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既是空第一部之游戏人生

空既是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空既是色色即是空是什么意思
空既是色色既是空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原句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意思是说人不要受困于自身能见事情的有无,应该从有与无两方面探窥真实……“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是说人们常说的眼见为实(色)并非实体(空),其实物质的存在无法用现象来认知,可是由于若干的原因和许多客观条件,世界上又并没有永远不变化的实体。可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人们只能将用眼睛见到的东西看作是实体,并且假定他是不变的、存在的、真实的……
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耧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即四大幻色。空乃般若真空。众生由迷真空而受幻色。譬如水之成冰也。菩萨因修般若观慧照了幻色。即是真空。其犹融冰为水。然色之与空其体无殊。故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冰不异水。水不异冰。复恐钝根众生不了犹存色空二见。故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冰即是水。水即是冰。若受若想若行若识。莫不皆然。此乃一经之要。般若之心也
空——没有色——样子当你得到后又失去,失去后又得到你就明白了
自己闭上眼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就是自己骗自己
是也是,不是也是,是不是,不是也不是,对待一切都要坦然,
空大概是空虚的意思
色即是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色即是空在佛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
能简单一点理解
我的回答在這裡也適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中的?删洹I???俏??意識?κ篱g萬事萬物的認知,名之曰——色。它包括物、事、語言文字、思維意識。比如我??的觀點,知?,什麽主義(唯心唯物)等等都?凫渡?R?檫@些抽象思維性的意識是我??的心意識?θf事萬物分?e?讨??a生的,它牢固地染污著我??的心性,所以也?凫渡?唷I??o常的,短?鹤?化的,不長久的,就是物質宇宙也???纾??浴缎慕?》上講:“色既是空”。?o常啊!
“空即是色。”這??空——是我??思維給它定的定義,這??概念是心意識的產物,是念頭,它與“有”一?邮俏??意識?κ挛锏恼J知,所以這??“空”也?凫渡?7彩钦Z言文字,思維意識裡的空概念都是色相,不是真空。
真“空”是清?粜模???o任何念頭。天臺宗修“止觀”,止什麽?止念頭,止一切念頭,觀是止念的后效??R簿褪恰缎慕?》講的觀照。觀照是?o念的,是心在體?即是觀照。
禪修“坐禪”叫??],?羰谗? ?粜摹?]什麽??]念頭。空有?蛇?不著,因?檫@??空和有都是色相,都是念頭。離?蛇?,也不落中間,這中間也是念頭,只有
我的回答在這裡也適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心?》中的?删洹I???俏??意識?κ篱g萬事萬物的認知,名之曰——色。它包括物、事、語言文字、思維意識。比如我??的觀點,知?,什麽主義(唯心唯物)等等都?凫渡?R?檫@些抽象思維性的意識是我??的心意識?θf事萬物分?e?讨??a生的,它牢固地染污著我??的心性,所以也?凫渡?唷I??o常的,短?鹤?化的,不長久的,就是物質宇宙也???纾??浴缎慕?》上講:“色既是空”。?o常啊!
“空即是色。”這??空——是我??思維給它定的定義,這??概念是心意識的產物,是念頭,它與“有”一?邮俏??意識?κ挛锏恼J知,所以這??“空”也?凫渡?7彩钦Z言文字,思維意識裡的空概念都是色相,不是真空。
真“空”是清?粜模???o任何念頭。天臺宗修“止觀”,止什麽?止念頭,止一切念頭,觀是止念的后效??R簿褪恰缎慕?》講的觀照。觀照是?o念的,是心在體?即是觀照。
禪修“坐禪”叫??],?羰谗? ?粜摹?]什麽??]念頭。空有?蛇?不著,因?檫@??空和有都是色相,都是念頭。離?蛇?,也不落中間,這中間也是念頭,只有《金???》上講:“??o所住而生其心”(即不生一念),才能明心?性,才能?性成佛。
所以《心?》上講:“色即是空,空是色。”真正的“空”是清?粜模???o任何思維意識活?印_@語言文字,思維意識里的“空”?然是色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谁能帮我解释一下佛家语中“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真正的意思是什么?_百度知道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佛家语中“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每个人的解释不同,要结合我们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去体会好!
