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长春建筑工程学院的画册在哪能买到?

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将展出并被收藏
摘要:新闻回放:刘泽贤,74岁,喜欢长春老建筑,退休后计划画100幅长春老建筑的钢笔画,出一本画册,将珍贵图像留给下一代。他曾向本报求助(详见本报日B01版),征集长春老照片做参照。如今,一年过去了,老人创作110幅长春老建筑钢笔画,老人连同他的钢笔画,被网友称为&留在笔尖下…
推荐关键字
  新闻回放:刘泽贤,74岁,喜欢长春老建筑,退休后计划画100幅长春老建筑的钢笔画,出一本画册,将珍贵图像留给下一代。他曾向本报求助(详见本报日B01版),征集长春老照片做参照。如今,一年过去了,老人创作110幅长春老建筑钢笔画,老人连同他的钢笔画,被网友称为&留在笔尖下的记忆&。  74岁的刘泽贤用钢笔作画,描绘着长春老城的图画,带着我们向前追忆百年。  这些天来,我们一直在钢笔画中追忆,那些褪色的老建筑,那些还留在城市中的一街一角,品味着历史&&  几天来,好多人被带入这回忆中,讲起那些深藏于心底的记忆,整理这些故事时,我们发现,还有许多人用自己方式留住那些记忆。几天来,老人的画在本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被转发评论500余条,阅读6万余次,如今刘泽贤的画作也有了归宿,老人愿意把画作送到长春市方志馆展出并收藏。  61岁的李贵军&&&  我也画过消失的民宅  细腻的笔画中,刘泽贤让许多长春老建筑重现读者眼前,看到这些画作,61岁的李贵军如遇知音,因为,他也喜欢绘画,还曾用碳素笔记录长春消失的民宅。 &这个院落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老人指着一幅画作说,这幅画是自己照着之前拍的七张照片画的。日,他带着相机先去了长春文庙,拍摄了文庙各个角度的照片,然后又骑车在桃源路、大马路一带转,当他走到积善一胡同附近时,看到不少青砖房&古香古色&,于是拿着相机走进了院子,&这七张照片就是我从院子的不同角度拍摄的。&李贵军说。&当时院子里的一位居民还说,有剧组曾在这院子拍过电视剧。&那次之后,他一直没时间再去,直到去年,他再去寻找当初的那个院子时,发现已不见了踪影。  73岁的马维俊&&&  那幅&悦来栈&是我画的  对于73岁的长春市民马维俊来说,长春老城,在记忆中,那曾是相当现代化的都市。  1947年,不满10岁的马维俊跟着父母来到长春,对这个整天面对着土坯房、从没离开过农村的孩子来说,当年的长春让他格外迷恋。  &好多欧式建筑,太漂亮了!&从小,马维俊就喜欢画画,一来到这儿,他便喜欢了这里,每天,他都要到街头写生,最喜欢画的就是老建筑。 后来,马维俊学了油画,最喜欢画的就是站前的&悦来栈&,那个地方他不知道画了多少回,唯一留下的就只有一幅。后来,&悦来栈&被大火烧毁,他为了纪念这个地方,又创作了一幅油画,画面上&残垣断壁&的建筑,以及画面上悲伤的人,都在谴责着当时的历史。他把这幅画送给了一位朋友,巧的是,他的这位朋友正巧也看到了报纸,在我们追忆&悦来栈&时,他拿出了这幅画作,如今这两幅画作一个&完整&,一个&残缺&,却完整地记录了那个曾经名噪一时的长春老建筑。  53岁的万承欢&&&  34年前,我曾画过小南站  这些日子看到刘泽贤老人画的长春老建筑,53岁的长春市民万承欢想起来,34年前,曾经画过一幅水彩小南站。  万承欢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父母看他喜欢,还特地请了一位美术学院的老师辅导他。1979年,19岁的他打算考一所美术学院,于是在考试之前,他就背着画板去写生。人物、风景、建筑都是他画笔下的常客。 &我当时在现场画了两个多小时。&万承欢回忆说,他觉得小南站这座建筑挺特别的,就选择把它画下来。&当时周围都是菜地&,现在小南站已经变模样了,这幅画也成了一种纪念。  71岁的周亚坤&&&  当年东三马路有个戏园子  长春市民周亚坤今年71岁,这几天,看到刘泽贤老人钢笔画中长春四大城门,勾起了她的回忆。周亚坤家1948年以前住在东三马路,&南门&附近,那时候家里做帽子生意。&东三马路有一个很有名的戏园子,我家就住在对面的小白楼里。&小时候,父亲还曾带她去看过戏,她清楚地记得那个戏园子分两层,一楼有座椅,二楼是木台阶,戏台也不是很大。&小时候能看上一场戏已经很开心了。&老人说,离她家不远也有一座小白楼,听母亲说,那里住着张作霖的干女儿,那人喜欢穿男装,可她却从来没见过。 周亚坤说,1948年,她和母亲、哥哥、姐姐去了辽宁,&当时没有城门,秃秃的,就算有护城墙,也很破很矮。&2004年她才回长春定居,&我一下火车,就雇了辆三轮车,让师傅带我去那些记忆中的地方。&她从火车站沿着大马路走到三马路,到了以前的家,也到了那个曾经记忆深刻的&南门&。  45岁的刘巍&&&  我在&道胜洋楼&读的小学  华俄道胜银行是长春旧城内为数不多的楼房,也是第一栋由外国工程师设计的真正意义上的&洋房&,俗称&道胜洋楼&。整座建筑华丽精致,极具俄罗斯传统建筑的风格。 &我小时候就是在道胜银行的楼里读的小学。&45岁的读者刘巍回忆说,小时候,他家就住在西三道街84号,对面就是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当时是双桥小学的教学楼。&我清楚地记着,当时楼里的地面是大理石的,楼梯是旋转式的。&在刘巍看来,自己的母校绝对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当时长春市没多少建筑,它给人的感觉很壮观。&在他的记忆中,楼顶有两个四方形铁建筑,&可能是一种装饰吧&,当时学生们都叫它们铁帽子。而楼顶的阁楼,刘巍小时候也去过,&有个小窗户,和欧洲的那种建筑一样&。  