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陕西省岐山县岐山蒲村中学97级毕业的高晓娟请回答我她的...

&&&&&&陕西省教育厅网站(域名:)属于政府网站,未经我厅许可,任何商业性网站不得建立与本网站及其内容的链接。未经网站所有者的授权,任何人不得建立本网站的镜像(包括全部和局部镜像)。&&&&&&任何媒体或互联网站转载本网站内容,须注明信息来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复制、抄袭,或为任何未经允许的商业目的使用本网站及其内容。如果本网站所有者确定用户行为违法或有损网站利益,则将保留采取相关法律行为的权利.......[]
中央人民政府
陕西省政府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网站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教育出版信息网
中国语言文字网
中国信息技术远程培训
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中国职业成人教育网
中国留学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基础教育网
国家留学网
中国教育电视台
各省教育门户网站
河北省教育厅
河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
青海省教育厅
云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教育厅
湖北省教育厅
福建省教育厅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陕西教育网站
陕西省学生体育网
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网站
陕西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网站
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
陕西教育网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陕西职成教育网
陕西语言文字网
陕西留学网
陕西校外教育网
市级教育局网站
西安市教育局
宝鸡市教育局
咸阳市教育局
铜川市教育局
渭南市教育局
延安市教育局
榆林市教育局
汉中市教育局
安康市教育局
商洛市教育局
杨凌区科教局
韩城市教育局
县级教育局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陕西省教育厅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563号
邮编:710061
值班电话:029- 门户网站编辑室电话:029-
邮箱:mhwz@
本网站由陕西省教育厅主办   陕西教育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日常维护   《岐山县志》人物传略-岐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联系人:县志办副主任 《岐山县志》主编 黄宗科
地址:岐山县凤鸣镇凤鸣西路51号
《岐山县志》人物传略
《岐山县志》人物传略
&&&&古公亶父(周太王)
&&&&古公亶父,周部族的领袖,周王朝的奠基人。
&&&&周的始祖后稷,十数代传至公刘,迁居于豳。公刘九传至古公亶父。商小乙二十六年,古公亶父率姬姓周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皆来归附。
&&&&古公亶父率众在周原建邦立国,三月成城郭,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并改革戎狄旧俗,设立官司;采用助耕制,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定国号为周,粗具国家雏形。&民皆歌乐之,颂其德&(《史记&周本纪》)。周文王称圣以后,追尊古公亶父为&太王&。
&&&&季历(武丁四十一年~文丁十一年),即王季,古公亶父少子。
&&&&祖甲二十八年,古公亶父逝世,季历嗣位。他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与商贵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促进周部族社会的发展,壮大周的力量。
&&&&武乙三十四年,季历朝拜商王。因他屡立战功,商王武乙赐其地30里、玉10车、马10匹。三十五年,季历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王。文丁四年又率兵打败了余无部落,商王任命其为牧师(官职名),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在商的支持下,季历又先后征伐始呼之戎、翳徒之戎。伐翳徒之戎时,获三大夫,大胜,向商献捷,商王文丁封季历为伯侯。季历击退来自西北游牧部落的威胁,巩固了周在渭水中游的统治,许多诸侯前来归顺,使周成为商朝西方一个强大的方国。
&&&&周的强大引起了商的不安,商王文丁为遏制周族势力,于十一年杀季历。
&&&&姬 昌(周文王)
&&&&姬昌(祖甲二十八年~帝辛二十年),季历子,周族领袖、政治家,在位50年。
&&&&季历死,姬昌继承西伯侯位,是为周文王。帝乙二年文王出兵伐商,未捷,复又事商。他勤理国政,遵后稷、公刘之业,守古公、王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幼礼贤,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等皆来归附。他施行裕民政治,重视农业生产,让庶民助耕公田,为国家服各种劳役,纳九分之一的租税,渐有蓄积。文王曾着庶民衣装到田间劳作,考察农夫辛劳。他又公布&罪人不拏&(不把罪人的家属籍没为奴隶)、&有亡荒阅&(逃亡的奴隶必须找回来)的法令。
&&&&在治理内政的同时,文王还调解虞(山西平陆)、芮(陕西大荔)之间矛盾,争取其归服。帝乙二十四年,他又拒昆夷,征伐西北猃狁部落。不久,又东征称(今山西黎城)、邗(今河南沁阳),直到了商的王畿。帝辛十一年,纣杀九侯、鄂侯二公,文王对此愤懑不平,纣囚他于前不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太颠、闳夭等献美女、奇物、善马给纣王,帝辛十三年,姬昌获释。同年文王向纣王献洛西之地,请求免除酷刑,得到纣王允许。帝辛十五年,文王得尚(姜太公),立为师。帝辛十九年,文王灭崇国(今陕西户县),迁都于丰(今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创立了观察天象的灵台,又扩充势力到长江、汉水、汝水流域,教化当地土族,三分天下周族已有其二。帝辛二十年,文王卒,年90岁。
&&&&姬 发(周武主)
&&&&姬发(商帝乙二十三年~武王七年),即周武王,文王次子,西周王朝的建立者。
&&&&武王嗣位后,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准备伐商,以姜尚为师,周公旦为辅佐。帝辛三十一年在孟津(今河南孟县南)大会诸侯,检阅军队,进行伐商演习。帝辛三十二年,联合庸、蜀、羌、微、卢、濮等方面部落,率兵车300辆,虎贲(近卫军)3000人,甲士45000人,渡孟津,誓师伐商,与商纣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北)。商兵倒戈,纣王大败,逃奔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率军占领商都,建立西周王朝。
&&&&入殷后,武王平反冤狱,表彰贤臣,散发钱财,收揽人心,对投诚的微子复其位,并册商纣之子武庚于殷,让他统领原殷王畿一带的殷遗民,以殷治殷。同时,封其弟管叔、霍叔、蔡叔于殷,监视武庚,史称&三监&。立微法,建都于镐。在位7年,病逝。
&&&&姬 旦(周公)
&&&&姬旦(?~成王十一年),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本县东北部),故称周公。文王子,武王同母弟。西周初年的政治家。
&&&&周公旦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武王伐商,周公随军辅佐,为武王起草誓师词《牧誓》。灭商后,他主张对殷遗民实行武力监视、笼络安抚和分化瓦解,被武王采纳,为巩固新兴的周朝政权赢得了时间。
&&&&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周公摄政视事,辅佐成王率军东征,平定&三叔&及武庚和东方诸部族的反叛;继续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周的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南及淮河流域。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纲鉴易知录》),选贤任能,振兴成周,制定贡赋法三个原则: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收租税要轻。扩大裕民政治施行地区。
&&&&周公摄政7年,归政成王,集中精力,依据周国原有制度,参酌殷礼,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官职制度。他又主张&明德慎罚&,以缓和阶级矛盾。周公政治上的作为,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成王十一年,周公卒,其言论收于《尚书》的《大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姬 旦(召公)
&&&&姬旦(?~康王二十六年),一作邵公、召康公,周代燕国的始祖,文王子,采邑在召(今县城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
&&&&文王晚年,召公曾奉命出使,遵照文王的睦邻政策,去南国(分布在江汉流域各诸侯国)宣扬文王的德政,揭露殷纣的苛政暴行,争取人心,结交盟国,扩大了周在南国的影响,加强了周同南国众诸侯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又参与了武王克商、成王东征和营筑洛邑等活动,均有功绩。
&&&&成王即位至康王初年,召公一直独任大保(为国君辅弼之官),精心辅弼国君,德高望重,以至人们用大保作为对他的习惯称谓。他治理封地,深得民心,常视察乡里,就地处理案件,教育人民,他多次听断案件于岐山县西南甘棠树下。周成王十三年,召公陪同周成王游历卷阿(今周公庙)。康王二十六年,召公逝世,当地臣民思念他为政仁慈,留甘棠树并作诗歌颂。召公言论见于《尚书&召诰》。
