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ppt》 茨威格

在悲剧中论崇高,从痛苦中识英雄——《伟大的悲剧》文本新解--《语文建设》2015年01期
在悲剧中论崇高,从痛苦中识英雄——《伟大的悲剧》文本新解
【摘要】:正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这篇文章归属传记文学的范畴,茨威格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极具意义的时刻,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历史观,"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3【正文快照】:
茨威格《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历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这篇文章归属传记文学的范畴,茨威格用真实的语言记录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个极具意义的时刻,字里行间流露了他的历史观,“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贺佃奎;[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杨荣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01期
贺佃奎;[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田华;;[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邵义萍;;[J];考试周刊;2008年12期
王霞,朱林;[J];美与时代;2004年12期
刘娜;冯荭;;[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6年04期
李华,王照科;[J];酿酒科技;2005年09期
李华;王照科;;[J];酿酒;2005年06期
贺佃奎;;[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翁圣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韩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李英华;[D];扬州大学;2009年
陈泽红;[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何宁;[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李莎;[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王桂美;[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吴玉青;[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李鹏;[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嫒;马佳;;[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05期
陈为人;;[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11期
焦丽荣;[J];东岳论丛;2000年05期
杨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黄敬甫;[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6期
杨荣;[J];中州学刊;2001年04期
杨荣;[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杨荣;[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雷庆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孙岩梅;[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英(北京大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刘晓南;[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张玉书?钟华;[N];文学报;2007年
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
张玉书;[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丁涵;[N];中国艺术报;2012年
陈熙涵?实习生
黄河;[N];文汇报;2007年
贝天祺;[N];中国邮政报;2004年
张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丁刚;[N];人民日报;2014年
张增兰;[N];西安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晓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卜懿;[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王琴;[D];苏州大学;2004年
薛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王敏;[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丁露;[D];江南大学;2011年
冷燕丹;[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刘慧涛;[D];湖南大学;2012年
刘合利;[D];河南大学;2013年
郭春兰;[D];苏州大学;2008年
杨静静;[D];北京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填空。《伟大的悲剧》选自《_________》,作者是茨威格,_________(国..
填空。  《伟大的悲剧》选自《_________》,作者是茨威格,_________(国)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_________和小说创作方面。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 传记文学 三位大师 同精灵的斗争 罗曼·罗兰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填空。《伟大的悲剧》选自《_________》,作者是茨威格,_________(国..”主要考查你对&&文史常识&&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先母”“先父”已作古 “生母”一词意思就是“生身母亲”,与自己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生母”一词通常是在有相对词出现的场合下对举使用,很少单独出现。同“生母”相对的词有“嫡母”、“庶母”“继母”、“养母”、“过继母亲”等。过去,男子可以有妻有妾,正妻所生的子女称自己父亲的妾为“庶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男子已有子女而后续娶,原有的子女称父亲续娶的妻子为“继母”或“后母”。当然,这些都是书面语言,至于口头的称呼,往往会因地域、方言、习惯及其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含义则不会有太大出入。 而“先母”则与之有所区别。“先母”一般出现在社交场合,是对他人讲到自己已谢世的母亲时所用的敬词,即“我的已经逝世的母亲”,因此,“先母”必须是第一人称用语。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可以使用这个词语。不论出于多么敬重的心情,称呼别人去世的母亲都是不能使用“先母”这个称呼的。“先父”的使用与此相同。对此不可不慎。 (2)“家父”“令尊”是两人说起敬称,有句话需要记住,那就是“家大舍小令他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交场合,说到比自己大的家人,譬如说到自己的父母、兄长时,前面要加一个“家”字——家父、家母、家兄;说到比自己小的家人,譬如弟弟、妹妹时,就要用“舍”字——舍弟、舍妹,以此来表示谦虚。而说到别人的家人,譬如父母时,前面一般加上“令”字——令尊、令堂,以示尊敬。因此,“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而“家父”、“家母”则是对自己父母的谦称。很明显,“家父”、“家母”与“令尊”、“令堂”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家父”仅作子女对别人谦称自己父亲之用,别人万万用不得。“令尊”中的“令”,含有美好义,是称对方亲人时的敬词,万万不可用在自己身上。敬词与谦词互相对应(如“令尊”与“家父”)却不可互相替代,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需要时时记在在心上。 (3)“美轮美奂”房屋好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旦固定下来,就不能随意变更它的意思,更不能随便改变其用法。常见于报刊之中的成语“美轮美奂”,就经常被用错或写错。“美轮美奂”这一成语出于《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日: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轮,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奂,鲜明,盛,多。