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广东高要县省高要县

高要市历史沿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高要市历史沿革(一)
高要建制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羚羊峡,地势高而险要,因此得名&高要&。高要疆域东与三水,西与云
&市历史沿革(一)
建制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羚羊峡,地势高而险要,因此得名&&。疆域东与三水,西与云浮,南与高明,北与,东北与,西北与,西南与新兴等县为邻。幅员辽阔,地形险要,群山环抱,一江贯通。县城肇庆(现为地级市),东有羚羊峡,西有三榕峡、大鼎峡,号称三峡锁城,是西江重镇,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二千多年来,尽管许多县份时分时合,县名屡有更改,但却历来未有改变过。因此,它是二千多年来没有变更过县名的县份之一。于日撤县建市,改县建制为市建制称市。
&& (一)秦、汉时期
古为百越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自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推行封建制度后,不久,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起义,出现了楚汉相争的局面。秦亡后,赵佗乘机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传了五世,统治岭南达97年。到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南越王丞相吕嘉阴谋反叛,杀死汉朝的使者和南越王的太后。就在这年的秋天,汉武帝刘彻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杨仆等各路出兵,环攻南越,其中一路以驰义侯所率领的&夜郎兵&(夜郎即今贵州省桐梓)从水路经广西南宁沿西江而下,过与各路会师于番禺,平定吕嘉之乱。这就是历史上平南越并设立九郡。九郡即南海、郁林、苍梧、合浦、朱崖、儋耳、交趾、日南、九真。苍梧郡大部份县在广西,其中、谢沐、广信、封阳等各县全部或部分属。从这时起,始置县,隶属苍梧郡。
&&& (二)三国、两晋时期
三国吴大帝孙权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将原属交州的合浦以北地区分设为州,称之为广州。广州从此正式得名。苍梧郡改属广州后,县仍隶属苍梧郡。
&&& 从三国至晋灭吴后,经历了36年的短暂的统一,又进入混战割据的东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析苍梧立晋康、新宁二郡,而未变,仍隶苍梧。到了晋末(公元420年),又析置平兴和博林二县(平兴县当在、高明之间,距县西50里,博林县在县西之南80里),隶属于新宁郡。同时又置乐城县(今乐城伍村),隶属晋康郡(今)。据县志载:伍村古为漾源都,清乾隆十二年重修永宁寺碑云:&漾源乃古乐城县地。深出大朝山,去郡城九十里,伍村即其旧地。&
&&& (三)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中(约公元425年),改隶南海郡,省去平兴县,置宋熙郡。不久又将宋熙郡改为宋隆郡,继又省去乐城县。到宋孝武帝刘骏孝建中(约公元454&456年),复改宋隆为宋熙,又置平兴为郡治。据旧志载:宋隆郡在县东南20里,今坡洞村有平坡宽广,村人叫&古城头&的地方,即宋隆郡平兴县的旧址。
&&& 宋大明间(约公元457&464年),析博林置抚纳县(在的西南面),隶属新宁郡。又复置乐城县,仍隶晋康郡。
&&& 南齐时,(公元480年)多沿用宋制,仍隶南海郡,治于平兴。同时又迁新宁治于博林。
&&& 梁武帝萧衍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郡并建广州都督府,府治也设在,并析平兴置梁泰县。随又立梁泰郡(后又改为清泰)。
&&& 大同八年(公元542年)肖瑛为广州刺史,以陈霸先(后为陈高祖武帝)讨平元不宾后,擢升西江督护,为太守。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冬,侯景寇京师,南京告急,霸先以太守起兵勤王,挥兵北上,攻占金陵,平侯景,迫梁禅位。于公元557年冬10月登位为开国皇帝,称号为陈高祖武帝,改元为永定元年。自此,陈承梁制,大抵相同,而立郡陈亦因之,实始于梁,非始于陈也。
&&& (四)隋、唐时期