&&&&蹇叔,雍州蹇家沟(今五丈原镇蹇家沟)人。春秋时秦穆公丞相。曾游历于列国,与百里奚结为相知。秦穆公五年(前655)冬,由秦国五羖大夫百里奚推荐,蹇叔被穆公以厚礼从宋国聘回,拜为上大夫。他呕心沥血协理国政,为秦向东西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穆公三十二年(前628)冬,穆公欲袭郑国,蹇叔以理劝阻未果,次年秦军整装待发之际,蹇叔向孟明视等将哭道:&我能见秦军出征,但再也见不到你们回来了。&穆公斥责蹇叔:&你懂得什么?假若你中寿死去,墓上的树都快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了。&蹇叔见难劝阻秦军出征,便哭着对其子西乞术、白乙丙说:&你们会败在殽这个地方呀!&(殽,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势极险。)不久,秦军果然在殽全军覆没,三将被晋所俘。
&&&&秦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在一次群臣齐集的庭堂上,穆公作《秦誓》,自责不听蹇叔之谋而丧师辱国的过失,后载于《尚书》。蹇家沟曾建有蹇叔祠。
&&&&李 淳 风
&&&&李淳风(602~670),岐州雍人(今岐山县风鸣镇李家道人)。祖籍山西太原。父亲李播,曾任隋高唐尉,颇有才华,精通文学,且知天文、晓地理。李淳风受其熏陶,自幼好学勤勉,博览诸子百家,对于天文、历学、算学、农学、阴阳学等极有兴趣,苦钻不辍,渐趋精通。
&&&&唐贞观元年(627),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著名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18条意见,引起时人重视。太宗采纳他的7条意见,授他将仕郎,入太史局供职。
&&&&他在此学习和研究天文、历法、算学以及天象仪器,颇有所得。不久向唐太宗上疏,建议改制浑天仪,太宗欣然同意。于贞观七年(633),终于制成新浑仪,即铜铸浑天黄道仪。将古代的两重浑仪改为三重,最外为六合仪,中间是三辰仪,最内系四游仪。在此之前的浑天仪,只相当于四游仪及六合仪两个层次。此仪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均可测定,时称极妙。太宗以功加授李淳风为承务郎,令其将浑仪置于凝晖阁。他在研制浑仪过程中,研究了古代浑仪的发展与特点,写成《法象志》七卷,评论了前代浑仪得失之差。
&&&&贞观十五年(641),李淳风官至太常博士,十八年官至太史丞。撰写《晋书》时,他写的《天文》、《律历》、《五行》三志,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尤为精微。二十二年(648),被任命为太史令。显庆元年(656)封昌乐县男,又与国子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受诏审定并注释《十部算经》,颁行于国子监。这部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学教材,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学校中沿用多年,且是考核技术官吏的一部重要书籍。闻名中外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恒定律&就是李淳风注释《九章算术》时,介绍传播开的。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李淳风根据近40年的观测、推算,认为傅仁均的《戊寅元历》漏洞百出,要求废除,另造新历,得到唐高宗的支持。他根据隋代天文学家刘焯的《皇极历》,并有所损益,借鉴其先进的计算方法完成新历,并很快应用,称作《麟德历》,并传入新罗(今朝鲜)。又经过长期观察树木被风吹动的状态,在其所著的《乙巳占》中,将风划分为八级,是世界上给风划等级最早的人。咸亨元年(670),李淳风卒。
&&&&李淳风一生著述颇丰,除前所述外,还有《乙巳占》、《皇极历》一卷、《悬镜》十卷、《文史博要》、《典章文物志》、《秘阁录》十几部,并对《齐民要术》、《本草》等几十部书籍进行过校注。明代杨维桢在其所作的《说郛序》中指出:&古今知天文历数者,应首推李淳风和僧一行。&其子李谚、孙李仙宗,均任过太史令。四世长于天文历算,三代官拜太史令,闻达于世。
&&&&张 知 謇
&&&&张知謇,字匪躬,唐时人,祖籍幽州(今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一带)方城,知謇时迁岐。知謇明经科出身,通晓吏治,清高狷介有操守,朝廷高级官员争相延纳。曾任过十一州刺史,因治理有方,武后曾下诏慰问。唐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李显,让其居于房州,严密防范。是时知謇为房州刺史,待显甚厚。神龙元年(705),李显复位,即擢知謇左卫将军,加云麾将军,范阳郡公。后历东都副留守、左右羽林大将军、华州刺史、大理寺卿。知謇廉洁奉公,喜用贤才,权贵不避,馈赠不受,请托不从,对无才能而居官位者,视之若仇。他经常告诫子孙,无学问不要为官求仕,以免害人害己。唐开元时卒,终年80岁。
&&&&和 逢 尧
&&&&和逢尧,唐代岐州岐山(今岐山县)人。出身寒微,生性诙谐,长于辞令。少年时即怀报国之志。武则天垂拱元年(685),赴长安,自言要辅佐君王,治理国家,遭到有司斥责,被流放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十多年。后赴京中进士第,擢监察御史。
&&&&唐景云二年(711),突厥可汗默啜派人求亲,睿宗许以金山公主下嫁,赐以金缕鞍具,加封和逢尧为御史中丞摄鸿胪卿出使突厥报命。和逢尧率使臣来到突厥建牙之地,可汗近臣颉利驰马而至,言道:&唐天子诏送金缕鞍具,实则银胎涂金之物,如此作假,公主想必是假冒,你这使臣不可信任,请退还信物,罢和亲之事。&说罢掉头而去,唐使一行均被惊呆,唯逢尧愤然作色,大声喝道:&我乃大国使臣,你竟不听一言而走,岂能如此无理!&即令左右策马追回颉利,说:&默啜再三求亲,唐皇始许公主下嫁,派本官特来报命。汉人习俗,因爱重女婿才赠以鞍具,是取平安长久之意,岂有以金银论真假贵贱之说。可汗贪金轻银,必非重人贵信,请问和亲诚意何在?&默啜可汗听报,惊奇和逢尧胆略,急令设宴以礼相迎。和逢尧又对默啜可汗说:&唐天子曾为单于都护,今愿与可汗重通旧好。突厥虽复一统,但诸部并未心服,可汗当依顺大唐,向风慕义,受封爵,著冠冕,以取诸藩敬服。如若妄动干戈,招致大兵压境,势必重蹈先祖颉利可汗覆国之辙,请三思而为之!&默啜可汗慑服。他遵照和逢尧的指教,敛发裹头,身穿紫袍,向南再拜称臣。和逢尧回归,满朝称贺,睿宗重加赏赐,拜之为户部侍郎。
&&&&开元元年(713),唐玄宗诛杀阴谋夺权的太平公主及重要党徒,和逢尧因附丽太平公主被贬职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转任柘州(今四川松潘一带)刺史,不久卒于任。
&&&&元载(? ~777),字公辅,唐时凤翔府岐山(今岐山县)人。肃宗、代宗时任宰相。
&&&&元载幼时,父死母孀,家境贫寒。但其聪慧好学,酷爱文史,博览百家,精于道学。
&&&&天宝元年(742),诏选精通庄、老、文、列之学的人。元载因其成绩优异,补为邠州新平尉,旋即升为大理评事。天宝四年(745),转任判官、大理司直等。至德元年(756),官至祠部员外郎,后升为洪州刺史。至德二年(757)入京,迁度支郎中,以善奏对,长于察颜观色,讨得肃宗欢心。宝应元年(762),被委以租庸使,到江、准一带,追征天宝末年以来积欠的八年租庸调。见到有粟帛的,强取其半,甚或十取八九,致使百姓大量逃向山林薮泽。元载旋加御史中丞职。同年五月,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执掌国家财政。又附丽于李辅国,遂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度支转运使,行使宰相职权。
&&&&代宗即位,佞臣李辅国荐元载。元载一意迎合代宗,旋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封许昌县子。李辅国被杀,元载加任天下元帅行军司马。用金帛买通内侍董秀和主书卓英倩等,刺探密旨,窥测圣上心意,诸事投合圣心,博得代宗宠信。代宗重佛,元载即说:&安禄山、史思明被儿子杀死,回纥、吐蕃不战而退,都是国家福业深厚,佛菩萨保佑的缘故。&使代宗愈益笃信而大造佛寺。此后回纥、吐蕃经常入侵,便令众僧讲《仁王护国经》,意在御敌。大历五年(770),他与代宗密谋,诛杀宦官鱼朝恩,旋又兼任度支使。
&&&&元载握有重权,官由贿成,有&天下官爵,大者出元载,小者自倩、荣。四方赍货以求官者,道路相属,靡不称遂而去,&&&(《旧唐书》一百一十九卷)。忠良之士,皆被排挤。朝野上下,道路以目,皆不敢言。上封人李少良,将元载行为上表密奏于代宗,不慎泄露,李少良等数人终被处死。故宰相李揆,为元载所忌,略施小计,使李二十年流落丐食江湖间。
&&&&元载又在京为己建造南北二甲第,室字宏丽,冠绝当时,仅庄田数十区,婢仆百余人,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其子恃其威势,凶狠暴戾,为虐乡里。
&&&&元载威势,使代宗恐惧,于大历十二年(777)三月赐死(又一说被杀)。籍没家产,仅胡椒存有八百石。元载著有文集十卷。
&&&&郭 宗 舜
&&&&郭宗舜,明代岐山人,刚直有胆略。涉猎书史,切于民瘼。曾用诗劝谏岐山县令。明英宗下令举国求策,郭宗舜连书十件事,伏阙上书,未见回复。他又将所议改编成诗,终被英宗采纳和推行。郭宗舜任郭县巡检时,御史杨纲夜过郭县,他如法盘查,杨纲大怒,弹劾宗舜轻侮大臣。宗舜上章辩解,受英宗赞赏。正统十四年(1449)后,迁都督佥事。
&&&&李俊,字子英,明代岐山人。独子,早年丧父。及长,以打柴采拾供养孀母,抽空苦学。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出任吏部都给事中。他刚直敢言,每每弹劾贪官恶吏。宪宗以其考察有功升为太常寺丞,曾备棺冒死上谏,胆略为人所赞。后出任湖广布政使参议。弘治年间出任山西参政。治理有方,廉洁无求,所到之处,民众拥戴。归乡之时,箱无分文,只有随身物品而已。
&&&&杨武,字宗文,明代岐山向阳村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出任山东淄川县知县。除恶理冤,肃清盗贼,积粟赈贫,兴办学校,督促耕种,又利用淄河,修渠灌田。后迁河南道监察御史。正德初,以监察御史管理顺天诸郡县时,值刘谨专朝政,要迁升顺天境内一吏,杨见其才能平庸终不举其职。后杨武任大理寺左寺丞,勘视大同边务时,弹劾屯田不均,军役耗损诸弊政,不宽免,不留情,因功超迁左佥都御史。后被派巡抚宣府一带,事毕乞归居家。他高才多学,擅长和爱好晋代书法,工诗文,多藏有文集、法帖。曾为明正德《凤翔府志》作序,卒后葬于帖家河东南。
&&&&徐衡,字大经,明代岐山仓颉庙人。族兄徐仁病危之际,交给他百金让抚养遗孤。他历尽艰辛,供养侄儿长大成人,如数将原金交还侄儿。嘉靖十九年(1540)应试中举,出任高唐州(今山东高唐县一带)知州,清廉正直。境内发生灾荒,他拿出自己的俸金赈济饥民。漕河汛期水量激增,航运多被阻隔。徐衡率民众挖渠分洪,夜晚就睡在河边,逾三月,直到漕运通航。后接任应州(今山西应县一带)知州,时蒙古俺达汗一部围应州,他守御有方,退敌而保全城池。他勤谨处理民事政务,因劳致疾,辞职归家。乡人中因丧事、患病等告贷无门者,他送给银钱,以资费用。著有《奥山诗意》,并参与编修嘉靖《岐山县志》。
&&&&韩 廷 芳
&&&&韩廷芳,山西洪洞人。明成化、正德年间户部尚书韩文之从孙。嘉靖三十八年(1559)任岐山知县,勤政爱民,政绩斐然。他认识到县志可瘅恶彰善,资治存史,遂延揽人才,亲自统领,精心编修《岐山县志》。嘉靖三十九年(1560),他又上书申准,每年春秋两季致祭五丈原诸葛祠,以其功绩昭彰后人。此举一直流传下来,渐次演变为五丈原庙会。同年,丈量全县土地,酌地高下分为五等,以此征粮,民始称平。又加固县城城墙,增筑敌台24座,并在周公庙创建三公书院。次年,卸职离岐。
