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实用性生活中实用吗?

散打,跆拳道,柔道,空手道哪个比较实用?
散打是拳、腿、摔主要三种技术;跆拳道只有用腿;柔道主要摔和地面关节技;空手道讲究“寸止”空手道要在击打对手时在离对手肢体仅一厘米处收手,最多也只能轻轻碰触对手,这即是“寸止”。
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三种技法为主,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跆拳道以腿为主,比赛中只允许腿法和单个直拳(不能连续出拳),
柔道是一种以摔法和地面技为主的格斗术。出众之处在于关节技和摔法,以巧劲击倒地方;
空手道:任何招式都可以用,但要求点到即止,要在击打对手时在离对手肢体仅一厘米处收手,最多也只能轻轻碰触对手,这即是“寸止”。
任何格斗技练好了都实用,因为身体素质的训练,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围绕着力量、速度、协调、耐力等在练习,只是规则的不同,侧重点不同,如果非要讲究一个对比,相对散打更好,毕竟散打创建于中国,无论是书籍、运动员都很多,找找都能学到真东西,跆拳道是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过于注重腿法,很多道馆为了生源,基本上都是教教小朋友们练一些杀伤力不大的动作。柔道和空手道实战能力也是相当不错的,但咱特讨厌这个国家,不支持他们在国内推广日本文化,所以道馆很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这里有更多的武术视频和资料
这里有更多的武术视频和资料
今日搜狐热点好像太极只有健身的作用,对于实战似乎没有太大的用处,在对付散打、拳击等比较刚猛的技击时,虽说“以柔克刚”,但怎么个克法,望有大虾指点一二……,有没有太极与其它功夫对战的例子或视频??
当然有用,不然也不会传到现在了,主要是太极拳难练,所以那些没有得到真功夫的人,就说太极拳不能实战,太极拳对付那种刚猛的拳是最好不过了,你的劲越大,受到的反击也越大。所谓以柔克刚,这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举个例子吧,对方以右直拳击我心口,我用左手手按其肘关节上方,用左手手背接他拳的外侧,同时随身体和双手的旋转共同使力,把对方的拳引到身体侧方,左脚上步拦于对方体前,右手经过旋转,这时已经拿住对方的手,左手也控制了对方的肘关节,这就是采法,如果你的缠法好,那这一下就可以让对手扒在地上,如果对方反应灵敏,......
当然有用,不然也不会传到现在了,主要是太极拳难练,所以那些没有得到真功夫的人,就说太极拳不能实战,太极拳对付那种刚猛的拳是最好不过了,你的劲越大,受到的反击也越大。所谓以柔克刚,这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举个例子吧,对方以右直拳击我心口,我用左手手按其肘关节上方,用左手手背接他拳的外侧,同时随身体和双手的旋转共同使力,把对方的拳引到身体侧方,左脚上步拦于对方体前,右手经过旋转,这时已经拿住对方的手,左手也控制了对方的肘关节,这就是采法,如果你的缠法好,那这一下就可以让对手扒在地上,如果对方反应灵敏,觉得失去平衡,而把劲迅速收回,那他的反应就是后撤,我就可以左手逆缠,右手按压,上步发力,用肩肘手的撞击,加大对方向后的力量,他接了这一撞,不退个三五步,根本站不住。
当然,我上面说的不一定正确,毕竟文字和实际有很大差异,太极的应用需要眼身步手紧密配合,不但要有很强的缠丝劲功底,而且需要把握好时机和对方的劲路。不然挨打的就是自己。有句古话,太极十年不出门,可见靠学太极拳应用到实战,不付出长年累月的汗水是不行的,另外,还需要有很高的语性,光练,不动脑筋也是不行的。
我练的是洪传陈式太极拳,已经二年了,虽然还不能进行散打对抗,但理论上还是有一点了解的,你如果对太极拳感兴趣的话,可以交流一下。
下面转载一篇,可以看看。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的主要特征
因敌变化示神奇--陈式太极拳技击法的主要特征
拳法,乃兵法。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是技击法,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杀人术,只不过有其独特的应敌之技法而已。太极拳技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古以来兵家常说的“因敌变化示神奇”。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林。”太极拳,就是追求这个“神劲。”
