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全传txt之一/高阳??传统文库??余氏家族

余氏家谱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余​氏​列​宗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论近代中国早期的官商关系--以《胡雪岩全传》为透视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论近代中国早期的官商关系--以《胡雪岩全传》为透视点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说来惭愧,到现在才看高阳的书。前段时候一套《胡雪岩全传》,把我迷得七荤八素啊。感觉上比唐浩明还高一筹啊。大家觉得高阳的书什么最好或者哪些最好?想多看几套。但是要上班,只能晚上看。所以得有选择性的看。大家介绍一下吧。谢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和唐浩明没什么可比性不是高一筹的问题    推荐慈禧系列北洋系列红楼系列
  谢谢!一定看!这三个系列看完了,高阳的书好象也就差不多了吧。呵呵,先看慈禧吧!
  和唐浩明没什么可比性不是高一筹的问题  ------就是啊,一直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唐的《曾国藩》文字、历史、情节样样糟糕,却好评如潮?是炒作,还是大部分人丧失了对文字的起码的敏感?!
  单本里
我都很喜欢
  《清朝的皇帝》
  我是高阳的爱好者,我认为国内写历史小说的,没人能和他比。
  高阳的&董小宛&为什么出奇的难看喃
  感觉上比唐浩明还高一筹啊。  ---  笑翻,唐浩明的虚名浪得够份啊。
  天啦,这么看来我还真是差档次,嘿嘿,我还一直觉得唐浩明的《曾国藩》很强啊。看了高阳才发现唐差了些。
  和二月河比又如何?
  楼上有人说高阳“国内写历史小说的,没人能和他比。”存疑~~~个人认为二月河凭己对清史的熟稔程度写出的几部书更厚重一些~~~  
  反对,强烈反对。  
历史小说本来就是史实与虚构并存的,不能光看一面。一个成功的历史小说家不仅要对历史“熟稔”,而且还要会编故事。既然说到“对清史的熟稔程度”,那就应该去看看茅海建的《的崩溃》,他的书可比二月河厚实得不下百倍。
  看了几套,本本都好。
   和二月河比又如何呢?
  那就应该去看看茅海建的《的崩溃》  ---  哇,看来茅的虚名也浪得够份啦。
  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  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  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  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李娃传!
    楼上有人说高阳“国内写历史小说的,没人能和他比。”存疑~~~    希望您早些释疑。
  多年前看过一本《慈禧前传》,当作很有趣味的故事读的。
  李娃传!
  高阳的史学功底非常深厚.
  李娃传,我的李娃传的读后感:  一、我关于小说人物的认识     李娃:小而无父母,为叔父收养,与叔父到长安寻婶母,穷途末路为卖与李姥,虽为勾栏女子,但是通情义,在危难中使郑徽重新再生,终于成就郑徽功名,但李娃此时却飘然而去。如此之奇女子,难怪郑公会以“有生之年,皆为报恩日”来表达感激之情。作为读者的我也只有用一瓣心香来表达敬意了。     郑徽:生于名门望族,年少重声色,而背父母之命,科举不及弟,幸遇李娃,才得重生,中进士,中制举第一。其人重情义,重友情,正直敢言,是一代才子。     李姥:一生坎坷,善于钻计,但良心尤在,对李娃有母子之情,是一个悲剧人物。     韦庆度:生于望族,重情重友,一豪迈之人,可惜豪迈有余,防人不足,为小人所害,终造成“庆度命短,素娘命苦”的悲惨下场。     当然小说中的绣春初恋郑徽,遇周佶而产情愫,也是非常美好的一种情感;阿蛮对郑公一生眷恋,虽同床而无夫妻之实,也是一个悲剧人物;素娘生为庆度人,死为庆度鬼,死而不能全尸,是勾栏之一大悲剧。     二、小说中的哲学思想     郑徽曾三世为人,跳河、西市凶肆、杏园,在西市凶肆时郑曾体悟到了:什么叫人?什么叫我?我这个感觉是怎样来的?我未生之前在何处?已死之后,可有另一个我?(华夏版高阳之娃,2004年,P187)这正是西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体现。     郑徽成就功名后,曾对李娃说过一席话,而李娃的回答也是很精彩的。郑徽说:“你的心血,我一世都报答不尽。阿娃,我听说皇帝与杨贵妃,在华清宫长生殿,当着七夕双星设誓,愿世世生生做夫妻。我跟你也一样,来世还是夫妻,你作男,我作女,让我服侍你一生,才能报答你今生对我的恩情。”李娃痴痴地说:“谁知道来世你在哪里,我在哪里?就凑在一起,谁又知道你是前世的郑徽,我是前世的李娃?”这也是很有哲学意味的。(P302)     郑徽在三世为人的第三世后,在土地庙行乞,终悟佛教“无我相”,“境由心造”。他体悟到行乞生涯,竟是佛家勘破生死关头的大慈悲境界。若“无我相”,则一切烦恼,无由而生。(P238)郑公曾在得和李娃相遇时,重悟“境由心造”,努力把自己看成一朵浮云,一股轻烟,无声无息,不着半点人世相,藉以自求解脱。此时他也参悟到了佛法中的“爱别离”和“怨憎会”,并非人生最大的苦恼,现实的人生比佛法更广大。(P251)     小说讲到李娃下定决心与郑徽离别,用了“佛祖舍身饲虎”的故事,来说明李娃的决心,很贴切,也很有深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显出李娃的伟大。     三、小说中蕴含的读书、做人的道理,融于人物的一举一行     小说中写到郑徽与魏仙客比唱挽歌那一段,魏仙客气死,郑徽以“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突显了他心地善良的一面。周佶与李娃巧遇,曾以“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来寄托对郑定谟的相思之意,表达了周佶对郑的友情之深。     为了使郑定谟更好的搞好学习,李娃领他到西市书肆去购书,郑徽就象老饕独享盛筵,欢喜得发愁了。也可看出郑定谟是如何的爱书。小说中也提到郑两年终日夜不释卷,已成通儒,而不废文采。郑本人也想过:晚年著书,总可在文苑中占一席之地;诗稿传世,五百年的声名也应该有的。由此可见读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也应该看到郑只所以第一次没有拿头名,就是因为他只读书,而不顾事实的缘故。所以最佳的还是:读书、生活、反思、求知。     如何看待仇恨,小说中有经典的描写。李姥在结尾时的良心发现,使李娃感慨:因爱成仇,或者化敌为友,常在人的一念之间;立身处世,只要不存私念,处处为人着想,日久自然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和尊敬,至于眼前的恩怨不明,尽可以置之度外。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不经历大量的挫折,估计很难悟到呀。     总之,感觉高阳这部小说,开头平淡无奇,但自郑徽第一次进士不弟之后,情节越来越精彩,道理越来越深刻,描写越来越生动,历史知识寓于小说,真是一部好书呀。援引高阳本人所引的一句话:历史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说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呀,这部小说真是真情实感呀。   
  作者:某山某水迷姓氏 回复日期: 20:02:43 
    我是高阳的爱好者,我认为国内写历史小说的,没人能和他比。      同意同意
  唐浩明,还有最近得了矛盾文学奖的熊召政,和高不在一个级别上,读上两页就可以罢手了.     
