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经街西面的小区叫什么?石家庄什么时候下雨可以完工呢?

 当前位置: >> 
2014年利民惠民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发布时间:                  来源:石家庄文明网
<font style="font-size: 12pt" color="#333399" face="楷体_GB年11月12日,省会迎来第一百个好天气
赞皇县许亭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领到了免费的课本
  利民惠民十件实事全部完成——一线追访感受幸福节拍
  在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家庄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截至去年12月底,2014年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政府确定办好的提升供热质量、缓解交通拥堵、整治老旧小区环境、缓解“入园难”、改造提升公园广场、丰富石家庄市民文化生活、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保证饮水安全、开展助残行动、山区贫困学生免费就读利民惠民10件实事,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既定任务目标。
  提升供热质量
  任务目标:对全市100个老旧小区的二次管网和换热站进行改造。
  进展情况:实际确定的改造任务为101个老旧小区。全部改造工作已于日前完工,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保证了供热工作的正常进行。
  记者追访:暖气比往年暖和了
  在位于休门街和东风路交叉口的121号院,记者在现场看到,曾经的管网改造施工场地已清理完毕,可以明显看出已改造完成的供热管网,直径比老管网粗了很多,外壁的保温材质也有所不同。据介绍,管道加粗后,供热质量就会大幅提升,新使用的保温材料有很强保温性和防水性,可有效防止温度流失,保护管壁不被腐蚀。
  离121号院不远处就是外贸宿舍,走进居民张永兴的家里,一股暖流迎面而来,与门外的严寒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前一到冬天,窗户门子都关着。2014年改完后,在家只穿个单衣就行了。”张永兴说。据了解,外贸宿舍已经建成20年了,供热二次管网一直没有进行过维修,跑冒滴漏现象严重,2014年实施的二次管网改造,为保证今后的供热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外贸宿舍后勤管理负责人陈建国说:“以前,老管子总出问题,一修就得停整栋楼,现在哪儿坏了修哪儿,问题也很少出现,居民都很满意。”
  在红旗大街的好景园小区,记者在位于小区西北角的锅炉房发现,一台新型燃气锅炉正在进行供热,崭新的炉壁在厂房内十分显眼,燃气锅炉跟以往的烧煤锅炉相比不仅供暖效果好了,而且更干净环保。 小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7月份开始,小区对锅炉和二次管网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新锅炉可以保障小区内6万平方米、672户的正常供热。小区居民位女士说:“现在家里特别暖和,你看,温度计显示都到23摄氏度了。”
  “冬季供暖保证市民家中的温度,管网质量是关键,一些老旧小区供热管网年久失修,极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影响供热质量。”石家庄市供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各区、各供热公司的调查、摸底,2014年确定改造的老旧小区共100个,其中部分小区为“串改并”施工,还有一部分小区为二次管网和换热站的消缺和改造,在此基础上,还对供热设施进行了检修,对检修落后、存有供热隐患单位派专人驻场督办,确保了2014年冬季供暖工作的顺利进行。
&&& 缓解交通拥堵
  任务目标1:对槐安路、二环路10处路口进行渠化改造,缓解槐安路、二环路交通拥堵问题。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共完成和平路中华大街口、和平路体育大街口、合作路新合街口、胜利大街平安大街口、裕华路大经街口、平安大街裕华路口等12个路口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任务目标2:提升改造主城区100条次干道和小街巷。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100条次干道和小街巷提升改造任务已圆满完成。
  任务目标3:打通民生路等4条断头路。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民生路(建设大街—平安大街)工程、通园街(东岗路—塔南路)工程、建通街南延工程、贾商路(裕翔街—体育大街)工程已全部完工并全线通车,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4:完善交通诱导系统,通过控制左转、设置单行道等交通组织形式,建立区域微循环。改革停车管理体制,优化静态交通秩序,清理规范“三车”运营。
  进展情况:在2013年完成智能交通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开展二期工程建设。目前,招标工作已完成,进入施工阶段。截至2014年12月底,市区道路共实行“禁止左转”措施128处、“禁止右转”措施20处、“禁止直行”措施12处,新增单行道18处,同时,为保证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市交管局还新增了36处电子警察进行违法抓拍;完成治理市区交通组织类堵点19处;累计劝返“三车”60113辆次,查扣17256辆次,拘留226人。考察了国内5个城市的停车管理先进经验,对市区道路停车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组建了市区道路停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石家庄市区道路停车场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并于日正式启动实施;对全市道路停车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对乱停乱放、停车不入位、占压盲道等违法停车行为进行了重点查处。
  记者追访:让城市“血脉”更畅通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它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并直接影响着市民生活质量。2014年,在机动车迅猛增长、地铁工程占据主干道的大背景下,石家庄市通过提升改造主城区100条小街巷,疏通“毛细血管”,打通断头路“接骨术”,渠化改造路口“通关节”,辅以设置禁左、单行道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畅通了路网微循环,有效盘活了市区交通。
