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可以监测我的手机吗和别人有99.9%不一样?

realme真我GT2大师探索版手机好不好用?Realme真我GT2大师探索版体验报告

本文和楠爷合作完成 非恰饭评测

如果没有什么太大意外的话,realme真我会坐稳全球第七大手机品牌,并且向前一步。得益于欧加集团的技术平台,realme目前掌握了相对从容的技术选型空间,往往可以比自己兄弟们更快地发布集团新技术,例如上次的长寿命150W闪充。而且这一年多来,realme在CMF设计上基本遵守了中正守序的特征,至少在舆情上不犯错。此外,realme也试图打造一些CMF上的差异化体验,当我们看烦了玻璃的、陶瓷的、金属的、塑料的、素皮的外观,会有一个新的设计和CMF告诉我,材料还是这些材料,只是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呈现给你?在上次深泽直人操刀的无意识设计realme真我GT2 Pro之后,realme真我这次又更新了骁龙8+ Gen 1的旗舰真我GT2大师探索版。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在设计上选择与The North Face的Lead Designer Jae Jung合作设计,虽然其也继承了真我GT2 Pro重视CMF(颜色、材质、表面处理)运用的思路,但材质从生物基树脂类纸的感觉,而变成PU革。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采用类似iPhone的硬朗直角边框,古铜色边框配合PU革显得很有档次感,奢华又低调,/MTE2MTYwimgsli.com/MTE2MTYw

原神对于之前骁龙888,8 Gen 1的问题并不是峰值性能达不到60FPS,而是运行时间稍长,处理器温度碰温度墙导致降频,性能会断崖式的下跌。而我们首测采用骁龙8+ Gen 1的ROG游戏手机6则可以在一个小时全程稳定60FPS。但ROG游戏手机6是大体积加强散热的机型,因此我们也对真我GT2大师探索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测试,使用宏脚本在野外小范围跑圈/攻击/跳跃。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在前25分钟可以保持56-57FPS,在后端会稳定在53-55FPS徘徊,一个小时全程平均FPS为54.9,整体而言还是可以提供十分好的游戏体验。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全程电池输出平均功耗4.47W,而ROG游戏手机6功耗高达6.11W,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功耗要低27%,游戏15分钟机身反面和正面最高温度为47.8/44.4度,相比ROG游戏手机6也更低。

我们也单独测试了原神的插帧模式的提升帧率/优化功耗和超级分辨率功能的性能,提升帧率是渲染45FPS,输出90FPS,这样GPU实际负载是降低的,电池输出功耗降低了7%,而优化功耗是渲染30FPS,输出60FPS,电池输出功耗下降了27%。而超级分辨率模式相比原生性能基本没有影响,由于X7后处理,功耗近略微增长了一点。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这次配备的100W氮化镓GaN充电器,GaN相比传统电荷泵功率密度更高,转换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更高,简单的说就是相同功率体积可以做的更小,转换效率更高当然不是为了省电,转换效率之外的部分都是发热,更高的转换效率就意味着更低的发热,这样也同样有利于减小充电器的体积。

我们使用Power-Z的KM002C Lite在开机状态从3%剩余电量开始测试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充电功率和时间,开头峰值功率为70W,持续了2分钟,42W-40W持续了20分钟,28分钟可以充满88%,充满100%需要37分钟。

在设置-电池里开启充电加速,开头3分钟为70W,后面阶梯状下降,16分钟可以充满75%,20分钟充满88%。但充电就向吹气球,越满就约难充进去,充满100%也需要30分钟。虽然从完整充满时间看65W提升到100W的边际效应很明显,但在前段充电速度还是有明显提升,合适在外突然发现手机没电,找个插座应急冲个10分钟也够坚持半天到晚上回家。