意思无非是超脱的俗世之后,色既成了空无,什么也不是也没有了,所以最后空无也是色,是色的另外境界。
这个意思差不多是万物没有一定的定律。是亦是,是亦非,非亦非,非亦是。。。好比鸡蛋可以砸你头,你头也可以砸鸡蛋。。
你问了问题 你就当你没问一样
你说你问问题
你到底是什么??
可以去听听慧律法师的《心经》,上面讲得很好地址:报佛恩网
色既是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怀恋电子书txt全集下载_百度知道
怀恋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怀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怀恋作者:龙月天为什么会有这本书的出现更新时间 15:34:00
字数:263 过年前离开了我正在玩的游戏,现在还没有找到替代品,天天上网就是找人打牌,要不就是看小说。前段时间看到阿门大大写的《龙虎》,最近又看到蒙面人老兄写的《色既是空之游戏人生》,看到他们的书,不禁让我想起游戏里的悲欢离合,一时冲动,想把我在大话里的一段感情经历和大家分享。于是,以大话为背景,大部分真实,小半改编的本文就出现了。  本人在上学期间,老师给我的作文评价就是构思还行,描述太差,只适合议论文,所以如果有哪位来看本书,千万别抱幻想。这不过是我抱着第一自娱第二赚分第三锻炼文笔心态写出的一个小东东^_^  故事的原型更新时间 22:41:00
字数:946 我99年上网,当时只是看看新闻,小说,偶尔玩过几次MUD,一次买杂志送了万王客户端,还有100点,可惜我上去看了一下,觉得很傻帽就删了。  直到2001年7月初,一次去一家熟悉的盗版店买游戏光盘,看到一个正版游戏就卖9块钱,名字叫金庸群侠传Online,我以前玩过金庸群侠传,觉得还不错,认为这个是它的升级版,就买了回去。回去装了以后才发现是网络游戏,不过里面奉送了100点,所以想买了不玩也是浪费,就好奇的建了一个人物,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沉迷到网金的世界里,从初期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到10月1日离开时已经是对网游有了一定了解的人。本来准备离开网金以后就告别网络世……
其他类似问题
电子书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下载地址私信你了,点击右上消息可以看到。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色既是空----什么意思啊?_百度知道
色既是空----什么意思啊?
也有问这个问题的,但是我还是看不懂。在解释得通俗点。
提问者采纳
  实例解释:  1.  比如核弹  没爆炸的时候是10吨,爆炸后剩了6吨  那么10吨和6吨就是色  而变成“空”的那4吨-------“色即是空”  而大阿罗汉的灰身灭智,以及藏密的虹化  ---------------------色即是空”的功能  而舍利子中的天降舍利  ------------------“空即是色”的功能  南无佛!佛法非迷信  后人败坏之  2.  色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就成一个场。如要把废铁拿回来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废料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底下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体,不过是一百多种元素,氢、氧等等,种种的化合而成了千变万化的种种物质。一切原子不过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还有中子所形成的。所有这些颗粒都带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动性,声音有声波,光线有光波,无线电有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电视,我们为什么能收到?就是通过电磁波,发射台把携带节目的电磁波输送到我们这里,就在我们这一小间房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节目,都是电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着,看不见,闻不着,一点物质性都没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万里外的足球决赛让你看见了。另外一重是颗粒性,颗粒性就是说,能量集中的地方称之为颗粒。那么就没有什么叫物质的。现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语言,也成了科学家的语言。在高级试验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东西,新的家族,许许多多种类的子,试验当中,你把它们封起来,有时有些「子」忽然间就没有了,就变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来。宏观世界宇宙也证明,有的天体在崩溃,有的天体在新生。可以从空变成有,也可以从有变成空。所以我们从现代科学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过去容易了。过去我们老认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说它是空?实际它当体就空。这些是木头,木头不过是元素,元素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不过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波动和能量,没有什么叫木头。木头就没有了,木头空了。