  家住常青园的王瑾女士每天下班都要开车经过和平路与体育大街口,这里由西向东左转曾是件让她头疼的事——高架桥下高峰时段时常能压车六七百米。而从2014年开始,她突然发现这里压车的情况竟然大为减少。
  变化是在她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交管、城建部门在高架桥下实施了渠化改造的“小手术”:利用桥下空间增加了一条左转道,并在距路口150米处增加了一个双向调头车道分流车辆,施工量不大,却让路口通行能力提升了一半。
  像这样的花钱少、见效快的路口改造工程,去年我市共完成了和平路中华大街口、胜利大街平安大街口、合作路新合街口等12处,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
  同样让石家庄市民感到欣喜的,还有石家庄市的100条小街巷整修工程。此项工程着眼于改善市民日常出行,将服务一直延伸到了百姓家门口。
  市民冯先生在北宋路与煤机街口处经营着一家五金店,提起这里曾经的坑洼路面就忍不住“吐槽”:“以前这里北边有个明坑,南边还有处暗坑,骑自行车从这过的人,好多都过不了这两道‘关’。”而如今,坑洼路被平坦的马路取代,尘土飞扬的便道铺上了彩色的透水便道砖。“晴天尘土少了,雨天泥水少了,店里生意都好了。”冯先生高兴地说。
  如果说小街巷改造是疏通城市“毛细血管”,那么打通断头路就像是“接骨术”。站在新打通的民生路平安大街与建设大街段,双向两车道的马路平整宽阔。用休门村回迁户许先生的话说,现在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民生路”。
  除民生路外,通园街、建通街、贾商路等3条断头路也均于去年12月底全线通车,架起一座座“民心桥”。
  在路口改造、整修小街巷和打通断头路等“硬件”建设外,石家庄市还加强了交通“软件”管理。
  新的一年里,百姓生活必将更加路畅心宽。
  整治老旧小区环境
  任务目标:对100个老旧小区道路、路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实际完成对277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的改造,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记者追访: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2014年以来,石家庄市通过房屋整修养护、环境综合整治、配套设施建设等,加大力度实施老旧小区改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旧貌换新颜。
  昨日,记者来到青园小区看到,寒风瑟瑟,统一着装的保洁人员正认真地清扫街道,小区内主干路、楼前小道被打扫得干净整洁,私家汽车不仅进出有序,而且都是按照停车线停放。据介绍,近年来,该小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提升,建成了420余平方米的居民综合服务中心和310余平方米的日间照料中心,重新布设供热管线,整修升级2个公园广场,还在重要位置安装33个红外监控探头,对各主要出入口进行了更新和改造。2014年,由政府出资将物业引入该小区后,小区卫生、治安水平进一步提升。“眼下,小区街道一条比着一条的干净,‘一车一卡’还封住了非小区居民车辆进入的口子,比以前住得不仅舒心而且更放心。”青园小区居委会主任李凤萍说。
  位于长兴街的油漆厂宿舍经过整治,居住环境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该小区居民告诉记者,过去的坑洼路面不见了,换成了平整宽敞的水泥路面;过去各家各户的小菜园不见了,变成了整齐划一的花池,以及碧绿的冬青所围护的月季花;过去灰霾的楼体不见了,换来了装饰统一的楼房;过去七扭八歪,随时会倒塌的生锈的栏杆不见了,换来了粉刷一新、围挡严密的透绿栏墙……
  新石小区拆除了私搭乱建,联盟小区垃圾卫生死角不见了,信达花园小区安装了摄像头,联强小区建成了“小公园”,石铁中南生活小区装上了崭新的大门……2014年,一批老旧小区在石家庄市老旧小区改善这一“春风”吹过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环境的显著提高让居民纷纷称赞。
  缓解“入园难”问题
  任务目标:新扩建50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50所幼儿园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实际完成投资9327.3万元,其中竣工项目30个,竣工面积4.6万平方米,在建项目20个,在建面积4.2万平方米。
  记者追访:50所公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
  亚龙花园小区居民孙云燕的孩子,2014年,如愿进入离家不远新建的长安区第六幼儿园。
  提起这件事,孙云燕小两口乐得合不拢嘴:“附近小区不少,之前,除了较远地方有所公办幼儿园外,其余都是私立幼儿园。”
  孙云燕说,家长们都愿意孩子到公办幼儿园就读,因为公办幼儿园收费低、教师稳定、教学规范。但是,仅仅一所公办幼儿园,根本解决不了附近小区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每年招生时,家长们都是急得团团转。
  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建设相对滞后,以及居民小区配建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应建不建、建后不交”等问题。
  为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解决区域内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2014年,我市教育部门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春蕾工程”,计划在市内五区、高新区及无极、新乐、晋州、井陉等8个县(市)新扩建50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
  作为50所新扩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之一,2014年秋季开学,长安区第六幼儿园迎来了首批160个入园儿童。
  “占地3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多个孩子。”园长范蕊告诉记者,首批160个孩子来自附近四个小区,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内设施设备先进,每间教室都配备了钢琴、多媒体、电脑等教学设备,安装了新风超净化空气系统、太阳能衡温系统、直饮水等。还建有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各种活动室、盥洗室、儿童保健室及宽阔安全的户外活动场地。
  改造提升公园广场
