芳?结合材料回答:(1)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材料二中的两种文化创新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与评价?(3)根据所学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文化创新?”相似的习题。[text]前往评论0返回顶部果壳问答:为什么在我看来一些明显不符合正常审美的作品会被认为是艺术珍品?>&/&&/&
发布于&/&&
收藏:0&/&
为什么在我看来一些明显不符合正常审美的作品会被认为是艺术珍品?&&CYAP艺术总监,美术文献执行主编支持者:&&&&&看来真正需要普及的是艺术,而且在这方面我们做得很不够。其实毕加索,蒙特里安等人画成了这样,很大程度上是拜科学所赐。现代艺术阶段,有一本艺术圣经,是阿恩海姆写的《艺术与视知觉》,他们作品里有很多视觉原理的逻辑。简单的说,就是比如在一个矩形里,有一个圆点,放在什么位置上,给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是均衡的。等等一系列的实验。蒙特里安就是这些线分割矩形,和色彩的分布,达到最完美的和谐,位置挪动一点都不行。毕加索是通过女人体,叼烟斗的人,斗牛等等表现曲线和斜线的节奏。他们都是绘画语言的追求者,为艺术而艺术,就是画一个苹果也能画成牛逼人物。现在看也确实画得真心好。到了马列维奇的《白上白》,一个白色的矩形上另一个白色矩形。基本上到了现代主义登峰造极的程度,也开启了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从此走上观念艺术的道路,不再玩语言了。后来若干艺术大佬向这张作品致敬。相当于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影响力包括前段杭州市政府花5亿买的包豪斯风格的设计收藏。其实印象派也是受科学影响,光学,色谱,彩色从白光中分离。画面不再是酱油色,开始出现彩色并置,光在画面上的纯色混合。每一张那个年代的光色混合的很小尺寸的风景画,现在平均每张50-200W欧,当年听说不过50-200法郎。其实如果大家都了解了游戏规则,和发展历史,就知道如何欣赏了。:回复&:这种感觉有点像 别人 看了我之前写的字后也就觉得我现在的字还不错&-&
23:14 &&:回复&:我觉得还是在这个稀缺性上,虽然你是可以画,但他画的只有一副,还是稀缺,就好像一本书到处可以买,但是手稿价格和印刷的一样么&-&
23:27 &&:这么说。。所谓艺术就是“内涵”么,关注的并不是结果,而是创作过程?&-&
02:00 &&:回复&:按我的理解,重要性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嘿嘿&-&
14:28 &&:回复&:确实可以这么说,你画一堆“乱七八糟”其实也是你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画,绘画本身的就没那么复杂。毕竟不是没人都要做大师的。无非你是这个偶然的,即兴。后来者之多把你当作先辈的惊鸿一笔,而不是有先见的艺术大师。因为你没有归纳总结,作品与作品之间无迹可寻。要是你能从不断的创作“乱七八糟”,有一定规矩,那就是你的风格了。&-&
12:06 &&:回复&:我保证肯定之前有无聊的欧洲学生学生会在做几何题时在白纸上画个框框 只不过马列维奇将它称之为画 例如我现在开始将一些乱七八槽的东西称之为艺术什么的 如干年后人类的审美达到某种地步 那我不就是所谓的艺术大师 恩?&-&
19:30 &&:回复&:白上白的稀缺性在马列维奇之间没人如此做画,之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现在看来模仿也无难度。问题在当时艺术思维环境下并没有人打破固有的创作,他们打开来一扇窗在他们打开之前你甚至于不知道有这个窗。但不代表后来者之如你,看到这扇窗可以说“这有扇窗户谁不知道啊?多好打开?我也还行,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喜欢”是正确的。&-&
16:23 &&:回复&:请允许我对相关的几条发表意见3广泛传播,已经形成全世界范围的公众共识 (非洲 南美洲亚洲其余地区我不怎么了解 但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无法了解这也艺术品的价值 但隐约被人告知这货很值钱 不知为什么)4确实是高水准的艺术造诣,那帮人确实是挺才华横溢的,经得住历史的考验(这条不知怎么说 我觉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同样很难被理解 但毕竟可以有科学的手段来证明 艺术品很难被理解 无法通过这不被人理解的事物证明作者很有才华)5、作品的稀缺性,罕见性,只有美术馆才有,所以是欧洲的硬通货(这天我就说你的例子白上白 真玩意儿我也能画 实在说不出所谓的稀缺性)&-&
14:49 &&:回复&:这个比较复杂,要写能写一本书。一言以蔽之的话,1,是他们划时代的独创性风格;2、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历史性;3、广泛传播,已经形成全世界范围的公众共识;4、确实是高水准的艺术造诣,那帮人确实是挺才华横溢的,经得住历史的考验;5、作品的稀缺性,罕见性,只有美术馆才有,所以是欧洲的硬通货。&-&
11:47 &&:回复&:其实我是为了回应&,马列维奇肯定是个节点性的关键先生~&-&
11:36 &&:&,怎么能把毕加索和蒙德里安放在一起来说。。马列维奇卡在毕加索和蒙德里安之间还觉得OK。 白上百是不是真的是现代主义我觉得要打一个大问号的,我认为至上主义和现代主义是两回事。。。&-&
09:56 &&:回复&:价值这个词毕竟太抽象了,达芬奇的画貌似是很有科研价值,有个段子是说达芬奇以前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画人物正面,达芬奇之后大家都知道了……当然段子没什么需要考据的,但达芬奇对光线的研究的确是对人类有所贡献。另外一个我想到了达利,他画过一些变形了的钟,把固体用液体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后来市面上有一阵很流行一灌水就可以立起来的花瓶,我觉得有点异曲同工。艺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毕竟是很间接的,但工业设计跟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非专业人士表示接不下去了……&-&
07:33 &&:你只是说了它们的价格 并未解释它们的价值 而从小到大上了这么多美术课 没有人给出过真正的解释&-&
19:07 &&:还是不太明白。就说毕加索这幅画吧,科学的影响在哪里呢?或者说,好在哪里呢?专业人士是否能解说一下呢?&-&
18:37 &&:很靠谱的答案,看这样的作品是要靠一定的游戏规则来解码的,脱离了特定时期的某规则去评价,就只能看看符不符合大众审美了~&-&
12:35 &&:还有和哲学上的关系吧&-&
09:21 &&:帅气,专业的答案就应该这样&-&
05:43 &&:回复&:其实大众可以打马虎眼,但是专业人士就能估计出。与其说知音寥寥,倒不如说路过真懂的人太少了。&-&
18:52 &&:其实我特别想做个实验,研究下名气对艺术品的评估的影响,之前有人做实验,让顶级音乐家去地铁口去演奏,结果知音寥寥。一个艺术品的价值到底是怎么来衡量的?&-&
18:30 &&:回复&:我们是觉得,画得不过是写实而已,一点也不牛,我们谁都能来~~⊙﹏⊙b汗&-&