二月河的不错,文字尤其好,就是学养不够,写了三个皇帝就有不少重复的东西了.     
高阳的书都好看,我书架上一长格都是他的书.    
不过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慈熹全传&,读了N多遍了,可当信史读的.    
二楼提到的北洋系列,惭愧,我竟不知道还有这个说法,能请您开个小单子给我末?我知道的就只有&金色昙花&&小凤仙传&.    
另外记得少年时候读过高写的关于张大千的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还有一本写唐伯虎的,也记不得书名了.     
个人以为,高阳没有写写杜月笙很遗憾,生花妙笔,写豪侠生涯.  不胜神往.       
  所有发言的人连浪得虚名都算不上
  我只读过唐浩明的几部书  就喜欢得不得了了    知道高阳  但从未看过  真的很好吗?  那我赶紧去买来看
  3  红楼系列慈禧系列
  那么多人推荐 有机会一定要看看  我只看过唐浩明和二月河的
  作者:第四把小刀 回复日期: 02:29:38 
       二楼提到的北洋系列,惭愧,我竟不知道还有这个说法,能请您开个小单子给我末?我知道的就只有&金色昙花&&小凤仙传&.    记不全了,还有曹锟吴佩孚玉垒浮云八大胡同吧
  我也很巴望他写写杜月笙该多好
  我看高阳的书里很多情节也是重复的不少。《李鸿章》《红顶商人》就有很多相似的情节。高阳的著述太多了,大家别光说什么系列啊。最好能把具体的书名写出来。我现在也是没得选择。  
  高阳的红楼系列,还有《武则天》、《金缕曲》也非常好,只可惜现在都看不到了。
  二月河的不错,文字尤其好,  ==============  二月河的文字不咋地,国内比他好的多去了
  看过高阳的小说就不会再去看二月河了。单行本的还有〈王昭君〉、〈董小宛〉、〈大将曹彬〉、〈缇萦〉。部部经典
  作者:松节油和亚麻布 回复日期: 22:17:24 
    我看高阳的书里很多情节也是重复的不少。《李鸿章》《红顶商人》就有很多相似的情节。高阳的著述太多了,大家别光说什么系列啊。最好能把具体的书名写出来。我现在也是没得选择。  ============================================    〈红楼梦断〉、〈大野龙蛇〉、〈龙战于野〉以上是红楼系列。  《慈禧全传》包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
  其实我觉得他不怎么样啊?为什么这么多人推崇他?
      作者:世间已无张居正 回复日期: 5:56:56 
    作者:松节油和亚麻布 回复日期: 22:17:24        我看高阳的书里很多情节也是重复的不少。《李鸿章》《红顶商人》就有很多相似的情节。高阳的著述太多了,大家别光说什么系列啊。最好能把具体的书名写出来。我现在也是没得选择。    ============================================        〈红楼梦断〉、〈大野龙蛇〉、〈龙战于野〉以上是红楼系列。    《慈禧全传》包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        谢拉!
  《百花洲》总不见人提。我觉得很好。
  本人是高阳迷,高阳一共有九十多本著作,其中鹚禧系列八本,胡雪岩系列七本,红楼系列十二本。北洋系列我没有,不知多少本。另外单行本中较好的有《百花洲》〈金缕鞋〉〈状元娘子〉〈醉蓬莱〉〈乾隆韵事〉。特别推荐〈梅丘生死摩耶梦——张大千传奇〉。这本书我读了不下十遍,每一遍读都有新体会,堪称绝品好书。    呵呵,有喜欢高阳先生的,大家一起来八下。
  岂不闻台湾人言,有井水处有金庸,有人家处有高阳,可见高阳先生的作品之深入人心。大陆写历史小说的,如二月河等和高阳先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当然,高阳的作品有其不足之处,最明显的是评家所言,太罗嗦,在人物系列的作品中,很多介绍人物的细节重复出现。但是疵难掩瑕,他的历史小说读来一唱三叹,引人入胜,真正是不忍释手呢。尤其是胡雪岩系列和红楼系列中,涉猎广泛,所涉无不成趣,史料也是翔实丰富。不读高阳实乃大遗憾也。
  作者:千已千寻 回复日期: 20:26:39 
    高阳的&董小宛&为什么出奇的难看喃  &&&&&&&&&&&&&&&&&&&&&&&&&&&&&&&&&&&&&&&&&&&&&&&&&&&&&&&&&&&&&&&&&&&&&&&&&&&&&    同感,另外乾隆韵事写的不错,不过和史实出入较大。
  作者:世间已无张居正 回复日期: 5:56:56   《慈禧全传》包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  %%%%%%%%%%%%%%%%%%%%%%%%%%%%%%%%%%%%%%%%%%%%%%%%%%%%%%%%%%%%%%%%%%%%%%%%%%    谢拉,还以为只得前两部  
  细细品位每本都好,最早是看《梅丘生死摩耶梦》,后来大陆出版了不少,现在网上也有的下,真正的历史感悟啊,象《清官册》是最爱看的,胡雪岩更是翻了多少遍。
  听大家这么说我是好想看哦,我们这里的书店没有高阳的书卖。郁闷。。。网上也下不全。真希望有哪位高人都做个高阳全集的电子书!
