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乱弹]甘霖未央——重生之草根太子皇帝刘病已(连载)

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页总共479条相关热词搜索:
作者:与闻
首发: 19:58:00
更新: 11:25:08
点击:320519
回复:2768 17:18:22  连载(232)    “广汉”这名字,就像今天的“建国”、“建军”、“卫东”一样普及。但这个赵广汉还是很牛的,用今天的话讲,应该叫“打黑英雄”,他不畏权威、为民伸冤,在百姓中有很大声望。孝宣皇帝刚刚即位不久,他就因功劳被调任京兆尹,对于京城的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后世评论他说,有汉以来,京兆尹这职务干的最出众的就该是赵广汉了。这评价可不低。    这人直到什么程度呢?他是霍光一手提拔上来的,结果霍光刚死没多久,霍禹这官二代违反了规定在家里私自酿酒,许广汉知道了,带着手下衙役硬闯侯爵府,把所有酒坛子和酿酒工具全都给砸了,捎带着还按照京城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砸破了霍家的大门以示惩戒。皇上十分纳闷,召他到宫里来问话,说你不是蒙受人家不少恩惠么,怎么能这样呢?许广汉回答说,违反法律私自酿酒是不忠,父亲刚死竟然就沉迷酒色是不孝,我出来纠正他,正是为了保全已故大司马的名声,报答他的恩惠啊!    他这话其实说的很实惠。人家对你好的,不忍心见你败坏家声,才出面劝告,很多狐朋狗友劝你放纵,那才是真的要害你呢。    所以当时皇上爱惜他的才华,就没有过多为难他。直到霍家谋反案发,京兆尹赵广汉竟然以未经审判不能定罪为由拒绝出兵捉拿霍家,要知道那个时候满朝文武都已经看出皇上铁定要杀人了,他还敢这么干,这是难得的勇气。对此,皇上陛下倒也大方,说朕知道他直性子,心里只有法律,没空跟他计较,于是不了了之了。    而正是这么一个直性子的官儿,却因为得罪太多权贵而两起两落,后来老百姓不干了,给皇上上万民表挽留他继续担任京兆尹,这才作罢。说起来这跟魏相有关系:当时赵广汉在执法,结果被告方一个姓荣的同乡出来诬告赵广汉渎职,时任御史大夫的魏相可能是未加详查,就判处赵广汉工资降级留任的惩罚,这让老赵很郁闷。后来这个荣姓男子犯法被逮着了,赵广汉公仇私怨一起了账,判处他斩刑,结果已经是丞相的魏相又跳了出来,驳回了案件,并且重新调查起赵广汉来,于是两个人就因此结下了冤仇。    结果就在皇上陛下追尊“皇考”之后不久,有一封神秘的匿名信投到了赵广汉那里,控告丞相魏相殴打奴婢致死,就是这封信,掀开了功臣反目的序幕。 19:54:58  连载(233)    赵广汉一接到这匿名信,他的下属就拦着他说:“您最好不要去查,殴死一个奴婢而已,就算属实,丞相还是丞相,您却把他得罪了。”    他说的其实是种普遍情况,毕竟汉朝的人权还没有觉醒到恩泽奴婢的地步。但赵广汉还是出手了。其中原因有三:第一,于公,他痛恨依靠告密获得高官的这种风气,一直有心杀一杀,为此还给皇上递过奏折,无奈人微言轻,石沉大海;第二,于人,老霍生前对他不错,而在他眼里,魏相是个出卖恩人、靠告密钻营上位的家伙,赵广汉心里这口气憋了也很久了。平心而论,霍光并不是个大奸大恶的人,相反还很有些贤明,因此朝中同情他的人一直都有,只不过惧怕天威不敢说话罢了;第三,于己,魏相借着荣姓男子的一点小事,处处给自己找麻烦,赵广汉也是想借奴婢的事情找着丞相的小辫子,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罢了。    因此,他其实是想点到为止,既为恩人出一口恶气,又保全住自己。但麻烦就麻烦在赵广汉这个是个自视很高的清官。他不懂的当官难,当清官更难,当个想要从顶头上司嘴里拔牙的清官是难上加难。    结果京兆尹衙门一出手,就直接传唤了魏相的夫人――在赵广汉看来,魏相久经官场,蒙不住,他夫人是个妇道人家,应该更容易抓到小辫子。而且这虎牌不单传唤了丞相夫人,还传唤了相府的几十个奴仆,让他们都在院子里跪着。但他万没想到,魏夫人也不是一个善茬。
&&&&&&&&&&
&&&&&&&&&&
( 按CTRL+D收藏本页,
按←、→方向键进行翻页)
《甘霖未央――草根皇帝刘病已(连载)》,非常精彩的小说,推荐您阅读。
/dir_7451.html &&
? Copyright
所有作品均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有任何意见或建议。