关注  本报推&微画展&帮老人圆心愿  刘泽贤创作钢笔画后,一直有个心愿,想要展出来,让更多人了解长春的历史。  本报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在新文化网上给老人开办了&微画展&。这几天,老人的画也在网络上被网友们所关注,本报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几天来,被转发评论500余条,阅读6万余次,&微画展&也被近千位网友点击浏览。  好多网友都非常喜欢老人的画,赞叹老人的画功与用心,老人用钢笔画留住了那段历史。  网友&宝马白驹&:喜欢建筑&&更喜欢老建筑&&那是记忆&&  网友&启韬资讯&:老人都凭记忆来画画各自的城市,给后人留点记忆吧! 网友&柯瑞娜&:这才是画家!  长春市方志馆将收藏老人钢笔画  刘泽贤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引起了多方关注,连日来,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志馆管理处处长孙彦平对老人画作产生了很大兴趣,&如果老人愿意,方志馆有意收藏老人画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向市民展出,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春的老建筑。& 孙彦平说,长春市方志馆现正在筹建阶段,有意收藏能反映长春地方历史的作品、资料,建成后,将面向全体市民,属公益性展出,届时市民可以免费参观,&刘泽贤老人的钢笔画为再创作作品,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长春的历史风情地貌,展现长春人热爱长春的情怀,因此将来有意收藏。&对孙彦平的提议,刘泽贤老人表示待长春市方志馆建成后,他愿意把画作送到那里展出并收藏。
(责任编辑: 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20日 预展地点:预展时间:日-29日预展地点:北京京瑞国际温泉大预展时间:日-29日预展地点:北京好苑建国酒店(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价格(元)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硬精装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16开
版次: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装订:平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小8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装订:软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装订:硬精装
开本:大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2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1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2开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2开
装订:硬精装
装订:硬精装
版次:一版一印
装订:硬精装
装订:平装
开本:12开
装订:平装
装订:硬精装
开本:16开
版次:初版
装订:平装
开本:16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大16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2开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12开
装订:硬精装
开本:12开
装订:平装
《中国》大画册……到页钢笔画带你穿越长春 欧亚新发原名宝山洋行
[导读]刘泽贤,74岁,喜欢长春老建筑,退休后计划画100幅长春老建筑的钢笔画,出一本画册,将珍贵的图像留给下一代。
刘泽贤,74岁,喜欢长春老建筑,退休后计划画100幅长春老建筑的钢笔画,出一本画册,将珍贵的图像留给下一代。他曾向本报求助(详见本报日B01版),征集长春老照片做参照。如今,一年过去了,老人创作了110幅长春老建筑钢笔画,老人连同他的钢笔画,被网友称为&留在笔尖下的记忆&。 
&宽马路,四排树,圆广场,小别墅。&人们常用这样的语句描述长春的美丽,美丽的背后,是历史的印迹。长春有2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有部分老建筑散落在城市中间。刘泽贤用钢笔绘制着这些老建筑,用画作展示着一个又一个城市的记忆。带着对往昔的回忆,我们再次起程,寻访那些老建筑,它们代表着那个年代,它们身上承载着城市的历史,甚至故事&&
长春最早的现代化旅馆
原来名称:大和旅馆
建成年代:1909年
记者踏访:11日,风雪中,春谊宾馆像一位端庄的老妇,宁静优雅。这座维也纳分离派建筑,一直保持着特有的风格。走进宾馆大厅,第一眼便会被楼梯缓台上的玻璃海鸥壁画吸引,虽经百年沧桑,却依旧富丽璀璨。