  二月河的不错,文字尤其好,就是学养不够,写了三个皇帝就有不少重复的东西了.       
作者:第四把小刀 回复日期: 02:29:38 
       
高阳写的小说中也有很多重复的,但不论文字还是小说内涵都比二月河强,高阳小说有文人气,而二月河小说市井气太重(皇帝,后妃,皇子,大臣动辄口出市井秽语)  
不过个人觉得高阳小说更侧重表现历史时代的世情风俗,历史事件弱化了一些(叙事时枝蔓太广太繁,很少正面,集中描写历史大事,在大量的次要人物身上着笔,似乎是想表现一幅世情众生相) ,所以在情节上高阳是不如二月河的
  正在看胡雪岩,感觉不错。二月河的书没看完过,每次都是翻翻就丢。
  红楼系列慈禧系列  
  顶一下,我也喜欢他的书。
  喜欢慈禧全传,金缕鞋,丁香花,红楼梦断,胡雪岩,水龙吟,苏州格格,印心石,  另,我觉得王昭君,董小宛和风尘三侠极难看,高阳擅长的似乎是清朝的故事。
  《恩怨江湖》也好啊!  
唐浩明的是极品,另凌力也不错啊,《张居正》没看过,但一个清华的教授批评他说书中有人物不符史实,笑死我了!!!
  唯书籍不朽      欢迎您光临顺风书店,
  高阳写得最差的好象是那本写汪精卫的粉墨人生(?).高阳其实没什么史学根基,他有的是杂学根基,特别是对各种笔记熟稔,所以他的小说有细节,明白各种典章制度(特别是这一点,尚少有人及).对于史学,高阳往往很自信,但其实很偏执,所以他的非小说的集子,未臻上乘.
  楼上兄所言极是  感觉高阳有时在史学上很固执  比如对董小宛的考证问题上
  我上高中时痴迷唐浩明  看了高阳以后,  才知道  两人境界相差不能以道里计  说实话,  就历史小说而言  两岸三地  无人能出高阳项背
  唐浩明不知道各种小细节,他从家书,文集,政书入手,所以表现的都是大题目,大场景,基本上是一个学者的眼光看历史人物,所以他不能就小,只能就大.而高阳的眼光 是一个掌故家的眼光,写来以小见大,娓娓道来,生活味浓郁,入人就深.
  感觉高阳有时在史学上很固执    比如对董小宛的考证问题上  ~~~~~~~~~~~~~~~~~~~~~~~~~~~~~~~~~~~  很固执嘛?很多大历史学家对于董小宛也是这样的看法啊。
  作者:求缺 回复日期: 21:35:56 
    《百花洲》总不见人提。我觉得很好。  我也觉得<百花洲>很好,是写唐寅的
  作者:世间已无张居正 回复日期: 5:56:56        作者:松节油和亚麻布 回复日期: 22:17:24          我看高阳的书里很多情节也是重复的不少。《李鸿章》《红顶商人》就有很多相似的情节。高阳的著述太多了,大家别光说什么系列啊。最好能把具体的书名写出来。我现在也是没得选择。      ============================================            〈红楼梦断〉、〈大野龙蛇〉、〈龙战于野〉以上是红楼系列。      《慈禧全传》包括:《慈禧前传》、《玉座珠帘》、《清宫外史》、《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    ========================================  更正一下,红楼系列应该是:红楼梦断(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剑四部)、曹雪芹别传、大春争及初春景、大野龙蛇。据我所知没有&龙战于野&
  晕,打错一个字,应该是“三春争及初春景”
  胡雪岩系列(三本),慈禧系列五本应先看,再看其他单本,高阳各本书在内容上还是颇有重复的
  长见识了。
  高阳的胡雪岩我看了3遍, 然后看了慈禧, 看到一半我就知道这是高阳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高阳杂文 的未删节本, 不知大家看过没, 前面几篇谈了政治, 颇有损于高阳在我心中的地位.
  二月河也能算是文人?  他写的书也能算历史小说?  两个字:笑话。。。。。
  俺老爸是高阳犯,高阳的书几乎都看鸟。
  俺只看过高阳的慈禧系列。
  熊召政的《张居正》我当宝贝买回来,看了一册就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人的感觉太单薄,没有写出历史的厚实感。里面的人物对话设计也比较幼稚,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获矛盾文学奖。    相比之下,二月河的好很多。    高阳的《清朝的皇帝》,不是小说,史料爬梳的挺好的。只是他论证雍正得位不正,很难让人信服。
  看过他的《宫闱搜秘》,里面有两篇文章讲雍正夺嫡,讲得还可以
  知道的,可能不全:    01
05 李娃 07
大将曹彬   12
正德外记 11
草莽英雄 19
秣陵春  20
茂陵秋  21
五陵游  22
延陵剑  23
三春争及初春景  24
大野龙蛇  25
曹雪芹别传  26
乾隆韵事  27
水龙吟  31
胡雪岩  32
灯火楼台  33
慈禧前传  34
玉座珠帘  35
清宫外史  36
母子君臣  37
胭脂井  38
瀛台落日  39
李鸿章  40
恩怨江湖  41
状元娘子  42
小白菜  43
徐老虎与白寡妇  44
石破天惊  45
小凤仙  46
金色昙花  47
八大胡同  48
玉垒浮云  49
粉墨春秋  50
林冲夜奔  51
野猪林  52
桐花鳯  53
避情港  54
红尘  55
淡江红  56
鱼的喜剧  57
紫玉钗  58
鸳鸯谱  59
假官真做  60
清朝的皇帝  61
翁同龢传  62
梅丘生死摩耶梦  63
明末四公子  65
宫闱搜秘  66
柏台故事  67
同光大老  68
红楼一家言  69
高阳说曹雪芹  70
高阳杂文  71
古今食事  72
高阳说诗  73
苏州格格    丁香花 风尘三侠 印心石 清官册 杨门忠烈传 凤尾香罗
百花洲 醉蓬莱 少年游 刘三秀 董小宛 明朝的皇帝  
  那个&&避情港&&好象是现代滴,看不下去说。比较习惯他的历史小说。
  作者:huangyun 回复日期: 09:13:43 
    高阳写得最差的好象是那本写汪精卫的粉墨人生(?).高阳其实没什么史学根基,他有的是杂学根基,特别是对各种笔记熟稔,所以他的小说有细节,明白各种典章制度(特别是这一点,尚少有人及).对于史学,高阳往往很自信,但其实很偏执,所以他的非小说的集子,未臻上乘.  作者:huangyun 回复日期: 09:23:30 
    唐浩明不知道各种小细节,他从家书,文集,政书入手,所以表现的都是大题目,大场景,基本上是一个学者的眼光看历史人物,所以他不能就小,只能就大.而高阳的眼光 是一个掌故家的眼光,写来以小见大,娓娓道来,生活味浓郁,入人就深.    --------论断公允
  绝对同意huangyun!  终于在这里找到同好了。我是高阳绝对的粉丝。  千万不要拿来和唐浩明比,拜托啊拜托!