IMX766是SONY推的主力高端CMOS,虽然其规格并不像IMX9xx的那些定制怪物那样夸张,但也足够强大。采用IMX766的不同机器也由于光学组件品质和后期算法的差异,成像品质也有很大的差别。真我GT2大师探索版搭配的是带光学防抖,F1.8的光学镜头模组,虽然也不是什么新东西,但也十分均衡,在硬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更为关注其后期处理算法的打磨优化,总体来说,我个人的评价是:realme的影像团队总算休假回来了。

上面是我随手街拍的一些样张,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张是夜景,晚上19点46拍摄,稍微有点夜视仪的感觉。第三张的高光部分压制也很好,并未出现星芒,这说明镜头模组的光学品质较好。第五张的高亮标牌也没有糊成一团,丢失亮部细节,这就得益于后期算法的优化。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可以说是正常发挥了IMX766的水平。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继承了FindX3和真我GT2 Pro的 ,可以看到鲜为人知的,第一张是绿叶,这没什么悬念,第二张是的生物吸管,第三张是窗帘的纤维,而第四张是我办公显示器VA面板的RGB子像素排列。


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在性能方面采取比较保守的策略,虽然并不能完全释放骁龙8+ Gen 1的性能,但也获得了极高的性能功耗比,在原神这样硬件需求极高的游戏,虽然性能相比ROG游戏游戏手机稍差,但性能不会出现之前骁龙旗舰手机那样的性能断崖式下跌。并且在日常处理器频率管理策略也更为合理,均衡模式能够比之前任何Android手机提供更好的性能体验,并且续航表现也十分优秀。

相比骁龙8 Gen 1的对比机型,搭载骁龙8+ Gen 1真我GT2大师探索版性能更好,功耗更低,相比天机9000,虽然较为保守的功耗温度策略,让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多线程性能稍差,但无论是日常还是游戏几乎都没有需要让CPU满载的应用场景,而更好的单线程和GPU性能却能带来日常使用和游戏体验的提升,另外骁龙SoC的兼容性/稳定性方面还是更为让人放心,ISP后期算法相比天机9000也还是更好,我们可以将真我GT2大师探索版调校的骁龙8+ Gen 1看成一个“放心版”的天机9000,或者性能加强功耗优化的骁龙8+ Gen 1(废话,这本来就是骁龙8+ Gen 1的+的产品定义)。

拍照部分,真我GT2大师探索版虽然不能同那些定制IMX 8xx/9xx的拍照强化机型比,但也可以说发挥出了IMX766的正常水平,另外微距镜头的显微镜模式十分好玩,甚至有点让人上瘾。

至于外观,真我GT2大师探索版的箱体设计,CMF的设计理念是否喜欢,这是个很主观的选择。叫我打分10分大概可以打8分,觉得好看但又不至于觉得惊艳。即使你对箱体设计设计不感冒,感觉不算加分项,也没有拒绝的理由,还可以选择玻璃后盖版,更何况正面四面超窄边框还是有极高颜值,算上这外观勉强还是可以上9分。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alme真我GT2大师探索版值得入手吗?realme真我GT2大师探索版手机评测

从三星开始引领曲面屏风潮开始,旗舰机都纷纷抛弃了直屏设计,换上了视觉上边框更小,所谓握持感更舒服的曲面。诚然曲面屏因为必须使用曲面玻璃和柔性屏,成本自然会肉眼可见的提高,但是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大家想想看这些相关物料的价格有没有降下来。

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能接受这样的曲面屏,几个致命缺陷让人拒绝。首先是曲面屏的边缘偏色问题,这是曲面屏的物理结构问题,基本上没什么解决办法。其次是边缘误触问题,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操作失败或者错误的识别出来手势。

另外一方面,非旗舰当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的曲面屏产品。但是毕竟是非旗舰,怎么说质感、做工、拍照各方面都可能比旗舰机差上不少。那么能不能有一款值得买的安卓直屏旗舰产品呢?