隋高祖杨坚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岭南略定,翌年,废、晋康、宋隆、新宁、梁泰诸郡、始置,辖七县(、端溪、乐城、平兴、新兴、博林、铜陵)(今阳春县),仍以为治所。
&&& 隋炀帝杨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信安郡,仍治于。
&&&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陈瑱等率领三万兵攻入信安郡(),为农民起义占领城池写下了光辉的第一个历史记载。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肖铣,于武德五年重置,辖、平兴两县。当年又以乐城县改隶康州(今),析博林复置抚纳县以隶南康,不久又归并端溪县()。到了武德七年又析平兴复置清泰县。据清宣统县志有载:&抚纳县在之南,博林县在之西南,端溪县在之西。&
&&&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国为十个道,隶属岭南道。到了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又省博林入,省清泰入平兴。
&&& 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郡。将乐城归并入悦城,仍隶晋康。
&&& 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省去郡,仍以为治。
唐僖宗李儇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黄巾军从广州挥军西上,占领了,直抵广西桂林。之后,经五代,历南汉,均仍按唐制。
&& (五)宋、元时期
&&&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平南汉刘
、翌年,省去平兴入,又省康州及悦城等县,并入端溪县。隶属。至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将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
宋仁宗赵祯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包拯(当地人称包公)由江苏扬州天长县升调任知州。他在有良好政绩,开井利民,办星岩书院,建崧台驿。为官清廉,善理案件,有不持一砚归之美誉。今红楼(古称丽谯楼)门前的楹联:
&&& 星岩朗曜光山海,
&&& 砚渚清风播古今。
&&& 这是后人对他的景仰而写的。
宋哲宗赵煦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十月,徽宗赵佶登位,升为兴庆军。在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知州郑敦义将土城(建于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拓为砖城(有说石城)。到了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冬十月,宋徽宗又升兴庆军为肇庆府,并赐御书&肇庆府&额名,治所不变,仍设。守臣们又在府署前建楼台,以御书&肇庆府&三字制匾悬于楼上(今红楼),肇庆之名,由此开始。沿用至今已有860多年。
&&& 宋端宗赵昰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夏六月肇庆投降于元世祖忽必烈,这时肇庆人民仍奉宋历,并组织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
&&& 公元1278年(宋赵 祥兴元年、元世祖至元15年),肇庆人民响应民族英雄陆秀夫、张世杰等在新会崖山拥立赵
为帝,并号召义军驱逐元军,占领肇庆府城达四年之久。
&&&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肇庆为路,仍治。是年,元皇族图卜特穆亲王被封为怀王,以肇庆为其封地,食邑六万户。
&& (六)明、清时期
&&&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派遣赣州卫指挥陆仲亨挥兵南下,一举攻克肇庆,并改肇庆路为肇庆府。
&&&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府为州,省去端溪县归肇庆府属。
&&& 明宪宗朱见琛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二月,析东南境的清泰、镇南等地,置高明县,隶属肇庆府。