&&&&杨 绍 程
&&&&杨绍程(),字儒系,号洛源,明代岐山润德里余家庄人,长于诗文,崇尚气节。万历四年(1576),乡试夺魁。十一年(1583)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又转河南道监察御史。他刚直不阿,言人所不敢言。巡按云南一带时,对地方官奢侈挥霍,上书弹劾。后任山西参政,笞逐权要,弹劾贪官。致仕后,修乡中泰伯庙和仲雍祠。著有《馆课宏词诗文集》、《济险桥》等。
&&&&梁 建 廷
&&&&梁建廷,明代岐山在城里(今凤鸣镇境内)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第三乡魁,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大理寺寺正、四川主考、河南知府、山东衮东副使、川南参议、湖广布政使等职。任大理寺寺正时,平断冤狱,廉明仁恕。后出守河南,为官廉明,曾请旨赐程、邵二贤的后裔为博士。致仕归里后,曾做《重修周公庙记》,载于岐山旧志。
&&&&李 居 一
&&&&李居一,字不二、数奇。清代岐山高店里(今五丈原镇境内)人。增生出身,因随清兵一部入蜀作战授为四川巴县知县。他招集散亡,抚恤残疾人员,巴人感激,为立生祠,后转任福建邵武、江南霍山、山东庆云县知县。他主邵时,减徭役,薄赋税;宰霍山,整饬士风、民风,续成前任县志,百姓为其建生祠。康熙八年(1669)任庆云,续修邑志,修建城池。后迁六安州知州、临江府同知、沆州知府、东川知府等职。为东川知府时,吴三桂之乱尚未平息,祸及于此,城邑空虚,黎民流离。居一苦心安抚,勤谨处理政务,以政绩擢任四川川东道道台,未抵任而卒。著有《蜀游草》、《十秋吟》、《青门草》、《池阳集》、《奈园说》等文集。部分作品被收入民国《岐山县志&艺文》。
&&&&茹 仪 凤
&&&&茹仪凤,字紫庭,清代宛平(今北京市西南)河内县人,监生出身,工诗文,有胆识。康熙十八年(1679)任岐山知县。当时岐山经兵燹之后,民多流离,田地荒芜过半,一片凋敝,但田赋追收不辍。几任知县亦因此离去。茹仪凤不顾同僚劝告,毅然到任。至岐后他连连上书,奏明岐地苦状,力请蠲免荒田之赋。朝廷终为所动,派部里使者赴岐视察,免荒田1000余顷。岐地士民深为感激,为立生祠。茹仪凤又在斜峪关石头河修建20里长的引水渠道,人称&茹公渠&,灌田3500余亩,并在周公庙创立朝阳书院。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县城儒学署,周、召二公庙及其它倾圮庙宇。二十五年(1686)离岐,后迁甘肃按察使副使等职。
&&&&梁 星 源
&&&&梁星源(),字石泉,清代岐山县范家营人。幼时聪明好学,其家贫,靠胞兄打柴卖草而供养。后考取邑庠生,受聘教书。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举,道光六年(1826)大挑为一等。历任广东鹤山、新安知县。初到新安,值广东边境为防范外族入侵,兵差粮差络绎派民,梁星源视民力而勤谨办理,但诸军反以抗差诬告。湖广总督林则徐委查知情,见梁星源日夜巡防,与民共甘苦,甚是赞赏,反责诬告者。星源母亡服阕已毕后,复任新安知县。新安曾有&茶花女失踪&一案,日久未明。经他明查暗访,案明而凶手落网。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梁星源亲赴前方,支援抗英将士,身历&弹丸落碗&之险。旋即被两广总督林则徐保调南海知县,新安士民遮道跪留,为其赋诗成帙,后集为《莲城舆诵集》。南海有盗杀境内一茶商全家,定案为茶客因奸杀人。星源到任亲请复审,终获凶犯,茶客沉冤得雪。英军蠢动,境内海盗趁火打劫,星源计捕盗魁,晓以大义,盗魁感激,请命捕清海道盗贼。后对盗魁赦罪优赏。因治理海防得法,擢升为嘉应州知州,未几,改迁顺庆府(今四川南充市)知府,旋复调广东,为南韶道道台。在任遇水灾,捐廉筹赈,督饬救灾,使民无失所。遂又署理广东按察使,秋审时,详察案情,唯恐有被冤者。道光三十年(1850),迁云南按察使,旋授湖北布政使。咸丰二年(1852)冬,太平军攻打湖北武昌城,他参与堵击太平军,同年腊月初四,城破而亡,时年65岁。
&&&&武澄,岐山杏园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亚元,品行端正,学识广博,善于诗文。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与凤翔解元郑士范等重修张子(张载)祠;并重新整理《张子全书》,郑去贵州做官,此事遂由武澄独力承担。他在编校《张子全书》时,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张子年谱》,系统地介绍了张载的生平事略。道光二十七年(1847),又将岐令李文瀚所绘《召伯甘棠图》及《甘棠图记》勒石成碑,置于周公庙召公殿前,成为很有价值的岐山乡土文物。此外,还著有《镜州制艺》、《小剑南草》、《蔼吉堂诗集》、《饮风集》、《杏村诗集》、《见所未见录》等诗文集。曾在本县凤鸣书院作主讲,岐籍人任主讲由武澄始。
&&&&杨氏,清代岐山润德里(今北郭乡境内)人,明监察御史杨绍程三世孙女。18岁出嫁,生有二子。同治元年(1862),凤翔回民起义军东攻岐山,地方团勇和股匪乘机劫掠,复加饥馑,乡人生活极为困顿。这年,杨氏丈夫卒,二子年幼,生计无着。但她矢志抚孤养老,缝纫之余,拾薪拣菜,数十年如一日。对舅姑问饥嘘寒,以礼待之,舅姑去世,以礼葬之,并用心教养二子,后俱入太学,家境也日见富庶。光绪二十六年(1900),岐地大旱,庄稼全部枯死,杨氏将家内数十石麦子散于乡人,麦尽则以它谷继之,救活了不少饥民。杨氏享年84岁而终。
&&&&段维,字纲伯,号用霖,清代岐山凤凰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举人,二十九年(1903)进士。秉赋聪慧,精勤积学,文笔精美,对于法学尤有造诣。历任法部主事、法部员外郎。他将法学运用于办案之中,摒弃残酷刑律,用法仁恕平和,为归安司寇沈家本赏识。在法部办理盗案,详审细察,明察冤狱。甘肃回民马化龙子孙,久陷囹圄,经他建议勘查,冤情冰释,性命得以保全。四川奏报盗案,株连人员过多,他驳令复审,无辜之民得到甄别。对于地方的办赈兴学,修理孔庙,及征集关、陇文献,纂修《陕西通志》,均热心资助,其著述主要有《梅雪堂文集》、《避乱杂吟》、《青门琐记》诸书。
&&&&张 镇 岳
&&&&张镇岳(),清代岐山县杜家庄人。光绪二十年(1894)举人。
&&&&张镇岳早年就读于凤鸣书院,后在凤翔府考秀才,名列榜首;秋闱考举,又中&五魁&。他不仅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且努力汲取新知识,接受了维新改良思想,常与仁人志士切磋国事,陈述己见,寻求救国拯民的良策。光绪二十一年(1895)四月进京会试,适逢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之举,他积极响应,毅然在&万言书&上签名,反对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要求清政府&拒和、迁都、练兵、变法&,五月二日书递都察院,请其代转光绪帝。
&&&&&公车上书&运动失败,他返籍后以振兴家乡教育、培养后代、宣传维新思想为主旨,办私塾,购致用之书,集好学之士,结合时局,循循善诱,给学生灌输救国拯民的新思想,启发觉悟,培养后进,故张士俊、孟存心、王权中等一批曾留学日本的英才脱颖而出。光绪二十八年(1902),陕西各地官盐局成立,将民盐由光绪初每斤十五六文增至七十文,张镇岳奔波疾呼,对官盐局的苛诈罪行严辞指责,并参与岐、宝、凤人民反对盐斤加价的斗争。
&&&&他又以己之长,乐为乡人效劳。凡城乡求他书写碑、匾、联幛、书信者,他都热情接待,乐为效命,不收酬物。民间大的纠纷,乡亲必请他调解,均能公正解决。遇有官司裁决不公,他不畏权势,亲赴县衙相质,为民伸冤,被誉为&穷人的举人&。乡人曾赠其&德高望重&、&善为解纷&牌匾两块。学生为其立&德教碑&。
&&&&王和(),岐山曹家乡鱼龙村人,出生兽医世家,小时读过五年私塾,后随父学兽医。1955年他在高店镇成立中西兽医联合诊所,由长孙任所长,自任医师,群众起名&爷孙站&。后入五丈原畜牧兽医诊所,终生操兽医之业,行医50余年。他根据病畜的毛色、行走和叫声即能诊断畜病,火针、中药兼施,擅长用土单验方,花钱少,治大病,特别是发展了祖传的丝瓜络汤,加减施用,每获奇效,有&手到病除&之誉。五丈原镇一头骒骡患腿疼,久治无效,他采用扎火针之法,一周而愈。曹家乡原星村一牛闭目难睁(混睛虫),他先放四蹄血,扎开天穴,抹旱烟屎,虫随水出而病牛安。
&&&&王和行医,不论畜主贫富远近均一视同仁。有时远道而来的病家碰上下雨等坏天气,他就挡人留畜,施药诊治,不取分文。人们赠他&众望贤孚&、&天赐纯古&等四面金字牌匾。1956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因病卒于兽医诊所,终年76岁。
&&&&王 彦 奎
&&&&王彦奎(),著名秦腔演员,又名王书,艺名唐娃子,人称&王班长&,岐山怀贤乡(今麦禾营乡)唐家村人。幼时厌读,酷爱戏剧。后离家出走,在汉中投&石娃子班&学戏,经年即能登台。后随戏班赴宝鸡、凤翔、虢镇、岐山等地演出,名噪西府。嗣后在岐境忠庆社、永顺社(高家班)、眉县的华庆社(张家班)搭班。以华庆社为最久。
&&&&王彦奎始工小生,后工须生,声技俱佳,文武不挡;唱念做打,出类拔萃;靠把道袍,无不精采,扮相英俊潇洒,威武雄壮,形象生动;唱腔高昂圆润,吐字收声,行腔运调,自然流畅,满宫满调,刚毅有力,收韵紧凑,有&天罡音&之称,其唱腔被誉为西府正宗。表演技艺娴熟,每出戏都有绝招。《伍员逃国》中所扮伍员,出场趟马,马嘶风疾;提袍甩袖,袖姿盈情。真有大将跨座骑,驰骋疆场的风度,有&唐娃子打一鞭喇叭吹炸&之赞誉。《破宁国》中的双枪打出手,技艺娴熟,动作干净洗练;《黄河阵》中的鞭扫灯花,堪称绝技。鞭梢到处,正准舞台两边两盏油灯的灯芯,灯不灭,油不倒,碗不打,刹时整个舞台灯花飞舞,恰似天女散花,有&鞭扫灯花小红拳,西府那个不爱看&之谚。《太和城》中抡麻鞭、打五鬼,技惊四座。其演技为刘毓中所赞赏,曾邀入易俗社,在西安挂牌演出,誉满西京。
&&&&他一生先后主演30余本剧目,尤以&四阵三箭&(《黄河阵》、《梅花阵》、《五雷阵》、《万仙阵》;《泗水王带箭》、《周处机带箭》、《赵德胜带箭》)为人们所称道,被称为戏班里的&皇上&。1944年古历九月二十二日,暴病卒,终年63岁。
&&&&张 德 明
&&&&张德明(),著名秦腔演员,又名保祥,岐山县故郡寺人。光绪十六年(1890)随父逃荒要饭,被卖于汉中一家财主。十八年(1892),入汉中府天顺科戏班(娃娃班),历七八年之久,终以较好的成绩出科登台。后返籍,先入兰积良戏班和华庆社(张家班),后进永顺社(高家班)。成为高家戏的台柱子,人称&张班长&。
&&&&张德明初习小生,后工道袍须生,终以演衰派老生盛名于坛。他虽目不识丁,但会戏甚多,演出本戏近百本,为观众所称道的拿手戏就有20余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所扮《上煤山》中的崇祯王,《回西岐》中的周文王,《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法门寺》中的宋国士等角色,久负盛名,百演不衰。尤其是演《甘露寺》,有&活乔老&之称。
&&&&张德明唱腔高亢宏亮,跌宕起伏,吐字清晰。他的道白,咬字真切,韵味醇厚,高低相间,感情逼真,以致有&看了张班长的《拉骡子》,就是戏迷也发痴&之说。