  绝对同意严老哥 
  高阳主要作品年表     一九六一年 霏霏   猛虎与蔷薇   凌霄曲   桐花凤  一九六三年 避情港  一九六六年 李娃   少年游   风尘三侠  一九六七年 金色的梦  一九六八年 荆轲  一九六九年 惊蛰  一九七○年 孙光甫外传  一九七一年 玉座珠帘   高阳说诗  一九七二年 紫王钗   清宫外史  一九七三年 胡雪岩   百花洲   母子君臣   梅秋生死摩耶梦  一九七六年 慈禧前传   胭脂井  一九七七年 瀛台落日   红楼一家言   红顶商人   金缕鞋   上等兵  一九七八年 归魂   琵琶怨   静静的江河   乾隆韵事   秣陵春   归魂  一九七九年 梦的陨落   落花时节   茂陵秋   印心石   狼与天使   花魁  一九八○年             《汉宫春晓》  一九八一年 《延陵剑》   《柏台故事》   《红楼梦梦断》   《金色昙花》   《小凤仙》   《粉墨春秋》  一九八二年 《曹雪芹别传》   《高阳说曹雪芹》  一九八三年 《明末四公子》   《古今食事》  一九八四年 《清官册》   《杨门忠烈传》   《鸳鸯谱》   《野猪林》   《淡江红》   《林冲夜奔》   《同光大老》  一九八五年 《三春争及初春景》   《大将曹彬》   《大野龙蛇》  一九八六年 《翁同和外传》   《李鸿章》   《正德外传》   《草莽英雄》   《刘三秀》   《缇萦》  一九八七年 《铁面御史》   《徐老虎与白寡妇》   《王昭君》   《再生香》  一九八八年 《凤尾香罗》   《清朝的皇帝》  一九八九年 《安乐堂》  一九九一年 《水龙吟》    
  最近正在看华夏出版社的《林冲夜奔》  还收录了《翠屏山》 讲杨雄的故事    以前看过他的成名作《李娃》  《李鸿章》《清官册》慈禧系列之中的前三本    比那个得了矛盾文学奖的熊召政写的《张居正》  有史实感 文笔也好      另外历史小说还推荐李熬同志的《北京法源寺》  且不论历史观的问题 单讲写传统小说的技巧 引人入胜
  慈禧系列什么时候才能由三联来出?现在的版本实在提不起兴致去买?
  华夏版的《慈禧全传》脱漏极多,千万别卖。如《瀛台落日》第225页从“那那得人带路……”到第226页“岑春煊翻然变计了”中间脱18000字左右。
    另外历史小说还推荐李熬同志的《北京法源寺》    且不论历史观的问题 单讲写传统小说的技巧 引人入胜     我对李敖 没有偏见,但这本小说。。。够烂
  高阳怎么写了那么多的书?我好奇
  乱讲:胡雪岩第一,清朝部分都不错
  高阳的文笔有一种绵里藏针的感觉。另外,请问,就《胡雪岩》的电视剧而言,是陈道明主演的好?还是巍子、曹颖主演的好?
  回楼上,高阳文笔偶觉得有一种罗嗦的感觉。两个版本都不好,陈的版本基本上没有取材于高阳的小说,但是还比较入情入理。我观杭州胡雪岩面相,似乎陈稍微高一点。
  了不起,他一字字写,我看都看不完
  作者:后山僧 回复日期: 16:47:41 
    作者:huangyun 回复日期: 09:13:43        高阳写得最差的好象是那本写汪精卫的粉墨人生(?).高阳其实没什么史学根基,他有的是杂学根基,特别是对各种笔记熟稔,所以他的小说有细节,明白各种典章制度(特别是这一点,尚少有人及).对于史学,高阳往往很自信,但其实很偏执,所以他的非小说的集子,未臻上乘.    作者:huangyun 回复日期: 09:23:30        唐浩明不知道各种小细节,他从家书,文集,政书入手,所以表现的都是大题目,大场景,基本上是一个学者的眼光看历史人物,所以他不能就小,只能就大.而高阳的眼光 是一个掌故家的眼光,写来以小见大,娓娓道来,生活味浓郁,入人就深.        --------论断公允  
  高阳的历史散文也写得很好,有学问,喜欢考证.
  回楼上,高阳文笔偶觉得有一种罗嗦的感觉。两个版本都不好,陈的版本基本上没有取材于高阳的小说,但是还比较入情入理。我观杭州胡雪岩面相,似乎陈稍微高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他的东西有时候就是枝蔓太多,比如刚刚看的&忠冽英雄传&,本来以为讲扬业的,谁知如何灭北汉,打击契丹写了一大堆,杨业就是闪身而过,有些失望.不过,比起现在国内写历史小说的其他人,高阳是高的太多了.