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五月,划东境置三水县,隶属广州府。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设两广总督府于肇庆(其遗址在今肇庆地区行署内)。总督府设肇庆达183年,一直到公元1746年(清乾隆11年)才迁往广州。
&&&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置东安县(今云浮),划西境将部分地方归东安县,隶属罗定州。
&&& 公元1644年满族福临占领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于煤山,福临为清朝世祖皇帝。
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明隆武二年)明朝皇室朱由榔(即永明皇,亦称桂王)监国于肇庆,11月中,由当时总制两广兵部尚书丁魁楚、巡抚广西佥都御史翟式耜、大学士吕大器、兵部尚书李永茂与定策参政唐绍尧、副使林佳鼎、御史王化澄等率府、州、县吏拥立为帝。将府署为行宫,以郡楼(前名丽谯楼,今红楼)作永明宫。即行监国事,诏诰天下,奖励文武兵民,同策恢复大明江山,改号为永历元年。封嫡母桂王妃王氏为慈圣皇太后,生母马氏为慈宁皇太后,立王妃王氏为皇后。进吕大器为中极殿大学士,擢丁魁楚、李永茂、翟式耜皆为大学士。诏大器、永茂二人入阁直机务,魁楚为总理戎政,式耜以吏部左侍郎掌管部事,又命司礼太监王坤管文书房事。
&&& 于是肇庆府治成为南明政权最后的临时首都,继续领导西南各省的反清复明的武装斗争。这时各地的爱国之士,云集肇庆皇城。
公元1647年(清顺治四年、明永历二年)清军迫占肇庆,永明皇朱由榔退守广西桂林,举人杜璜、副贡周之冕等在金利乡联合乡团,组织武装抗击清兵,并响应南海陈子壮的抗击清兵的计划部署,挥军进攻肇庆。与清军大战于肇庆近郊蕉园村,杜璜不幸战死,周之冕败逃。
公元1648年(清顺治5年、明永历3年),清军提督李成栋(原是明朝降将),因对清廷有&功&无赏不满,复反清归明,于同年八月迎永历王朱由榔从广西还都肇庆,于是肇庆又成为西南地区反清复明的领导中心。并在肇庆开科举,招兵马,朱由榔曾到过阅江楼检阅水师,大有中兴明室气象。当时拥戴永历王的,遍及两广、云贵、江西、湖南、四川等省。
公元1650年(清顺治7年,明永历5年)由于永历朝廷内部腐败,派系相互争权夺利,因而逐渐失去民心,内部分崩离析,遂于同年二月,终至抵挡不住清军攻势,永历帝朱由榔只好率众从肇庆退守广西梧州。
&&& 清高宗弘历乾隆11年(公元1746年)清朝廷为了加强海禁,将设在肇庆的两广总督府移置于广州。
&&& 清文宗奕主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在广泛流传着赞颂&红巾军&的歌谣:
&&& 红巾军,兄弟多,确神勇,壮山河。
&&& 百吉打城何丙坐,鲤鱼胆大守江河。
红巾军又名&洪兵&,他们头裹红巾,腰束红带,故又名&红带友&。红巾军开会的地方叫&洪顺堂&,是响应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的意思,这时的红巾军遍布肇庆府10多个县份。
公元1854年7月,莲塘伍百吉(府志称伍百结)自小居家习武,练就一身好功夫,因盗案受官司牵连,逃避山林,对官府不满,毅然响应佛山天地会领导李文茂、陈开的号召,因而加入&天地会&的组织,就在本乡的&桥寮山&举旗起义。当时署称:&太平天国都元帅&伍百吉。军内有伍百福(百吉弟)、苏色秀、麦天六等人,军外有何丙(富湾人)、陈潮(长坑人)、谢广、大排兴、而音妹、大湾带、碧青(宝月台僧人)等人。起义军头裹红巾,腰束红带。以僧人碧青为军师,于7月12日,从莲塘、白土、金利等地,出兵围攻肇庆府城。兵抵城西龙顶岗下,为清军肇协把总黄琴胜炮击所阻,情况危急,后得姓陈的红巾军,化名朝洸(罗定人)事前打进肇罗道兼府事的李敦业内部,并得到李巡道的任用,令统领军团,扎驻府城制高点的披云楼上。当见到红巾军受阻,遂密令新兵将黄把总诱杀,外攻内应,从披云楼西侧架起云梯,沿梯牒攻入肇庆府城,活捉巡道李敦业,吓跑县令黄庆
,开仓救济贫民,并与佛山、梧州等地起义军取得联系,于是肇庆成为两广起义军的联络中心,长达11个月之久。
同年九月中,起义军领袖李文茂、陈开率部西上,统军数千,红船百艘,走泊肇庆江边(崇禧塔下的西江边),并在塔脚后街的斋堂&琼花会馆,与肇庆起义军商讨,欢庆逾月,才沿西江直上广西梧州,占领浔州府(今桂平),改府为&秀京&,陈开称平浔王,李文茂称平靖王。
同年11月,肇庆起义军与清军大战于七星岩水月宫,结果大败清军,冬12月中旬,以伍百吉为首,带领关钜、陈潮、伯爷宏、茅仔羔、区闰、大湾带、梁培友、师爷法、谢广、大难弟、而音二、麦苏苟、斩辫李等人,分成十五个队,举行迎春盛会于肇庆府城郊东较场。他们穿起戏服,冠盖缤纷。雉尾高翘,同庆春郊,佳话流传至今。