这个是金属,金属还是一样,它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动和能量,这个金属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现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研究佛法,一种是想从佛法中对科研的方向找到一点启示,再一种就是他们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可思议,已经突破科学的领域,科学已有的规律对现在科学试验所发生的现象解释不了,他们想从佛经上找到一些启发,以求得解释。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所以我常说:这是世界文化大飞跃的前夕。同时,电脑的发明解放了人脑的劳动。过去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起了工业革命。现在电脑可以代替人的脑力,电脑可以替你查资料,给你计算,我写了一部书,简体字翻成繁体字,很麻烦,通过电脑去翻就会很快,电脑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人就可以做别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  我们还回到「色即是空」上,这个地方从科学上说,东西根本就是波动和作用。能量就是作用,不是什么都没有,有这种动。再做个比方,这个试验谁都可以做,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把电灯都关了,你点一枝香,你把香拿来旋转,就看见一个亮的圆圈出来了。你要是按8字形转,就出现一个8字。从前演节目,把火棒点起来,可以出现各种花,哪里有这些东西?可是你看到这些东西。实实在在就是一个点著了的香头,一个点,它在动。所以佛说这一切物质如旋火轮,一个火在旋转,成了一个轮子。实际上没有这个轮子。所以只是一个东西的动相。现在我们全是动相,我们不要以为桌子是在静止,桌子的每一个每一个小原子通通都在动,原子中的电子在乱动,忙乱极了在那儿动。桌子本体也在动,我们人呢?你我也在动,有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人坐在地上,地球在转,转一圈八万多里,你在动,桌子也动,一天转八万里,都在动。地球自转一圈八万多里,而且地球围着太阳也在转。太阳围着它的中心也在转,这个中心也要围着它的中心在转,到哪个中心找到头,不知道。实际是不可穷尽的,一切都在动,本来没有东西,只是动,动中感觉有。一根香一动就出来圈了,没有这个圈,这是一种错觉,认为它是个圈。这就能解释「色即是空」。  再说,所谓这一切东西都是因缘而生,有种种条件,这些条件凑出来的,就形成这么个东西。例如水因风在吹动,水面上产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风而出现的,它没有固定的「自性」。风停波息,波又回复成水。这个譬喻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水代表第一义空、中道和本有的妙明真心。波代表色。从水中生出了波,说明「空即是色」,波又回归于水,说明「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四句为什么要重复,有个说明:第一句是对凡夫说的。因为凡夫执著这些物质的东西是实有,所以告诉你是空。破除你这样一个执著。小乘证了空,他就执著空,空成了你执著的东西,空也就同于色,故说「空即是色」。第三、四两句,两者完全是一味的,是对菩萨。菩萨本来如此。这一切本来是不二的,所以「维摩诘经」直指不二法门。我们把色跟空看成是对立的两个东西,是色便不能是空,是空就不能是色,这是形式逻辑。菩萨是圆融无碍、色空不二。  色所产生的东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的也都是空,接受也就不存在了,所引起的想当然也是虚妄的,于是表示思想迁流的行蕴也是虚妄的,那些了别当然也是虚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一个精简的笔法,否则每个都有四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一直到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亦复如是」概括了好多文字。  2.  内学解释:  【有空不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心经》  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是代表着有的存在。与有相对的是空,在一般人经验  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他们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本经阐述了有与空  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  要认识有与空的不二,先得说明有。有,在我们常人观念中,它与“实在性”  往往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说到有时,便会觉得自体有,实在有,人类对事物的实  在感是根深蒂固的,它具有普遍和相通性。如原始野蛮人不知梦境是不实的,一  旦做了一个恶梦就惊恐万状,以为灾难就要降临了,于是要祈祷三天。婴孩不知  道镜里的影像是虚假的,他们见到镜里影像,就会乱抓乱笑。  至于文明人虽然知道梦境的不实,但却以为认识的一切对象都是实在的;科  学家虽然摆脱了常人的错觉,但他们在分析物质现象时,由于智慧不够,往往就  会认为构成物质的元素是实在的,如原子说,极微说;哲学家的智慧,似乎又高  一畴,他们已能透视到现象的虚假性,但他们却又执著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有个  永恒不变的本体,如泰勒士的“水”,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  从原始幼稚人到现代文明人,乃至科学、哲学家,他们对存在的认识虽有程度上  的不同,但所产生的实在执却是一样的。  