复制链接粘贴到论坛/博客后把地址反馈给我们可换取积分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历史上就存疑,好多说法,我相信其中一种,就直接写上了。可能很多错误就是这么诞生的。一家之言嘛,欢迎争鸣。
  感谢看戏摸裆、167888b、tete01、孤影不成眠、某县某乡某苕男、5980334、Patrick_Star、龙头津田驹、lzl100200、纪惜若等朋友支持!特别感谢老搭子业写,呼呼~
  千古风流人物啊
  过来再顶下强哥
  早上过来顶一下
  连载(147)    第十三章:霍家往事(3)  ======================================================    小韩为啥这反应呢?因为他有三怕:一怕皇上有想法,二怕南波兔张安世嫉妒,最主要的是怕被老霍咔嚓了。    老霍都这地位了,当然不能指望再升官,那很显然是怕别人升官啊。    自然,霍光看了小韩的反应以后也郁闷:“小韩,我家成君你用哪只眼睛看着不漂亮啊?当初小田提了好几次我都没答应,主要就是合计着不般配。”    老霍是老了。人一老就容易糊涂。他不提田延年那死鬼倒好,提完了,韩增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想来想去,他决定坦白。毕竟大汉朝的南波斯瑞还算有这实力。    “老霍啊,那我跟你讲明白吧:老夏侯说的对,人团结也得差不多才行,我这一答应了,皇上陛下有想法,我跟老张也不好处了,就算不想当将军的裁缝不是好厨子,但我自认没这实力也没这手腕,只要你手下小弟对我恭敬,我绝对对你这老大服服帖帖的,咱弟兄就别整这个了,行不?”    得,一番话算彻底把老霍噎没电了。至于说别人,张安世,那岁数太大了。赵充国和老丙更别提了,老霍自己压根儿也没想给闺女找个干爹。    其实这个事说起来并不复杂。社会上典型的“A女必剩”法则:模样好、气质好、家庭好……样样都好的A级女子往往都得剩下,直到年纪上降为B甚至C类标准才能嫁得出去,有时候不光是自己挑,别人也得挑。    尤其是爹有杀女儿往上爬这种恶俗前科的,更别想女婿轻易上门儿。    为此,老霍叹口气,心说该,报应不是……
  mark一下
  再来顶一下,帖子帖子快长大
  连载(148)      第十三章:霍家往事(4)  =========================================    就在这个时候,汉匈战争又爆发了,老霍忙着粮草调度和运筹帷幄,简直都要跟作战和粮道地图睡一块了。韩增、赵充国全都派出去捞仗打,张安世心里也清楚,在南波万上了年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况下,这很可能是老霍这辈子打的最后一场硬仗,于公于私也得好好配合,成全他的心愿。    战事紧张,家事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这就给了霍显相当大的作妖机会。其实在她心里,还是希望女儿嫁给皇帝的。    做一个女人难,做一个名老女人难,做一个丈夫有本事的名老女人……难!    首先,霍显是人家孩儿她妈,看着自己个儿宠爱的小女儿相中了谁却嫁不过去,天天在家闹腾,她心疼又心烦;    其次,作为一个官太太中的名流和霸主,自己女儿嫁给谁比嫁给皇上陛下更加露脸呢?既然老霍铁了心要当忠臣,自己当不了皇后,总要在下一代身上实现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算老霍位高权重富有天下,但眼瞅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霍显自己却还是一朵妖娆的大喇叭花,且要得瑟一阵呢。而老霍的嫡子霍禹不是自己亲生的,要是哪天老霍蒙先帝宠召了,霍禹继承爵位和官职,怎么着也不可能对后娘好到像亲娘一样,这是放到哪儿都准的道理,因此要想在没有老霍的日子里永保富贵,还是得母以女贵,让自己亲闺女坐上皇后宝座,皇上陛下的丈母娘,这头衔比新任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的后娘要靠谱多了。    因此,趁着老霍放松管制,一贯靠耍阴谋博取富贵的霍显更加不淡定了,她不顾老霍之前思量再三的革命路线,愣是要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斗争道路。    怎么就这么巧,连老天都帮她——至少霍显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在汉匈大战的这段日子里,皇后许平君十月怀胎,马上就要瓜熟蒂落了,而宫内女医淳于衍也悄悄地来拜访……  
  例行过来巡逻
  来过了就留个脚印
  这么好的帖子怎么没有人顶呢?
  我再来顶一下!