清咸丰5年(公元1856年)正月,起义军将领共聚肇庆府城,共商进军大计。同年3月,分头出兵,以谢广、麦苏苟带队攻打禄步,大湾带主攻大湾,斩辫李南进新桥,伍百福、而音二东渡宋隆,大难弟、陈潮,远征广利。所到之处,清兵闻风丧胆,起义军捷报频传,清朝廷为之震动。
同年四月初六日,清军都司黄彬,千总苏海奉檄督师从南海九江驱舰只西上,进攻肇庆红巾军,起义军由于内部分裂,在琴沙炮台一战失利,遂为清军乘虚而入,于初七日攻陷肇庆府城,起义军农民和将领家属大都被清军屠杀。从此肇庆又归清朝廷所统治。
&& (七)民国时期
公元1911年(清宣统3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成功,县城肇庆于10月19日光复。肇庆人民在同盟会的组织下,召开有工人、农民、学生和各界人士参加的庆祝&反正&胜利的群众大会。同年12月29日,选举县长,罗冕当选(罗为县泰和乡罗岸村人。现泰和乡划归高明县)这是县第一任民选县长。
辛亥革命后,府制撤销,初属粤海道。之后,先后隶属西区善后委员公署、西江绥靖委员公署。至民国25年,省分为九个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肇庆为第三行政区,成立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封川、开建、罗定、郁南、云浮、新兴、高明、鹤山等十二个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5月,袁世凯称帝,岑春煊等人在肇庆设立军务院,院下设都司令部(地址在肇庆中学),即声讨袁的罪恶。
民国19年(公元1930年)国民党中央颁布县组织法,县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省府定为一等县。核定县等级以面积、人口、财赋三项为标准。凡有土地五百方里为一分,有人口一万定为一分,有财赋一万元定为一分,总分达100分者为一等县。土地面积得15分,人口得52分,财赋得30分,共得97分,因地居要冲,故列升为一等县。
&&& 民国21年(公元1932年)2月,县第一届县参议会及各区乡镇公所先后成立,并定参议员、乡镇长均任期为三年。
&&&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12月,奉省民政厅令裁撤各区、乡公所,改为联乡办事处。
&&& 当时划分为五个联乡办事处:
&&& 第一联乡办事处:设在大湾原第三区公所,包括原一区(肇庆附城)、二区(禄步)、三区(大湾)各个乡。
&&& 第二联乡办事处:设在新桥原第四区公所,包括原四区(新桥)各个乡。
&&& 第三联乡办事处:设在宋隆原第五区公所,包括原五区(宋隆)各个乡。
&&& 第四联乡办事处:设在广利原第六区公所,包括原六区(广利)、七区(永安)各个乡。
&&& 第五联乡办事处:设在金利原第八区公所,包括原八区(金利)、九区(富湾,现划高明)各个乡。
&&& 同年,奉省政府令,停止县参议会活动。五联乡办事处于民国26年3月正式成立,至同年9月奉令撤裁,改五联乡为第一、二、三、四、五区署。
民国27年(公元1938年)10月21日下午,日军攻陷广州,广州沦陷。日军至三水河口,肇庆成为西江最前线,日本飞机对肇庆狂轰滥炸,专署和县府皆迁往七星岩办公。市民日间四处疏散,晚间始敢返市内。
&&& 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9月13日,县府迁去大湾西坑。9月16日县城肇庆沦陷,日伪统治了县城。
&&& 同年11月,县府再由大湾西坑迁往二区云路村。
&&& 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1月,县府三迁莲塘荷村。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当时驻在莲塘的县国民兵后备队指挥所指挥官廖强,即请示县长覃元超研究接收肇庆事宜,旋由指挥所秘书梁治球、李锡球草拟致驻肇日军交涉接收牒文。牒文由指挥所文书张宗远用毛笔抄写。原拟请县府秘书梁荣墀递送,后考虑到他年老,就改由指挥所副指挥官莫汉递交,接收政权。
&&& 日军于16日乘船撤走。
8月17日,早上,新任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陈文、保安队副司令陈斗宿、县长覃元超等乘大明星号电船由新兴江江口渡西江,自城南飞机场进城。县政府各机关从荷村迁回肇庆。驻白土的陈展中由宋隆水口渡西江,到下黄岗向县城挺进,特务总队翟生由大湾窦头渡西江抵达圭顶山与龙顶岗大队同时东进县城。县政警中队覃泽泉会同大队副李浩棠由塔脚涌进东城。各部均同时到达,县城肇庆从此光复。
