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学点什么做点什么

2012年该做些什么? - 新闻与分析 - FT中文网
2012年该做些什么?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
知道岁末年关将临,不是缘于道路两旁的火树银花,也不是因为受邀参加公司庆典常见的那种不怀好意的短信,更不是因为参加在商店与酒店内举行、用心险恶的圣诞节香水促销活动,而是在这个时节,电脑上突然收到的某些六神无主的公司助理所发的鬼鬼祟祟的电邮,对方负责草拟公司的年终总结或来年的战略规划,电邮的内容大致如下:
“亲爱的‘快先生’,(编者著:泰勒o布鲁尔在《金融时报》撰写"Fast Lane"专栏)
本人负责为一家全球大型零售公司出谋划策,我知道您常去亚洲出差,所以能否就发展趋向、消费者参与以及当今全球性热门话题为我所代理的公司建言献策一番?很不凑巧的是,本人交稿日迫在眉睫,年终总结中需要再添加一些要点。希望能通过电话采访一下您,若是方便的话,烦请赐我15-20条有关门店设计、广告以及如何拓展消费者范围的妙策。您看今天就能完成吗?”
这样的信函,当然可以表述得更为简洁:
“‘笨’先生,
本人最近给某公司当顾问,如今彻底是黔驴技穷了。我之前从未拜读过你的专栏,所以不太看《金融时报》,但有人给我支招,说您或许能赐教一二。本人觉得亚洲应该是我的客户关注的重点,因为各种迹象表明亚洲可能是全球未来发展的引擎。本应该亲自去那儿瞧瞧,但最后还是决定截留下这笔调研经费,权当自己的一部分酬金,这也是我为何给您写信的原因。本人还是个马大哈,把写年终总结这茬子事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真诚希望您能救我于水火之中。年终总结中我放了些市场营销术语,让人觉得自己俨然是个内行。”
这段时间,我每周差不多能收到10封这样的来信,那些倒霉蛋无疑被公司董事会年终报告的负责人逼得团团乱转,对方指示专挑公司诸多“业绩”大书特书一把,以此来提振投资者信心、大幅提升公司股价、以及为来年的股东大会呈上亮丽的答卷。我亲笔回复所有来信时,决定无偿献出这个万能招数,公司助理,中层管理人员甚至CEO只要复制、粘贴、然后算作自己的杰作即可。对于非本专栏范畴的话题(列入公司激励计划的游艇业未来发展趋势或在印度推介乳制品的前景),但又希望本人支招者,本人并不想再建言献策。就来年工作的侧重点(没有先后顺序),本人用PPT的形式,提供一些想法以飨读者:
1.出入方便的车
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商正想方设法通过新型节能汽车来增加自身生态话语权的同时,也许希望重点关注高溢价的小型货车系列,以此来满足新加坡、香港以及日本客户,对方喜欢丰田阿尔法(Toyota Alphards)与尼桑El Grands车、但希望车能具备更多性能。雷克萨斯、奔驰或奥迪车(Lexus, Mercedes or Audi)推出七座型汽车(既非SUV、也非拖挂送货车、出入方便)的市场前景无可限量。
2.简洁便利
英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的食品零售商不要再瞎忙活,到处兜售便利店理念,这样做肯定是四处碰壁,最终离预期目标渐行渐远。要有勇气承认自己不懂如何管好合资企业,并运筹帷幄,把日本全家(Family Mart)和罗森(Lawson)这样的形式推销到更多的国家。
3.魅力攻势
泰勒o布鲁尔上一篇文章
将评论同步到微博
小提示:设置一个头像,将会使您发表的评论更容易受到大家关注。
未经英国《金融时报》书面许可,对于英国《金融时报》拥有版权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FT中文网(或: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经英国《金融时报》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欢迎您 亲爱的书友,请 / 起点中文网,
您的书架(0/5)
| 加入书架书签 |
投推荐票 |
阅读底色..
字体大小..