《投笔肤谈》的作者明·何守法云:“虚实之机,其变生于敌,渊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后能狃敌而成功。”狃者,因袭、依袭也。故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曰:“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这个“依”字就用得非常妙,它也体现了“因敌变化而取胜”之意。上述,均说明了太极拳所遵循的应敌之法的特征。
其实,传统的陈式大极拳,不论拳架、推手、散手,都体现了它固有的武术本质。拳架、式式招招都充满了技击含义,它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它是太极拳功夫的入手点,又是太极拳综合功能的落脚点。它主要锻炼知己功夫;而推手,则是一种锻炼知彼功夫的方法,它是锻炼听劲、懂劲、化劲的基本功,也是检验拳架各种劲力的试金石:散手(徒手搏击),则是太极拳功夫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锻炼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须苦练拳架、单式(拆拳)、推手,以及进行内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拳架、推手、散手是三位一体的太极系列功夫。
当然,太极拳用于散打,有它自己的技击特征。太极拳创编者的战略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强调练太极拳的人总是处于应击者的地位。从来不主张主动去进犯他人。即所谓“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彼不动,己不动”。一旦有人与我为敌,向我进犯,无奈我只好依其变,顺其势,借其力,化其力,以阴阳互济的、螺旋式的、松活弹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极拳功夫对付对方的挑战,争取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即“因敌变化示神奇”之妙技。
因此,练太极拳的人,除了相关信息目的之外,如果要想全面继承太极拳的固有功能,还必须下功夫钻研和锻炼太极推手和散打等防身应敌之技击本领。我们既要练拳架,又要练推手,既要练推手,又要练散打,从而练出一种完整应敌的高级本领。但不一定把它推向擂台赛。
关于推手的技巧,我在《谁能合,谁能赢》一文中已作过一些介绍,现在,再较系统地将陈照奎老师当年教推手技击的一些手法和个人体悟,加以整理,做如下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一)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是因敌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了解敌人的意图,一句话要了解敌情,正如孙子兵法讲的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则特别强调这一点。和对方一接触,就要做到“知彼”。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我一只手上有9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掌背),双手18个力点:对方双手一旦接触到我身上,也有18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加上我的眼睛观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触,这所有的接触点上(当然同一个时间不一定点点都接触),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侦察兵”。锻炼推手时,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时时刻刻想到这些接触点,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发挥这些“侦察兵”的作用,仔细听真看清对方力量的动向和变化,以便迅速运用相应的战术以应敌。陈照奎老师常讲:“十个手指头都得干活,象弹钢琴一样,非常灵敏地干活。”所以说,“听劲”是太极交手的第一项基本功。
(二)搭手即棚,八法相主
棚劲,是太极拳各种劲的共性特征。太极拳用于交手时,它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即棚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所以,人们把棚劲作为太极功夫的接手法。这种棚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而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棚劲。即陈鑫公说的“无处不弹簧”。周身如同充足了气的球体和轮胎,处处皆有弹性外棚劲。因此,捋、挤、按、采、例、时、靠七种劲,都是棚劲的延伸,或是使用的角度不同,或使用的部位不同而已。