18:10 &&支持者:&&&&&别↑我了我很心虚好吗&那个答案才是最专业的!--------------------------------------------------------------------------目测暂时好像是不会有更专业的人士来回答了,默默来说几句首先楼主我也不是艺术专业,只能说略有所知,说错了还请见谅尽量本着果壳的科学、逻辑精神一个一个来回答(自身水平有限也不会用太专业的词):1:首先说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普遍包含三种: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要纵观历史来看,再不懂艺术史也没有关系,只提三个时期,分别是文艺复兴、印象主义和现代艺术。不用翻艺术史也能本能地觉察到三者之间的变化,文艺复兴追求写实、印象主义模糊化,到了抽象画或者现代艺术时期开始面目全非。审美疲劳这个词用在这里比较合适,当美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发展,绘画忽然变得跟实物一模一样的时候就会失去意义(何况相机已经发明),现代艺术当然会随之而来。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想想看假如我们生活在19XX年(请问这究竟是第几世纪的初还是末……TAT),满世界都是梵高莫奈的时候,毕加索的画突然冒出来,该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冲击力(可以联想一下LADY GAGA)。先撇下喜欢不喜欢来说,至少我们会很容易记住这个人,忽然发觉原来画也可以这样画,感情可以这样表达。另外毕加索本人是个非常擅长炒作的人(不举例了),他是全世界这么多艺术家里生前活得最好的之一,享尽了一切的荣华富贵,所以经济价值无需再提。至于社会价值——艺术界总是喜欢不停地分析分析分析,就算是没有价值也能搞出来一些价值来。在我看来毕加索的画所能带来的社会意义,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痛苦。毕加索红起的时代刚好是十九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世人普遍痛苦。毕加索的画你初看会觉得非常不舒服——没错,他的社会价值就是表现出了这种不舒服、痛苦、癫狂,与大多数人的感情结合了起来。其他你不喜欢的艺术品基本也是这样分析。根据我的经验越是抽象的东西就越是简单地理解,美、丑、变态……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其实大部分时候就是艺术家想表达的东西。所谓艺术,其实就是艺术家表达了出来,并且让大家去接受。2:小众与大众的问题艺术大部分时候是自少而多的,我没有说自上而下,因为我认为审美或艺术这种主观的事情,很难有什么上下之分。但小众影响大众的例子太多,一个人开启了一样东西,十个人被感动,创造出了更适合的形式或载体,从而影响到一百个人、一千个人。这就是不被大众接受,实际上也能创造价值的原因。文学作品其实也是一样,普鲁斯特写了《追忆似水年华》,开启了意识流,但很少有人读。乔伊斯受到他的影响写了《尤利西斯》,在文学界便影响了更多的人。接着是伍尔夫……就是这样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意识流,并且给写作注入了新的精神和方式。好的实验作品会激发许多人的灵感,而灵感需要刺激,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前卫艺术,但前卫艺术照样存在。在这方面毕加索真的是一个例外(就因为他太会哗众取宠),大部分时候小众艺术和大众艺术的关系有点像T台和时装,T台上的衣服不会有太多人穿,但经过一次再次的再加工,就变成了我们日常的装束。或者举个理科生的例子:菠菜是不是含铁非常丰富,只有小部分人才会去研究。研究得出了结果,OK,我们去吃菠菜就好。为什么?有多少人关心?3:大部分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未被传播前都只有少数人知道和理解而已。或者即便只有10个人理解,它所带来的价值已经沉淀在了历史中。就像很多年以前人们都以为地球是方的,现在我们听到也许会觉得可笑,但我们会一直记得:在一开始,大家以为地球是方的。这是既定事实。但我还是觉得社会无论怎么变化,理解毕加索的人都会不止是十个人。因为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没有地域、时间、宗教的影响。痛苦就是痛苦,永远都会有人痛苦,于是永远有人看到毕加索的画,会觉得只有毕加索才理解他的痛苦。:回复:2001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了&-&
11:07 &&:支持! 解决一些这方面的困惑! 有道理! 好文!&-&
18:22 &&:回复&:嗯&-&
20:00 &&:回复&:公元一世纪是1-100,所以十九世纪是01-2000是二十世纪,2001年才是二十世纪的第一年&-&
19:10 &&:这个答案还是较详细一点。。&-&
22:14 &&:小短:&别上我了我很心虚好吗&那个答案才是最专业的!&&-&
21:14 &&:回复&:多谢支持,真的!!!!&-&
16:54 &&:回复&:规范肯定有嘛。所以你的描述里,很多名词和定义用的可能不规范,但是思路应该是正确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专家的结论最终不也是都被新的人给推翻嘛。&-&
13:31 &&:回复&:业内还是有规范的,而且很明确,很严谨&-&
13:22 &&:回复&:对于艺术这种飘渺的东西,专业人士也不一定对嘛&-&
12:07 &&:回复&:我是觉得我这样说比较方便果壳er理解……专业人士是真的会笑的。。。。&-&
18:08 &&:我觉得你说的是最靠谱的了。虽然有些细节有问题:)。很多时候,艺术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的作者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或者时代。而非这个艺术品本身的欣赏价值。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对于毕加索本人,我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艺术家,但是不能说是有思想的艺术家。尤其是和达利相比&-&
17:54 &&:哦哦。。看来这个问题功德无量啊&-&
10:50 &&:回复&:哈哈,这个我知道,刚好是看完了果壳上的那篇文章才拿来举例的&-&
10:33 &&:回复&:我已经改了四次彻底不知道那个年代是要怎样说了……TAT&-&
10:28 &&:时间上是不是有个小错&-&
09:20 &&:回复&:没有,好多年了,不过常年潜水就是……&-&
05:33 &&:回复&:18xx年小有名气,19xx年正式走红,这个我倒是记得很清楚,就素不会说。。。&-&
05:32 &&:曲高和寡,很悲壮啊。&-&
02:14 &&&科技史博士后支持者:&&&&&  好像没有人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那我就来献个丑。  演化心理学认为,艺术起源于对智力的性炫耀。这种性炫耀有两层含义:1. 在求偶过程中向异性显示自己的智力(通常是男性向女性显示);2.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向同性显示自己的智力,以求得较高的社会地位(通常是男性向男性显示)。顺便说一句,男性艺术家多于女性艺术家(主要是指创作型艺术家,像歌唱家这样的演绎型艺术家除外)是古往今来的事实,美国演化心理学Geoffrey Miller在这方面做过相当令人信服的研究。(还要补充一句:这绝不是说女性的智力比男性低,只是说,女性远远不如男性那样把智力作为性炫耀的手段,所以女性较少成为艺术家而已。)  把艺术还原为智力显示之后,事情就好理解多了。智力的显示需要知识作为基础。举个很好理解的例子:假定你在论坛或微博上和另一个人就量子物理学发生了争论,你们都要向他人显示自己的智力高于对方。但是,只有懂得量子物理学的人才能对你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做出判断。