真我realme就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在年初的时候有一台来自真我的GT2Pro,我们当时为大家评测过,当时我觉得那是一台很不错的直屏旗舰产品,对骁龙8的调教也到位。

不过骁龙8毕竟是骁龙8,之前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次台积电版本的骁龙8+表现不错,当然真我肯定会上到这颗最新的SoC,从而为我们打造一台属于夏天的旗舰机——真我GT2大师探索版。

轻薄机身,赋予直屏好手感

作为直屏产品,可能大家会觉得天然的手感上不如像曲面屏产品,直接的感受就是割手,甚至会联想到之前某数码评测up主早期的边框削苹果的名场面。

当我开箱拿起它来的时候,并没有从曲面屏手机更换到直屏手机的那种割裂感,反而还找到了极好的握持感,这种握持感并不输于曲面屏产品。如果是拿旗舰机来的手感来对比,他们之间更多的不是差距,而是因为选择不懂带来的差别。

同时大家要相信一个道理,在手机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厂商一定会将旗舰产品的握持感放在一个靠前的优先级。所以这台直角边框的产品是如何达到这个效果的呢?

就是先减薄减重,作为一台旗舰产品,将自己的体重控制在了200g以内,同时将厚度控制在了8.17㎜,这个三维在对比近期出现的某些单项特别突出的产品而言,算是一股清流。

再加上曲面屏其实能在视觉厚度上作弊,而直屏很难在视觉上欺骗大家。但是直屏也能搞点小聪明,前后的过渡玻璃还是得给大家安排上2.5D的,这样滑动过度才不会像在擦挂手上的东西一样难受,还有特别安排的46度高亮C角设计,能在手感和视觉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背部的磨砂玻璃喷砂密度还不错,这块背板的触感显得非常的温润细腻,没有那种千元机的直屏后盖的廉价感。并且这个后盖也不怎么沾染指纹,所以大家该怎么用不用我再说了吧,条件允许请脱掉外套。

背部的模组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出彩了,三颗摄像头呈现三角形排布在背上,倒也没有像影像旗舰那么出格,给出各种方形圆形,恨不得将背面占满。也没有像直接一副麻将牌那么直接。这个造型大家看了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这个摄像头模组我觉得不好看也不难看,只能说中规中矩。

关键是谁没事盯着后盖看啊,大部分时候我们的注意力都在正面。这块来自的类钻排列OLED 屏幕才是重点。在有了类钻排列这样的专利之后,国产OLED 屏幕就能够在精细度上更提升一层楼,相比之前的“小黄鸭”排列,类钻排列的好处像增加像素密度等无需赘言,我们就来看看这块屏幕的水平。

首先是刷新率肯定来到了120Hz,还有像色准JNCD仅有0.4,支持1000Hz瞬时触控采样率等等都还好,主要这块屏幕的边框极窄,几乎达到了四面等边的情况,准确的说是四面等窄边的情况。当你点亮屏幕的时候,很难相信这个扑面而来的屏占比。

而这块屏幕最重要的是采用了COP封装工艺,极大的减小了屏幕外围非显示区域占用的位置,将芯片和电路折叠回来,从而减少外围所需要占用的体积,自然边框就小了。在这么窄的边框下,听筒也得服从整体安排,所以这个隐藏式听筒的开孔也仅仅只有0.45毫米,几乎不会影响到正面的观感。

这个边框不仅处理得好,同时还具有两个看不出的实体双压感按钮,我在游戏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菜单,才知道有这个功能。玩游戏时,打开功能中心就能看到压感这个选项,压感肩键不用像物理肩键担心寿命问题,它的力度可以设置,我喜欢拉满,按压还是挺有感觉的,而且它两边都能够设置双键,最多可以设置四个触控键位。

当然隐藏起来的功能还有DC调光技术,接口会藏得比较深,可能后期官方听从了大家都建议,也可能会将这个按钮放到外面来。

新骁龙8+,双VC加持的性能怪兽

虽然说在首发机型上,我们见识了换台积电代工之后的新骁龙8+脱胎换骨。但是有前任骁龙8的功耗与性能齐飞,大家心理也怕啊。

所以这就给了真我GT2大师探索版上了两块VC均热板,总面积达到了4819平方毫米,比友商又提高了一个量级,几乎直追游戏手机的散热面积。并且这块VC均热板的节后还得到了优化,内部水热循环更快,不仅大还好。