&&&&1951年参与创建岐山县人民剧团,同年被选为宝鸡专区第一届文联代表大会代表,1953年又被选为岐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6年,他曾代表西路老艺人出席陕西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演出《拉骡子》、《奉琴》、《抱琵琶》、《双灵牌》、《诸葛撑船》、《李白醉写》等传统剧目,陕西省人民广播电台曾录音播放。1956年冬,被调到原西北戏曲研究院(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9年时间内通过他的口述,抄录了《蛟龙驹》等103本传统剧目,使优秀剧目得以流传。他带徒传艺,广交同行,切磋技艺,艺友中有三意社社长、著名秦腔演员苏育民,中国四大名旦之一、陕西省京剧团艺术总指导尚小云等。1965年元月,从戏曲研究院退休归乡。1975年古历正月初六,病卒于家,终年90岁。
&&&&张 士 俊
&&&&张士俊(),字运章,岐山益店镇张庄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民国六年(1917)回陕西,值靖国军在三原起兵,前往参加,为胡景翼所器重。与于右任过从甚密。民国七年受聘在三原创办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出任校长。他邀请魏野畴、李子洲、杨明轩、杨晓初等共产党员在该校任教;允许师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向导周报》、《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他让李琦、曹永丰等岐籍学生经常在自己家里以西府同乡会集会,学习和探讨革命真理,不久,李琦、曹永丰均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师为陕西培养了一大批革命者。他又募捐筹款,创办了私立三原女子中学,亲撰校歌歌词:&天赋人类平权,礼法专制几千年,奴隶我女男,掠夺我人权,千秋痛史不能回首看。日今恢复赖无产,教育平等最为先,创造新社会,打破旧习惯,努力一跃,两性要比肩。&张士俊善于演讲,利用学校放假及回乡探亲之机,在岐山进步青年中宣传革命思想,传播真理。其弟曾前去求官,被严辞拒绝。民国十四年(1925)任河南军务督办的胡景翼,连电急召张士俊,想委以教育重任,未行即患病殁于校长任。男女学生千余人无不失声痛哭,在三原城隍庙开追悼会时,挽幛如云,于右任从上海特意送来挽联,并亲题了中堂。
&&&&李猪娃 王摇摇
&&&&李猪娃(?~1905),岐山蔡家坡镇令狐草坡人。 家境贫寒,粗识文字,常习武练拳,人称&武状元&。
&&&&王摇摇(?~1904),岐山蔡家坡镇令狐东村人,人称&王关公&。
&&&&李猪娃、王摇摇以农为业,但不能糊口,农闲时驮盐赖以养家。光绪二十八年(1902),凤翔府成立官盐局,当时流行着&凤翔府里刘少涵(凤翔官盐局局长),不爱百姓只爱钱,盐不用秤拿碗按&的民谣。李猪娃、王摇摇遂与凤翔晁黑狗在眉县齐家寨商议,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月二十五日晚分头打了蔡镇、高店、阳平、益店等镇盐局,存盐被民众拿走,器具多被捣毁,参加者达二千多人。二十六日晨,捣毁凤翔盐局各种设备用具,分发了囤积的各色盐袋、盐包,用苇席和扫帚浸油燃火,将凤翔盐局房屋付之一炬。不几天,清军副将刘琦奉命带兵赴岐山、凤翔弹压,李猪娃、王摇摇等带领千余民众,集聚于凤翔县诸葛山,准备与官兵相抗衡。官府假意抚慰、安民,群众受骗纷纷回家。刘琦乘机下令星夜搜捕&要犯&,王摇摇不久被捕。光绪三十年(1904)十一月二十九日被杀害于凤翔县城西门外。李猪娃被迫外逃,后在甘肃庄浪县被捕,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月十六日被秘密杀害于凤翔县署西偏桑园中。
&&&&刘 星 涵
&&&&刘星涵(),字养伯,岐山陵头村人。省高等预科毕业。清宣统元年(1909)入于右任等创办的上海中国公学学习,刘星涵受其影响,常随从于右任从事革命秘密工作。辛亥革命爆发,回省赞助当地革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被选为陕西临时参议会议员。袁世凯称帝时,刘星涵大声疾呼,倡言反对,响应护国战争,几为督理陕西军务的陆建章所杀。民国五年(1916)六月,刘星涵受于右任等&欲建新民国,当先建设新教育&思想影响,在西安创办民立中学,自任校长,兼省教育会会长。民国十四年(1925)以教育专门委员,代表陕西出席北京善后会议,被委任为中央临时参议院参议及中央农事试验场场长。十五年,又任陕西教育厅总务科科长。
&&&&十八年(1929)岐山旱灾大起,省赈务会发赈面600斤运费无出,他筹款运回岐山。著有《算术各级图解》及《中国公民》。十九年(1930)二月,被构陷遇害,年41岁。
&&&&田 惟 均
&&&&田惟均(),字子平,兴平县赵村镇人。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毕业,曾两次任岐山县长(;)。
&&&&田惟均在岐山任内注重发展农业、文化教育事业。他常步行深入乡村,体察民情。当时县境内高码头有种烟(鸦片)者,以枪守关,戒备森严,禁烟者无从得进。他孤身入内,说服烟民不再种烟。经他倡导,在蔡家坡永乐一带修渠引水,灌溉农田;在县城辟地(今县邮电局后院)建立桑园,发展养蚕;组织桥工委员会,修葺龙尾沟、西门沟等桥梁。民国二十四年(1935),他礼聘岐邑名士,设馆编纂《岐山县志》,八月而成,他披览审察,并为之作序。他多方关心岐山第一所初级中学&&岐山中学的扩建和发展。省教育厅厅长王捷三赞扬该校为&九区之冠&。他常在全县各校视察,对教师奖优罚劣,整顿学校,增加教育经费,逢年过节,拜访知识界人士,使县境学风日上;又修缮周公庙等庙宇多处,在周公庙院内竖&甘棠成荫&碑。
&&&&田惟均首次卸职离岐时,苦苦挽留者不绝于道。再次离岐,岐山官吏、士绅设宴欢送。绅民曾为其立德政碑。
&&&&雷 星 阶
&&&&雷星阶(),原名雷运泰,岐山益店镇方家什字人,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进步人士。
&&&&1912年,他考入浙江省立蚕业专科学校。在校6年,矢志苦学,并初步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毕业后,先在紫阳、富平县立、西安省立职业学校任教。后归岐,1923年在周公庙创办岐山职业学校,并设一平民传习所,传授木科、竹科、砚科技艺,培养了一大批实业人才。
&&&&1926年冬,经李琦、曹永丰介绍,雷星阶加入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中共岐山特别支部委员。
&&&&1927年初,根据党的指示,雷星阶跨党加入国民党,帮助建立国民党岐山县党部,任主任委员。同年4月,受地下党的指示,出任岐山县教育局局长,清除教育界的渣滓,安插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7月,根据党的决定,在刘家原召公祠创办单级师范学校,委派李琦为校长,培训全县国民学校教师,传播革命思想。同月中共岐山特支改建为中共岐山区委,他任区委委员。
&&&&1928年,他因参与并主持中共岐山地下组织举行的巴黎公社纪念大会,以&共产党嫌疑&被捕,后被释。7月,他再陷囹圄,被国民党特务分子视为要犯,对其软硬兼施,酷刑逼供,致使几次昏死。但始终未能从他口中得到岐山共产党组织的一字秘密。敌军事裁判处抓不住任何把柄,岐山教育界又联名保释,只得将他释放。
&&&&1929年前后,雷星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他辗转到凤县,支持周肇岐发动&凤县兵变&,带出凤县民团百余人,编入西北民军杨万青警卫团。后来他又在西北民军、扶风灾童教养院等处任职。任职期间,一贯热心公益事业,同情人民疾苦。他不畏权势,遇社会不平,辄公然斥责,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周围人士。
&&&&1936年,他应邀重建益店小学,任校长。当时岐山地下党组织早已恢复,组织考虑到他以合法身份做党的外围工作作用更大,决定暂不恢复他的组织关系。此后,雷星阶以校长的合法身份,先后聘请孙生贤、张维汉、李秉枢、周肇岐等地下党员、地下支部的负责人在益小任职或任教,指导全县地下党的工作。对于他们在学校的集会,护送过往人员等,他虽未直接参与,暗中却做了各种应急、保卫工作,益店小学成了由西安去陕北的中转站,他被誉为&革命照壁&。西安事变后,雷星阶积极宣传抗日,挥笔写下了&土地有方绝属我,山河一寸不让人&的对联。1938年冬,他发起成立了岐山抗敌后援会,任主任委员。
&&&&1944年夏,雷星阶再次被捕。国民党岐山县长立即审问,但毫无所获,无奈,将他关押到宝鸡专署。他在狱中满口之乎者也,俨然一个大儒,迷惑了敌人,加之地下党组织通过统战关系做工作,获释出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制造民主假象,民选乡、镇长。龙尾乡乡民公推雷星阶为乡长。他本想为民做点好事,但因国民党政府腐败,乡府官员狼狈为奸,以放赌、捕烟民弄钱为事,所见所闻,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耿介与当时的黑暗制度极不相容,故于1946年4月愤然辞职。
&&&&解放后,雷星阶历任益店小学校长、县教育科科长等职。曾当选为省、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省政协委员等。&文化大革命&中雷星阶被诬为&叛徒&,横遭摧残,不幸于1969年逝世,终年79岁。
&&&&1978年12月,中共岐山县委为其举行追悼大会,给予平反昭雪。
&&&&陈 子 章
&&&&陈子章(),本县著名教育家,益店镇南官庄陈家人,躬耕小学教育30年。小时学商,后弃商求学,敦厚踏实,刻苦勤奋,尤喜文史。民国十四年(1925),由陕西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毕业。回乡后先在净宫小学任教,1927年入县立第三高小任教,1929年入第一高小任教,直至解放。曾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
&&&&他先后讲授农业、自然、地理、历史等课程,尤擅长史地课。他授课深入浅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深受学生欢迎。在第一高小任教时,每堂都自己绘制彩图,当讲到某一城市或山脉河流时,随手用教鞭一点,正中所讲之地,被师生誉为&一鞭准&。他擅长书法,重视楷书,授课板书字迹醒目、整齐、美观。学生们交口称赞:&听陈老师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1944年,岐山县临时参议会传令嘉奖陈子章奖金1000元。1947年,他的学生集资献款,在其家乡竖立&德教碑&。
&&&&解放后,陈子章先后从教于益店、张庄、曹家庄、鲁家庄小学,曾任岐山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文教委员会委员。后因病归家,1958年逝世,时年65岁。
&&&&冯 汉 英