美:赞美;郑玄注:“轮,言高大。奂,言众多。”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例如:“学生中有人痛恨曹汝霖卖国贼,生活奢侈,就放了一把火,想把这个美奂美轮的汉奸住宅付之一炬。”可是,就是这么明确的写法和用法,很多人却写错、用错。先从写法上说,这个词其正确的写法是“美轮美奂”,有时也写作“美奂美轮”。因为并列结构型词语的词序,前后调换并不影响整体语义。另外,当“轮奂”连用,也可写作“轮焕”;焕,则有“焕然一新”之用法。如白居易《和望晓》诗有云:“星河稍隅落,宫阙方轮焕。”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写成了“美仑美奂”、“美伦美奂”等,这些都是错的。其次,从用法上来讲,“美轮美奂”是一种美,然而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严格的规范。它专指建筑物之众多、高大、华美,而不是其它形式的美。有人这样写道:“导游带着大家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千手观音》舞蹈美轮美奂,感动了全国观众。”更为不可思议的是,有人在描写女性貌美时,也敢用“美轮美奂”来形容。造成这些错误用法的原因在于,把一个只能用于建筑的特定成语,任意扩大范围,运用到非建筑类的事物中去了。虽然随着社会的变化,语言变化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能因为很多人用错,就可以宽容地认为其词形词义可以改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够因为时代发展,就借助让词语“发挥更大作用”的名义乱用。(4)“莘莘学子”多少人首先从读错“莘莘”来说,这个字的确有两个发音,然而,“莘莘学子”中的“莘”字应当读“shen(阴平)”,而不是记者口中发出的“xin”。其次是“莘莘学子”一词的使用错误问题。有很多词语,人们大体上经常看到或者使用,但是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常常用错。“莘莘学子”四个字连在一起,像个成语,其实不是成语,而是个自由组合的词组。“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在古汉语中用途比较宽泛。“莘莘”出自《国语·晋语四》:“周诗日:莘莘征夫,每怀靡及。”《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均释其为“众多”之意,这样,“莘莘学子”应是“众多的学子”。如同上面提到的那个错误标题一样,下面的例句也是因为不太理解“莘莘”之意而出了错,在“莘莘学子”前加了“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了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的错误。例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许许多多来自中国的莘莘学子共同为祖国祈祷;一大批莘莘学子走出校门,成为祖国的建设者;莘莘学子们站在主席台下,聆听校长的讲话。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错误用法需要注意,那就是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因为“学子”和“莘莘”连用,意思就是“众多的学生”了,所以就不能再加“一些”、“每一位”这类词了。再用这些限定,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例如: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位莘莘学子都应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些用法都是错误的。点拨:文史常识的掌握没有捷径,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辨别和识记才能准确、灵活运用,主要的考查题型也比较灵活。其中单选题、填空题、问答题、连线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和判断题、改错题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主要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发现相似题
与“填空。《伟大的悲剧》选自《_________》,作者是茨威格,_________(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1041102351185236641619506991568(10人评价)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初中语文审核员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
,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
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出示课件)
  ——这是
1986 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
72 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景,机上
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
2003 年 2 月 1 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的照
7 名宇航员遇难。
  ——这是
2002 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
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
一位。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介绍
(师:注意外国作家的国籍,自己在书中作好批注。)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
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
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
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
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最善于写孤独的人的奇特遭遇。其代表
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
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三、作品背景
《伟大的悲剧》是选自茨威格《夺取南极的斗争》的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留
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想象力而写成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斯科特
海军上校日记。(出示幻灯片)
1 月 27 日,星期六
上午我们是在暴风雪肆虐的雪沟里穿行。该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是一片
起伏汹涌的大海。威尔逊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边开路,其余人前行。寻找路径是一件艰巨
异常的工作……我们的睡袋湿了,尽管湿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确确是在越来越湿。我们渐
渐感到越来越饿,如果再吃些东西,尤其是午饭再多吃一点,那将会很有好处。要想尽快
赶到下一个补给站,我们就得稍微走快一些。下一个补给站离我们不到
60 公里,我们还有
整整一星期的粮食。但是不到补给站,就别指望真正地饱餐一顿。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然
而,这段路程又无比艰辛……
(师:这些同学们做一个了解,记住他是杰出的中篇小说家即可。)
四、积累字词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师: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有主动起来(自我推荐)来读的么?
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羸弱、步履、告罄、毋宁
师:课本中的词语同学们都掌握了么?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
坚持不懈、千辛万苦、风藏露宿、夜不成眠、筋疲力尽、毛骨悚然、耀武扬威、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忧心忡忡、畏缩不前、鲁莽大胆、语无伦次、精打细算
五、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师: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答出。最后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
死亡之悲、失望之悲等。
师: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遭遇灭顶之灾,可为什么说他们的悲剧是“伟大”的?