还有隐藏在边框上的两个肩键和最新的X7独显芯片,这就在旗舰机当中独树一帜了,基本上和游戏手机旗鼓相当。

而X7芯片最高支持4倍插帧,相比传统手机一般只能做到2倍插帧,也就是60帧插到120,而GT2大师探索版可以从30帧插到120,不过目前支持的游戏还太少,期待后续真我能和更多游戏厂商适配。其实插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温度和功耗,肯定和原生的高帧率有一点差距。

首先热个身,跑跑娱乐兔吧。百万跑分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基本上算是骁龙8+的正常表现,跑完分之后温度只是温热,相比骁龙8好太多了,看来都是三星坑了骁龙888和骁龙8啊。

当然还有率先搭载的LPDDR5X内存,肯定在内存读取速度,功耗,延迟方面都相比都有提升,但是目前内存并不是性能当中的短板,所以很难从一个量化的角度来评价它对于整体的手机表现上贡献了多少,不过大家相信肯定会有提高的。

在26度空调房内,实测半小时,平均帧率达到117.91帧,此时最高体感温度为39度左右,游戏过程中很平稳,团战也能稳定在115帧以上,全程都很稳定,直屏也没有误触的情况。

开启插帧之前和之后的平均功耗分别为4.4W和4W,最高体感温度分别为39度和37.6度。

实测半小时和平精英,平均帧率达到89.76帧,此时最高体感温度为38度左右。玩游戏的时候我发现,自带双扬声器以及X轴马达,配合压感肩键,游戏体验还挺不错。

开启插帧之前和之后的平均功耗分别为3.95W和3.62W,最高体感温度分别为38.5度和37.2度。

接着再测试了半小时原神,平均帧率达到58.61帧,游戏过程平稳算是解决了原神。

开启插帧之前和之后的平均功耗分别为4.9W和4.6W,最高体感温度分别为42.8度和41.5度。

当然开启插帧之后,肉眼可见的流畅了,不过插帧也会影响画质和延迟,特别是在RCG和FPS这类游戏当中,但是由于我确实没有写轮眼,真没有发现有什么延迟。不过这也得益于这一代的X7芯片在延时上的优化,能让游戏画面延迟更低。

766双5000万像素,随身自带

这次GT2大师探索版的模组和GT2Pro上差别不大,保留IMX766这颗大底和最大150度的鱼眼超广角镜头,还有这颗好玩的20倍显微镜摄像头。

其实IMX766这颗摄像头主流厂商几乎都用过了,算法已经非常成熟了,基本上成像水平属于平均之上,如果谁家的低于这个水准,那就只能踢出旗舰行列。

光线充足条件下的成像没什么问题,当然这个大底加上成熟的算法也基本上没什么问题,白天的细节,色彩还原,包括暗部都没什么问题,日常能用,色彩讨喜。

夜景拍摄上,有算法加持下,也能保持不错的画面纯净度和高光压制,不过对比着顶级影像旗舰还是有差距,当然大家的定位上也有不同,并不能同日而语。当然也是受众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为了影像能力将手机的三维改变,影响手机的重量和握持体验,找准自己的用户群体对于厂商来说格外重要。

不过呢这个夜景我觉得还是能和某大洋对岸的水果旗舰机比一比的,大家看看结果就好,可以在评论区给出你的结论,是GT2大师探索版好还是水果机的夜景模式好。

要说到这颗显微镜头,打开肤质检测功能,通过这颗20倍的显微镜镜头,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皮肤状况了如指掌。

除开像发现生活当中一个不一样的观察方式,对于数码博主来说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看屏幕的像素排列。那些知名数码博主再也不需要去买显微镜了,直接用GT2大师探索版就能看到像素排列。