给本书投月票&|&
打赏作品&|&
给本书评价
更新时间:
字数:2472&&
(快捷键:F8)
扫描起点微信二维码,全民抢答冷知识,拿勋章,赢大奖!
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参与!
各种大奖,轻松拿下!
向朋友推荐 |
本书作者隆重推荐:
本周新人榜第一名
本周最新加入精品频道力作
本周起点人气作者新作推荐
扫码下载客户端
还没有起点帐号?
填写手机号码发送本章节地址到您手机
扫描二维码
(请于24点前激活)  3月对准留学生来说很重要,是美国很多名校发放通知书的“黄道吉日”,在这一时间段发放录取结果的高校分别有:哈佛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最近,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拿到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但很多同学的烦恼也由此而开始。有的学生虽然拿到了大学录取,可是却没接到最理想学校的通知书,那要不要去读呢?如果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没有收到,有没有什么补救方法呢?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在等待九月开学的时间里,又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听听苏州博汇留学专家叶华以北美为例,为大家做一些介绍。  录取通知书到手了 但不是最心仪的学校  张同学已经拿到了加拿大温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他最喜欢的UBC大学录取通知书,却还不见踪影。叶华介绍,这时张同学最该做的是,看清温莎大学的最后确认时间。在等待UBC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期间,也不要错过了温莎大学的最后截止时间。否则万一没被UBC 大学录取,温莎大学也错过,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没有被心仪的大学录取,也不用担心,在国外转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以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大三以前申请转学。因为在北美,大一,大二是基础课,到了大三进入专业课,就不太容易转学了,即使转了,也是意味着更多学分的浪费。  如果非常想读心仪的学校,有时只能走点小弯路。在这里,叶华提醒,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转学,有的学校有要求要达到一定的学分之后,才可以申请该学校的转学生。有的学校有的专业还要规定学生必须学一些指定的课程之后才可以申请转学。这些是有转学想法的学生到校后必须要提前了解的。转学时,一般学校对GPA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申请者只有达到了规定的GPA才可以申请; 其次是SAT 或ACT,当然很多学校对于转学生是不要求这些成绩。同时你的推荐信、PS(部分学校不要求)、ESSAY 等其他很多材料的充分准备同样重要。  可是如果正式被温莎大学录取后,又接到UBC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怎么办?可以向温莎大学致歉,表示对学校的敬意,也表明你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但是学校的定金是不退的。  提醒:各国的录取通知书确定截止时间是不一样的,美国是统一的5月1日,加拿大各个大学的时间都不同。另外,美国很多大学转学生和新生的招生截止时间不同。有的比新生截止时间早一个月,有的晚1个月。所以学生申请时一定要看清截止时间。  一份录取通知书都没有 有何方法可以补救  申请出国留学不是一件容易事,要准备雅思,SAT,还要学正常的高中课程,学生非常辛苦。可万一到现在还是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没收到怎么办?先看一下还没有到截止日期的大学,快点把材料寄过去,这样可以给自己多一点机会。对于已经申请的学校,但还没有拿到结果的,可以再增加一点材料,比如最近又参加了什么活动,或过去的一些闪光点没有能详尽介绍的,可以再补充一些内容寄到学校。实在不行还可以申请春季招生,如果去美国留学,就要等到各大学的秋季录取通知都已寄出,学校才能根据秋季招生的情况,来决定春季招生的名额。  叶华介绍,如果学生准备春季入学,在等待的时间里,可以再提高一下自己的托福和SAT成绩。美国大学很看重学生高中的平时成绩,每所美国大学对申请者的平时成绩、语言成绩都有自己的标准。  很多美国大学会要求没有托福或者雅思成绩的学生需要在学校的语言中心先读一段时间语言,等到语言成绩达到一定要求时,再正式开始本科学业。随着近两年对中国学生的重视,美国大学为中国的高中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例如接机住宿的安排,新生介绍和社区服务等。  提醒:学生在申请学校时,一定要拉开档次,否则很容易全军覆没。  