2、让学生思考、讨论:题目中所说的“伟大”体现在何处?
请学生自主归纳出“伟大”的含义: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
3、阅读课文,让学生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理清故事情节。
师: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根据事件划分课文结构。
(1)要求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指名学生说,学生互相补充。
(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层,理清故事情节:
到达极点(1)——接受任务(2—3)——埃文斯、奥茨相继死去(4—10)——
最后时刻(11—16)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归纳一下本文的主旨。(指名学生说)
师:概括文章主旨,既要从文章中找依据,又要有自己的归纳概括。
(出示幻灯片)斯科特一行人为实现“到达南极点第一人”这一目标,满怀希望奔向南极
点时,却悲哀地发现挪威人早已捷足先登。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他们不幸遇难。
师:对照幻灯片,对自己总结的课文主题进行修改。
六、细节品评
师:由于本文比较长,对于同学们来说,对于关键句子的把握会有一定难度。下面老师给
大家播放一下本文的视频片段,同学们边看边思考:文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自主寻找最难忘的细节,并说出理由)。
师:条件如此恶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坚持他们的信念,你从中总结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
质?将具体描写他们的句子勾画出来,用精炼的词语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
1、四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讨论。
2、学生如果说得不全面,教师可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在课文中做好批准,结合自己的体
会,想好之后大家作交流。
学生可能找到的几处:
历尽艰辛达到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
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
(出示幻灯片)英国人普通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
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
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②“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
体现出斯科特一行人具有诚信、高洁的高贵品质。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
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
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高洁的品质;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
科考,体现出他们勇于探索、勇于追求、敢于搏斗的精神。
③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
16 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然坚持科考,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
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④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遭到了队员的拒
绝……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需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奥茨:顾全大局、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⑤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
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
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没有人去和他握别”,是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和队友生离死别的痛苦,害怕自己因感
情崩溃而会阻止奥茨英勇无畏的选择。
大家都清楚奥茨独自走向雪地会遭遇什么,但是奥茨的存在无疑会拖累队伍。这体现出斯
科特一行强烈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的意识,和奥茨对自己荣誉的珍视。
⑥斯科特海军上校及其冷静地将日志记录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
从手中滑下来为止。⑦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
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
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在他的信中丝毫没有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坚毅。斯科特在临死
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国、家人,他在临死之前饱蘸感情写下遗书,既表现了他对
死亡的坦然接受,又体现了他对妻子深深的爱。
斯科特:坚毅勇敢、顽强不屈、无私爱心
师:(此过程中要注重指导学生把握关键句子):对个别句子要通过读准语气、语调来揣
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传达出自己的体会。阅读要用心灵去读。)
师:还有没有补充?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么?(采用同学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样测评方式,
将课堂交给学生)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都说得有理有据,这非常好。此外,老师还找到了几处(对于如果
学生没有找到的细节),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心得。
师:本文还写到了哪些人物?有什么作用?(埃文斯、威尔逊博士虽着墨较少,却从侧面
烘托了科考队员不畏艰难、坚毅执着的优秀品质)。
一、温故而知新
师:从古到今,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探险家,如:哥伦布、张骞、徐霞客、杨利伟,还有
我们讲到的阿蒙森、斯科特等(相机出示图片)。探险如此危险,是什么驱使着他们呢?
(探险的意义何在)
明确:认识自然、挑战自我,追逐梦想,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和启迪。
二、联系上下文,揣摩语意
中国现代教育网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师:同学们翻到教材第
163 页,看看课后练习,哪些是你们不会的,会了的我就不讲了。著
名学者陈寅恪在清华大学任教的时候曾说过:“对于教学,会了的我不讲,讲过的我不讲。
”即讲学生不会的,教给你们新的东西。
师:同学们齐读第
2 自然段,注意读出语气、语调,边阅读边思考课后的
1-3 小题。
1、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
的意思是什么?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参考: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之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
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转,本身就说明作者不
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
“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参考: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
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
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变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
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也是他自己所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
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前面讲到了后面就不讲)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
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
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参考:“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过往和他对遥远的祖
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虚无缥
缈,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三、合作探究
师: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
“一个人虽然在不同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
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
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高尚。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
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这是作者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可靠
队员的赞美。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完全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而是许多
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的震撼和启迪。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你得知斯科特一行遇难的消息时候,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或者最想
做的事是什么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伟大的悲剧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