  任务目标1:新建10处街旁游园。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已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新建10处街旁游园,总面积约88.5万平方米。10处新建街旁游园为丰华园、东王回迁绿地、众美凤凰城绿地、子龙大桥东、两侧绿地、勒泰广场、107国道北绿地、建设大街杜北游园、友谊大街街旁游园、万达广场东西两侧游园。
  任务目标2:对15座公园广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共对全市13座市管公园和17座区管公园进行了集中整治,超额完成任务目标,累计铺装修缮园路广场5.4万平方米,补植乔灌木2.3万株,绿篱1.2万延米;清理或关停、规范管理经营项目103项,拆除违规项目9处、1.1万平方米。
  记者追访:公园里的小广场边新设了衣帽架
  公园里的设施不仅新了,而且更人性化了;街边也新增了不少绿地游园……在2014年我市实施的利民惠民十件实事中,市园林部门对30座公园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并新建了10处街旁游园绿地。
  昨天一大早,家住裕西公园附近的李大妈来到园内的“你好广场”,做完热身后,将大棉袄脱下来挂在了广场边的不锈钢衣帽架上,又轻装上阵,“以前都把衣服搭在石头上,不仅容易沾土还影响别人,现在终于有地儿挂了。”
  记者在裕西公园的“你好广场”上看到,广场西北角设置着一组高1米多的不锈钢衣帽架,分上下两层,共有68个亮闪闪的不锈钢衣帽钩,不仅可以用来挂帽子、水壶等,还能挂厚重的棉衣服。
  该公园管理处主任苏福成告诉记者,在2014年的公园升级改造中,为方便晨练的市民,他们在园内各广场边新设置了15组不锈钢衣帽架。同时,对园内的绿地、围栏、道路和公共卫生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仅草坪就新增了1万多平方米,还新设了50个垃圾桶、50个座椅等公共设施。
  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市政府2014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有关要求,他们利用春季和秋冬季两个时间段,对全市13座市管公园和17座区管公园进行了集中整治,设立了便民服务站,对经营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
  2014年秋冬季,13座市管公园广场和17座区管公园广场的提升改造工作也全面启动。截至2014年年末,共铺装修缮园路、广场5.4万平方米,补植乔灌木2.3万株、绿篱1.2万延米;清理或关停、规范管理经营项目103项,拆除违规项目9处、1.1万平方米。
  在对公园、广场实施升级改造的同时,2014年以来,石家庄市园林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大力开展了街旁游园(绿地)建设,广大市民交口称赞。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任务目标:对全市现有的51个街道办事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提档升级,配备必要的文化活动器材。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市、区(管委会)两级已完成了对51个市区文化中心演出器材设备的配备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记者追访:社区居民娱乐生活更加丰富了
  有人在读书,有人在练书法,还有人在对弈沙盘……窗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是一派热闹景象。这是现在经常出现在跃进路街道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的一幕。作为2014年石家庄市实施的利民惠民十件实事之一,市文广新局对市区51个街道办事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提档升级,让这些活动中心真正成为了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跃进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孙晓洁告诉记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档升级后,有文化室、健身室等,还给我们配备了手风琴等设备,大家的学习、娱乐生活更加丰富了。
  据介绍,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由政府主办,是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综合文化场所。从2009年开始,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所需设备购置经费,予以定额补助。标准是每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4万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负担50%,即中央补助12万元,省、市、县财政按比例负担12万元。
  为切实把政府利民惠民工程落到实处,石家庄市文广新局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积极协调财政,追加经费,并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区配套标准,要求各区文广新局主动向区领导汇报、积极与财政沟通、指派专人具体负责、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保证了资金及时到位。为能充分发挥配置器材作用,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此次提档升级采取了分级采购方式,使配置设备更有针对性。
  石家庄市文广新局局长李波表示,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档升级,充分体现出石家庄市政府对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今后,我们会利用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这一平台,充分发挥配置器材的作用,积极组织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达到以文乐民、以文聚民的效果。
  建设全民健身中心
  任务目标:启动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12月底,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第一、二段已完成地下2层主体工程和地上2层钢柱、钢梁安装(北侧已到顶),钢结构地上5层(局部为5层)钢柱、钢梁和楼承板已加工制作完成;第三段已完成地下2层钢筋绑扎和墙柱混凝土浇筑;第四段已完成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和基础底板支模。专业管线预留预埋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