这颗150度超广角镜头玩法也很多,我们可以拿它拍摄许多趣味图片,当然这个也很考验拍摄者的水平。

总而言之,这次真我GT2大师探索版的影像体验可以满足一般用户日常记录生活,并且可玩性也很丰富。

百瓦大电池,鱼和熊掌可兼得

这次GT2大师探索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100W的快充和5000毫安时的大电池,算是在之前的80W+5000毫安时和150+4500毫安时之间给到了一个更好的平衡点,既有大电池带来的续航安全感,也有百瓦快充带来的极速充电体验。

为了完成鱼和熊掌兼得的目标,GT2大师探索版在和手机上都用上了第三代半导体——GaN技术,所以我们来看看最终的疗效。从1%开始充电,最终完成充电的时候仅需要26分钟,这个速度不知道大家满意吗,仅仅就比150W慢了10分钟,但是带来了更大的5000毫安时电池。

这块电池的“体质”也很不错,官方称电池循环1600次还能有80%以上的寿命。这个标准比国标高了4倍,比行业标准高了2倍。再重度的玩家这次应该也满意了吧。

当然这块大电池的续航也表现不错,在我们的5小时续航测试当中,机身一直保持温热,同时最终剩余电量居然高达40%。这个水平在今年的一众友商当中算是非常不错的水平,重度用户真心可以放心入手了。

这次GT2大师探索版和骁龙8+一起携手走进今年手机市场的下半场,其实有着明确的旗舰定位。首先是针对年轻人,特别是有电竞爱好的年轻人打造,摒弃华而不实的曲面屏,选直屏。通过采用COP封装,去掉塑料支架的办法,做到了一个极其窄的边框,也满足旗舰机的外观体验。

还有够用也不拉胯的拍照,玩法很多,也很符合年轻人喜欢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百瓦级的快充和大电池加持,实现了鱼和熊掌兼得。当然最重要的是极强的散热加上骁龙8+,再配上X7芯片,这样一台给年轻人打造的直屏旗舰就很满足了。

}

最近家里老人老经常向我抱怨,手机总是莫名其妙出现容量不够的提醒信息,电池也不耐用了,正好马上到双十一,看着电子产品优惠力度也不错,就想着趁着机会给家人换个新手机。

往日我都把目光聚焦于旗舰机,千元机鲜有关注。最近查了一下才发现,千元机虽然在拍照、处理器、下巴黑边宽窄方面和旗舰机有大差别,但是在“存储”这件事上和旗舰机相差并不大,运行内存基本都6GB起步,存储容量也升到了128GB,这和目前大多数国产厂商的旗舰机入门硬件规格保持一致。

在新手机还未到,给家人腾空清理手机时,我发现即使是5年前的小米K20,除了存储已经满了外,并没有明显的卡顿现象,而即使这样的“老手机”,都在某个系统大版本更新之后,增加了为提升系统流畅性而添加的“内存扩展”选项。

无独有偶,小米和华为在前端时间都通过OTA更新,加入了关于“存储”的一些新功能。

小米和华为几乎同时对“存储”进行了优化和功能提升 图源:品玩lzh摄

比如,小米就为其旗舰小米12S Ultra,围绕“存储”做了一系列升级,如加入了内存空间扩展能力、优化了系统核心场景流畅度、优化了系统资源调度能力,目的就为最大限度减少系统卡顿、提升流畅性。

而华为尽管没有在运行内存上做文章,但却更新了一个重要功能:空间存储压缩技术。

虽然听着非常拗口,但其实简单来讲,就是系统自动“查重去重”功能,把重要文件提取出来单独保留一份,删除多余重复文件达到节省存储空间目的。

这两家看似做法挨不上边,一个主要操作的是运行内存(RAM),另一个主要操作的是只读存储器(ROM),但最终实现的作用却殊途同归。

都是通过对“存储”优化,来提升应用系统流畅性,以及应用文件读取速度。

暂时解决了流畅性 但新的问题来了

纵使目前很多国产安卓手机的系统版本已经升级到Android 12,但在使用一段情况后,还是会用起来不如iOS流畅?