对于不懂量子物理学的人来说,你们的争论如同天书,他看不懂,自然也不可能判断谁的水平更高。  艺术也是这样。综观人类艺术史,艺术家更重视的是艺术的形式,而非内容。这是因为比起内容来,形式更能显示艺术家的智力。形式的创新,是驱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对艺术形式的欣赏也需要知识作为基础——没有格律知识,就不能欣赏格律诗;没有绘画史、音乐史基础,就不能了解印象派绘画和音乐在形式上有什么创新。对于没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艺术和量子物理学一样,都是他们无法理解、无法置喙的领域。  只不过,艺术和量子物理学有一点不同:量子物理学是客观知识,不懂量子物理学的人,一般不会对量子物理学有所腹诽,往往还会“虽不明但觉厉”(民科除外)。但艺术形式的创造是主观的,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所以某一艺术流派的作品在不懂这一流派的人看来可能是完全丑陋、愚蠢的创造。由于艺术家之间的相互攻击,很多人以为现代艺术没有评价好坏的标准,其实这是大错。在同一流派内部肯定是有评价好坏的标准的——如果没有评价标准,艺术作为智力炫耀的本质就会彻底丧失,而不成其为艺术了。:把量子论那一套拿来一对比我就明白些了~&-& 38分钟前 &&:你这个是我能听懂的,对我来说最好的答案。&-& 1小时前 &&:这个貌似很有理&-& 2小时前 &&:啊哈真是神马都能用求偶机制来解释的吗orz。。。。女性更不需要炫耀。。。这样好像很多都能理解了。。。所以大多妈妈们都会做菜可不怎么出色但大多不做菜的老爸们突然谁露一手觉得真是赞爆了!&-&
18:31 &&:这个真的听懂了!赞!&-&
10:16 &&:类似于装x么&-&
02:03 &&:你把我想说说不出来的想法说出来了~~赞~~&-&
00:06 &&:近来看到不少关于演化心理学的观点,挺感兴趣的,有适合非心理学专业的在校生看的书么?嘿嘿~&-&
10:18 &&:进化心理学对艺术的解读不止这一种,还有说艺术是副产品其实是激活了其他的心理机制。&-&
21:49 &&:果壳网镇热闹啊。&-&
17:28 &&:这个角度真有意思&-&
14:42 &&:很短很漂亮很解气。&-&
14:07 &&:&家的审美标准正是我难以欣赏的。&-&
12:30 &&&细胞生物学博士,未来光锥科学星探支持者:&&&&&“第八日”活动中,我的生物老师问过类似的问题。央美实验艺术系的邬建安老师做了回答,大概意思是说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目的已经不是审美了,而是如何把社会中的人所关注的东西美学化、感性化,而这种美学化和感性化未必是优雅的,甚至往往不优雅,而是一种挑衅。总之,艺术作品早就不是让人觉得美这么单纯的目的了。:这么说现代艺术就是几个人为了表达除了自己全世界都是傻逼的一种行为?&-& 19分钟前 &&:挑衅啊,有意思~&-&
01:03 &&:不能同意更多!不过挑衅的判断持保留态度。我自己不太懂艺术,不过印象中纯解构作品好像已经失势了。&-&
17:49 &&:&当代艺术,目的已经不是审美了&,o,soga&-&
16:10 &&:“一位创作者的作品在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个人的偏好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愿意去解释自己的意图“排这个!&-&
15:22 &&:可能是从展示所要表现的事物所具有的美,发展到展示表达手法的美。&-&
13:18 &&:回复&:所以就没有办法了啊,一般的作品在缺乏解释的时候就不能达到共鸣,而优秀的、顶级的作品就能在较大的群体中得到相同或者相似的理解。高下立判了。而现实却是:一位创作者的作品在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个人的偏好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愿意去解释自己的意图。&-&
13:11 &&:这个回复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突然一下觉得“艺术就应该是这样,我咋没想到呢”。&-&
13:00 &&:回复&:实际上艺术家或创作者超级讨厌给人讲解或者分析自己的作品的,大部分都觉得我呈现给你的东西就是我想表达的东西,至于之后或者更深层次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身为观赏者我还蛮认同这个观点的&-&
05:51 &&:回复&:哭了= =&-&
23:45 &&:妈的 我再补充一点。电影可以吧,电影表达的不一定是美好的,可以是残忍的,血腥的,恐怖的,智慧的,逻辑的,政治的,等等等等。大家不照样可以去欣赏,并从中获得启发?现在当代艺术的一种情况就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实际上只是为了讨好当代艺术体制和收藏家的针对小资品味而生的大资品味。还有的就是觉得自己做的东西多么深奥,说什么一般人确实很难理解,这压根就假装精英主义。尼玛霍金还深奥呢,读者不照样满大街都是么!总之当代艺术就是傻逼艺术&-&
22:01 &&:我不是学艺术的,所以只能给一点自己的感受。总体上来说,我明显偏好那些“符合正常审美”的作品。但有时候看一副貌似很诡异的画作,或者某段写得很奇异的文字,或某部cult电影,可能会突然觉得特别喜欢,虽然未必能够说得出理由。我在想,是否对于现代艺术也是如此,在大多数或者某些,学艺术的人看来,它们就是美到了极点,而我们可能对那画幅上孤零零的一颗图钉、看起来跟三岁孩子涂鸦无异的纠结线条实在无法欣赏……&-&
21:55 &&:但是像美院老师这样的回答并没有解决提问者的问题。提问者的问题主要是说艺术如今不能被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上。艺术可以是复杂的,不优美的,就像政治经济一样很复杂很丑陋。但是胡同里的的大爷们和网上的群众们仍然对这些东西有极大的兴趣,有滋有味的去理解并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徐冰老师有个讲座讨论过&-&
21:41 &&:我们一个老师一直在强调,艺术不等于美。至于挑衅,仁者见仁吧,如果创作者在作品面前给你讲解,告诉你创作的缘由、经过、感悟什么的,也许我们就能理解了。但现状是,很多展览的背景介绍不多,我看的也就昏呼呼的。&-&
21:38 &&:我去看双年展和周围一些小画展的时候,总觉得其中好多国内年轻画家的画作我实在欣赏不了…(不知道是不是我以前学画时候的老师都比较保守,并且指责过他们“不是艺术是乱搞!”的缘故)他们的画给人一种刻意为之的不适感,这……是属于“挑衅”范畴吗?&-&
19:25 &&:我欣赏艺术作品的目的还是很单纯。。。&-&
19:13 &&:原来这是在挑衅啊。。&-&
15:31 &&:&&-&