这八种劲,相生相克,都是因敌变化而变化无穷。例如双人推手时,对方进攻来力偏高,我即上棚之。如果从接触点上感到对方力弱,我即将来力向外棚之或随势拿之(如金刚捣碓动作一);如果来力较猛,而偏右,我即顺势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来力偏下,我即用下采法;如当我捋或采时,敌人变肘、变挤,我则按之;敌近身,我则走大捋;我捋敌,敌靠我,我则转腰走按劲。同样,敌人若采或捋我时,我也可以走肘、走靠诸法,八种方法相生相克,反复锻炼,以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带动全身,练得自己感到脚下有根,丹田气壮,内气鼓荡,周身皮毛向外膨胀,感到处处可以引化、处处可以爆发出松活弹抖之太极劲,才算初步“劲上身”了。所以棚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三)从锻炼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练推手时,往往是想把对方拒之门外,尤其力气比较大的人,更是恃力而不愿让对方来力近己圈内,或急于将对方发出。这样就很难练出太极拳之引化本领。首先,我们要在精神上树立敢于让对方进来的大无畏精神,敢于近身,气魄要大,胸襟要宽,容量要阔。陈老师经常说:“来多少要多少,要多少给多少;来之欢迎,去之欢送。”“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怀要宽”。意思就是能把对方的来力放进来,当对方前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则顺势发化(其中之要,在于机势)。即陈老师讲的:“来,则顺势捋;去,则顺势发。”都是一个“顺”字。做起来,确很难。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时就必须下功夫练引化。这就要求你能含胸塌腰,能松胯、屈膝后坐(而不是前跪),势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尽力加大,不论对方是按、是挤、是棚、是肘、是靠,我都敢放进来。对方两臂无非是那么长,不要怕,即使吃几次亏,输几次,也无所谓。练习能吞能容之后,再练能吐、能放、能发就容易了。他来多少,我要多少,一点也不多要;他要多少,即给他多少,一点也不多给。尽量多练习大捋、大开大合,把身肢放长、放展,练习顺势而引,顺势而发的功能。
(四)谁先合,谁能赢
陈照奎老师讲合,实际上是讲拿。“拿”者“合手”也。不一定是靠一只手去拿住对方,而是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他还强调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合住他的目的,是使我双手、或手肘、或手加腿,把力量合到对方的重心线上(即抢夺“大本营”),或是合在他力量的走向上(力点动向)。然后,随他的动向而合力发之,以破坏他的平衡。他一旦失去平衡再如何收拾就好办了。所以,既要顺着他,又要控制他。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说他应敌时,千方百计让他落入我的包围圈之内,用引诱之法也好,用声东击西之法也好,或在同他旋磨打转过程中也好,趁他尚未知所措之时,尽快控制住他,使他不得劲,然后再顺势借他之力将他消化之。陈老师推手时,主张尽量控制对方肩部和大臂(肘关节以上),这样便于将合力加到对方的重心线(又称轴心线)上,便于破坏其平衡。郝月如先生也讲过,推手一搭手即要“以手指敌人中心,手不能用,肩时指之,肩时不能用,意指之。”总之,意气力,都要想法合到对方重心线上,当然,如果无预定的死规则,允许用腿,上下合力则更易奏效。如所谓“小鬼推磨”之法。当然,敌人往往也是千方百计合住你,你就要靠自己的“听劲”本事,当他欲合未合住之时,迅速用螺旋式的棚劲破之。决不能让他合住我。为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五)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
太极拳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方为妙术: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即所谓“引劲落空合即出”者也。例如运行一个圈中,有时半个圈引化,半个圈发劲(如六封四闭动一到动三);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如懒扎衣动作三,既是右(手)引左(手)进(击),又是上(右手)引下(右腿)进(击、蹬、套、插);第三种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即一个引化动作之中也有进,也有打。打中有化,化中有打,故曰“化打合一”。例如金刚捣碓之捋法,其中单势进步捋、退步捋,都是捋化之中有发放之劲。体现了在我主现控制下敌我力量合二为一,致他于败势(背势)。又如抱头推山动作一,左时引化对方右手的按劲,同时,借对方之按劲,发我左拳击敌胸部(头部)之劲。肘引手发,手引手发,点线变化,化打皆在一只臂上,这不正是极妙的上层功夫吗。有时在一只手臂的一个螺旋劲(顺逆变化)之中可以发出几个劲。如披身捶(庇身捶)中之背折靠前的右臂上棚、里合肘、里勾拳三个劲的迅速变化,又如白猿献果一势的反拿、上棚、下引、击裆、切肘、冲拳等六个劲的变化都是螺旋式的非常巧妙的点线结合用法。抽出这些单势进行锻炼则是提高推手技巧和技击功力的上乘方法。