正式录取后你该做什么  很多学生已经拿到了了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欣喜之余该考虑下一步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叶华从日常语言到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为大家作如下提示,希望被录取的同学们能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9月份正式报到时胸有成竹。  听:在北美大学里,老师讲课是用正常语速的英语,不会对国际学生有特别关照。建议同学们在入学前,多熟悉北美校园英语,掌握北美大学有关的词汇和英语语句。英语与中文不同,建立语感很重要。  说:在国内中文的环境下,一般来说,说英语的能力很难有大的进步。最好是与当地人直接对话,但不建议与有口音的人接触太多,因为说英语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模仿对方的用词、语音和语调,所以如果同学一时没有合适的说的机会,到国外后再学习也不迟。  读:首先考虑的是录取学校的网站,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把自己的学校搞懂,因为你在未来的四年时间里使用最多的将是这个网站。  写:英文的写作练习应主要集中在完成作业方面,与国内大学不同的是北美的大学较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业往往不会有固定的答案或结果,主要看的是你的见解。  看:到北美上学要看什么?主要是看懂标记如商标、路标、店名、车名,电视、电影等,因为初到北美进入视野的一切基本上是陌生的,在国内对北美的认识只是管中窥豹。很多人没有到过北美,但凭丰富的想象和媒体的报道勾画出一幅北美的图画,等真正到了北美之后又开始抱怨或指责,其实这些表现都是因为平常功课做得不够所造成的。要想真正了解美国或加拿大,可以多登录各国的生活网站等。  其它:拿到录取通知后,学生第一件事就是要一头扎进网里,与互联网同呼吸共命运,要建立Face book(现在的学生通常被称为Face book一代)、Twitter,而且要熟悉YouTube、MySpace等。  (宋洁婷)||||||||||
最新播报:
[“理”上往来]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
(网络图片)
网络和媒体,请负起责任
校园暴力事件与学校体制、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但又有多少人追问过网络和媒体的责任?
曾经一个名为“某中学女生群架”的视频竟引来30多万网友的疯狂点击,暴力视频之大受欢迎可见一斑。
成年人看到这种暴力事件的报道,更多的是感慨或愤怒,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或许会被那种所谓“新奇的”、“豪迈的”言行所吸引,试着去模仿,进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面对学业的负担、生理心理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很有压力的。父母工作忙,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学校学生多,老师不可能一一关注到。这时候网络和媒体就应当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媒体传播需要把握好尺度,报道校园暴力事件的目的何在?报道就是为了警示,预防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可是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量,而过多渲染暴力成分,过细再现暴力情节,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无论在分辨能力还是选择能力方面都不太成熟,什么是积极的,什么是万万碰不得的,他们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加大监管惩治力度,减少对不良现象的过度渲染,让孩子健康成长。(酉柔)
成人的世界不该只有冷漠
十几岁,身着校服,却对同学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当事人所处的花季年华和其行为的反差,确实让人触目惊心。我告别中学时代不算太久,还能够清楚记得自己在那个阶段的状态,虽然在大人眼中,我听话懂事,但必须承认的是,那些懵懂、盲目、过激的想法也曾出现在我的脑海。我庆幸自己的成长道路没有走偏,也没有遭遇令学生闻风丧胆的“姐妹党”……
作为同龄的旁观者,我明白校园暴力事件绝不是一时兴起,这些所谓的“施暴者”也绝不是一天炼成的。“人之初,性本善”,成人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还总是将问题上纲上线。动辄被冠以“问题青年”的帽子只会压得这些孩子喘不上气,他们的叛逆心理也因此更加强烈。
校园暴力事件必须得到妥善解决,但需在保护当事人脆弱心灵的前提下。希望成人世界中的旁观者都能放下身段,不要一味地指指点点。偶尔想想自己的过去,尝试着理解这些青春期的成长有多么艰难,那些青少年遇到困扰时有多么脆弱,或许事情就没有那么复杂困难。(张文尧)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应该学点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