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黑洞什么意思?

城市黑洞 -
中国今天的大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吞噬着人们的幸福!上班堵车、医院排队、学校离家越来越远,大量垃圾无法妥善处理,这些都困扰着大城市的居民。每天无论走到哪里,都免不了经历一番肉搏,懒得出门,懒得聚会,懒得说话,上班累,放假更堵更累,生活就像卡在路上。
城市黑洞 -
长期以来行政指令主导下的资源分配模式、以乡补城的发展策略,让公共投资的大部分留在了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为了更好地发展和生活,共享公共财政的阳光,在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少数大城市,倒逼城市面积扩张,公共资源配置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一是资源过度集中。中国的资源配置都是跟政治权力走的,政治权力集中造成了资源和利益的集中,然后跟着是人口的集中,大城市往往具有比中小城市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大的市场、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具有不可抗拒的集聚功能和高度的竞争性、流动性、扩张性。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必然导致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随之产生。 资源过度集中直接后果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再无法负荷过多人口。中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均衡,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而中小城市欠账太多,人们不得不涌向大城市。 二是城市规划不合理。以为例,单一市中心,围绕它摊大饼式的规划,注定了城市拥堵的命运。 早在2005年,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其年度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北京的交通问题是“城市化、现代化、机动化进程中多重矛盾产生的,根本问题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当时北京已形成了、、3个规模巨大的“住宅城”。院士、院士在研究中发现,这些不断出现的超大规模的“住宅城”已成为制造交通拥堵的源头,由于“住宅城”的就业功能、成熟城市配套等功能区布局的缺乏,致使大量人口每日如潮水般在城郊之间奔涌。 在中小城市,人们每天平均出行距离为1.5公里~2公里,而在北京,这个数字已超过10公里,而且每年还在递增。出行距离增加后,按人均每天出行2.5次计算,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导致政府投入无法满足需求。 三是公共设施跟不上,医院、学校、垃圾处理场等设置跟不上城市和人口扩张速度。 此外,政府对学校、医院等优质公共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郊区配比很少,例如天津好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和平区,很多人虽然居住在郊区,但依然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入和平区的学校,而因为校车、公交等公共服务跟不上,家长每天必须开车接送,交通需求量暴增,尾气污染严重。 四是盲目发展汽车工业、房地产开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在北京,2010年以来小汽车以每天2000辆的速度增加,而新的汽车生产基地仍在投产。而在各大城市,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均出现高速增长,且从市中心逐步向郊区扩张,却没有人监管城市发展的失控,最终造成了整个城市效率低下。&
城市黑洞 -
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人口控制规模的指标一直倍受关注。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规定,至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然而,据北京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户籍人口已达到1200万,实际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 内部人士透露,从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来看,应该严格控制人口,但北京人口规模控制困难,历年来北京市每一次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指标均被突破。这样快速增长的人口给北京市带来了种种压力。 北京市政协调研组数据显示,北京市每增加1人,日交通出行量就要增加2.64次,尽管这几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发展很快,但新增交通供给能力很快被人口增量所抵消。 教育方面,在京接受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由2000年的9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1.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40%,其中6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一些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此外,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加突出。目前北京市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全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依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
城市黑洞 -
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其实,城市病并非中国独有,甚至可以说这是国际性通病。城市病的治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且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是,即使治愈城市病的过程再复杂,其基本的药方也只有一个,就是以人为本,从“宜居”的角度去打造城市,而不是用其他的标准。正如专家给出的“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宜居”指标一样,只有如此,城市化的过程才不会误入歧途,城市病的治愈才能有一个真正的起点。 日起,北京市就治堵措施公开征求民意,这份被网友称为“京版严治堵新政”首次写入了“严格控制中心城建设总量增量、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等条款。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5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00:44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城市规划何以形成腐败黑洞
日,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新城区大片整理后的土地,远处是建成的安置小区。CFP
  【财新网】(记者 周东旭)涉及土地的腐败到底有多严重?