(六)依靠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发挥人体立体螺旋之威力
人们常常把太极劲比做漩涡、旋风、钻头、龙卷风,所谓发劲,即依靠这种人体立体螺旋力量,把敌人棚出去,这是对的。练太极拳就是要练成周身处处都是球,使来力感到触处有圆;处处球切球;处处被滑掉,被棚出。同时,我的四肢,乃至我的躯体又象蛇一样,将来力缠住,处处可以发劲。平时练拳时,即应注意以丹田(包括腰椎)为枢纽,依靠它的离心旋转力,带动周身,带动四肢,所有运行非圆即弧,所有部位都似球、似蛇、似钻头、似导弹。大至周身,小至掌、拳、掌根、手指、手腕,以及大腿、小腿,都走螺旋劲,处处都是顺逆滚动的、点线变换的螺旋体,从而在滚动中化掉来力,在缠绕中吃掉来力。使对方感到加到我身上的劲不是被吃掉,就是被甩出去。仿佛发出的弧旋球一样,使对方莫知所措。为此,平时练拳时,即注意大大小小的缠绕劲,一点也不要马虎,丝丝入扣,缠到筋骨之内。平时练习推手,不论进退、化发,都要锻炼走螺旋劲,腰如门轴,双手如“转子门”,充分发挥腰部的离心力,使对方感到处处背势,非输不可。但“兵贵神速”,只靠平时打拳时的慢动作是不行的。所以,要练单式发劲、练快速螺旋劲,快到“迅雷不及掩耳”。当然,为了腰活,还必须锻炼松胯。
(七)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是陈老师常说的一句要领,也是他常用的一种手法,在陈老师之前的拳论中还未见到这句话。这句要领,既形象,又实用。他常用的三个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后,先合好劲,然后塌掌根,力求塌至对方脚跟(依靠意念力)。同时,要沉肩、坠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于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劲,把对方之力碾出去。其实人们一想到那碾米的碌轳,压马路的压路机,就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掌根的既沉又向前滚动的一种力量。太极拳,就是靠这种下塌的力量,破坏对方的根基。所谓“贴身近战,力摧其根”者,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不在乎一手一足的重创,而着眼于破坏其整体的平衡。因此,在推手中,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下盘的稳固,力求接地之力,借地之力,巩固自己的根节;另一方面,与敌人一搭手,即着眼于他的脚,不论是从上盘、中盘、下盘人手,都要走下塌外碾之劲,力达其根,力摧其根。这是应敌时破坏其平衡的着眼点、着手点,也是落脚点。
(八)从反面入手,造努借力
太极拳以顺势借力为其主要技法。但在敌人来力不明时,可以采取“造势借力”之术。即给对方以假象,而从反面取之。“道者,反之动”(老子)《孙子兵法》谓之“声东击西”。我们叫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如第二金刚捣碓动作一、二);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如双震脚、金鸡独立);欲前先后,欲后先前(如左冲、右冲、退步跨虎);欲开先合,欲合先开(如初收、披身捶);欲纵先横,欲横先纵(如闪通背动作三、四);欲顺先逆,欲逆先顺等等。从反面入手,造势借力之中,还有一种惊诈之术。“兵不厌诈”,即在交手之中,以神慑人。如惊上取下,惊下取上,惊左取右诸法。有时则采取一断一送之法。交手中,突然我劲一断,使对方一怔,或突然失控,当他神怔劲空之时,我迅速接劲击其虚点。各种武术中都有这种技法,太极拳也不例外,所不同者太极拳强调走螺旋劲。如陈鑫公所云“虚笼诈诱,只为一转。”虽然平时练讲究“连绵不断”,“无断续”等,但在实战中必须适机应变,沾粘连随是基本手段,但还要能粘、能断,劲断意不断,劲断神不断,断是为新的粘,一断一接,断和接都是为了制敌取胜。太极拳的上乘功失,就在于运用自如。
总之,给敌人以假象而从反面取之。也是一种重要手法。所谓打空、打直、打回、打怔,都是我先造一个势,迷惑他,使他不知所惜而失势、或他劲落空、或回撤、或发直、发愣时,我即以神速之螺旋进击,使对方失势。正是体现“因敌变化”而示我之“神奇”也。
(九)三节相应,节节打人