15:00 &&&广告创意设计 兼科学家的GF支持者:&&&&&额……艺术品吧……其实很不好说。有很多现代派的,画个格子什么的我也很不能理解。当然,咱们不能理解的……咳咳……有很多和当时的时代有关系。这些我们就不谈了吧……不管别人怎么说,这个有多牛逼,怎么有节奏,怎么分割,我都不觉得怎么牛比如这个 蒙德里安最著名的抽象主义“构图”作品《红黄蓝构成》(1930年)但是野兽派和毕加索的代表作,真的都很棒,包括梵高,大家可能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这么有名。但是他们真的和达芬奇这样的古典派不大一样。我曾经有幸看过几次世界巡展的真迹。其中不但有梵高,毕加索,罗丹,还有很多名人的作品,其中毕加索和梵高的是印象最深的。和看画册,多高清晰的画册都真的不一样。尤其是梵高,颜料甩在画布上的角度,都充满了迸发的激情。梵高 向日葵 局部,能看的很清楚,这个时期,梵高的笔触特色以前觉得毕加索画的那是什么啊!看到那副真迹是……一时忘了,名字,大致是桌子叉子胡椒什么的……但是远看是个战舰……很多东西不明确,才能带来一种击中你内心的感觉。同一时期的,这幅叫 带吉他的男子 你如果从名字的角度衡量,恐怕就败了……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他有多好,多像,现在有相机啊,要和现实一模一样那还不好办。但是绘画能够留住你脑子离感受到的,那也许不是真实,但是能够让你产生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好作品。为了鉴别是不是好作品,最好亲自去看看,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境遇不同,无法击中你,但是好作品,能击中的人更多。以上,单说毕加索,这货确实牛逼。他的画,就像水墨画和现实的区别,只不过是另一种流派。他的画能够得到美,丑,痛苦,的真髓。去看真迹,不管是哪种,不靠别人自己揣摩,自己感受,比坐在家里看看图,冲击很激烈~嘿嘿~~名人,真的牛逼的名人,怎么出名的,你也可以去体会关于市场当然,最后,我也稍微提一下,据说现在艺术品收藏和古董收藏一样,也是有市场的……这个市场怎么判断?尤其是还活着的这批人?据说国内目前是这样的……国外暂时还不知道画得好不好是一方面,这个人有多少学位,在哪里做过展览,出国没有,什么的都是参考方法。另外,比如你买了张三的画,他的画怎么才会像黄金和美元一样增增升值呢?张三接下来努力的活动,原来是硕士,现在博士毕业了,可能就升职了,今天是土包子,明天意大利做展览了,国外人都肯定了老师的作品啊!他就升值了。现在很多人,买艺术品单纯是为了升值,不是为了自己喜欢,不是因为美,而是为了自己的钱像股票一样变多……炒艺术品,炒房,都是一样。到这样的情况下,审美是不是能够接受有时候就很不好说了。肯花几百万买个自己怎么看怎么喜欢的东西放在家里的人越来越少,古董都是拿回来吹嘘的,以后越看越喜欢的恐怕就是金条了。所以,有时候倒是宁愿买点这样的东西,手工的,粗糙的,注入情感的,不管是艺术品,还是工艺品,至少不是量产型的,拿着看,也觉得有点意思。小油画一百一副,自己喜欢就买来挂在家里,打印的装饰画多没意思啊,老百姓也想消费艺术品的时候,艺术品才会正常化:同意最后一句话,当老百姓都有闲情逸致欣赏消费艺术品的时候,美育就成了,也不会再有人把艺术家当成疯子看待&-& 2小时前 &&:同意最后一句话,当老百姓都有闲情逸致欣赏消费艺术品的时候,美育就成了,也不会再有人把艺术家当成疯子看待&-& 2小时前 &&:同意最后一句话,当老百姓都有闲情逸致欣赏消费艺术品的时候,美育就成了,也不会再有人把艺术家当成疯子看待&-& 2小时前 &&:回复&:帝都木有这样的……不过留心的话也经常能看到意外的好东西&-&
11:10 &&:回复&:是啊是啊,还是要多看真迹&-&
11:09 &&:回复&:额,我想有名的作品可能更普罗一些,更好懂。不过国内艺术圈这两年也做得很不错啊,像魔都的M88(是叫这名字么)就有很多相当美好而且普通人也买得起的作品。&-&
19:03 &&:的确是真品实物和照片完全不一样啊!记得有一次去看了意大利乌菲奇博物馆在武汉的展出,虽然画不多但是当时真的被感动了。小的时候在画廊里随手翻过的画册里的照片里的画珍重摆在眼前时感觉完全不一样。可以从笔触中感到震撼。&-&
15:04 &&:就像一些世界名曲,现场跟唱片的区别……真的不一样&-&
21:44 &&:回复&:嘛,虽然也有很多确实怎么看都,这是什么玩意啊!不过,有名的那些还是有些原因的&-&
15:58 &&:对,这里有一点我很有共鸣,看画册和看真品决然是两种体验。不能一看照片,说这是什么作品啊。。&-&
15:54 &&&神马都不会支持者:&&&&&因为我神马都不会,所以我也不用楼上各位的各种学术语调发言了。我就随便用大白话表达一下我的平民观点吧,表达中将会有大量不够科学严谨,未经证实的猜想部分,本人不对此负责。下面文字里使用到的所有奇怪名词,都源于本人即兴自创,没有学术渊源,没有参考资料,看不明白的地方的敬请自行参悟,谢谢!首先,所有艺术作品的本质都是信息的传达。作者通过可以想到的一切手段(这些都被美化为“艺术手法”),把他要表达的某种意思或者感觉灌注到艺术作品之中,向信息接收者(观看者)展示,来完成传达这些抽象感受的目的。其实这就是一个信息编码解码的过程,自然世界里的所有交流方式都是这样一种过程:语言、文字、音乐、甚至包括鸟叫,等等等等。既然是信息的编码和解码,就需要信息的收发双方有一个共用的编码表来保证最基本的交流。也就是我对你说“你好”,你不会理解为“去死”。与现代的通信技术不同,在自然形成的信息交换过程中,这个编码表是从无到有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并且它将一直进化下去。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交流就需要信息交换的双方拥有类似的知识和常识背景,也就是说,拥有版本号近似的编码表。比如说我穿越到了秦朝我跟人家说“卧槽泥马”人家说不定以为我在夸他。那么这个编码表又是如何进化的呢?首先,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常识库中被引入了越来越多的概念,这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可以略去不表,重点说说它的另一种进化方式。刚才说的第一种方式可以叫做“范围的进化”,而还有一种,可以称为“维度的进化”。打个比方,一群原始人最早使用语言的时候,也许发明了“你好”这种说法。于是大家每天见面都互相说“你好你好”。时间长了,几乎每个人都感觉,每天就说这个烦不烦啊。于是某个人某一天在别人跟他说“你好”的时候,他吐槽说“又是你好”。这个“又是”就起到了一种效果,表达了对单调的烦躁情绪,于是在人们之间产生了共鸣,于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彼此熟悉的人们都在见面的时候带着调侃的语气直接说:“又是你好”。以上就是一个“语言维度进化”的例子。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新说法的出现,比如坑爹卧槽挽尊屌丝等等等等,全都是这样的例子。十年前聊天大家都喜欢说“呵呵”,现在老说“呵呵”的就会被人家骂;十年前你跟人家说“坑爹”,很可能被人抽一顿,现在说大家都会明白你是在表达哪种意思。这样的转变都是因为“编码表”的演进造成的,这个编码表背后,是人群的交流习惯的变迁。以上的例子之中,隐含着一种“维度编码”的方式。在大家说“你好”说烦了的情况下,一个“又是你好”就对某种抽象的感性表达进行了编码,让信息的接收者在这个基础上感觉到了某种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你好”还没有广为流行的时候,“又是你好”就完全不会产生这种效果。可以说,这种编码方式是严重依赖于双方的基础信息库的。说到这差不多可以回来切题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其实正是这种“维度编码”,高度依赖于信息收发双方的“编码表”,拥有近似编码表的解读者,才会对艺术家的表达产生准确的共鸣。而对于另外的一些人,将会有天书的效果。可以说,一个更高“维度”的编码,是严重依赖“低维度”的编码表的。在艺术领域,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一个没怎么听过音乐的人,很可能会喜欢旋律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音乐,但这样的音乐听多了,是很腻人的,再听就感觉像在喝白水;所以之后会出现一些音乐,加入了一些不和谐的旋律,对于听初级音乐听多了的人,反而具有很强烈的表达效果;这样的音乐也听得足够多了之后,这种表达又会慢慢失去最初的震撼效果,在这个基础上又将会有新的音乐形式诞生。这些音乐你让一个不具备之前那些音乐背景的人一上来就听,会让他感觉难听得要死。我个人看现代绘画就如同看天书一般。但是我想绘画的演进过程与此是类似的,总会有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创,之后慢慢变成了一个旧的时代,于是更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就是专门为了打破老朽的时代基调而生的。在这样的演进方式下,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艺术家小圈子在他们自己的美学理解维度上越爬越高,留下了一大堆不知所以的平民百姓看他们的天书。当然不排除还有一大片沽名钓誉滥竽充数的伪艺术家,利用这种状况为自己挣点金钱脸面功名神马的。: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喜欢听凤凰传奇了…&-& 15分钟前 &&:这个回答普适性强,适用于各种文化现象&-& 1小时前 &&:少年,我看好你哟&-& 2小时前 &&:Dirac说过,科学是用我们都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大家不知道的事情,艺术则是用大家不能理解的方式讲述我们都知道的东西&-& 今天 18:48 &&:我喜欢这个&-& 今天 18:16 &&:有意思&-&