  《武则天》我见的是日本作家原百代作品(似乎五卷)  《金缕曲》是大陆作家戴明贤的短篇,写顾贞观纳兰性德事  两个应该都跟高阳没什么关系    我心目中,高阳海内独步,香港作家廖心一的《正德皇帝大传》也可以单挑一下高阳。  唐二熊之类,留着评奖或者当礼品书就可以了。    高阳的系列中,  红楼系列最痛最伤,真的写到天净沙的境界  慈禧系列最信实最有教益,襟怀处处有江山二字  北洋系列略逊慈禧,但是局部幽默感甚至超过,比如《金色昙花》  胡雪岩七卷最潜心描摹世相,对个中角色无深爱,可读未必可传    此外,  《草莽英雄》是最激烈最铿锵的市井传奇,《徐老虎与白寡妇》《杨乃武与小白菜》也是一脉相承,只是前者决绝,后者哀婉  《正德外传》别具心肠,悲悯宽厚  《大将曹彬》则是他对中国历史最具信心的幻想之作,写到圣君贤相儒将勇卒与老百姓的心心相印,让人读得格外难过。        
  《金缕曲》是大陆作家戴明贤的短篇,写顾贞观纳兰性德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应该是《金缕鞋》,  写南唐后主李煜的
  前不久买了本《同光大老》,写得有点凌乱。
  正在看他的《昭君》
  清朝的皇帝
    可惜。  学林出版社有林青的  《描绘历史风云的奇才》--高阳的小说和人生。    还有18万字的《苏州格格》。1992。出版:台北市联合报社
  作者:北方影武士 回复日期: 12:47:52 
    《武则天》我见的是日本作家原百代作品(似乎五卷)    《金缕曲》是大陆作家戴明贤的短篇,写顾贞观纳兰性德事    两个应该都跟高阳没什么关系      ~~~~~~  
那是谭继山译,由高阳校订的。1983台北万盛出版公司  
后者倒是有个《金缕鞋》,1977年,台北市联合报社
  2006年5月成立以来,Alexa世界排名上升速度最快的综合性社区!  ①互.助社..区是国内第一家最专业的有偿互.助..社..区  ②您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疑难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发帖,相信会有很多热心朋友帮助你  ③如果你是热心人,如果你手头上有很多资源和社会关系,也会有很多朋友需要你的帮助  ④您需要帮助,请来互.助,您有能力帮助别人也请来互.助,帮助了别人就有可能获得现金报酬  ⑤加入管理员、斑竹等管理团队就可以获得社区赢利的55%做为提成  ⑥一个崭新的全新概念的社区,这里是崭新的处女地,这里是您成就梦想的地方  ⑦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快点注册一个用户吧,号码越早越具有升值潜力  ⑧我们是要做百年老店的,绝不会搞杂七杂八病毒木马什么的,放心来吧  www.he lp 8 8.com    优秀的中小企业要成长不容易,请大家多包涵了!俺给各位鞠躬了!
      粉墨春秋和状元娘子      当然, 要说有名, 还是胡雪岩和写慈喜李鸿章的几本.  
  胡雪岩
  建议出个全集,不过说实话,想读他的书,达不到一定程度看起来还真是困难啊!
  高阳的书我都喜欢看
  各位,《百花洲》啊!
  整理一个书目,缺的,以后再补充。   先秦: 荆轲        汉朝: 缇萦         王昭君     隋朝: 风尘三侠         唐朝:李娃             
凤尾香罗      紫玉钗 
  五代十国:金缕鞋          宋朝:大将曹彬
     林冲夜奔
     野猪林
杨门忠烈传
  明朝: 安乐堂  
     正德外记
     草莽英雄           
百花洲         清朝:再生香      
     刘三秀      
醉蓬莱               
秣陵春           
茂陵秋       
五陵游          
延陵剑        
三春争及初春景(一、二、三)       
大野龙蛇(一、二、三)
     曹雪芹别传(上、下)
     乾隆韵事      水龙吟 
     印心石                  
丁香花                   胡雪喦(上、中、下)     
     灯火楼台(一、二、三)
     慈禧前传
     玉座珠帘(上、下)
     清宫外史(上、下)      母子君臣
     胭脂井(上、下)    
瀛台落日(上、下)        
恩怨江湖        
     小白菜         
徐老虎与白寡妇     
苏州格格      中华民国: 石破天惊  
       小凤仙          金色昙花        
八大胡同        
玉垒浮云        
粉墨春秋(上中下)
  历史短篇小说集:鸳鸯谱         
假官真做         
清官册              时代不详:铁面御史             
桐花鳯         
避情港      
红尘         
淡江红         
鱼的喜剧          非小说类: 清朝的皇帝(上中下)         
翁同龢传            
梅丘生死摩耶梦     
明末四公子          
清末四公子          
宫闱蒐秘         
柏台故事          
同光大老           红楼一家言       
高阳说曹雪芹
       高阳杂文    
       古今食事         
       明朝的皇帝                
大故事   