其实想深度讨论这问题,又会是一个新选题。

简单来讲,一方面是系统“自身原因”,归根到底是因为安卓系统和iOS系统运行机制作用原理不同,安卓不管如何升级,都摆脱不了虚拟机运行机制,而iOS则采用沙盒运行。

这里打个比方,安卓的运行作用原理可以理解为一位同学就是一个APP,教室就是虚拟机,一名学生在教室中可以很快完成作业,但当不断有学生(APP)进入到教室(虚拟机)后,就会出现交头接耳现象,甚至互相干扰,这样就会让写作业的效率降低。而苹果沙盒机制可以理解为每名学生单独占用一间教室,那这完成作业效率可想而知。

如果安卓想提升系统流畅度,扩大存储空间是最有效的方式。

而另一方面,安卓软件缺乏有效监管,安装到手机中不仅会一直驻扎到内存中,还会进各种“联合启动”,简直一个后台大联欢。

iOS系统则会对软件自启动进行严格监控,以至于发展到iOS 16,连应用之间粘贴都会有额外通知,对第三方软件实现了实时监控和启动限制。

而在对有限运行内存和存储空间进行的“深度”优化,实际效果如何?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用户关注的,恰巧我手边有小米12S Ultra和华为Mate 50。

在把小米12SU更新到最新系统后,设置中除了拓展3GB内存外,并没有单独对于“内存空间扩展能力”的设置选项,但在使用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更新后的在流畅和响应速度的提升,主要感知为一下几点:

  • 在滑动屏幕时候能明显感受到丝滑顺滑的跟手
  • 向上滑动退出应用也没有了粘滞感
  • 安装软件的速度提升明显,有几乎一倍的感知提升
  • 系统流畅性比上个版本更好
我承认安装软件速度提升巨大 但除此以外呢?图源:品玩lzh摄

华为的空间存储压缩功能则需要在系统更新后进行手动设置,它是集成在系统的手机管家中,用户需要点击清理加速,就能看到文件压缩和应用压缩选项,点进去就能看到系统选好的重复文件,选择文件进行压缩后,这条选项就不会再出现。

因为本身我只使用Mate 50拍照,机内安装的软件并不多,但系统还是显示可以压缩100来兆。

起初我还在想,通过软件升级方式就可实现系统流畅性整体提升,这对于安卓手机简直福音。但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

首先是小米12S Ultra新固件的续航时间并没有上个版本强,尤其是夜晚待机时,从之前一觉醒来消耗4%电量直接翻倍为8%,而在游戏流畅度方面,尽管没有大的提升,机身却出现了明显发热的情况。

根据华为官方信息,使用动态空间存储压缩功能可以为256GB省出大约20GB的空间,这对于手机存储相形见绌的用户来讲,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这项技术主要是针对存储照片、手游数据和不常用的应用数据进行压缩,对用户最“头疼”的微信,并不会进行优化。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而对于系统而言,因本身鸿蒙HarmonyOS 3就足够流畅,加上我Mate50的手机安装应用比较少,因此在系统流畅度方面,并无明显差别。

为了流畅性 厂商不得不做出“牺牲”

不管是小米还是华为,其实都只是依托于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小米的内存空间扩展能力其实就是在虚拟内存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再调整,这是一项存在于Windows的“上古”技术,安卓早在Android 2系统中就已经实现,当时还划分为zRAM与swap两大内存优化机制,只不过受限于读写和处理器性能,效果并不理想。

简单来讲,zRAM是通过把不常用的应用代码进行压缩,使用时候再进行“展开”,这种压缩和展开方式,对处理器运算能力比较依赖。而swap是目前手机厂商最常用的技术。是把空闲的ROM中划定一部分容量作为RAM运行内存使用,这样手机就可以把一部分应用软件通过这种方式,让它暂存在ROM中划定的空间中来读取运行。