太极拳所以能以柔取胜,以柔克刚,其关键在于全身筋骨节节放松,劲力节节贯串。因敌变化节节交替运用,节节可化,节节可打,全身所有关节都非常松柔、灵活而有力。小至手指各个关节,大至上中下三盘,以及手、腕、肘、肩、胸、背、胯、腿、膝、脚,各个部位都可以打人,所谓“挨到何处何处击”者也。主要之处在于应敌时能不能随机应变,三节互用,三节、及至九节,能灵活交替运用。即《孙子兵法》中所云:“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这就必须在平时练拳时,注意锻炼各个部位的劲力变化,节节灵活可以随机而用,全身如龙似蛇,变化自如。打拳时,推手时,要时时意识到双手、双臂、双腿、双足,以及手足之间的合劲,相吸相系,上三节,下三节交替变化、顺逆变化地节节贯串劲。例如:中盘式动作一,我左手被按,收回来(引过来)同时右手击出;又如单鞭动作二,右手被拿,屈时以采肘解脱,并可以肘反击;抱头推山动作一,左肘被按,肘收回,而以左手(拳)出击,左手被棚,右拳再出击。如掩手肽捶动作五,双手被封住,走肩臂。再如二路拳中的退步护心拳(兽头势),双拳、双时交替边引化边出击,下边脚可以勾绊、可以进击,左右配合、上下配合、节节配合,交替引化与进击。充分体现太极拳之整体劲及其在阴阳变化中之妙用。
(十)充云强调和发挥意念力
太极拳,是强调用意的武术。用意,是太极拳内功的上乘功夫。讲“用意不用力”不对,“用力不用意”也不对。还是意气力(精气神)三结合为宜。
总之,上述种种战术技巧,必须基于平时刻苦操练和用心体悟。除了坚持练拳架之外,还要练单式,两人对练,以及功力训练,内功训练,不断增强体能、智能、气能,以及胆量和勇气,还是中国传统武术中讲的四个字:即一胆、二力、三智(谋)、四法(技巧)。太极拳也不例外。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当然有用,问题是有没有学到真正的实战太极拳,太极拳自问世以来名家高手倍出--陈王廷,陈清平,杨露蝉,杨澄浦,武禹襄等数不胜数.如果不能实战,那么在以前生存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以上名家早就被淘汰出历史的长河了.太极拳原本刚猛,并非柔克刚.大多数太极高手密读的都是形意拳譜.太极名家陈鑫早有论述:世人皆以太极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刚而造致于柔,柔而造致于刚.所谓以柔克刚必需有两个必不可...
相关信息当然有用,问题是有没有学到真正的实战太极拳,太极拳自问世以来名家高手倍出--陈王廷,陈清平,杨露蝉,杨澄浦,武禹襄等数不胜数.如果不能实战,那么在以前生存竞争如此激烈的年代以上名家早就被淘汰出历史的长河了.太极拳原本刚猛,并非柔克刚.大多数太极高手密读的都是形意拳譜.太极名家陈鑫早有论述:世人皆以太极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刚而造致于柔,柔而造致于刚.所谓以柔克刚必需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1,必需两人徒手对决.如果七八个手持钢刀长矛的歹徒围攻你一人,我想不管是谁都不可能用太极柔术去克歹徒手里的"钢";2:就是两人决斗也必需双方在体能,力量,技艺,经验上相差悬殊才能以柔克刚.与太极拳同名的还有形意拳等其它拳种,形意拳以刚猛著称于世,可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民间传闻中都未听说哪一位太极高手以柔克刚战胜了与他齐名的形意拳家.真正的实战太极拳只要训练得法对付散打、拳击等绰绰有余.
哈哈,太极拳被称作拳中之王。但是现在不行了,它的技击意义早已经失传了,现在仅仅被用来全民健身。
但是如果肯用一辈子的功夫来习练和钻研,同时必须有明师心传口授,才能领悟其中真髓。遗憾这样的明师我们找不到。可能过了若干年这样的明师会在日本产生。因为日本人正在以百倍的刻苦学习我们的国粹太极拳。而我国仅有的几个得过真传的名家如今也垂垂老矣,很难的见到,更不要说亲自教弟子了。
建议你找本太极拳的历史介绍看看就知道了。
目前大家练的太极拳,包括一些名家如陈正雷等,你所看到的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没用,只是有一些练法是看不到的,这不奇怪,记得我曾看过一位太极大师练拳,...
在中国武术中,披挂拳是以大开大合,硬披硬挂,手脚并用,以绝对攻击性为主的拳法,就像散打王柳海龙所习的就是这个拳种。然而,在真正的实战中,讲究的是一胆二力三武艺,...
我国真正的形意拳高手实战都是秒杀,就是说一两招肯定击倒、击伤。而且形意拳攻守兼备步伐灵活,泰拳特点以凶悍实用著称,虽然最近这几年他们的速度有所提高(原来的泰拳过...
以考證?碚f....?氏太?O拳的確是目前認定最原始的太?O拳種
你如果想?W?氏太?O拳的?
建議你可以?睦霞芤宦泛投?废率?
至於是否用得到???鸬挠猛?
首先,太极没有所谓哪个好哪个不好,主要看你喜欢哪什么氏的,喜欢陈氏就学陈氏,喜欢杨氏就学杨氏;其次,要看有没有机会接触到好的老师,太极拳比较复杂,想学好一定要有...
答: 从胜利纪念碑到拉差达慕泰拳馆再回来怎么方便?多谢
答: 你说的是“美式摔交”,有一对一,二对二,还有多对一,有时还“观众”可以扔东西上去如凳子,“拳手”可以拿这些东西攻击对方。还可以借助围绳、栏杆,可以对任何部位进行...