15:09 &&:这才是高人&-&
18:48 &&:看了半天,我还是觉得你说的比较靠谱。&-&
22:35 &&:想到我以前写个小程序给别人,别人电脑却无法运行,后来才知道,没搞好,需要程序库才能运行=。=看到编码解码之类的,第一次想到原来程序语言跟社会这么现实世界有这么大的相似之处!&-&
10:43 &&:很喜欢这种维度编码的解释~有见地讲起来又有趣。&-&
09:17 &&:不错&-&
05:55 &&:说的好!!&-&
18:02 &&:虽然没有使用艺术史的方式,但是说得我觉得挺好的&-&
14:49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支持者:&&&&&我的理解(好吧我美学分儿最低了)美学意义上的美,或者说,审美的美,并不是说要对审美对象作出一个判定,确认它是不是“美”的。它讨论的是对审美对象的感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全不能接受&所引述的现当代艺术的目的不是审美这个判断。比如说提问中涉及到的毕加索。其实立体主义就是在尝试重新解析事物的形象,将某一个事物在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形象,合并在一个平面内。破坏掉古典艺术中尝试利用透视在平面内制造立体感的努力,创造新的表达方式。而这种尝试本身就是具有美学意义的。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延伸出来。就是说,当代艺术中的审美已经不是天高云淡、风乎舞雩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智力游戏。所以提问者在这里所说的“一件事物无法被绝大多数人类(甚至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类)所欣赏”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常常会把这个事儿简化成对“好的idea”的体验(就好象有的时候会把对电影的判定简化为“打不打”。。)。比如杜尚的《泉》,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一个现成的工业制品,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怎么会成为(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在杜尚这里,他展示的已经不是一个小便池,而是一个好的idea,一个开启观念艺术大门的idea。(说起来,很多行为艺术家破坏这件作品,对其进行延伸创作的努力也挺有意思的,有艺术家曾经试图往里面尿尿。。)泉(另外有一点我说不太好,但是在现当代文学中这个情况存在的:作品编码的过程与解码的过程分离。读者可以在解码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并最终完成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作者在编码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阐释空间,使之成为解码创作的爆发点。这个在现当代文学创作当中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知道它在现当代艺术中是否有体现——反正我自己会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一些创作动机。)当然,就我的体会而言,我还是能从绝大部分当代艺术作品(当然,不仅仅是绘画作品)上体验到字面意义上的“美”的——即使我们讨论的只是色彩、线条、构图……而蒙德里安、康定斯基、波洛克之类。。嗯,我有时候也会从装饰性的角度来体验他们。。此外有好几位回答者提到了真迹笔触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没有能力言传,但看多了确实会有很深的体会。:是不是说对于当代艺术,越新越好,越前无古人越好?而且新与独特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1小时前 &&:我抠字眼了&&&-&
01:18 &&:回复&:嗯是的,不过既然原PO提到了审美,就接着这个来说了嘛&-&
13:19 &&:见过用reader-response theory来评价艺术作品的 以此为创作动机应该也是普遍的(想当然) 不过倒是没看过相关文章..&-&
04:35 &&:艺术.. 跟美术(美学)既为两个词.. 那么.. 就还是不一样的吧&-&
04:29 &&:回复&:现代艺术可能是,但当代艺术不是&-&
15:29 &&:嗯,老姬的这个解读我很赞同。但是同时我觉得这恰恰证明现代艺术应该比它的前身更应该,且更容易被解读,其美学价值更容易被普及。&-&
13:21 &&:回复&:赞“好的idea”的体验~&-&
09:52 &&:同有感触。moogee老师也写过诗吧……&-&
09:13 &&:回复&:艺术史我确实不熟。。嘤嘤嘤。改!&-&
02:25 &&:现代艺术确实有精英化的特点,不过这一点在摇滚乐兴起的时代就被所谓的后现代艺术狠狠打击了~那个时候,艺术家开始有意识地打破“高”与“低”的边界,重新定义人类的文化活动。他们的作品也是今天一切“反歧视”思想发端时期的证据,比如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等等。这些东西一般来说就可以叫作“当代艺术”了,所以混淆现当代艺术是你的一点瑕疵。如果你修改这部分措辞,我基本赞同你的言论~!就算你不改我也点一下支持好了~who cares那么多细节除了我,对吧 ╮(╯▽╰)╭&-&
02:07 &&:冒着被喷的危险上来说一句,我觉得能让人引发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并且在表达自己思想时不禁要引用的就是好艺术,不管其类型……您要是学会了瘦驼的技能就当我神马都没说过吧……&-&