  先秦: 荆轲        汉朝: 缇萦 、王昭君     隋朝: 风尘三侠         唐朝:李娃 、凤尾香罗、紫玉钗    五代十国:金缕鞋          宋朝:大将曹彬 、林冲夜奔 、野猪林 、 杨门忠烈传   明朝: 安乐堂 、正德外记 、草莽英雄 、百花洲         清朝:再生香、刘三秀、醉蓬莱、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剑 、三春争及初春景(一、二、三)、大野龙蛇(一、二、三) 、曹雪芹别传(上、下) 、乾隆韵事 、水龙吟、印心石、丁香花、胡雪喦(上、中、下) 、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一、二、三) 、慈禧前传 、玉座珠帘(上、下) 、清宫外史(上、下) 、母子君臣 、胭脂井(上、下)、瀛台落日(上、下) 、李鸿章 、恩怨江湖 、状元娘子 、小白菜 、徐老虎与白寡妇 、苏州格格      中华民国: 石破天惊 、小凤仙 、金色昙花 、八大胡同 、玉垒浮云 、粉墨春秋(上中下)   历史短篇小说集:鸳鸯谱 、假官真做 、清官册         时代不详:铁面御史、桐花鳯 、避情港、红尘 、淡江红 、鱼的喜剧          非小说类: 清朝的皇帝(上中下)  翁同龢传  梅丘生死摩耶梦 明末四公子  清末四公子  宫闱蒐秘 柏台故事
同光大老  红楼一家言 高阳说曹雪芹
古今食事 高阳说诗   明朝的皇帝 大故事       
  先秦: 荆轲        汉朝: 缇萦 、王昭君     隋朝: 风尘三侠         唐朝:李娃 、凤尾香罗、紫玉钗    五代十国:金缕鞋          宋朝:大将曹彬 、林冲夜奔 、野猪林 、 杨门忠烈传   明朝: 安乐堂 、正德外记 、草莽英雄 、百花洲         清朝:再生香、刘三秀、醉蓬莱、秣陵春、茂陵秋、五陵游、延陵剑 、三春争及初春景(一、二、三)、大野龙蛇(一、二、三) 、曹雪芹别传(上、下) 、乾隆韵事 、水龙吟、印心石、丁香花、胡雪喦(上、中、下) 、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一、二、三) 、慈禧前传 、玉座珠帘(上、下) 、清宫外史(上、下) 、母子君臣 、胭脂井(上、下)、瀛台落日(上、下) 、李鸿章 、恩怨江湖 、状元娘子 、小白菜 、徐老虎与白寡妇 、苏州格格      中华民国: 石破天惊 、小凤仙 、金色昙花 、八大胡同 、玉垒浮云 、粉墨春秋(上中下)   历史短篇小说集:鸳鸯谱 、假官真做 、清官册         时代不详:铁面御史、桐花鳯 、避情港、红尘 、淡江红 、鱼的喜剧          非小说类: 清朝的皇帝(上中下)  翁同龢传  梅丘生死摩耶梦 明末四公子  清末四公子  宫闱蒐秘 柏台故事 同光大老  红楼一家言 高阳说曹雪芹 高阳杂文 古今食事 高阳说诗 明朝的皇帝 大故事     
  只看过胡雪岩
  团结出版社的《大明名妓王翠翘》,里面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忙什么,一个电话不就叫来了?”  我不知道这是印刷错误排版错误还是高阳错误……实在太晕了!
  团结出版社的《大明名妓王翠翘》,里面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句子:“忙什么,一个电话不就叫来了?”    我不知道这是印刷错误排版错误还是高阳错误……实在太晕了!    //神.还有这种事呢。垃圾就是垃圾。这书我干脆就不买,一看它把书名改成那个德行,例如《大明名妓王翠翘》,本来是好好的&草莽英雄&.例如&大清名妓李蔼如&,本来是好好的&状元娘子&,&粉墨春秋汪精卫&本来就是&粉墨春秋&...几乎每一本书都被这个&团结出版社&这么改成恶俗的书名。编辑之白痴可想。
  高阳小说的名字取得很搞,比如《丁香花》,其实只有极少的篇幅和丁香花事件有关,应该为定庵评传,《李鸿章》里面和李鸿章有关系的就更少了。  高阳在大陆出的书校对质量都非常差。  高阳的小说枝蔓太多。我想看看他写张大千的《梅丘生死摩耶梦——张大千传奇》,可惜一直没机会得见。
  请问:胡雪岩系列是哪三部,各有几册?
  看了一些高阳的介绍,再问:胡雪岩系列到底有几部,名字分别是什么,各有几册?请高手指教。
  继续请教,《平步青云》、《萧瑟洋场》、《烟消云散》算不算高阳胡雪岩系列里面?如果算,那么和《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一起。这六部书,应该以怎样的先后顺序排列?
  高阳写得最好的我认为是慈禧全传和胡雪岩全传,唐浩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语言太幼稚。二月河小说写的生动,但他是借历史写小说,比如说康熙的第一本夺宫,除了除鳌拜这件大事上真实,其他内容基本属于虚构。写这段历史就是为了赞颂(期望出现)名君名士,看他虚构的一些文人形象伍次友、周培公、陈潢、张廷玉(当然除伍次友其他都属历史真实人物,但在他的小说中已成为虚构人物)都是帝王师友的角色。感觉二月河的志向也在此。而高阳则借历史写小说,它极重视细节,我才疏学浅,看慈禧全传时针感觉无一字无来历。而且语言比唐浩明也有味道的多。
  作者:tianhuang 回复日期: 15:19:35 
    继续请教,《平步青云》、《萧瑟洋场》、《烟消云散》算不算高阳胡雪岩系列里面?如果算,那么和《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一起。这六部书,应该以怎样的先后顺序排列?  =======================================================      胡雪岩全传
平步青云(上中下三册)、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
  经商要看胡雪岩,做官要看曾国藩