答: 七岁就看是培养么?七岁的孩子正是发育期不要过早的去培养某一方面的天赋,七岁孩子的骨骼正在成型期间不要过早的让孩子大量运动一切都要科学合理的要求来安排中央对孩子的...
答: 散手运动从初步研究到试点开展,从经验总结到全国推广,直至成为现代体育竞赛项目,曾经历过许多困难、矛盾和阻力。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散手比赛与人们想象的武术徒手搏击...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散打实战有用吗_运动养生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散打实战有用吗
养生之道网导读:散打实战有效吗? 散打运动是一种直接相互对抗的运动项目,搏斗激烈,接触频繁,攻防转换迅速。那么散打实战有效吗?下面由小编向大家介绍。
散打实战有效吗1、散打实战有效吗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在实战中运用好拳法和腿法以及拳腿的结合实属不易。这还得必须经过反复刻苦的训练以至使它达到纯熟的技巧,但我知道这并不代表在实战中就能真正运用好它,因为拳法和腿法以及拳腿的组合的运用在实战中千变万化,即散打里的战略战术思想是灵活多变而非固定模式。你的长处如果不练习不努力做得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处和优点也会被岁月磨得毫无痕迹。根据我的经验,当一位初学者达到了不怕被挨打时,散打水平也就更上一层楼了。2、散打中拳法的要领是什么直拳是散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拳法,左直拳可以连续进攻,又能为所有拳法腿法做引拳。右直拳是重拳距离较远打起来力量大,通常在左拳的掩护下连续进攻,破坏对方的平衡,扰乱对方阵脚,给其他和摔法创造有利进攻条件。勾拳是近距离击打对方的拳法,可配合直拳、摆拳、弹腿等进攻对方。它在近距离实战中威力很大。当击中对手腹部及下颌弱点人体部位时,能使对方短时间内失去战斗力,从而使练习者在腿法与摔发的配合下有力的击打对方。3、散打实战中如何提高心理素质在散打实战过程中,面对对手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抗心里素质。如何拥有良好的对抗心里素质呢?我们在日常实战中,开始之前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心里,冷静的头脑往往是制胜的关键,良好的心里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对抗实战中体现的强大自信。当我们第一次与人对战时往往会出现情绪,那么我们如何克服呢?首先不要慌张,冷静思考,不怕,在整个过程中,只要动作稳健,心态良好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半,其余的就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了,可见一个良好的对战心里素质有多么重要。实战与战术如何完美结合散打实战中技巧与战术要有机的结合。散打运动员要具有敏捷准确的判断力,且善于发现对手的破绽并能及时反击进攻,要了解自己的优势采取不同的手段以己之长,刻彼之短,牵制对手,最终获胜。针对不同的对手善于运用不同的攻击技巧如:直接进攻、突袭攻击、组合进攻、防守反击来改变战术;也可以通过调整与对手间的距离角度和位置等手段,有效地组织进攻与防守并以掌握实战中的主动权。所以运动员应具备各种战术运用的能力。散打实战中速度的快慢可以反映出对战双方的优劣势,速度包含进攻速度,防守速度,反应速度,这些在实战中至关重要,但需要技巧的配合。散打实战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散打就是速度与技巧,进攻与防守的一种搏击运动,对抗性很强,即可防身又可强身,综合考验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里素质,克敌制胜从中得到乐趣。速度与技巧的完美结合,进攻与防守的灵活转换,这就是散打运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散打运动员持之以恒的目标,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经验的积累使运动员在散打这项运动中不断提高水平,以便在实战中熟练运用。通过多年在散打实战中得到的经验,散打技巧覆盖面很广泛,它包含“摔”“擒”“锁”“踢”“打”“扑”等各种技法,纵观散打对抗实例,散打是一种无特定规则的运动,搏击自由性很强,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击败对手。因此应和、、泰拳、自由搏击等运动相结合,集百家之长,不断完善自身,充分发挥出散打运动的优势,将散打运动不断深化,广泛传承。
11/1711/1711/1711/1711/1711/1711/0211/0211/0211/02
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
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
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
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11/07
养生之道网小雪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小雪节气吃什么、小雪节气的由来、小雪节气的习俗、地方特色美食等知识,更多小雪节气吃什么等小雪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小雪养生专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打实用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