&&&&冯汉英(),抗日烈士,岐山青化镇西街人。幼读私塾,后就读于渭北三武军官学校。学习期满,入陕西靖国军,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后又于庐山、洛阳、西安接受军事训练。抗日战争初期,在十七路军任中校团副。在杨虎城的影响下,他爱国救亡思想与日俱增,随部东出潼关,参加了阻击日本侵略军的徐水、石家庄、滹沱河诸战役。他常对部下讲:&我们绝不能当亡国奴!大丈夫宁可死在战场,而不愿死在炕上。&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在娘子关,他率部参加雪花山战役,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民国二十七年(1938)春,冯汉英升任九十八军一六九师一○一团团长,驻防山西太岳山区阳城东西峪一带。当时九十八军受十八集团军朱德总司令的指挥。在八路军的影响下,他在所部禁嫖、禁赌、禁吸大烟,视全团官兵为兄弟,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无论游击战、攻守战,士兵皆争先恐后,奋勇作战,冯汉英团成为九十八军长胜团。民国二十八年(1939)九月十三日晚,日军九路围攻太岳山区,军长武士敏壮烈殉国,几个师长、团长相继阵亡。冯汉英率部与敌苦战一日,弹尽粮绝,全团官兵伤亡殆尽。他不幸被俘,九月十四日晚,日军将冯汉英软禁在一间小屋内,由日军联队长、副队长等三人轮番劝降。乘敌疲备之时,冯汉英飞速抽出敌人的佩刀,刺杀日军联队长、副队长各一人。日军卫兵闻声闯入,向他疯狂射击,冯汉英壮烈牺牲。
&&&&民国三十年(1941),国民政府在西安新山寺为抗日阵亡将士举行追悼会,冯汉英被追认为陆军少将。建国后,当地政府为其家赠挂&光荣烈属&牌匾。&文革&中,他被贬称为反动军官。1986年12月,县人民政府为其恢复了名誉。
&&&&范 宜 斋
&&&&范宜斋(),又名文彬,岐山蔡家坡镇范家村人。擅长温病学,是本县著名中医之一。
&&&&宜斋6岁丧父,幼家贫,13岁入私塾。民国元年(1912),为生活所迫而辍学。宜斋祖辈三世业医,家学甚厚,医籍尚存,又感于乡人求医之难,他发奋学医,常日耕夜读,渐谙岐黄之道,于内、妇、儿科均有所得。20岁起,于蔡镇恒济堂坐堂诊病,仍勤奋钻研,日求上进,医资所得除养家外,不置田产,全用于搜购医书。
&&&&民国十年(1921),进入蔡镇隆义成诊病,临症屡能起沉疴,救急难,誉满乡里,名播西府。他出自寒门,性格温善,深察劳动人民生活之苦。初行医时,村人前来求治者,他一概不收诊费,如有廷医至家看病者,不论位之尊卑,家资贫富,路途远近,皆一心赴救。并将自制的五香丸、九转丹、普济丸,按病施舍,分文不取。当他得知一门徒有污秽越轨行为时气愤地说:&你这个好色之徒,污人清白,坏我名声,实医林之败类,可恶至极。&即断绝师徒关系。
&&&&民国三十六年(1947),蔡家坡疫痢流行,他耗资40大洋,施药500余付,活人甚众,乡人感激,称其为范善人。
&&&&解放后,他放弃优厚收入,捐资筹办联合诊所。1964年调往宝鸡中医学校任教,担任温病学、诊断学教学及临床指导。1973年,突患中风,治疗无效不幸而殁。
&&&&范宜斋从医近60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对古典医著造诣颇深,尤以温病论治见长。他精通医理,经验丰富,辨证施治切中要害,施方灵活,用药切症,每以轻剂愈重症,名传遐迩。积数十年临床经验,创制了五叶三花汤等方剂。撰有《临床医稿》、《验方汇编》、《四诊须知》、《妇科平常录》、《小儿普通方》、《温病纪要》、《药性总义》、《药性歌括》、《运气学》、《名医理论》、《癫狂证治库》、《噎膈选粹》等。晚年经过增删修订,汇为《临诊便览》。
&&&&他曾被选为岐山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宝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又任县政协委员、科协委员等,受聘为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任 耕 三
&&&&任耕三(),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人民功臣,岐山凤鸣镇城北村人。祖籍临潼县雨金镇南任村。
&&&&民国三年(1914),任耕三考入西安单级师范,五年转入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与革命志士许权中交谊甚厚。七年春毕业,入陕西靖国军。九年冬,被保送入广东韶关讲武堂。十年(1921)毕业,回陕任排长。
&&&&民国十四年(1925)春,任国民军二军二师连长,曾赴北京聆听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教诲,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民国十五年春,国民二军遭受直、奉军阀攻击失利。同年四月,退至河北磁县,旅长史可轩去苏联参观,陈冠三代理旅长,暗中接受了军阀吴佩孚部的改编,密谋联合进攻国民军。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和国民军总部决定该旅起义,被陈冠三发觉。起义提前举行,任耕三率部抢先击毙陈冠三的几个亲信,陈冠三只身逃跑。部队在门头沟宣布起义。吴佩俘派兵遣将,镇压起义部队。在妙峰山,任耕三协助他人率一营兵力与敌激战三昼夜,歼敌千余人。
&&&&民国十六年(1927)夏,国民党阴谋消灭由史可轩领导的政治保卫队和中山军事学校这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有策略地让史可轩下野,将部队改编为团,任耕三任团长。后史可轩被害,任耕三沉着镇定,维护了部队的安定团结,吸收了许多在地方上站不住脚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入伍,壮大部队力量,改善了军队的成份。
&&&&民国十七年(1928)五月,任耕三参加渭华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随军辗转河南邓县,因被地方封建势力利用红枪会围击,部队失散。同年秋,任耕三只身回陕,应邓宝珊、杨晓初(共产党员)之邀,到许昌随樊中秀部(孙中山亲赐建国豫军),继续进行反对蒋介石的斗争。后因军事失利两度失散回陕,先后任陕西盐务督销局缉私队队长、商洛五属绥靖司令部警卫营营长等。他治军严厉,常对扰民害民者予以惩处。
&&&&民国二十一年(1932),任耕三任杨虎城部独立旅特务营营长,继又任一团三营营长,时常处罚残害百姓及违纪者,所部极少骚扰百姓之事。当时日军侵占东北三省,任耕三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强烈不满,教育部下坚定抗战信念。民国二十二年(1933),他得知许权中参加了冯玉祥、方振武等组织的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担任十八师师长,便与刘文伯等说通杨虎城,为十八师补充了大批人员和武器,使其成为抗日同盟军的主力师。
&&&&民国二十四年(1935),时局明显紧张,他带头在营部和连队驻地周围书写抗日救国标语。&雪耻救国,军人天职&是任耕三每次向连队讲话的主题。他与所部的共产党员关系密切,积极协助他们的工作。
&&&&民国二十五年(1936),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亲自电召任耕三,对他的抗日精神大加鼓励,委任他以警备一旅二团团长。在宝鸡驻防时,宝鸡秦伯瀛民团向占据凤县的蒋军十三师暗送秋波,阴谋勾通,经任耕三预先侦知,将秦予以禁闭。这年六月,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派任耕三率部开赴商县剿古鼎新部,严令彻底消灭。任耕三认为古部能坚决抗日,当不煎迫过激。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向古申明大义,争取了这支抗日力量。
&&&&民国二十七年(1938)夏,日军疯狂进攻晋南。同年五月,任耕三率部接守黄河西岸河防。他加强同兄弟团的联系,偕同一部分中共党员和延安抗大学生,深入连队及附近农村,大力宣传抗日救国,鼓励军民抗战决心。他带领部队连续击退日军多次进攻,阻止日军西犯。
&&&&民国二十八年(1939)五月,任耕三被蒋介石、胡宗南以&西安事变中坚分子,和延安有关系&的罪名免职,并布置特务,伺机暗杀。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得知他被免职赋闲的消息后,即请到本部欲委以副团长职务加以保护。他不允,却毅然向赵寿山请任了千、陇屯垦处长职务。
&&&&民国三十二年(1943),他以搞生产为名,与许权中一起组织了两个连的革命武装,准备在眉县、千阳一带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同年十二月上旬,他和许权中到千阳一带勘察垦区地形,召集干部部署工作,返回时被埋伏在眉县东教场谷道窑洞的国民党特务暗杀,时年仅47岁。
&&&&日,中共西安市委在临潼举行任耕三烈士遇难六周年追悼大会,西北军区派员参加,送&革命先驱,人民功臣&挽幛。
&&&&韩 清 芳
&&&&韩清芳(),国民军一军旅长,开明绅士。祖籍天津,清末,其父迁居蔡家坡,后移居仓颉庙村。韩清芳就读县立第一高小,毕业后,入麻振武(地方军阀)部,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民国十四年(1925),投杨虎城部,初任营长,继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第十团团长。十五年,其部被冯玉祥编为国民一军第二混成旅,任旅长。十七年,退出军界。此后曾任陕西省林业局局长,天津警察局第六分局局长,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参议等职。不久,即离职居岐,专营商业。
&&&&民国十四年(1925),杨虎城率部由大荔羌白一带追击北逃的北洋军阀吴新田部,韩清芳率部配合作战,进驻岐山。战毕,屯兵于岐山城。十五年,与吴新田战于岐山南原,他身临前线,生死不惧。十七年夏初,党毓琨(盘踞凤翔的土匪武装头目)以一旅兵力围岐山城。时值夏收,麦不能割,百姓焦灼,韩清芳率部打败党毓琨。同年七月左右,配合冯玉祥所属甄寿山部西进,围攻凤翔,全歼党毓琨部。
&&&&韩清芳倾向民主,追求进步,同情革命,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民国十六年(1927)二月,国民党岐山县党部成立,他为执行委员。六月,中共岐山特支举行悼念李大钊等&四二八&死难烈士大会,他在会上严辞谴责屠杀仁人志士的罪魁祸首。十七年(1928),共产党员、岐山著名进步人士雷星阶因&共产党嫌疑&被捕,韩清芳为其开脱,雷星阶被释。共产党员周肇岐遇险,为韩所救。
&&&&韩清芳热心教育文化事业,屡屡举行各项学生竞赛会、社火游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参与重建秦腔班社&&凤鸣社。他提倡和宣传妇女放足、男子剪辫子,破除陈规陋习。
&&&&民国十四年(1925),他主持成立官产局,并刷新街面,整修市容,题写巷名。十五年,他创印纸币,流通岐山市场;又设办公益盐局,批发零售,方便民众食用。
&&&&韩清芳由于不满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独裁,忧愤致疾,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三十一日逝世,终年47岁。