  拜读~~~
  连载(149)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1)  =========================================================    古往今来当官儿的都有裙带,要么是女人抛媚眼儿,要么是男人吃软饭,总之要想官运亨通,总要在人家那个圈子里,这样关键岗位才会有自己人。    淳于衍一家就是这样,老公不在乎,老婆却很懂得运作。说起淳于衍,时任皇宫里的专职妇产科大夫,那是的御医还没有品级,总之也是个光荣的职业。而他的老公叫“赏”,姓啥都没见于史册,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也终于因为自己老婆的壮举而火了一把。    这淳于衍大夫,是霍显的同好,相当于铁杆粉丝加上俱乐部会员。那时候正赶上老霍忙着打仗的事儿,朝廷的人事变动基本上就停摆了,加上春天到来,猫叫春狗撒欢儿,就给了达官贵人的太太们一个例行吹枕头风的好机会。    毫无疑问来霍显这儿借东风的太太们是最多的。淳于衍自然也近水楼台先得月。她跑来找霍显,想为自己丈夫求个“安池监”的职位。(相当于安池公园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    “Oh my Lady 霍!你这衣裳太漂亮了,啧啧……”    拍了一阵子马屁,淳于衍直入正题。没想到霍显轻描淡写地来了句“弄不了,谈下一话题”,就给带过去了。    淳于衍心里明白这是啥意思,弄不了就等于说不轻易弄,眼瞅着自己丈夫在副主任科员的位置上呆了五年还没动,她也豁出去了,请霍夫人在京城里最好的馆子急头白脸地造了一顿。没想到霍显吃完一抹嘴就走了。    这下搞得淳于衍嗷嗷郁闷。她回家想了一宿,终于搞明白了——    霍夫人这是考验她呢。    于是又跑去对人家说:“Oh my Lady 霍,钱您是看不上啦,世面您也没少见,我这小门小户的,要是整这个就小瞧您了。不然您看有啥是别人办不了我能办的,一定效力。我们家小赏赏的前途,还请您上下嘴皮子一碰,饶他过去。”    霍显乐了:“这事儿怕你来不了。”    “能来能来。”    “真来不了。”    “这可以来……”    反复推让了三次,霍显终于发话了:“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总共分三步:第一步,你把皇宫门打开;第二步,把皇后毒死;第三步——把皇宫门带上……”  
  惦记着两年了
  连载(150)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1)  ===============================================  “您……让我进攻干啥?”    淳于衍严重怀疑霍显刚才的话题瞎了自己新换的狗眼。    “打开宫门,弄死皇后,把门带上。”    霍显说话越来越有水平,还会合辙了。淳于衍看着霍夫人的表情,好久终于明白丫是玩真的。然而饭可以乱吃,皇后不能乱宰,她当场就虚脱了。    “不是我说……这个……有难度。”    “是啊,所以妹儿啊,靠你了。”    “可人家皇后是龙頟侯保的,太皇太后也喜欢,大司马大将军也没说啥不是……”    “没错。可我家大司马再牛,牛不过阎王爷,你个大夫跟阎王爷是一伙的。”    “这个……真没有啊!”    “这个,可以有。”    霍显说的非常坚定。其实在很多后人看来,许平君是死在韩增手里的。她要是位子没那么稳,搞下来也就是了,没必要惊动阎王爷。    所以不要以为坐稳了一个位子就万事太平了,人这一辈子不在乎飞的多高,关键是平稳着陆。    淳于衍当时没敢答应,于是霍显笑呵呵地摆摆手说那你走吧,妹儿啊,就当我没说过。淳于大夫就迷迷糊糊地往门口摸,结果还没摸出霍家客厅呢,她醒过神儿来了,当即折回。  “Oh my lady 霍,这活儿我……我干了。”    道理很简单,老霍是个连皇上都敢干掉的主儿,满大街的人都知道他媳妇比他还虎牌儿。谋杀皇后,这事儿太不靠谱了,然而答应干,即便被发现了也就是个死;要是不干,不可能活着走出霍家大门,左右都是死,还不如多活两天。况且万一干成了,没人发现,自己和老公也就成了霍家的大亲信,这辈子都妥妥的了。    富贵险中求。淳于衍心说我这不是贱么!老公才科级岗,上面还有处长和局长,难不成为了往上爬,今儿杀皇后,明儿杀皇上,后儿焚书上表杀玉皇?    然而在厚黑学里,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你看很多人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却坐在高位上不下来,很显然,人家是跟统治阶级分享了极为不可告人的秘密……  
  两年多了,不经意的点开,居然发现楼主回来了,呵呵
  呼呼,召集旧粉啊~~
  这么好的帖子,强势留言!
  看完不留言=嫖娼不给钱
  冒泡支持楼主。  这么好的帖子今天才看到,实乃幸运,要是一早看见的话岂不要苦等两年?  两年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赞楼主的文笔,也赞楼主的毅力,时隔两年,还能来更新,真是可赞可叹!    
  看完不留言=嫖娼不给钱  
  没想楼主又开始更新了,标记下吧
  楚怀王死的冤啊!!项羽这白痴。
  (连载151)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2)  =========================================================    淳于衍不敢忽悠霍显,她到底还是出手了。不过这看似Mission Impossible的买卖竟然还真的在她一手操办下取得了成功。于是乎就有了孝宣朝乃至有汉一代级别最高也最离奇的谋杀案。    大汉皇后许平君在分娩之后的第二天,莫名其妙地蒙祖宗宠召了。关于她的死,自然也成了历代宫廷阴谋研究者的重点。《资治通鉴》等绝大部分书上写的是淳于衍将有毒的附子(中药名)掺入了皇后产后的止血药中,但这有两大疑点:    第一,从汉朝开始,开药方和献药已经采取了责任制,从主治大夫到煎药的人名是写在药罐上的,药罐里掺毒药这么明显的事儿,淳于衍没理由这么笨。毕竟她的出发点是给丈夫谋官,所以她要努力把自己摘出去;    第二,《资治通鉴》上画蛇添足绘声绘色地填上了淳于衍跟霍显密谋的记录,她说药是很多人配的,她下不了手。随后又说许平君死于她配的毒药,证词矛盾啊。    所以要想解释得通,只能说淳于大夫艺高一筹,利用中药的相生相克,找出种新毒来下手。这有可能。    还有一个更大的可能,那就是团伙作案。因为许平君死之前,传递了一句见诸史册的关键证词——    “我吃了以后不舒服,浑身冒虚汗,药里是不是有毒?”    当然了,淳于衍会告诉她没有。但就凭这一句话,表明皇后许平君也绝不是个傻乎乎成天只顾乐呵的农妇。既然怀疑有毒,凭借大汉皇后的地位,立刻召集医疗专家紧急诊治,皇上陛下得到消息后赶来陪同,甚至通报给内朝备案以防不测都是应该的,没理由一个大汉皇后就凭大夫一句“没毒”就再没人过问了。    而事情的结果很不幸,许平君听了淳于衍的回答后很郁闷,没多久就死了。而直到此时,大汉皇后吃错了药(至少她自己这么怀疑)以后应该有的一切待遇——重新诊断、通知家属、立案侦查等等一切都没有发生。    在今天看来,许平君死得还不如寻常百姓。所以最大的可能更应该是外神通内鬼。淳于衍还有同谋。    甭管怎么样吧,皇后驾崩了。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的老丙知道这消息的时候脑袋嗡地一下。更糟糕的是,他听说皇上陛下没赶上见皇后最后一面,却一滴眼泪也没流……  
  呀,突然楼主回来了,真是惊喜!