&&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日,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在高明合水与人民解放军南下大军胜利会师。
&&& 10月18日,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胜利解放县城肇庆,全县也获得解放。
解放后,县初隶属省西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12月,西江、粤中、东江三个专署合并称为粤中行署,县改属粤中行署领导。1956年2月,粤中行署撤销,改属专区领导。1958年11月,专区与江门专区合并,县改属江门专区领导。1961年4月,江门专署撤销,分为佛山、肇庆两专署,县改属肇庆专署领导。至1968年3月,县隶属肇庆专区领导。1970年10月,肇庆专区改称肇庆地区,1979年4月,肇庆地区改称肇庆地区行署,县先后隶属肇庆地区及肇庆地区行署领导,至现在。
肇庆镇在历史上是县的县城,解放后,1958年4月,肇庆镇改为县级建制的肇庆市。同年12月撤销肇庆市,恢复为肇庆镇,仍归县领导。日,肇庆设置县级镇,1961年4月,江门专区撤销,分为佛山、肇庆专署,肇庆镇恢复肇庆市建制。
标签:,高要市,历史,沿革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珠玑巷,原称敬宗巷,位于粤北的南雄市北部,在国道323线的南雄初次见游客,大熊猫幼仔抱着饲养员的腿不放。
一辆小轿车和路过的火车发生碰撞,事故致2死1伤。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后废除改由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仍习惯称“省”)、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并称“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各对中央负责,遇大事由三司会商。宣德朝始有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景泰朝成为常制。
  明朝在全国设有15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15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省)”,布政司下辖府和直隶州。都指挥使司方面,共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2个留守司。此外,在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嘉峪关以西地区设“西北八卫”,这些都是羁縻卫所。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一、北直隶:北直隶是明朝处于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明永乐十九年改北京为京师,正式定为国都,直隶于京师的地区,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北直隶辖顺天府(驻大兴县)、保定府(驻清苑县)、河间府(驻河间县)、真定府(驻真定县,即今正定县)、顺德府(驻内丘县)、大名府(驻元城县,即今大名县)、广平府(驻永年县)、永平府(驻卢龙县)、延庆直隶州、保安直隶州(即今阳信县),共8府2直隶州。清初,改北直隶为直隶省。
  二、南直隶:南直隶是明朝处于南方、直隶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隶州的区域的总称。明朝初年,直属京师南京的地区为直隶。明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后,京师改称南京,原京师地区改称南直隶,原辖区基本不变,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南直隶经济繁荣,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南直隶辖应天府(驻上元县,即今南京市)、凤阳府(驻凤阳县)、淮安府(驻山阳县,驻今淮安市)、扬州府(驻江都县,即今扬州市)、苏州府(驻吴县,即今苏州市)、松江府(驻华亭县,即今上海市松江区)、常州府(驻武进县,即今常州市)、镇江府(驻丹徒县,即今镇江市)、庐州府(驻合肥县)、安庆府(驻怀宁县,即今安庆市)、太平府(驻当涂县)、池州府(驻贵池县,即今池州市)、宁国府(驻宣城县)、徽州府(驻歙县)、徐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和州直隶州(即今和县)、广德州直隶州,共14府4直隶州。清初,南直隶被改为江南省。