  香港学者公婷与吴木銮收集了《检察日报》年公开报道的2802个腐败案例,其中急剧上升,由2000年的18件上升到2009 年的73件,占案件总数的比重从6. 43%上升至22. 60%。
  在2013年以来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腐败。
  在行政诉讼案件中,数量排名第一位的是土地城建类案件。
  是土地腐败案件中的三大主要类型之一,与土地征收和土地出让“招拍挂”的腐败构成当前中国腐败的高发区。近年来的海口市规划局腐败窝案、湖南省长沙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顾湘陵腐败案等,都是规划腐败中的典型案例。
  《中国法律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城镇建设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占全部商业贿赂案件的比例达45.1%和45.5%。
  规划腐败不限于规划局
  规划一般由各级政府的城乡规划局负责,因为《城乡规划法》将规划批准权由原来的规划局上收到同级人民政府,所以,规划腐败又不局限于规划局。
  近年来一直研究规划领域腐败问题的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将规划腐败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在规划编制环节,对外规划招标是腐败比较集中的领域之一,比如城市规划几条主干路或大型设施,设计图标包括评标,规划设计公司等行贿。
  第二,编制完成后,转移到变更规划环节,也叫规划调整。“一届政府一届规划,规划就是墙上挂挂”。比如调整土地用途,原来是公共设施或绿地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或者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等,主要是房地产企业与相关部门利益交换。
  第三,在执行规划环节,也就是规划许可。以房地产开发为例,需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施工规划许可等,规划、住建等部门都可能在规划许可环节腐败。
  第四,如果调整容积率,开放商就应向国土部门补缴土地出让金,出让金是根据容积率确定的,少缴或迟迟补缴,往往也是一笔糊涂账。
  郑磊表示,当前的规划腐败主要集中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变更,尤其是土地使用用途的改变和容积率的改变。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而言,总体规划由上级政府决定,比如国务院决定省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多属于概况性的规划,腐败现象相对较少。
  控制性详细规划则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等更具实际价值的指标。城市人民政府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报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本级政府就可以决定,人大和上级政府的监督相对缺乏,寻租空间也更大。
  政府为何有动力调整规划?郑磊总结为三个原因,第一,城市发展的正常调整,过去的规划理念跟不上,需要调整。第二,腐败行为,出于利益交换调整变更。第三,政绩驱动型,比如为了城市整齐划一等,是扭曲政绩观下的行为。尤其是在当前的城市化浪潮下,造城运动不断,规划调整成为不可回避的环节。
  “规划领域的腐败隐蔽性非常强,属于技术性腐败,民众不知不觉容积率就变了。”郑磊说。
  规划反腐困局
  为了解决规划腐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为了堵住变更容积率的口子,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2年制定《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而在此之前出台的《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也意在管控地方出现的规划腐败。从机制上,在地方设立规划监督员、强化规划委员会、增加公众参与等。
  “过去十年,城市规划领域制定的许多规章和规范文件,立法背景之一都是为了反腐败。表现为行政进路和司法进路。通过在行政内部调整规划权的配置,强化行政程序和问责;在司法层面引入诉讼程序,鼓励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国家赔偿或提起司法诉讼。”郑磊坦言,虽然经过努力,但规划腐败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基本的组织框架和治理思路已经明确,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发挥作用。
  规划局和政府仍是主导,法律规定的利害关系人参与讨论,没有什么效果,与其他行政领域的公众参与一样,最终只是形式化。公众参与无力与当前中国的造城模式有关。规划一般事先进行,规划之后才拆迁,而原有住民在拆迁之后往往并不回原地居住,谁会来此居住,也是不确定的,这就导致公众参与的主体不明确。
  无论是规划的编制还是变更,比如调整容积率,都很难找到合适的监督主体。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业主搬到住宅后,发现实际情况并非与原有规划完全一致,因为规划调整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完成了。
  据郑磊介绍,过去开发商一般高价拿地,平摊到每平米利润很薄,所以开方商在拿地之后,已经在打调整规划的主意。“走正常程序申请规划调整很难,要么通过腐败形式,或者不申请就直接增加容积率,多盖一层,缩小楼间距等,如果相关部门查实,就交罚款,而罚款力度小,不足以形成威慑,最终导致很多小区公摊面积等与原有规划不符等问题。”
  规划权集中在地方政府,变更的主导力量至少是主管城建的副市长,把国土、规划等部门召集到一起,才能完成调整,规划局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如何控制规划领域的腐败,不能只是局限于规划主管部门,更主要的是对政府权力形成制约。
  司法之诉可以视为对政府规划权的外部监督,只是当前针对规划的诉讼仍存诸多障碍。
  首先,个体以民事违约名义提起的私法诉讼并不多。一方面是开发商在签订合同时,通过格式条款,已经提前做了相应准备。另一方面,个体的诉讼动力不足。
  其次,直接针对规划以及调整方案,是否可诉,在司法上也没能达到统一意见,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到底属于技术文件、公共政策还是法律规范,认识不一。
  更是一个民主问题
  “规划不只是技术文件,也具有法律规范的属性,一般认为规划就是一个图,是行政权的技术决策,司法上也迟迟无法进入诉讼。”郑磊认为应该首先明确规划的法律属性,这样也便于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民主过程。