01:55 &&&政治学硕士,方法论硕士支持者:&&&&&我想前面&的三个价值的框架还可以再引申一下。在现在西方艺术市场里,作品的经济价值和它的审美/社会价值没有那么明确的分野(资本主义把一切物抹杀为价值符号神马的我就不说了)。一幅作品首先是有审美价值的,但是在艺术品市场中可以通过炒作把价格拉到无限高,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艺术品属于奢侈品,它本身没有明确的价值,所以有更大的价格浮动空间。至于社会价值这个我觉得有些虚,因为并不是每一件作品都会进入总体评价视野,前段时间我和同学在讨论这个社会价值的问题。有个战争艺术家,她画了许多以女性为主题的画作,其中有一幅引起了“女性在战争中的作用”的大讨论,但是她基本上所有作品都有类似的同系列的主题,好像也不能说其他作品就没有那个社会价值了。一件作品有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可能是件很偶然的事,被大众了解的作品可能在市场上更加值钱一些吧。我想讨论的主要是一件作品的审美过程(外行乱说),也就是当一个审美者遭遇一件作品的时候,他如何去判断作品的审美价值。假定这个人是孤身一人,他在旷野之中遇到了一件作品。周围没有干扰他做判断的人或者观点。有同学会说了,难道这种判断是完全主观的么?我想说主观性可能是审美当中很核心的部分,因为现代艺术品的主观意图是很重要的,这个我后面会提到。而主观性的来源并不是这个孤寂的审美者自己生出来的。一般来说,他的态度是社会化的态度,由他的族群和环境一起塑造。他虽然一个人在旷野上,但他代表了他所来自的整个社会。当我们把这个审美者抽象为一个“社会人”的时候,他所接受的社会意识就会反映在他的审美态度上。举个栗子,英国涂鸦作者Banksy的作品许多都有强烈的批判性,带有时代意识,比如在对着死角的摄像头下面喷绘一句“What are you looking at?”当英国社会对于无处不在的摄像头的批评愈演愈烈的时候,这就是一句强大的slogan。这幅作品是由环境来造成的,不仅在于墙面、摄像头和标语,更是由社会态度的参与一起形成的。如果你说艺术家具体实际地做了什么,——他只不过写了一句话而已,充其量写的是英文。假定观看这件作品的是一个土人,他既不认识英文,也不认识摄像头,——彻底一点,他连墙角都不认识,不过他知道审美,假定他们部落里喜欢把石英砂镶嵌在肩膀肌肉上显示勇敢和健美。于是他对墙上石灰剥落露出石头纹理的地方深深着迷,并且觉得什么摄像头和标语还有墙角都很碍事。当两个评判者,一个知道故事背景的英国人和一个土人同时平等地站在这副作品前的时候,以谁的态度为准呢?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方面,艺术品的阐释。阐释这件事情牵涉到两个人:作者和阐释者。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考虑艺术品的感受,它理论上来说应该彻底、完全、根本地体现了作者意图。(肯定存在过度阐释或者阐释不足,或者作者水平糟糕表达不出想表达的东西,不过我觉得没必要讨论这种情况)虽然对作品的阐释由阐释者主观做出,但作者的意图如果和阐释者互相契合,那么可以理解为这种阐释是客观的,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评价标准。土人对Bansky作品的评价不是客观的:在英国社会里没人会为这种阐释捧臭脚。但如果他千里招招地把石头刨下来带回家显然是可以赚上一笔的(如果他们有投机商这个职业)。阐释并不是见仁见智那么简单。如前&所说,许多作品的意图是批判性的,比如前述bansky的作品。但是我个人意见,现代作品的发展方向多元,纯粹解构也就是一时爽快(个人意见),建构则是更加艰难的任务。而那些显然不知所云的作品往往是比较艰涩的建构,对于没有背景的阐释者来说相对困难一些。举个栗子,我自己印象中蒙德里安和埃舍尔的作品时间上似乎差不多。埃舍尔据说师从某位数学家,创造出连续的元素,虽然我完全不懂这是什么建构(好吧我知道这是一个xx结构的莫比乌斯环但是我不知道这个xx是什么),但我想欣赏者应该很容易发现这个作品的特色。但是如果回到问题上,我们会觉得这个作品很美么?反正我没觉得好看,灰扑扑的又怪异又刮三,要说好看还是美少女战士(你够了)因为前面提过艺术品主观性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艺术品制作的“工艺”都是评价其价值的客观标准,比如什么汝窑瓷器啊叶卡捷琳娜金蛋啊或者圣母画像啊。如果回头去看中世纪的西欧油画作品,其实也不会觉得好看到哪里去,耶稣头很大,其他人表情都一样,天使的脸就是成人面孔的缩小版。我的老师曾经说过,文艺复兴以后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把“人”的因素放在了绘画中,圣母脸上有了母性的光辉,婴儿天真纯净,耶稣也有软弱的一面等等。我想可能艺术品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引入了主观性,作者对作品的阐释开始呼唤审美者不仅是欣赏技艺,同时关注作者的主观态度并且进行阐释。从这个时候开始(误)艺术家慢慢开始表达自我,比如莫奈开始画近视眼专作(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有近视眼就有青光眼三白眼老花眼斗鸡眼等等,作品也开始分野,表达出不同视野和视角的作品也慢慢成为了审美的一种标准。比如说前段时间争议很多的这幅作品,微博上的评论大概是说这幅画卖出25万人民币,不就是炭笔帆布嘛,小孩都画的出来。不过我觉得它很犀利,就我有限的艺术修养来看,这幅画有八大山人的风格感,笔触强健有力,鸟的背部笔触有强大张力,腹部却表现了迟疑感,力度十足,小孩肯定是画不出来的。至于值不值25万,这是艺术品市场的问题,跟画本身没什么关系。当然说到是不是好看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还是美少女战士最好看(……)总之我想表达的是艺术品不是由它是否好看来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它是作者和审美者共同爱与智慧的结晶(……):回复&:额......其实我知道是开玩笑啦......没什么的......没必要删......安啦。&-&
19:35 &&:回复&:……不要那么严肃……我错了……我删了……&-&
19:30 &&:回复&:咦,这个叫做踢馆么,真的木有啊,只是忍不住吐个槽啊。&-&
19:11 &&:对不起了啊,好想吐槽一下康定斯基啊。因为有一次看了一晚上康定斯基,看到后来就被那些细碎的线啊块啊整得有种想吐的感觉,于是再也不敢仔细看他的画了。蒙德里安看着就还挺舒服的。那只鸟画得很好啊,很厉害的感觉。&-&
18:43 &&:回复&:好啊好啊,我看看有没有私信功能……&-&
18:38 &&:回复&:就是啊,给你冲击,给你体会,就行了,都恩那个说出道道,我觉得反而没意思。有的时候自己的感觉和专家评论真是天差地别&-&
11:12 &&:回复&:国内8点半啦,也不算太早。哈哈哈晚安。留个信箱给我,可以发一些有趣的资料给你&-&
08:37 &&:回复&:你好早啊……我这里是凌晨,刚要睡觉……睡前强迫地看一眼果壳……晚安……康定斯基的画我谷歌了一下,觉得“啊啊完全是最复杂的那一种抽象画!”&-&
08:32 &&:回复&:我是看中康定司基的构图了,比如重心在哪里别处怎么平衡之类,不是完全模仿的……唔,先说一句“早上好”好了,哈哈哈&-&
08:27 &&:回复&:这么狂野的东西很难画啊……可是蒙德里安我还是觉得应该用尺量一下很容易的嘛,啊哈哈哈,哈哈。其实对专业人士来说可能还是小幅写生比较容易吧……&-&
08:25 &&:回复&:我有一次想要画几幅画装饰家里,觉得康定司机蒙德里安那类抽象几何都好容易啊结果画出来……默泪不语&-&
08:18 &&:回复&:国内的学术氛围是太差了把,大部分人都无从下手……唉,一声叹息&-&
08:16 &&:回复&:……其实我根本说不上来它哪儿好,就是觉得挺犀利的,作者功力深厚。我觉得普罗大众有咱们这种认知差不多就够了吧。&-&
18:40 &&:回复&:嗯我知道你说的和谐分割的意思,我某次抽筋想在指甲上画一个,我擦嘞姐的爪子……原来几何和构图还是专门有一群人在做的主题啊?受教了!……额对了其实我想说我跑去英国学政治学,回国决定再也不读政治学因为当代中国没有我的研究方向……猛烈地批判我嗯。专业内的分歧我觉得是生死之争,像果壳经常有的通识型回答完全不会出现争议神马的嘛。&-&
18:22 &&:这个鸟我还真的蛮喜欢&-&
12:24 &&:回复&:我们简直是在这里版聊……会不会好过分……&-&
10:36 &&:回复&:我有那么几个盆友跑去留法学美术,几年回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休笔再也不画画。问他们为什么?答之当代中国不该有画。我擦鬼知道是神马意思……我个人觉得跟“二战之后不再有诗”一样吧。实际上就算专业人士各种分歧也很大的,看对待AWW的态度就知道了。蒙德里安也是我最爱啊!!!!和谐分割神马的很好赏的!!!你去临摹一下就知道了,死路一条……&这里有个分析可以去看。还很茫然的话就去研究康定司基,各人觉得对抽象几何和构图来说,康定司基是解析得最好的。BTW第一次看到蒙德里安的《家乡》时简直鼻酸,那幅画虽然没有其他几幅那么出名,但是在我看来无限接近大众的一个巅峰了&-&