  楼主回来了,惊喜
  mark,顺便顶LZ!
  我来顶一下
  霍显是陪嫁丫头一说见过很多了,可是汉书里没有啊!她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    还有霍光和卫太子一系没有任何关系,他是纯的刘彻一党。
  感谢钢鈇十八、siweilxy、孤影不成眠、mlee7888c、gdczczy、Mr_达西、梦里不知身素客、fishoofish、ct3399、eagle0715、卡那v、云雨巫山总断肠、五彩飞云、ijst900、ojyo等朋友。  最近几天职称评定,稍微有点忙,呵呵抱歉哦。
  LZ速度哉,要太监了
  我来顶一下!坚持不懈的顶!好帖子就要顶起来!
  我再顶!
  顶,楼主比那些砖家文采好,好帖
  哇噻,楼主怎么突然就蹦出来了呢.快写!快写!哈哈.
  连载(152)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2)    ==============================================================    于是老丙赶快找来最好的大夫,二十四小时在皇上陛下身边候着,当然,还不能让他看见。    用老话讲,刘病已当时的情况是“懵灯”了:人在遭受巨大打击时,潜意识想要释放这种压力,但脑子里总是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结果产生了自我欺骗的幻觉,硬撑着不表现出来。这样是会憋坏身体的。(捎带一提,之前我并不信,但亲身经历过就信了。把我一手养大的外婆去世时,我真的没哭出来,一直晃晃忽忽的,我妈就特别担心,怕我憋出事儿,后来她老人家逝世半年了,我看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听着那背景音乐,突然就明白过来了,然后嚎啕大哭,睡醒了就好像没事儿似的。呵呵跑题了。)    不管怎么说,皇后没了,要立刻成立治丧委员会,通常情况下都是大将军或者光禄大夫来牵头的。当然老霍不行,因为他是太皇太后的亲姥爷,是刘病已的老长辈,不该给他的媳妇戴孝,于是乎重担就落到了南波兔张安世身上。    老张心说得,我来就我来吧,刚把白布片披身上不到俩时辰,老丙就过来找他了。    说皇上陛下召见。于是俩人赶快进宫。没想到大司农魏相也在。皇上出来以后,爷仨打眼一瞧,心说坏了,是要出事儿——    刘病已小脸红扑扑的,好似抹了苏丹红,一双眼睛精光爆射,但是走两步路就开始喘气,很显然一股火憋在心里,已经伤得不轻,得亏是年轻,不然兴许早就背过去了。    其实考察下之前的汉宫医疗病史,孝武皇帝在死了儿子刘据之后也是一样,刚开始兴奋疯狂的一直嚷嚷着杀人,直到建了“思子宫”后,老爷子才从这种不正常的兴奋中醒过神来,可怜当朝丞相刘屈鳌莫名其妙地成了这临时精神病患者的替死鬼……    前车之鉴啊,所以这时候大家都非常小心。张安世给老丙一个眼神,又摇了摇头,意思是瞧着点,千万别往我身上推事儿。老丙撇了撇嘴,也摇了摇头,意思是我也不想啊,大家都小心点吧。    然后,老哥俩一起拿眼睛瞟着魏相,把小魏看得心里发毛。  
  哈哈,楼主速度写啊,兄弟我再顶你一个
  刘病已这个人比较念旧的,为了老婆的承诺,明明看出太子不成器,但还是下不了心废了。。
  哈哈,楼主终于回来了。欢迎,欢迎。更新要快哦。  我顶!
  题材不错,写法不敢苟同。
  汗,终于放假了,忙着评职称和晋级,人性全看出来了,呵呵……
  (连载153)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2)  ===========================================    没辙啊,这里就他最小字辈了,有气也得受着。很多时候吃亏是福。魏相咽了咽口水,等着皇上陛下发话。    结果刘病已着急了:“大司农,朕找你来,是有事要问你!”    有好声没好气啊,一看就知道陛下这会儿不正常。但不知道为什么,老丙听后很高兴,刚才的那个“朕”字说的字正腔圆,皇上陛下越来越进入角色了。    魏相回答说:“陛下有什么尽管问,臣知道的肯定答。”    “那好,国库里还有多少钱!”    魏相听后心说我这不是找死么,就这问题没法回答,现在正打着仗,前方十五万大军吃喝拉撒逛街泡妞那样儿不需要钱,但又不能回答没有。幸运的是张安世在场,即便如实答了,也没啥事儿。    “回陛下,千八百的还是有的。大司农署衙通常不存钱,只负责征调,存钱的是……哎哟!”    张安世冷不防地踹了他一脚。存钱的是水衡局,水衡局是赵充国兼管的。前阵子刚因为田延年的事闹过一回,你小子脑袋被驴踢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不过皇上陛下显然心思没在这上,或者说他现在一股火憋着呢,听不出来这些弦外之音。    “朕需要钱,修陵!”    魏相咣当一声差点没趴下。    “我主陛下啊,现在国库的情况……”    魏相突然停住了。因为刘病已哗啦一声把桌子给掀了。    “丞相在满朝文武面前曾经提过!难道你的国库比朕还重要。”    “臣不敢臣不敢臣不敢!”    魏相赶紧磕头。等他起来一看,皇上已经走了,留在他面前的是一张圈好的地图……  
  起死回生?