  在欧美等国家,一般是交由地方议会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不服时,可以再行政诉讼中附带提请法院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而在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包括中国,则是由行政机关来制定城市规划。
  我国在制定《城乡规划法》的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内部也曾对城市规划权的性质产生分歧。总体而言,行政机关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决策模式,正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
  郑磊说,“城市规划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更是一个民主问题。”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郑磊认为首先应该将人大的监督权实质化。《城乡规划法》规定,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该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备案。有些地方还要求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报告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但是,无论备案还是报告,对审查的标准、内容、方式和效力等,均未有实质性的规定,人大对规划基本处于“只备不审”、“只审不表”的状态。
  对于技术性较强的规划,人大是否有能力审查?郑磊认为技术性并不是人大监督的障碍,“就像预算一样,人大能够审核财政预算,审核规划也就没有问题。人大的能力不能等同于人大代表的能力,人大代表是政治代表,人大有很多机构,能力建设包括人大代表和办事机构的建设。”
  增加规划的法律属性,也就意味着要对制定、变更的程序加以规范。在行政程序决策内部,关键是增强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可细化为参与权利、参与能力和动力激励机制,目前三个方面均不足。郑磊建议将公众参与的组织化建设作为突破口。
  “城市规划不只是技术性问题,应该完成从技术论到民主论的转变。规划涉及民众与各方的多重利益,充满博弈,利益博弈的最佳场所应该是人大会议室,行政机关只是处理技术性个案。”郑磊说。■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黄玉婷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微信号:caixinfinance
微信号:caixintmt
微信号:on_china
微信号:wuyang
微信号:on_equaducation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新媒体实验群您的位置: >> 正文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黑洞:并非万能吸尘器
  原标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黑洞(关注)
  美国科幻电影《星际穿越》海报。 资料图片
  近日,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穿越》热映,让看过的影迷们都直呼过瘾,进而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电影中反复出现的黑洞、虫洞等概念,让我们对深奥的宇宙知识多了一分了解,也使得本来浩瀚的宇宙又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
  在影片结尾部分,男主人公欲返回地球,途中他选择坠入黑洞,结果在黑洞奇点附近被未来人类拉进一个五维时空,掀起了全剧高潮。相比还处于未被验证的理论阶段的“虫洞”概念,科学家们对于黑洞研究的历史颇为久远,并已得到了验证。
  黑洞究竟是什么?对它的研究因何而起?怎么能够证实它是真实存在于宇宙中的?同时,黑洞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新进展?对科学的发展又有哪些作用?就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研究部首席科学家张双南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刘继峰进行了解读。
  黑洞是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即使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
  问:黑洞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刘继峰: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奇异天体,在其视界内,即使光子也无法逃脱它的引力束缚。它完全不发射和反射任何电磁波,仪器和肉眼都无法直接观测到。1967年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正式开始使用“黑洞”一词。
  曹则贤:黑洞就是一个密度足够大的天体,其周围的时空结构使得其发出的光也无法逃逸,因此这样的天体是“黑”的。但是,“黑”的物体在亮的背景上能够被“看见”。
  当一颗星的质量足够大时,它自身的引力能够引起塌缩,塌缩后其密度更大。塌缩可以是分阶段的。当最后其密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周围的时空结构不允许光的逃逸,这里将成为黑洞。黑洞会吞噬临近区域的任何物质。
  中国古代就有超新星爆发的记录,说哪一天突然天上冒出了一颗特别亮的星星。后来我们明白了,那颗星星是自己塌陷了,它在塌陷的时候会发出很亮的光。超新星爆发就是指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剧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星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同时伴随着强烈的辐射。这些辐射能量来源于重力势能的释放。
  张双南:现在大家认识最普遍、最明确并且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一个形成机制是:黑洞是宇宙中恒星自身能量耗尽时所演变成的一个天体。恒星原始质量不同,它最终的结果就不同。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当其能量耗尽就会变成一个黑洞,小一点的就会变成中子星,再小点的就会变成白矮星。
  黑洞研究已有100年历史,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科学界开始了对黑洞的严肃研究
  问:对黑洞的研究始于何时?是什么原因触发了科学家去研究黑洞?