  记者追访:打造省会的健身家园
  2014年,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被列为我市利民惠民十件实事之一,现在,这些健身家园建成什么样了?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位于体育大街与跃进路交口的施工现场,尽管7米高的建筑围挡把施工现场围得严严实实,但健身中心的主体建筑已突破了围挡的束缚拔地而起。
  石家庄全民健身中心是在原石家庄游泳馆原址上破土动工的。建于1990年的游泳馆,曾经寄托了许多市民的美好记忆,但随着时光流逝,游泳馆单一的功能已无法满足市民更高的健身需求。2014年,作为我市利民惠民十件实事之一,游泳馆被拆除,全民健身中心工程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
  据项目办公室总负责人王日增介绍,在建的石家庄全民健身中心占地面积15525平方米。中心建成后,日均可接纳超过两千人次健身锻炼。
  按照计划,我市全民健身中心主体建筑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将会被打造成室内综合健身场馆,设置慢跑、瑜伽、乒乓球等多种类健身设施。建筑的第三层,是一座综合游泳馆,它不仅拥有先进的泳道,还会增加专业的跳水池和跳台、跳板。此外,整个中心还计划进行休闲、娱乐方面的综合开发。
  王日增告诉记者:“全民健身中心立项前,我们曾先后到上海、南京、太原等城市进行了考察,参考借鉴国内高水准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经验,下决心把健身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水准。例如,游泳池的水循环系统,未来就会参照水立方的奥运标准进行铺设。”
  预计到2016年“五一”前后,崭新的全民健身中心有望正式对外开放。届时,这里将会成为省会的全民健身家园。
  保证饮水安全
  任务目标:新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8处,单村集中供水工程210处,解决310个村、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进展情况:已于2014年11月底提前圆满完成任务目标。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新建联村水厂18处,单村供水工程210处,解决了310个村、5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记者追访:深山村里也通了自来水
  “俺们这深山村里,也通上自来水了,以后再也不用到邻村拉水了。”1月16日,记者来到灵寿县砂子洞村,村民侯明亮高兴地拉着记者到他家,看新接通的自来水管。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地流出,老侯的脸上满是兴奋。
  砂子洞村只有700多人,由于居住分散,多年形成了9个自然庄,有的自然庄只有40多户,不足百人。“这几年天气干旱,俺们村每年都有三四个月吃不上水,村民们只能到邻村去拉水,真是苦不堪言呀!”村主任袁伟山感慨地说。
  2014年,砂子洞村吃水困难问题被列入我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吃水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9月份的时候,县水务部门就派出专门的队伍过来勘探水源。由于俺们村住的分散,最后在山里建了八处引泉管道,还在山下新打了一眼90米深的机井。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去年11月份,家家户户终于通上了自来水管道,那天村民们高兴得像过年一样。”袁伟山说。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事关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连续多年把此项工作列为利民惠民10件实事之一。2014年5月我市在省级任务下达后第一时间动员部署,并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石家庄市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和4处千方万人以上单项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第一批通过了专家审查和省发改委、水利厅的审批,为尽早开工羸得了时间。
  同时,为了把实事做实,市水务部门在建设管理中,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行业有关规范要求,严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施工队伍、材料设备和项目验收”五个关口,并随机抽检,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我市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管护模式,做到了工程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持久发挥效益。
  开展助残行动
  任务目标1:为1000名贫困听力障碍人员免费配发助听器工作。
  进展情况:该项工作已于日完成。
  任务目标2:为3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药物工作。
  进展情况:该项工作已完成,市、县(市、区)按照1:1的比例共计投资150万元。
  任务目标3:为200户残疾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工作。
  进展情况: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
  任务目标4:为1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工作。
  进展情况:截至2014年6月底,该项工作已圆满完成。
  记者追访:让残疾人士感受到温暖关爱
  “现在我把声音打开了,听得见吗?”“嗯,能。”“您今年多大了?”“52了。”“太好了,现在说什么都能听见了……”近日,在长安区残联,工作人员正在为全区最后几位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验配助听器。经过初检、听力测试、配戴安装、调试等过程,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听力障碍患者调试好了助听器,并细心地指导他们使用和保养助听器的方法。
  “戴好以后,说什么话我都能听见,清楚,高兴!”52岁的中度耳聋残疾人张栓奇拿到新的助听器,迫不及待地戴上试用。他的妻子说,他们夫妻都有残疾,收入有限,以前的助听器用过了年限,却没舍得更换:“现在政府给我们免费配一副新的,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而且比原先的还好用,真是太感谢了!”