  连载(154)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3)    ======================================================    皇上随后扬长而去。魏相捡起地图一看,就郁闷了。    “这……这不是皇上陛下的陵啊。”    给刘病已修坟的事儿,当初还讨论过,为此不光闹得很不愉快,还搭上了田延年那虎牌儿的命,而皇上却趁此机会赢得了很大的好名声。因此大臣们对帝陵选址的事情一直牢记着呢,而现在这张图,不是当初那张图。好像小了很多。    张安世和老丙凑上来一看就明白了。老丙摇着头叹了口气说:    “情伤比剑伤啊。”    说完就走了。魏相听了以后犯糊涂,只好问张安世:“南波兔,这啥意思啊?”    “你傻啊?陛下想修的根本不是帝陵。”    “那是……后陵?”    张安世不置可否,也走了。这下魏相彻底明白过味来——    皇上是真的悲痛过分,结果懵灯了。他想修的,真的是皇后陵。    虽然汉朝时候,还是随死随埋,并像唐朝一样在乎先后顺序、礼仪大防,但刘病已在之前毕竟表态过先为孝昭皇帝修陵,自己的缓缓再说,如今却又反口,抢先修皇后陵,这叫娶了老婆忘了祖宗,实在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应有的表现。    然而幸亏他还没那么成熟,所以才显得可爱。孝宣一朝最先修建的,确实是皇后许平君的少陵(也叫小陵,古时候小、少同音)。那陵墓坐落在杜县,是刘病已和许平君度蜜月的好地方,后世的风水学家也曾质疑过,说那里风水并不是最好,而且孤零零地把在大河西面,显得跟祖宗不合群啊,然而刘病已却还是这么做了。    后来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军打进京城,饱受压迫的百姓把大汉历代皇帝墓全都挖开来泄恨,唯独孝宣皇帝的杜陵、恭哀皇后(许平君)的少陵保存完好,成为许多达官贵人的避难场所,这也足见百姓对他们的爱戴……    当然,这是后话。而眼前最要紧就俩字儿,没钱。魏相回家算了整整一宿,药丸子吃了三斤败火茶喝了五顿,还是想不出办法来。最后他只好去找自己的上司、恩人兼老师老丙,向他讨主意。至少满朝文武敢跟皇上陛下讲价儿的没几个了。    没料到老丙一口答应下来。不过他随手拿出一封信,魏相一看,吓得几乎嗝屁……  
  顶下,这么好的文,不顶就太没有天理了!
  顶!幸运的是我能几天内从两年前的旧文一直看到当下,请LZ看着tianyaer的这份热情执着,也别弃楼了啊。  另外话说汉朝皇姓乃俺本家,一直对大汉抱特别的崇拜。小学时候看《前后汉故事新编》不知看过了几百遍,里面的行文风格跟楼主您有几分像,看着不累,但长知识,增学问。
  兄弟,本来俺以为你出事了,真的想报警,再后来又认为你是赵赶驴,你可把兄弟姐妹们的胃口吊得够呛。
  俺这一年来几乎都是在杂谈混,今天重来逛逛煮酒就看到楼主兄弟又回来了,可把俺给激动的。
  快点更新啊!
  好帖子,累死人了,看了大半夜!    明天继续
  lz终于回来啦!太好了。。。。。。继续拜读之
  过来,坚持不懈的顶一下
  楼主节哀,把我养大的爷爷奶奶身体也不好,我发小的奶奶年前刚过世,虽然不是至亲,但是当时的感觉就像被人在胸口重重捶打了一下,那种压抑不住的痛苦让人无法忍受  楼主节哀
  终于看完了,楼主文风很好,希望加快更新速度
  这两天是清明,楼主是回家了吧?