  张双南:黑洞的研究历史很长,而且详细的研究也差不多有100年了。从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后,科学界对黑洞比较严肃的研究就开始了。1915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正式发表后,大概过了几个月的时间,黑洞作为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基本预言这件事就清楚了。
  曹则贤:对黑洞的研究源于人们研究地球的行为。因为我们人类是住在地球表面,所以从一开始总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东西。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就会发现我们从地面往天上扔的东西最终都会落回地面,这是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1783年,一个叫约翰·米舍尔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会不会有那么一颗星,它的密度太大,产生的巨大引力让任何东西都逃不出去,即使光也逃不出来。如果光也逃不出去,自然外面也看不见,那么它可能就是黑洞。可是,在当时大家弄不清楚光和一个星体是怎么进行引力作用的。因为光子是没有质量的,没有质量,星体怎么吸引它呢?于是米舍尔的说法并没有被严肃对待,也就没成为科学研究的主题。
  但是,等到1915年时事情就发生了改变。那一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其中就提出一个观点:一个星球的引力实际上决定了它周围时空的结构。比方说,有个质量非常大的星球,它周围的时空是扭曲了的。这里还要引出重要的概念,就是什么叫直?物理上最短就是直,光在时空中始终走最短的路径。因此,爱因斯坦就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如果当某个星球的吸引力特别特别强,光从它旁边过的时候是弯曲的,光线经过太阳旁边可能就是弯曲的,当然这在我们看来是弯的。对于光来说,它走的路径就是直的。然后到了1919年,正好有日食,英国人就证明了爱因斯坦这个说法是对的,他们观测到远处一颗恒星的光在经过太阳附近的时候,光线是弯曲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被证明是正确的。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主体是引力场方程,即时空的结构同时空中质量—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有人就解广义相对论里的场方程,解什么呢?最直观的问题包括解假设有一个点质量特别大,旁边引力场是什么样?或者一个有一定半径的球,它旁边的引力场该是什么样的?于是,科学家们发现,确实存在着这种周围的时空结构是它自己发出的光也逃不出来的,这就是黑洞了。一位德国学者最早给出了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一个精确解,提出了黑洞视界的概念,当然了,此后出现了更多的关于不同性质黑洞的研究。
  黑洞确实存在,在宇宙中为数众多,可以用多种方式探测到。目前,人类在银河系已发现20个恒星级黑洞
  问:理论上已经预测黑洞存在,那事实是这样吗?如何能证实黑洞的真实存在?
  刘继峰:黑洞确实存在,且在宇宙中为数众多,可以用多种方式探测到。每个星系都存在几百万个小黑洞,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黑洞。
  曹则贤:科学家是如何证实黑洞真实存在呢?我们知道,黑洞自己的光是逃不出来的,所以不指望能直接观测到它。那么,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它的行为或者与背景的比照来判断哪个地方有黑洞。首先,一个黑洞可能和另外一个星星组成一个双星系统。这样,通过观测黑洞旁边那颗星星的行为就能判断出旁边是否有大质量的吸引中心,也就是黑洞。另外一个判断依据就是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这就有些像通过镜头的光的路径了。一个黑洞对于远道而来经过它的光可能会有透镜效应。如果观测到这个透镜效应,就可以判断出是否有黑洞存在。这就是所谓的间接观测,因为黑洞不能直接看到(你不可以把黑的区域都归结为存在黑洞),但可以从大范围内的一些行为判断它存在不存在。
  问:黑洞研究到目前为止有什么新进展?人们对黑洞有哪些科学认识?
  刘继峰:40年来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共发现了近20个恒星级黑洞,离我们最近的黑洞在1600光年之外。银河系中预计共有1000万个黑洞。我国科学家目前正在利用我国的重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即LAMOST)去发现银河系中更多的黑洞。
  黑洞并不是万能吸尘器。只有黑洞视界以内,物质才会无法阻止地落入中心,无法逃脱。远离黑洞,跟任何其他具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没有任何不同。比如,若将我们的太阳换成黑洞,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的轨道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黑洞是我们看到的宇宙中最剧烈的各种天文现象起因。这是由于周围气体在黑洞引力作用下形成吸积盘,盘中气体的引力势能以很高效率转变成了热能进而转变成辐射能。此外,黑洞还与其他天体物理问题如“星系如何形成”密切相关。
  问:黑洞研究对科学的发展有何意义?
  张双南: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理解各种规律,对黑洞的研究就是我们要理解这方面自然规律,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理解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的关系以及黑洞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也不是说黑洞比其他现象重要,只是很多人对这个感兴趣,而很多东西我们又还不理解,所以进行研究。至于弄清楚后,能否实现时空旅行等就都是应用问题了,跟科学研究的目的本身是毫无关系的。
[] [] []
[责任编辑: 李元元]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黄桷树下,讲述城市的故事,见证城市的变迁,记录城市的点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洞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