  据介绍,2014年石家庄市共投入450万元,对全市1045名贫困听力障碍者进行了免费验配、发放助听器,通过佩戴助听器进一步补偿他们的听力功能,帮助他们早日回到有声世界。
  近日,石家庄市残联工作人员来到栾城区孟董庄贫困精神病患者刘军的家中,为他发放了一张“服药补贴救助卡”,凭此卡,刘军的家人每年都可以领到价值500元的精神疾病治疗药物。
  刘军属于重度二级精神病患者,患病多年,没有任何收入,服药和治疗的费用都靠姐姐东拼西凑想办法:“他需要长期吃药,如果没钱了不去拿药,就会犯病。所以这个补贴对弟弟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像刘军一样,不仅就业难,而且需要长期服药和家人监管,给家庭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我市残联开展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服药和住院治疗救助工作,帮助了2000多人。在2014年开展的为“3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服药补贴救助项目”每人按500元标准给予补贴,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市残联康复部陈志全介绍,这个补贴项目是我市近几年来辐射范围最广、救助数量最多、投入资金最大的一次救助,而且不仅是2014年,今后每年都将为贫困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一次药物补贴。
  山区贫困学生免费就读
  任务目标:为山区6县56所学校转移安置的12356名深山区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生活、交通补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吃、行全免费。
  进展情况:2014年,共资助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9446人次(春季学期10718人次,秋季学期18728人次),累计发放专项补助资金万元,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圆满完成任务目标。
  记者追访:山区贫困生吃上了“免费午餐”
  “白菜粉条炖豆腐、鱼香肉丝……”这是1月15日赞皇二中食堂的午餐菜谱。每位就餐的学生排队划卡就餐,深山区贫困学生卡内的费用全部来自于财政补贴。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往卡里打1200元钱,不用个人再充钱。”深山区学生秦慧格高兴地说。
  “孩子到赞皇二中读书后,没给家里增添一点负担。”学生胡志丛的母亲说。胡志丛的家在赞皇深山区,从家到县城要走15公里的路,包括很长一段山路。自从胡志丛到赞皇二中就读后,不仅在学校每天的饭费、就连每周回家坐车的费用,政府都给全部报销了。
  “政府给深山区贫困学生每学年补助2400元的餐费,分两学期打到卡内。每年补助交通费450元。学校还设有贫困学生奖学金,每人每年500元,约有200多名在校学生可以获得。”该校副校长高瑞朋给记者算了笔账。
  2014年,1万多名深山区孩子和赞皇二中的山区孩子一样吃上了免费餐,坐上了免费回家车。
  根据《石家庄市“下山扶贫教育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市财政局和市教育局制订了《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根据此项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受助学生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其中小学每生每天补助8元,每年补助生活费1760元;初中每生每天补助10元,每年补助生活费2400元,初中每生每年享受交通补助450元。(石家庄日报 编辑:孙梦影)
【】【】 回到顶部
相关新闻:石家庄道路改造:11月15日新胜利大街道路工程完工
来源:燕赵都市报
燕赵都市报记者 任学光
为全面改善省会交通环境,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利用今明两年实施18项道路改造和优化管理项目。其中备受关注的新胜利大街将在今年11月15日前完成全部道路工程。
1 槐北路(休门街—平安大街)年内打通
2013年,省会将实施11个交通改善项目。
1、槐安路(普园街—青园街)辅路改造工程:各增加一条左转和右转车道,增加左转掉头车道。5月底前完成。