  三、陕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陕西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西安府。下辖西安府(驻长安县,即今西安市)、延安府(驻肤施县,即今延安市)、汉中府(驻南郑县)、庆阳府(驻安化县,即今庆城县)、平凉府(驻平凉县)、凤翔府(驻凤翔县)、巩昌府(驻陇西县)、临洮府(驻狄道县,即今临洮县)、兴安直隶州(即今安康市)、灵州直隶州(即今灵武县),共8府2直隶州。
  四、山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山西省地区和河北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下辖太原府(驻曲阳县)、平阳府(驻临汾县)、汾州府(驻汾阳县)、泽州府(驻凤台县,即今晋城市)、潞安府(长治县)、大同府(大同县)、沁州直隶州(即今沁源县)、辽州直隶州(即今左权县),共6府2直隶州。
  五、山东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山东、辽东半岛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下辖济南府(驻历城县,即今济南市)、兖州府(驻滋阳县,即今济宁市兖州区)、青州府(驻益都县,即今青州市)、登州府(驻蓬莱县)、东昌府(驻聊城县)、莱州府(驻掖县,即今莱州市),共6府。
  六、河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河南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开封府。下辖开封府(驻祥符县,即今开封市)、河南府(驻洛阳县)、卫辉府(驻汲县,即今卫辉市)、怀庆府(驻河内县,即今沁阳市)、归德府(驻商丘县)、彰德府(驻安阳县)、汝宁府(驻汝阳县)、南阳府(驻南阳县)、汝州直隶州,共8府1直隶州。
  七、浙江布政司:是明朝在太湖平原南部、钱塘江流域、曹娥江流域、甬江流域、椒江流域、瓯江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杭州府。下辖杭州府(驻钱塘县、仁和县,即今杭州市)、温州府(驻永嘉县)、嘉兴府(驻嘉兴县)、金华府(驻金华县)、衢州府(驻西安县,即今衢州市)、严州府(驻建德县)、湖州府(驻乌程县,即今湖州市)、绍兴府(驻山阴县与会稽县,即今绍兴市)、处州府(驻丽水县)、台州府(驻临海县)、宁波府(驻鄞县,即今宁波市),共11府。
  八、江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江西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南昌府。下辖南昌府(驻南昌县)、袁州府(驻宜春县)、赣州府(驻赣县,即今赣州市)、吉安府(驻庐陵县,即今吉安市)、九江府(驻德化县,今九江市)、建昌府(驻南城县)、广信府(驻上饶县)、饶州府(驻鄱阳县)、瑞州府(驻高安县)、南安府(驻大庾县,即今大余县)、南康府(驻星子县)、抚州府(驻临川县,即今抚州市)、临江府(驻清江县,即今樟树市),共13府。
  九、湖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湖北省、湖南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武昌府。下辖武昌府(驻江夏县,即今武汉市)、汉阳府(驻汉阳县,即今武汉市汉阳区)、黄州府(驻黄冈县)、承天府(驻钟祥县)、辰州府(驻沅陵县)、德安府(驻安陆县)、岳州府(驻巴陵县,即今岳阳市)、荆州府(驻江陵县)、襄阳府(驻襄阳县)、宝庆府(驻邵阳县)、郧阳府(驻郧县,即今十堰市郧阳区)、长沙府(驻长沙县)、常德府(驻武陵县,即今常德市武陵区)、衡州府(驻衡阳县)、永州府(驻零陵县,即今永州市零陵区)、黎平府(驻开泰县,即今黎平县),共16个府。
  十、四川布政司:是明朝在成渝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下辖成都府(驻成都县)、夔州府(驻奉节县)、重庆府(驻巴县,即今重庆市)、顺庆府(驻南充县)、叙州府(驻宜宾县)、保宁府(驻阆中县)、马湖府(驻屏山县)、龙安府(驻平武县)、镇雄军民府(即今镇雄县,领五长官司)、嘉定直隶州(即今乐山市),9府、1直隶州。