  作者:tianhuang 回复日期: 15:19:35        继续请教,《平步青云》、《萧瑟洋场》、《烟消云散》算不算高阳胡雪岩系列里面?如果算,那么和《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一起。这六部书,应该以怎样的先后顺序排列?    =======================================================            胡雪岩全传 平步青云(上中下三册)、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  ==========================================================      谢谢高人指点,能否再详细告知慈禧系列的书名和先后顺序。
    慈禧前传 、玉座珠帘(上、下) 、清宫外史(上、下) 、母子君臣 、胭脂井(上、下)、瀛台落日(上、下)     瀛台落日最后写到光绪和慈禧的死
  前些日子特价购得高阳的“手掌上的夕阳”一书(系高的历史散文集),为其老到的写法叹服,特别向大家推荐。
  与其他的历史小说家相比,高阳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人是以历史写小说,而高阳是以小说写历史;他人可称为小说家,高阳则是不折不扣的史家。模仿江湖上流传的造句格式:他人写的是小说,高阳写的是历史。    所以高阳的清史系列,完全可以作信史来读,正如楼上的一位朋友所言,《慈禧外传》五大卷,几乎每一字都有来历。或可以一些史学评著(如《明朝的皇帝》、《清朝的皇帝》、《明末四公子》等)为例,高阳的史料工夫之娴熟,识见之精辟,史格之高雅,都不是寻常史学家所能及。    高阳尽管与金庸先生齐名,但论起小说叙事,却不在一个重量级,高阳的写法,可能源自施耐庵的《水浒》,讲求的是岔道叙事——借用博尔赫斯的说法,叫“小径分岔”。其弊病,确实是枝蔓太多,放出去容易,收束起来困难。高明的小说家,可以做到收放自如——《水浒》就是一例,那么多人物,无一人的结局不交代得分明。而高阳,距离“高明”,可能还有一段距离。《胡雪岩》系列算是成功的,其它如《慈禧全传》,连一些重要人物的出场,都写得有头无尾。    高阳治史的方法,应与陈寅恪先生有些牵连,都是“诗史互证”(高阳似未明言过学于陈氏,他自述师承,就我的阅读,惟有“平生风义兼师友”的周弃子先生)。“万有文库”曾收录一本高阳的著作,名字直接为“高阳说诗”,从杜甫说到王国维,路数与寅恪先生解陈端生、柳如是等人相类。而高阳论陈三立,正可直追先生,那种怀古之幽思,氤氲出平朴的文字,令人读来总无语凝噎。    高阳“诗史互证”最具规模者,当属董小宛考。这是清史的一大公案。孟森先生早已题词在上头。高阳力图推翻成见,自然要费力不少。在孟、高二人之间,我的观点偏向于后者。但高阳的考证过程,却存在一点显明的瑕疵,接近于我们今日所说的“理念先行”,即先定结论,再作推论。其间亦有一些极富浪漫主义的推理。固然说人性古今趋同,而高阳却偏于以今度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国朝的历史小说家,诸位提到唐浩明、二月河、熊召政等,最后一人我读得较少,不敢乱语,从唐的三部大作(曾国藩、张之洞、杨度)来看,他是个聪明人——懂得避重就轻,那些该写,那些不该写,那些可以虚化,那些可以写实,这方面的苦工夫,倒也匹配他所享的浮名——但也仅仅是聪明而已。二月河尚未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怪圈,无论写法,还是见识,因此难臻上流。这些人的著作恐怕都难以与高阳并提。倒是有一位,不入诸位青目,我个人却是非常看好的,即是写《白门柳》三部曲的刘斯奋。这部小说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我以为是名至实归。尤其是史见,当后人还在为东林党人及其后裔复社诸子的耿耿忠心难见天日、被奸臣排挤沦于尘埃而扼腕叹息的时候,刘斯奋却展现另一副惨淡的历史图景:清谈怎样误国,清谈何以误国。    这一份史见,高阳写晚清的清流党人,亦有所把握,可惜缺乏刘斯奋式的淋漓与深刻。一言以蔽之,在高阳身上,中国古典士大夫的气息还是重了些,这使他沉浮于朝野之分、忠奸之争、君子与小人之斗等传统的历史模式而无法超脱。或许,这正是我们需要放宽历史的视野之原由与出发点。  
  樓上評的不錯!
  我只品尝过他的一本谈《红楼梦》的书(忘了叫什么书名了),感觉味道不错。
  作者:羽戈 回复日期: 14:01:04   ==============  这样的文字值得用裹着纱布的手指来顶一下
  86年第一次看到高阳的《武则天》,带给我一种石破天惊的阅读快感,以至于忘了要高考冲刺了,不同的视角和那个年代的历史小说截然不同,读高阳的小说,淋漓畅快,和大家同样喜欢他。
  作者:自己吃胖了 回复日期: 20:05:53 
    86年第一次看到高阳的《武则天》,带给我一种石破天惊的阅读快感,以至于忘了要高考冲刺了,不同的视角和那个年代的历史小说截然不同,读高阳的小说,淋漓畅快,和大家同样喜欢他。    //高阳写过&武则天&吗?
  搜索到这个    [日本]原百代著,谭继山 译,高阳(台湾)校订:《武则天》    楼上的楼上可能指的是这个?
  当然是老佛爷那一挂的.
   搜索到这个        [日本]原百代著,谭继山 译,高阳(台湾)校订:《武则天》        楼上的楼上可能指的是这个?      楼上的楼上:可能是这样的,我记不很清楚,只是还记得当时看过了,《武则天〉才到处找高阳的其它作品,才会找来看红顶商人、灯火楼台、状元娘子、百花洲、王昭君、大将曹彬还有那些清宫系列的高阳的作品  
  高阳的书,我接触的比较早了,虽然有许多没有读过,但一直很喜欢他的历史小说(自然不是说没有局限性)。  他校订的"武则天"还是这次搜索才知道的,想来也不会差,若有可能也是很想看看的。
  哪个版本最好?记得大学图书馆有港台出版的
  《北洋系列》还没听说过,要找来看看,谁能推荐一下?
   胡雪岩全传 平步青云(上中下三册)、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    胡雪岩 七本  
a 胡雪岩(上中下)  
b 红顶商人  
c 灯火楼台(一二三)    请教以上两套,是一回事儿么?  