人类的对“有”所产生的实在感,是“自性见”的表现。须知“自性”一词,  或译自体,含有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规定自已,本来如此,实在,恒常的意义。  从自性见出发。我们对“有”的一切,必然会有实在感。然而,以般若中观的智  慧来看。“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也就是说:任  何一种有为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  缘起与自性是势不两立的。世人无知,不了解“有”的缘起性,才会出现自  性见,实在感,假如认识到“有”的缘起性,必然知道无自性。因为自性:是以  “有”的一切现象,为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规定自己;而缘起:是以“有”的  一切,为条件有,条件成,条件规定。因此,缘起的“有”不是本来如此,更非  恒常的,实在的。由此可知,对“有”的实在感,是错误的。  《大智度论》卷十二说到有,从程度上分三种不同:一曰相待有,二曰假名  有,三曰法有。  相待有:是相待而有,离开相待的对象就无法说明。比如说我们认为这个花  瓶很大,那是相对小的花瓶说的;说这个人胖,那是相对瘦人。高是相对低说的,  长是相对短说的,美是相对丑说的,善是相对恶说的,离开大,小是什么?离开  胖,瘦是什么?离开高,低是什么?因为大小、胖瘦、高低、长短、美丑、善恶  都相待假立,是为相待有。  假名有:事物的存在不过是一种假名安立,随着不同的因缘安立不同的名称。  正如我们眼前的台子,人们称它曰桌子。桌子只不过是一大堆木料的组合,离开  木料,请问桌子是什么?这一大堆木料古人将它叫桌子,它便是桌子;古人将它  叫椅子,它便是椅子了。可见桌子或椅子不过是一个假名。同样的我们说人,也  是一个假名。如果古人把我们这个有情生命叫做猪,把猪叫做人,那么现在要是  不称你为猪,阁下听了,恐怕会生气,你竟然瞧不起我,不把我当猪看待,真是  岂有此理。可见人、猪乃至世间一切都是假名安立,假名而有。  法有:是指世间万物万事名称虽然假立,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因为事物除  了名称之外,尚有形成现象的种种因缘。这些因缘虽无自性,但假相宛然,这因  缘法的有,便是法有。  《金刚经》对有的实质也作了深刻的说明,认为有,只不过是假有。经中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是具有生灭、造  作的一切现象。如梦:梦境虚假,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梦中人却执以为实,觉  醒了才觉得可笑。诸法如梦,虚妄不实,但世间有情无明妄想故,执以为实,智  者从无明梦中觉醒,乃知诸法无实。如幻:幻,是由幻师用幻术,幻现种种事物,  如马、车、房舍、人物等,客观上虽然没有实物,但却宛然存在我们眼前,有色  可见,有声可闻,“有”的存在也是这样,虽空无自性,而假相宛然。如泡:泡  是水因汽体出现了,华而不实,瞬间即逝,诸法如泡,刹那生灭。如影:影是阳  光投射下显现的,太阳落山影也随之消失,诸法如影但随缘现,缘散即无。如露、  电:喻诸法存在的短暂性。应作如是观,是要这样的去看待“有”的一切。  与《金刚经》同一思想体系的《维摩诘经》维摩大士假示疾为大众说无常、  空的道理:“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  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  如影,如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  念不住”。这是从色身,说明有为法的无常、空,显示存在的虚假性。  明白了有,再来说明空。通常我们以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  在,空就不是有,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对立。可是以般若中观智慧来看,空有不  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始谈空;  因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体。  《大智度论》卷十二提出三种认识空的方法:一曰分破空,二曰观空,三曰  自性空。  分破空:又称析空观,是通过对有的分析,由粗而细,由细而微。佛教中的  有部学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五蕴色身进行分析,发现了五蕴色身中我了不可  得,提出我空;但在分析色心现象时,一直分析到物质或精神不能再分析的部分  时,便提出了极微说,认为此极微法实有,因而出现了我空法有的思想。其实,  分破空的意义是在破除人我执;至于物质现象倘若加以分析,极微也是不能成立  的。《唯识二十颂》就曾对极微说进行了破斥,你说有不可分的极微,请问极微  有没有体积?假如有体积,就存在东西南北上下的六方,那还是可以分析,可见  极微说是不能成立的。  观空:是从观想的意义上认识空。如那些修瑜伽止观的人进入止观状态时,  能随着他的观想显现种种境相。修火观,观想成就,见到处都是火;修水观,观  想成就,见到处处都是水。在现实生活中有“李广射虎”及“杯弓蛇影”的典故:  李广认石头为虎,结果能将箭射入石头中;某先生误认弓为蛇,导致肚皮大痛三  天。止观的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实上都没有,然观想中的人却认为宛然存在。  