历史寻踪:&大和旅馆是当时最奢华的旅馆。&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说,大和旅馆建于1909年,当时相当奢华,建筑呈马蹄形,对称式的立面,是很流行的艺术风格。旅馆内设施现代化,有24套标准客房,配备电力、自来水、下水道和暖气,1925年又增加煤气设备,是长春最早的现代化旅馆。 当时入住的旅客都&有头有脸&,因为多是日本人,所以百姓恨之入骨,把这里起名&汉奸楼&。1948年长春解放后,旅馆由长春铁路管理局接管,更名为铁路宾馆,仅供内部使用。1955年宾馆正式移交给吉林省使用,更名为吉林宾馆,是第一家省级宾馆。1975年取长春友谊之意,更名为春谊宾馆,沿用至今。
形状像舰船,是当时最高建筑
原来名称:宝山洋行
建成年代:1938年
记者踏访:这座当年如舰船一般的建筑,如今看来,因西部楼体加高,只依稀有一些模样。外墙上挂着巨型广告,当年屋顶花园和咖啡馆早已不复存在。 历史寻踪: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方志馆管理处处长孙彦平介绍,1932年,宝山洋行的原址是宝山火柴厂,1937年建设宝山洋行。1938年,落成营业,主营东西洋货,营业面积达5000平方米,经营品种6000余种,其规模当时是最大的。该楼当时是市区最高建筑,从旋转楼梯上去,可以俯瞰市容。宝山洋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楼被设计成&船型&,因为此楼所处地块因两边道路所限,呈楔形,所以此建筑平面布局也呈楔形。这栋楼现为长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平大戏院
曾是长春唯一向公众开放图书馆
原来名称:满铁长春图书馆
建成年代:1910年
记者踏访:这座黄色古老的单层日式房屋矗立在人民大街旁边,阳光下,显得有点突兀,而联系周围的其他建筑,仿佛又本该如此。虽然大门紧闭,仿佛仍能嗅出久远的书香。 历史寻踪:孙彦平说,长春最早的图书馆出现在1910年,当时同时出现两所,一所是由长春府劝学所倡导,由长春地方士绅捐款创办的;另一所就是由日本满铁长春地方事务所创立的。长春府劝学所图书馆设于1910年夏,主要为学界服务,所以外界并不知晓,公众利用不多。同年11月3日,满铁长春图书馆设立,当时叫&满铁长春图书阅览场&,在一所小学校内,后来图书馆几次搬迁,1931年才固定在人民大街。据1925年统计,该馆有藏书6944册,年阅读量达到11000多人次。这家图书馆也成为当时唯一的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一直以来,这里都是作为图书馆使用,直到1958年才改为电影发行公司办公地,今为&和平大戏院&剧场。
饭店中的餐具都是空运而来
原来名称:伪满中央饭店
建成年代:1932年
记者踏访:当年这座坐北朝南的深灰色漆面大楼,如今已变成手机卖场,蓝色的建筑材料将这个建筑包裹上,已经看不出她原来的模样。寻找对&长春饭店&的记忆走进这座建筑,原来大厅两侧的贵宾休息室已被隔成商铺,正门内一楼、二楼天井处也不复当年。原来楼顶的观景铁塔也变成了一座地球仪装饰。&楼里的格局已经变了很多,但楼梯没变。&在长春饭店工作多年的黄先生回忆说。 历史寻踪:日,大资本家刘仁斋在繁华的丰乐路(今重庆路)建成一座大饭店,名为伪满中央饭店,并于日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中央饭店是一座坐北朝南的深灰色漆面大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营业面积只有400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分别设有高档轿车库、中式和日式餐厅、舞厅和旅馆。正门内一楼、二楼天井处为乐池。楼顶平台是露天冷饮场,中央最高处是一座观景铁塔。当时中央饭店有许多精美的餐具,均是从日本定制,空运到长春的。1950年,饭店更名为&长春国营食堂&,上世纪60年代,这里更名为&长春饭店&。
五商店曾是座四层白色小楼
原来名称:三中井百货店
建成年代:1936年
记者踏访:这座当年最高档的百货店,改变了太多太多。主楼加高,后盖的北楼加高,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站在对面,丝毫感受不到她的历史气息,真正的&脱胎换骨&。 历史寻踪:&在长春提起百货大楼,几乎无人不知,但大家或许不知,它的前身是日本人建造的百货商店。&施立学说,它是重庆路上的&元老&,这个百货商店在很多吉林百姓口里被称为&五商店&,它最初的名字叫&三中井百货店&又称&三中井洋行&,于1936年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座四层白色小楼,是日本人中江胜治郎开设的株式会社连锁店。当时这里的售货员多是日本人,前来购物的中国人都是&上流社会人物&,衣冠不整者不许入内。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安波]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长春羿尧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吉ICP备号-2 吉B-2-4- E-mail:老人的长春老建筑钢笔画将展出并被收藏
要更好地理解一部影片的倾向,最好先理解它是如何表现其倾向的。
汽车是一个完全的自我空间。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加入到我的收藏主题
微信二维码(C) 58.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春建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