&&&&袁 德 新
&&&&袁德新(),原名达时,湖南湘潭滴水阜人,国民党反动县长。1921年投机混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叛变参加国民党清共委员会。他次第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传列车上校车长,国民党新编第一师第五团少校团政治训练员,独立十六旅政治训练处少校训育科员,陕西省民政厅视察员,高陵、平民、岐山、肤施等县县长,商洛四区行政督察公署专员兼反共救国军第四纵队司令等职务。1951年在西安被人民政府镇压。
&&&&袁德新1946年4月任岐山县长后作恶多端。他搜捕进步人士,清乡剿共,监视共产党的活动,在岐恣意横行,滥杀无辜,人称&原子弹&。一年多时间,他屠杀岐山进步人士及群众60多人。岐山县农会理事长、县参议员孙明卿,控告前县长刘永德贪污勒索,受贿卖法,被袁德新以私通共产党、贩卖鸦片的&罪名&枪杀,同时遇害11人。1946年9月,他解散乡民代表会,又曾逼迫商民服役出丁,致其纷纷外逃,街市立时萧条,门店冷落。1947年2月,他率岐山等县民团3000余人,参与围攻陕甘宁边区。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嘉其功劳,晋升三级。1947年4月调任肤施(延安)县长。
&&&&邢 克 广
&&&&邢克广(1902 ~ 1985),岐山蒲村乡邢家沟人,本县农业合作化带头人、省级劳动模范。幼家贫,长成,靠数亩薄田和打铁谋生。
&&&&建国后,他参加土地改革和查田定产工作,任行政村长。在党的&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号召鼓舞下,1951年9月,他联络本村19户农民成立互助组,被推为组长。他拿出9斗口粮接济组内贫困户和投资搞副业,带领全组发展生产,使互助组成为宝鸡专区的先进典型。1953年1月,成立邢家沟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任社长,为全专区建社之首。建社中,带头拿出木料,给牲畜建槽。他创导的评工记分法,在全专区推广。他们率先使用新式农具,逐步改良耕作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60斤增至461斤,棉花亩产由10斤增至36斤。次年夏收前,全社由12户增至60户。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成立高级社,他任社主任,后历任管区主任、公社党委委员,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陕西农民报》通讯员等。1956年参加陕西省农业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被授予省劳动模范称号。他所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事迹,曾被编为戏剧《迎春花开了》。1958年,参加省赴宝成铁路慰问团的慰问工作。1984年,被推荐为县政协委员。1985年病逝。
&&&&刘 岐 周
&&&&刘岐周(),曾用名刘鼎,本县故郡乡刘家村人,游击大队大队长。任甲长时,因联合群众告发保长贪污之事,被迫离家。他联络张景堂、刘兆汉、孟书彦等8人,组 织武装,出没于西方涝川及前岭一带。
&&&&1944年至1946年,刘岐周多次组织武装力量向陕甘宁边区的驿马关、孟巴寺等地贩运物资,每次十七八人至二百人不等。运给边区棉花6000多斤,电话机15部,手枪90多支,步枪300多支,棉布900多匹,电话线900多公斤,铝丝2000多公斤,干电池10多驮,黄金数千两和医疗器材等。和边区人民的频繁接触,使他深受革命影响。1946年冬,他与西府武工队蒲光等人频繁接触,受其启迪,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成立刘岐周游击队,任队长。所部主要活动在涝川以西和凤翔交界地带。11月,他按照中共西府工委指示,佯受国民党岐山县政府改编,为县保警队独立分队,驻防涝川。他以保警队长身份,大力支持和掩护西府武工队在这一带发动群众,发展党员、队员,公开召集群众大会,宣传革命思想,惩恶除害,筹集经费,壮大革命武装力量。
&&&&1948年4月,他率领游击队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西府战役,占领岐山县城,收编了国民党残部,随后东撤。游击队编为游击大队,他担任大队长,率部转战在凤翔、乾县、陇县、宝鸡等地,宣传群众,伺机打击国民党军队。同年11月,进边区学习整训。在边区,他任西府总队训练队中队长,又参加了泾河北岸、旬邑、淳化一带的多次战斗,勇敢顽强,英勇机智,多次受到表扬。
&&&&1949年4月,他奉命回到岐山,开展武装斗争,任游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扶眉战役和解放关中的多次战斗。7月,随军西进,驻陇县,被编为陇县县大队,刘任大队长。嗣后他曾任陇县武装科科长,岐山县武装部部长,岐山第八区区长,留坝县县医院副院长等职。1968年病逝,终年66岁。
&&&&李琦(),又名伟哉,璘夫,岐山县枣林乡仝家寨人,本县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1923年入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就读,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暑期,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与同学曹永丰(共产党员)、张云锦(共青团员)回岐山,先在天足会作义务宣传员,后于县立职业学校、单级师范任教师、校长,在贫苦农民和知识分子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团员,使岐山开始有了党的活动。同年7月,同曹永丰等建立岐山第一个党小组。10月,建立岐山党团特别支部。1927年2月,成立中共岐山特别支部,李琦任书记。同年7月,成立中共岐山区委,李琦任区委书记。先后组织召开纪念&五一&、&五四&群众大会,散发革命传单,张贴标语,组织农民协会。
&&&&1928年春,李琦主持岐山区委在县城北大操场公开举行的纪念&三一八&巴黎公社成立大会,身份暴露,被反动当局捕押20多天,后经营救释放。同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调其去大荔、朝邑、澄城、耀县一带做兵运工作。
&&&&1929年,他受中共陕西省委指派,投入西北民军任参谋。他说服该军副司令杨万春派兵接应,支持地下党员何士元、周肇岐等发动的鹦鸽嘴兵变。1933年7月,因省委组织遭到破坏,失掉组织关系,他仍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抗日战争中,曾任益店镇各界抗日救国会负责人。1944年他任岐山县龙尾乡乡长,曾派人暗地通知岐山几名地下共产党员紧急隐蔽,免于被捕。
&&&&1949年岐山解放时,他协同民主人士邓天章等策动国民党一些地方武装向人民解放军投诚,并将全部武器、弹药,交送解放军和人民政府。
&&&&1950年,李琦被选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会,1952年至1953年曾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1954年至1963年先后在县政府建设科当科员和任城关粮店副主任,1963年退职。&文化大革命&中横遭批斗,1968年11月被迫害致死。1980年中共岐山县委统战部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冯 兴 汉
&&&&冯兴汉(),曾用名左臣、银学。本县京当乡上冯家村人。游击大队大队长。幼时家贫,曾以讨饭、拉长工度日。为人朴实憨厚。1943年,他组织武装向陕甘宁边区贩运棉花、药品、子弹等,被国民党岐山县府严令缉捕。迫不得已,于县东北山区和沿山一带武装逃荒,维持生活。1946年初,岐地盗贼肆虐,岐阳乡绅保举冯兴汉任岐阳乡第九保警备班班长。期间,先后受陕甘宁边区派来的陈世业、刘章天、赵杰和扶风地下党负责人孙宪武教育启发,冯兴汉组织该警备班6人(长短枪8支)兵变。是年6月15日,成立冯兴汉游击队,受中共西府地委直接领导。同月,冯兴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带领所部活跃在岐扶两县北山一带。同年10月,冯兴汉按照中共西府工委和岐山工委指示,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扩大武装,建立根据地,发动民众抗粮、抗款、抗丁。所部队伍扩大到50多人,并与岐山地下党组织紧密配合,从宝鸡敌军仓库搞出3挺勃朗宁机枪。
&&&&1947年5月,冯兴汉带领游击队与扶风魏文德游击队紧密配合,粉碎了国民党10县保安团对岐、扶等县游击队的大&清剿&。旋又识破国民党当局的收编阴谋,逮捕了潜入武工队内的特务,北上进入边区。他带领游击队,在边区配合南线指挥部,攻克彬县高龙镇。同年8月,冯兴汉游击队被西总司令部编为西纵第四支队第一大队,他任大队长。10月,参加了西总司令部组织攻击敌盘踞的淳化西官庄的战斗。
&&&&1948年初,冯兴汉从边区回岐。所部编为大队,他任游击大队长。4月,他参加西府战役,带领游击队打开法门寺和范家营粮仓,开仓放粮;收缴岐阳乡公所的武器。同月20日,攻打扶风头号恶霸地主权文治盘踞的权家城。&白天不见面,夜里到处见,打土豪除内奸,冯善人老百姓都喜欢&的顺口溜一时传遍岐、扶。西府战役结束,他带领队员掩埋阵亡战士,保护受伤人员和随军地方干部,先后接收伤病人员30余人,伤愈全部送往边区。10月,游击大队受挫,他在西观山下大堡子对所部进行整训,总结教训;处死搜集游击队情报的陈顺绪,击毙乔生金,枪决了土匪霍德方、国民党保警队中队长凤栖桐。1948年后,游击区的群众很少给国民党交粮款、出壮丁,国民党当局重金悬偿捉拿冯兴汉,并多次抄其家,他毫不畏缩,革命意志弥坚。
&&&&1949年2月,他带领游击队员,捣毁国民党岐阳乡公所,击毙权文治之子权世录,缴获银元等资财。5月中旬,他带领游击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关中。岐山解放,冯兴汉游击大队编为县大队,他任大队长。10月岐山县大队随解放军解放凤县。此后,冯兴汉曾任凤县游击大队队长、武装部长、供销社主任、新华书店经理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因横遭迫害,冯兴汉于1968年投嘉陵江身亡,时年63岁。
&&&&薛 伯 让
&&&&薛伯让(),又名薛信。原居本县青化乡务子村,后迁居祝家庄乡坳里村,著名民间绘画家。其父薛森林,系画坛高手,长于庙宇殿堂彩绘、彩塑及壁画等。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对绘画入迷,13岁跟父学艺,常在墙壁、地上涂写人物花卉,以至废寝忘食。每见好书好画,总要细心琢磨,用心临摹。不久,就跻于画匠之列,成为丹青匠门的佼佼者。