但问题是虽然ROM的存储读写速度经过发展有提升,但仍然没有达到运行内存本身的速度,应用数据一多,就会出现明显卡顿。

zRAM图示说明 图源:凰家评测
swap图示说明 图源:凰家评测

不管使用哪项内存优化技术,要不就造成处理器高负荷运行发热,要不就造成本不该出现卡顿的应用卡顿。

而华为的空间存储压缩功能是根据系统中一个“标识”来筛选重复文件,但现阶段有很多应用并不会直接提供这个标识。并且应用一多,筛选便会一直在系统后台进行,对于手机重度使用者和手游玩家来说,这样频繁读取是否会间接对ROM带来额外损耗就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问题是,内存拓展真能带来实打实的流畅性提升吗?

从国内测试结果来看很出乎意料,打开这种“内存融合”技术后,很多原本没有出现流畅性问题的机型都出现了系统卡顿,发热情况,甚至部分在通过增加可用内存,比如从3GB提升到7GB后,表现反而没有关闭这项低内存效果好。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小米会着重优化3GB带来的效果,而不是盲目增加内存拓展的容量,显然前者带来的应用效率是要超过后者的。

 单靠手机厂商并不够

在我看来,简单的通过“内存扩展”技术以及“空间存储压缩”功能来提升系统流畅性,一开始会觉得流畅,但久而久之,反而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情况。

安卓会越用越卡这是系统作用机理问题,打开APP软件一次除了会来回往复读写外,还会留下一定信息碎片,同时还会有强制回收应用问题,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系统卡顿发热。

安卓手机加入“内存融合”技术初衷非常好,但问题是,不同品牌的手机,RAM和ROM规格不尽相同,这样就导致在千元机上和旗舰机中开启“内存融合”后的体验完全不同。

很有可能旗舰机因为的RAM和ROM能够承载更大的的读写数据,反而通过这样的“借用”ROM技术手段可以提升系统流畅性,而中端机RAM和ROM因承载的读写差距较大,反而开启后,加上处理器性能并不足以“供能”,就会造成系统、应用卡顿,效果适得其反。

当然想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安卓厂家问题,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上游应用APP开发商和上游硬件供应链协同解决,在之前《》这篇文章中,我就有表示:

目前很多主流软件仍为32位应用,如果运行在骁龙8+和天玑9000这类的新架构处理器上,就只能被锁定在低性能核心上,这样不管是锁屏“睡眠”还是打开“性能模式”运行,应用始终都处在并不省电的核心上,会因核心性能不足造成卡顿还费电。

不管是最早的安卓“黄油计划”,还是6.0引入的延缓App后台的CPU和网络活动减少电量的消费的Doze模式,其实在国内都出现了水土不服情况,国内的安卓应用程序会读取各种信息,甚至会应用联动,加上动辄几百兆大小,它们的进程会想方设法的存在于系统后台,无法完全关闭。

而在压缩数据提升“读取性能”这件事儿上,谷歌已经在 Android 13中默认将可扩展的只读文件系统(EROFS)作为系统分区,这能让系统分区随机读取性能平均提升20%并减少14%系统空间占用,还可避免低内存情况下的卡顿。

这也是华为在EMUI 9.1就采用的技术,只不过之后做了开源,后续也有其他品牌跟进。

而考虑到目前国内升级到Android 13的机型并不多,这项技术无法再大众用户中进行快速普及,而对于较早的中端机来讲,能不能升级到 Android 13还是个问题。

对于大众用户而言,如果不是像我这样的手机装几百个APP的重度用户,现在的8GB、12GB RAM是完全够用的,如果容量不是非常满,动态空间存储压缩功能并不能派上用场。

最后我想说,如果通过这样复杂的设置才能提升手机体验,这本身就是有悖于厂商们所说的科技以用户为本的初衷。我能理解安卓手机厂商迫切想提升系统流畅度,但这可不是光靠手机品牌自身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是整个安卓生态共同作用结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人可以监测我的手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