  先记号在看。
  连载(155)    信的内容是:皇后是被人谋杀的,而且还是团伙作案!    魏相哭笑不得:“我的老领导啊,你这不是坑我么?这案子哪里是我能管得了的啊。”    “我倒不这么看。管不了跟没态度是两码事。小魏,你已经是中两千石的大干部了,要知道在中央干,凡事必须有个态度,不要妄想着左忠右反,两边都不得罪,那样只能让两边都先干掉你”    “我知道了,谢谢老领导指点。”    “那么,你怎么看呢?”    魏相冷静下来,整了整思绪,肯定地说道:“诬告的面儿大。”    “何以见得?”    “这种事儿如果是真的,那很好调查,宫里的医疗都有专人专案,说是团伙作案,谁有这么大本事?所以很可能是诬告,既然是凭空捏造的,那么最好说成‘团伙作案’,不点名是谁,你就查去吧。”    “那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太简单了。孝武皇帝一朝,很多官是怎么上来的?靠诬告。连当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遇到过,何况别人。人为了荣华富贵,啥干不出来?”    “嗯。那么你认为,我是应该查呢,还是不查。”    “查。第一个知道这事儿的人如果不查,很可能被别人认为是同伙,更何况没有不透风的墙。”    “好。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为啥对你说这个?”    这个问题可难了。魏相琢磨了好半天,还是放弃。    “老领导。我不明白。你告诉我呗?”    “啊呸!啥事都等着我告诉呢?自己个儿没事琢磨去吧。小魏,你前几个问题回答得很好,有了做九卿的资格了。将来要更上层楼,就要好好琢磨了。老一辈人付出血泪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你不自己想不白,别人告诉了,也没啥用。”    事实上,日后负责调查此案的老丙第一个选择告诉魏相,是在保护他。  
  呵呵,谢谢楼上各位兄弟支持。没错,清明期间去扫墓了,呵呵,更新就慢下来了,请多多见谅。其实我仔细分析下自己,文风有点沉重了,但是官场生存和哲理分析多了,大概是人长大了吧,唉,长大好无奈……
  第一页连载34:   病已一听这话  ==================  此处病己应为丙吉  替楼主捉个小虫子,(*^__^*) 嘻嘻……    =============================  看来一页了,挺喜欢的,会继续看下去。  支持楼主!!!
  连载(156)      道理其实也简单,但魏相这样浅资历的中央干部没有经历过,自然就不知道。    老实说老丙心里太清楚这信99.99%是诬告了。他是啥出身?牢头。而且还是当年因为表现出色,从地方征调到中央来查戾太子谋反案的最牛牢头。宫廷和朝廷里的诬告最可怕的不是事实本身,而且一旦要开始查案,就难免查出些与本案无关但却很关键的信息来,而这才是幕后黑手最希望看到的。    举个例子吧:张三和李四都来竞聘同一个领导岗位,张三能力、威望、人脉和后台背景都相对差些,但他不淡定,他想搞掉李四拿到这个官,那怎么办呢?很简单,写一封检举信,告发李四贪污腐败,都够枪毙的了。然而他不能直接告发人家贪污,因为李四后台硬威望高,告了人家贪污,人家有防备就会做好准备,万一告不倒,自己要倒霉不说,以后也别想再因为贪污告倒人家了,那就等于给李四增加了政治资本。    于是张三只能写诬告信,告李四宿妓嫖娼,然后人家调查李四,趁着李四忙着藏自己的小三小四小五,检查团“无意”间查到了李四贪污,还很严重,结果嘛自然是只能处理掉他以平民愤了。最后张三顺利地坐上了位子。    这一招在官场上屡见不鲜。远从孝武朝的戾太子案,最早先告发的也不是太子,结果黑漆妈乌的就查到太子身上,让他丢了条小命。近到当朝大司农田延年的死,不也是查先帝陵的亏空,最后弄出个贪污弊案么?    所以检举信一出,老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人阴谋夺别人的位子。而他是想保魏相的。自己毕竟是南波万的人,对当今皇帝有拥立之功,况且信是给自己的,怎么着也不像是冲着自己来,那么为了小魏不吃亏,最好的办法是拉他入伙,就近保护起来。    老丙这么做也是出于一片公心。第一,小魏有能力,田延年那么多年的亏空被他上任后半年扭转,而且现在还能保障15万大军出征,换了别人不行;第二,小魏是从地方提拔上来的,没背景没后台,他不会对任何人有额外的忠心,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忠于皇上、忠于大汉;第三,小魏还年轻,老霍、老张、老赵甚至老丙自己都已经老了,蹦跶不了两天,将来的大汉江山,还是要靠韩增、魏相这样的少壮派砥柱中流。有时候年轻确实是种资本……    所以后世史家评论丙吉时,最愿意说的就是八个字:忠厚善良、老成谋国。没错,谋国,他脑袋里想的,很多时候都是江山社稷、天下苍生。    当然了,这番用心老丙并没对小魏挑明。他是个低调的人,连救了当今皇上的命这么大的功劳都没提(要不然早封侯拜相了,何苦还在光禄大夫、关内侯的位子上苦巴巴熬资格),自然也不会告诉小魏让他领情了。    直到魏相做到了丞相的位子上,他才明白了老上级老恩师的良苦用心。魏相也是个霸道的主儿,但孝宣朝他对谁言听计从?一是皇上,二就是老丙。而后来也的确发生过一场针对他的诬告事件,想要把他搞下台,得亏有老丙的悉心调教,魏相从容应对,保住了位子,也揭穿了反贼,当然,这是后话。    回过头来说眼前:皇上陛下一意孤行想要修陵,他现在脑子有问题,没人劝得了他,老丙却胸有成竹。因为他完全有把握这封信一交出去,皇上的全部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为挚爱的妻子报仇,什么修陵,什么国库,什么汉匈的存亡,都会顾不得了。所以魏相发愁的事儿,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不鸟的。    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还是万万没想到,那0.01%的可能就成真了。这不是诬告,更不是什么政治阴谋。最可怕的是案子一旦查起来,就会让大汉天翻地覆……  
  看完了  等更
  顶!  等更
  楼主辛苦了!