  十一、广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广西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桂林府。下辖桂林府(驻临桂县,即今桂林市)、平乐府(驻平乐县)、梧州府(驻苍梧县)、浔州府(驻桂平县)、柳州府(驻马平县,即今柳州市)、庆远府(驻宜山县)、南宁府(驻宣化县,即今南宁市)、太平府(驻太平镇,即今崇左市)、思明府(驻思明土州,即今宁明县)、镇安府(驻废冻州地,即今德保县)、思恩军民府(驻荒田驿,即今武鸣县府城圩)、田州直隶州(即今田阳县)、向武直隶州(即今天等县)、思陵直隶州(今宁明县)、凭祥直隶州,11个府和4个直隶州。
  十二、广东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部分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下辖广州府(驻番禺县、南海县,即今广州市)、肇庆府(驻高要县,即今肇庆市高要区)、韶州府(驻曲江县,即今韶关市)、南雄府(驻保昌县,即今南雄市)、惠州府(驻归善县,即今惠阳县)、潮州府(驻海阳县,即今潮州市)、高州府(驻茂名县)、雷州府(驻海康县,即今雷州市)、廉州府(驻合浦县)、琼州府(驻琼山县,即今海口市)、罗定直隶州(即今罗定县),共10府1直隶州。
  十三、福建布政司:是明朝在闽江流域及附近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福州府。下辖福州府(驻闽县、侯官县,即今福州市)、延平府(驻南平县)、建宁府(驻建安县,即今建瓯市)、兴化府(驻莆田县)、漳州府(驻龙溪县,即今龙海市)、邵武府(驻邵武县)、泉州府(驻晋江县)、汀州府(驻长汀县)、福宁州(即今霞浦县),共8府1直隶州。
  十四、贵州布政司:是明朝在今贵州省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贵阳府。下辖贵阳府(驻新贵县、贵定县,即今贵阳市)、都匀府(驻都匀卫,即今都匀市)、黎平府(驻五开卫,即今黎平县)、思南府(驻安化县,即今德江县)、思州府(驻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即今镇远县都坪镇)、镇远府(驻镇远县)、铜仁府(驻铜仁县)、石阡府(驻石阡长官司,即今石阡县)、安顺军民府(驻普定卫,即今普定县)、平越军民府(驻平越卫,即今福泉市),共10府。
  十五、云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今云南和缅甸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云南府。下辖云南府(驻昆明县)、大理府(驻太和县,即今大理市)、永昌军民府(驻保山县)、永宁府(驻剌次和长官司,即今宁蒗县)、鹤庆军民府(驻宣化关巡司,即今鹤庆县)、曲靖军民府(驻南宁县,即今曲靖市)、景东府(即今景东县)、元江军民府(驻奉化州,即今元江县)、广西府(驻师宗州,即今师宗县)、广南府(驻广南城,即今广南县)、顺宁府(驻庆甸县,即今凤庆县)、寻甸府(驻凤梧山下,即今寻甸县)、楚雄府(驻楚雄县)、澄江府(驻河阳县,即今澄江县)、镇沅府(驻禄谷寨长官司,即今镇沅县)、武定府(驻和曲州,即今元谋县)、蒙化府(驻甸头巡司,即今巍山县)、孟艮御夷府(今缅甸景栋)、孟定御夷府(驻耿马安抚司,即今耿马县)、丽江军民府(驻通安州,即今丽江市)、临安府(驻建水州,即今建水县),共21府。由于云南为多民族聚居地,又与多国接壤,行政区划变化较多,有些府州存在时间较短,就未全部列举。
  注:明朝还在今越南设置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衙门驻交州府,辖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镇蛮府、谅山府、新平府、演州府、V安府、顺化府等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但设置时间很短,从1407年设置,到1428年废除,前后22年时间。故不在常说的“两京一十三省”之列。
  欲了解更多行政区划知识,请关注头条号【古今天地】!
  继续阅读:历史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 明朝
  此文由 热点网 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首页 & 历史& 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89803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省高要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