2、华新路(胜利大街—建设大街)非机动车道改造工程:增设非机动车道,实现机非分离,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6月底前完成。
3、建设大街跨铁路桥以北东侧150米非机动车道改造工程:增设一条非机动车道,原有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道,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6月底前完成。
4、二环路交通组织优化工程:主要用于解决地铁项目施工期间环城绕行的交通流,增设二环路主辅路出入口,并对现有出入口进行优化完善;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增加进口车道和掉头绕行车道,全面提高二环路通行能力。6月底前完成10项,年底前全部完成。
5、渠化改造10个路口路段:对西二环与新华路、西二环与工农路、槐安路与师范街、槐安路与建华大街、槐安路与体育大街、中华大街与槐安路、中华大街与柏林南路、北二环与石青路等8个交叉口,以及西二环(裕华路—新华路)路段、北二环赵陵铺桥西北辅道采取增加车道、机非分离等渠化措施。6月底前完成5个路口路段渠化改造,年底前全部完成。
6、改造60处港湾式公交站台:按照建设“公交都市”的要求,在交通流量大、公交车与社会车辆交叉影响较大的地段,改造60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台。6月底前完成20处,年底前全部完成。
7、改造5条道路便道:对槐北路、靶场街、东风路、北城路、新石南路等5条道路的便道进行改造,拓宽机动车道,提高通行能力。6月底前完成3条,年底前全部完成。
8、打通5条断头路:体育南大街南延至308国道、槐北路(休门街—平安大街)、南长街向南打通至新石中路、新石北路(中华大街—师范街)、民生路(建设大街—平安大街)。年底前完成。
9、新胜利大街道路改造工程:新胜利大街(和平路—南二环)实施道路改造,3月底前完成施工图;9月底前完成新胜利大街地下3号线及地下空间;南二环至槐安路段及裕华路至和平路段东幅与新客站东广场同步完成;11月15日完成胜利大街全部道路工程。
10、增设3处人行过街设施:6月底前完成文苑街石青路南北过街天桥;年底前完成新石北路跨西二环过街天桥、东北二环土贤庄跨二环过街天桥(结合新城大道建设)。
11、道路科技管理提升工程包含以下三项工程:
支辅路监控系统工程建设。主要包括100处道路监控、100处综合光电通信网和40处语音广播系统。6月1日前完成50处道路监控,7月1日前全部完成。
和平路(青园街—红军大街)科技管理提升工程。主要包括道路监控、广播语音系统及综合光电通信网等。5月1日前完成。
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大型车辆通行。在二环主路及入口安装智能限高设备、交通信息诱导屏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9月30日前完成。
继续推进和平路交通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在和平路高架桥4个入口安装智能限高设备,在和平路与建华大街路口四个方向安装可变车道等。9月30日前完成。
2 明年槐安路高架桥互通西二环
改造6条道路便道:槐中路、育才街、联盟路、东岗路、新华路、青园街(塔北路以南)。
渠化6个路口路段:和平路与体育大街、和平路与中华大街、西二环与中山路、槐安路与红旗大街等4个交叉口以及建设大街与和平路桥下路口、自强路(维明街—师范街)路段。
增设6处人行过街设施:义堂三岔口东西方向过街设施、中华北大街省企业联合会门口东西过街设施、裕华路大经街西50米南北过街设施、裕华路富强大街南北过街设施、裕华路体育大街口东300米过街设施、东岗路建华大街口东300米过街设施。
打通6条断头路:广平街(槐安路—南二环)、建设大街(南二环—南三环)、工农路与槐北路对接、新华路打通到胜利大街、红军大街北延(市庄路—北二环)、维明大街向北打通至和平路。
续建高架桥和互通立交:和平路高架桥西延(红军大街—友谊大街)、和平路高架桥东延(体育大街—东二环)、槐安路高架桥与西二环互通立交、建设北大街棉一立交桥与运河桥之间跨铁路高架桥、红旗大街与泰华街快速路。
改造60处港湾式公交站台:按照建设“公交都市”的要求,继续改造60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台。
搬迁客货运场站:为优化义堂三岔口交通组织,对运河桥客运站、7420货运中心、石家庄货运中心实施搬迁。60、西二环广源路南侧
##rep-end##
【责任编辑:杨俊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家庄什么时候下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