  我惦记着这里有两年了,没想到,楼主居然回来了!楼主你真是个好人!  写得特别有特色,特别幽默滑稽,老霍老丙老张还有病已,很牛的一个团队,越看越有味儿,加油写啊!顶你到底~  
  连载(157)    第十四章:凤凰折翼(4)  ========================================================    好饭不管早晚,老丙找准时机进宫,把检举信交给了皇上。果不其然,刘病已的眼神立刻就不一样了,原来迷迷糊糊像二愣子一样,突然在霎那间精光爆现。    “启奏陛下,拿到这封信的时候,臣与大司农都在,觉得事情严重,不敢做主,就来给陛下圣裁。”    老丙这话撒了一半谎。他特意拽上魏相的原因,前面也说过了。没想到皇上陛下把检举信攥成了团儿,冷冷地说了一句:“不用。朕亲自来审!”    老丙愣了:“可是陛下,这种事情——”    可皇上没等他把后面大半截话说完,直接堵上了。    “朕来审。你和大司农做个人证好了。”    这套路根本还是民间的。刘病已没干皇上之前是个游侠,审案的活儿他也熟,不同的是以前审的最多是偷鸡摸狗红杏出墙,如今审的却是谋杀案,自己还是苦主。其实老丙提的对,审案子内有少府外有廷尉啊,更何况你是被害人家属。可那时候哪管得了这些啊。    最后老丙也没过多反对。毕竟他的目标达成了:自己和魏相进了专案组,不容易成为集火的目标;皇上陛下忙着找凶手,顾不得、也不可能急着把含冤而死的爱妻草草埋入土,这就大大缓解了国库压力。    不过他还是没料到一点,那就是皇上陛下审案子的水平实在是有够高的。他直接把那天所有出入皇后寝宫(当然包括淳于衍)的人叫到了一间屋子里。二话没说,直接当着众人的面儿,叫卫士把伺候皇后的贴身儿宫女给宰了!    小宫女儿在大喊冤枉声中脑袋搬家,这下子把所有人都镇住了,跪在地上筛糠一样抖着,也甭管是不是因此抖掉了毛。    老丙也差点被镇住了。这种情况他自然要劝谏:您这不是滥杀无辜么!当然他说的比较委婉。可惜皇上根本听不进去。刘病已说了一句话,估计打从即位起就没说过这么硬气的——    “昌邑王(指刘贺)即位三十天就办了一千件错事,你们还能包容他;朕即位至今错这么一次,你就忍不了么!”    “臣不敢,臣不敢……”    不知道为什么,老丙也跪下了。此刻他心里悲喜交集。悲的是皇上还是太年轻,一旦冲动起来,也就不那么圣明了。僭越礼法和朝廷制度不说,要是落下个滥杀无辜的话柄,之前苦心积攒的良好形象也就泡了汤。    喜的是从他周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气势上,老丙依稀找到了当年孝武皇帝纵横捭阖、君临天下的霸气……    
  感谢寡人亲临、香如故吗、5664430、大汉唐蒙、大圆蟀、elau、、linkpad、中华南方舰队司令、xiaogoudepipi1、猴格、fendo88886、piero2002、三千汉骑、EdwinGu、卫雪篱等朋友顶贴。呼呼~~
  连载(158)    其实刘病已这事儿办的确实不地道:万一这封检举信就是那良心未眠的小宫女写的呢?但那已经无关大局。皇上陛下心里早就有下一步。    “你们知道她为啥死的么?”    哪有人敢回答啊!于是皇上自问自答:“有人检举说皇后是被人谋害的。她知道了却没检举,那就是同谋,该死;要是不知道,那就是笨死的,总之要死。你们也一样。从现在起,每个人单独关一间牢房,说出来啥线索,就没事儿;要是扛着不说,只要有别人说了,那你们其余的就是谋害皇后的同党,全族老小拉出去咔嚓;要是证词有不一样的地方,被我发现是诬告,同样全族老小咔嚓。现在开始,拉下去关!”    这哪得了啊!于是乎立刻有人嘴快说出来了:“陛下!我知道。”    “你知道什么!”    “皇后临死前说的是‘我吃了以后不舒服,浑身冒虚汗,药里是不是有毒?’”    “好!还知道别的么?”    “不知道了。”    “没你事儿了,多领一个月薪水,回掖庭好好活着吧。”    “陛下,我也想说这个,可说慢了。”    “那我不管,进牢房想点别的什么吧!要是最后死了,下辈子记得嘴快点。全都关起来!光禄大夫、大司农,你们俩去做牢头,要是走漏半点风声,自己想该咋办吧!”    老丙心说我的皇上陛下啊,你玩的也太深了!但是无奈,圣旨就是圣旨,当天牢房里可热闹了,中央部长级牢头一来就来了俩,犯人们争先恐后的开始说话。    因为他们不说不行:如果干脆不说,那到最后就是死;如果自己知道的被别人抢先说了,那就只好编瞎话随便说点啥;如果干脆啥都不知道,那也得编瞎话;关键是人越多越不好编瞎话啊,又没办法串供集体忽悠皇上,最后张三咬李四、李四咬王二麻子,大家都是死。所以没办法,只有抢着说话,还得抢着说实话。    总之用这招审犯人是损透腔了。而且刘病已这辈子只要遇到案子,他就这么审。弄到最后,大家都不敢轻易犯案。这虽然有滥杀无辜的昏君嫌疑,但在当时诬告盛行、大臣人人自危不说实话的年代里,也确实只有这损招能收拾这烂局面。    因此说,哪里有什么万世明君啊,皇上是人做的,人都是猴子变的,但凡是动物就有优点有缺点,凡事不能太过强求。    