10:35 &&:回复&:其实我妈也不是老古板,前段时间我在Tate Modern看到一件装置,是一个门框,一扇打开的门,然后框里有个斜框,我就说咦,这不是门的影子嘛,这么一个框就把空间感给表现出来了,好牛。我妈瞬间就领会到了,但是她不像我一样觉得很惊喜(当然我也完全不懂学院派说的空间感具体是什么样的)。我想作品的冲击力很多人都能感觉到,但是可能就是不认为这是艺术品应有的气质。其实我超喜欢蒙德里安的作品,可是我一点也没觉得和谐完美几何分割什么的,我觉得他很神经质很萌啊!总之我还是觉得艺术品就跟所谓奢侈品一样是“有用”的,就跟电脑桌面一样看各人喜欢,但是“唯美”肯定没有“新鲜有趣”来得有意思对不对?&-&
07:43 &&:回复&:不过艺术神马的我还真不太懂,这幅《鸟》也是因为微博吐槽太厉害,为作者觉得有点冤。可是我在想我从小就没受过多少艺术熏陶,虽然我也画过一个月石膏,但是停留在几何体的程度。然后就是中学时选的西方艺术兴趣小组了。这些极为肤浅的教育就足够我对作品做一些很初步的判断了,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其他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拜求专业人士答疑解惑一下。&-&
07:30 &&:回复&:另外审丑审美之类,略传统一点的人还是喜欢唯美系,但用“学院派”当形容词我不是很赞成。我当然也知道专业的跟业余的就是有分别,但我比较喜欢随意一点,一幅画摆在那里,有人喜欢分析,有人不喜欢,都没有关系,喜欢就好。毕竟专业是专业的,爱好者只要去爱好就好了。当下中国这个状况,也没办法让人人都懂,懂的又不屑于去跟别人聊,有点恶性循环。英国最近不是出了一个迷你莫奈吗?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唯美一点的东西的。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你妈妈说的“恶心巴拉”的东西(笑),觉得新鲜有趣。但有一次看到黄永玉的真迹,也还是感动得不行……好吧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我只是希望艺术家们能在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好好地去创作、热爱生活,不要那么自视甚高。也希望大多数对艺术没什么兴趣的人不要动不动就给别人套上“装13&的帽子,但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很漫长、很漫长、很漫长……&-&
07:21 &&&跨文化视觉艺术史博士生支持者:&&&&&楼主说“这些东西的价值到底是如何认定的?如果一件事物无法被绝大多数人类(甚至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类)所欣赏,那么它的价值甚至美学价值从何而来,我可不可以说这些东西不过是极小极小一部分人自娱自乐而已?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这种艺术发展到全人类只有10个人理解?下面这幅是毕加索的名作。”我想讨论一下这几句话构成的论证段落所体现出的您的逻辑。一开始,你提出了一个问题:“艺术或文学或XX作品”的价值如何认定。不过,您紧接着立即给出了您的答案,也就是您在第二句话的这个命题中所陈述的条件:被绝大多数人所欣赏(是这些事物获得价值的充要条件)。虽然您很客气地用一个让步假设(即“我可不可以说……”)的推论取代了直接写出结论,从而掩盖了您这个命题的封闭性,但是任何一个粗通逻辑的人都足以一眼看穿。您的第三句话,是在认定第二句话为真命题的前提下,做出的一个极端推论。当然了,如果第二句话是真命题,再极端的推论也是合理的,至少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不过,我非常想向您提个问题:在您这一生已经活过了的时间当中,曾经有没有哪怕就一刻,您怀疑过第二句话的正确性?为什么“艺术”的价值在于“被绝大多数人欣赏”?为什么是欣赏?为什么是绝大多数人?为什么还要加一个次级限定叫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什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您愿意花些时间仔细来想一想吗?首先,第一个链接就很难建立,这涉及到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叫做“什么是艺术”。如果你已经感到我的回答让你心底生出了丝丝不快,我强烈推荐你去看我发表在果壳的一个帖子,标题的一部分就叫“什么是艺术”。顺便您可能会发现,果壳有一个小组叫做“艺术史花园”。我承认无法规避广告嫌疑,不过这也是最高效最友好最简单可行的建议。其次,艺术或文学或一切涉及知识产权的人类创造活动,只不过是一种社会事物。它们是一些产业,与任何其他产业一样,是通过生产出不可取代而又有用的东西来和这个社会的其他部分进行交换的。不管您有没有中途去看我的日志,现在都已经可以明白,“这些事物”想要获得社会承认的价值,与任何其他领域的事物适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即它们是不是“不可取代而又有用的”。请问,这与“被欣赏”有一毛钱显而易见的关系吗?那么,现在我想问:什么叫欣赏。欣赏,一看就比观察、分析、研究、思考、归纳、规划和执行这些动词要讨厌得多,它是多么不切实际、可有可无所以其实应该是完全不值得存在的一种行动啊!然而,欣赏似乎连结着感兴趣、喜欢、想要了解更多、投入自己,乃至于爱的这样一些动词。您可以用论证把它们之间的关联彻底切断吗?说实话,我根本不在乎。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第一组动词和第二组动词,存在微妙的差异。第一组动词都是人作为主体,向外在于自身存在这回事的东西执行的行动,也就是说,是针对对象的,是对象化的动作。而第二组动词,则不断地指涉回“主体”自身:我们所欣赏的、喜欢的、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爱的,都是与我们自己的内部存在状况直接相关的。比如说,我爱的人虽然也是我的动作的“对象”,却时时刻刻以他纷繁复杂的动作干涉着我体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性情的生物的心理学的童鞋们快来吐槽)现在回头看,欣赏和“不可取代的有用性”的确很难建立直接的对应关系。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更没有能力去判断它们是不是“不可取代”。请想一想经济领域的事儿,我们真的知道我们需要在哪些事物上花钱么?是谁告诉我们的?是谁替我们做了选择和决定?是谁引导我们调节了我们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而我们还蠢蠢地搅得这些就是我们自己执行的选择和决定)?我无意回答这些问题,我只想说,是另一群人该出场的时候了:他们叫——知识分子。他们吹毛求疵,他们挑三拣四,他们处处找茬,他们从不生产实物,却指责所有的实干家。他们多讨厌啊!但是,他们的工作对人类是“不可取代”并且“有用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决心也有能力贡献出自己的精力,去替我们所有人专门从事质疑、提问、反思、批评和判断的活动。而艺术,尤其是在艺术家取得独立的社会身份后,越来越深刻地参与到知识分子的工作中去,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了这项事业对其他社会事物的关照。