从随人观想而境像显现,唯识者悟到了外境无实,随心所现,因而提出万法唯识。  观空者破除了外境实有的执著,却难免落入心有境空。那么,这种空还是不究竟  的。  自性空:自性,是自已有,自己成,本来如此的意思。世间外道不了解诸法  的缘起性,他们在接触事物中,难免出现自性见;小乘有部虽然知道缘起,但同  时也觉得诸法有自性。然以般中观学者看,自性与缘起是不能并容的。《中论观  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性若是作  者,云何在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缘起是作法,由众缘所作而成,  自性乃无作,自已有,自已成,不待众缘。中观学者以为:缘起必然无自性,这  就是自性空。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从自性空  的立场来说明的,色,不是世间人所执的自性色,是因缘所生的色;空,也非世  人所说一无所有的顽空;或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个生命彻底消失了,那是断见。  空,乃是自性空。《中论观四谛品》说:“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  法,无不是空者”《十二门论观因缘门》说:“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色  是缘起的,色必然是无自性、空。因此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有人说:“色即是空”还好理解,“空即是色”这似乎就说不通了,造成这  种看法的原因,还是因为把空理解为顽空,中观说空乃是自性空,自性空并不否  定缘起的假相。《中论·观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为假  名,亦名中道义”。说缘起法是无自性、是空,并不坏缘起的假相,所谓缘起有  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因此,色不异空,自然空也不异色;色即是空,空  自然即是色。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  得到了统一。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世人因为不了解有,对“有”  的一切生起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导致了人生种种烦恼、痛苦。《经》曰:“色即  是空”是要我们看破“有”的实质,是虚幻、是无常、是无自性、是空。一个人  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有”的实质,他还会因为有的问题而生烦恼吗?还会为物所  累吗?世间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的虚幻实质,但因  为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的事业最终都要归于毁  灭,那么生存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可言呢?于是他们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自已的身  心为所欲为,导致虚无主义。《经》曰:“空即是色”便是对治这种邪见,说明  万物虽空,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中,人生的善恶行为都是有果报的。  =============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5条回答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五蕴】指色、受、想、行、识。 【空即是色】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般 若 心 经》 [唐]玄奘法师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不住于相,如如不动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待,应该能让人明白些。
色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就成一个场。如要把废铁拿回来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废料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底下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体,不过是一百多种元素,氢、氧等等,种种的化合而成了千变万化的种种物质。一切原子不过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还有中子所形成的。所有这些颗粒都带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动性,声音有声波,光线有光波,无线电有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电视,我们为什么能收到?就是通过电磁波,发射台把携带节目的电磁波输送到我们这里,就在我们这一小间房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节目,都是电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着,看不见,闻不着,一点物质性都没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万里外的足球决赛让你看见了。