这是题外话,可怜这事儿被皇上弄得挺大,一时间宫里人全都害怕了。霍显很快也知道,她不笨,当然明白这种审法,淳于衍是扛不住的,早晚得招!    于是乎她害怕了。关键还有俩九卿级别的官员当牢头,这根本递不进去话,就算递话,也等于提前招供。霍显合计半天,这天大的娄子,满大汉朝也只有通天的老霍能摆平了。得,还是跟自己老公招了吧。    打定主意后,她就趁着老霍忙完公事回家休息的时候,亲手烧了一大桌酒菜,把小女儿霍成君也叫上,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老霍正吃得美呢,霍显就开始渗透给他真相。    “亲爱的,你是当朝一品,最大的官儿了,而且还匡扶社稷,有大功劳,我紧跟你的脚步,也在琢磨干件大事。”    “嗯。夫人,你能这么想太好了,别整天打扮成那样,跟那些长舌妇在一起大会串,没啥好处。”    “所以啊,我还真的干了件和你的光辉历史特匹配的事儿,保管你听了以后睡不着觉。”    “什么事儿啊?”    “你不是曾经把皇上给报销了么,我寻思着我是你夫人啊,我就闲着没事把当今皇后给报销了。”    霍显话音刚落,啪啦一声,老霍手中的酒杯跌落在地……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顶一下!其实历史可能这么有趣,嬉笑怒骂中就梦回汉朝!
  楼主辛苦了
  顶一下,强哥加油!
  坐等楼主更新...              能不能分页???
  楼主您好,我是凤凰出版集团的编辑,觉得您的稿子写的不错,不知道是否有出版的意愿,我的QQ是.期待您合作。
  呵呵,楼主不要拒绝出书嘛。。。    人家很有诚意的都找了您好几次了
  汗,不是拒绝啊,是因为中途的两年我真的没上来过,呵呵……
  楼主的帖子很有水平,拜读了!坐等更新! 喜欢读书的朋友可以加QQ群
交流读书心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记号。
  哈,笑翻了,老霍这回吓得够戗~~~~~~~~~
  楼主牛人啊!历时一年后还能街上,不能白看,我来顶顶!昭宣二帝都活得不算太长!
  “你不是曾经把皇上给报销了么,我寻思着我是你夫人啊,我就闲着没事把当今皇后给报销了。      ------------------------------这话说的
  顶下强哥!等回去还找你喝酒!
  路过,顶!
  马上要翻页咯
  两年了,内牛满面啊,期待闻哥的更新
  坐等更新,,楼主速度啊...
  连载(159)    已经是多年的老夫老妻,从霍显的眼神看,她这次不是忽悠。老霍的冷汗哗的一下就下来了。但说到底他是饱经风浪的人,只不过皱了皱眉头。    但在那瞬间,老霍脑袋里闪过了很多英雄人物:孝武皇帝、卫青、霍去病、桑弘羊、上官桀、老赵、老丙、茹毛饮血的老匈奴……总之活着的死了的靠谱的不靠谱的都冒出来了。    他在考虑做个忠臣还是个反贼。但很快就有了结论,毕竟还是忠臣那伙人对自己的影响巨大吧。    于是他对女儿轻描淡写地说:“乖哦,回自己房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霍成君看了一眼老妈,霍显咽了一口唾沫,也说:“听你老爹话,去吧。”    就在女儿走进内房不久,老霍一下子拔出了宝剑,干脆利落地架在了自己老婆的脖子上!    “贱人!我全家老小早晚死在你手上啊!”    眼瞅着咔嚓一下就要下手,但老霍毕竟老了,手这么一哆嗦,霍显一激灵就闪了过去。而且小女儿霍成君也不傻,知道怕是要出事儿,人家压根儿就没走远,像这种老爹怒杀老娘的亲情大戏,怎么可能不客串个孝顺女儿呢?于是她牢牢地抱住了老霍的大腿,声泪俱下地让霍显快跑!    霍显当然也不傻,这要叫一般女人早吓麻爪跑得没影了,但她不是。她太清楚如果老霍动了杀心,你就是跑到天边也没用,皇上他都废得,你以为杀个老婆还用得着焚书上表发布告么?    于是为了死里求活,她必须一句话干脆利落地打动老霍。而且这话在摊牌之前她就想好了。    “你杀吧!杀了我你也逃不了干系!你以为皇上陛下会信,满朝文武会信,韩增赵充国那帮外边儿的大小军阀会信么!”    这最后一句话太有杀伤力了。即便老霍杀了老婆表忠心,事儿也作下了,他功高震主,啥都不缺只缺一死,所以皇上不会信;之前有过废皇帝的前科,如果要说这档子买卖是闲着没事瞎演练逗媳妇儿玩的,满朝文武也不会信;最关键的是不论真假,韩增赵充国那帮子人也会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来闹腾,到时候这朝廷大门朝谁家开,恐怕就要打了才知道了……    老霍更不傻,他明白自己必须把这事儿圆过去,可造反的滋味不好受啊,老了老了晚节不保,连气带恨,一口痰没倒上来,他昏过去了……  
  顶一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史乱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