&&&&民国十二年(1923),薛伯让跟父去扶风作画,后留扶风,跨入仕途。官场10多年,但初衷难改,公务之暇,寄情翰墨,点染丹青,笔墨耕耘,乐此不疲。有时偷闲回家随父和其他师兄弟们一起作画廊,技艺不断提高。民国三十年(1941),他辞官回乡,重操旧业,开木匠铺,兼作油漆画工,并带徒传艺。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长于庙宇壁画,特别对青煞、红煞、猴子、老虎等杂耍形象的描绘,维妙维肖,在造型、线描和设色上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一生游走四方,为许多庙宇亭堂绘制了大量的壁画,在民间箱柜上留下了不少花花草草和&三娘教子&、&孟母搬家&等描金手迹,成为尔后民间画匠临摹之范本。他在一生绘画中,积攒了上百个社火人物脸谱,分生、旦、净、丑,各具特色。
&&&&周 肇 岐
&&&&周肇岐(),又名周伯峰,曾化名赵益山、赵岳山、赵其、李中岐、村夫、赵益三等。岐山益店镇周家庄人。本县共产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活动家。
&&&&民国十六年(1927),周肇岐考入岐山单级师范学校,常与校长李琦和教员耿菊人(即耿觉)、何挺杰、杨念一等中共党员接触,阅读《向导》、《中国青年》、《农民运动》等刊物。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学生会负责人,为党组织做交通工作,往来麒游、虢镇、乾县一带。一次,他去虢镇省立二中送油印党内刊物,在城门口被国民党卫兵查出。他料其不识字,急中生智,坦然地说:&是国文讲义。&卫兵令读,他便手指文件,口念古文《李陵答苏武书》,卫兵见他念得流利熟练,遂释疑而放行。此举受到杨念一的称赞。同年,麟游建立第一个党支部时,他多次去传送党内机密文件。又利用假期进行革命宣传,在农民中发展共产党员;联系何士选等人清算青化里里绅刘某的贪污帐目,震慑了劣绅。反动分子疯狂报复,害死了他的叔父、伯父及二妹。
&&&&民国十八年(1929)七月,中共岐山支部恢复,周肇岐为支部负责人之一。他与何士选、张士式、何士元等共产党员,在凤县和眉县民团内多次组织军事暴动,为创建革命武装做出了贡献。民国十九年(1930)元月,他组织鹦鸽嘴民团军事暴动,拉出50多人,60多支枪,编入西北民军。许多地下党员参加了这支部队,为改造西北民军创造了条件。周肇岐也随之入西北民军为司令部副官。同年,他以给凤州唐崇尧家当教师为掩护,和共产党员何士元一起,依靠进步力量,组织策划了闻名西府的&凤县兵变&,拉出全团100余人,70多支枪,编为西北民军第九旅。
&&&&同年冬,西北民军失败,周肇岐返岐,在益店太白庙学校任教,以教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民国二十一年(1932),他按照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开展灾民斗争的通知》精神,与李文华、李秉枢于同年5月7日发动了缴农运动,包围县城数日,取得了抗捐抗税的胜利。
&&&&民国二十二年(1933),省委指示把岐山支部改为岐山特别支部,周肇岐任支部书记。西安事变后,他协助建立岐山各界抗日救国会,组建民主少年先锋队,同年建立中共岐山县工作委员会,周肇岐任书记。翌年,去省委云阳训练班学习,返岐后任工委组织委员。七七事变爆发,周肇岐活跃于农村、集镇,宣传抗日救亡,并组织学校师生、进步青年编演文艺节目,画漫画,出墙报,宣传和鼓动民众为前线将士捐献了大批衣物钱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返籍任中共岐山县委组织委员,公开身份是益小教员。他与校内其他党员一起,曾采用巧妙手法,迫使国民党特务离开益小,保护了设在益小的中共岐山县委的安全。不久去宝鸡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他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前方抗日将士织造御寒衣物,又设法掩护已暴露的中共地下党员。
&&&&1941年夏,周肇岐进入陕甘宁边区。是年秋,在柳林镇5孔土窑洞内办起了山镇历史上第一所学校&&边区淳耀完全小学,任校长。在他领导下,学校两度扩展,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人才,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通令嘉奖。1947年,他在西北党校任教员,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陕甘宁边区,党校将一部分书籍和家具寄放在安塞西营真武洞,他受命留守看管。周肇岐见当地小孩多未上学,便办识字班,后扩大到成人,由他上课。他的所为,受到党校领导的赞扬。
&&&&次年周任黄龙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曾主持创办小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肇岐历任永寿县长、省银行学校校长、西北畜牧学校校长、陕西省疗养事业管理处处长、宝鸡行政公署视察顾问、宝鸡市政府顾问等职。1985年1月因病在宝鸡逝世。
&&&&王 正 字
&&&&王正宇(),字栋,又名半龙,本县故郡乡圣佛寺村人。著名中医,副教授。11岁随叔父到兰州,在甘陇名儒张云汉先生门下就学。民国十四年(1925)从兰州第一小学毕业,考入中山大学附中。十八年以榜魁步入西安中山大学文预科,但因家境破落,中途辍学归乡,在岐山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他喜欢文史,崇尚鲁迅等人,被称为岐山四大才子之一。因做过许多有益于革命的工作,多次遭到国民党当局通缉,被迫逃难。30岁涉足杏林,潜心学医。民国三十年(1941)付业行医,常与岐地名医张哲等切磋医理。三十一年到三十五年,任县商务会秘书,白天抄写公文,晚上苦读医书。三十六年七月,悬壶于岐山,为西关民生堂坐堂医师,结合临床,继阅陈修园、徐灵昭、傅青之、陈远公、龚廷贤、汪忍庵、普明子等各家典籍,收获良多。1950年后,在益店镇济元堂、同德堂坐堂应诊。1954年7月进入县医院,为第一个中医师。1955年当选为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出席陕西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曾任县卫生协会秘书。1956年10月,调入陕西中医学校(中医学院前身)任教。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日,在陕西中医学院病逝。
&&&&王正宇行医40余年,对中国古典医籍研究较深,尤精于张仲景、叶天士、李东垣、陈修园等各家学说,被誉为&活字典&。执教生涯中,先后讲授方剂学、中药学、医药学史、医古文、中医内科等课程,在校创设《各家学说》课程。热爱临床、精通医理,对祖国医学理法方药造诣精深。擅长治疗内科杂病,晚年以治疗脾胃肝胆病见长。对古方颇有研究,临症施用,灵活变通,得心应手,尤擅长当归补血汤和引火归源法的使用,临症加减达到炉火纯青地步,有&药王&、&王方剂&之称,为陕西中医学界经学派大家。他医德高尚,秉性刚正,以清贫自励,对病人不问贫富贵贱,均悉心救治,且拒收谢仪,为同道及患者所称颂。1982年盛夏,一农村老年妇女由乾县至咸阳中医学院就诊。到王正宇家已是下午1时,患者大汗淋漓,一进门即瘫倒在地。王正宇一家正吃午饭,他见状忙吩咐家里人扶她上床休息,后又给打水洗脸、端饭,再诊疾治病。患者乘顺车前来,又不识字,返回困难,先生知情,即命家里人护送到汽车站。王正宇著作颇丰,有《中医方剂学讲义》及《李东垣脾胃学说述要》、《略论金匮肾气丸的衍化及运用》、《对当归补血汤的初步探讨》、《漫谈当归补血汤》、《引火归源法的探讨》、《甘温除热举隅》、《孙思邈中进士问题》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多在全国及省级刊物上发表。曾参加全国《中国医学大辞典》(外科部分)审编工作。历任《陕西中医》编委,陕西省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医史学会名誉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医史研究室主任等职。
&&&&1985年11月,生前同事、战友、学生集资为其修建了《王正宇副教授德教医方碑》。
&&&&李 秉 枢 李秉枢(),字时哉,小字保田,本县益店镇下官庄村人。革命烈士、本县共产党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民国十五年(1926)春,李秉枢考入岐山县立职业学校。同年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年,形势恶化,岐山地下党组织和上级失掉联系,有人劝他放弃革命,他说:&我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即使杀头,也不怨悔。&民国十八年七月,他和其他共产党员一起,终于恢复了岐山地下党组织。
&&&&同年秋,李秉枢考入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民国十九年(1930),三原三师并入西安一师,他又随校到西安。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李秉枢在西安一中和西安一师组织抗日救亡组织前卫社。介绍张西铭、杨中义、刘会芳等加入共产党。在中共陕西省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学校建立党小组,由他任组长,带领和策动西安一中和西安一师的爱国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并参与了捣毁国民党省党部的活动。
&&&&民国二十一年(1930)暑假,李秉枢与中共岐山地下党负责人周肇岐、李文华发动&缴农&运动。一万多农民手持农具围城三日,迫使县府当局答应减免粮、款。直至第二年夏收前,县政府未敢摊派粮、款、杂税。
&&&&民国二十二年(1933)夏,李秉枢毕业回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岐山特支,历任中共岐山县工委组织委员、县工委书记等职务。
&&&&民国二十七年(1938)秋,李秉枢被益店小学校长雷星阶聘为教师,他又向雷星阶推荐,聘请共产党员庞怀靖、李炯进校任教。国民党岐山县党部书记长宋席珍指派程兆俊到益小当教师,暗中监视共产党地下组织,李秉枢同该校共产党员共商,制定了&密告宋席珍、孤立程兆俊&的斗争策略,迫程离校。翌年春,国民党当局以&共产党嫌疑&解聘了李秉枢。
&&&&民国二十八年(1939)四月,李秉枢利用在龙尾乡公所当会计的合法身份,先争取乡长李芝山与共产党建立统战关系,又推荐张汉卿为乡丁队队长,并发展张汉卿和乡丁粱文俊为共产党员。同年冬,李秉枢任中共岐山县委统战部长,他再次被聘到益小任教,在学生中积极发展党员,使益店小学成为岐山地下党活动的重要据点。
&&&&民国二十九年(1940)初夏,他积劳成疾,但仍不辍革命工作。五月,又患恶性疟疾,党组织千方百计设法治疗,但病情急剧恶化,五月二十一日,与世长辞,时年30岁。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会议期间,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认李秉枢为革命烈士。
&&&& 王 天 民
&&&&王天民(),又名天贵,字子纯,岐山县人。著名秦腔演员,工闺阁花旦,有&西京梅兰芳&之称。