我想我已经切断了欣赏和艺术价值的伪因果关联。下面再来质疑和批判一下“绝大多数人”。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观察和反思整个社会的现实,那我们首先是不需要艺术(因为艺术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是诉诸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了,然后每一个人都可以独自构成一个社会了,我们就不需要群居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快来拍砖)。恰恰是因为,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不是绝大多数人所能完成的——比如科研,比如执政,比如文化批评——我们这些绝大多数人才需要少数人的专门工作来帮助。您觉得您或与您同样优秀的人才,能够即时理解所有领域的前沿科研工作吗?能够通晓全球政治家各个不同的政治理想与执政言行吗?如果不能,凭什么要求艺术家的工作就得被同时代的人充分接受?凭什么要求它被远远比不上您的“绝大多数人”充分接受?对不起,我提前开始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类”的吐槽。良好的教育是什么,恐怕根据不同的三观会得出差异很大的结论吧。我只能代表我个人表达一下,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思想能力的培养。不客气地说,仅仅掌握漂亮的推理能力——比如我在一开头引用的您那一段干净利落的连环问——是不足以成为一个人的。早在康德活着的时代,人类的思想能力就已经被归纳成三种,并且它们都是以批判的方式来执行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很不好意思地告诉您,艺术(现当代艺术尤其明显),就是关于最后那个批判的表达。如果您不喜欢毕加索的画,很可能是因为您还没学会批判的思想,而不是他画得“不符合正常审美”。审美和欣赏一样,背负了太多的误解。最后,我认为有必要不那么友好地针对您个人吐个槽(您尽可以指责我这是人身攻击,不过我会认为这是正义之举):您的思想和言辞真的不像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类”,至少您表现出来比较缺乏人文的教育(什么是人文,在我的那个帖子里有简单述及)。当然,这不能怪您,因为教育是人生早年的事情,往往不由我们本人负责。不过,我建议,既然生而为人,无论从何时开始,只要在死去之前,都值得花些时间去了解人文精神。:说得好,畅快淋漓。&-& 19分钟前 &&:没看懂。mtgqamwntjhpmdmwvdkhajtkknowt。&-&
21:21 &&:回复&:是你自己说大叔脸的好伐,姐姐只是顺着你的话说-_-!!!&-&
12:24 &&:回复&:其实我才21岁,姐姐。。。我只是长的老,我导师一直以为我是本科毕业才来意大利读的本科。他还老鄙视我每天吃棒棒糖的行为。。。&-&
20:40 &&:回复&:祝你好运大叔,欢迎常来我的小组玩。&-&
12:24 &&:回复&:原来就是你在知乎上提那些问题的!!!作为一个搞艺术的面相似终年大叔的我准备给你个让你心服口服的答案!&-&
03:20 &&:回复&:如果你觉得批评大于解释,只能说你没看懂我的解释,把用来铺垫引导的戏谑和反问看成了独立的存在。我所有的话都是建设性的,否则就没必要说。我没时间跟任何人争论,更美资格批评任何人。我写这么多,就是为了传播不太为多数人所知但很基本很重要的人类知识。(符合果壳的精神)&-&
08:54 &&:楼主对艺术的狭隘认知跟很多人包括我一样,都是自身对艺术的了解不多导致的,不足的认知得出错误的结论,也是正常的。您的观点很有道理,但我觉得批评大于解释,并不利于讨论的继续。当然您本人可能觉得跟楼主也没什么好讨论的&-&
00:11 &&:讲得本来也挺有道理的,就是语气太冲。。。结果看不下去了&-&
10:43 &&:友好提示:很多人的回答 即便观点不同,看完也让人想说句“谢谢”。但是你的所谓公正客观的言辞,看完确实只想一战。你和知乎上一个回答的女中年艺术工作者实在是很像,或许你们可以成为朋友,而且她还有类似的男武侠文学专家朋友·····orz&-&
15:52 &&:你们搞艺术的人往往就鉴赏,价值,评定,表达等来回复,甚至引申出我对艺术的不尊重等,还有大多就是反问什么是标准或者直接说不懂就不要问类似的语气。难道你们真的不懂我要问的是什么吗?还有一点,玩玩标榜自己是一个宽厚的人,然后进行就开始对人不对事~ORZ·······哎 我在这人回复是多么的不好····连对方逻辑都无法理解怎么争辩都是无用功啊&-&
15:44 &&:我是lz,果然是艺术小组的,我表示你跟知乎上搞艺术的文风和语气都好像的~~,要么驳斥我的艺术鉴赏力,要么驳斥我的表达,要么拆解,但是拜托,你们的回答完全不是我问的问题~~~我在问题的评论中就吐槽过了 哎·····。果然不同世界的人思维是不一样的啊&-&
15:32 &&:回复&:No. 首先我完全没有反讽,我只是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和新的问题。我没有懒得跟你多说,也不介意你的语气,但是,我发现你基本没有阅读我的原文,所以我们无法就此讨论。如果想批评我,起码要先读懂我。摊手。&-&
11:38 &&:这夹枪带棒的,实在提不起兴致多读几遍,见谅。把话说得不那么难听总没坏处的,要是我上来就对你一堆反讽揶揄出言不逊,你也懒得跟我说这么多了是不是。ps:我觉得我话说得够不难听的了,你觉得呢。&-&
20:31 &&:回复&:如果你尊重我写的这段评论,不妨多读几遍,再来谈论理性不理性的问题。&-&
19:43 &&:我倒是看不出来楼主有不尊重艺术和艺术家的意思,当然这很可能是因为我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楼主有一拼的缘故。“态度是观点的一部分”这种说法怪怪的,你意思是你的态度是为了更有效更准确地表达你的观点是吧?但在讨论中除了充分表达之外,观点能不能被广泛接受也是要考虑的吧。你这样只顾表达不顾其他的态度,很容易令人觉得像宣泄多于像讨论,所以才有那么多反对咯,毕竟这儿是以理性著称的果壳啊。&-&
19:27 &&:回复&:谢谢你的评论!从你的语言中,我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毫无恶意。不过我认为,楼主非常不尊重艺术和艺术家。我的态度是我的观点的一部分,这是经过思考和选择的,就像楼主和你一样~&-&
18:22 &&:个人看不出来楼主有挑衅之意,倒是你显得太刻薄了,往大了说就是不尊重人。我猜你那过人的反对数字里,大部分是针对你的态度而不是你的观点的吧。&-&
17:14 &&:回复&:我说的是理性能力之外的能力。就人,是为了举例而已,还是为了事。我想我已经说明了。&-&
00:14 &&:就问题别就人~貌似康德将理性能力归为十二种吧?&-&
23:45 &&&做梦家支持者:&&&&&发现这里有很多能说会道的发言者啊~我还是上图吧~《简明艺术史》:D果壳问答:为什么在我看来一些明显不符合正常审美的作品会被认为是艺术珍品?该投稿暂无简介分享点赞0收藏0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转载为什么一些看起来一点也不好看的东西也会成为艺术?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惑?来看看果壳网友的讨论吧。原帖地址:/question/317598转载为什么一些看起来一点也不好看的东西也会成为艺术?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疑惑?来看看果壳网友的讨论吧。原帖地址:/question/317598[+展开简介]官方下载功能反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会不会突然的出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