  王熙凤说她们家的孩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金庸、高阳世家子弟,于旧国繁华,虽未亲历,毕竟目睹其余光。    
土改之后,几乎所有的文化世家皆遭摧残,莫说‘诗书传家’,连生存都无保障。二月河、唐浩明、熊召政辈,真真连猪跑也未曾见,读书虽多,史实虽精,对明清之时代气氛、社会心理,已经隔膜的很了。    
记得读二月河小说中雍亲王与宫女一段情节,哭笑不得。那幕场景,原型可能是二月河‘上山下乡’时看到的村干部强奸女知青。    
这种情节,在金庸或高阳笔下,绝对不会出现的。    历史小说至高阳,正如武侠小说至金庸,已是巅峰,再不会有人超越了。不是没有才力卓绝之人,而是华夏的气脉、文脉已断,接不上了。    
胡河清对金庸的认知,也完全适用于高阳:“他有着一个古老的名宦世家的血缘。他的情感体验,尤其具有一种饱经沧桑的家世感,‘接通’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处……有的评论者指责陈家洛对待乾隆‘太过软弱’,殊不知这种‘软弱’正表现了金庸对于中国传统人情的把握之精微…… 和曹雪芹一样,金庸出身在一个破落的旧贵族家庭。他们都具有深远的家世感,从而从遗传密码和贵族生活方式中摄取了大量关于中国士大夫文化的隐蔽信息。同时‘破落’又使他们降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之中,领略到了民间情感生活的深广天地。”    
这份“家世感”,是今天及以后的中国小说家不能具备的。德国汉学家顾彬说他读20世纪前半叶的小说如饮茅台,阅20世纪后半叶的作品就像喝二锅头了。(总体上)看看前、后半叶小说家们各自的家世、教养,便不难理解何以有如此差距。中国的平民与世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时代的平民子弟与世家子弟,既互争雄长,又彼此协力,如鸟之双翼,舟之两桨,乃有华夏文明的千年传承。如今一翅已折,一桨已断,文事上便唯剩朴野,不见高华了。    
当代作家,创作当代题材的小说,还好些。写起武侠或历史小说,便如瞎子摸象,不免隔膜。金庸倒是很赞赏二月河作品中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然而,明瞭某一时代的所有‘历史细节’,不代表他有能力复现彼时的时代氛围、社会心理。可以成就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未必能造就一个杰出的历史小说家。胡河清所言“从遗传密码和贵族生活方式中摄取了大量关于中国士大夫文化的隐蔽信息”,是今天的历史小说家所不能梦见的。    参见拙文《武侠与历史,金庸与高阳》.cn/s/blog_4b03bey.html    
  推荐:《大清盐商徐老虎》、《铁面御史》、《安乐堂》、《再生香》,这几部写得好!   &粉墨春秋汪精卫&是写民国汪精卫期间发生的很多事情,人生百态,也很好   慈禧系列,气势磅礴,时间跨度很大。我是从图书馆借的,一直是断断续续的看,没有完整的看完。     不推荐: 风尘三侠,感觉人物刻画的不够丰满,写作手法单一,故事单薄
  高阳的小说我是在十几年前大学时无意中看的《慈禧全传》,七八本吧,陆陆续续,在图书馆借的看的也很长时间。全部看完后才知道原来除了金庸,有一个也很出名但是以史学见长的港台作家。真的佩服,随手拈来都是史料。直到现在只要见到他的书都会买来收藏。不过看多了他的优点也是他的一个缺点,就是他的历史知识太丰富了,随便讲到哪,就可以引出很多,以至于他的小说有时感觉离主题跑得很远了。不过即使跑题,我还是喜欢。
  兴致勃勃买回《清朝的皇帝》,看到那么纠缠于董小宛与顺治之事,没有史实而牵强附会,最后束之高阁,一直无心再翻了。
  高阳的书没看过,唐浩明的看过的多了,一般的很,最不值得一看的就是胡雪岩,看了几页我就吐了,文字功底这么差也能算作家?故事情节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估计作者写的时候后边有狗在追。历史小说国内作家强烈推荐二月河,单看他的康雍乾就是一种享受,确实来的厚重,睿智,给人启迪,给人快感。
  为嘛三联只出了胡雪岩系列和红楼系列,而且胡雪岩系列还不全呢。三联版挺好的,装帧很正,不喜欢花里胡哨的封面
  《慈禧全传》吧。
  作者:vivian991199 回复日期: 11:35:40 
       胡雪岩全传 平步青云(上中下三册)、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萧瑟洋场、烟消云散        胡雪岩 七本     a 胡雪岩(上中下)     b 红顶商人     c 灯火楼台(一二三)        请教以上两套,是一回事儿么?      这个我明白了,应该是这样的顺序,只是三联版把书名微调了一下,其实内容是一致的    《胡雪岩1-平步青云(上)》  《胡雪岩1-平步青云(中  《胡雪岩1-平步青云(下)》  《胡雪岩2-红顶商人》   《胡雪岩3-灯火楼台》   《胡雪岩4-萧瑟洋场》   《胡雪岩4-烟消云散》
  红楼系列也很很好看啊。。。    
  《凤尾香罗》  完全用李义山的诗,勾勒出来的小说,在在凸显出其对义山诗的精到见解,建议大家看看
  胡雪岩是精华。八大胡同也不错。他的书我都喜欢。
  希望三联出个高阳全集。
  熊召正的张居正,还不错,事件人物拿捏的较准,行文安排符合逻辑.
  不错,以后慢慢看。
  当然希望大社能出个高的全集了,不过估计这得找到高的后人。高在身后把版权卖给了不同的台湾出版社。所以出全集版权是个问题。
  记号下
  高书好,唐不如
  @老七_老七  15:32:06    和唐浩明没什么可比性不是高一筹的问题    ------就是啊,一直感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唐的《曾国藩》文字、历史、情节样样糟糕,却好评如潮?是炒作,还是大部分人丧失了对文字的起码的敏感?!  -----------------------------    高阳的书因为版权问题,在大陆长期以来少有出版,唐浩明的作品却印了多次,所以当代人不认识高阳,只看唐浩明,又没有用高标准来评价作品,自然会出现这种怪现状。
  @水鱼飘香  10:24:26    当然希望大社能出个高的全集了,不过估计这得找到高的后人。高在身后把版权卖给了不同的台湾出版社。所以出全集版权是个问题。   -----------------------------    初中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完高阳的整套《慈禧全传》,从此对其他作家写的关于慈禧一生的作品都感到索然无味。    真希望能在书店买到这套书。
  胡雪岩第一部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雪岩全传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