&&&&民国十三年(1924),王天民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受业于秦腔名旦党甘亭、陈雨农。初习小生,旋习花旦,专工闺阁。十五年春,他首次登台,主演《柜中缘》,技惊满座。尔后,又相继在《螟蛉案》、《复汉图》、《人月圆》、《蝴蝶杯》、《夺锦楼》、《颐和园》、《少华山》、《黛玉葬花》、《盗虎符》等剧目中任主角,技艺日臻圆熟。
&&&&民国二十一年(1932)元月,西安《新秦日报》举办秦腔演员评比,他名列榜首,秦腔正宗李正敏屈居第二。同年和次年,又两度随易俗社在北平、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演出,被北平观众誉为&天香院主&、&西京梅兰芳&。北平演出之余,王天民观摩了荀慧生、尚小云、马连良、叶盛章、奚啸伯、芙蓉草、马富禄等京剧名家的拿手好戏。梅、程、尚均看了他的演出,请他到家做客谈艺,赠送剧照书画,并在服装、化妆上给予指导。王天民改进了秦腔旦行的化妆,将秦腔旦角传统的贴八字形鬓、戴玻璃串珠条子、顶彩帕等比较简单的化妆改为贴旁鬓外,加贴额发花(即&小窝&),戴钻石点翠行头,使秦腔旦角化妆由粗鄙简陋,一跃而为细雅秀丽、琳琅华美。此后,王天民屡屡演出,台下多以坤伶疑之。
&&&&他在西安担任剧社领衔演员近30年,演出剧目广博,饰演的《蝴蝶杯》中的卢凤英,《柜中缘》中的许翠莲,《杨贵妃》中的杨玉环,《淝水之战》中的夏道韫,《夺锦楼》中的钱瑶英,《黛玉葬花》中的林黛玉,《颐和园》中的赛金花,《三知己》中的王素云,《盗虎符》中的平原君夫人,《宫锦袍》中的李鸿章女儿,《还我河山》中前本梁红玉、后本岳夫人等 ,或端庄持重,雍容雅致,或轻盈浮荡,娇巧玲珑,或气壮山河,威武凛然,或工雕细腻,悱恻缠绵。各具特性,无不见好。他的唱腔珠圆玉润,行腔自如若鹂声谷鸣,裂帛清脆。表演的&哭&,有根有梢,有因有果,有起有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表演的&笑&,真实含蓄,甜媚耐思。《入洞房》一剧中,几次人物心绪变化不同的媚笑、喜笑、痴笑、怒笑,维妙维肖,技艺超群。戏剧评论家封至模评:&王天民&&扮相得一个腻字,身段得一个娇字,做工得一个细字,脱尽秦腔火气,豪壮之俗。&民国二十五六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专门为其灌制了唱片。
&&&&他为人善良纯朴,扶危济困,尤重操守。民国二十七年(1938),刚从北平为宋哲元部抗日将士慰劳演出归来,又在西安演出《山河破碎》、《还我河山》、《颐和园》等借古喻今的抗敌爱国戏,激发人们的抗日之情。期间,丁玲带西北战地服务团来西安编演宣传抗日救亡新剧,王天民积极协助,传授秦腔技艺。
&&&&1949年,西安解放初,王天民为贺龙、王维舟、贾拓夫及进城解放军带病献演了《吕四娘》。1952年,他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担任评奖委员,和梅兰芳、周信芳等一并荣获荣誉奖(高于一等奖)。其代表剧目之一《入洞房》被制成电影拷贝,许多优秀剧目录了音。1953年又偕同马健翎、杨公愚等受西北文化部委派,参加全国戏剧改革座谈会。1961年,曾被习仲勋接到北京,聘请北京名医为他治病。&文革&前虽疾病缠身,仍为戏曲界做示范性演出,对青年演员身传口授,教练不辍。曾历任西北文协和西安文联委员,西安市人民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文革&清队中,备受迫害,不幸于日,饮恨而去,享年58岁。1978年平反昭雪。
&&&&王 德 本
&&&&王德本(),岐山麦禾营渠头村人。全国劳动模范。从小务农,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之苦。建国后,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并于1951年夏收前组织了有5户农民参加的临时互助组,夏收后转为常年组。1952年8月又与村内其他三个互助组组成一个联组,共16户,被树为本县互助合作的典型。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12月,经中共岐山县委批准,王德本互助组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社22户,122人,王德本任主任。
&&&&王德本农业生产合作社,产量连年上升,群众称他为农业内行。他曾任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出席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劳模大会,1957年、1958年出席省劳模会议,先后荣获全国、省、县劳动模范称号。1983年病逝。
&&&&周 可 任
&&&&周可任(),本县祝家庄乡西庄人。革命烈士,青年革命活动家。曾在河南省长期从事革命工作,是解放战争时期河南大学学生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父亲周生棠,民国三十三年(1944)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搞党的地下交通工作。岐山县地下党曾在其家召开过县党代表大会。
&&&&可任自幼勤奋好学,在岐山县东大街上小学时即为高才生。民国二十八年(1939)起,在乾县初级中学就学,因成绩优异,民国三十一年免试入西安兴国中学。在该校受到民俗学家、共产党员李敷仁,历史学家武伯纶,共产党员王维祺(王天人)等教师的启迪,常阅读《新华日报》、《群众》杂志。三十四年四月,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西北民主青年社(简称民青),负责在兴国中学筹建民青的基层组织,吸收多人参加民青。他主编《兴中校友》,并在西安出版的《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民众导报》、《文化周报》等进步报刊上发表针砭时弊的政论文章、散文、诗歌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夏,考入河南大学(当时搬迁于宝鸡石羊庙)文史系。三十五年初,河大迁回开封。在中共汴郑工委委员林恒等人的领导下,他在河大建立秘密学生组织&&新民主主义研究小组,推动了河大的学生运动。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他被连选为河大第四、第五届学生自治会宣传、出版工作负责人。学生运动的发展,震慑了校方。三十五年(1946)秋,新任校长姚从吾召集学生自治会理事开&恳谈会&,侈谈学校是自然人,不是法人等等,对无辜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外校学生,不让本校介入营救。会上,周可任据理辩驳,要求学校主持正义,维护学生权益,参与营救被捕同学的斗争。会后,他又将会议记录连夜整理,张贴公布,全校师生反响强烈,挫败了校方的预谋,学生自治会声威大震。他又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河大师生反对美军强奸北大女生的游行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他不仅主编河大学生自治会会刊《河大新闻》和《游行快报》,并在开封《中国时报》上发表文章和专论,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他翻译的苏联儿童剧《魔术画》,在《中国时报》上连载多期,深受读者喜爱。
&&&&民国三十六年(1947)九月三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旋即被中共汴郑工委派往唐河县从事地下工作,组织武装斗争,迎接解放。他化名周重远,佯称灵宝人,以担任唐河县太和寨私立中学英语教师为掩护,与共产党员牛金镛一起,团结了一批师生和国民党的退役军官,搞到了一批枪支。民国三十六年(1947)十一月唐河解放,十二月底,他参加了刘(伯承)邓(小平)大军,任二野十纵二十八师政治部宣传队长。在解放邓县的战斗中,他英勇顽强。三十七年十月,因病住院,在部队转移时,不幸被当地土顽杀害,年仅23岁。
&&&&建国后,河南省民政厅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转知岐山县人民政府。
&&&&王孝(),本县枣林乡李家庄人。革命烈士、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1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历任小队、大队会计。1965年获岐山县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
&&&&日,李家庄的广播中断,王孝发现是村西一根广播线路杆倒地,早饭后遂带几名青年同去栽杆。紧线时,广播线与民用动力线不慎接触,拉线的四人触电倒地。王孝在杆上见状,纵身跳下,操起碗口粗的半截旧电杆,尽力朝串电的广播线打去。触电的四人得救了,但由于弹性,电线卷曲过来,缠在他的身上,抢救不及,不幸牺牲。时年仅24岁。
&&&&1969年,岐山县革命委员会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中共岐山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根据其生前申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
&&&&何 乃 全
&&&&何乃全(),本县京当乡大王村人。初中毕业,回家劳动。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6年,任大王队生产组长,1968年当选为副队长。
&&&&日,骤降暴雨,三面环山的大王村遭到洪水袭击。崖下储有近百石小麦的仓库即将被洪水所淹。何乃全身先士卒,带领社员挖渠排洪,抢保仓库。未几,沟东抢救毕耕牛和羊群的社员前来支援,被洪水所阻。何乃全旋即找来一条大绳,一头甩过对岸拴在树上,另一头由几个人拉紧,让沟东社员扶绳过河。当第四人走到河心时,被急流冲得趔趔趄趄,险被卷走。何乃全立即跳入水中,向遇险者扑去,浪头将他抛到岸边,他用尽全力再次扑去,终于将遇险者救出,他却被巨浪吞没。
&&&&8月4日,京当公社革命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9月8日,岐山县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开展向何乃全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全县人民向何乃全学习,中共岐山县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地址:岐山县凤鸣镇凤鸣西路51号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京ICP证041524 公安局备案号:110 1081859 &
& 访问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岐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