另外一重是颗粒性,颗粒性就是说,能量集中的地方称之为颗粒。那么就没有什么叫物质的。现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语言,也成了科学家的语言。在高级试验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东西,新的家族,许许多多种类的子,试验当中,你把它们封起来,有时有些「子」忽然间就没有了,就变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来。宏观世界宇宙也证明,有的天体在崩溃,有的天体在新生。可以从空变成有,也可以从有变成空。所以我们从现代科学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过去容易了。过去我们老认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怎么说它是空?实际它当体就空。这些是木头,木头不过是元素,元素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不过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波动和能量,没有什么叫木头。木头就没有了,木头空了。这个是金属,金属还是一样,它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动和能量,这个金属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现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研究佛法,一种是想从佛法中对科研的方向找到一点启示,再一种就是他们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可思议,已经突破科学的领域,科学已有的规律对现在科学试验所发生的现象解释不了,他们想从佛经上找到一些启发,以求得解释。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所以我常说:这是世界文化大飞跃的前夕。同时,电脑的发明解放了人脑的劳动。过去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起了工业革命。现在电脑可以代替人的脑力,电脑可以替你查资料,给你计算,我写了一部书,简体字翻成繁体字,很麻烦,通过电脑去翻就会很快,电脑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人就可以做别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
我们还回到「色即是空」上,这个地方从科学上说,东西根本就是波动和作用。能量就是作用,不是什么都没有,有这种动。再做个比方,这个试验谁都可以做,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把电灯都关了,你点一枝香,你把香拿来旋转,就看见一个亮的圆圈出来了。你要是按8字形转,就出现一个8字。从前演节目,把火棒点起来,可以出现各种花,哪里有这些东西?可是你看到这些东西。实实在在就是一个点著了的香头,一个点,它在动。所以佛说这一切物质如旋火轮,一个火在旋转,成了一个轮子。实际上没有这个轮子。所以只是一个东西的动相。现在我们全是动相,我们不要以为桌子是在静止,桌子的每一个每一个小原子通通都在动,原子中的电子在乱动,忙乱极了在那儿动。桌子本体也在动,我们人呢?你我也在动,有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人坐在地上,地球在转,转一圈八万多里,你在动,桌子也动,一天转八万里,都在动。地球自转一圈八万多里,而且地球围着太阳也在转。太阳围着它的中心也在转,这个中心也要围着它的中心在转,到哪个中心找到头,不知道。实际是不可穷尽的,一切都在动,本来没有东西,只是动,动中感觉有。一根香一动就出来圈了,没有这个圈,这是一种错觉,认为它是个圈。这就能解释「色即是空」。
再说,所谓这一切东西都是因缘而生,有种种条件,这些条件凑出来的,就形成这么个东西。例如水因风在吹动,水面上产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风而出现的,它没有固定的「自性」。风停波息,波又回复成水。这个譬喻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水代表第一义空、中道和本有的妙明真心。波代表色。从水中生出了波,说明「空即是色」,波又回归于水,说明「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四句为什么要重复,有个说明:第一句是对凡夫说的。因为凡夫执著这些物质的东西是实有,所以告诉你是空。破除你这样一个执著。小乘证了空,他就执著空,空成了你执著的东西,空也就同于色,故说「空即是色」。第三、四两句,两者完全是一味的,是对菩萨。菩萨本来如此。这一切本来是不二的,所以「维摩诘经」直指不二法门。我们把色跟空看成是对立的两个东西,是色便不能是空,是空就不能是色,这是形式逻辑。菩萨是圆融无碍、色空不二。
色所产生的东西既然是空,眼睛所接受的也都是空,接受也就不存在了,所引起的想当然也是虚妄的,于是表示思想迁流的行蕴也是虚妄的,那些了别当然也是虚妄的。「色」字一破,下面的就都破了。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是一个精简的笔法,否则每个都有四句: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一直到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亦复如是」概括了好多文字。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色既是空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